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代表什么生肖动物

汉字中,死和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竟是卯字?它到底有何含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最有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卯代表什么生肖动物1

1995年,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组织举办了一项活动——年度汉字评选,这项活动一年举行一次,评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最后选出的日本年度汉字一般会由日本清水寺住持亲笔写下,并在寺中陈列一年,供所有人观瞻。这项活动在东亚汉字圈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逐渐开展自己的汉字评选活动。

中国的年度汉字评选始于2006年,其中2020年的年度汉字是“民”,“民”代表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孟子》有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汉代贾谊则认为“百姓富,民恒一”,生存与财富构成了民生的重要部分,“死”与“穷”成为老百姓最害怕的汉字。而在古代,“死”与“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汉字竟然是如今很少使用的“卯”。“卯”的含义是什么?它为什么成为了古代的“年度汉字”?如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请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分析“卯”这个汉字。

卯,汉语一级字,其本义是剖分,又引申指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也指十二生肖中的“兔”、五行中的“木”和旧时官署开始办公时进行点名报到等活动的代称等。许慎编写的字典《说文解字》认为卯的训字为“冒也”。熟悉五行学说和十二生肖的朋友可能要问了,卯在十二生肖里和兔搭配,五行里代表木,含义是生命的成长,这是令人欣喜和愉悦的汉字啊,怎么会令人害怕呢?

这就需要说道“卯”这个字在殷商时期的引申含义了。到了殷商时期,卯的字义发生了变化,引申为“杀,祭祀用牲方式之一”。根据殷墟中出土的龟甲兽骨象形文字,我们可以发现,殷虚卜辞上记载的先王祭祀,卯、龙、沈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它们后面又都跟着“牲”等字眼,如此看来是一个动词,最可能的解释就是把这些“牲畜”给“祭祀”了,属于祭祀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这种方法可以从卯的本意中略知一二,卯是象形字,本义是剖分,而古代又是盛行活人祭祀的,“牲”泛指祭祀用的活物,不仅指牛、羊等“畜生”,也包括活人,因此我们将上面的甲骨文翻译过来就是,将一定数量的人和牛对半切开,用以祭祀。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人怎么会像牲畜一样被屠宰切分,人类甚至都不如家畜吗?那是因为古代盛行奴隶制和祭祀制,而以殷为首都的商朝是推行这种残忍制度的巅峰王朝。我们都知道,商朝的最后一任帝王名叫帝辛,被后人贬为纣王,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其中就有一条“残忍暴虐,数用酷刑”。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专门为商纣王多着笔墨,描写了其残害忠良的案例。

商纣王荒淫无度,不得民心,天下的人纷纷起义,他为了对付起义者采用了严酷的炮烙之刑,纣王让人在行刑地立起2米高的铜柱,下面则是用干柴烧起来的火堆,火堆的熊熊烈火把铜柱烧得内外红透,之后让被行刑者在铜柱之上爬行。铜本身的导热性能极佳,人类脆弱的皮肤哪能接受这么高的温度,一旦贴上铜柱就被烤熟,旋即粘在铜柱上,无法继续爬行。被行刑者只能撕开自己被烤焦的皮肤,最终落入火堆中,极尽痛苦而亡。

纣王不仅残害百姓,还对自己的大臣施以酷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和“三仁”。纣拜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属于是内阁首辅了。但是纣王平时只顾自己的享受,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他知道纣王喜好美色,心里想着和纣王结姻可以拉近关系,便于日后工作开展,于是献给了纣王王王妃。纣王见到她后,“大喜,以为天下之丽莫若此也。”属于是倾国倾城级别的美女了,但谁知九侯的闺女讲求贞洁,她随纣王进入酒池肉林后,发现纣王不是一个忠贞有度的人,自己成了王妃,也只是纣王一时的玩具罢了,并不能厮守终生,自己的人生也会毁于一旦。于是九侯的闺女直言不喜欢纣王的淫靡,希望返乡而居。

纣王一听火冒三丈:“天底下还有比我更好的男人?我看是给你脸不要脸!”一气之下令人杀了她,之后纣王还不解气,认为九侯有轻慢君主的罪愆,同时对九侯施以古代的严酷刑法——醢刑。纣王先把九侯放在一口大锅里煮,煮熟之后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纣王又不高兴了,命人将鄂侯脯烤熟晒干,之后切割成小块制成肉干,称为脯刑。最后一个三公西伯看到前两位的遭遇,不敢当面谏言了,只能暗暗叹息自己生不逢时,谁知隔墙有耳,被一个佞臣崇侯虎听到了,立刻向商纣王告发了西伯,纣王立刻把西伯囚禁在一个边陲之地羑里,永远不能翻身。

再来看看“三仁”,三仁指的是三位仁杰之士微子、箕子和比干,他们虽然没有三公的地位,但是仁义之举值得其青史留名。孔子盛赞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肯定了三仁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比干了,他被商纣王活活地挖出了心脏。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正直,忠君爱国,经常为民请命,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经常直言劝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在一次劝谏时,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窍!”于是纣王命令士兵将比干绑在柱子上,看着士兵活生生地挖出比干的心,之后看了看嘲弄地说道“原来没有七窍嘛,看来你不是圣人,你说的话不能听!”

商朝人认为商纣王酷刑十分残暴,不论是百姓还是大臣都极力反对,但是对奴隶来说,任何酷刑都可以被接受,因为奴隶不仅是祭祀中重要的一环,还是被剥夺了“人”这一身份的“下等动物”。在远古部落时期,华夏儿女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附近,随着部落的壮大,他们开始向外征战,吞并小部落形成统一的王朝。而在征服天下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强大的竞争者,他就是羌族。羌族生活在贺兰山、阴山、太行山和秦岭等祖国西部的四大山脉中,因为山地不宜过多种地,他们往往在缓坡处聚居,以牧羊为生,因为殷商不适合山峦地带的作战,一开始在商羌战争中落于下风。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商朝逐渐适应了西部的山峦气候,随着后勤物资和士兵源源不断地从大后方运来,一举在战争中占据上风,之后羌族溃败,被迫迁徙,商朝获得了一大批羌族俘虏,因为战争损耗了商朝的元气,商朝人将怨气全部发泄在这些羌族俘虏身上,将他们一举贬为奴隶,由此便揭开了血腥残暴的活祭仪式,据《说文解字》记载,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族以优秀的牧羊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指其常常在山峦上居住。既然如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三张甲骨文里都提到了“卯羌”一词,结合“卯”的本意和商羌战争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商朝祭祀所用的就是羌族俘虏,祭祀的方式之一为“切开活人”。

除了“卯”,商朝还还专门开发出来一系列残酷的活祭方式,例如有肔羌、戠羌、胹羌。所谓的肔羌,就是将羌的肚子剖开,然后活生生把内脏从肚子里扯出来,人不会立刻死去,只能活生生看着自己被搜肠刮肚,痛苦而死,至今我国南方还有肔鱼的说法,其意思就是杀鱼去内脏。名词的“戠”指的是风干的肉干,和“脯”一样,到了动词则表达的是“成为这种物质形式的手段或方法”,因此戠羌的意思就是将羌人蒸煮后风干成人肉干,只是没有像“脯刑”一般切成小块肉脯。

最后是胹羌,胹的本意是蒸煮到烂,一般用于将食物煮烂,便于进食和消化,而羌羌也是一样,将羌族人放在锅里蒸煮,让“神明”便于“品尝”。然而刚刚列举的种种活祭方式,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迄今为止仅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三万多片记载了活祭,其中经常出现一次活祭成百上千人的描述,而这些出土的甲骨文数量还不足整个殷墟的百分之二。由此可见祭祀在殷商时期是怎样一副血腥残忍的场面,但是话又说回来,殷商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较为原始,生产劳动力明显不足,还常年由于天灾,贵族都吃不饱饭。众所周知贵族是不事耕作的,奴隶很多时候都成为了珍贵的劳动力,那么为什么殷商时期的统治阶级如此钟爱残忍的大规模活人祭祀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却也很复杂,殷人十分尊敬神明,他们可以为神明献出一切,祭祀活人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与现代人的人本主义概念有实质性的出入。“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殷商统治阶级看中的两件大事:祭祀、战争,祭祀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为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并不科学,他们往往将一些天灾人祸归结于神灵显灵,上到军国大事,下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每当作出重要决定与选择之时,都要占卜吉凶,祭祀先祖,以求神灵庇佑。“帝”是殷人信仰的最高的神,具有最高的权威,管理着自然与下国。

上帝最重要的权力是管辖天时而影响年成。时王只能通过祭祀先公先王来使之影响上帝,以得到风调雨顺的好年份。所以说祭祀是直接和实际利益挂钩的,在殷商人眼中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就连当时最开明的周武王,也是听信了所谓“天命”以后,才出发伐纣的。而在这种古朴的萨满教中,祭品的选择尤为讲究,祭司们一致认为,祭拜的祭品等级决定了祭拜的虔诚程度,而人祭则被认为是是最为虔诚的祭祀方法。在人祭中,也有三六九等,以男性青年为最高等级。殷商早期,活人祭祀大多采取男性青年,殷商后期,因为人口锐减,多采取妇女与儿童替代。从出土的甲骨文来看,有1350片提到了活人祭祀,而从数量上来说,一次最多达到500人的规模。

保守估计,从盘庚迁殷到帝辛亡国这273年间,可计算的“用人”数量达到13052人,对于只有不到1000万人的商朝人口来说,接近万分之一。大多以男性为主另一方面,萨满教认为人因祭祀而死是一种崇高的死亡方式,人死后的灵魂会在狭间受到“帝”的审判,有荣誉者便可转生为贵族,无荣誉者则继续成为奴隶,甚至转生为低等的动物。这一套理论在印度教发扬光大,而我国则进一步发展,从“自然宗教”走向“伦理宗教”,最终形成本土道教。

自从欧洲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个人主义逐渐占据社会的主流,人们逐渐意识到个体的价值和意义,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开展,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活跃在广阔的世界舞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探索,同时群众逐渐接受了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尊重集体主义的同时寻找个人主义的价值,很多人认为对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汉字是穷和死,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没钱了只能最低限度地维持生活,无法享受市场化带来的优惠和便利,另外中国是人情社会,穷一辈子那必然是孤苦伶仃的;而死则是让人一辈子积攒的财富瞬间归零,俗话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在现代社会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即使见了阎王也需要冥币过关,死亡带来的个人价值与财富的毁灭也给人带来无穷的恐惧。

然而古今殊异,古代封建社会资本尚未萌芽,小农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实在需要交换,还是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所以钱虽然有一定用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古代君权神授,君王以神的代行者身份自居,通过祭祀让王权合法化,进而控制百姓的精神思想;另一方面,殷商人认为祭祀、占卜与实际的收成成正比,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因素。然而后世周文王与周武王看透了人祭的本质,西周后逐渐取消了这一血腥的风俗,春秋战国以后,因为牛、羊等家畜成为小农社会重要的生产力,兽祀的牲祭也逐渐用“纸牛纸马”代替,伦理道德体系建立让人祭一去不复返,成为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可怕的血腥仪式。

卯代表什么生肖动物2

十二生肖,大家还在牙牙学语时就知道了这个传承了三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古代,十二生肖起源于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十二地支相配。

但笔者从小就有一个疑问,为何十二生肖中其余十一种都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只有龙是不存在的呢?如果说用神兽,那数量也多了去了,朱雀、玄武、腾蛇、相柳繁多如星辰,为何只把龙跟这些真实动物放在一起呢?

当然,也许会有读者问我,你怎么就知道龙不存在呢?呵呵,我的确知道。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过“龙”这一形象的进化过程,最开始西周青铜器上雕刻的龙就是大蛇,形象很粗糙也很难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身上逐渐被人加入了很多其他动物的特征,一直到唐代,龙的形象才基本稳定下来。

就算咱们不从古代文化角度考虑,从现代科学角度考虑,以龙的体型特征,它是不可能飞起来的。龙没有翅膀,也没有明显的喷气设备,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好,闲话少说,咱们进入正题。

十二生肖

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说法,一般都是参照东汉王充所写的《论衡》。《论衡》中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跟咱们普遍说法一致,十二生肖分别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论衡》一书中的《言毒篇》中,王充还专门论述了龙和蛇,他这样写道:“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蜇,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木生火,火为毒,故苍龙之兽含火。”

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十二生肖就已经完全定型,之后也是一直这么传承下来的。但是在东汉之前,十二生肖还有没有别的说法?有!区别就在龙!

从东汉往前看,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的两批秦代竹简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日书》秦代竹简中,也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大家注意,笔者提到的出土竹简是秦代的,比东汉早了将近四百年左右。在这些竹简中,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是这样的: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蛇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豕”是猪的古代称呼,跟东汉王充的《论衡》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辰,虫矣”,这里面的辰,对应的可不是龙,而是虫。也就是说,秦代的十二生肖,是有人属“虫”的。那为何到了东汉,十二生肖中只有“虫”变成了“龙”呢?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虫和龙两者之间毫无可比性,一个是翱翔九天,能呼风唤雨的神兽,一个是卑微孱弱,渺小如尘埃的蝼蚁。但在古代,虫不仅仅指的是昆虫。古代的虫其实代指各种动物,蛇也叫做“长虫”,老虎也叫做“大虫”。《水浒传》中有位梁山好汉叫“母大虫”顾大嫂,她的绰号“母大虫”其实就是“母老虎”的意思。

在《大戴礼记》中记载:羽之虫,而凤凰为之长;毛之虫,而麒麟为之长;甲之虫,而神龟为之长;鳞之虫,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而圣人为之长。在古代文化中,有羽毛的飞禽,以凤凰为首;有羽毛的走兽,以麒麟为首;有甲壳的动物,以神龟为首;有鳞片的动物,以蛟龙为首。“倮之虫”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长着肌肤的人。凡人,以圣人为首。

在羽之虫、毛之虫、甲之虫、鳞之虫、倮之虫这五大类“虫”中,谁最有代表性,或者说谁最能登顶榜首,那应该就是“鳞之虫”的首领,蛟龙了。在《说文解字》中,对龙是这么解释的:“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也就是说,最开始的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龙,而是虫。但虫所代表的范围太广了,囊括了包含人在内的所有动物。到了东汉时期,十二生肖中的虫被更有代表性的龙所取代。此外,如果考虑到二十八星宿,其实龙取代虫称为十二生肖也合情合理。在二十八星宿中,辰位对应的是“亢金龙”。记载如下:“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

卯代表什么生肖动物3

点击上方集邮博览 关注我们

2019

朔风送戌狗,春雪迎亥猪。

2019年大年初一,本轮十二生肖中最后一个属相——己亥猪年正式登场。说到亥字,我们日常用得较少,但溯源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亥字经过多次演变,变成如今的书写形式。 亥为地支的末一位,对应的是猪,与天干相配,可以配伍成乙亥猪、丁亥猪、己亥猪、辛亥猪、癸亥猪等。这种古老的纪年方式源于我国独特的干支纪年。这就是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列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列为十二地支。从天干“甲”与地支“子”起,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顺序互配,至天干“癸”与地支“亥”止,共得到60个互配关系。这个60得数,即为一个“甲子”,如此60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十二生肖的属相也逐渐由此演化而来,先人们将屋居周边的动物、家禽、牲畜及图腾的化身——龙,依次排列,形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等十二个生肖属相。中国13亿人口,不论贫富几何,官职高低,不偏不倚,人人拥有,而且一定终身,无法更改。正是生肖的魅力,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生肖文化,而生肖邮票,就是生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邮政第一套生肖邮票《庚申年》诞生于1980年2月15日。这套邮票的问世,开启了中国邮政生肖邮票发行之先河。邮票画面满铺大红底色,金猴翘首端坐中央,彰显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自古以来,我国以农历的大年初一作为新的生肖的起始,这一天,正是庚申年的大年初一。依次十二枚生肖邮票,带着新春的祝福,每年如期而至,平添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

1983年1月5日,《癸亥年》猪邮票登场,尽管这枚邮票的规格比较小,只有区区的26㎜×31㎜,但这只张着大耳朵,身着寿桃彩衣,高扬着拱嘴的美丽小猪,透出浓浓的中国风。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在谈起《癸亥年》邮票的设计体会时说:“1983年,我设计了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癸亥年》猪票,设计的灵感源于先秦时代的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西施的爱人范蠡,其因善于经商被奉为财神,财神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为什么想到他呢?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天天让我们学古文,《大同书》到现在我都能倒背如流。范蠡是个财神,除了古典人物外,民间艺术元素也包含其中。活泼可爱的生肖猪票发行后果然获得广泛好评。”

1992年1月25日,第2轮生肖邮票开始登场,两枚一套的生肖邮票与第一轮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枚邮票表现生肖动物,一枚为对应的属相文字。篆体和隶书体的文字,增添了生肖文化的厚重感。在十二地支中,有阳支和阴支之分,第2轮生肖凡属阳支的如子、寅等画面用民间玩具或工艺美术品表现;而属阴支的壬、卯等都用动物的剪纸来表现。这是第2轮生肖邮票的一大特色。1995年1月5日,中国邮政生肖邮票中的第2套猪票发行。名称为《乙亥年》,两枚邮票分别为“肥猪拱门”和“喜迎新春”。在对猪票的设计时,设计者直接选择了造型出色的民间布玩具作为邮票的生肖形象。这只黑色的布玩具猪很适合用雕刻版来表现,所以第一枚邮票主图“肥猪拱门”雕刻、印制得非常成功,布玩具猪的形态刻画得细腻生动。第2枚邮票则是一个大大的“猪”字,为隶书体。设计者将票底设计成中国民间建筑风格的窗棂,窗棂的底部一左一右各有一只剪纸风格的猪,猪字当中一坐,活灵灵的就是一扇喜迎新春的窗花。

第3轮生肖邮票诞生于2004年。新的千年,新的气象,新的灵感,给第3轮生肖邮票带来了新的变化。以《甲申年》(猴)、《乙酉年》(鸡)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带来了与前两轮截然不同的艺术新风。时尚、灵动、夸张的形象,折射了当今社会跳动的脉搏。正方形的票型和异形齿孔,都进一步放大了第3轮生肖邮票的文化张力。2007年1月5日,《丁亥年》猪票拉开了这一年生肖邮票发行的大幕。这是一只色彩夸张的大红猪,预示来年红红火火,人畜两旺。令人惊喜的是,第4轮的前3枚生肖邮票都是一个主角,而《丁亥年》除了头顶蓝布小碎花头巾的大红母猪外,还有5只小猪仔围绕在猪的身旁,3只正在专注地吃奶,另外两只则调皮地玩耍起来,一只爬上了猪妈妈的背上,一只则拉着猪妈妈的短尾巴不松手。和谐、喜庆、幸福成了《丁亥年》邮票的画外音。

第4轮生肖邮票起始于2016年,从庚申年到壬申年,再到甲申年,弹指一挥间,36年已飞逝而去。按照第一轮生肖邮票为全套单枚,第2轮生肖邮票为全套两枚,第3轮生肖邮票又恢复单枚的规律,从丙申年开始的第4轮生肖邮票,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继续延续这一规律,发行两枚。2019年1月5日,《己亥年》邮票发行,由第一轮生肖猪票的设计者韩美林担纲,要说韩美林先生真和生肖猪票有缘。36年前,47岁的韩美林成功地设计了《癸亥年》猪票,如今年届83岁高龄的他,又一次完成了他的心愿。两枚邮票中的第一图名为“肥猪旺福”,肥猪肚藏乾坤,憨态可掬,以奔跑的动态表现灵动生风的喜感,象征着正在奔向美好的生活;第2图名为“五福齐聚”,两只大猪和3只小猪同时出镜,其乐融融,体现出“全家福”的概念,也寄托了新春时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

2018年8月初,就在《己亥年》邮票开印仪式的现场,面对刚刚试印出来的《己亥年》邮票,著名主持人王刚将自己的体型和猪的体态结合在一起,做了个开场白:“我半个月前刚刚做了一个手术,现在掉了十斤肉,大家看我显得苗条了不少吧,但是今天看到马上就要开印的‘猪票’,我觉得人还是胖一点好,显得憨厚。你们瞧,这邮票上的猪多萌啊!”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

看来,猪还是肥的好。旁边这只猪不可谓不肥,4只小短腿眼看都要支撑不住又大又肥的身体了。上图为我国香港邮政2007年发行的《丁亥猪年》无齿孔小型张邮票。黑白花猪几乎占据了这枚小型张的2/3面积,由此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邮政共发行了3个品种,分别是4枚名为《宝猪》的套票、《宝猪》套票小全张、《岁次丁亥》小型张。

《岛根彩纸糊制玩具猪》邮票

除了香港邮政发行生肖邮票外,我国澳门邮政和台湾邮政每年在干支纪年轮换之时也发行生肖邮票。两岸四地,同根同源,同是炎黄子孙,共同弘扬生肖文化,这是每年年届除夕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同为东亚农耕区的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生肖邮票的国家。从1950年的虎年开始,日本每年都会在邮票的发行计划中,安排贺年邮票的发行,贺年邮票就是我们所说的生肖邮票。日本发行生肖邮票有一个特点,即发行时间都放在头一年的年底。如贺年1983年的《仙台玩具骑猪金太郎》邮票就安排在1982年12月1日发行,贺年1995年的《岛根彩纸糊制玩具猪》安排在1994年11月15日发行。

塞拉利昂共和国位于西非大西洋岸,这个国家从1994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1995年迎来猪年,发行了4种形态各异的剪纸猪,每枚猪票都有“猪年”两字。此外还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小型张的邮票镶嵌在通红的剪纸上,可以联想起贴在北方玻璃窗上的窗花。这枚小型张的剪纸设计巧妙,一个萌萌的中国女娃子,手上擎着竹竿,竹竿上挑着这枚两只嬉戏猪的邮票,传统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美国从1993年的鸡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动议来自众多的旅美华人。早在1987年,美国的华人社团就成立了华裔纪念邮票委员会,先后向美国邮政总局直至布什总统提出发行华人纪念邮票的提议,最终获得批准。美国发行生肖邮票的时间,都是安排在头一年的12月30日。1994年12月30日,美国邮政为即将到来的猪年发行了一枚生肖邮票。邮票的设计者是夏威夷华裔李剑文,其采用中国剪纸艺术手法创作,造型简练拙朴,别有韵味。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生肖邮票整版的边纸上还印有一些对中国春节生肖习俗的简短英文说明,便于美国民众了解和理解。

尼加拉瓜、新西兰发行的生肖邮票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生肖文化,早已跨越邮资凭证这一载体,浸润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生肖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它就像一首拨动心灵的交响乐,使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在聆听中感奋,在欣赏中凝聚,激发他们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做出贡献。

摘编自集邮博览总第377期《亥猪与生肖》

作者:刘建辉

集邮博览

中国邮政权威集藏文化期刊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

主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主办: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出版:《集邮博览》杂志社

栏目:视点、访谈、专题、人物、档案、辨伪,邮票邮史、邮人邮事……

全年正刊一键订阅

最新一期

博览微店

往期精彩回顾

《拜年》特种邮票抢鲜看!

《己亥年》出炉!2019新邮预报换新颜~

“不忘初心,筑梦前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邮展亮相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小邮票 大文章”——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参观国博大展

《集邮博览》投稿邮箱

期刊:jiyoubolan@263.net

微信:48804250@qq.com

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点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