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鸠的叫声代表什么生肖

邮储银行首发《诗经》主题信用卡,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雎鸠的叫声代表什么生肖1

9月8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诗经》特种邮票暨《诗经》主题信用卡首发式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首发式现场,《诗经》特种邮票和《诗经》主题信用卡相继正式亮相。据介绍,《诗经》主题信用卡是邮储银行发行的首张文化主题信用卡,卡面根据《诗经》邮票内容绘制,选取了《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秦风·无衣》《小雅·鹿鸣》《小雅·鹤鸣》《鲁颂·駉》等6篇影响广泛、知名度高的代表诗篇,展现出关关雎鸠的相思、在水一方的依人、同仇敌忾的战歌、大宴群臣的欢愉,以及翩翩白鹤、駉駉健马等形象,更配有《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同时,卡面采用特殊浮雕工艺制作,进一步彰显文化品位。此款信用卡持卡人可自主选择卡面,享受线上消费积分,并可用积分优惠兑换《思无邪》版票册和《词赋源》邮票珍藏册。

2018年是邮储银行信用卡发卡10周年,目前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过2000万张。除推出《诗经》主题信用卡外,邮储银行还相继推出了白金卡、青春卡、生肖卡等多款具有特色、深受客户喜爱的信用卡产品。此外,该行还积极打造特惠商圈,便利持卡人日常消费,推出了“悦享美食”“悦享购物”“悦享旅行”等系列活动,为持卡人带来全方位“悦享”体验。(朱华 魏娟)

(责任编辑:罗伯特)

雎鸠的叫声代表什么生肖2

一 雎鸠

第一个在《诗经》里出场的既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悦目的植物,而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动物——雎鸠。

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那位家庭教师一开课,就叫女弟子杜丽娘念起书来: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然后,他老先生讲道:“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究竟是个什么鸟呢?在下文中,汤显祖通过杜小姐的陪读丫环的插话点明是“斑鸠”。

年长于汤氏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却不敢苟同,他认为雎鸠即“鹗”,又名“王雎”、“下窟乌”、“沸波”、“鱼鹰”等,并逐一进行解说:

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雎健,故谓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曰沸波。《禽经》云:“王雎,鱼鹰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恶,不可食。(《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

用现代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肉食猛禽属鸟纲、鹗科,趾尖生着锐爪,适宜于捕捉油滑的鱼、蛇。

从李氏的描述看来,雎鸠是如此地“可愕”可怕,那么先秦的诗人又为何要以它来兴起淑女与君子的情事呢?原来,关键在于“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云云。这些自然习性被儒家吹捧为美德,正如朱熹朱夫子《诗集传》所谓:“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这等于是说,雎鸠的配偶是命运注定的,而非相亲相出来的。它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可以“关关”地一唱一和,但绝不轻佻地动手动脚,只“骂俏”,不“打情”。于是,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具有相同德行的淑女与君子。不仅如此,“关关”的鸟鸣声还跟《关雎》后文的“琴瑟”、“钟鼓”之音遥相呼应,达成了一种虚实互补、人禽共处的和谐情境,使人们对雎鸠行为所作的那些“移情”式诠释显得不再牵强而突兀,仿佛它和淑女、君子一样生来就是“挚而有别”(原出《毛传》)这类懿行美德的载体,而非后天人为所附加。

二 黄鸟

林语堂在散文《记鸟语》末尾堆砌了一大摞汉字和英文来模仿“百鸟齐鸣的情形”,无疑是造作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你看《诗经》多么会以简取胜,叠词“关关”既准确地模拟出了扁喙鸟禽的独鸣之声(详见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也可被视作雌雄共鸣、“音声和也”(《鲁说》)。

在《葛覃》之中,诗人则换“喈喈”来形容“黄鸟”的和声——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鹂,或指黄雀,都是“载好其音”(《凯风》)的小鸟。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如上所引即是,因为“集”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其实,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份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以反衬“我”将“归宁父母”前的孤单、冷清,重点是氛围,而不是声音,不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突出的是颜色。虽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绿的,但诗人并未去刻意强调,一如杜诗只说“鸣”而不表出“喈喈”之类的假性拟声词,取舍之间自有技巧在焉。

在《秦风》与《小雅》的篇什之中,都各有一篇以《黄鸟》为题,且以黄鸟起兴的诗歌。《秦风》“交交黄鸟”,这个“交交”才是黄鸟的独叫之声,而这个黄鸟就是黄鹂,又名黄莺。一个停在树(“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上孤鸣的黄莺引出一个秦国独立特行而惨遭杀害的良人,悲壮之情顿时溢于言表,表达出秦国百姓对三良的惋惜和对暴君(“穆公”)的憎恨。

《小雅》“黄鸟黄鸟”则与《葛覃》一样都在描写“小而黄口”(《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的黄雀,它们在树间飞来飞去,而且还啄食“我”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粟”、“粱”、“黍”),就像“此邦之人”让“我”备尝人情冷暖。看到雀们融洽而快乐,“我”真想回到“邦族”、回到父兄身旁。很明显,此诗是流浪异地的男子在抒发怀乡之情,而《葛覃》则为寄人篱下的女子在盼回娘家。取相同之物象(黄鸟及其动作)抒相近之情感,不是非常合式吗?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兴许受了这些古诗的影响,亦未可知。

经科学家研究表明,鸟类的鸣叫可分为叙鸣与啭鸣两种。叙鸣是日常生活中不分雌雄鸟都能发生的鸣叫,如“交交”之类;啭鸣是雄鸟在繁殖季节所特有的一种鸣叫,乃鸟类的婚期行为,如“关关”之流。当然,我们古代的诗人不可能这么泾渭分明,所以“关关”也不妨被理解为鸟类婚期中的雌雄共鸣。

三 马

千百年来,马一直以其擅长奔跑而被人乘骑,同时也能拉车、驮物以致远。商周时期,用于行路、狩猎和作战的车一般都是用马牵引,因此先秦文献常以车马连言,说到马就意味着车,说到车也就包括着马。在近代机动车辆产生之前,马可算是交通运输活动中最重要的畜力了,以至于《易经》第二篇、《诗经》第三篇就出现了“马”字和“马”事。

《诗经》第三篇名为《卷耳》,其实“卷耳”只是道具之一,而“马”却成了除男女主人公外上镜率最高的配角。诗的第二、三、四章以咏叹马病来委婉道出征夫旅途的劳瘁,烘托并加深了他的相思之愁。到了《汉广》里面,男主人公却要喂饱马、“驹”准备迎娶恋人,还是相思,但多了几许激情与愉悦。《鹊巢》内出现了三个“百两”,实即百辆马车,恰是“说到车也就包括着马”的最佳例证。

《击鼓》第三章云: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借“紫衣女子”之口对此作出了一段胜解——

上文言“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军士因不得归,所以心中忧郁。至于“爰居爰处”四句,细绎经文,倒象承著上文不归之意复又述他忧郁不宁、精神恍惚之状,意谓:偶于居处之地忽然丧失其马,以为其马必定不见了,于是各处找求,谁知仍在树林之下。这总是军士忧郁不宁、精神恍惚,所以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

马再次成了诗意的“客观对应物”(参看拙文《中外小诗之初步比较》),寄托并表达着复杂的人情。

李杜无疑是欣赏《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这两句绝妙好辞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诗中遂有“萧萧班马鸣”、“马鸣风萧萧”之类的挪用与点化。钱锺书更是特别关注这两句所蕴含的文心,不惮烦地征引若干中外诗文及心理学原理来证明:“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託而愈觉其深”(详见《管锥编·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看来,马鸣虽不见得有鸟鸣那样动听,却举足轻重,不容小觑!

四 螽

《诗经》的注家往往将螽斯、蝗、莎鸡、蟋蟀这几类直翅目的昆虫相提并论,说明古人早已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例如李樗等《毛诗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诗经今注》:“螽,蝗虫。斯,之也”——赶秋按),或言斯螽,其义一也。螽斯,蝗虫之类”、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莎鸡居莎草间,蟋蟀之类,似蝗而斑”。严粲《诗缉》干脆称之为“螽蝗”——

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飞。因飞而见其多,故以“羽”言之。

诗人采取这种习性来比附和祝福人们(王安石《诗义》等认为是“后妃”)多子多孙,于是就成就了《周南·螽斯》这么一篇工整而铿锵的欢乐颂。

《春秋》载: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螽”。学者认为这是蝗灾的最早纪录。《农书》的作者王桢曾根据《春秋》统计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大有年’仅二,而水、旱、螽蝗,屡书不绝”,我想《螽斯》等篇也从旁间接证明了《诗经》时代螽蝗为数也不少吧。好在“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钱锺书语),诗人可以避开灾害不提,只拿“螽斯羽”的众多譬况“子孙”的济济——“振振兮”、“绳绳兮”、“蛰蛰兮”。

五 兔

有道是“飞禽莫如鴣,走兽莫如兔”,但在《兔罝》一诗中,“兔”并未正式露面,它只是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名词——“罝”。罝就是网,兔罝就是猎人用来捕兔的网:

凡网取禽兽,必筑橛于地,而以捕器网之。罝兔亦如是也。(陈奂《诗毛氏传疏》)

“橛”(木桩)实则是兔罝的木质部分,就像书画挂轴的天杆和地杆,橛应该也位于网的两头,便于人们布网于地、收网于手。

在童年的山居岁月中,我曾目睹捕鱼者傍晚布网于溪底,网的两端四角或用木桩或用石块固定于河床的两岸,然后就回家等鱼儿从上游下来落网了,“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则是描写在林中岔路上敲桩布网待兔的情形。捕没捕到兔并不重要,诗人主要是以肃肃(闻一多《诗经新义》:“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的兔网比拟和赞美“赳赳武夫”是“公侯干城”,是他们严实的挡箭牌、血肉长城。

为什么用兔不用其他动物来兴起公侯云云呢?年湮代远,我们不妨胡思乱想一通。在《周礼》“庖人”一职所掌理的野味之中,兔与鹿、夜猪等同属“六兽”之列,早早就作为宫廷食品供公侯君子之流大快朵颐了。故《瓠叶》诗云:“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顾炎武《日知录》也说:“宾客之设不过兔首炰鳖之类”。现代营养学证明,兔肉鲜嫩,瘦肉多,脂肪低,易消化,所含蛋白质比牛、羊、猪肉皆高,确属“食品之上味”(苏东坡语)。如此这般,自然有人捕来孝敬公侯咯。

中国人食兔渊源有自,而西方国家多少有所顾忌,因为《圣经·旧约》曾谆谆告诫耶和华的子民:兔、骆驼等“倒嚼而不分蹄”的动物的“肉不可以吃,死的不可以摸,都与你们不洁净”。恐怕也由于这个缘故,西方经典内就缺失了《兔罝》、《瓠叶》之类的兔文学。与西人截然相反,我们的先民不但不觉得兔“不洁净”,而且还赞扬“其性怀仁”,能“彰吾君之德馨”(蒋防《白兔赋》),难怪冰清的月神嫦娥要养一只玉洁的兔子当自己的宠物了。

《关关雎鸠》

《硕鼠》

六 鲂

如果雎鸠真是鱼鹰,那么《关雎》一篇就隐隐然有一“鱼”在,好比弦外之音。活鱼真鱼有名有样地正式亮相,则要等到《汝坟》末章:

鲂鱼赪尾

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

父母孔迩

鲂鱼又叫鳊鱼,《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载:

鲂,方也;鳊,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见《陈风·衡门》——赶秋按)、俚语云“伊洛鲤鲂,美如牛羊”。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诗人在汝水(位于今河南临汝至新蔡一带)畔所见到的红尾鲂莫非就是这种火烧鳊?

《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认为是普通的青白鲂劳累后,尾巴就变红了,恰似汽车防盗灯遇到情况。这不过是臆测之词,不足取信。其实尾红是鲂发情时的正常表现,形容“未见君子”的妻子的性“饥”渴。“王”者大也,“毁”者火也,欲火焚身犹如大房子烧着了,兼喻鱼与人。虽然情热委实难以自控,但父母就在近旁需要照顾,也只好强忍着不去寻找爱人。作为一首先秦的性爱诗,《汝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这绝对离不开那尾小小的鲂鱼对诗人的启发。

七 麟

马、兔是“十二生肖”家族的成员,麟则为“四灵”之一,灵有神明、祥瑞诸义,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麟的“仁”。据说在所有动物之中,只有它不用足、额、角去伤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拿今天的话说,就是“走路都深怕踩死了蚂蚁”,更甭说用足踢人、用额抵人、用角触人了。拿仁兽与仁人一配合,就诞生了《拾遗记》孔子“生之夕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公羊传》孔子遇麟“涕沾袍”的奇美故事。而故事的寓意总不外乎“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道则现,无时不出”之类,麟俨然成了世道的晴雨表。

在《麟之趾》一诗中,麟的仁厚则直接被借来比况、歌颂“公子”、“公姓”、“公族”的仁厚。后世以“麟趾呈祥”为祝辞,即源出于此。值得注意的是“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这种句法,与前面的“螽斯羽”如出一辙,这也反过来证明读螽斯羽若“螽之羽”确乎不错。

问世间麟为何物?《说文解字》答曰:“大牝鹿也。”牝者母也,仁厚、慈祥正是十足的母性。在古人的心目中,她既是“灵”,其配偶也应该不是凡兽,所以便用“麋身,牛尾,一角”这种怪模样来描述它,最终于《宋书·符瑞志》内合为一物:“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这些都是后话。《诗经》时代所谓麟虽已被附会为仁兽,但它毕竟还是凡间真实存在的生灵。

八 鹊与八哥

英国考古学家Mortimer Wheeler曾经指出:“我们正在发掘的不是物,而是人。”我们梳理《诗经》里的动物,窥见的又何尝不是当时与这些动物共处的人物呢?当然,离我们最近的要数记下这些动物的无名或有名的先秦诗人了。

创作《鹊巢》的诗人看见:喜鹊在树上筑好了巢,八哥(释“鸠”为八哥,详见焦循《毛诗补疏》)却飞来居住;便想到:男方准备好新房,用百辆马车去迎娶新娘来入住。这种联想很自然,既可以是先后关系,所谓“鹊噪则喜生”(《禽经》旧题张华注),先睹喜鹊,后出喜事;也可以是同时并进的场景,树上鸠占鹊巢、叽叽喳喳,地上男婚女嫁、热热闹闹。

郭沫若散文《杜鹃》告诉大家: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相形之下,“八哥占鹊巢”则要文明得多。据焦循观察,每年农历十月之后,喜鹊要“迁移”到其他地方去“避岁”,八哥见其留下空巢,便搬了进去,好像主要也是为了产“卵”。由此观之,《晋书》“乌鹊争巢,鹊为乌杀”、《隋书》“乌鹊通巢”都只不过是些空穴来风似的喻辞罢了。要不然,就是乌鸦替八哥背了黑锅,真真比窦娥还冤!

小时候,我也曾好奇地眺望过那高树桠间的鹊巢,但喜鹊究竟会不会盲目地帮八哥带孩子,却不得而知。恐怕等它度假回家,小八哥的翅膀已经硬了。虽然《庄子》、《荀子》都说每当盛世人们可以“攀援”上树“俯而窥”鹊巢,而鹊还不会被惊飞,但我终究没有足够的胆量与臂力去效仿此举。

九 草螽

《召南·草虫》诗云:

喓喓草虫

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

忧心忡忡

有的注家认为“草虫”是蝈蝈,“阜螽”是蚱蜢,显然忽视了那两句的互文见义之法。其实,草虫就是阜螽,阜螽就是草虫,“喓喓”拟其叫声,“趯趯”写其跳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李时珍说“蚱蜢”有若干种,阜螽是它们的“总名”:“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而“江东呼为蚱蜢,谓其瘦长善跳,窄而猛也”(详见《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李氏训蚱为窄,训蜢为猛,依然用的是音训释名这个老法子,我们尽管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害了相思病的女子爬上“南山”采摘“蕨”菜、“薇”菜,阜螽在草丛中又叫又跳,叫得愈起劲,女人心里就愈忧愁、愈“伤悲”。虽然“未见君子”才是症结所在,但阜螽的叫声也给她添了不少乱,因为这种大幅度、高频率的叫声不是乐音,而是噪音,自然会干扰人的情绪,李清照《行香子》词“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即为最恰切的旁证。并且螽叫还有个副作用,就是跟蕨、薇一道暗示出季节已到了“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哀蟋蟀之宵征”(《楚辞·九辩》)的秋天。因为蕨菜秋、冬可采,而阜螽“冬有大雪,则入土而死”(《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

十 鼠

《行露》那些“穿我屋”的“雀”显然跟《小雅·黄鸟》那些“啄我粟”的黄雀是一丘之貉,此处可以略去不提,我们只说说“穿我墉”的大坏蛋——鼠。从表面看,鼠是离我们最近的动物,常常和人同处一室;从内层看,鼠基因的排列组合绝大部分都与人类相同,以致于有科学家论断人类起源于美国的老鼠。基于此,《行露》、《相鼠》、《硕鼠》等诗篇以鼠起兴并讽刺人事就毫不奇怪了。

《行露》问“谁谓鼠无牙”,即罗隐《蟋蟀诗》所谓“鼠岂无牙”,《相鼠》答“鼠有齿”,牙者齿也。诗人认为人有“礼”、“仪”应像鼠有牙齿一样正常,然而却偏偏有人逼娶民女,私欲不能得逞,便反咬一口,要诉“讼”该女子,这种“无止(耻)”之徒“不死何为”?而那些贪残统治者尸位素餐、不劳而获,也是一种无耻的表现,他们被诗人骂为“硕鼠”。硕者大也,鼠大欺主,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我们不干了,不再为你们卖命了,誓要另找出路、另谋职业。这颇有点今人所谓“炒老板鱿鱼”的意味,好不痛快!

如果讲《行露》之鼠、《相鼠》之鼠所携带的感情色彩尚处于中性的话,那么《硕鼠》之鼠则彻彻底底是个贬义符号。《诗经》以降,雅俗文艺中的鼠的形象与性质就始终在这两者之间摆荡,让人既恨又爱。

十一 羊

正如兔在《兔罝》中是个画外音、到了《兔爰》、《巧言》里才正式曝光一样,《羔羊》、《羔裘》(《郑风》、《唐风》、《桧风》各有一篇)内的羔羊也只是个死板的定语,它的正面出场则要等到《君子于役》。

“羔羊之皮”用“素丝”缝制,再加上“豹饰”,便做成了“如濡”、“如膏”的“羔裘”,这是“公”务员或贵族(“邦之彦兮”)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诗人用“逍遥”、“翱翔”等词来形容他们在“朝”、“堂”之上穿着羔裘游逛的闲逸,其中“翔”字殊堪玩味。《说文解字》“翔,回飞也”,原本是鸟类的行为。曹植《梁甫行》诗“狐兔翔我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鱼翔浅底”等又以之写走兽与水产。不管是水、陆、空哪一栖,这些总还不离动物。《桧风·羔裘》倒好,竟别出心裁以之写人。我想这多半出于押韵的考虑,还有就是裘白如羽,穿上它来来往往,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回飞”的白色鸟儿。不过以“翔”写人最成功的句子应该算《穆天子传》卷三“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英姿飒爽的军人骑着骏马在旷野上来回追猎着走兽,多像盘旋高空的猛禽啊!曹植乐府歌辞“白马饰金羁/连翩(参看《说文解文》“翩,疾飞也”、《泮水》“翩彼飞鴞”等——赶秋按)西北驰”略微似之,气势却大为逊色。

孔颖达疏“羔羊之皮”云:

小羔大羊,对文而异。此说大夫之裘,宜直言羔而已,兼言羊者,以羔亦是羊,故连言以协句。

此处的“羊”是虚字,是为凑够四言而添加的,所以后面的诗径直称作“羔裘”。《七月》“曰杀羔羊”则反之,“跻彼公堂”用来“祭”祀的应该是“大羊”,连言“羔”也是为了“协句”。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日落崦嵫,羊呀牛呀也从山上下来了,君子出差在外,却“不知”归“期”,教我如何不想他呀?拿羊之类的家畜来写景抒情,这显然出自最得本地风光三昧的民间诗人之手。像陶渊明那种士大夫诗人虽已归田在乡,依然喜欢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倦飞而知还”之类的雅调,羊们很难插足他们的字里行间。

十二 麕与狗

“麕,獐也,鹿属。”中国古代法定教材《诗集传》的作者如是说,《野有死麕》第二章的“鹿”就是指的这种“麕”。首章是两组特写镜头:

野有死麕

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

吉士诱之

一、郊外躺着一只死獐子,有人怕它被弄脏了,便用白茅草包了起来;二、怀春的男女正在

幽会。周围的环境则留在第二章和尾章交代,这是离人家户不远的野外(即“林”,《毛传》:“郊外曰野,野外曰林”)如果“吉士”对“如玉”的美女“诱之”不足又继之以粗手大脚,极易引起“尨也吠”。

《毛传》认为“尨,狗也”,而男女“非礼相侵则狗吠”。从《野有死麕》始作俑而后,历代诗文描写儿女私情仿佛总离不开狗,例如李商隐《戏赠任秀才》中那只“卧锦裀”的“乌龙”、裴铏《传奇》中那头“漕州孟海”猛犬。贾岱宗甚至专门写赋赞美大狗“昼则无窥窬之客,夜则无奸淫之宾”,它既能防盗盗物,也能防人偷人。稍微世故一点:外贼来了才吠,获取主人的宠爱;外遇来了就不作声,博得主妇的欢心。“有女怀春”虽然乐意“吉士诱之”,但她极怕“尨也吠”,因为她要么不是它的主人,要么是,它却并不世故、识趣。

十三 猪

钱锺书小说《围城》引书称“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而我们的古人好像并不觉得在姓名内采用猪字很“贱”,例如被贾谊《新书》频频提及的汉朝功臣陈豨(扬雄《方言》:“南楚曰豨,吴扬曰猪”;何承天《纂文》:“渔阳以大猪为豝,齐徐以小猪为豨),竟以猪作为大名,再如《西游记》里鼎鼎大名的猪八戒,“猪”俨然成了他的尊姓。

在“驺虞”(《新书·礼》:“驺,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眼里,猪可不是什么美名,而是天子盘中的美餐。在诗人眼里,能够一箭双雕、一石三鸟的猎人并不值得赞叹(“于嗟乎”),只有那“壹发五豝”(我不同意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那样释壹为“发语词”,全句意思应该是:连续五次都以一箭射毙一猪。《小雅·吉日》称这种壹发而死为“殪”)的虞人才是最棒的。

天子之家崇尚黄色,兔以“皎如霜辉”(蒋防《白兔赋》)最为人所喜闻乐见,猪则以乌黑者为贵。所以,它曾被人冠以“乌羊”、“乌将军”、“黑面郎”等称号;今人常呼煤炭为“乌金”,而“唐拱州人畜猪致富,号猪为乌金”(张鷟《朝野佥载》)。俗语云“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书中有“黄金”(当然也有“乌金”,如《诗经·驺虞》),但要人去读去找,而猪全身是宝,不管你吃不吃它,它活生生就是一大块金子。

雎鸠的叫声代表什么生肖3

五月榴花红似火,校园美育结硕果。在怀宁县稼先学校的校园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展示着发现的春天美,有白皑皑的兰花、粉扑扑的桃花、红艳艳的映山红......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张小红老师特意在周末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到野外“找春天”,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开启学校美育之门。

稼先学校学生向老师展示发现的自然美

今年以来,怀宁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不断完善美育体系,配足配齐美育教师,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健全美育工作机制,丰富美育活动形式,把美育融入各个学科,组织学校开展艺术展演、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感知美、创造美、实践美,营造了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五育并举”。

怀宁县稼先学校美术课老师指导学生画画

美是一幅画。怀宁县独秀小学书香特色学校,美育是学校特色创建的重要一部分,学校在课后服务增设美术社团,在专业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画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描绘出春天的盎然生机。“学校每学期最后一个月办一次校园美术作品展,把学生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让校园充满艺术气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校长刘兵介绍了学校美育特色。在怀宁洪铺初中校园里,学校处处显生机,宛如一幅春和景明求学图。学校紧紧围绕“尚美”的办学理念,美化校园加强美育教育。学校以美化校园为抓手,把校园绿化、文化深度融合,利用文化墙、室外美术课、美育教育基地、主题班会等“翘板”,展示校园美,以美育德,以德促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校园建成一幅画,让学生在画中游,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让学生在美中学美。”副校长何世明说出了学校美育理念。在怀宁二中丁满生剪纸文化工作室,一幅幅人物、生肖、风景等学生剪纸作品挂在墙上,展示了学生对美的认知。

怀宁县独秀小学剪纸社团学生作品

美是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篇之作《关雎》中的名句,把景美、物美、人美融为一体,古人用质朴、率直的语言表达了对美的渴望。”茶岭初中何承列老师在课堂上详细描述《关雎》中的美,让学生在古代诗歌中捕捉中华文化的美感。“我们身边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翻开书本,我们能在朱自清《背影》中感受父爱之美,能在《桃花源记》中想象世外桃源之美,能在《饮酒》中体悟采菊悠然之美。美育是一首诗,学生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民族语言的境界之美,激发向往美好生活的热情。”何承列以文学的视角理解美育的概念和育人功能。

茶岭初中何承列老师教学生欣赏古诗之美

美是一首曲。戏曲之乡石牌镇黄梅戏底蕴浓厚,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依托地方文化创建了安庆市黄梅戏韵特色学校。学校里每个孩子都能唱上几段黄梅戏,学校围墙外经常飘出阵阵稚嫩黄梅戏韵。“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黄梅戏的念工。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唱念方法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现在我们先欣赏《夫妻双双把家还》唱段。”黄梅戏爱好者陶英男老师正在教学生唱黄梅戏。陶英男虽然不是黄梅戏科班出身,但是她从小就被黄梅戏耳濡目染,唱黄梅戏成为她唯一爱好。自“双减”实施以来,她向学校主动申请成立黄梅戏社团,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学生唱黄梅戏。她还把舞台搬到敬老院、社区,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广泛传播黄梅戏曲之美。

石牌中心学校陶英男老师教学生黄梅戏基本功

美是一棵树。在怀宁县平山中心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躬耕园里,朱德民老师在耐心地教学生栽桃树和李子树。“先把树苗放正,再把土壤回填,最后浇水,过几天我们再来给小树苗施肥......”桃子和李子是学生们爱吃的水果,“桃李”也是朱老师对学生的满怀期望。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学生认真地听,使出浑身力气挖土、浇水,一个个渴望收获果实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我们把刚撤并的学校改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汇聚学生的思维,取名为躬耕园,让学生在田野里体验劳动的辛苦,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切身感受劳动的美。”校长邬金宝十分关注学生的“美感”。

平山中心学校朱德民老师教学生栽树

美是一套操。体育不仅强壮身体,改善形体,还能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下叉要直、摆臂要快、扭胯要有节奏、面部要带笑容,动作要整齐......” 90后教师蒋久玲一边讲解,一边教学生啦啦操《快乐向上》动作要领。蒋久玲是专业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她自编了一套校园啦啦操,体育课上她耐心地教学生跳啦啦操,学生也学得很认真。现在学校大课间活动,全校学生能整齐划一熟练跳她编排的啦啦操。“《快乐向上》融合了广播体操与爵士舞,既有体育之美,也有艺术之美,目的是塑造学生形体,增强运动活力,改善精神面貌,展示枫林中心学校学生积极向上、快乐学习的精神风貌。”蒋久玲把体育与美育融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运动美。

枫林中心学校蒋久玲老师教学生啦啦操

美是一肠牵挂。怀宁枫林初中801班的丁雨(化名)是个特殊的学生。因先天性疾病导致腿部残疾,经怀宁县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鉴定,她满足随班就读条件,但是腿脚行动不便的她在班里越发自卑起来。班主任丁邦专一直关注着她的动态。为了让这个特殊的学生尽快融入集体,他到怀宁县特教中心学习特殊教育知识,鼓励班干部带头帮助丁雨,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做亲密朋友。在丁老师多次家访和同学的帮助下,这个自卑的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有了笑容,心里有了阳光。现在她上学和放学都有三五个同学“围着”,避免她上下楼摔跤,同学甚至主动“护送”她到家,她成为班里同学牵挂的“班宝”。“起初我最担心的是丁雨在班里被边缘化,但是现在看来她现在成为了班级的中心,同学们最关心的是她,最牵挂的是她,最能带给班级快乐的还是她。班级因她而有温度,她是一种美,也给我这个班带来了品德美。”从教三十余年的丁邦专老师对这个班级感情至深。

枫林初中丁邦专老师在教上演讲课

美是一个体系。美育是一个教育体系,贯穿于德智体美劳教育整个过程,教育活动中能处处发现美、处处体现美。“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贯彻到各学科,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勤劳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能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怀宁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明说出了美育的育人目标和途径。

安青网记者:丁亚东

通讯员:李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