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代表什么生肖

学术争鸣|《西游记》中暗藏李春芳与他人恩怨:当斩南京言官王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彩色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言官代表什么生肖1

《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漫画孙悟空 IC photo

(二十七)《西游记》中“魏丞相梦斩泾河龙”影射王桢当斩

《西游记》中藏有李春芳的姓名、字号、籍贯、生肖、官职等等,还藏有李春芳与他人恩怨。

《西游记》第七回的词赋“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中藏有南京言官“王桢”之身影: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影射当年言官王桢弹劾大明首辅李春芳的事情。“不分上下乱规箴”,与《西游记》第六回和第七回情节无关,此句加塞进来,影射七品言官谗言弹劾“正大光明”的一品宰相,“只为心高图罔极”而已,各人“富贵功名”是“前缘分定”,王桢“些些狂妄”将来一定会“天加谴”。

那么,“天”最后究竟有没有“加谴”王桢呢?

《西游记》第九回中就有南京言官王桢被“天加谴”的祸事。

“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张稍和李定渔樵攀话临别时谈到“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此话被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偷听,然后汇报水晶宫的泾河龙王。根据张稍和李定的诗词所写内容“仙乡(影射茅山)云水足生涯”“破梢老竹盈山(影射茅盈和茅山)”“柳(影射句容赤山赤柳)岸(影射句容赤山赤岸)芦(影射句容赤山芦䕠亭)湾”涉及茅山和赤山湖一带秦淮河上游风光,故此这里“长安城外泾河岸边”当影射“南京城外秦淮河边”。“长安城里西门街上”影射“南京城水西门”,即源自句容茅山和宝华山之水汇聚赤山湖后再经秦淮河流经南京城水西门入长江。李春芳对南京是很熟悉的。有诗可证:《忆昔行送王近山解官还句曲》“忆昔同学金陵时,呴呴朝暮如连枝”,《王岩潭年丈过访山中即席奉赠(原唱二,今遗其一)》“总角抡魁众所夸,秣陵携手笑看花。”

泾河龙王听了夜叉的话,在与袁守诚打赌后又私改下雨时辰和点数,后被“人曹郎”魏征砍头。《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被“天加谴”,即影射南京言官王桢被“天加谴”。而为什么选择魏征来斩杀泾河龙王呢?只因魏征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敢于直谏的言官。魏征梦中斩杀泾河龙头,影射当年七品言官王桢诬告一品首辅句容人李春芳罪大恶极该当砍头。言官魏征梦中都要斩杀泾河龙王,说明泾河龙王罪证确凿,连大言官魏征都不放过他,小言官王桢是必须要被“天加谴”的。《西游记》故意不说魏征为言官,而称其为“人曹郎(户部郎中)”,就是故意遮蔽言官其事也。

太宗答应泾河龙王不斩其头,影射隆庆皇帝当年表态不追究言官王桢的诬告之“罪”。据《明实录·穆宗实录》:“隆庆五年四月壬辰朔……庚申(四月二十九),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上切责桢等轻率妄言,排谤辅臣,有失国体,姑贳其罪。”

为了“加谴”王桢,李春芳又引出两个贤人帮忙。

《西游记》第九回中“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是两个“贤人”,都是“不登科的进士”,写一手妙词好诗,却说“散道词章,不为稀罕”,口气狂妄,此两人究竟是谁?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根据《西游记》中“藏名”“藏字”“藏号”“藏茅山”的手法,李定的《鹧鸪天》中“紫李红桃梅杏熟”一句藏有“李”字,《蝶恋花》中“红瘦绿肥春正暖”一句藏有“春”字,《闲时》诗中“喜来策杖歌芳径”一句藏有“芳”字。则“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李定即是隐居秦淮上游李春芳之影射。

而渔翁“张稍”之“张”有“李戴张冠”的妙用。“稍”字,同“艄”。有“掌舵人”之意。“稍”字,由一撇加“木”和“肖”构成,隐射“一位李贤人”之意。则“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张稍”即影射姓李的掌舵人。《明实录》称李春芳是“太平宰相”,他曾是朝廷的掌舵人,故有此影射。

故“两个贤人”“一个渔翁”“一个樵子”均隐射隐居秦淮上游和茅山一带的句容人李春芳。渔樵攀话之后,让夜叉偷听并传话给泾河龙王,这两个贤人也就不再出现了。因为泾河龙王随后很快就遭“天加谴”。

赤山湖图

《西游记》中渔樵攀话末了处,张稍言:“明日上城来,卖钱沽酒,再与老兄相叙。”“渔樵攀话”“卖钱沽酒”之故事句容就有原型出处。《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十八卷载有(宋)(邑人)侯蕃(仲宣)《渔樵诗》:“渔樵结伴住山溪,蓑笠生涯路不迷。洞口桃花春水满,峰头槲叶夕阳低。故人莫遣寻严濑,太守何须说会稽。换得酒来歌得曲,大家不惜醉如泥。”侯蕃是何人?《乾隆句容县志》:“侯蕃,字仲瑄,通德乡人。讲贯六经大义,志在林泉,屡辞征辟,踪迹不入城市,人以庞德公比之。”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十八卷“五八八页”之“侯蕃《渔樵诗》”。

《西游记》中多处藏有进谗言官王桢之身影。第三回中东海龙王到天上玉帝那里去告自己邻居祖籍祖贯在花果山的孙悟空,也有影射南京都察院伙同言官王桢谗言诬告首辅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之意。

总之,《西游记》中前前后后皆有李春芳的藏名诗、藏名词和藏名词赋,而且文章内容中也穿插有句容状元李春芳自己和言官恩恩怨怨的往事,故此《西游记》即为李春芳校定完稿确凿无疑。

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

言官代表什么生肖2

1,洪武三年大旱,朱元璋为民祈雨,带着后妃和儿子们,穿着素服草鞋。徒步走到山川坛,白天坐地上暴晒,晚上席地而睡。后妃们负责做饭,全是粗米糙粮,就这样坚持了三天。

皇冠

2,明孝宗半夜带朱厚照出宫游玩,走到六科廊(言官办公室),朱厚照大声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孝宗连忙说:小声点,这里是六科官办公的地方。朱厚照不解地问:"父皇为什么那么害怕?难道六科不是你的臣子吗?"孝宗说:祖宗设六科,是为纠正君王的德行,如果让他们知道我们半夜跑出来,明天我就会被他们骂死。

永乐金锭

3,朱厚照的老师叫毛澄,不仅是状元,而且官话非常标准。朱厚照有次跟孝宗说:"老师虽然是苏州人,讲书却说得分明。"孝宗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把中秋节的饭菜赏给了毛澄。

4,朱元璋因为自从家里穷,当过和尚要过饭,吃了不少苦,做了皇帝之后,把皇宫里的空地都变成了菜园,种满了蔬菜。有次他被陈友谅打的到处乱窜时,是他老婆马皇后背着他逃命的。

金锭

5,朱祁镇刚会说话的时,宣宗抱起来问他:改天你当了皇帝,能让天下太平无事吗?朱祁镇太小不大懂什么意思,于是呆头呆脑弱弱的说:能。宣宗又问:要是有人违法乱纪的话,你带着人马过去干他吗?这句朱祁镇听懂了,于是异常兴奋,毫无迟疑,非常果断大声说道:干!宣宗开心的把自己穿的龙袍脱下来披在朱祁镇小朋友的身上,抱他坐在龙椅上。

明藩王墓中的纯金“大黑天舞”姿神像

6,天启皇帝跟崇祯小时候的对话,朱由检:你这个官儿(皇位),我做的否?朱由校:我做几年,当与你做。一语成谶,几年后,天启病危,便召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

金花丝镶宝石帽顶

7,朱见深因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但他脾气特别好,大臣说错话也不计较,更不处罚,有时因政见与大臣不同,口吃挣不过他们,也只是不断的叹气不讲话,并不会秋后算账。

金花簪和桃形金累丝镶宝石簪

8,朱厚照因自己姓朱,生肖又是猪,下令全国不准养猪,喂猪,杀猪,吃猪,然后自己却继续吃猪肉,吃的比任何一个人都欢,后来在大学士杨廷和的极力反对下,无奈只得废除这条荒唐旨意。

9,明神宗跟张居正也曾有一段师徒情深时期,一次张居正犯了腹痛病,神宗闻讯后,亲自下厨做了一碗辣面,并且特意嘱咐送面的大学士吕调阳,一定要亲眼看着张居正吃下去。张居正病体痊愈,重新回朝时,喜得朱翊钧直接从龙椅上蹦起来,连拉着张居正的手说:可想死我了,想死我了。

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冠顶

10,隆庆帝想吃果馅饼,内监报账:果馅饼花销五十金。隆庆帝即位前,久居民间,故知道民情,看到内监报账便惊呼道:“有五钱银子,足以在东华门那里买一大盒子了。他还沉迷女色,为了讨好妃子们,找户部借钱,想给后宫的妃子们买珠宝首饰,户部回道:你买可以,我们管不着,钱,不借,户部也穷。钱没借着,后来还被御史骂了一顿。

言官代表什么生肖3

04 张政斗镇墓兽铭文格式

张中(忠)政斗镇墓兽底座玺书和左右两侧颂赞铭文文字为上下左右六合,左右两面各四字九行,每面36字,计72字,底印符策玺书12字,钮铭8字,总计92字。钮式狮头为9个,1大8小,都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即如九鼎之尊礼仪。而且其文字行款及排列方式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与西汉成帝朝博士褚少孙所言及《史记》所载完全一致。

1、典型的汉代文书书写排列格式:“自右而左,自上而下、竖行直写”。

即行款,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直行排列,与古汉语行款排列完全一致。为了便于阅读,古代钟鼎铭文多铸在容易看见的器物内底等明显部位;出现了对照固定的语句体例和用辞,颇为一致的格式和写法;在铭文读法和阅序上,已形成了从右向左或顺时针的读览定规。

因此,从书写格式上看,张忠政斗镇墓兽铭文完全符合西汉文书格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间接说明其主人“张中”正是西汉时的“御史大夫张中”。文物例证则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西汉赵诩三十字吉语厌胜铜印”,印文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竖排。

自在而下,自右而左

(1)自右到左。在汉朝,西汉文官 方书体例则是“竖行直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云:“褚(少孙)先生曰: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宋元王时得龟,亦杀而用之。谨连其事于左方,令好事者观择其中焉。”

“褚先生”就是汉成帝时期的博士褚少孙,后来续补司马迁的《史记》所缺部分章节;所谓“编之于左、于左方”,就是自右而左的书写格式。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碑表》也证实汉代书写格式是自右而左:“朱竹垞又引汉初元五年(前44年),谒者景君始有墓表,其崇四尺,圭首方趺,其文由右而左。”

(2)自上而下。褚少孙补《史记.龟策列传》云:“褚先生曰:臣以通经术,受业博士,治春秋,以高第为郎,幸得宿,出入宫殿中十有馀年。窃好太史公传。太史公之传曰:‘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闚其要,故作《龟策列传》。臣往来长安中,求《龟策列传》不能得,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于下方。……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了决吉凶。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 《汉书》载汉初帝命有四,首曰策书。引:“策书。策者,简也。下附篆书。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所谓“编于下方”、“下附篆书”,就是自上而下的直书格式。

2、一章九句格式。行款九行九句格式功用:祭祀功臣,彰功表德

古代行款9行9句文体格式,主要用于军事、兵符、调军发兵;宗教、占卜、祭祀。寓意宗庙将士誓言出征,祷告神灵助威功成,凯旋祭祀功臣。

(1)文献依据。汉末文史大家蔡邕《独断》云:“宗庙所歌诗之别名:清庙一章八句:洛邑既成,諸侯朝見,宗祀文王之所歌也。《丝衣》一章九句:绎宾尸之所歌也;《酌》一章九句:告成大武,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之所歌也;《桓》一章九句:师祭讲武類禡之所歌也。”

也就是说,古代九句之制,一章九句之文,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是《桓》,调兵遣将,誓言出征,向天祷告,君臣庙祭,祈福护佑。第二是《酌》,大功告成,班师凯旋,酌酒宴饮,彰功表德,告慰先祖;第三是《丝衣》,祭祀功臣,向英灵告别。

(2)张中治河抗洪抢险出征诰誓。这里也许三种情况都有包含。调兵遣将,誓言出征,“大功告成”,就是指前29—前28年,张忠以少府侯任(待诏)御史大夫之职,代理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的前任御史大夫尹忠之职,在汉室宗庙向天祷告出征,以政斗威权之器调集军民,督导校尉王廷世治理黄河金堤决堤洪水灾害,救民九万七千多人,汉成帝为此将建始五年前28年改元为“河平元年”,奖励王延世黄金,册封张忠御史大夫关内侯。“绎宾尸歌、祭祀功臣”,就是前23年,张忠得年早逝,汉成帝追思功臣,令刘向刘歆父子撰写祭祀颂赞诔文,而命少府机构铸制政刻镇墓兽,在张忠绎宾尸时唱赞,并殉葬。

3、四言诗。古(汉)代诔、碑、铭、颂、赞等韵文则以四言句为主体。张中镇墓兽铭文有4行9列九句每行4言诗句(1、2句例外),计36字。张中(忠)作为曾在皇室身边做过少史、黄门郎、东平相和少府、御史大夫,此诔铭对其评价也是相当高的。汉成帝诏刘向刘歆父子为张忠作此文,采用左颂右赞文体四言诗诔铭形式。四言诗,是指以四字组成的诗句,即全首或基本上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言为主,基本上属属于四言体。

刘勰《文心雕龙》云:“必结言于四字之句。”《文镜秘府论·论体》说:“铭题器物,赞述功能,皆限四言,分有定准。”

张中青铜政斗镇墓兽铭文作者、西汉今文给学大家刘向有一篇《熏炉铭》,就是一首典型的铸刻在器物上的四言诗。该铭文也是一章八句,仅有36字,但其中竟有“正、山、华、以、中、兰、天”等7字,与张中镇墓兽铭文重合。

按照汉代蔡邕《独断》的分类方法,该《熏炉铭》应该属于“诸侯(大臣)朝见天子”所献礼器。又据刘歆《西京杂记》记载,刘向还曾向汉象帝奉献弹棋等物以朝觐:“成帝好蹴踘。群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帝大悦。赐青羔裘。紫丝履。服以朝觐。”

《熏炉铭》其文曰:“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蔚术四塞,上连青天。” 这篇铭文每句四字,首句不入韵,偶句的山、盘、烟、天字押韵,实际上是一首四言诗。

05 铭文的文体及功用

(一)张中镇墓兽铭文文体及书体

1、书体:篆书、小篆。

小篆则为秦代李斯所创,是秦汉官方公文书写书体。西汉官方书体:小篆。古代秦汉官方文书字体通行为篆书小篆,是在秦代小篆基础上承袭而来。

2、文体:西汉皇帝、朝廷追功祭祀之诔策、哀策、制书、玺书、诏书

(1)底面12字符应制书玺书: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2)左右两侧各36字分别为诔策:《东平相少府颂》、《御史大夫赞》

颂赞是古代一种文体,古代颂赞铭文都是为君王大臣歌功颂德,西汉大鸿胪官常在有功之臣的祭祀庙会上用以彰功表德。

《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元年九月辛未《诏下有章怀太子》李贤注:“《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

东汉蔡邕《独断》云:“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詔。三公赦令、贖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上迁书文亦如之,其征为九卿,若迁京師,近臣則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凡制书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贖令召三公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滿百丈,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諸侯王三公,其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誄謚其行而賜之,如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賜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尺,一木兩行,唯此为异者也。”

(3)哀策、祭册。代策书析为十类: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

明代儒学大家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册》云:“古者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后世则郊祀、祭享、称尊、加谥、寓哀之属,亦皆用之,故其文渐繁。今汇而辨之,其目凡十有一。一曰祝册,郊祀祭享用之。二曰玉册,上尊号用之。三曰立册,立帝、立后、立太子用之。四曰封册,封诸侯用之。五曰哀册,迁梓宫、及太子诸王大臣薨逝用之。六曰赠册,赠号、赠官用之。七曰谥册,上谥、赐谥用之。八曰赠谥册,赠官并赐谥用之。九曰祭册,赐大臣祭用之。十曰赐册,报赐臣下用之。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

《资治通鉴.汉纪25.孝成皇帝》:“上遂赐册,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翟)方进即日自杀。上秘之,遣九卿册赠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这里前一个“册”就是“免册”;后一个“册”就是“祭册”、“哀册”。

(4)四言诗,即一章四字九句格式。

《独断》云:“宗廟所歌詩之别名----

清廟一章八句:洛邑既成,諸侯朝見,宗祀文王之所歌也。

維天之命一章八句:吿太平於文王之所歌也。

小毖一章八句:嗣王求忠臣助己之所歌也。

思文一章八句:祀后稷配天之所歌也。

噫嘻一章八句:春夏祈穀于上帝之所歌也。

振鷺一章八句:二王之後來助祭之所歌也。”

(5) 胁书腹书。(前文已述)

(二)汉成帝追念张中治河之功。

1、铭文记录主要事迹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主要记录的是张中在东平相、少府和御史大夫任上的政绩、功劳、品行等。

(1)张中在东平相任上教化东平王有功

有对照才有鉴别,史载,张忠前任东平相王尊前33年也曾持玺书奉见东平王,但未受待见,甚或差点被害。这里是张忠在任东平相、少府、御史大夫时,汉成帝刘骜勉励张忠教化东平王刘宇有功,管理皇室财政得法,整治吏治合矩而赐以玺书12字:“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

(2)张中在少府及侯任御史大夫任上督导、翅膀王延世治河抗洪抢险救灾有功

再者,就是指前29末—前28年初,张忠以少府侯任(待诏)御史大夫之职,接替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的前任御史大夫尹忠之职,以政斗威权之器调集军民,前去馆陶、东郡等国协助校尉王延世治理黄河洪水灾害有功,救民九万七千多人,汉成帝为此将建始五年前28年改元为“河平元年”,奖励王延世黄金,册封张忠为御史大夫,成为西汉朝廷的“三公”之一,即副丞相。荀悦《汉纪》、《资治通鉴》有载。并笔者专题文章《张中事迹》、《张中治河考》。

2、 汉成帝也重视对旧时功臣后代的提拔重用

汉代对开国功臣后代之悯念功绩,时有发生。尤其是汉文帝、汉宣帝是一位很有人文关怀色彩的皇帝,即位期间,重封了汉朝的开国功臣子孙。

汉成帝刘骜

(1)萧何子孙。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微,不绝如线。(诏):‘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寓,爱敬饬尽,命赐备厚......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河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百余年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以往况今,甚可悲伤。圣朝怜闵,诏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于是成帝复诏萧何等子孙。”

如丙吉保护宣帝有功,后来其子孙失去封侯32年,成帝念及旧恩。封丙吉的儿子丙昌为博阳侯,孙子被封为郎将。

(2)追思班伯(班固之祖)。《汉书.叙传上》云:“会(班)伯病卒,年三十八,朝廷愍惜焉。”

(3)祭祀赵充国颂诔。《汉书.赵充国传》云:“初,充国以功德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乃召黄门郎杨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师古:“即就也。於画侧而书颂。”) (赵充国颂诔)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後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既临其域,谕以威德,有守矜功,谓之弗克。请奋其旅,于罕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娄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於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後。”

(4)汉成帝赐《侯霸诔》

《后汉书.侯霸传》云:“成帝时,任(侯)霸为太子舍人。霸矜严有威容……代伏湛 为大司徒,封关内侯。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十三年,霸薨,帝深伤惜之,亲自临吊。下诏:‘惟霸积善清洁。视事九年。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烈侯。朕以军师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义,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呼哀哉!’”

(5)追念御史大夫张中教化东平王和治河抗洪抢险救灾之功---《张中诔策》---《东平相颂》、《御史大夫赞》

据《史记.褚少孙补》、《汉书》、《汉纪》、《资治通鉴》、《全汉文》等史书记载:前32—前29年年,汉成帝即位不久,就委派汉初三杰张良八世孙张中到东平国,接任王尊为东平相,教化冥顽不化的东平王刘宇。

前29年十一月,张中任汉成帝弄臣少府,成为管理皇室财政的“曾臣”私属官。

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成为御史大夫关内侯副丞相,位列三公重臣。

张中担任少府仅仅二十余天,恰逢御史大夫尹忠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汉成帝采用占卜择官方式“措新君横”,委派张中为“待诏”侯任御史大夫,前往东郡等地,督导、翅膀校尉王延世治理黄河金堤诀堤洪灾有功。仅23天,又升为三公御史大夫关内侯副丞相,位列三公重臣。到前23年张中得年早逝后,汉成帝就御赐张忠政斗镇墓兽殉葬。

西汉御史大夫印 对于张忠来说 ,政斗镇墓兽铭文“菊以席弄、曾似系捊”都说明张忠从小就受到汉成帝做太子时的“宠幸”。而从更长远地说,则是受益于张忠曾祖张乘任汉宣帝太子少傅,教化太子(即汉元帝),祖父张嵩在汉元帝时任侍中,侍侯多病的汉元帝的缘故。这从鞠养、蹋鞠、系捊(抱、报)等意义来说,进一步说明张忠在其爷爷张嵩任汉元帝帝侍中之时,就常随侍长安宫中,并作为太子刘骜的“蹋鞠”玩伴,也是情理之中。联系下半句“席弄”,更加说明这一点。清代袁枚《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云:“秦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

这些既是张忠本人道德和能力的体现,也是汉皇对先君功臣追思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这是汉成帝钦赐张忠在御史大夫任上得年早逝后,追思他治河功德而钦赐给其阴魂殉葬之东园秘器。因为按照古代习俗,死者殡在屋内,要经三年(前20年)以后,再择吉日而葬。对于张中来说,经笔者考证(详《张中年少考》),张中生于前53年,到前33年,汉成帝即位,张中正好20岁成人冠礼,由黄门郎调任东平国相。由百石之官,晋升为二千石诸侯国相,正好符合古礼(《礼记》)所谓“冠字三加爵弁”。这里隐喻张忠前29年由东平相升至少府仅20 多天,因治河之功,又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一年360天之内,连 升三级。这不就是典型的“一岁三迁、人臣过蒙宠幸”吗?!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体现为“曾似系抱”、“措新君横”、“菊以席弄”、“花色酒三”、“园叶欢场”、“含箭薄露”等。尤其对于铭文“华色酒三”之一献三酬,三吐三握。比喻栽培,提携贤良来说,简直神来之笔。所谓“一献三酬,冠字三加,一岁三迁,比喻人臣蒙宠幸。《周礼·考工记·梓人》云:“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一岁三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礼记.冠义》云:“适子冠于昨,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冠而字之 敬其名也。”释:三加冠,始加缎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官帽也。

(三)物勒铭主和物勒铭名:西汉御史大夫张中政斗镇墓兽

1、张中,明示人名姓张名中,系“物勒铭主”器物主人

隐喻汉初三杰张良之八世孙,汉成帝第三任御史大夫,一名忠,字子戆。加上“干杨祛洚、曾似系捊”,说明张忠家族世系先辈显贵,与史籍记载的“张仲孝友”、三代相韩、汉初三杰张良辅汉谋士、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等正相应证。

(1)张中张忠,同此一人;名以言志,慎终追远

左侧铭文指名道姓“张中”。右铭指出氏族为“淮亿(夷)君后。”张忠,一名中,字子戆,谥号不明。姓名字号俱全,先后任职少史、黄门郎、东平相、九卿少府而迁三公御史大夫,贵为公卿正卿,与铭文“有年少张中、黄似翁正、措新君横(通衡,宰衡、横轭)”正相应合。

古人对名字非常敬慎,有时竟然因恶名成谶。人名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仕途升迁。《汉书.五行志》记载了“晋穆侯以条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其弟以千畮之战生,名之曰成师。”后来,两兄弟果然反目成仇,互相杀得死去活来。

古人名以言志,字以释名,先名后字,字敬名功。一般幼时取名,二十岁冠字。封号则在从政立功或去世后时所授,谥号则要到死时再追认。

《释名.释言语》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公明也。号,呼也,以其善恶呼名之也。”

《礼记.郊特牲》云:“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大传》云:“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汉书.五行志》云:“君子之名,夫名以制谊,谊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2)史籍文献依据:《史记》、《汉书》等

西汉司马迁外孙杨恽(丞相杨敞之子)、成帝朝博士褚少孙补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将相侯表》,以及《汉书》、《汉纪》、《资治通鉴》、《全汉文》等古藉都记载了张中、张忠之名及部分史实,详《张忠物勒铭主》。史籍记载如下:

① 西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云:“孝成建始四年,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十月己亥,尹忠自刺杀。阳朔二年,张忠卒。”

②东汉荀悦《汉纪.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24》云:“御史大夫尹忠,以河决不忧职,自杀。壬戌,少府张忠御史大夫、河堤使者王延世,以竹落(篓)长四丈大九围盛石,以两船夹载而下之。二十六日,河堤成。上嘉其功,拜为光禄大夫,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③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建始四年(前29年)十一月,东平相钜鹿张忠子戆为少府”、“十一月壬戌(二十日),少府張忠為御史大夫,六年(前23年)卒。”

《汉书.匡衡传》云:“司隶校尉(王)骏,少府(张)忠行廷尉事劾奏衡监临盗所主守直(值)十金以上。”

《汉书.王尊传》云:“御史大夫(张)中奏云,(王)尊坐免。”

《汉书.孙宝传》云:“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宝自劾去,(张)忠固还之,心内不平。”

《汉书.成帝纪》云:“是岁(前23年),御史大夫张忠卒。”

④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30.孝成皇帝》云:“壬戌,以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⑤清代文史学家严可均辑录《全汉文》云:“张忠,忠一作中,字子戆,钜鹿人,为东平相。建始末为少府,代尹忠为御史大夫。阳朔初卒官。”

2、词句专解:“物勒名主”

物勒铭主,来源于物勒工铭。就是在器物銘文中,直接刻上器物主人的姓名。所谓“物勒工名”,是指国家强制工匠在他们制造的器物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即按名字追溯制造者的责任。据说早在春秋时已经有了“物勒工名”的制度,《吕氏春秋》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以情。”当时的器物作坊,都要求工匠在所造兵器上勒刻名字,作为对兵器质量的担保。

左侧边款铭文诔铭《东平相颂》首句有:“有年少张中,今人主;黄似翁正,金还头君”。其中张中即是人名,又名张忠,是器物的主人,汉成帝第三任御史大夫。

此器属典型的“物勒主名”款式,有名有姓,姓张,单名中,字子戆,谥号横(?)。姓名字号俱全,即专为主人而铸,即将此器物的主人直接铸刻在器物铭文之中。

3、 物勒铭名:政斗

(1)器物本名

古代楚地所謂“镇墓兽”出土已經很多(约300多件),学者关于其性质有过很多不同的解读。由于这种器物绝大多数沒有銘文,解读主要是以器物自身形制以及相关考古信息为基础的。因此,器物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器物铭文“物勒铭名(器)”叫“政斗”或“宝印”,因为其底座12字玺书符命瑞应“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其器 叫“政斗”或“宝印”。为何张中政斗镇墓兽“物勒名名”有双名?或三名“镇墓兽”?

但实质上,古代“宝印”二字,作为器名,表层意义好像不错,但其深邃、深层、深奥隐含意义亮并非如此简单。宝:位、职、职责,旧指帝王的东西,引申为贤达士人或社会责任、行为、作为、思想、道德。大宝,皇帝之位。宝鼎、宝位。古代皇帝登基就称荣登大宝。《广雅.释诂.卷三》:“宝,道也。”即道德、道义。“印,为也。”《说文》:“印,执政持信也。”即行为,作为与信任。综合起来,宝印,指道义、思想与行为、作为。这里张忠政斗所称“宝印”,相当于(生前所用)官职印信,辅佐汉室朝廷。而印玺则是帝王将相宝位的象征物之一。又,宝通保,辅佐。《礼记》曰:“保者,慎其身以辅翼之。”

(2)学名及实质:镇墓兽。

镇墓兽一词并非器物本名,而是现代考古学的命名。1937年,传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头插鹿角的木雕怪兽被发现,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撰文介绍,认为此物具有镇妖辟邪的功能,可称作“山神像”或“镇墓兽”。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楚墓的不断发掘,出土了大量(目前约300个左右各类型)此类器物,考古发掘报告者采用了水野清一的称谓,统称为“镇墓兽”。

镇墓兽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镇墓兽就基本消失了,被十二生肖所代替。偶尔在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碧云寺自备“四不像”镇墓兽临死前制作了一个,但作用并不那么明显,位置也不那么重要了。

一般认为:狭义仅指墓内镇墓兽,广义还包括墓葬神道上的辟邪、以及东汉以降墓内镇墓券、镇墓文等等。所有这些神兽是古人生前图腾化身,生前阳世叫祥瑞或瑞兽,从政者叫护官符,放置座右炯诫叫宥座之器,随身佩带叫护身符;商业辟邪或门庭神兽叫守门神,护财神,又叫貔貅。逝后殉葬墓室叫镇墓兽,立于墓外神道叫辟邪。

4、物勒工名铭

古代秦国孝公(前352-前338年)商鞅变法时候,就确立在兵器上按照“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铸制刻铭。从历代发掘文物也可以看出,很多青铜品都有“物勒工名”、或“物勒名主”,即在器物上铸以工匠或主人的名字。

-----(未完待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