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看望代表什么生肖

杭州水村“两头婚”的现实样本:结婚不需彩礼也不备嫁妆,婚后生两个孩子分别随父母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集中看望代表什么生肖1

12月25日下午,59岁的杭州民丰村(按当地习俗,以下简称水村)村民美芸在厨房忙碌。丈夫出门工作去了,两个孙女放了学,在楼上练字。

美芸解释,在上海工作的亲家要回杭州了。按习惯,每每亲家回来,她都邀他们过来吃饭,两边如朋友般融洽。

十年前,美芸的儿子阿斌和儿媳小琪结婚,采用的是近来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两头婚”形式。

2017年至2019年间,复旦大学博士生赵春兰在杭州水村做田野调查时,发现水村中有典型的“两头婚”现象:“两性结配,男方不言娶,女方不说嫁,各自户口不变更; 男女双方家中各自装修新房,夫妻婚后在双方家庭轮流居住; 双方经协商,婚后生两个孩子,分别随父母姓; 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双方财产; 孩子称双方长辈均为‘爷爷、奶奶’,而无‘外公、外婆’之称谓。”

美芸自己对“两头婚”的理解是“小家变大家”,是“独生子女基本都会选择的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范丽珠评价水村的“两头婚”为“一种传统秩序的延续”。

赵春兰认为,在水村出现的“两头婚”,是现代与传统各自退让、磨合的结果,“它必然是一个小范围文化圈内的东西,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它特有的社会功能。”

不需彩礼,也不备嫁妆

小芬34岁,大眼,圆圆脸,在贸易公司上班。

她是土生土长的水村人,也是“两头婚”实践者:她生有两个女儿,一个随丈夫的姓,一个姓她的姓,统一用“爷爷奶奶”称呼两边老人;她和丈夫及孩子轮流住在双方父母家,“可能这个礼拜我公公婆婆有事,照顾不到小孩,就回我爸妈家住;有时候我爸妈有事,就到我老公爸妈家住。”

小芬称,她是家中独女,还在读书时,父母就有意她未来找个“上门女婿”,“因为他们不想让我‘出去’”。小芬说她也愿意这样,因她也“不想离开家”。

村委财务工作人员介绍,水村有760户、3300多人口,村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改革开放前,踞杭州近郊的水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村民靠养蚕、养鱼、种植为生。上世纪90年代后,农业收益减少,工商业发展,且许多农地逐渐被征用,村民便开始进厂务工、自主创业。

征地时,每户每口人能得到8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补偿,“基本一家能换两三套房。”少部分人还未被征地,但通常会在自建房中划出一两层做出租用,租金收益也算丰厚。据村委会统计数据,2019年,水村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

走进水村大道,左手边是清一色三层以上自建房。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现在,走进水村大道,左手边是清一色三层以上自建房,右侧则是仅剩不多的几亩农田。偶有农人忙碌,小车驶过,都发不出大声响。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刻是下午三四点,村里的幼儿园放学,家长们排排等在门口。其中又以老年人为多。

赵春兰在田野调查中总结,水村居民虽已在物质生活、基础建设上往城镇化发展,但依然保有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延续香火”有一定执念。

受访者们表示,水村本地许多独生女家庭都有过招入赘女婿的想法。

2005年左右,当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婚龄,水村的“两头婚”模式开始出现了。

大学毕业后,小芬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丈夫是独子,小芬回忆,当时她身边零星有“两头婚”的例子,但还不普遍。她试探性地问还是男友的丈夫是否能接受两头婚,男友回家与父母商量,不久就答应了。两人于2010年顺利成婚。

婚前,双方家庭商定,不需彩礼,也不备嫁妆;两边都出资装修新房;婚后要生育两个孩子,不论男女,头胎随小芬姓,二胎随丈夫姓;小芬与丈夫的户口都保留于原家庭内,随各家姓的孩子在各家的户口本上。

“两头婚对我们来说,第一是传承姓氏,第二是为离父母近一点。”小芬说,“不迁户口”对她而言是莫大的心理慰藉,“如果我还在这个户口本上,我觉得我跟我爸妈就是一家人,有很亲密的感觉。”

“传统嫁娶的特征是女的嫁到男方家里面,女方的所有社会价值是通过男方来实现的,女性的名字要上到夫家的族谱、户口本上。‘两头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安排,女的也可以把家谱传下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范丽珠说。

水村副书记盛云峰回忆,2005年后,村里无声无息地开始出现“两头婚”现象,但从未引起过广泛讨论,“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时代就是这样走的。”

12月21日,小芬在朋友圈看到媒体上关于两头婚的新闻,有些忿忿,“文章里的部分内容我不是特别认同,比如说女性沦为生育工具——哪怕我是嫁过去的,我也希望生两个,我觉得独生子女太孤单了。”

阿阮与丈夫结“两头婚”九年多,育有一子一女。她称自己对生二胎原没那么热心,虽不是特别愿意,但她也不至抵触。因她早就知道,一旦踏进“两头婚”,“我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生两个的。”

“其实就是小家变大家”

三十多年前,美芸从杭州余杭“嫁”到了水村。

丈夫给了她娘家几十块钱作为彩礼,她返以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为嫁妆。婚后,她与丈夫、公婆同住,户口也一并迁到了丈夫家。

2010年左右,她的独子阿斌到适婚年龄,“我当时叫他不要找独生的,去娶个家里有兄弟姊妹的回来。”

也是此时,周围冒出“两头婚”的现象。阿斌早与高中同学小琪交好,而小琪是本地的独生女,提出要“两头婚”。

阿斌回家一提,美芸答应得很快,“我当时就觉得,这情况下也没有办法了呀——你不用跟我说他们不能结婚或者两个人的生肖不配——如果说了你咋办呢?他们两个人已经相处这么久了,不同意,反而麻烦。”

她和丈夫主动提出给小琪家十几万元做彩礼,被对方利落地拒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嫁’女儿。”

按地方老规矩,男方家要给女方的母亲包个“肚痛包”,以慰其对新媳妇的生养之恩。美芸准备了8000元的红包,被亲家全数退回,“他们和我说,我们也不算嫁,你们也不算娶——我生女儿肚子痛,你生儿子肚子也痛。”

水村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刻是下午三四点,村里的幼儿园放学,家长们排排等在门口。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在儿子阿斌眼里,“两头婚”是两个家庭、老老少少都可以接受的唯一方案。

“娶也好,‘两头婚’也好,上门女婿也好,其实都一样,就是两户家庭。”阿斌说。“当然,真做上门女婿不太现实,我父母那边过不去。我作为男的,自己也不肯。但你一定要硬邦邦娶回来,人家也不肯,到时候弄出矛盾,还不如就两头结婚。”

阿斌的两个女儿从楼上跑下来,一手一个,挂在阿斌身上。美芸赶她们上去写作业,解释道:“两个小孩,两个房间,这里大嘛。”

这座自建房格局方正,有四层楼高。早先孩子小,和父母同房,如今大家分住几层,基本都有自己的空间。

最开始,夫妻俩在双方父母处都会居住。岳父母拆迁后,搬进了商品房居住,阿斌与小琪因觉得居住面积小,便常住在美芸家中,只偶尔去娘家住。

美芸回忆,当年她出嫁后,通常只在逢年过节“回娘家”,且必要随带礼物以赠娘家的亲戚——这是当地外嫁女的规矩。

而今小琪则随时随地可往娘家跑。“按以前的规矩,我回娘家住一个礼拜,人家就会觉得我肯定跟婆家闹不愉快了。现在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12月25日,美芸喊从上海收工回杭的两亲家来家里吃饭,她与亲家的住处相距不过十分钟车程,两家人常常一起聚餐。通常是亲家买菜,她下厨。她喜欢这样,觉得热闹,“其实就是小家变大家。”

生儿子随谁的姓,最容易引发纠纷

七年前,小琪怀二胎时,曾有亲戚对美芸说,看小琪这肚子,怀的好像是个儿子。美芸称自己消化得很快,“即使是儿子也是他们家的,说好的就不能变卦。”她称自己听过许多因姓氏而闹僵的“两头婚”,认为这样极不值当。

赵春兰在研究中发现,要和谐地进行“两头婚”,“协商和说到做到是很重要的。”

按水村旧俗,新嫁妇要挑一“子孙桶”到男方家中,意喻挑去生育责任;若男方入赘,则由新郎挑桶至女方家庭。

小芬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一对朋友,因未事先商量好挑桶事宜,临近婚礼,男女双方都希望由对方来挑桶。大闹了一番,甚至放言悔婚。

协定太死板,也容易引发矛盾。小芬说,她认识一个在居住方面要求特别苛刻的“两头婚”家庭:双方父母严格规定时间表,一周住这头,接下去一周就必须住那头,“做不到,就闹不开心,也容易吵架。”

水村仅剩不多的几亩农田,偶有农人忙碌。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摄

60岁的村民老许是退休工人,儿子已结婚15年,是传统的“嫁娶”。

老许是“两头婚”的坚定反对者。

“什么‘两头婚’是肯定不好的!”老许说,他有一个侄子,比他儿子早婚两年,采用“两头婚”的模式。婚礼前,两家人说得好好的,头胎跟爸爸姓,二胎随妈妈姓。后来头胎生出一个男孩儿来,“丈母娘直接到医院里去把孩子抱走,要抢注女方家的姓。”双方家庭大吵一架,孩子一断奶,就办了离婚。

老许说,这阵仗吓住了他,因此坚持要儿子“娶”一个回来。

赵春兰分析,出于对男嗣的看重,生儿子后的姓氏归属,最容易引发“两头婚”中的矛盾与纠纷。她在做田野调查时认识了一对夫妻,十多年前结了“两头婚”, 头胎儿子出生后,矛盾爆发,“在哪儿做月子、孩子到底跟谁姓这种问题,全都能吵起来。”没两年,未等到生二胎,两人就离婚了。

美芸对传宗接代的需求则有一套自我消解的逻辑。她认为,即使自家只有一个孙女,来日出嫁后,仍然会生两个孩子,“那么还是可以有一个姓我们的,所以(姓氏)还是可以往下传的。”

赵春兰认为,美芸夫妇并非对“延续香火”无所谓,而是寻到了一种更灵活的态度,“只要能把姓氏传下去,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香火的传递。”这也是水村一些父母辈对“两头婚”的态度。

“所以‘两头婚’其实是一种传统秩序的延续,它独立于政策,也独立于个人主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范丽珠评价,“水村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社区,大家的认识和家庭背景都相似,容易慢慢达成一个地方性的社会制度。”

赵春兰说,到今天,“两头婚”在水村实践过数十年,受访对象们耳闻的相关矛盾越来越少。

水村副书记盛云峰平时兼任村内家庭事务调解员。他告诉记者,自己调解过许多邻里矛盾、经济纠纷,但未处理过由“两头婚”引发的家庭不和。“(矛盾)肯定会存在,但少。一来是农村还是有那种思想,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外人也不知道;二来,就是‘两头婚’在村里已经走过了一个磨合的过程。”

不只是姓氏那么简单

在水村办婚礼,传统意义上要宴请三天:第一天晚上为“启事”宴;第二天中午,新郎接新娘,在女方家吃“便餐”,晚宴则办在男方家,为“正酒”;第三天再兴“谢事”宴。

村里的婚席承办人孙中成说,“两头婚”中,两方家庭通常会先后都办一轮酒席,顺序并无定数,全看两家商量。轮到女方家庭举宴时,新娘也要去男方家接娶新郎,“原本接新娘子要敲三下鼓,等于是催新娘下来,现在接新郎也会敲。”

也有合并举宴的,花销则共同承担。阿阮当初办婚宴时,只在酒店合办一次“正酒”,酒宴费用按双方邀请的亲朋数量分摊。

而小芬结婚时,只以“嫁娶”流程走了一遍,由丈夫将她从娘家接出,在婆家吃了“正酒”。“婚礼的流程上,有些东西如果你非要计较得那么明白,就没法办了。”

赵春兰分析,在“两头婚”的实践中,传统的许多边界逐渐被模糊:“不只是姓氏那么简单——它在维护传统,又没有那么传统。”

阿斌与小琪结婚时,照旧俗,新郎去女方家接亲,得准备一些现金和好烟,“会有隔壁邻居、大伯大妈拦在大门口,不让他(新郎)进去,要拿东西出来。”但两家人商定,由小琪家自负“拦门”的花销。

水村及周边地区的传统婚礼。(受访者供图)

婚后过节,小琪与阿斌也无需以儿媳或女婿的名义赠送孝礼,“基本不去计较礼节上的东西了,反正都是一家人,不分家,而且最后钱都是给孩子的。”

赵春兰在这点上深有感触。她是水村邻村人,家人们也奉行较传统的价值观。她是“嫁”出去的,因此每年过年,“回娘家”探望,总要花一万多元买礼品,送给叔叔伯伯。“因为已经算‘分家’了,作为出嫁的女儿就必须买东西回去。”

“两头婚”面对的另一个质疑,是未来财产分割的公平性。

“生两个小孩,一个姓你老公的,一个姓你的。到时候会不会两边的爷爷奶奶,各自把钱留给跟自己姓的小孩呢?如果两边资产差不多还好,要是差得多,怎么保持公平?”“两头婚”的坚定反对者老许问。

美芸则称自己从未产生过区别对待的想法,因两个孩子都由她带,她一样地疼。但她分析,或许会有偏心眼的爷爷奶奶,“比如说只带跟自己姓的小孩,那情感上多多少少会有偏向的,对不对?”

美芸说,自她出嫁起,就失去了继承父母财产的机会,从当地传统来讲,上一代的家产尽数要给家中男丁。“我父母的钱明确说了都是给我哥哥的。如果给女儿的话,要打架的,就等于给外姓人了。”

如今,“两头婚”带来的双边姓氏继承,使女方家庭免去财产落入“外姓”之手的担心。美芸一家人已经谈拢,她与丈夫在百年后将财产全部留给儿子,小琪也会得到来自她父母的那一份。届时夫妻俩要如何再为两个女儿划分财产,“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赵春兰说,在今天,水村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会采用“两头婚”的结婚形式。而到目前为止,“两头婚”中的实践者们都还算年轻,养育的孩子最大也不过十来岁,尚未面临过老人故去、财产分割的问题。她相信,“两头婚”的最终走向,还需时间来证明。

(文中美芸、小琪、阿斌、小芬、阿阮、老许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实习生 钟艺璇 编辑胡杰 校对 李世辉

集中看望代表什么生肖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北京铁路将迎来春运首轮小高峰。记者从北京南站了解到,北京南站今天起将加开去往东北方向的夜间高铁列车9对。今天,北京铁路局加开列车也将达到102列。

按照国铁集团的春运计划,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在高铁繁忙干线安排开行夜间动车组列车共157.5对,同比增加52对,增长50%。今天凌晨1点26分,北京南加开高铁开往长春西的G4721次列车发出开启了北京南站春运夜间高铁运输的大幕,夜间高铁加开一直持续到1月23日前,每天根据客流变化,加开不等数量的列车,其中1月21日加开数量最多达到10对。今年,夜间高铁的加开方向主要为哈尔滨西、长春、长春西、大连北、沈阳北等。

夜间高铁的开行让北京南站所有运转部门都开启了“加班”模式。安检员、改签、退票窗口、电梯、空调维护组、为列车上水的上水工,只要和列车开行有关的岗位,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岗值班。为了避免旅客睡着误车,车站的工作人员还会穿行候车大厅,提醒旅客别错过上车的时间。北京南站提醒乘坐夜间高铁的旅客注意,一定要在乘车日期的前一天夜间到站候车,切勿因认错乘车时间而耽误出行。

昨天是农历小年的前一天,北京五大火车站发送旅客超过50万人,北京西站在车站北二楼大厅开展了“温暖回家路 西站伴您行”系列活动,为赶回家过小年的旅客们送福迎新。中国国家民族画院的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将祝福赋之笔端送予旅客。10余位书法家现场书写春联、福字,以精彩的书法作品向过往归家旅客和坚守在春运一线的铁路职工送上暖心的祝福与慰问。车站还组织职工在候车室内为儿童旅客送上生肖玩偶,送出温馨祝福。

与此同时,车站还在候车大厅布设了背景板供旅客拍摄全家福,通过影像传递温馨,定格幸福旅途,温暖旅客回家路。(记者 王薇)

集中看望代表什么生肖3

■本报记者 曲晓丽

尽管距离牛年春节还有一个月,超市、商场已经进入“年味儿”主题,商家也开始摩拳擦掌,备战年货节。

走进各大超市可以发现,大部分商家已开启“年货大街”模式,“年味儿”礼品已悄然上架,以“牛”为主题的宣传海报挂满了各个品类,特产、特色食品大礼包、春节装饰品等生活用品成为首轮主打的年货,在这些年货中,健康礼仍然是主打产品。

不知从何时起,过年期间走亲访友都会带上一箱奶,实惠又大方,最主要的是有营养。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北方区总经理赵晖介绍,中国消费者喜欢用快消品送礼,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其中牛奶是最适合送礼的。从各省市的消费数据看,山东和河南最喜欢送牛奶,甚至春节期间送礼消费占比能达到70%以上。

从2020年12月开始,蒙牛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代理商张从科就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年货季准备货源。“通常1月、2月公司货源有限,必须提前囤。”他说,尽管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但是他对即将到来的年货季仍然信心满满。

“我今年的囤货量与去年相同。”他说道,“今年,老百姓对牛奶营养的认知提升非常大,对于我们这种经营健康营养食品的人来说有助于提升业绩,2020年我的业绩比2019年提升了18%。”

从目前乳制品市场的促销力度和新品推广力度不难看出今年奶制品厂家对春节市场的重视。各大奶业品牌几乎都针对春节市场更换了应景的包装。

光明乳业相关责任人表示,光明纯牛奶此次特别推出十二生肖限量典藏版包装,携十二神兽给千家万户送新年祝福,期望消费者在接下来的2021年里,有如神兽助攻般的开挂好运,拥有一整年的平安喜乐。

莫斯利安也在新年期间推出400万提新春版包装,盒身附带了100%中奖的二维码,扫码即有机会获得《唐人街探案3》观影券、微信红包、购物优惠券。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看重,送礼送健康的意识逐渐成为主流。当家里的老人需要控糖,挑选礼品对于子女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儿。正是着眼于其中的商机,伊利在新年来临之际发布了欣活纾糖奶粉,这是一款专为控糖人士打造的0蔗糖、低GI的营养品,在配方内加入了葛根、黄精两大中式养生食材。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解决控糖人群出现的容易饿、乏力、营养不良、日渐消瘦等痛点,伊利在产品中加入叶酸、牛磺酸、钙、铁、钾、维生素等21种中老年人必需的营养成分。

“近几年,Swisse斯维诗保健品礼赠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传统春节,更是我们年货销售的重要节点。”健合集团中国区公共事务总监朱辉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据介绍,从过往市场情况来看,线下销售渠道的保健品年货季一般从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即每年春运时节就已经开始,而得益于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及年末密集的电商促销节点,电商渠道上的保健品年货季主要从春节前两个月就开始了。

渠道不同,热销的产品也有所不同。以Swisse斯维诗产品为例,乳清蛋白粉、深海鱼油及钙片类产品在线下年货市场中受到热烈欢迎;而在电商渠道,根据天猫平台最近的统计,钙片类的产品更是一跃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年货产品。

据介绍,通过调研及大数据分析,送礼场景下,消费者画像主要以孝敬长辈、夫妻互相关爱等家庭场景为核心,另外日常探望病愈亲人朋友以及情侣之间的互赠等场景消费也在逐年增加。

“节日送礼作为保健品消费的一大消费场景是没有人群界定的,但从近年市场情况可以看出,消费者在送礼及保健品消费场景上越来越注重品质与创新。”朱辉说道,为此Swisse斯维诗2020年更通过与天猫合作创新开拓了保健品茶饮化场景以及与知名餐饮品牌跨界打造了“身体也会饿,快吃斯维诗”的美容营养生活方式。

作者:曲晓丽

来源: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