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石磨代表什么生肖

《趣联共欣赏》之二(山径·文士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山径主编肖殿群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二生肖石磨代表什么生肖1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趣联共欣赏

文士明

(四)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非拼音文字,还是音义二维的文字,以语素定型,孤立性强。除极少数的字以外,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很复杂,而且构形有理据,能够对它进行结构分析。譬如它的结构单位有笔画与部件两种,依照笔画组合可分为相离、相接、相交几种形式;依照部件组合则可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等多种形式。汉字这种独有的特色用到作对联上面,就产生出拆字联和合字联,即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往往新意迭出,非常的别有情趣。下面选录的一些对联就是这样的例子。

(一) 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上联拆“柴”字为此木,“出”字为山山;下联拆“烟”字为因火,拆“多”字为夕夕。整联意思通畅,并不生硬。

(二)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明朝解缙作,其拆字功夫特奇。此联尤添别样妙趣,

但须注意每联前面半句的读法 。即:“和尚—和—尚书—诗”;“上将—上—将军—位”。后半句分别拆“诗”字为言寺,拆“位”字为立人。联中第二个“和”与第二个“上”作动词使用。细加品味,奇妙之极也!

(三)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百年匹配,巳酉两属相当。

——此联拆“孩”字为亥子,乃半夜时分的两个时辰;拆“配”字为巳酉,乃十二生肖内的两个属相。明朝祝允明(枝山)所作,此公也是个才气十足的人,文字推敲颇有功底,此联寻常道来,居然非常恰当贴切,滴水不漏。

(四)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左七刀,右八刀。

——明朝蒋熹答对友人联,拆开“冻”、“洒”、“切”、“分”四个字,字拆得固然很妙,说出的现象也惟妙惟肖,十分有趣。

(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汝甥。

——此联六句话便拆了“张”、“骑”、“战(繁体字为戰)”、“嫁”、“孕”、“甥”六个字,即便是文字游戏,亦可谓独具匠心,况且意思也通畅,并非生硬乱凑,实在难为本联作者了。能不赞上一个?

(六) 每木梅春早,几鸟凤和鸣,喜今宵玉林放梅,金楼引凤;

一了子于归,二人天作合,看他日图呈百子,月满长天。

——旧时两姓联婚,其中女方嫌对方贫困,欲毁婚约,又不便开口,就在男方迎亲时出了上联,要男方答对后再予发亲。联中将“梅”、“凤”、“子”、“天”拆合得非常得体,且男方的下联答对得很巧妙,又显得合情合理,自然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几鸟”合成繁体字“鳯”,即“凤”)

(七)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明朝翰林学士杨溥幼时家贫 ,地方官要他父亲服役,他因父亲年老体衰向地方官请求减免。地方官出上联,杨对下联而得以免役。(“伞”繁体字为“傘”,“图”繁体字为“圖”)此联在拆合字上非常巧妙,在意思上也很巧妙,顺理成章。上联表达了“属下的百姓由我管辖”的意思,下联则委婉地表达出请求地方官给予一点庇护遮掩的意思。真妙联也!

(八) 门内有才,闭门不纳无才客;马旁求主,驻马还须问主人。

——清代寒士刘昆吾见某塾师,塾师有点瞧不起他,作上联,刘不假思索,当即答出下联。上联“门”、“才”二字合成“闭”字,且第四、第十用“才”字;下联“马”、“主”二字合成“驻”字,且第四、第十用“主”字,显得对仗工整。

(九) 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明朝才子文必正巧对小姐霍金定联求婚。“一史”合为“吏。”二人“合为”“天”,此联含有深意,细细咀嚼,方能悟出其妙处无穷。

(十) 国乱民忧,王不出头谁作主;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清末光绪皇帝受到慈禧太后控制,国事不能做主。民众作此联讽之。此联之合字妙在由语意表达出来,即“王”要出头,“水”加一点,需要仔细体会。在古代,“氷”就是“冰”。

(十一)酉卒是醉,目垂是睡,吕洞宾高卧岳阳楼,不知他是醉还是睡;

月半为胖,月长为胀,老夫人怀抱大肚子,谁识彼肚胖或肚胀。

——此联应为戏作,诙谐幽默,答联似略含嘲讽。应当有一个小故事,以获知出处,可能已被遗失以致不得而知,好可惜也!

(十二)旧时有个有钱人家,主人名叫陈家颜,为人虽然有点抠门儿,但性格还是比较开朗诙谐。请了一个塾师教孩子,塾师名贾席珍。两人常在一起扯点闲谈,有一天,陈对先生说:“你的大名很有意思,我以它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为你增加束脩。我的上联是:贾席珍,取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西席是私塾先生的另一个称呼,将“贾席珍”去掉一个“贝”,一个“珍”,的确是“西席”两字,此上联出得很妙,当然略有嘲讽,即谓先生肚里真货似乎不太多。

谁知先生不甘示弱,思索片刻,回答说,“尊驾的名字也不错。请听我的下联:陈家颜,割掉耳朵颜面才是东家。”先生果然也非等闲之辈,“陈家颜”三字去掉一个“耳朵”偏旁,一个“颜”字,就是东家二字,并且也有些许讥讽之意,即多做些有面子的大方体面之事才是好东家。仔细品味之后,两人哈哈大笑,坦然置之。后来东家果真为先生增加了束脩。

(十三)袁世凯是近代一个著名历史人物,他做得最错最臭的一件事是复辟称帝,做了83天的搞笑皇帝,却弄得国怒人怨,连自己的亲生儿子袁克文也不苟同。有人利用拆字易文法,做联嘲讽。联曰:或入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上联中,“国”的繁体字为“國”,“园”的繁体字为“園”,将“園”字里的袁字换成或字,便成了國字,立意奇巧;下联中,将“道”字中的首字去掉(回首),换成余字,便变成了途字,这就是“不堪回首问前途”的真实含义,其意表示对袁称帝的前景忧心忡忡,立意同样妙不可言。

(十四)北宋的著名词家晏殊幼时,某日正与同学玩耍,遇樵夫跳柴而过。老师在旁边,戏出上联嘱学生对。联曰:“枣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枣的繁体字为棗);”学生一时哑然。正在众口无词之时,晏殊有了,随口吟出下联,曰:“阊门启户,移多补少是两间。”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启户是打开门的意思。则下联意为:把阊门打开, 将昌字中的一个“日”字再放到另一个“门”字内,便成了两个“间”字。老师一听,连赞三声“妙”。后来晏殊果然才学过人,年尚少时即被推荐入朝,直到当上仁宗时代的宰相。

(十五)再续一个“戏对酒令”的小故事,虽然不是对联,但亦有某些相似,况且又有关拆合字,倒也不与本文内容意旨相左,题目就叫“一笑置之”,诚愿写出来能够达到合乎本节所述内容之效果就好。故事曰:旧时某日,有一些县令参加上司举办的公宴,其中一个卜姓县令听说邻县李县令年少并颇有口才,就与某刘县令商议,拟出一句酒令难之: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如何添水便淡;刘县令当即续下令:两日为昌,此非娼妓之娼。既非娼妓之娼,如何开口便唱!李县令说:“令不难续,只是会有伤卜老先生。”卜说:“无妨。”李县令遂续下令:两土为圭,此非乌龟之龟。既非乌龟之龟,如何添卜成卦?众人听罢大笑(龟壳是古代占卜工具—笔者注),卜县令面有难色,遂相邀举杯,一饮而尽,是为“一笑置之”。

(五)

创作对联时,作者常常刻意选用某些有特殊意义的字,如指颜色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如指方位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等;如指季节的:春夏秋冬,等等 。便使得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形象生动,增添了不少特殊的趣味,其中大多数联也可归入趣联之列,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欣赏价值。请欣赏下面选录的实例。

(一) 说南道北吃西瓜,面朝东坐;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向右翻。

——用到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八个方位字,整联通畅自然,意思新鲜,表述生动,可谓妙联。

(二) 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

——汉代某皇帝出上联,文学家杨修答下联。用到了多个颜色字,其中“雪”、“霜”二字在这里也用作表示“白的”颜色,便与联中的“白”就有了对比,意味着各自的“白”有所不同,这就特别形象,耐人寻味。于是对古人的严谨与精细就可窥知一二。

(三)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

——清代某县官吹嘘自己“公正廉明”、“爱民如子”,特在衙门大门上贴出此联。人们见之,一个个哭笑不得。遂有某甲作如下修改讽之:“眼前皆赤地;头上有黑天。” 赤地指光秃秃的土地;灾荒后的不毛之地,这里讽刺民间被贪官污吏搜刮精光。某乙观后又作如下修改:“腹中皆白字;头上有黄金。”讽刺其捐钱买的官。后某丙观后再作修改:“手中持白刃;头上戴红缨。”讥讽其使用非法手段夺官。县官看了几次修改后的对联,完全揭露了自己的老底,轮到他啼笑皆非了,只好派人把对联去掉。

(四)北客南来,问学生日已西沉,谁为东道;冬寒夏暖,见主人面无春色,我打秋风。

——旧时一个游学先生想在某私塾借宿,塾师出此上联,游学先生及时对出下联,便如愿以偿,在私塾安身。此联上联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字,下联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字,很妙!“东道”即“做东道主”,“打秋风”是俗语,意为讨便宜、沾光,此处亦含有自谦、自我解嘲之意。另一个类似的传说,是关于近代湖南名人王闿运(晚号湘绮老人,湘潭人氏)的。王擅长联语,善与人吟对,一日,王与某先生一同到一友人家做客,不觉将暮,未见主人备炊留客,便与先生联对。先生戏曰:“北客南来,看日影西沉,谁为东道?”王闿运不假思索,对曰:“冬雪夏融,观主人春色,难打秋风。”主人在一旁羞得满脸通红,连忙备炊款待。

(五)建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犁春田,播夏种,秋收冬藏。

——这是一副戏台联,与(四)联一样,上联用的是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字,下联用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字。短短二十个字,基本上从时空两个方面概括出了戏台表现出来的虚拟作用。也算是颇费了一点用心的。

(六)小翰林,穿冬衣,摇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清代纪晓岚中了举,被录入翰林院,当值南书房。太监总管见他穿着皮袍却拿着折扇,便出上联讥笑他。纪晓岚见总管是南方人,遂续对下联回击之。同前面两联一样,上联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字,下联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字。不过,“春秋”指的是一部书,不是季节意义;而“东西”是一种揶揄,也是指物,非方位意义。但又用得非常自然贴切,可谓精妙。

此外,人们亦常常喜爱在对联中嵌进一个或若干个数字,来说明和形容名人或某事某物。以加重语气,深化含义,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枯燥干巴的数字却可能带来无穷的趣味。再请欣赏下面选录的实例。

(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相传此联乃北宋宰相吕蒙正所作。吕在未高中状元之前,不过一介寒生,家境非常贫穷,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故事。此联全由数字组成,上联缺一,谐音为“缺衣”;下联少十,谐音为“少食”;此联还有横批“南北”,意指缺了“东西”。整联的意思是说,缺衣少食没有东西,立意确实非常奇妙,堪称极其独特的佳联。然而,妙则妙矣,却是充满痛苦和眼泪的自嘲与自我揶揄。

(八)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梅州市八境庐联。此联非常雅致,令人顿生遐想,还忆起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名句。反复吟读,不由得击掌赞叹:好一个去处!可惜不知此梅州市处于何省何州,真想一睹为快哦!

(九)取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点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此二联上为河南南阳武侯祠联,下为成都市武侯祠联。看来这诸葛孔明先生与数字结了缘。不过,正是由于有这些数字,使联大为增色添彩。尤其是前面那一副联,其上联用了从一到十的全部数字,下联则巧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字与“五行学说”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形象地概括出了诸葛先生一生的主要事迹,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功力与独具匠心。下面的一副联则相当简要,但也概括出了诸葛生平中的重大事项,其中,“一诗”指隆中诗,“两表”指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魏、蜀、吴三国鼎立。二联都提到五丈原,这是诸葛先生的忌地,说明人们都对诸葛先生的早逝倍感痛惜。无怪乎当年杜甫先生也为之扼腕,痛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十)十载秋风侵岁月,百花凋落;一朝春雨洗山河,万木争荣。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革”结束,人们欢欣鼓舞,满怀胜利豪情,贴出这副对联。

(十一)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六面八方。

——相传为清代何绍基答友人联,“六合”即宝塔。另有一个相同对联的小故事:《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小时就以聪颖闻名当地。一天,他父亲的一个朋友想考考他,吴敬梓说:“请出上联吧。”客人想了个颇有难度的对:“一塔七层八面;”吴敬梓稍现为难之色,他父亲怕儿子不能迅速答对上来,有负盛名,一挥手示意他快点对上才好。吴敬梓一笑,说:“行,对上了。”“对上了?,怎么对的,说说看。”“家父一挥手就对上了,还用说出口吗?”众人不解,望着吴敬梓,吴说:“五指三长两短。”大家“啊”的一声,非常佩服他的思维敏捷,对其聪颖赞赏有加。

(十二)三楚多难;一齐少陪。

——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纷纷外出逃难。湖南长沙有个名饶省三的画家,生性诙谐有趣,临行在自家门口贴了这副对联,令人忍俊不禁,“三楚”是湖南别名,“楚”与“齐”乃春秋战国时期两个国名。此联对仗工稳,可谓妙作。

(十三)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范,十分廉明。(久九谐音)

——旧时,某县官除夕夜在衙门前贴了这副对联,想美言自己一番。谁知大年初一,此联旁边忽然出现另外一副白纸写的对联:“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体不勤,三餐饱饭,二话不说,一心捞钱。”县官落得自讨了一场没趣。不过,此县官写的这副对联本身倒是确实具有正能量的,完全可以拿来送给当今的“官们”作座右铭,以期成为真正的“公仆”。

(十四)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霜十雪,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家文史,七纬地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这是一副对教师的颂联,上联从一到十,下联从十到一,真的颇费用心,确实对教师这个职业概括得全面到家,还歌颂了教师的风节与精神。作者通晓文字的机理,又能如此运用数字,使之各得其所,也算是挖空心思添加趣味,不能不赞其功夫了得。

(十五)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此联亦是颂教师的,说得也很全面,但比前一联简约,行云流水,了然于胸,也可谓功夫到家。小联亦可见大手笔也。

(六)

对联的用途很广,所以它的种类特别多,每一种类的对联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们在欣赏对联时,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如行业联来说吧,民间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讲每一行业都可出优秀人才。其中“三百六十”泛指行业之多,也就意味着行业联的数量一定不会少,而且人们在制作每一条联时,又一定针对或围绕该行业的特点,综观起来,无疑给人趣味多多。下面选录的便是一些行业联,请各位欣赏。

(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太平天国军首领石达开,开了一个理发店,作为地方志士、豪杰的联络点,名将冯云山撰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后石达开修改成为此联。当然,这一副对联描述了理发业的特征,却又表达了冯、石两人作为太平天国将领的心机与英勇无畏的豪气,便又超出了行业联的范畴,欣赏起来,就别有一番情趣。

(二)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很热衷于对联,曾号令全国老百姓在春节时张贴春联,据说这副对联就是朱元璋本人为某骟匠(阉匠)写的春联。此联虽然显得有点“下里巴人”,倒也确切地概括出了骟匠这门职业的特点,联也规范工整,还不乏诙谐风趣。可见这位平民出身的皇帝还是有一定文字功夫的,不光是一介武夫,更绝对不只是一个杀人无数的枭雄。

(三)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巧理青丝呈翠鬓;喜描玉貌展华容。

——理发店多,其联亦多。选择此两副,因二者各有千秋,第一副出于旧时,扣住职业特点,颇见文字功底;第二副可能出自当今,诉说颇富现代气息,还含有“美容美发”特色。再与(一)联比较,风格完全不一样,这才是真正的行业联。(笔者注:以下各联都明白如话,通俗易懂,而内中趣味多多,足可令人细细品味,回味无穷。这也正是行业联的重要特征。)

(四) 莞尔一时留笑貌;嫣然百代仍风流。

悟得幻中幻;现来身外身。

——照相馆联。

(五) 好将妙手夸针巧;漫把春风细剪裁。

匠心独运,裁开七尺锦绢;妙手天成,缝就四季新装。

——缝纫店联。

(六) 玉镜无暇,助尔看穿迷雾;水晶有识,使君明察秋毫。

明镜高悬,一派春风常识面;深情内蕴,两泓秋水惯传神。

——眼镜店联。

(七) 逆旅春风,宾朋心醉非因酒;天涯浪迹,客舍居安即是家。

饭菜味佳,顾客停留谁肯去;烟茶香美,行人虽走欲重来。

——旅馆联。

(八) 座上不乏豪客饮;门前常扶醉人归。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酒楼联。

(九) 轻歌曼舞凝丝竹;银烛金杯映翠眉。

舞引春风齐步伐;歌翻柳浪慰芳心。

——歌舞厅联。

(十)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能医,气能医,脾气不能医。

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不生。

——药店联。

(十一)玉槌敲动,涌起千堆白雪;瑶琴弹起,唱就万曲新歌。

——弹花店联,旧时有专门手工弹棉花的店铺。

(十二)挥笔蘸墨抒豪情,不尽豪情心中涌;描山画水绘春色,无边春色纸上流。

片纸能缩天下意;一毫可述古今情。

——字画店联。

(十三)石磨飞转,涌起滔滔玉液;铁锅沸腾,凝成闪闪银砖。

——豆腐店联。

(十四)此是春华秋实事业;并非东抹西涂文章。

——油漆店联。

(十五)往来尽是甜言客;谈笑应无苦口人。

——糖果店联。

(十六)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

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鞋店联。

(十七)一抹黒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煤店联。

(十八)君知我否?好把容颜相对照;吾即汝也,要将人物看分明。

——镜子店联。

(十九)心能守正无私无偏;理贵持平不卑不亢。

——秤店联。

(二十)黄帝、尧帝、舜帝,是帝非帝,笑迎顾客进门皆上帝;热肴、冷肴、雕肴,清肴廉肴,喜看厨师出手尽佳肴。

——饮食店联。

(廿一)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你惜光阴。

——钟表店联。

(廿二)千百万户,户户皆是储户;七十二行,行行不离银行。

——银行联。

(廿三)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联。

(廿四)高音低音,传各族人民风采;弦乐管乐,焕中华传统文明。

——乐器店联。

(廿五)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茶馆联。

(廿六)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榨油坊联。

(廿七)酒香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酿酒厂联。

(廿八)两轮如日月;一轴定乾坤。

——自行车厂联。

(廿九)消息瞬间万里外;往来不过须臾间。

——邮电局联。

(三十)荣祖荣先,四季色香调羹鼎;乐山乐水,八珍美味协阴阳。

——纽约唐人街荣乐园川菜馆联。联首嵌入菜馆名“荣乐”二字

注: 行业联实在浩如烟海,这里不过是挂一漏万。余不多述。(完)

推荐阅读:文士明作品

点击链接-「链接」

作者简介:文士明,网名文明之士。1965年邵阳市一中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务农。1978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分至湖南长沙某高校执教,后来调任学校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时兼做教学工作,退休时为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作者从小爱好诗词阅读与创作,退休后常有佳作在朋友圈里流传,受到广泛好评。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十二生肖石磨代表什么生肖2

幼儿园小朋友体验传统文化。崇文第三幼儿园供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冯倓秋)戴花旦行头学戏曲、给兔儿爷绘制漂亮衣裳、看皮影戏《老鼠嫁女》……今日,北京市东城区崇文第三幼儿园内举办了一场以“传统文化浸润童心”为主题的游园会,全园小朋友及家长共8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吉兔坊的传统手工艺人胡鹏飞为孩子们展示了兔儿爷的制作工艺,北京京剧院演员刘亚杰则给孩子们教授京剧的身、法、步。

据了解,此次游园会包括推石磨、纺织锦、写姓氏、印生肖、做古书、品茶道等12项体验项目。崇文第三幼儿园园长袁春芬表示,希望通过传统手工制作、说唱演艺、民俗体验及古书玩具制作等不同形式,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美。

十二生肖石磨代表什么生肖3

上  杈

木杈是凤翔民间传统的农工产品。它虽是古老的农用生产工具,但时至今日人们在打麦场上还是离不了它。凤翔的木杈生产,据说从先秦时候民间就从事木杈生产了。从一开始凤翔人就把生产木杈叫“上杈”。

  上杈的主要构件是杈头和杈把。杈头可分杈齿和杈档两部分。杈齿以栒子木的为上等品,栒子木是一种丛生灌木,做杈齿有坚韧耐磨、光滑而不翘等特点。每年春季,凤翔做杈的人就到南山、北山采集或收购杈齿(也叫杈条),运回后,用火烧软,曲成不同形状的杈齿,再将杈齿的上端用小刨子刨成锥形,下端削成扁平形后待用。杈档是一长约尺许的三角形木条,以坚硬的槐、椿、桑、榆等木质为佳。刨光后,在档的正面锯出均匀的四个缺口,再把杈齿依形状分别嵌入缺口,用牛筋扎缚固定后,再将杈齿的后尾部,横穿越过小眼,用一个木楔贯穿其中,并使其两端出头连结,再在杈档背面中央锯一缺口,一个完整的杈头才算竣工。出售时,雇主先挑选一根与杈头窍款相称的长约七尺左右的木棍,然后由卖杈头者将木棍的尖端用斧头削成三角形,插入杈头背面的缺口内,用牛筋扎紧,再将杈头的尾部用牛筋固定在杈把上,才可交货出手。

近年来,虽然铁杈逐渐多起来,但木杈仍有广阔的市场。

灯 曲

灯曲是凤翔民间人自古以来用以引火或近距离照明的生活必用品。在火柴还未普遍使用的过去,民间多用火镰撇火,这种近似原始的取火方法,灯曲起着将火种引为火苗的媒介作用。

灯曲是用柳木刮成长约18公分、宽约1公分、厚约1毫米的薄片,一端削尖,蘸以硫磺,便可使用。灯曲除用以引火、点灯、点烟外,还可用于短时间、近距离的照明。过去,凤翔姑娘出嫁,嫁妆里少不了有一对绣描美观的莲里生子式样的灯曲罐罐,由此可见凤翔民间人所生产的灯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灯曲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柳林、长青等地,畅销省内外。灯曲虽然被淘汰已有大半个世纪了,但它过去在凤翔民间人的生活里确曾发挥过一定作用。

织 布 绳

织布“绳”,又名叫“扣”,是凤翔民间农家妇女织布机上的一个重要构件。在男耕女织的手工生产时期,颇负盛名。据说在明嘉靖年间,凤翔民间农闲季节,农人就从事“绳”的生产。由于产品物美价廉,其销路经久不衰。

自古以来,凤翔民间妇女皆从事土纺、土织,手工纺织业发达,也促进了“绳”的生产业发展,但大多是为保障自己使用,后来才逐步发展到大量的商品生产,在小里村等地形成了一个个“庄口”。这些庄口生产的“绳”,除本地使用外,还广销岐山、宝鸡、千阳、陇县、扶风、眉县等地,并远销甘肃省的徽县、成县、天水、泰安、靖宁、灵台、张掖、武威以至敦煌一带。在每年夏季收割时,赶麦场的甘肃客人返家时,总有不少人要在小里村等“庄口”购买几张“绳”,携回使用。在农闲季节,小里村等“庄口”的农民纷纷外出串乡过县,推销或修理“绳”,以搞副业。

“绳”的主要原料是竹篾条,它产于汉中地区的留坝县。每年冬春两季,那里的农民三五成群,身背竹篾条,来凤翔小里村等“庄口”出售,在习惯上总是来多少卖多少,从无积压。

“绳”的制作工序是:先把毛胚竹篾条,置于水中浸泡数小时,再涝出放置在固定的平刀架上,把竹瓤子均匀的削掉,留下柔而韧的竹皮子,再将竹皮子置于窄刀架上,削成规格一致的窄蔑条,然后裁成长约三市寸的短篾条,再做两根三角形的竹圆条,做两个约五市分的薄下弓,撑绑在“绳”大床两侧,把裁好的短篾条,用三股棉线逐一而缚,两端各缚一个档条,两侧空隙再用硬浆糊封实,等晒干后,再糊一层纸,把中间用水涂湿,用刀削平。再用三角刀逐条削去竹篾的棱角,用刷子刷光,一个全长一市尺八寸的土布“绳”就完成了。

“绳”有粗细之分,细的一般用篾条五百六、七十根;粗的是五百根左右。由于手工艺有差别,因而,“绳”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优胜劣败,其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现在凤翔小里村等“庄口”的土布“绳”尽管被现代机器所代替而淘汰了,但当年的做“绳”能手还有不少人健在。

油  樑

凤翔人自古以来食油采取土法榨取,民间多有榨油作坊。榨油作坊内一般设有木质的土槐油樑,长约十六、七米,大头直径约一米,小头约七、八十公分,全身为椭圆型。榨油时为了加强压力,大头一端挂上两片磨盘,小头则挂有碌碡,小头顶上方有约两米大的木制天轮滑车,栓上粗壮的大麻绳,油樑大头侧面一端便是升降油樑的大地轮,操作时手扳脚踏,身强力壮年轻汉子喘着粗气,吃力地将油樑升起。

榨油前,首先把油籽(油菜籽或棉花籽)晒干,用簸箕颠簸干净,然后将油籽在石磨上磨细,推好油焙,再把油焙倒大锅内蒸熟。烧火和往锅内撒油焙,选有经验的把式手承担。烧火也有讲究,火候一定要稳,稳了出油率高,出油率与温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榨油每年选择在夏至后,温度较高出油率越好。冬天榨油一般选择在温暖的窑洞内操作。

油焙蒸熟后,由油坊的领班指挥,先铺好稻草,将油焙包成个大包,置于石磨上,再用麻绳一圈挨一圈扎紧,抬去放在油樑下,每付油放四包,放好后开始上樑。当樑接触到油包后,分次加木墩,扎紧的包便慢慢地压成油坨,受压后听见哗哗的响声,油便流过油槽,最后流入油锅。每拨焙要分三次压榨,二次将油坨取出,用大榔头砸碎,倒入一弯形木板上,人站立上面研细再蒸,包好扎紧再榨,三次榨完后,剩余的就是油渣。

传统的油樑榨出的油,味道纯正、清香可口,倍受人们青睐。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凤翔城乡用油普遍被机器榨油取代。用油樑榨油的土办法一去不复返了。

木版年画

凤翔民间每年在过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买点年画把屋内外和门窗上贴得花花绿绿,烘托出新年气氛。这种习俗最早从汉代兴起,到宋代才基本形成,流传各地。在明清年代始进入创作高潮。当时画面图像内容是表现人们日常生活方面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画面颇为生动,丰富多彩。虽然技法粗糙,但还是足以表达了过去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传统艺术品,为我国美术史、文化史、民俗学等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据传,上古时代,人们趋信鬼神,年画内容多以驱鬼镇邪方面的内容为主。如能执鬼,治鬼的神荼、郁垒,驱邪降魔的秦琼、敬德,斩妖除邪的镇宅钟馗画、牲畜槽上的弼马瘟等。这种门神和年画人们每于春节贴于门户和屋内用以避邪安宅。及至明末清初年画又创出了多种门神图象,如:福禄寿禧,吉祥如意,天官赐福,加官进禄,招财进宝,钱龙宝马,将军朝官等等。后又添了植物花卉、动物鸟兽、戏文人物、历史人物、古装仕女、胖娃娃、寿星、嘉禾等以象征吉庆的年画。

凤翔小里村很早就是一个制作年画的村子,据传是由清同治年间传来的,现在全村大多数家庭都有年画印版,每年冬初备料,仲冬印刷,年终上市,零售批发,大量出售,不但本省各县有销售市场,还远销西北几个省县地区,产品不外上述各类。由于要用套版印刷,印一种颜色刻一个版,一张年画要刻好几个同样木版方能套印,故各家所储存木版成堆存放。该村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有一邰世勤的人,能画能刻,手艺高超,他家开设画局叫“世兴画局”,产量多,质量高,远近闻名,为该村年画之冠。

凤翔民间贴年画这种习俗,由原先以驱邪避祟的迷信色彩的门神转化为祝吉喜庆为内容的年画。

驱邪镇宅年画门神,图象和含意,都是有传说根源的。最初的神荼、郁垒则完全从古代想象传说而来的。秦琼、敬德二人,人们都知道他是唐太宗跟前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两员大将。在传说上是:唐太宗有一次身体不舒,在梦中听见在寝室外有鬼魅呼叫,并且抛砖弄瓦。太宗醒以告群臣,秦琼、敬德二人情愿在夜间为太宗把守寝宫门外,自此其怪遂绝。太宗以二人图形,手执玉斧,腰系鞭链,贴于宫门。这种门神由此传开直到民间。再如镇宅钟馗(俗称判子)画,是这样传说的:唐玄宗李隆基卧病,在梦中见到一个大鬼捉住了一个小鬼,挖吃小鬼的眼睛,大鬼自称也是考武举落榜的人,名叫钟馗,死后专为世间人降服妖邪。玄宗醒而病愈。玄宗命画工吴道子依其形状画成怒目圆睁,手执利剑的图形贴在宫内。由此也传道民间。牲畜圈房贴的弼马瘟(俗叫槽头)图象是一个猴子,传说是出于明朝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爷降服不了孙悟空,遂给他封了个小官弼马瘟专管马匹,由此传到民间,画了图象贴于牲口槽头,牲畜就不受邪害的侵扰。

以上都是出于传说,至今凤翔民间仍沿袭以趋吉避凶,这也不过是渲染过年的气氛而已。近年来,由于科学发达,印刷术的精良,其美观已百倍于昔,但凤翔固有的木版年画还遗存着古老的艺术价值。

烧 纸

“烧纸”是凤翔民间日常生活中“神”与“像”的生动结合之一。所谓“烧纸”,就是凤翔民间进行宗教祭祀和祈福禳灾活动时使用的各种雕版印刷品的总称。纸钱的形式实质上是木版刻制的红白版画,因为只在民间信仰生活中使用,为区别其他的书籍插图版画和佛经、道经版画等,人们将其称为“民间版画”。当然凤翔民间版画还包括年画、门画等,烧纸仅是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的一种。

   关于烧纸的称呼,据清虞兆《天香楼偶得》中写道:“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清赵翼《陔余丛考》中写道:“古时画神像于纸,皆画马其上,以乘骑之用,故称纸马也。”因为“马”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取其快速之外,在烧纸中增加了来往于人神之间的神圣使命。在请神驱邪、镇妖降魔、招魂送灵、祈祷平安等祈福禳灾的活动中,就是靠“纸马”(凤翔民间称烧纸)把祈祷者的请求或心愿迅速地传递给神灵的。

作为凤翔民间版画的主要形式之一,烧纸(纸马)版画的神灵造像均为人们世俗生活所信奉之神,如太阳神、太阴神、谷神、土地神、灶神、观音、龙神等等,兼容了儒、释、道、和信奉地方信仰中的诸神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使用时,纸钱焚化,各类烧纸具有各自不同的祭祀形式和对应仪式,具有较高民俗价值和民间美术价值。

凤翔民间烧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是民间信仰体系的集中表现。凤翔烧纸所体现的信仰系统,涵盖了自然神灵、鬼魂神灵、佛道神灵等,它不仅包含了民间朴素的原始崇拜,同时还兼容了部分儒、释、道的内容。以民间烧纸的功能分类,可分为田猎神灵、各行各业祖灵、婚丧嫁娶护佑神灵、岁时风俗、日常生活驱邪等;以烧纸的造像中人们崇拜的对象作为其分类的标准,可以分为自然神灵、鬼魂神灵、佛道神灵、本主(土主)神灵和其他家宅神灵等。

烧纸在凤翔民间具有辉煌的历史,烧纸作坊由彪角、小里村、陈村上营村等作为集散地,涵盖凤翔民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烧纸在凤翔大地繁衍生息,经久不衰,且不断创新。烧纸版画由“西方引路”、“万贯胜钱”、“冥用银行”、“金砖银元”的描摹到现阶段的纸钞百元人民币,印刷质量较前大有提高。烧纸作为凤翔民间版画样式之一,不仅保留了传统制作工艺,而且在纸钱使用的仪式实践中,还使烧纸所承载的民间信仰文化得以完整保留。就凤翔民间民俗生活而言,纵观烧纸神灵的诸多造像,作为一种深层信仰的表现形式,纸钱实现了抽象“神”的具象表达,实现了人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简而言之,作为烧纸信仰内核的“神”是人们信奉的对象,其源于人们内心深层的信仰逻辑;而“像”则是基于人们信仰内核之上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借以烧纸版画造像和仪式实践的具体表达。

凤翔民间烧纸承载着人们日常世俗生活中深层信仰结构的文化实践。

手推车 拉拉车 胶轮大车

凤翔民间自古农垦施肥、饲养家禽家畜,运土垫粪,一般使用木制的手推车。此种工具也叫独轮车,便于小门出入,有的为坚固起见,车轮上钉有铁钉和铁条,多用于推粪土。解放后,随着互助组、合作化运动,由一家一户变为大集体生产,民间逐步将独轮车改为木制双轮拉拉车,由人推变为牲畜拉运粪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间又把木车轮改换为汽车旧轮胎,胶轮代替了木铁轮,又把车轴车辘车体做了变更,新式的皮轱辘胶轮大车诞生了。这种新式马车优点多,造价不大省畜力,不伤路面且运量大,驾车技术易掌握,民间百姓还称它“拉拉车”、“马车”。此车一般配备一名车把式,套车时有一匹辕马或辕骡,叫驾辕。拉套的一般有两套或三套,俗称“套马”、“套骡”。随着机械化的出现,凤翔民间出现了小四轮、拖拉机等,逐步取代了拉拉车。

布制工艺

凤翔民间布制工艺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为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

凤翔民间布制工艺品是在布制品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审美想象,创造而赋予其文化生命的布制美术工艺品,其制作高手遍布凤翔辖区村村社社,角角落落。作品综合了刺绣、雕塑、贴花等优秀的传统工艺,其风格独秀,具有造型夸张、手法简练、形象逼真、色泽明快等特点。根据其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布老虎、布软雕、布刺绣、布搐香包、布贴等。

绣花枕头

凤翔自古有三绝:“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这“女人手”则说的是凤翔姑娘心灵手巧。凤翔姑娘手巧,巧在针线活路上会描花,会刺绣,也曾出现过不少绘画妙手和刺绣能人,且代代相传,家家如此。刺绣活路多见于姑娘出嫁,有绣裙子绣袄的,有绣花鞋花袜子的,也有绣钱包、烟袋、灯草罐罐、钥匙带子之类用物的,而更多的则是绣花枕头。这种花枕头形式多样,有小娃用的老虎枕、老人用的八楞合页枕,更多的则是陪嫁绣花枕。这种绣花枕都是长鼓形状,两头需要缎面,在缎面上用绣花针、彩色线,一针一线绣出花鸟虫鱼图案,红红绿绿,别有风味。大凡姑娘出嫁作陪房,最少要作八幅散枕,出嫁时摆在妆奁箱子上,供观赏后,便送给婆家的长辈亲属,以表示新娘的敬意。现在她们也学做平顶枕头,也在上边绣花,但多是新式花样。

布老虎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龙和虎以其威武神圣,共同构筑了民族的图腾。龙是天子和神圣的象征,虎则深入到了民间,成为百姓的保护神。各类民间艺术都以虎为创作对象,如凤翔民间的剪纸、年画、雕刻、泥塑、刺绣、布艺等。其中布老虎就是一种早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儿童玩具,是俗雅共赏的民间手工艺品。

据《山海经》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树枝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兄弟两个神将把守,名叫树荼、郁垒,两人力大无比,武艺高强。兄弟俩驯服了山上的虎群,命令它们看管好桃树。通过它们的辛勤劳动,桃树长得枝繁叶茂。眼看着桃子就要成熟了,一群恶鬼冲上山来,企图抢摘桃子。兄弟俩指挥着群虎与群鬼拼杀在一起,哥哥用桃木棍将鬼击倒,弟弟用苇绳将鬼绑住。打翻一个,捆住一个,虎便吃掉一个。战斗胜利了,树荼、郁垒的名字传遍了人间。老虎的威名也随之大震,成为百兽之王、恶鬼的克星,被祖先视为神兽。

在凤翔民间方言中,“虎”与“福”谐音,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因此,虎形器物常被凤翔人用来避邪。尤其在民间更是把虎看做是儿童的保护神。民间有歌谣:“娃娃乖,你别哭,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婴儿落生三天时,门帘上缀布老虎、窗户上贴纸剪老虎;孩儿满月时,舅家送花布老虎、虎头枕、虎头鞋、虎头帽等。凤翔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老虎的俗语,如:“家里有狮虎,平安又幸福”,“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

在凤翔民间,乡民们喜欢平时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旨在驱邪除魔,就连端午节,在用布做好的布老虎里装上艾叶,再缝在娃娃的裹肚里、肩膀上,叫“艾虎”,用来“镇邪除恶”。

凤翔民间,布老虎伴着小娃娃长大,白天是玩具,晚上作枕头。小孩枕这种枕头不易落枕,十分舒服。

凤翔民间的布老虎是纯手工制作,所以没有统一的规格样式,心灵手巧的姑娘们用手头不同的材料,凭着自己的想象,缝制出造型和形态迥异的布老虎,在形态上夸张了布老虎的头部;虎头的大小几乎与虎身相等,大幅度收缩了老虎的身子、尾巴,缩短了四条腿,并突出表现了眼睛和嘴部,腿部和尾部大多比较短小,以头大、眼大、嘴大、身小来突出布老虎勇猛威严的神态,凸显了“不肖形似,而求神似”的传统艺术风格。有的稳重宁静,有的活泼乖巧,不少式样还使用了“五毒”图案。从形态上看,有的突出四肢粗胖,昂首站立,大有武将关公的风范。有的着重头部设计,宽大的嘴,洁白锋利的牙齿,两只门牙向两边吐露,借以表现老虎的威武。

凤翔民间制作布老虎,用的是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用料方便,色调鲜艳,在造型上夸张变形,重在寄情寓意,追求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特色,达到了怡情寄趣的目的。它不仅反映着农民意识和民间文化心态,还具有装饰效果,强调喜庆色彩。特别有趣的是,这种布老虎除了虎头上那个“王”字可以代表老虎的兽中之王身份外,那圆凸的眼睛,直端的耳朵,弯曲上翘的尾巴,粗短的腿和猫相差无几。它既能使人感到虎的威武雄壮,又能使人感到猫的娇态天真。圆鼓鼓,胖乎乎,十分讨人喜爱。

凤翔民间的布老虎色彩多以红、黄色为主,黄、红色是凤翔民间传统文化中喜庆和吉祥的颜色。但也有不拘泥于黄、红两大主色调,而用黑、白、花、蓝色土布及蓝印花布料,色块对比强烈,热烈明快,使得整个布老虎形象鲜明生动。

以布老虎为主打产品的凤翔民间手绣技艺,已有几千年历史。由于受外界干扰少,因而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构图简练,配色明快,绣工精致,针脚细腻、朴实、匀称、夸张,有较强的装饰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布老虎这一民间艺术品也被外来游客看重,出售价格看好。被誉为凤翔“姑娘手”的民间妇女把自己制作的布老虎带往城里或旅游景区“销售”,为振兴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

《周易·乾卦》中说:“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结合成为一个国家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图腾,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看,凤翔民间布老虎在艺术创作上,仍然要坚持集朴素与美观于一身,要保持民族的精神和风格,依照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的特点进行扶植、发展、传承。

布软雕

布软雕也是凤翔民间姑娘布艺的拿手戏,它是利用布的软体特性填充材料,制作出的具有雕塑效果的立体艺术形象。如同雕塑一样,又可划分圆雕与浮雕两类。

布圆雕是全点体形象,一般不饰背景,以劳动人民生活中最熟悉的动物为最多,如牛、马、羊、猪、狗、猴、猫、兔等。常见的有“猫枕”、“虎枕”、“猴子报桃”、“狮子滚球”、“莲花娃娃”等。还有以十二生肖为造型的香包、玩具等

布浮雕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壁挂,单个或成组,无背衬。如虎挂、鹿挂、双头驴、金瓜挂、青蛙戏蛇挂、桃挂等。另一种是利用平绣与绑扎相结合来增加立体感而成,依附于日常用品的作品,如:五毒裹肚、月娃帽圈、虎头鞋、耳枕等,都将动物或花、果、木凸浮起来,栩栩如生。

虎头鞋

虎头鞋是凤翔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因鞋头绣有虎头形象,故称为“虎头鞋”。此外,由于鞋上的纹样又像生活中的猫头,在民间又称其为“猫头鞋”。

虎头鞋造型美观大方,虎头纹样夸张却不失本真。它不仅是一种极富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还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寄托着人们种种美好祝愿的吉祥物。凤翔民间的虎头鞋一般由外婆在孩子过百日时送出。外婆通过这双精心制作的鞋子来表达对外孙的疼爱,同时更期望虎头鞋能为孩子驱邪纳福,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像小老虎一样健壮。

虎头鞋做工复杂,手艺纯熟的老人做一双鞋子也需要七八天时间。做虎头鞋首先要打袼褙。袼褙是将碎布头用糨糊一层一层贴在衬纸上粘连起来,再放在阳光下晒干。打好的袼褙表面平整,质地较硬。虎头鞋有专门的鞋面和鞋底样。依袼褙外侧所贴的鞋样剪下大小相同的袼褙,就可以开始做鞋面和鞋底了。为使鞋子看起来喜庆,虎头鞋面的料多选用深绿、大红等鲜艳的颜色,材质多为绒布、棉布、绸缎等。

缝制虎头鞋,需要用到刺绣、拔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老人们的针线笸篮里不仅有红、黄、蓝、黑等各色丝线,还有小珠子、小扣子等小饰品。不同颜色的丝线相互搭配,再用珠子或扣子做老虎的眼睛、鼻子,这样的鞋子往往更受欢迎。传统虎头鞋的虎嘴、眉毛、鼻子、眼睛基本全为手工绣制,采用大量的粗线条表示老虎的威猛。这样的绣法虽然十分夸张,但是绣出的老虎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绣好底花,再用绒线盘成小绒球缀在上面,这样装饰出的虎头威猛而不失活泼。

纳鞋底也是个技术活儿,要把四五层用袼褙剪成的鞋底用细麻绳纳在一起,外层还要沿边包上白布条,这才算做成千层底儿。千层底儿吸汗养脚,内层柔软舒适,非常适合幼儿穿。纳鞋底的针法也有讲究,有“九子十成”花或“连年有余”花。“九子十成”花是在鞋子上插空纳上九朵菱形花,称为九个“圆子”,这样的花型寓意“长长久久、圆圆满满”。而“连年有余”花是在鞋底中心位置纳上一朵莲花图案,以此祝福孩子幸福美满,好事连连。

绣好的鞋面与鞋底再用搓好的白棉绳纳在一起,一双虎头鞋就基本成型了。然后需用布条做成两个大鞋提缝在后鞋帮上,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穿鞋,还可以看成是老虎的尾巴,真是实用又美观。

虎头鞋在凤翔民间历史悠久,于何时起源已无从可考。在老人们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虎头鞋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小伙子无父无母,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心地善良,常常帮助身边的人。一天清早,一位老奶奶昏倒在他家门前,他看到后急忙把老奶奶背进屋里,并请大夫为她治病。老奶奶身体好转以后对他十分感激,临走时送给他一幅画。小伙子打开画一看,上面画着一个正在做鞋子的漂亮姑娘。他很喜欢这幅画,就把它挂在墙上。到了晚上,只见画上金光一闪,画里的姑娘竟然走了下来。姑娘说:“我是天上的仙女,因为喜欢你心地善良,将来与你相会。”于是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年后,那姑娘生下一个特别可爱的孩子,叫小虎。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事被一个恶霸知道了,他就带着家丁抢走了姑娘。这晚,小虎作了一个梦,梦见妈妈对他说:“孩子,不要害怕。我为你做了一双鞋,明天你穿着它来找我吧!”小虎醒来后,果然发现有一双鞋子放在枕边,那鞋上綉着凶猛的虎头,他当即穿上鞋去找妈妈。恶霸正要指使家丁抓小虎时,小虎脚上鞋子突然化作两只猛虎咬死了恶霸。小虎一家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从此,人们依样给自己的孩子做虎头鞋,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虎头鞋反映了一种虎图腾崇拜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虎的形象作为民族的图腾,不仅因为老虎是百兽之王,体态雄壮,相貌威武,富有震慑力,给人一种大气、霸气之感,更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于是,一些氏族部落将威风八面的虎作为特殊标志和神圣护符,画在身体明显部位或服饰以及器具、武器上面,把虎视为整个群体共有的保护神顶礼膜拜。而在成长过程中,年幼的孩子不免会遇到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灾害和意外的侵扰,人们用精心制作的虎头鞋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福,为孩子驱邪挡灾。虎头鞋由此成为凤翔民间一种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生活用品。

布刺绣

布刺绣是凤翔民间最优秀的布工艺美术品,区别于布雕的布制刺绣平面造型。民间普遍流行的有:绣花枕头、绣花帕子、门帘、鞋垫、绣花鞋、绣花围腰等。刺绣布的内容很多,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瓜果、动物等,还有文字以及几何纹饰,变化多样,纹饰不一。凤翔民间刺绣不同于苏绣、闽绣,也不同于蜀绣、湘绣,它根植于大西北民间“扎花”艺术沃土中,讲究针法细密而严谨,构图丰满而苍劲,设色艳丽而不俗,造型凝练而逼真,形成了凤翔民间独树一帜的靓丽风格。

布搐香包

凤翔民间把制作香包叫搐香包,也叫搐香囊。何为搐香包,就是把香料填充在用针线搐的布包内,做出造型。这种香包一般都戴在小孩的胸前,既美观,又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香味,据说还能驱蚊虫、辟邪。

制作香包的用料是软丝布、丝线和香料。香包的造型种类繁多,动物类常见的有十二生肖,还有鸟、鱼、蝎子、蛇、蝙蝠、蚂蚱、熊猫等。瓜果类有桃、枣、西瓜、草莓、石榴、柿子等。蔬菜类有红辣子串串、金瓜、茄子、蒜头等。用品类有棋子、元宝、花蓝、绣球、荷包、粽子、灶干粮等。人物类有猪八戒、孙悟空以及戏文人物等。香包的特点是小巧玲珑,稚拙有趣,不事雕饰,栩栩如生,自然逼真。

布  拼

凤翔民间把布拼工艺叫斗花,即用一块一块的碎布,溶入自己的审美意识,按一定规则拼接成具有艺术品味的且有价值的作品,常见于座垫、桌布、马甲、壁挂等。拼图形式五花八门,各有千秋,琳琅满目。有三角形、田字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花瓣形,还有刻意而成的其它各种美术图案,看上去真可谓天然雕饰,栩栩如生。

檐角兽

在凤翔民间古建筑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动物造型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凤翔工艺美术的一大特点。

这些动物造型一般叫做“屋脊走兽”、“飞檐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

凤翔民间古建筑大多为土砖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料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如果毫无保护措施,则容易被大风吹落,因此,民间工匠用瓦钉来固定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的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凤翔民间制作、烧铸檐角兽的作坊至今有小渭村、槐原、竹园等村。据工匠介绍:唐宋时,凤翔民间古建筑檐角上还只有一个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仙人骑凤”,凤翔民间也叫“仙人骑鸡”。这个“仙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在檐角的最前端?为什么骑着凤凰?民间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一种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就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寓意如果再往前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另一种说他是齐冥王,在位期间,不务正业,昏庸无道,所以遭到百姓的憎恨和珍禽异兽的穷追猛打,他被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再往前迈一步,就有可能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至于为什么仙人骑着凤凰,传说齐国的国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才化险为夷。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物的脊端,寓意逢凶化吉。

在仙人之后排列着一队蹲坐的动物造型,其数目是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其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

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海马:象征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人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传说它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传说是一种虬龙,《宸垣识略》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也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行什:一种带翅膀的猴面人像。

因为古代凤翔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装饰采用了传说中能避火的动物造型。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蹲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泥  塑

泥塑是凤翔特有的民间艺术“绝活”,也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原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之一。凤翔民间最初俗称“耍货”。据考,从汉朝、唐朝出土的墓葬中均发现有陶人的陪葬品,足见其历史之久远。传说凤翔泥塑始于元末明初,流传民间已有六百多年之久。据说朱元璋部将李光建曾率领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凤翔的一个村庄,因为它的部队的番号为六营,故此村庄被命名为“六营村”。凤翔的泥塑主要分布在六营以及周围地带,李光建的部队中大多是来自江西籍的士兵,他们在此守营,利用闲暇之时,用当地泥土(俗称“板板土”)加之自己掌握的制陶技术制作各种泥活做玩具(俗称“泥娃娃”),就是初期的泥塑,这为泥塑的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兵士转为当地的居民,这些人不想丢掉祖先传下来的手艺,重操旧业,制作泥活(泥娃娃)。这些居民先是走乡串村,用泥活换米换面,或逢年过节走村串户卖给孩子们作“耍货”,或在庙会、集市上贩卖,当地的人会购买拿回家,用以祈福、镇宅等。

六营村是凤翔泥塑的发源地,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村的泥塑逐步发展成为当今兴盛的文化产业。六营村著名的泥塑艺术家胡新民先生投资建设的凤翔巧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已达十五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集学习、实践等等为一体,拥有现代化教室一间,民间工艺展室五间,生产实践场十五间,年设计制作泥塑、皮影、陶艺、版画、布艺、社火脸谱、草编等20多万件手工艺品。

泥塑作为艺术品,其色彩主要分为彩色和素色,而以彩色为主。种类以花、草、虫、鱼、祥鸟、瑞兽、神话、风俗人物为主的意象造型,以圆雕和浮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共有上百个品种,三十多个规格,大到数米,小则几厘米。在造型上具有汉唐的丰满圆滑与悍猛,又有远古饕餮纹饰与图腾文化的神秘和古朴、憨态可掬,粗中有细,生动活泼。并以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威武可爱的造型,大红大绿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浪漫神奇的纹饰而称道。有古香古色之风、大俗大雅之韵、饱满热情之美。

凤翔泥塑“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分别被国家邮政总局选为2002年马年、2003年羊年及2007年猪年邮票。“坐虎”荣获2009年“山花奖”。2008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

凤翔泥塑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荣获首届中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金奖、首届中国吉祥文化艺术节金奖和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银奖等40多个奖项。

西府泥塑制作工艺流程分为:

(一)制作毛粕:现采集海龙山沟里的泥土(俗称板板土,也称观音土),这种土无杂质,没沙粒,粘性好。置放在木板或石头上,砸细、捣烂,撒上清水,使其湿透,过一、二个时辰后,在泥内加适量麻筋纸(或棉花),然后用脚踩或用木棒反复捶打,直到纸絮(棉絮)在泥内分布均匀时,再用双手举泥在板上用里摔掼,至泥成块,再掼成长方形,以备捏制用。

(二)制作模型:为了继承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充分发挥各自的灵性,常常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在手捏的基础上,借助用柏木制成的各种尖、圆、扁、方、斜、凹、凸和多齿等大小不同的工具,通过点、按、挑、刻、画的手法和泥点、泥线的堆积去塑造各自认为最美的形体,制成模具。制模时,选一块平地,放上造型,外延二指宽处用泥圈(以防石膏外溢和确定模具厚度),为防止石膏与造型粘连,浇前要在造型上涂抹一层植物油,然后用石膏糊反复浇造型,使其外壳不断加厚成型。石膏干枯后取出(或捣烂)原有造型,留下石膏壳便成模具。

(三)沾合成型:先将纸筋泥撕成块状,擀成圆饼,将泥饼覆于模具上,按照模具凹凸、深浅形状,用手反复挤压泥饼,使泥饼与模具紧贴,然后撕掉边沿多余泥饼,凉晒至七成干后,在模具内取出泥色原坯即可合抔(除挂片外),其余泥塑各种品种,一般由前、后两片分别捏制,然后合而为一,成为整体。合抔前,要用泥条贴于单面原坯边沿,对茬粘合。

(四)精心修模:将成型泥色毛坯用刀、竹等工具和水、泥等材料,经过手的功能剁尖、填平、抹光,再用砂纸打磨,以显露作品的气势和神韵。

(五)粉洗阴干:用清水搓洗泥抷,使表面湿透,再用白粉(即本县城西灵山脚下粉墙用的白土,采回后砸细、过筛,每斤加水半斤,干胶一两,经手揉捏、棍搅,反复多次即成)汤浇灌和细砂纸打磨,反复三次,使表皮白亮。然后放在通风处阴干一个小时。

(六)出线装色:出线也称勾线。装色也叫素绘。是在全白的泥胎上一墨到底。各种线条的勾勒,要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动物的情态。

(七)上光彩绘:先是以白描的形象为基础,在其上面分别区域填充各种形象素材。按照泥塑品种的结构造型和审美情趣设计色块或线条,而每下一笔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皮  影

凤翔皮影,民间俗称“灯影戏”,也叫“牛皮灯影”。它是民间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