什么生肖代表乐

带给我们童年快乐的小动物,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伊洛淙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什么生肖代表乐1

文/现水

在我小的时候,常常把小动物当作戏耍追逐的对象,偶遇我们的小生灵们往往难逃被欺凌的命运,与我们也算有一段或深或浅的恩怨情仇。

坐落在广袤平原上的老家一带,人口稠密,村落棋布,没有给个头较大一点的野生动物留有足够立足生存的空间。但是听长辈们说,他们小时候情况是不同的,那时常常冷不丁地从路边的草丛或庄稼地里窜出狗獾。狗獾是偷盗庄稼和瓜果的“惯犯”,特别是在偷吃西瓜、甜瓜时,总是东啃一口西咬一嘴,就像溜进蟠桃宴里的孙猴子,糟蹋的比吃的多。无可奈何的人们只得在坡地里搭起一个个窝棚,昼夜巡逻,随时驱赶“侵略者”。实在气恼不过时,就捉起一只,抓住其后腿在空中狠抡上一阵子,把狗獾抡得晕头转向,彻底趴窝歇菜,以解心头之恨。但是狗獾仰仗着选择了理想的生活“小区”——坟地,人们一般都不去招惹它,因此能得以繁衍生息。除了狗獾,还有野狸和“大猫羔子”,说它们夜里常到家里偷鸡,非常凶残,于是它们的大名也成了大人吓唬小孩子的口头禅,一句“大猫羔子”来了,就能让哭闹不休的孩子立即安静下来。当然野狼也是有的,大人们常说谁家的猪羊曾被狼叼走过,他们又如何设下圈套,伏击神出鬼没的野狼等等。

但是到了我们小的时候,狗獾也好、“大猫羔子”也罢,已经统统绝迹,它们的样子只能到大人的故事里去想象。好在个头更小一些的动物,如野兔、刺猬、黄鼠狼、鹌鹑等,还是有的,当然数量也不多。不幸的是它们遇上了我们这代调皮捣蛋又闲得无聊的人,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吧。

老家的田地里有很多的蜥蜴,这种被叫作“蝎虎怜子”的小生灵,个头不大,体色如土,无忧无虑的它们整天的跑跑停停、左顾右盼,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但是它们一旦遇上我们,就快乐不起来了,跑得慢了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但是它们也有绝招,知道关键时刻丢卒保车,把尾巴瞬间断下,还在地上不停地“舞蹈”,借我们欣赏尾巴之舞时它逃之夭夭。当然也有它过于倒霉的时候,我就拿人家做过过分的实验。有一年我得到一片凸透镜,阳光下凸透镜形成的焦点很是厉害,黑色的棉布以及烧糊的木块等,被这焦点一照就能冒烟着火。一天我突发奇想,用这焦点给蜥蜴“烤烤火”会怎么样?于是我用一截小木棍按住一只蜥蜴就实验起来。果不其然,没一会蜥蜴就闭上眼睛一动不动了,我想这家伙一定是呜呼了,于是松开了木棍。哪知这家伙立即怒目圆睁,张着大口就冲我扑来,我一蹦老高,赶紧撒丫子溜之乎也,可知蜥蜴急了也咬人啊。

与遍地东张西望的蜥蜴相比,黄鼠狼的尊容甚是难得一见,但是我们也领教过它“化学武器”的厉害。有一次我们一帮小伙伴到东老坟地里玩,这老坟是我们村始祖的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那里不仅长着高大苍古的翠柏,还有茂密葱笼的其他树木,形成一片不小的林区,也成了一些动物的乐园。玩耍中我们突然惊起一只黄鼠狼,这黄鼠狼见身陷重围,就噌地一下爬上了柏树。面对这臭名昭著的偷鸡贼,义愤填膺的我们自然不会客气,铺天盖地的砖头土块就朝它飞了起来。枝叶间的黄鼠狼见势不妙,纵身一跃跳到地上,然后一溜烟地冲向坟外的庄稼地。我们岂能善罢甘休,呐喊着也追了过去,跟着我们的两只黄狗更是奋勇当先。可就在黄狗眼看要擒获黄鼠狼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一股淡绿色的烟气突然从黄鼠狼的尾部喷出,志在必得的黄狗瞬间掉头落荒而逃。看着狗儿呲牙咧嘴的囧样,我们知道没戴防毒面具的它们被熏得不轻。这股烟气的远距离杀伤力也不低,我们也被熏得够呛,哪里还敢去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黄鼠狼溜之大吉。总之,在这场“遭遇战”中,我们这支貌似强大的多兵种联合部队,被黄鼠狼的一“屁”彻底击退。

善用“化学武器”的黄鼠狼不好惹,没有“化学武器”的鹌鹑也别有韬略,经常把我们耍得团团转。记忆中老家的鹌鹑是蓝灰色的(记忆可能有误),啾啾的叫声就像小鸡娃,因此我们也把鹌鹑叫做小野鸡。与它相遇时,它总是装出受伤的样子,我们紧追它就紧跑,我们慢追它就慢跑,若即若离的它既让你捉不住,还把你引向远方,最后扑棱一声飞得无影无踪。这在当时我们并不知其意,现在知道那是人家的一计,佯装受伤就是逗着你去捉,然后一步步地引得你远离它的宝宝。为了孩子的安全,自己不惜去冒被捉的风险,小小鹌鹑亦如此深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敬畏自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在久远的古代就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世至唐宋,不论是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还是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伙伴”的意思),都是在进一步阐释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做朋友,人要从善待万物中赢得万物的善待。可惜儿时的我们并不晓得先哲们的这番教诲,不晓得在有机的生态系统中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当年那些陪伴着我们的小动物们,缺乏应有的尊重,做了许多对不起它们的事,现在想来很是不该。但是当年的境界就是那般,当年的生活就是如此,姑且看作这是艰辛岁月中的童年之乐吧。

(欢迎关注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读书偶得、身边美景。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什么生肖代表乐2

第七层含义是经常温故而知新,由此不断获得快乐

学习中勤奋与愉乐相结合的思想之第七个方面的含义,是要求学习者在经常性的温习之中获得新知从而感受到某种乐趣。知识的不断充实和增长,是使学习者不断获得新鲜乐趣的源泉之一。时常的温习,是学习的勤奋之表现。温故知新,则是学习的乐趣之源泉。由此可见,学与乐是密不可分的。

孔子《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就是悦,悦则是愉悦。孔子此言,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一个学者关于学习之乐的心声。光学而不时习之,便没有温故知新的乐趣。同时也不能使所学的内容牢固地保持在心里,遗忘之憾,常常是令学者苦恼之事。现代的学习心理学,也非常强调适时的复习对于学习的主要作用,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应该说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

然而孔子比现代学习心理学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对复习之中的时获新知的愉乐情绪的强调,相比之下,现代的科学之中完全忽略人的情感的一面,的确给人以冰冷的感觉。而中国传统思想之中的重视人之情感的一面,则给人以温暖之感。中国的文化,人情味也许太足了,常常用它淹没了其他的一切。这又是它的一个致命弱点。但是在孔子的学乐思想中,这种人情味又是别具一格的,在学习中强调学习者精神上的快乐问题,实在是值得现代实社会重新认识和认真借鉴的一大精神遗产。

学习、温习、愉乐、进步,这四者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的学习不再那么紧张,那么痛苦。在学习者的角度讲,也应该自觉认识到学习之中有愉乐的道理,不要再把学习看得那么痛苦,那么艰难。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对这层道理应该自己就有深切体会,哪里还用得着别人为你说明呢?

第八层含义是抓紧时间,不要荒废,这样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进步得更快,于是也就不断从中获得快乐。

孔子学乐思想的第八个方面,是从孔子的名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分析出来的。这是一个学习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孔子的话虽不多,但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可忽略过去。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对荒废时间的感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总之都是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个时间问题,如果不与学习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很难看出孔子之叹的深层蕴义。

孔子是以学习作为人生最大之事而进行思考的,一切问题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如果与这个中心问题脱离开来,他的许多话都要失去意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按照程子的说法,就是“才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在学习上不可一日放松,每时每刻,都要以犹恐失之的态度不敢放松学习的张力,不管学习上有了多少成绩,都要以学如不及的心情不断进取。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种心情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基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时间宝贵感而自然形成的结果。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不停地消逝而去。任何人也不能把它止住,更不能使之倒流。而学习是需要时间的,孔子从十有五志于学开始,直到七十才敢说不逾矩,整整一生的时间都与学习为伴。可知学习之耗时间,绝不可以轻视之。

从另一方面讲,人的一生又是如此短暂,人生七十已是古来稀有,从十有五开始学习,到七十也不过五十五年而已。在这五十五年之中,又有多少人生琐事耗去大量时间,真正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浪费时间,不能集中精力,抓紧时间进行学习,那实在就是浪费生命。不仅是浪费生命,而且是把生命的质量降低,使一个人的生命仅仅停留在动物生命的水平上。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最为可哀的么?

从学与乐的思想来看,具有自觉学习精神的学习者能够真正意识到时间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因而一时一刻都会珍惜时间,一方面他能排除各种干扰,把那些毫无意义的生活琐事了无顾忌地抛在脑后,而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在众人麻木不仁地为低层次的生理需求而熙熙攘攘地忙碌不已之时,自觉的学习者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觉悟专心致地求道学习,升华人生,时有所得,好之乐之不已。此中的愉乐又何可胜言哉!我们之所以把时间问题放在学乐关系的思想下面,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第九层含义是学习中的快乐与学习者本人的事,不会因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而动摇

学乐思想的第九个方面,是讲学习之乐完全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它不应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评头论足而发生动摇。学习之乐只有具有了这种坚定性,才可算是真正的学习之乐。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类似的话在《论语》中多处出现,此不具列。)这句话里就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坚定地为学习之乐而深感自豪的精神。

孔子之学,如他自己所说,是“为己”而学,不是为他人的评头论足而学,因此他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给他自己带来赏心之乐。这种自我感受的愉乐是十足个人性质的,它不会给别人带去什么好处,本来也不是为别人奉献什么好处的。所以,这种愉乐,完全可以不计较别人如何评价。

自己的学习成就和学习之乐,当由自己来认定和评价,别人其实也是无法真正了解其中甘苦的。一个学习者,如果具有了这种思想基础,他人的知与不知,又何足道哉!像颜回这样的圣贤级的学习者,当年身处陋巷箪食瓢饮而学乐不已之时,他何尝计较过别人的知与不知?然而,他的不改其乐,不正是超乎众人的圣贤之基吗?如果学习者的乐与愠是以别人的评价为基准的话,恐怕任何一个学习者都要无所适从了。

尽管可以不去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之乐是如何评议和衡量的,但是,一个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的相互交流却是不可或缺的。与同道学友的切磋之乐,做为一个学者来说,是不可不知的。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又说:“朋友切切偲偲(音思)”(《子路》)此皆言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了学习者不与朋友交流切磋的害处。自古以来的学者,都对学术的交流切磋之利弊怀有切身之感。《学记》的名言正是这种普遍感受的精炼表达。孔子的上述名言,也是对这种感受的痛切陈述。

独学无友的孤陋寡闻之弊,只有通过学友的相互切磋才可补救。一个人的精力与能力,都是相对有限的,而所要学习的内容又是无限宏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中的固有矛盾。庄子曾经对此有过无限感慨,说什么“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庄子的对策是以消极的方式来躲避之,孔子和儒家的态度则是以积极的办法去化解之。

同道学友的交流切磋,仅仅局限于意见相同者之间,还远远不够。学友们的意见完全相同,就会造成一定的片面性,也容易形成门户之见,这对学术的探讨,求道的进步,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实,学习既然是为了寻求真理,按古人的话说,就是求道,个人在学术见解上的暂时性的高低优劣又何必去斤斤计较呢?与不同意见的碰撞,能使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与灵感,只要自己能够以求道之心冷静地对待,不同意见的刺激,将会给你带来某种新鲜感和醒悟感,这对你的学习与思考,实为莫大的好事。

第十层含义是要对学习中的快乐区分有益的乐与有害的乐

学乐思想的最后一层意思是说在注重于学习中求愉乐之时,还要注意区分有益之乐和有害之乐,有害之乐就是孔子所谓的有损之乐。

孔子把愉乐分为有益和有损两种,而这两种之中,又各自提示了三种。三种有益之乐是,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三种有害的愉乐是,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同样是愉乐,而有益损之别,若稍不注意,就会使人误入歧途,使得应有的学习之乐于不知不觉之中化为无有。

礼乐,是孔子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他曾在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此也。”其享受礼乐的愉乐程度由此可想而知。《韶》为正统的宫廷音乐,孔子认为它是尽善尽美的音乐,《论语·八佾》中记载:“子谓《韶》‘尽善矣,又尽美也。’”因为它是三代圣君之一舜帝的音乐,是与宫廷礼制相配的音乐,于是在信而好古崇尚礼制的孔子看来,就成了十分难得而极其美妙的音乐。《韶》乐在当时已近乎失传,只有齐国尚有保存,一般人是很难有机会聆听它的,所以孔子能有机会亲耳欣赏此乐,无论是从学习礼乐知识的角度,还是从欣赏音乐的角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三月不知肉味的赞叹之词便脱口而出了。欣赏正统音乐,是孔子所赞同的,但迷恋于非正统的郑卫之音,则是孔子所反对的。孔子曾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郑声,是当时人们一致公认的与正统的礼乐相对立的靡靡之音。孔子说过“恶郑声之乱雅乐”,《礼记》里也说:“郑音好滥淫志”,就是说郑国之音乐引人趋于消沉萎靡,因此好学趋善之士应当对之深恶痛绝,不去欣赏它。当时凡是正统人士,对于郑声都是如此看法。孔子当然也不例外。而他在评价《诗》时则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知他衡量音乐正邪的标准也就是要看它是否“思无邪”。也就是说,音乐的内在精神是否“邪淫”。邪淫的对立面是正。所谓的正,就是善德,按孔子的话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简洁地讲,合乎礼的就是正善,反之就是邪淫。学习欣赏正善的东西,从中获取愉乐,这就是有益之乐。反之,对迷恋淫靡之乐,就是有损之乐。

对于礼乐,好古敏求者必须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学习,而是要有实施性的学习。因此就要具体地演习礼节和欣赏其音乐。在这种具体的演习与欣赏之中,获取知识而产生愉乐。对于这种愉乐,还必须加以节制,不能毫无节制。所以孔子说“乐节礼乐”。一个“节”字,表明孔子的乐是有节制的。没有节制,礼乐之乐也会变成有害的乐。

有益之乐的第二乐,是乐道人之善。道人之善,就是在与学友的交流切磋之中,要承认别人的长处,并且乐于传扬其善。道人之善,是表示自己尊重别人的长处,并且乐于学习其善。道人之善的乐处在于,通过别人的长处对照出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的切磋对于自己大大有利,故而可以从中产生愉乐之情。另外,道人之善也是一种对善德的宣扬与鼓励,可以起到教育更多人的社会作用,这对改善社会的弊端也有益处,做为一个学习者来说,能够利用学习的力量为人群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不也是很可快乐么?

有益之乐的第三乐,是乐多贤友。学习者需要交流切磋,这是已经讲过的了。乐多贤友,则是说与之交流切磋的贤明学友要多多益善。所谓集思广益,就正是这个道理。做为一个学习者来说,通过与众多贤明学友的切磋交流,由此增益自己的知识和学养,其中必有莫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能使学习者大有收益,因此孔子把它列为益者之乐之中。

与益者之乐相对,就是损者三乐。骄傲自满,给人带来一种洋洋得意之乐,是第一种有损之乐。学习上稍有一点进步,有人就飘飘然起来,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慢之乐咄咄逼人。此种骄乐之乐,既伤己德,又伤人缘,只会有害而无一利,故为损者之乐的第一种。

乐佚游,就是只知游荡玩耍,不知珍惜时间,去学习知识和修养道德。虽然在游荡玩耍之中也会产生一种快乐,但那只是一种暂时性的享乐,不会给其人带来人格升华的根本利益,却会使人在此种游乐之中白白耗费生命,甚至会给其人带来某种灾祸。因此,佚游之乐是有损之乐。

乐晏乐,就是在吃喝享宴之中得到的口味之乐和肌肤之乐。这也是一种物质性的享受之乐,丝毫无益于学习和修养,同样使人在享受之中产生唯以享受为乐的心态,而不再知道人生还有更有价值的事业可做。这是使人腐化堕落的快乐,是让人及时享乐而虚度人生的快乐。其危害直接涉及其人生的质量,对于一个人来说,佚游之乐和晏乐之乐,是最大的损害,并且是很快带来灾祸的损害。

对有益之乐和有损之乐,并非每个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其益与损。益者三乐,若非是在学习上深有所得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并能理解其价值的。而对损者三乐,又是那些从未有过学习经验和毫不具备学者素养的人们最易受到诱惑而趋之若鹜的邪恶之源。只有孔子这类的圣贤级学者,才能对有益之乐和有害之乐看得清,认得准,意志坚定,不受有损之乐的引诱,不离有益之乐的正道。

什么生肖代表乐3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商讨决定选出12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于是安排了某一天,让所有的动物们前来报到,选中规定时间内前面先来的12种动物作为12生肖,一种动物用一年代表一种生肖。

猫和老鼠以前都是邻居,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听到要选出十二生肖的活动,它们都非常想报名参加。可是猫爱睡懒觉,第二天早上一般是起不来的,便问老鼠怎么办是好?老鼠见状便安抚猫,让猫不要担心明早会睡过头,让猫咪尽管放心的大睡,第二天早上老鼠会把猫叫醒,然后一起去报名参加活动。猫非常开心,想着老鼠真是自己的好朋友,道谢之后,猫咪便安详地熟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呢,老鼠就早早的醒来了,急忙赶路去报名,只想着自己的事情,却忘记了好朋友猫咪还在睡觉。在去报名的路上,老鼠发现前面还有一只牛,想追上却一直追不着,牛迈出的步伐太大,老鼠的步伐太小了,老鼠费劲所有力气,终于跟在了牛的不远处位置。老鼠气喘吁吁的,上气不接下气,感觉自己要跑不动了,可是离报名的地方,还有好长一段路程。

老鼠突然灵光一闪,对牛说道:”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歌解解闷吧?“牛听到老鼠要给自己唱歌,乐坏了,便立马同意了。可牛走了老一会儿,并没有听到老鼠唱的歌声,便问道:”你怎么不唱呢?我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呢!“老鼠心里窃喜说到:”我个子小巧,嗓门太细,声音不大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爬到你的脖子上,我在你耳边唱吧?“牛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又同意了。老鼠舒服地躺在牛脖子上,摇头晃脑地唱起了歌,这样就可以借着牛的力气到报名地点了,不需要自己走路。

牛听着老鼠唱的歌声,心里非常愉悦,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奔向报名地点。不久之后,牛气喘吁吁地来到报名地点,发现四周无其它动物,谁也还没先来报到,便高兴地说道:”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还没等牛说完,老鼠一眨眼功夫,便从牛脖子上跳下跑到牛前面去了。结果,老鼠成为了第一个报名的动物,而牛才是第二个报名的,不久后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也来到报名点了。而猫咪因为睡懒觉,当它醒来赶来时,十二生肖已经定下来了,猫咪非常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醒猫咪,从此成为了世敌,见面就要吃掉老鼠,老鼠只好拼命地逃跑。

【趣味歪壳君:喜欢的话大家可以关注订阅哦,将每天提供优质的文章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