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酒垆代表的什么生肖

晋朝名士异闻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上的照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黄公酒垆代表的什么生肖1

阮咸

阮咸,字仲容,生卒年不详,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尉氏)人,曾任职散骑侍郎,山涛推荐他参与选举官吏,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他好酒而玄虚浮躁,一直没有重用。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质疑尚书令荀勖的音律不准,遭到忌恨,被贬为始平郡(陕西兴平东南)太守,晚年无疾而终,享年五十六岁。

阮咸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因仕途不顺,终日沉湎于饮酒赏乐。

《世说新语》记载:“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闲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

阮氏家族的子弟都“善饮”,很能喝酒,有一次,阮咸和宗族的子弟一起聚会饮酒,他不用平常使用的酒器饮酒,而是找来一口大瓮(一作盆)盛满酒,众人围坐在大瓮周围,对着瓮口牛饮。

“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当时有一群猪走过来,喝大瓮里边的酒,阮咸担心酒被猪喝光,冲上前与猪“共饮之”,毫不在乎猪的腌臜,其行为惊世骇俗由此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记载:“阮咸素幸姑婢,姑将婢去,咸方对客遽借客马追之,累骑而还。”

阮咸暗中私通姑母家的婢女,有一天,听说姑母搬家了,阮咸急忙向客人借了一匹马,追上了那个婢女,两人双双骑马而归。

《世说新语》记录的更为详细,马换成了驴,读来更加生动有趣:“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

阮咸和姑母家的鲜卑女婢勾搭上了,当时,正赶上母丧之期,姑母要搬家,最初说把鲜卑婢女留下,等到出发的时候,又把婢女带走了。

阮咸急了,向客人借了一头驴,追上去,众目睽睽之下,把鲜卑婢女抢了回来,相拥骑驴而归,阮咸还振振有词说:“人种不可失!”

可见他知道婢女已经怀孕了,原本耻于见人的偷情,竟成了名士的风流韵事。

鲜卑婢女后来为阮咸生下一个儿子——阮孚,和其父亲一样风流不羁。

阮孚,字遥集,最初被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安东参军,后转任从事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侍中等官职,受封南安县侯。

晋成帝在位时期,阮孚任职丹阳尹,后出任广州刺史,未赴任死于任内,时年仅四十九岁。

阮孚确实是阮氏家族的种子,酷爱饮酒,是个酒中狂人,“终日酣纵”,“蓬发饮酒”,号称兖州八伯之一。

阮孚任职车骑将军长史的时候,晋元帝曾劝阮孚说:“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

——爱卿既然担任军府的官员,军中防御事务繁多,饮酒应当节制一些。

阮孚嘴上唯唯诺诺,表示不辜负皇帝的信任,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把皇帝的话当个屁给放了。

阮孚在军中整天喝得五迷三道,醉眼朦胧,烂醉如泥,那点俸禄挥霍光了,就用黄金装饰的貂皮大衣换酒喝,被官员弹劾,晋元帝还是原谅了他,没有治罪,迁任太子中庶子、左卫率,领屯骑校尉。

后世以“阮孚貂”借指赊账饮酒的抵押物,宋代诗人韩维《春朝》诗云:“黄公酒垆上,谁贳[shì赊欠]阮孚貂?”

阮孚整天呼酒买醉,钱袋子常常空荡荡的。

《韵正群玉》记载:“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今属浙江绍兴)。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有一天,阮孚手持一只黑色的布袋子,到会稽城游玩,有人问他:“你那袋子里装的是啥东西啊?”

阮孚不好意思地回答说:“袋子里留下一枚铜钱聊作安慰,否则我怕袋子羞涩啊!”

由此引出一条成语——阮囊羞涩,亦称囊中羞涩,形容因经济困难而感到难为情。

黄公酒垆代表的什么生肖2

撰文 | 三书

01

一个叫“鸟鸣涧”的夜晚

/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这首绝句通常被认为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且被理解为描写了春山的幽静。这样就足以概括或赞美这首诗了吗?当然不能。

我们知道,一首好诗天生拒绝被概括,尤其无法被标签化。这不是一首简单意义上的“山水诗”,山水在诗中并非山水,亦非不山水。至于春夜的幽静,“幽静”二字也不足以当之,诗中的静不是静,也不是不静,而是非静非动,亦静亦动。

没错,这是一首禅诗。其表面的简单,是禅的简单;其内在的丰富,是禅的丰富。正如一枝花,一个橘子,一粒沙,都是奇妙无穷的禅的世界。把这首诗当作一个禅修的体验来读,或许才可能走进王维的春夜。

题曰“鸟鸣涧”,按照很多解读,写鸟鸣是为了反衬幽静,那为什么诗题不直接叫“春山夜静”或“静夜”?作为王维在吴越一带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此涧应在云溪某处。以“鸟鸣涧”题诗,或与《辋川集》同趣,撷取印象以命名之。

“简单”的四句诗,可谓句句禅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不能对此不求甚解马虎放过。人闲与桂花落之间什么关系?是并置的现象,还是隐含着某种因果?

把这个句子读上几遍,我们就能感觉到二者之间隐含着因果,似乎人闲是桂花落之因。那么反过来,人不闲,桂花就不落了吗?当然会落,但你感觉不到。若是玉兰或木棉花,坠地时啪地一响,那是容易听见的。桂花花瓣细小,随风飘落,很难被听见,只有人闲时才能被察觉。但又是如何被察觉的呢?

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桂花飘落无声,都不太可能被听见。人闲其实是心闲,心闲无事,也许就能听到桂花落。怎么听见的?白天应该是看见,因为心闲,视觉通感为听觉。夜晚呢,看也看不见,但我们知道,花香往往盛于夜间,晨起转而淡逸。这个夜晚,王维一定是在香气中听见了桂花落。

有人质疑秋天才有桂花,但有人说这不是问题,桂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还有四季桂呢。尽管春天也有桂花,但这个质疑依然成立,因为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人闲桂花落,一定要有桂花吗?究竟当时是不是真有桂花,答案只有去问王维,但我猜他会说,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你觉得有就有。

我们都熟悉的现代诗《镜中》,开始就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很有可能,探索将汉语古典精神融入现代表达的诗人张枣,在写这个句子时,他应该想到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只不过他将隐含的因果关系直接化了。梅花落并不取决于人的心情,但作为诗歌心理,它却是可能而且是很美的。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高适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些诗句中的梅花落,都并非真的有梅花在落,而是借用汉乐府名曲《梅花落》中的情感意象。

台湾诗人杨牧的《凄凉三犯》之二,开头也写道:“那一天你来道别/坐在窗前忧郁/天就黑下来了”。王维、杨牧和张枣的诗句,可以视为汉语诗歌传统中的互文写法。

第二句“夜静春山空”,句子结构与“人闲桂花落”相同,因果关系更明显了。春山怎么会空呢?因为夜静,山感觉就空了。王维诗中经常出现“空山”,“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并非山本身是空的,而是指一种没有人为干扰的虚静状态。夜晚的春山,就在那里,但它静得就像透明了。我们有时候发呆,也与此类似,人还在这里,但没有任何念想,当回过神来,发现刚才自己是空的。

“月出惊山鸟”,月出鸟惊,惊现的是山空。山并不知道自己空,人在无意识地发呆时,也不知道自己在发呆,一个乍现的声音或别的动静,让你赫然一惊,看见刚才的空。这句诗的高妙就在于“惊”字,能让人听见月光乍现的声响。

“时鸣春涧中”,月出、鸟惊、时鸣,在同一瞬发生。王维抓住这一瞬,就像在时间身上挖了个洞,并将它定格在空间中。这时,我们才听见溪涧的流水,它们被鸟鸣从睡梦中全部吵醒。

苏轼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也是我们读王维诗最直观的感受。在诗中看见画家王维,在画中又看见诗人王维。《鸟鸣涧》还不止于此,在这首诗中,我们还能听见音乐,不是诗歌的音乐性,而是音乐本身。

再次强调,这首诗写的不是幽静,幽静如果只是幽静,那是死的,不必衬托不必去写。更不要像有些人那样琐琐碎碎,去考索皇甫岳是谁乃至鸟鸣涧在哪里,这些不必要的伪知识,会杀死普世意义上的好诗。真正的诗歌,永远蕴育着神奇,这应该才是《鸟鸣涧》想馈赠给我们的。

南宋 佚名 《松涧山禽图》

02

春山多胜事

/ /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 /

春山多胜事,只是我们已全然不知。如果能像诗人那样,在春山漫游一个夜晚,那将是多么奢侈的事。没有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份闲情野趣。

唐代诗人于良史写下这首《春山夜月》,可以感觉到,他想说的是有太多胜事,无法尽写。也许,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漫游,写一首诗是多余的。

那个夜晚的美好,都在“赏玩夜忘归”,胜事之多,令人流连忘返。仅举两个例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个例子一直生动到今天。古人真会玩,可见一斑。不,应该说诗人真会玩。

“掬水月在手”,其实小时候在明月夜,我们也曾这样玩。掬水在手,你就有了一个月亮。这是童趣,也是诗意。诗人就是天真未丧、对万物永远好奇的人。

“弄花香满衣”,山里的春花馥郁,染得弄花人的衣服都香了。月与花,都是春夜山里的奇迹,它们不只是被观赏的对象,而是在与人交流的活物,有着繁盛的生命力。

说不尽的胜事,仅此两句略为点染,如冰山露出的两个尖角。那些未说以及无法说出的美好体验,乃是隐藏在水下庞大部分。这正是诗歌的魔力,看不见的冰山,经读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赋形,获得不同的生命,因此永无止境。

接着一句“兴来无远近”,多么自由,多么任性。想去哪儿去哪儿,想走多远完全乘兴。这也是胜事的根本所在,漫游的乐趣即是随兴,兴之所至,忘路之远近。

等到要回去时,“欲去惜芳菲”,却不得不告别。这也是很本真的心情,我们也都体验过,比如小时候在外面玩得尽兴,多想一直玩下去,但总要回家吃饭,总要天黑。不得不告别的心情,如同有个约定被留在风中,那种怅惘,也许就是时间的真相。

天就要亮了。已经下山了,听到钟声,再次回望,隐隐望见寺院的楼台,深藏于春山之青。“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薇”,当一个人恋恋不舍地下了山,总要回望的,何况还听到钟声。钟声从山上荡来,而你刚刚还在那里,钟声中有一个你,在与你挥手道别。

明 李永昌《春山亭子图》

03

酒醒时分,写一首诗

/ /

《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 /

与苏轼的杨花词一样,这也是一首和韵超过了原唱的诗。先来读读皮日休(字袭美)的原诗《春夕酒醒》:“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同写酒醒刹那的观感,陆龟蒙的诗时空开阔,满身花影比红蜡寒泪更新颖灵动。

夜半酒醒,这一刻的孤独,皮日休在《闲夜酒醒》中写得更可感:“醒来山月高,孤枕群书里。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此诗写于他隐居襄阳鹿门山时期。想想诗人酒醉醒来,看见高高的山月,这个瞬间,一个史前的现在,一个亘古的宇宙时间。但“自我”马上回到他的意识里,他发现自己孤枕在群书中间,这就是他在尘世或不在尘世的位置。接着,他感到口渴,他想喝茶,他唤山童……随着更多的“自我”返回,他也就更深地陷进尘世,而山童不起,则叫他在酒醒的孤独中停留得更久,也使他有所悟而写下这首诗。

陆龟蒙与皮日休既是诗友,也是酒友,二人经常相邀饮酒赋诗。《和袭美春夕酒醒》就是二人酒醉倒地,醒后各自即兴赋诗。从上面的《春夕酒醒》来看,“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可见皮日休的诗在先,醉倒前的琵琶声犹在耳,乍醒时水炉上馀酒犹香,很贴合醒来时的身体感觉。

和诗前两句“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陆龟蒙写的身世之感,没有刚刚酒醒的新鲜,却在这个初醒的时刻,看见自己浪迹江湖的如梦生涯。黄公酒垆是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原指竹林七贤饮酒之处,此处引用不无自我标榜之意,即自许人生旷达襟怀高远。

“觉后不知明月上”,沉醉可以想见,也是觉后一惊。即便不醉酒,小睡片刻,醒来天欲暮,我们也会感到莫名的惆怅,似乎这一天永远失落了,失落到很远的地方。诗人酒醒后,不仅天黑了,而且明月已经升起。心中的错位和茫然一定更为强烈,但他没有直接抒情。

“满身花影倩人扶”,酒醒刹那,他对自己的身体也许感到陌生,而满身花影更使他吃惊。他想起来却起不来,只得请人搀扶,也许酒未全醒,也许花影压得太重。没有明言的抒情,全都浓缩在这个意味深长的形象中。

较之皮日休的蜡泪凄寒,陆龟蒙可谓情致翩翩。此诗语气略带落魄,但没有哀伤叹惋,倒是浪漫洒脱,一无所求的样子,有如庄子的“泛若不系之舟”。

陆龟蒙的《丁香》诗曰:“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由此诗来看,他也并非完全旷达。满腹诗书才华无所施展,使他心中仍结着丁香一样的愁苦。

不能说哪首诗中的他更真实。愁苦有时,旷达有时;快乐有时,悲哀有时,全都是生命的真实。

撰文丨三书

编辑丨张进 肖舒妍

校对丨李世辉

来源:新京报

黄公酒垆代表的什么生肖3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表示一定的意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其生动简洁、形象明,而涉及酒的成语也有很多。酒成语也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富有深刻的内涵,简短精辟。

饮酒高会:地位显赫的人们在一起饮酒聚会。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饮酒茹荤:指喝酒吃肉。出处:《魏书·崔光传》:“纵一人之身恒尽诚洁,岂左右臣妾各竭虔仰?不可独升,必有扈侍,惧或忘慎,非饮酒茹荤而已。”

有酒胆,无饭力:形容表面上显得强大,实际上却很虚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如今得了这样一个妻子,正在新鲜兴头上,凡事未免尽让他些。”

载酒问字:比喻勤学好问。出处:《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旨酒嘉肴:美酒好菜。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投壶》:“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

置酒高会:设酒宴办盛会。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醉酒饱德: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出处:《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樽酒论文: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沉湎酒色: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出处:《尚书·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茶余酒后: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出处: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灯红酒绿: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饭囊酒瓮: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甕也。”

狗恶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黄公酒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花魔酒病:指迷恋酒色。出处:元·曾瑞《哨遍·思乡》:“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

金谷酒数: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出处:晋·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琴歌酒赋: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出处:宋·韩元吉《武夷精舍记》:“读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千日酒:醉倒一千日的酒。形容有名的美酒。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

肉山酒海:极言酒肉饮食之丰。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不腆之酒:自谦之词,意思是不丰盛的酒席。出处:《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

白衣送酒: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出处: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问之》诗:“白衣送酒侮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愁肠殢酒:心肠愁闷的人容易病酒。出处:唐·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槌牛酾酒:指备肴酒以燕享。出处:元·萨都刺《酬江月·过淮阴》词:“槌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貂裘换酒: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出处:宋·张辑《贺新郎·乙未冬别冯可久》:“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

箪食壶酒: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出处:明·李东阳《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

放歌纵酒: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肥肉厚酒:肥美的肉,味浓淳正的酒。比喻美好丰盛的饮食。出处:《吕氏春秋·本生》:“肥肉厚酒,务以相强。”

恶醉强酒:比喻明知故犯。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出处: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旧瓶新酒:比喻旧形式,新内容的意思。

寄情诗酒:把感情寄托在吟诗饮酒上。出处:北齐·刘画《韬光》:“托性于山林,寄情于物外,非有求于人也。”

嘉肴旨酒:指美味的酒食。出处:晋·钮滔母《与从弟孝徵书》:“夫嘉肴旨酒,非不美也,夏禹盛以陶豆,殷纣贮以玉杯,而此圣已兴,彼愚以灭。”

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出处:茅盾《狂欢的解剖》:“他们这种‘自信’,这种‘有前途’的自觉,就使得他们的要求快乐跟罗马帝国衰落时代的有钱人的纵乐完全不同,那时罗马的有钱人感得大难将到而又无可挽救,于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

乞浆得酒:讨杯浆水喝,却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出处:晋·李石《续博物志》卷一:“太岁在酉,乞浆得酒。”

千日醉酒: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比喻好酒。

牵羊担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老夫如今牵羊担酒,与孩儿庆喜。”

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高隐外书》:“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贪花恋酒:贪恋女色和美酒。出处: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某奉圣人的命,因牧之贪花恋酒,本当谪罚,姑念他才识过人,不拘细行,赦其罪责。”

吞花卧酒:指赏花饮酒,游春行乐。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闲茶浪酒: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与您做参辰卯酉,谁待吃这闲茶浪酒!”

羊羔美酒: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出处: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张公吃酒李公醉: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出处:宋·李棨《北里志·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

炙鸡渍酒: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出处:《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出处:《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耶稣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

断送一生惟有酒:喝酒消磨人的意志,足可以断送人的一生前程。出处: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遣兴》:“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备注:本文内容和图片综合自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