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代表什么生肖

猜12生肖的动物名称: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家园365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熏笼代表什么生肖1

古人取12只动物,来命名12个生肖属人,是一件十分风雅之事,并与各朝诗人的古今诗词相映成趣。

12生肖当中,形容寂寂房栊鸟雀声的动物名称可能是:狗。

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

《新晴》

寂寂房栊鸟雀声,

熏笼茶灶正施行。

繁花满树春才半,

斜日穿云雨乍晴。

引睡书横犹在架,

围棋客散但空枰。

病怀莫道伤幽独,

小榼芳醪手自倾。

各句诗句象征着狗的喻意:

寂寂房栊鸟雀声,熏笼茶灶正施行。意思是:

寂静不耐开禽栊,

爱犬扑闹鸟雀声,

柴灶煮茶烟飘香,

舒目展眉自吟诗。

繁花满树春才半,斜日穿云雨乍晴。意思是:

半春半树半枝花,

半日半云半天雨,

一狗一院一刻闲,

一画一景一时醉。

引睡书横犹在架,围棋客散但空枰。意思是:

小狗恋主绕膝边,

博览案书可枕垫,

访客散去留残局,

犬执弃子尚可战。

病怀莫道伤幽独,小榼芳醪手自倾 意思是:

离别相思成幽伤,

无聊解愁有醪芳,

小狗衔来玉浆杯,

一醉天地始方休。

熏笼代表什么生肖2

犬赋(文/李琰)

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泥塑男女,便有犬依人主,声吠村落。俯观犬界,凡獒、梗、狗品种不等,牧、猎、警功能各异。人声熙攘,便有犬影出没,村镇阡陌,即闻吠声起伏。有好事者,指星座为标,配八字生辰,将狗犬与虎龙为伍,偕牛羊作伴,俨然十二星官是也。今鸡影迷离,吠爪叩门,爆竹渐起,红灯高照,狗年临矣。狗屈尊十二生肖孙山之前,性情敦厚,忠诚不渝,知恩安贫,恪守职责。余虽卯属,逢狗年亦应为众狗张目,为犬类高吁。遂成此赋。

身形矫健兮,虎跃龙腾。怒目远眺兮,环眼圆睁。警耳明察兮,能辨微声。隆鼻善嗅兮,疑味难容。春随龙辇,驰莽原捕兔获鹿屡享殊荣。夏卧宦府,守门庭迎贵拒贫自若从容。秋窜阎闾,拐巷陌穿花度柳酣然熏笼。冬抗霜雪,守贫家寒门冷灶斜榆斑松。声震瓦宇,守职尽忠。屋漏窝简,残炙剩羮。或笃诚仁义,望归来路守主人坟泣血尽忠。或谋断善奔,堵亡羊途补疏篱漏草场倥偬。或老马识途,引迷茫路指导航灯拔雾重重。或大海寻针,查蛛丝迹揭瞒天谜智擒真凶。叹曰,造化弄万物,自古两相从。真情总不弃,万语汪一声。

至于二郎巡逡,颐指啸天。天狗施威,噬吞婵娟。刘邦霸成,狗烹弓闲。清祖卧草,烈火苟全。更有刘安得道,鸡犬升天。赵王篡逆,狗尾貂掺。齐国有过,狗恶酒酸。樊哙屠狗,终成圣贤。偷安尘世,抬眼须辨贵贱。襁褓别离,母子何曾团圆。安贫裹足,周边几里流连。蜀犬恐日,偶尔咆哮苍天。贵者出入公府,养尊天年。勇者冲锋陷阵,血尽躯捐。庸者值守门户,护卫人烟。悲者引颈待宰,果腹颟顸。以亘古之忠,唱主仆之篇。仰长天之啸,作呕心之谈。

嗟乎!华夏迩年颇受粤风熏陶,以谐音定善恶,犬语亦作"旺"解。今东迎旭日,分外妖娆。南接时尚,不尽春潮。西辟丝路,再现舜尧。北驰莽原,万里雪飘。果然大朝风范,古洲箫韶。余居斗室之暖,感时代狂飙。品屈宋之韵,歌时代风骚。今作犬赋,权为辞旧之贺,迎新之谣。更有一诗一联,且续尾貂。

足迹曾经浪天涯,

通灵驯化护篱笆。

狼脉仍遗思碧野,

奴忠不弃守贫家。

辇随龙行逐油壁,

帐依猎手听蛮笳。

可怜旺歌唱新夜,

一路相随一路发!

迎新年百业兴旺应犬语

辞旧岁一声爆竹听天声

熏笼代表什么生肖3

传说中,祝融将天火从光明宫带到人间,人们就再不用忍受寒冷之苦了。

冬日里,烤火取暖是最基本的途径,但在古代烤火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贫寒人家用土灶烧柴取暖,条件稍好者用泥盆装灶灰取暖,富贵人家则精致考究不少,各式熏炉、手炉、脚炉应有尽有。

熏炉

最为常见的就是熏炉。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短短几句诗,就把冬日飞雪的夜晚与朋友围炉对酒的闲适写得活灵活现。

诗中的红泥小火炉便是熏笼。在一个装有炭火的泥盆上罩一个竹笼,既可以烤火又可以用来熏香、熏被。

试想,一帮好友围笼而坐,喝茶聊天,还可在炭火中烤些红薯、花生,岂不是严冬中的一大乐事。

明 陈洪绶 《斜倚熏笼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手炉

宴散离场,去到室外,即便穿得再暖和,双手还是会被寒风浸透。既然有了熏炉,怎么会缺了可以暖手的便携手炉?

清代诗人张劭曾作诗赞之: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

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

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清 铜胎掐丝珐琅手炉 广东省博物馆藏

汤婆子

烧炭的炉子自然暖和,就是还需注意炭火。南方地区有一种足炉,无需炭火,只要热水便可驱寒,称为“汤婆子”。

苏轼在写给朋友杨君素的信里有提到它:

“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它也被叫作“脚婆”或“暖足瓶”。黄庭坚曾作诗《戏咏暖足瓶二首》曰:

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脚婆原不食,缠裹一衲足。天日更倾泻,颒(huì)面有余燠(yù)。

冬夜睡前往汤婆子里灌满热水,套上布套放于被窝中,一觉到天明都还是暖烘烘的。早上起床还可以将温热的水倒出来洗脸刷牙,一点都不浪费,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神器。

汤婆子(图片 | 华夏收藏网)

椒房

上面提到的这些小玩意儿取暖是很方便,但如果能让整个室内都温暖如春岂不更妙?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家中都有了暖气、空调满足冬日取暖需求,在古代,也只有帝王贵胄才能有如此享受。

看过汉宫剧的朋友们应该对椒房殿并不陌生。椒房殿是皇后的住所,为什么被叫做椒房?《汉宫仪》中给出了答案:

“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这种具有保暖功能的宫殿其实就是将花椒捣碎和泥,涂抹于墙壁上作为保温层。而之所以这么做,缘因花椒的特性。

《本草纲目》中记载:“椒,纯阳之物......其气温以热......味辛,温。”

花椒(图片 | 古建中国)

西汉长安椒房殿复原(图片 | 360百科图册)

皇后有椒房殿,皇帝所住自然也不会差。

《三辅黄图》载:“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

《西京杂记》载:“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地以罽宾氍毹。”

从文献中可见,除了椒房殿的配置,皇帝的宫殿内还要挂上锦绣壁毯,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设屏风,并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捂得如此严实的房间,屋外再凛冽的寒风也无法吹进来。

晚唐诗人张孜有诗《雪》,描写富贵之家的取暖情景颇为细致: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热红炉,周回下罗幕。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大意便是城中豪门贵族之家,捣碎了花椒和泥涂墙。家中各处都烧起小火炉,挂着一重又一重的防寒帘幕。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宴乐、观舞,好不自在。与“路有冻死骨”的场景相比,还真是讽刺。

火炕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火炕已经伴随北方人度过了无数寒冬。

魏晋时期,就已经有了使用火炕的记载。最初的火炕同灶台相连,后来火炕经过了不断的改造和完善,与灶台分离成用烟道相连的两体,一直延续至今。

间宫林藏在《东鞑纪行》中记载:

“屋内四周垒炕,外面以石砌成,中空,于两端之近门处从上凿孔修灶。故炊烟不外溢,均经炕洞达屋之四周后,从屋外之木烟筒中冒出。因此,严冬积雪季节,屋内亦感温暖,不穴居亦可过冬。”

火炕(图片 | 靖江日报)

地龙

皇宫中有火炕的高阶版——地龙。

宫廷建筑师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墙下挖火道,添火的灶口设置于殿外的廊檐底下。当灶口烧上木炭,热力便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了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还设置了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这种火道通往皇上的御床和妃子、贵人的床下,使得整个宫殿都温暖如春。道光皇帝有诗云“暗热松枝地底烘”,说得就是地龙,这也是故宫东暖阁、西暖阁名称的由来。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东暖阁(图片 | 114网)

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也对地龙大加称赞:

“北京冬天使用的炉子,不像我在德国、荷兰和英国见的炉子。欧洲的炉子立在房间里,像小灶一样。这儿的炉子在室内不占地方,热量通过火道传导到室内,这些火道完全铺设在地板的下面。……按照欧洲取暖的方法,当我们双足还冷时,头已很热了。在北京双脚却总是舒适而暖和。适度的热量均匀地充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

寒冬将至,你准备好过冬了吗?

作者:木子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