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代表生肖

观世音菩萨座下善财童子和龙女的来历你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聪颖的蒲公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尊者代表生肖1

根据《华严经》记载,善财名字来由是文殊师利菩萨观察善财童子名字因缘,善财刚出生时,其宅内自然出现七宝楼阁,楼阁内有种种珍宝,是这个缘故,他的父母还有善师称他为善财。经文殊菩萨教诲,参访五十三为善知识,最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无生法界,善财童子是佛子求法的典范。

再二十七参的时候,至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其演说大悲行门。

明代民间小说《南海观音全传》里,善财童子却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现:善财是个孤儿,在大华山过着苦行生活。为了验证他的诚心,妙善公主(也就是观音)要土地公找众仙假扮强盗、恶棍,欺凌她并使她跌落断崖,此时,善财毫不犹豫地随她一起跳了下去。这份真诚的求道心,使善财童子随侍在观世音菩萨身旁。

而在西游记中善财童子是红孩儿,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讲了。

龙女

根据法华经记载,智积菩萨问文殊菩萨:“众生如果能够依此经典勤奋、精进地修行,能不能很快证果成佛呢?”文殊菩萨说道,龙宫有一龙女,八岁的时候就能在刹那间成就。

智积菩萨看到释迦摩尼佛的成就,是无量劫的勤苦修行,于是表示不相信。

会中的舍利弗尊者对此也表示疑惑,这时龙女忽然出现,一颗宝珠供养释迦摩尼佛,释迦佛受之。龙女对智积菩萨说:“尊者!从舍利弗发言到我献宝珠,世尊纳受,这是不是很快呢?”智积菩萨回答说:“是很快的。”龙女接着说:“依你的威神之力来观察我的成佛,将比这还快!”

当此之时,法会中的大众都看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之身,并圆满具足了菩萨的一切行门,随即前往南方的无垢世界,端坐于宝莲花之上,成就了至高无上、唯佛具有的正觉,从而即身成佛,具足三十二种非凡身相和八十种细微妙相,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无上妙法。

传闻龙女为了辅佐观世音菩萨,化为童女身。

可见观世音菩萨身边的童子都是非常厉害,毕竟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倒驾慈航。

尊者代表生肖2

左沖(左冲),◆古人上書於尊者的信末用語。謂空着信紙的左邊,以待批答。○[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九:“沖者,虛也。卑者上書所尊,必虛其左,以請批答也。即古人書謹空之義。當由官署中嫌空字不佳,故改為沖。今人札無餘紙,而亦書沖,失其義矣。”

淵沖(渊冲),◆淵深沖淡。○《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茂德淵沖,天姿玉裕。”沖,一本作“沖”。○[張銑]注:“沖,深也。言茂盛之德如淵之深。”○[宋][秦觀]《代賀皇太后生辰表》:“淵沖自乎生知,慈惠本乎天縱。”○[明][宋濂]《<吳濰州文集>序》:“嗚呼,法之固堪法,其能以易致哉!然而淵沖之容,可以攬結,雄毅之氣,可以掇拾。”

一飛沖天(一飞冲天),◆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做出驚人之舉。○《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明][楊慎]《李白墓志》:“[范傳正]作[李太白]墓誌云:‘[白]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只可憐[安公子]經他兩個那日一激,早立了個‘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志氣。”參見“一鳴驚人”。

一沖性子(一冲性子),◆亦作“一沖性兒”。◆1.一下就沖動起來。常指發怒而不能自抑。○《金瓶梅詞話》第二八回:“[西門慶]就不問誰告你說來,一沖性子子走到前邊。”◆2.指急躁而倔強的個性。○《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更加姑娘那等天生的一沖性兒,萬一到了不知根底的人家,不是公婆不容,便是夫妻不睦。”

一沖性兒(一冲性儿),◆見“一沖性子”。

虛沖(虚冲),◆虛靜淡泊。○[晉][張華]《壯士篇》:“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

興沖沖(兴冲冲),◆同“興2匆匆”。◆[茅盾]《子夜》七:“[李麻子]從[莫幹丞]手裏拿了錢,就興沖沖地走了。”○[周而復]《白求恩大夫》三:“九旅的[方主任]帶了[王旅長]的介紹信,從[靈丘河][浙村]興沖沖地趕來。”

遐沖(遐冲),◆見“遐衝”。

喜沖沖(喜冲冲),◆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少奶奶﹞喜沖沖去了。”○[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谷子春]喜沖沖的走進來。”

太沖(太冲),◆謂極其虛靜和諧的境界。○《莊子‧應帝王》:“吾鄉示之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淮南子‧詮言訓》:“聰明雖用,必反諸神,謂之太沖。”○[高誘]注:“沖,調也。”

山沖(山冲),◆方言。山間的平地。○《中國歌謠資料‧江西民歌<漆工鎮暴動>》:“東山太陽似火紅,革命炮聲震山沖。”○[靳以]《佛子嶺的曙光》:“深山熱鬧起來了,在山沖裏的山坡上,在[淠河]的兩岸上,密密麻麻地結着茅屋。”

清沖(清冲),◆1.清高淡泊。○[清][侯方域]《謝安論》:“蓋[安]之為人,清沖有餘而樸練不足。”○《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平原]太守[劉邠]”[裴松之]注引[晉][傅暢]《晉諸公贊》:“﹝[邠]次子﹞[漢]清沖有貴識。”◆2.恬靜淡泊。○[清][侯方域]《謝安論》:“蓋[安]之為人,清沖有餘而樸練不足。”○《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平原]太守[劉邠]”[裴松之]注引[晉][傅暢]《晉諸公贊》:“﹝[邠]次子﹞[漢]清沖有貴識。”

氣沖沖(气冲冲),◆非常生氣的樣子。○[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摺:“你這般大驚小怪氣沖沖,早難道軍情事不透風。”○[清][李漁]《憐香伴‧議遷》:“貧尼方纔遇見[范相公],氣沖沖往那裏去。”○[茅盾]《子夜》十五:“﹝[桂長林]﹞氣沖沖地和[李麻子]爭論。”

氣沖,◆怒气上冲。○元白樸《东墙记》第四折:“好教我氣沖,怨天公。”

脈沖(脉冲),◆1.指電流或電壓短暫的起伏變化。各種高頻脈沖廣泛用在無線電技術中。◆2.指變化規律類似電脈沖的現象。如脈沖激光器。

六沖(六冲),◆見“六衝”。

寬沖(宽冲),◆寬厚謙和。○《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資質寬沖,博接從容,自務居,不務立於仁義之行。”○[晉][陸機]《辯亡論》下:“寬沖以誘俊乂之謀,慈和以結士庶之愛。”

假沖(假冲),◆假充,假冒。○《西游記》第九二回:“﹝[行者]道﹞你這府縣,每年家供獻金燈,假沖諸佛降祥者,即此犀牛之怪。”

急沖沖(急冲冲),◆見“急匆匆”。

火沖沖(火冲冲),◆形容憤怒或急躁的樣子。如:你何必這樣火沖沖呢?

鶴沖天(鹤冲天),◆1.[宋][羅燁]《醉翁談錄‧趙旭得青童君為妻》:“與君宿世有奇緣,衾枕交歡豈偶然。十載為期君記取,[洞明山]上鶴沖天。”◆2.[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是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後世遂以“鶴沖天”謂羽化登仙。○[宋][羅燁]《醉翁談錄‧趙旭得青童君為妻》:“與君宿世有奇緣,衾枕交歡豈偶然。十載為期君記取,[洞明山]上鶴沖天。”◆3.飛鶴直上雲天。比喻科舉登第。○[前蜀][韋莊]《喜遷鶯》詞:“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前蜀][韋莊]《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詩:“千炬火中鶯出谷,一聲鐘後鶴沖天。”◆4.詞牌名。(1)雙調84字,仄韻。(2)《喜遷鶯》、《風光好》的別名。

和沖(和冲),◆1.謙和淡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五》:“﹝[子由]亦云﹞我兄和沖,塞剛立柔。”○[明][劉基]《招隱詩》:“冥冥絕思慮,默默全和沖。”◆2.古指天地氣合以生萬物的和氣。○[明][劉基]《夏夜臺州城中作》詩:“胡為旱魃還肆虐,坐令毒沴傷和沖。”參見“和氣”。

大水沖了龍王廟(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己人之間發生了誤會。龍王在傳說中司雨水,故云。○《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你瞧,‘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咧!”

沖子(冲子),◆沖人。○《書‧召誥》:“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孔]傳:“童子,言[成王]少,嗣位治政。”○[明][張居正]《請乞優禮耆碩以光聖治疏》:“翼我先皇,嗣基圖而撫方夏;保予沖子,升儲貳以奉宗祧。”○[清][方苞]《成王立在襁褓之中辨》:“或又以王自稱‘沖子’,[周][召]稱王‘孺子’為疑。”

沖主(冲主),◆年幼的君主。○[清][顧炎武]《禹陵》詩:“沖主常虛己,謀臣動自矜。”

沖旨(冲旨),◆猶聖旨。○[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暫遂沖旨,改授朝端。邇無異言,遠無異望。”○《隋書‧薛道衡傳》:“天子為而不恃,成而不居,沖旨凝邈,固辭弗許。”

沖正(冲正),◆中和雅正。○[南朝][梁][江淹]《蕭拜太尉揚州牧表》:“璽冊沖正,愈賜砥礪。”

沖真(冲真),◆1.淡泊純凈的本性。○[晉][王徽之]《蘭亭》詩:“未若保沖真,齊契[箕山]阿。”○《魏書‧程駿傳》:“人若乖一則煩偽生,若爽性則沖真喪。”◆2.指淡泊純凈。○《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拾遺‧郭文》:“[太和真人]曾降其室,授以沖真之道。晦跡潛修,世所不知。”

沖帳(冲帐),◆應收應付的帳目或款項互相抵銷。○《紅樓夢》第七五回:“今日[薛蟠]又擲輸了,正沒好氣,幸而後手裏漸漸翻過來了,除了沖帳的反贏了好些,心中自是興頭起來。”

沖約(冲约),◆淡泊儉約。○《晉書‧樂廣傳》:“性沖約,有遠識,寡嗜慾,與物無競。”○《南史‧臧燾傳》:“[宋武帝]受命,拜太常。雖外戚貴顯,而彌自沖約。茅屋蔬飧,不改其舊。”○[宋][葉適]《北村記》:“余謂公沖約有清識,既以天趣得真樂,而又能挹損其言,不自夸擅,可謂賢矣。”

沖遠(冲远),◆沖和高遠。○《宋書‧徐羡之傳》:“詔旨沖遠,未垂聽納,三復屏營,伏增憂歎。”○[唐][趙璘]《因話錄‧商上》:“兵部員外郎[約],[汧公]之子也。以近屬宰相子,而雅度玄機,蕭蕭沖遠,德行既優,又有山林之致。”○《新唐書‧韋斌傳》:“[況]雖世貴,而志沖遠,不為聲利所遷,當時重其風操。”

沖用(冲用),◆語本《老子》:“道沖,而用之久不盈。”後以“沖用”指謙和;中和。○《三國志‧吳志‧張溫傳》“與[溫]俱廢”[南朝][宋][裴松之]注:“是以遠見之士,退藏於密,不使名浮於德,不以華傷其實,既不能被褐韞寶,挫廉逃譽,使才映一世,聲蓋人上,沖用之道,庸可暫替!”○《宋書‧謝靈運傳》:“[簡文]因心以秉道,故沖用而刑廢。”○[唐][陸贄]《盧翰劉從一門下中書侍郎平章事制》:“沖用無竭,負規不渝。”

沖隱(冲隐),◆謂高深奧秘。○[南朝][梁][陶弘景]《發真隱訣序》:“況玄妙之秘途,絕領之奇篇,而可不探括沖隱,窮思寂昧者乎?”

沖音(冲音),◆精深玄妙之言。○[晉][支遁]《詠大德》:“昔聞庖丁子,揮戈在神往。苟能嗣沖音,攝生猶指掌。”

沖逸(冲逸),◆淡泊超俗。○《新唐書‧藩鎮傳‧劉總》:“會[穆宗]沖逸,宰相[崔植]、[杜元穎]無遠謀,欲寵[弘靖]。”○[宋][文天祥]《敬書先人題洞岩觀遺墨後》:“先君子天韻沖逸,神情簡曠。”○[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皇甫濂》:“[子約]詩每出閒曠,彌覺沖逸。”

沖夷(冲夷),◆沖和平易。○《宋書‧良吏傳‧陸徽》:“﹝[朱萬嗣]﹞理業沖夷,秉操純白。”○[清][龔自珍]《與人箋一》:“足下示吾近作,勇去口吻之冶俊,為汪洋鬱栗沖夷,是文章之祥也。”○[章炳麟]《革命道德說》:“雖學術疏陋,不周世事,而有沖夷自得之風。”

沖陽(冲阳),◆中醫針灸穴位名。屬足陽明胃經,位於足背最高點。○《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表裏原絡總歌》:“胃脾沖陽公孫間。”注:“足陽明胃經病,可刺本經表之原穴,即沖陽穴也。”○[明][王玉峰]《焚香記‧回生》:“胸中天突氣猶在,足下沖陽脈未沉。”

沖言沖語(冲言冲语),◆沖撞、冒犯人的話。○《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他敢前邊吃了酒進來,不然如何恁沖言沖語的!罵的我也不好看的了。”

沖玄(冲玄),◆淡泊沉靜。○《北史‧隱逸傳‧徐則》:“悅性沖玄,恬神虛白,飧松餌朮,棲息煙霞。”○[唐][吳筠]《游仙》詩之一:“凝神契沖玄,化服凌太清。”

沖虛(冲虚),◆1.恬淡虛靜。○《三國志‧魏志‧王粲等傳論》:“而[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沖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唐][張九齡]《進千秋節金鏡錄表》:“聖道沖虛,有來皆應。”○《舊唐書‧高祖紀》:“且[老氏]垂化,本貴沖虛;養志無為,遺情物外。”○[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仙沖虛而清靜。”◆2.升天。常指成仙。○[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四一:“列仙停脩齡,養志在沖虛。飄颻雲日間,邈與世路殊。”○[唐][皎然]《奉和崔中丞使君》:“昔化沖虛鶴,今藏護法龍。”○[唐][曹松]《哭胡處士》詩:“疑是沖虛去,不為天地囚。”○[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殷文圭》:“向者布衣,綠眉方口,神仙中人也。如學道,可以沖虛;不爾,垂大名於天下。”

沖秀(冲秀),◆淡泊秀雅。○[清][王士禛]等《師友詩傳錄》:“[大曆]、[貞元]則有[韋蘇州]之雅澹……[皇甫]之沖秀。”

沖想(冲想),◆猶遐想。○[南朝][齊][謝朓]《擬宋玉風賦》:“睟儀迺豫,沖想浮雲。”○[唐][王勃]《七夕賦》:“沖想自閒,神情如逸。”

沖閒(冲闲),◆淡雅閑適。○[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四》:“其集中皆擢第後所輯,並朗秀沖閒之辭,已造中[唐]佳境。”

沖喜(冲喜),◆舊時迷信風俗。在人病重時,用辦理喜事來驅除所謂的邪祟,想借此化凶為吉。○[明][湯顯祖]《牡丹亭‧診祟》:“老夫人替小姐沖喜。”○《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劉媽媽]揭起帳子,叫道:‘我的兒,今日娶你媳婦來家沖喜,你須掙扎精神則個。’”○《紅樓夢》第九六回:“若是如今和他說要娶[寶姑娘]竟把[林姑娘]撂開,除非是他人事不知還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沖喜,竟是催命了。”○[馬識途]《夜譚十記》第六:“[吳廷臣]極力鼓動一個[吳家大灣]的有重病在身的少爺,討[王馥桂]來沖喜。”

沖退(冲退),◆謙讓。○[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士有含弘曠齊,虛己受物,藏疾匿瑕,溫恭廉潔,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唐][柳宗元]《送嚴公貺下第歸興元覲省》詩序:“吾子以沖退之志,端其趣向;以淬礪之誠,修其文雅。”○[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道主沖退恬愉,而房中、爐火、符籙、章醮附之。”

沖突(冲突),◆猛沖。○《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匈奴]﹞長驅番兵,奮力沖突。”

沖童(冲童),◆幼童。○[唐][呂岩]《五言》詩之十:“耄年服一粒,立地變沖童。”

沖田(冲田),◆夾在山間的較平坦的水田。○《人民日報》1972.8.10:“只有[平頭嶺]兩山之間的[張家口]約有二百三十來畝較平坦的沖田。”

沖天翼,◆○《韩非子·喻老》:“楚莊王莅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爲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爲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后因以“沖天翼”比喻施展抱负做出惊人业绩的才能。多指获取功名。○前蜀贯休《遇叶进士》诗:“自愧龍鍾人,見此沖天翼。”○宋无名氏《减字木兰花·弟寿兄五十》词:“槐黄已迫,願言共展沖天翼。桂子飄香,看取吾家棣萼芳。”亦作“沖霄翼”。○宋无名氏《满江红·寿富者七十》词:“鶴髮未教垂雪彩,鳳毛行展沖霄翼。”

沖天物(冲天物),◆指鶴。○[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支遁》:“﹝[支遁]﹞謂鶴曰:‘爾沖天之物,寧為耳目之翫乎!’”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張建封妓》:“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汙雪毫。”

沖天鶴(冲天鹤),◆傳說[周靈王]太子[晉]從道士[浮邱公]游,曾在[緱氏山]巔控鶴沖天。○[唐][王維]《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庭養沖天鶴,溪留上漢查。”參閱[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

沖天(冲天),◆直上天空。○《楚辭‧九歌‧大司命》:“乘龍兮轔轔,高駝兮沖天。”○《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三國][魏][曹丕]《浮淮賦》:“白旄沖天,黃鉞扈扈。”○[前蜀][韋莊]《喜遷鶯》詞:“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沖損(冲损),◆淡泊謙讓。○[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止足》:“謙虛沖損,可以免害。”○《晉書‧姚興載記上》:“方當廓靖[江][吳],告成中岳,豈宜過垂沖損,違皇天之眷命乎!”

沖歲(冲岁),◆幼年。○《明史‧吳一鵬傳》:“命下再四,爾等欺朕沖歲,黨同執違,敗父子之情,傷君臣之義。”

沖素(冲素),◆沖淡純樸。○[晉][陸機]《七徵》:“[玄虛子]耽性沖素,雍容玄泊。”○《北史‧張湛傳》:“[湛]弱冠知名[涼]土,好學能屬文,沖素有大志。”○[明][張居正]《七賢詠》:“余觀七子,皆履沖素之懷,體醇和之質。”○[清][方文]《石橋懷與治》詩:“君子抱沖素,往來艱步履。”

沖守(冲守),◆淡泊自持。○[宋][葉適]《<沈子壽文集>序》:“宮庭環堵,膏粱藜藿,晏然沖守,不可榮辱。”

沖適(冲适),◆沖和順適。○[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趙湛》:“[魏裔介]選其詩入《溯洄集》,稱為蕭然沖適,不可攀躋。”

沖室(冲室),◆虛室,空室。○[南朝][梁][江淹]《知己賦》:“如彼清波,可挹可鏡;又象沖室,惟清惟淨。”

沖聖(冲圣),◆年幼的君主。○[明][湯顯祖]《張洪陽相公七十壽序》:“[江陵][張公]以剛扶沖聖之哲,而事亦不可謂不治也。”

沖深(冲深),◆幽深;深奧。○《藝文類聚》卷七八引[晉][湛方生]《廬山神仙詩序》:“窈窕沖深,常含霞而貯氣。”○[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易水》:“岫壑沖深,含煙罩霧。”○[北周][庾信]《燕射歌辭‧羽調曲》:“沖深其智則厚,昭明其道乃尊。”沖,一本作“沖”。

沖弱(冲弱),◆幼弱。○[南朝][梁簡文帝]《復臨丹陽教》:“吾沖弱寡能,未明理道。”○《周書‧晉蕩公護傳》:“時嗣子沖弱,彊寇在近,人情不安。”○《新唐書‧逆臣傳下‧黃巢》:“當是時,天子沖弱,怖而流淚,宰相更共建言,悉神策并[關]內諸節度兵十五萬守[潼關]。”

沖人(冲人),◆1.年幼的人。多為古代帝王自稱的謙辭。○《書‧盤庚下》:“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孔]傳:“沖,童。”○[孔穎達]疏:“沖、童,聲相近,皆是幼小之名。自稱童人,言己幼小無知,故為謙也。”○[漢][焦贛]《易林‧需之無妄》:“戴璧秉珪,請命于[河],[周公]作誓,沖人瘳愈。”○[南朝][陳]徐陵《陳公九錫詔》:“強臣致命,黜我沖人。”○《舊唐書‧高駢傳》:“朕雖沖人,安得輕侮!”[遼道宗]《遣耶律思齊等賜高麗國冊(壽昌三年)》:“肇我太祖,嗣及沖人。”◆2.稱帝王。○[晉][干寶]《晉紀總論》:“[高貴]沖人,不得復子明辟。”○[清][錢謙益]《馬母李太孺人壽考》:“今也沖人在上,俊乂盈廷。”

沖讓(冲让),◆謙讓。○《三國志‧吳志‧陸凱傳》“願陛下留意”[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當此之時,寇鈔懾威,不犯我境,師徒奔北,且西阻[岷][漢],南州無事,尚猶沖讓未肯築宮。”○《南史‧袁湛傳》:“[武帝]北伐,[湛]兼太尉,與兼司空[范泰]奉九命禮物拜授[武帝],帝沖讓。”○[唐][柳宗元]《箕子碑》:“明哲在躬,不陋為奴;沖讓居禮,不盈稱孤。”○[王闓運]《桂頌》:“[曾侯]以元功沖讓,思求國楨。”

沖然(冲然),◆謙虛貌。○[宋][葉適]《陳彥群墓志銘》:“然人視君貌益沖然,接對言語,退就平實,幾可親近。”○[明][歸有光]《送余先生南還序》:“其氣沖然,如有所不足。”○[清]《今世說‧雅量》:“名士讌集,故未嘗不在,竟日沖然,若不知其在座者。”

沖情(冲情),◆淡泊的情懷。○[唐][盧照鄰]《詠史》之二:“沖情甄負甑,重價折角巾。”○[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驟沖情於月道,飛峻賞於煙墟。”○[清][陳田]《明詩紀事丙籤‧吳寬》:“[匏翁]詩,體擅臺閣之華,氣含川澤之秀。沖情逸致,雅製清裁,是時[西涯]而外,當手屈一指。”

沖氣(冲气),◆1.指陰陽兩氣互相激蕩。○《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2.指陰陽二氣互相沖擊而產生的中和之氣。○[晉][支遁]《詠懷》之四:“曖曖煩情故,零零沖氣新。”○[明][唐順之]《書河圖洛書》:“沖氣也者,所謂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者也。”

沖平夷易(冲平夷易),◆猶言沖和平易。○[清][龔自珍]《鳳山知縣常州湯公父子畫像記》:“曰《與竹居詩》者,僅半卷,贈公所為也,其言沖平夷易。”參見“沖夷”。

沖凝(冲凝),◆猶和合。○《雲笈七籤》卷五七:“夫一者,道之沖凝也。沖而化之,凝而造之,乃生二焉。”

沖年(冲年),◆幼年。○《魏書‧李孝伯傳》:“[高宗]沖年纂運,未及追敘。”○《南史‧袁昂傳》:“孤子夙以不天,幼傾乾蔭,資敬未奉,過庭莫承,藐藐沖年,未達朱紫。”○[明][張居正]《與南臺長言中貴不干外政》:“主上雖在沖年,天挺睿哲,宮府之事,無大無小,咸虛己而屬之於僕,中貴人無敢以一毫干預。”○[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汪越》:“兒以沖年客萬里,母肝腸寸斷矣!”

沖末(冲末),◆[元]雜劇角色名。又稱二末。末,劇中男角,猶京劇中的“生”。○[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元]雜劇中……又有沖末,蓋即今之外耳。”按,《元曲選》作“沖末”。參閱[明][王驥德]《曲律‧論部色》、[清][焦循]《劇說》卷一。

沖妙(冲妙),◆猶玄妙。○《魏書‧釋老志》:“夫學跡沖妙,非浮識所辯;玄門曠寂,豈短辭能究。”○《北史‧魏紀一‧明元帝》:“[宣武]帝皇體得一之玄遠,應自然之沖妙,大行大名,未盡盛美。”○[明][顧起元]《客座贅語‧隋栖霞寺請天台智者大師疏》:“殫其理窟,究其沖妙。”

沖滿(冲满),◆1.空虛與滿盈。○[南朝][梁][江淹]《蕭驃騎錄尚書事到省表》:“誠以設器瑤陛,取監沖滿;懸魄金波,徵驗虧闕。”○[胡云驥]注引《孔子家語》:“[周]廟有欹器,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2.充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滍水》:“山東有一水,東西十五里,南北二百步,湛然沖滿,無所通會。”

沖龍玉(冲龙玉),◆鼻神。○[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知》:“鼻神曰[沖龍玉]。”

沖量(冲量),◆寬宏的氣度。○[宋][葉適]《提刑檢詳王公墓志銘》:“公少有沖量遠識,厚施薄取,輕退重進,天質自然。”

沖決(冲决),◆1.[清][昭槤]《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仍復繕隄不完,漫口屢告,皆由工無存料,猝難購買,欲事搶廂,已成沖決。”○《捻軍史料叢刊‧軍情》:“十六日午刻,[泊頭]東岸河堤沖決約七八丈。”◆2.沖開;沖破。○[清][昭槤]《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仍復繕隄不完,漫口屢告,皆由工無存料,猝難購買,欲事搶廂,已成沖決。”○《捻軍史料叢刊‧軍情》:“十六日午刻,[泊頭]東岸河堤沖決約七八丈。”

沖舉(冲举),◆舊謂飛升成仙。○[明][袁伯修]《袁宗道傳》:“自古之沖舉者,豈盡枯槁耶?”○《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吾沖舉有日,弟子中有能舉此函者便為嗣法。”○[清][張岱]《陶庵夢憶‧日月湖》:“[季真]曾謁一賣藥[王老],求沖舉之術,持一珠貽之。”○[清][吳德旋]《書<抱樸子>後》:“今曰大藥成而白日沖舉,壽與天地長久,則曷若朝聞道而夕死之為愈哉。”

沖靜(冲静),◆淡泊寧靜。○[三國][魏][曹丕]《善哉行》:“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晉書‧華嶠傳》:“沖靜和氣,嗇養精神;頤身於清簡之宇,留心於虛曠之域。”○[宋][曾鞏]《福州舉知泉州陳樞久不磨勘特與轉官表》:“方當朝庭崇尚廉素,誡抑浮競之時,[樞]獨安於沖靜,所守如此。”○[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計其生平,必無膠膠擾擾分外之營求,宜其恬然沖靜,頤養天和,得以保此長齡矣。”

沖簡(冲简),◆謙和純樸。○《宋書‧王敬弘傳》:“﹝[敬弘]﹞神韻沖簡,識宇標峻。”

沖擊(冲击),◆猶沖鋒。○《再生緣》第二六回:“如有賊兵沖擊,俱聽連珠砲響,會合勿遲。”

沖激玉(冲激玉),◆即[沖龍玉]。鼻神。○[明][王志堅]《表异錄‧仙趣》:“鼻神曰沖激玉。”參見“沖龍玉”。

沖激(冲激),◆沖動激蕩。○《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周瑜]﹞箭瘡未愈,因怒氣沖激,瘡口迸裂,昏絕于地。”

沖華(冲华),◆謂沖和美好之德。○《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世覆沖華,國虛淵令。”○[呂延濟]注:“沖華,至美也。”沖,一本作“沖”。

沖厚(冲厚),◆1.謙遜寬厚。○《新唐書‧楊恭仁傳》:“[恭仁]性沖厚,以禮自閑衛,未嘗與物忤。”◆2.深厚。○[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玉田]《邁陂塘》……沈鬱以清超出之,飄飄有凌雲之志,沖厚雖不及[碧山],然自出[草窗]、[西麓]上。”

沖和(冲和),◆1.淡泊平和。○[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此子神氣沖和,言合規矩,高才妙識,罕見其倫。”○[南朝][梁][沈約]《雍雅》之二:“屬厭無爽,沖和在御。”○[明][宋濂]《<田氏哀慕詩集>序》:“卷中諸詩,豐縟而紆徐,粹雅而沖和,固皆一時之傑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2.語本《老子》:“沖氣以為和。”後以“沖和”指真氣、元氣。○《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談者又以先生噓吸沖和,吐故納新。”○[張銑]注:“沖和,謂真氣也。”

沖漢(冲汉),◆謂直上霄漢。○[南朝][梁][江淹]《奏記南徐州新安王》:“伏惟明公殿下,列譽椒壁,飛聲沖漢。”

沖古(冲古),◆沖和古朴。○[清][王士禛]《漁洋詩話》卷上:“吾郡[楊太宰][夢山先生],五言沖古淡泊,在[高子業]季孟間。”

沖高(冲高),◆清虛高尚。○《後漢書‧荀彧傳》:“況君奇謨拔出,興亡所係,可專有之邪?雖慕[魯連]沖高之跡,將為聖人達節之義乎!”

沖富(冲富),◆謂幼小年富。○《晉書‧后妃傳下‧康獻褚皇后》:“內外諸君,並以主上春秋沖富,加蒸蒸之慕,未能親覽,號令宜有所由。”

沖犯(冲犯),◆舊時占卜星相術認為日辰、五行、生肖等不合而致凶災。○《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張尚書]聞得[李老]許多神奇靈應,便叫人接他過來,把女兒八字與婚期,教他合一合,看怕有什麼沖犯不宜。”

沖調,◆亦作“冲調”。用水、牛奶等液体注入并调制。○《南方周末》1985.5.4:“奶粉用开水冲调并静置五分钟后,如无沉淀物,说明质量正常。”○《文汇报》2004.12.2:“由于膏方在服用时多用开水冲调,它较丸剂易于吸收,比汤药剂便于服用,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沖帝(冲帝),◆幼主。○[清][顧炎武]《日知錄‧沖帝》:“幼主謂之沖帝。”

沖德(冲德),◆沖和的品德。○[唐][張說]《唐享太廟樂章‧景雲舞》:“噫帝沖德,與天為徒。”

沖淡(冲淡),◆亦作“沖澹”。◆1.沖和淡泊。○《世說新語‧政事》“[王安期]為[東海郡]”[劉孝標]注引《名士傳》:“[王承]字[安期]……沖淡寡欲,無所循尚。”○《晉書‧儒林傳‧杜夷》:“[夷]清虛沖淡,與俗異軌。”○《舊唐書‧王徽傳》:“[徽]性沖澹,遠勢利。”○《儒林外史》第九回:“這先生襟懷沖淡,其實可敬!”◆2.指詩歌語言質樸,意境閑適恬靜。○[唐][皎然]《詩式‧詩有六迷》:“以虛誕而為高古,以緩慢而為沖澹。”○[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陶靖節》:“[淵明]詩所不可及者,沖淡深粹,出於自然。”○[明][宋濂]《故朱府君文昌墓銘》:“及來京師,又得[好謙]從弟[文昌]詩閱之,沖澹類[漢][魏],雄健如盛[唐]。”○[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秋潭二鄉先生詩》:“詩境沖淡孤冷。”○[郭沫若]《集外‧我的作詩的經過》:“我自己本來是喜歡沖淡的人,譬如[陶]詩頗合我的口味。”參閱[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沖淡》。3.加入別的液體,使原液體在同一單位內所含的某種成分相對減少。○[洪深]《青龍潭》第一幕:“雨水一多,把樹頭的甜味都沖淡了。”◆4.引申為使某種感情、氣氛、效果等減弱。○[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請你把天下的悲哀作為你的悲哀,把天下的快樂作為你的快樂,那不是就可以把你個人的感情沖淡一些嗎?”[方紀]《三峽之秋》一:“此刻人們心裏想的,就只有這件事。以致說不清它是加強了還是沖淡了今天的節日氣氛。”○[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八:“[梅佐賢]聳一聳肩膀,稀鬆平常地笑了笑,想把[韓雲程]辭職的事沖淡。”

沖達(冲达),◆謙和通達。○《晉書‧文苑傳‧袁宏》:“[公衡]沖達,秉志淵塞。”

沖沖(冲冲),◆1.涌搖。一說,垂飾貌。○《詩‧小雅‧蓼蕭》“鞗革忡忡”[唐][孔穎達]疏:“鞗革即言沖沖,故知垂飾貌。”○《說文‧水部》“沖”[清][段玉裁]注:“《小雅》曰:‘攸革沖沖。’[毛]云:‘沖沖,垂飾貌。’此涌搖之義。”○[清][鳳韶]《鳳氏經說‧蓼蕭》:“‘沖沖’、‘雝雝’,有儀也。”◆2.鑿冰聲。○《詩‧豳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峽石之阿,北陰之中,即《邠》詩‘二之日鑿冰沖沖’矣。”◆3.直升貌。○[唐][呂岩]《五言》詩之十二:“一丸延萬紀,物外去沖沖。”◆4.感情激動貌。○[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你尋思,甚做處,不知就裏,直恁沖沖怒?”[明][沈鯨]《雙珠記‧獄中冤恨》:“恨此人沖沖烈火焚,崩摧五內如斤刃。”○[鄢國培]《巴山月》第九章二:“他怒氣沖沖將手上的拖帕往甲板上一丟。”◆5.忡忡,憂慮貌。○[宋][范仲淹]《依韻酬池州錢綺翁》:“天涯彼此勿沖沖,內樂何須位更崇。”○[明][錢嶪]《憫黎詠》:“軍行值人日,感歎心沖沖。”○[明][武陵仙史]《劉潑帽‧春思》套曲:“沖沖,春病沉沉重。”

沖場(冲场),◆1.戲曲名詞。謂傳奇劇本的第二折。沖場開頭必有個長引子,引子唱完,繼以詩詞和駢體文的定場白,要以簡單的語言,說明登場人物的身份、性格、壞境和當時的思想,並要醞釀全劇的精神,埋伏下全劇的重要節目。○[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開場第二折,謂之沖場。沖場者,人未上而我先上也。”○[清][李漁]《閑情偶寄‧格局序》:“開場數語,包括通篇,沖場一齣,薀釀全部,此一定不可移者。”◆2.方言。指人的外貌、儀表。

沖操(冲操),◆謙虛的品行。○《魏書‧彭城王勰傳》:“頃來南北務殷,不容仰遂沖操。”

沖薄(冲薄),◆年幼德薄。○《陳書‧廢帝紀》:“閔予沖薄,王道未昭,荷茲神器,如涉靈海。”

沖默(冲默),◆淡泊沉靜。○[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孟嘉]﹞沖默有遠量,弱冠,儔類咸敬之。”○《藝文類聚》卷四引[南朝][齊][王儉]《侍皇太子九日玄圃宴》詩:“明明儲后,沖默其量。”○[唐][韋應物]《灃上精舍答趙氏外生伉》詩:“隱拙在沖默,經世昧古今。”

尊者代表生肖3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比喻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词义所指并不太一样。

帽子古代称首服,“冠”在古汉语里第一个意思就是首服的通称。

古时,人的社会身份不一样,“冠”也就不一样:庶人戴的为缁布冠。缁为深黑色,缁布冠就是深黑色的布所制的帽子。而大夫和士戴的是玄冠,用黑缯制成。玄也是一种颜色,是浅黑色。

冠的第二个意思是冠礼。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士二十而冠。

与冠相比,冕的地位要高得多,冕为首服之最尊者。

冕的大致规格如下:上面是木板,木板外包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红色。一般来说,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才有资格戴冕。

因此“冠冕”虽然连用,但二者却有严格的区分,冠和冕内部又有很多差别,所以冠冕并不皆堂皇。

“笑纳”并非笑着纳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

“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

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

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笑纳”被用错的情况还有另外一种。

在某地曾见到道路上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做好东道主,笑纳远方客。”

客人可以“笑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笑纳”一词本义来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人。

“笑纳远方客”,从字面上解释,即要对方把“远方客”作为礼物收入。这不成了笑料了吗?

把人作为礼品请对方“笑纳”,这多少有点不人道了吧!

相信这是误解了“笑纳”一词的真正意思,如把“笑纳”改为“笑迎”,应当是正确的。

“先喝为敬”有渊源

在社交场合尤其是晚宴、午宴之时,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社交辞令就是“先干为敬”。

有些人也许以为这是现代人的发明,其实不然, “先干为敬”的劝酒方式是从传统文化里延伸出来的,堪称源远有自。

古人居所一般都是堂室结构,这种建筑有堂有室。

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堂室之间,隔着一堵墙,墙外属堂上,墙里属室内。堂上不住人,是古人议事、行礼、交际之所在。

举行礼节活动时,室内以东向为尊,即席上最尊贵的人面东而坐;堂上则以南向为尊,最尊贵的客人南向而坐。

按照这种尊卑长幼排序坐好之后,酒席就可以开始了。

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

这种礼俗起源很悠久,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这一点,与通过握手表明双方手里都没有暗藏凶器的思路很接近)。

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

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

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先喝为敬”。

现在人们在酒宴间也都是先进酒于宾为敬,为了劝客人饮酒,主人常自己先干一杯。这也许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之具体而微的体现吧。

知道了这样的规矩,我们不仅知道了“应酬”的来历,对于我们在酒席之上如何应对才不失礼貌也会有所帮助。

“五服”并非五件衣

“五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出现的频率虽然不算太高,但在传统文化里,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

“五服”本身又是一个词义十分复杂的词。它可以作为计量单位。

作为计量单位用的时候,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服。由近及远,分别称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

同时,五服也可以指礼仪中的“吉服”和“凶服”。

吉服之五服,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之服装样式。

而凶服之“五服”是丧服的五种依亲疏差等分出来的五等服装。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需要服丧。亲者丧服重,疏者丧服轻。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就是所谓的五服:

1、斩衰,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

2、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

3、大功,用粗熟布为丧服。

4、小功,用稍粗熟布为丧服。

5、缌麻,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

“五服”之外,基本上就不用再穿丧服了。因此,“五服”在实际上也代表了血缘的亲疏远近。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五服”这种说法,只是这种说法更偏重于指家族血缘关系的远近。

譬如,有时人们说自己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时,往往这样说,我们两家已经出了“五服”。这意思也就是说,他们拥有共同的祖先至少已经是五代之前了。

“慈母”曾是伤心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在华语圈中家喻户晓。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严父”了,以至于我们自然地就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

其实,在中国古代,曾有个专门的称谓叫“慈母”,对于这个“慈母”来说,“慈母”之“慈”与“慈祥”无关, “慈母”本来是件伤心往事。

“慈母”最早出现于《仪礼》。

《仪礼》对成为“慈母”的条件作了诸多令人张口结舌的限定:“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

由此可知,不是随便哪个女人都可以成为慈母,也不是哪个儿子随便都可以拥有慈母。

“三长两短”捆棺材

“三长两短”常用来指意外的灾祸或者危险的事情,那么它又是源于什么呢?

在乡下人们是很忌讳说“三长两短”的。

通常认为,三长两短指的是未盖上盖儿的棺材,因为用来装死尸的棺材正好由三块长木板、两块短木板构成一个匣子。

所以在人们看来,这个词有些不吉利的意思。

“三长两短”特指棺材的说法猛一听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觉得这种解释有些不妥当了。

如果指的是棺材,那么应该是有棺材盖的;人死后棺材岂能不盖上盖儿?不盖之棺焉能下葬?

可是,如果有了棺材盖,那就不应当是“三长两短”,而是四长两短了?可见,这种解释有些牵强。

那么,“三长两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古时棺木不用钉子,人们是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的。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到后来,人们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是,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火葬的推行,棺材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果连棺材都绝迹的话,那么把“三长两短”指作棺材的说法也会像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的皮条一样消失。

那个时候,恐怕知道“三长两短”来历的人会更少了。

“三教九流”话职业

在形容各色人等时,人们往往会用“三教九流”来概括。那么,“三教九流”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

“三教九流”一般都被人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被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

但其实,“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排列顺序的先后,始于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

《北史·周高祖纪》:“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最初的“九流”,指的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

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后来,“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事实上,“三教”和“九流”的名称,在最初并不含有贬义,只不过是对不同人群的概称而已。

自唐人撰《春秋谷梁序》中,把“九流”和“异端”并列后,加之佛教、道教迷信日盛,后人就用“三教九流”来泛指社会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各式人物,从此含有贬义了。

“万岁”原本不是指皇帝

在看历史剧时,经常会看到皇帝早朝的场面。但见文武众臣跪下,连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以人们常把“万岁”与皇帝联系起来,认为“万岁”就是皇帝,皇帝就是“万岁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万岁”一词的产生与皇帝并没有多大关系。

西周时期,尚无“万岁”一词,但有“万年无疆”、“万寿”的记载,它并不是专对天子的赞称,仅仅是一种行文的款式,也可以刻在铸鼎上。

从战国到汉武帝之前,“万岁”这个词时常出现,但并非是帝王专用,可分两类:其一说死期,如刘邦定都关中后,曾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其二表示欢呼,如楚汉争霸时,项羽放回刘邦的家眷时,汉军也曾“高呼万岁”。

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万岁”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

从此,“万岁”成了皇帝的代名词,只有对皇帝才称“万岁”。

而历史剧中朝拜皇帝的场面,也和史实不符。

《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很可能是山中回音,可是统治者却视作“祥瑞”,把“山呼万岁”定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称做“山呼”。

《元史·礼乐志》里对“山呼”的仪式有更详细的记载:凡朝见皇帝的臣子跪左膝,掌管朝见的司仪官高喊“山呼”,众臣叩头并应和说:“万岁!”司仪官再喊“山呼”,臣子还得像前次一样。

最后司仪官高喊:“再山呼!”朝见的人再叩头,应和说:“万万岁!”

如此可见, “万岁”原本不是指皇帝,而“山呼万岁”也非“三呼万岁”。

“长袖善舞”不跳舞

水袖是演员戏服衣袖前端的白色部分,原是代表古人衬衣的衣袖。

但是,我们绝不能把戏曲演员精湛的水袖表演称之为“长袖善舞”。

“长袖善舞”一词语出《韩非子·五蠹》,原句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意思是说,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范雎、蔡泽两人的传记时曾引用过这个词语。

因为两人都是极有口才、能言善论的说客,所以他们取得了秦王的信任。

在战国时代,辩士并不少,但像这两人一样能相继取得秦的信任而为卿、相的也不多见。

所以,司马迁评论道,韩非子说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确是有理!

意思是说,范雎和蔡泽两人就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经商者有更多的本钱一样,他们有比别人更强的辩才。对这两人施展手段因而吃得开的行为有所讽刺。

<< 上一篇

人字代表生肖

下一篇 >>

冬去春来代表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