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能代表什么生肖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从本命观探析唐朝生肖文化的兴起,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史小霸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观能代表什么生肖1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观古今之变,文化之繁盛莫过于唐。可以说,唐代的文化因其兼容并包的特征,而流传至今。其中生肖文化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样态,一直为世人所推崇。人们对生肖文化的认同和信仰,促进了生肖本命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衍生出了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生肖本命观。唐代的生肖文化更是借助宗教的宣传和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补充,为唐朝的文化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一、生肖文化源于先秦,后因唐代文运亨通,致使在民间盛行,散见于正史中,大批生肖俑成为唐朝生肖文化兴起的产物

饮水当思其源,生肖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根据史料的记载生肖文化最早源于先秦,并且在民间大为流行。简而言之,生肖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种俗文化存在,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因此要了解生肖文化,就必须从杂文小说,诗歌或是其他民间文学中发现。

关于生肖信仰的记载,虽然在正史中并不多见,但仍有部分遗留。《旧唐书》曾载:“玄宗乙酉岁生,以华岳当本命。”这或许是唐代正史中对本命信仰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一。

同时《旧唐书》还有着对武则天在东都洛阳设立十二神的记载,虽然这是十二神或许不同于十二生肖,但就其数量上来看,就已经受到了生肖文化的影响。后来《资治通鉴》中复录:“铸铜为十二属形象,置于本辰位”。这一记载是对唐代生肖文化发展的明文加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与《旧唐书》不同的是,《新唐书》关于生肖的记载更加的明确,而且涉及了生肖文化所体现的内涵。

“鸡,酉属,帝生之岁也;斗者,兵象。近鸡祸也。”

——《新唐书》

这是有关唐玄宗爱好斗鸡的记载,当时唐人从玄宗的斗鸡事件总结了生肖与五行之间的关系。一是在景云年间,出现过蛇鼠相斗的场景,被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二是玄宗好“斗鸡”实际上是“兵象”的体现,暗指将会发生灾祸。

而在其后唐德宗统治期间,民间就有着关于泾原兵变和黄巢起义时候的谶言的记载,大体是以童谣的方式流传的:“青牛逐朱虎,还号太平年”“蛇去马来,道路稍开”。

由此可见,唐代多借生肖来针砭时弊,这也就是生肖文化为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却在正史中却极为少见的原因。

除此之外,唐代的生肖文化还多见于奇闻趣事以及丧事陪葬中。《太平广记》中就有关于,羊首人身的未神告诫世人不吃羊肉的故事。而这一故事也正是将羊与未相联系起来,从而出现了之后利用十二生肖计时的方式。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白居易

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出十二生肖在纪年上的运用。因为唐正史和历朝历代都是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但这一方式会有些混乱,尤其是轮回之后更为难记。所以就出现了十二生肖纪年法,李商隐的“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正是和白居易相似,运用了这一方式。

同时在唐代的丧事陪葬品中,也随处可见十二生肖的身影。

“文武官及庶人丧葬,三品以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园宅,方五尺。”

——《唐会要》

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因为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因此出现了大批生肖俑,并且有着明确的使用限制。众所周知,佣作为丧葬物品中的代表,是中国古人鬼神观的一种体现。出于对神明的崇拜,唐人选择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也可称之为“十二支神俑”,其实代表的就是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

所以,唐代的生肖文化遍及朝堂内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其丰富了唐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使得本命信仰的观念开始在民间兴起。

二、作为一种信仰,唐代的生肖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成型,并且在民间盛行,得益于宗教的传播和统治者的推崇,生肖文化中的本命信仰与佛家和道家的神佛、重生等观念有着相通之处

作为唐文化的一部分,生肖文化的确在唐代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唐代宗教文化的发展,以及统治者的个人信仰,使得唐代生肖文化中出现了有关本命信仰的记载。

首先,唐代的生肖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成型,并且在民间盛行,实际上与宗教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代佛教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为了使得自身的理论、教法能够为众人所接受,佛教的僧人开始将生肖文化融入其中。

佛教的生肖文化中有十二兽、十二神将、标记时间的十二辰,三者各司其职。通过经文的解读,可以发现十二兽即十二神兽菩萨的化身,以不同的方式教化人。如猪、鼠、牛同属风神所护,为功德一类。

佛教中十二生肖的产生和保留至今的十二生肖极为相似,其顺序都是以子鼠为首,亥猪结尾。只是其中以“狮子”代替了“虎”,并无伤大雅。佛教的发展,促使生肖文化带有了一定的宗教色彩,达到了佛家普度众生的目标。而本命信仰也顺应而生。

而作为和李唐王朝同出一家的道教,也是将生肖文化融进了道家学派。唐代虽施行三教并流的政策,但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地位,道教成为了唯一的宠儿。同时道教的“重生”观深入人心。

“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

道家对道的解释,往往借助动物来表示,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一样,人如果掌握了道,就可以达到贵生的境界。同时道教提倡本命元辰之说,认为每个人都有其本命神将护佑,主性命。而本命神将是道教将先前的六十甲子神化后产生的,并添加和人名相关的六十个星宿。

这六十个星宿神将,其实就是从十二生肖中演化出来的,因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正好是六十年一轮回,所以得名。因此十二生肖也是道家文化中的一部分,同属神仙体系。

所以唐代生肖文化中的本命信仰与佛家和道家的神佛、重生等观念有着相通之处。同时也印证了外来的文化,想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才能够发展自身。

唐代生肖本命的信仰还源于统治者的推崇,而且在蔓延至整个唐代社会。唐代民间就有关本命年的俗语:

“本命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中国古代社会就有着对本命年的别样心理认知,大多数都是恐惧的,唐人也是如此。民间更有甚者将本命年称为“坎年”或“槛年”,预示着本命年就是自己的灾祸之年,做事尤其要谨小慎微,切不可鲁莽行事。

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就记载了,唐代民间有一个姓永的人,因为自己的属相是鼠,所以他竟然称自己“恐日”,因为老鼠总是在夜间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他不养猫狗,怕与自己的本命相冲。而他自己竟然将老鼠奉为神明,并经常为其投食,他觉得只要老鼠吃饱了,自己也就会平安无事。

由此可见,唐人对本命年的信仰和属相的觊觎,已经达到了一种荒唐可笑的地步,而这也是封建社会思想愚昧的产物。

不仅百姓如此,唐代帝王甚至也信奉这一观点。谈及这一点,必不可少的便是玄宗本人。唐玄宗就是对属相尤其崇拜的帝王,他生于垂拱元年,按照当时的纪年方式算,他的属相是鸡。

也正是如此,唐玄宗酷爱斗鸡,未曾继位时就“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成为皇帝之后,他还在两宫之间建立鸡坊,专门为自己培养斗鸡的良种。《新唐书》称玄宗斗鸡是“鸡祸”,因为唐玄宗对生肖本命的崇高信仰,导致后来整个唐朝兴起斗鸡的潮流,生活日渐奢靡,终日不理朝政。

玄宗后期的朝堂上暗流涌动,最终君臣不和,爆发安史之乱。玄宗斗鸡也成为当时的生肖本命信仰带来的沉重后果,为后人警示。

三、唐代生肖本命促使了奇风异俗的产生,涉及了婚丧嫁娶等多方面,形成了具有生肖文化特征的别样形式,是唐朝开放的文化与民间习俗融合的集中体现

唐人对生肖本命的信仰,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能够引人注目的便是关于婚事的安排上。中国古代早期的婚礼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合成“六礼”。即成婚的流程,唐代将“六礼”以律法的形式明确。

出于对生肖的看重,唐人在准备婚事前,尤其关注“问名”这一过程,大体上说就是查看夫妻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看属相是否相配。而唐代为了减少外族与汉人通婚,竟然专门创制 “吕才合婚法”。通过男女双方出生时间,推算出本命的适婚图,同时依据“宫柱”的数量直接决定了男女的合适程度。

总而言之,唐代关于生肖本命的信仰涉及了婚丧嫁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生肖文化特征的别样形式,对丰富唐代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唐代的生肖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有着自身的信仰观念,为唐代社会所接纳。

正是在生肖文化的推动下,唐代的文化才能够兼收并蓄,不仅融入了宗教信仰,同时还促进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唐朝开放的文化与民间习俗融合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观能代表什么生肖2

时间慢慢向前走,春节即将来临。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2020年应该是农历鼠年。同样,按照出生年份来算,我们也都有一个“属相”。那么,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鼠会排在首位呢?

生肖的“演化史”:先秦时已有相关记载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们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典籍中就出现了相关记载。

资料图:图为鼠年元素灯组。 俞靖 摄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两批秦代竹简:其中,《日书》里有关“盗者”的内容与十二生肖比较接近,如“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

到了汉代,十二生肖基本定型。东汉时期,王充写了一部《论衡》,其中提到:“寅,木也,其禽虎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写明了十二生肖和对应的十二地支属性。

随着时间流逝,有关十二生肖的说法不断完善,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流传至今。

比如,南朝时,沈炯写过一首《十二属》,诗中写道:“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蠢官悠哉。”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有关生肖的掌故,人们总能聊上几句,但它们的由来却尚无定论。

资料图:展览上鼠年吉祥剪纸夺人眼球。 汤彦俊 摄

有一种说法认为,生肖文化起源于图腾文化,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上古以来,不同部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例如牛是农耕社会的象征,相传神农氏炎帝是“牛头人身”,所以炎帝的后裔就以牛为图腾。

还有人表示,十二生肖起源于动物崇拜。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力很差,猪、牛、羊等牲畜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虎、蛇等动物可能威胁到人的自身安全,人们也会感到恐惧……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生肖形成。

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十二生肖既与真实动物有关,也有“天文学”背景,与古人对星象的联想有关系。午马、辰龙、寅虎,就与这些星座的形象有关系。

当然,还有“十二生肖是外来的”等说法,但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老鼠因何排在十二生肖首位?

十二生肖作为纪年的一套符号体系,看似不起眼而且有点讨人嫌的老鼠,在其中名列榜首,这是啥原因?

资料图:卡通老鼠造型的彩灯很是醒目。 泱波 摄

中国古代学者曾经从一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作出解释。天地混沌一片时,鼠类正好在时近夜半时出来活动,将天地咬出一道缝隙,就是“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开天辟地后,人们要种田为生,牛在那时是耕田的主力,所以丑对应牛等等。

中国民间则认为,老鼠繁殖力强,古人期待生命的繁衍、大家庭子孙兴旺,于是产生了敬奉子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清末画家任预的《十二生肖图册》中,《子鼠图》五鼠正抢食罐中瓜籽,“籽”与“子”音同,也代表“多子”。

以前还有一个问题很有趣:十二生肖里为何没有猫?其实答案很简单,猫原产于埃及,十二生肖已经定型以后才传入中国,所以没办法列入其中。

传说与故事中的生肖鼠

不过,老鼠在古代传说、故事或者书中也并不总是贼头贼脑的形象。

资料图:南京秦淮花灯传承艺人曹真荣展示他设计制作的“掌中鼠”迷你花灯。泱波 摄

还有清代晚期的一本小说,名字叫《八仙全传》,其中也提到一个与老鼠有关的传说:在一次大水灾中,桥梁被冲毁,有老鼠衔枝搭桥救人,最后耗尽力气被大水吞没。仙人被感动了,赐给老鼠一枚仙果,并收其为徒,最终帮助老鼠成仙得道。

另外,清代有一本书叫《梦园丛说》,记载粤东有一种玩具叫“钱鼠”,叫声好像数钱。老鼠能发出数钱般的声音。旧时一些地方以此声为吉祥之兆。在寓意吉祥的年画、剪纸、花灯中,也有老鼠形象。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各自拥有丰富的传说,后来逐渐与一些民间信仰观念融合。现代社会,它们也被视作春节的吉祥物。

观能代表什么生肖3

作者:薛晓源(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胡运彪(商务印书馆编辑)

2021年将迎来我国传统生肖中的牛年。牛在十二生肖中位居次席,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的说法。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力,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厥功至伟。中国人对牛的感情十分深厚,牛有中国人崇尚的品格,吃苦耐劳,踏实勤勉。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有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鞭牛”仿佛也是在鞭策每一个中国人在新的一年更加惜时奋进,开拓耕耘。

戴嵩《斗牛图》

作为与人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牛在东方和西方的神话故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牛的画作也相当丰富。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太上老君的坐骑便是一头青牛,而与之相关的《老子骑牛图》也是许多画家曾创作过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明代画家张路的《老子骑牛图》。张路用有张力的线条勾勒出老子手持《道德经》骑在牛背上凝神注视飞蝠的画面。老子白发飘飘,神情怡然,青牛体形健壮,憨态可掬;人物栩栩如生,画面风神隽永。在西方神话体系中,牛也有着一席之地。在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公牛带走欧罗巴,这一故事也成就了16世纪意大利画家提香的经典名作《劫夺欧罗巴》。埃及的哈托尔女神也被画家画成一头母牛,以此致敬埃及人眼中最伟大的女神。另外,牛也经常出现在印度的一些神话题材画作中。

除了神话故事以外,其实早在牛被人类驯化之前,它们就已经出现在人类的画作中。在全球多地的史前壁画中,都有野牛的画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主洞穴的岩壁上便有一万年前的人类用红黑两色勾勒出的野牛,画中的野牛形象非常生动且准确,写实程度很高。相比于谈论美学缘起时常常提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中国的“牛”主题岩画同样精彩纷呈。贺兰山岩画、新疆岩画、青海岩画、云南岩画以及阴山岩画中都有许多与牛有关的场景。史前人类借岩壁之势塑造出了牛的外部特征,而画面上牛与人、鸟与兽的情绪则跨越时空,仍旧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牛的形象和场景在东西方的画作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来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间的不同,另一方面便是在艺术传统上写意与写实的不同。

张路《老子骑牛图》

中国古代有许多画牛的名作,如戴逵的《三牛图》、谢稚的《三牛图》、韩滉的《五牛图》、廓庵禅师的《十牛图》,而马贲、李唐、江参等名家也都绘制过《百牛图》等佳作。除此之外,韩滉的《公牛图》《乳牛图》《归牧图》等,戴嵩的《奔牛图》《戏牛图》《斗牛图》《白牛图》《水牛图》等,杨晋的《王石谷骑牛图》,以及多个版本的《老子骑牛图》(晁补之、张路、陈洪绶等绘制)也已成为传世佳作。其中,韩滉的《五牛图》影响力极为深远,几乎成为海内外广大欣赏者对“中国牛”鉴赏的范本。韩滉的《五牛图》被称为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留存下来的唐代画作之一。画面上的五头牛神态各异,性情亦似有别,能“曲尽其妙”。他画的牛笔墨稳健,姿态不同,生动有趣。左起一、二两头牛的神情形成了鲜明对照,让严肃与活泼两种神态在同一种动物身上得到了非常切合的诠释。处在中心位置的第三头牛继续沿用前两头的篆隶笔法,波浪纹理让处于正面视角的这头牛凸显了一种沉稳与谦和。黑白相间的第四头牛气宇轩昂,与第五头的悠闲相映成趣,这最右一头对颈部肌理的处理,在动感中又增添了几分闲适。整个画卷呈现出一派中正、祥和的氛围,也反映了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世人多见齐白石绘虾、徐悲鸿绘马,而他们笔下的牛同样活灵活现。齐白石于其92岁高龄时所绘制的《耕作图》清新明快。而徐悲鸿的画作《童子牧牛图》《放牧图》《水牛》《追写印度》等,无不渗透着他对西洋素描技法和中国写意技法的有机融合,造型精确生动,笔墨淋漓酣畅。将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师牛堂”的李可染先生,曾在画作《五牛图》上题字道:“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便与牛为伴,形神兼备的画作除了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他对牛的热爱与对牛的精神的升华。他画的牛用笔老辣,墨气淋漓,表现了牛的执着与倔强。

齐白石《耕作图》

如果说中国的牛是与山水为伴,那么异域的牛则是另一种田园风光中的重要角色。欧洲的平原和山地有着良好的牧场,畜牧业发达,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影,多以写实度极高的水彩和油画呈现,草场上放牧的牛群、挤奶的牧民或者牛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诸如荷兰黄金时代画家威廉·罗梅恩笔下的《河边放牧》、保罗·波特《草地上的牛羊》、杨·迪尔科斯·博思的《牛车与歇脚的旅者》、英国画家乔治·科尔的《岸边的牛群》、托马斯·贝恩斯的《正在过河的货车》、彼得·格雷厄姆的《苏格兰高地的牧场》、德国画家威廉·冯·科贝尔的《牛市》等,都是画家们擅长的风景、动物、乡村等田园牧歌美好生活主题。

除了田园风光的写实题材之外,在欧洲后印象派画家的画作中,也有许多涉及牛的场景,比如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乡村小景》《牧童与牛》,保罗·高更的《傍晚的乡村》等,他们的画作并没有受写实风格的约束,而是极富个人特色,率性而为,用笔洒脱自由,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童话氛围和诗意世界。提到西方画牛的画作,就不得不提到西班牙的斗牛活动。18世纪,原先皇家祭祀神灵的斗牛演变为真正的斗牛表演,斗牛场景也被画家记录下来。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的宫廷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创作的《斗牛》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斗牛的场景,现场气氛紧张逼真,让人感到窒息,血气贲张。现代派画家毕加索也有一些和斗牛或者牛相关的画作,例如《斗牛士》和《公牛》,他用笔下的线条,完成了现代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深刻的过渡,用线条来平衡重量与比例,乃是对艺术本真的回归和对现实生活的解构。

韩滉《五牛图》(局部)

遍览精美画作之时,我们更应取法牛的精神。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的内涵,从原本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升华为更博大的甘于奉献之心;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则鼓励我们不负韶华,不断进取。

人们在师牛画牛过程中,从艺术上对牛的精神与风貌进行了解析,画作中有人们美好的希望和寄托。过去的一年,人们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艰辛,在希望之中迎来新的一年,诚愿读者诸君牛年脚踏实地,开拓耕耘,宏图大展。

牛(书法)孙晓云

1985牛年生肖邮票

2009牛年生肖邮票

1997牛年生肖邮票

2021牛年生肖邮票

卢梭《牧童与牛》

卢梭是法国艺术史上的伟大画家之一,他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画作充满天真烂漫的色彩,他笔下的牧童与牛如在童话世界,浪漫温情。

托马斯·贝恩斯《正在过河的货车》

牛是重要的役畜,在一些时候可以替代马执行货物运输的任务。这幅作品中,英国画家贝恩斯记录下了19世纪在南非考察时的场景。

库普《牛与羊群》

埃尔伯特·库普是荷兰杰出风景画家,这幅画中,牛羊在树下休憩,一头黑羊在与牧人互动,远处有着许多风车,真实地还原了当年荷兰乡下的风光。

保罗·高更《傍晚的乡村》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与凡·高和塞尚并称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笔下的牛线条明快、色彩别致,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戈雅《斗牛》

弗朗西斯科·戈雅是18至19世纪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风比较多变,这幅《斗牛》记录的便是早期斗牛活动的场景,现场气氛紧张逼真。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0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