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服装代表什么生肖

国牌“大闹”拼多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燃财经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海尔服装代表什么生肖1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 | 曹 杨 张 琳

编辑 | 饶霞飞

现在的年轻人究竟有多爱国牌?

11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2021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消费者的网购信心、意愿、消费行为、偏好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报告》显示,不同代际人群在网络购物消费中都倾向于购买国货。

《报告》显示,虽然不同代际人群在网络购物消费中都倾向于购买国货,但对国货品牌的购买意愿存在差异。其中,00后和10后对于日后要增加购买国货品牌的意愿要高于90后群体,购买国货意愿最高的群体则是80后。

如《报告》所言,90后苗苗现在就是国货的“忠粉”。“以前都是想方设法在各个平台薅雅诗兰黛、兰蔻这些大牌的羊毛。但今年我囤了很多百雀羚的产品,还买到了一双极其漂亮的回力老爹鞋。”在这个双11期间,苗苗最大的体会便是,“不管逛哪一个电商平台,几乎都有国货专区,感觉上,拼多多上的国牌品类最全,什么都有。”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苗苗一样,穿着李宁的鞋子,拿着小米的手机,彩妆用完美日记,家电买海尔、格力……按苗苗的说法,“这些年,国牌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了。”据华扬联众《Z世代时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购买国货的平均频次达到了每年13.6次。

近两年,在抖音、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平台上,“国牌”、“国潮”等概念风行一时。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令人困惑的热门话题也逐渐从“人们为何总热衷于购买国外产品?”变成了“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用国货?”一条高赞回答点出了年轻人爱上国货的真正原因,“我当下愿意支持国货,这既是我的理性选择,亦是我的感情流露。”

在这股东风之下,2016年,聚焦中国新生代的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电商“)成立;2018年,李宁也掀起了中国潮流服饰设计的新篇章。另外,类似三只松鼠、韩都衣舍、御泥坊、小熊电器等国货品牌也迅速崛起。

这背后,互联网电商零售平台的大力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拼多多为例,国牌一直是百亿补贴的重点对象,今年双11期间,拼多多又推出了“11.11超拼夜”活动,不仅为国牌投入百亿补贴、万人团限时秒杀等活动资源全方位加持,还推动国货品牌深度参与到拼多多与央视、湖南卫视举办的“11.11超拼夜”活动,全面助力品牌曝光。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竞争越来越聚焦在品牌上。业内人士表示,品牌意味着品质和服务都有保障,也可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对于平台来说,品牌越多,竞争力就越强。”

聚焦智能家电行业的新锐中国品牌追觅科技合伙人、副总裁吴鹏告诉燃财经,商业的本质就是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新国牌的崛起恰好符合了这些需求。吴鹏强调,新国牌的“新”并不是指品牌成立的时间,而是其面向的消费群体、营销的方式以及销售的渠道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个沟通方式和传统品牌已经完全不一样,线上渠道的迅速发展,给了新品牌绝佳的机会。

对于很多国货品牌来说,拼多多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首先,拼多多有着庞大的用户量,据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49亿,已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其次,拼多多有强烈的意愿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提供便利,此前,拼多多身上最显眼的标签是“便宜”,但如今,拼多多需要加上“物美”两个字,也就是说,拼多多希望用户有良好的购物体验,更多的品牌必不可少。

最后,拼多多具备改造供应链的能力,众所周知,拼多多一直致力于发展C2M模式,这对与国货品牌来说,是最佳选择。品牌方只需要专注于设计和生产环节,打造出符合国人审美的产品,其他的营销推广等环节,就可以交给拼多多完成。

2017年8月入驻拼多多的立白集团,目前已在平台开设立白、好爸爸等多个知名品牌官方旗舰店。小家店品牌九阳2020年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首批就开设了包含厨房小家电、炊具、水家电3家专业旗舰店。九阳方面表示,拼多多非常鼓励商家打造新品牌,希望商家为用户提供生活所需的同时,用贴心优质的服务、充满趣味的玩法和实惠的活动不断升级用户的体验。

易观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应涛对燃财经表示,无论是“新国潮”、“新国牌”还是“新国货”,都是一种短期现象或者是被营销出来的现象。它是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90后、95后消费者消费力量的崛起,而出现的一种对中国文化以及对社会的认同。

“拼多多等平台属于社会化资源,所有品牌都可以用,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国牌,质量、设计、文化,三者都需要很强,缺一不可。”

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国货

从“拼单”入坑后,90后的苗苗已经成为了拼多多的“死忠粉”。以前喜欢通过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购买水果等农产品,但今年双11,苗苗发现,拼多多里的国货“真香”。

苗苗从高中开始化妆,当时彩妆产品几乎都来自日本和韩国。“当时好像国内就没有这种所谓的彩妆品牌,都是一些类似‘白牌’的东西,根本不敢买。然后欧美的牌子又相对来说价格较贵,日韩就成了必然选择。”

但随着近两年国货彩妆的崛起以及“成分党”之风的吹起,苗苗的护肤观彻底发生了改变了,并在三年前“入坑”了国产护肤品。

“那时候正赶上我换用一款国外大牌护肤品,却意外皮肤过敏了,上网一看才发现很多美妆博主测评他们家产品,说成分不安全。”于是,她开始跟着美妆博主一起学习并关注美妆成分,逐渐感受到一些国货品牌“真香”。

图 / 《2021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

她了解到,“中国制造”为全世界输送了75%的玻尿酸产品,全球前5大玻尿酸供应商都来自国内山东,这些厂家旗下的几个牌子在玻尿酸上毫不逊色,价格却低于进口品牌的一半还多。

这也是苗苗坚定选择国货品牌的重要原因。对苗苗而言,便宜又好用毫无疑问是“真香定律”,她笑言,“产品质量始终是第一生产力。”

苗苗的购物平台也发生了变化。过去,苗苗会在各大平台想方设法薅羊毛,“我收入不高,能‘薅’就尽可能‘薅’。”但现在,苗苗越来越喜欢在拼多多上淘金,“拼多多有百亿补贴,更为实惠。”

和苗苗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乔乔是一名95后,在他看来,穿戴和使用国货品牌是一件特别“燃”的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看着中国运动员穿着安踏的衣服站在领奖台,我们全家人都特别激动。听我爸说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的运动员都要穿国外运动品牌的衣服,其中当然和赞助商有关,但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产运动装备品质不行,赛事组担心影响运动员发挥。”

“不仅品质有了提升,国货品牌还越来越潮,穿上李宁的衣服,我就觉得自己是整条街最靓的崽。”乔乔表示,登上国际时装周的李宁在设计上甚至超过了很多国际大牌,“曾经吐槽国产设计low的朋友,现在都忙着吐槽国际品牌不伦不类的中国风。”

就像乔乔所说,随着中国风刮向全世界,许多国际大牌都会借势推出中国风格的产品,但那些设计往往让中国消费者哭笑不得。

2020年,巴黎世家针对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推出的限定款包包就受到的中国消费者的群嘲,“我爱你”、“你爱我”、“我爱他”,这些汉字明晃晃地印在了包上,乡土气息迎面而来。更早以前,阿玛尼推出的“福”字粉饼,大大的福字印在包装外盒,粉饼上印上各种生肖图案,网友直呼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太表面。更有甚者,东北花棉袄和大花棉裤的元素成为很多国际服装品牌的最爱,中国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化妆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对燃财经表示,一方面,作为制造大国,国内有不少长期为国际大牌代工的工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他们推出的品牌不输大牌品质。另一方面,国货品牌也更加注重研发,聚拢专家资源并成立实验室,国货品牌早已经全面升级。

实际上,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理性消费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其背后的文化认同。

不同于70后、80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这届90后和Z世代年轻人在成为了消费主力军之后,尤其擅长拥抱新事物。他们不仅对海外大牌不再有仰视,且在他们看来,不管是服饰、彩妆还是电子产品,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更能代表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方智库凯度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也对此进行了佐证。报告显示,成为了消费主力军的90后、95后希望在中国的传统和文化遗产与当代的全球文化表达之间找到平衡,以一个更加全球化的视角定义自己的当代中国身份。

于是,更懂中国市场、中国文化和中国消费者,成了国货品牌在与国际品牌竞争时的最大优势。

互联网助力国货品牌

毫无疑问,消费主力观念的转变使得国货品牌有了新机遇,掀起浪潮向上生长。

2018年,李宁走上国际时装周,推出的运动服装子品牌“中国李宁”一夜爆红,连亏三年的公司终于扭亏为盈。除了李宁,CLOT、太平鸟也在同一年惊艳了世界舞台。如今,各个细分领域的新国牌都在迅速增长,覆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

《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国潮在过去10年关注度上涨528%,如今的国潮已经迈入3.0时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线上实物消费品零售额为97590亿元,同比增长14.8%。艾媒网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数家以电商渠道为主的国产消费品牌成功拿到数亿元的融资。

拥有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国货品牌张小泉,与拼多多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并启动品牌官方旗舰店的矩阵建设后,全面布局厨具、个护、园林等领域,在拼多多实现了销售的快速增长。

今年4月,上海家化在拼多多的自营业务正式启动,旗下美加净、启初、六神等12个知名品牌纷纷在拼多多开设官方旗舰店,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其整体业务保持同比三位数的增长。据悉,今年双11期间,上海家化多款品牌明星产品在拼多多迎来热卖并收获多个10万+件爆款产品。

与此同时,乘着国潮兴起的东风,国货品牌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大放异彩。包括九阳、格兰仕、立白、洁柔、上海家化、张小泉、箭牌、倍轻松、科沃斯、鸿星尔克、回力、周大福、良品铺子、蒙牛、鲁花、美特斯邦威等众多优质国货品牌,都联合拼多多展开双11狂欢活动,享受平台百亿补贴等重点资源加持。

张小泉电商总经理周丽表示,双11期间,张小泉品牌在拼多多平台持续开展电商大促优惠活动,拼多多也投入百亿补贴等资源助力张小泉,打开更广泛的新国货品牌市场。周丽强调,张小泉在拼多多销售的产品,既包括各大电商渠道主流产品,也为拼多多进行专门定制研发。张小泉目前已经在拼多多推出多款高性价比刀剪产品,迅速成为销量10万+的爆款。

从设计到沟通以及新式的营销方式,新国货品牌无不体现出“焕新”的活力。而从这些国货品牌在拼多多的销量以及受欢迎程度不难看出,国货品牌不仅逐渐成为年轻人的首选,也正在搅局双11长期以来国际大牌为中心的消费风潮。

“这些品牌方在平台清楚地看到整个消费市场的容量以及增速,我们也将持续帮助国货传统品牌焕新,以及国货新潮品牌崛起。”拼多多双11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国牌涌入新电商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不断推出新技术、新科技、新产品,加上新锐国货品牌出色的产品力,这些品牌的产品对于不同群体的吸引力都在提升。”《报告》指出,这一方面是制造业升级带来的转型,另一方面是群体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于自身文化自信的体现。

《报告》引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三大综合电商平台里,受益于性价比路线和拼团模式,新青年在拼多多上的活跃度最高。拼多多95后用户比例达到32%,比传统电商平台高出3个点,年轻人平均每天至少打开使用拼多多3次。

新国牌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无缝合作,无疑加速了国潮之风的吹起。

直播电商的壮大,也让新国牌实现了全面曝光。根据艾瑞咨询,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6.17亿,占整体网民的62.4%。直播电商成为万亿级的新经济市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年增长率为197.0%,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速为58.3%,2023年直播电商规模将超过4.9万亿元。

拼多多也在此次双11期间加码直播。11月10日,央视联合拼多多开设了百亿补贴大型直播带货专场。在拼多多直播间带领网友拼购国内外大牌产品,并力推优质国货及农货品牌,将实惠进行到底。

凭借对流量的敏感度,新国货更是精准地踩中了各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2017年前后,新国货的营销平台主要集中在小红书和微博,随后拓展到了B站,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其与年轻人沟通的主阵地转移到抖音和快手等平台。

政策的引领扶持、资本的助推、国货意识的增强,以及90后和95后消费者的拥簇,让新国牌在近十年迎来了不小的爆发。相关数据显示,从2009-2019年间,中国网民对中国品牌的关注度占比由38%增长到70%。

独立分析师和投资人、电商及零售业研究者庄帅对燃财经表示,无论是新国牌入驻拼多多还是拼多多扶持新国牌,这都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既提高了用户在平台上的忠诚度和黏性,也能够让平台获得更多、更好的盈利机会。

庄帅分析道,一方面,从淘品牌的成长可以看出来,品牌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博弈走到了互生互长、甚至中层的关系。众所周知,拼多多拥有很多工厂资源,推新国牌其实是拼多多平台本身一个积累的资源优势。此外,厂商本身也希望去做自己的品牌,因为有品牌才会有更好的议价权。品牌的溢价更高,利润自然也会更高。反过来,品牌会在平台做更多的投入,投更多的广告费用,也能够让平台更好的盈利。

庄帅强调,在推动新国牌的过程中,除了会帮助品牌曝光,自然也会让品牌更忠于拼多多。这些品牌也会更加习惯和依赖于平台本身的运营体系,对平台的依赖性就会更大。“不同的平台其本身就是有着差异化的消费群体定位、差异化的产品定位,这样一来,拼多多也会收获一部分忠诚用户。这些用户,除了忠诚于平台之外,更多的还会忠诚于品牌。”

另一方面,庄帅表示,拼多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有到优,即从基本商品到优质商品再到品牌化商品的必经过程。

“总体来看,维持并增加对国货品牌的购买频次仍是受众的主要选择。”《报告》指出,从国货品牌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市场规模、销售潜力及受欢迎程度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秉持理性消费的理念,讲究性价比、注重消费品质,消费者信心指数趋势向好并实现上涨,展现了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市场活力与消费提振的潜力。

参考文献:

《“百度国潮骄傲大数据”透析国产品牌十年变迁》,来源:人民网。

《国潮热度十年上升528%,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来源:艾媒网。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配图来源于拼多多。文中苗苗、乔乔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海尔服装代表什么生肖2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责编:陈惟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4期)

从今年8月以来,人们惊异于茅台酒价与股价的比翼双飞,其表现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牛。8月14 日,贵州茅台股价盘中突破500 元,成为A 股首只股价突破500 元的股票;10月26日,凭借三季报近200亿元净利的利好,其股价开盘即突破600元。与此同时,茅台酒自8月初也开启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限价每瓶1299元的飞天茅台在直营专卖店每天只出售18 瓶到如今几近“无酒可卖”。从直营专卖店到资本市场,在一实一虚两个舞台上,茅台都爆发出冲天的“牛”劲。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其背后蕴含着消费加快转型升级和高端消费群体显著增加的内在逻辑。从2014年到2016年,消费已经连续3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有多年研究茅台酒文化的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这次茅台被卖到断货的主要原因还是大众消费能力的爆发。

贵州省遵义仁怀市茅台镇,酿酒厂里工人们将烧开的河水准备好,用于高粱的第一次发酵。视觉中国

一瓶难求的茅台酒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银昕 | 北京报道

从“每日限购18瓶”到“无酒可售”

“所有北京地区的直营店都从我们这里取货,我们这里都没货了,其他地方不可能有货。”茅台集团北京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目前北京各茅台直营店均无“飞天”和“五星”两款茅台酒,只能买到系列酒、年份酒和生肖酒等其他品种。她建议记者登录茅台云商,“茅台集团要求经销商把30%的货铺在电商上,茅台云商每日10点都更新库存,那里应该可以买到。”

除茅台云商外,茅台网上商城是茅台集团力推的另一套线上销售网络。11月4日晚,记者登录茅台网上商城,页面显示5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的售价为1299元/瓶,但已没有存货。页面上提示11月5日上午10时将更新库存,“补货后访问量会激增,造成网络拥堵,且付款后30天之内才能发货,急单慎拍。”11月5日上午10点整,记者又一次登录茅台商城,但页面无法显示,半个小时后,记者再次登录时发现页面恢复正常,但库存再次显示为“仅剩0瓶”。

10月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探访北京一家茅台直营店发现,店门已上锁,店内也无人看管。“线下直营店从‘十一’开始就不出货了,他们不是真的没货,而是奇货可居。”不远处一家烟酒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他的店铺内有53度500毫升装的飞天茅台,以1500元的价格出售。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茅台已经非常“紧俏”。

今年8月,记者曾前往北京一家茅台直营店探访,彼时茅台直营店正针对飞天茅台执行限购令,规定每人每日最多只能买两瓶,每日全店只售出18瓶。“好多人早上四五点钟就来我们店门口排队,就为赶上前九名,买上两瓶飞天茅台。”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从 8 月 7 日开始,每天清晨店前的火爆程度都不亚于“春运”前的火车票售票点。她表示,由于存货有限,茅台集团又严格限制 500 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每瓶的零售价格不得高于 1299 元,在货源紧缺的情况下只能每天限量卖出 18瓶,“早上9点一开门,就抢购一空了。”开门后不久,她就在店门上贴出“今日酒已售罄”的字样。

8月中旬,记者走访茅台集团北京分公司旗下的 4 家直营专卖店时看到,4家店均在门口张贴告示称,“由于本店货源有限,每日限售 18 瓶飞天茅台,每人限购两瓶,若有需求,请上茅台官网或去其他 3个经销点购买。”

“茅台集团这几年一直在培养新客户,集团本身也意识到过去军队、政府和外宾接待这三驾马车吃掉大部分市场,不愁卖不出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今年8月,北京茅台大厦中一位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茅台集团对各经销商下达命令,要求在大众消费群体中培育新客户,这才有了“每天至少卖出18 瓶飞天茅台”的指令,然而这一指令到了库存不足的经销商手中却变成了“每天至多卖出18 瓶”。

“茅台集团本身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经销商不是集团想控制就能控制住的。”贵州省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秘书长申柏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500 毫升装53 度飞天茅台每瓶的出货价是819 元,卖到1299元利润并不大。

尽管当时记者走访的几家直营专卖店负责人都斩钉截铁地说“确实没货了”,但申柏涛认为,经销商手中肯定有货,至少没有严峻到每天只能卖出18 瓶的囧境。“由于茅台集团对经销商高价卖酒有严格管理,经销商又不愿意卖得那么便宜,这18 瓶酒也就从‘至少’变成了经销商口中的‘至多’,究其原因还是他们想卖得贵些。”

“不排除有经销商或集团本身有奇货可居、捂盘惜售的心理。”一位多年研究茅台酒文化的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称,最近这段时间飞天茅台断货的确有市场供不应求的原因,“自‘八项规定’发布后,军队、政府和外宾接待渠道对茅台酒的消费明显减少,但实际销售数字并没有下降,大众消费市场很庞大,这次断货主要原因还是大众消费能力的爆发。”

航拍茅台镇 视觉中国

“造物主的恩宠”,难突破的产量

茅台酒产于贵州茅台镇,只有沿赤水河分布的长度不到 10 公里的狭长谷地内才能产出上好的茅台酒。赤水河两岸的高山本有近千米的海拔,到了茅台镇的位置时走势突然变得低洼,海拔降为 400 米,再往下游走不远就是郎酒产地,但口感与质地都不能和茅台相比。

茅台酒一直产量有限,为提高产量,国务院曾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组织茅台酒异地生产试验,将另一个酒厂建在遵义,搬迁时将所有原料、发酵用品、建筑材料都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遵义,甚至连专家认为蕴含大量茅台酒发酵所需微生物群的浮在墙壁和梁柱上的尘土也被收集并带到了遵义。

“遵义的天气和其他自然条件与茅台镇相差甚远,酿出的酒味道完全不及茅台,且茅台酒厂酒窖底部已经积攒了多年的‘老泥’没法搬到遵义,而正是底部的‘老泥’赋予茅台特殊的香味,最终试验失败了,这种酒后来被命名为‘珍酒’。”前述研究茅台酒文化的人士称,茅台镇由于位于高山之间的低洼地带,到了夏天基本没有风,且持续高温,这都赋予了茅台酒得天独厚的发酵和储藏环境。“附近酒厂将酒储藏在恒温的山洞中,而茅台是高温储藏,就存在闷热潮湿且无风的茅台镇室温中,结果完全不同。这不到 10公里的狭长地带是天赐的酿酒场所,“茅台是造物主的恩宠。”

尽管地理位置上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茅台酒的产量不会很高,但记者根据贵州茅台(600519.SH)年报梳理发现,2010—2016 年,贵州茅台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 3.26 万吨、3.95 万吨、4.28 万吨、5.24 万吨、5.87 万吨、5.07 万吨、5.98 万吨。仅2015 年同比产量减少,其他年份都保持了增长。2017 年上半年茅台酒及系列酒的基酒产量为 4.22 万吨,大大超过 2016 年年产量的一半。据了解,新酒入库前要贴上标签,注明生产时间,以防勾兑时出错。密封 3 年后,放置在陶制的大酒坛中的酒才开始勾兑。兑好后再密封入库,静静等待其发酵老熟,其后至少要等两年才能上市。

图为茅台镇酒厂的制酒过程。视觉中国

尽管飞天茅台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是质地和口感最佳的茅台酒,但它的陈放也需要 5 年,也就是说,2017年的市面上能有多少飞天茅台,是在2012 年就决定了的。

飞天茅台是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1953 年,茅台酒最初向国外销售时,商标图案由金色麦穗和红色五角星组成,即今日“五星茅台”的前身,但当时被国外一些人认为有特殊的政治寓意。为利于外销,茅台酒的外销商标于 1958 年借用敦煌“飞天”形象。“由于飞天茅台出口较多,这款酒在外宾和华侨心中很有地位,很多人只认‘飞天’的标志,实际上五星茅台的口感和质地一点也不差。”上述人士称,随着飞天茅台在海外市场上有口皆碑,其在国内市场也渐渐变得抢手起来。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曾于今年 6 月的一次会议中称将提前开启中秋、国庆“双节”供货节奏,“在 9 月向市场投放普通月两倍的酒,以坚决稳定茅台价格。”但在申柏涛看来,在“双节”前这么短的时间内增加上千吨供应量“不太现实”,“飞天茅台产量有限,历史巅峰期不过每年 3 万吨,而今年的投放量并没有达到这个数字,根本原因还是需求增加导致供不应求。”公开资料显示,2017 年的飞天茅台总投放量为 2.7 万吨,有业内人士称,2017 年下半年的供应量已不足全年投放量的 40%。

图为茅台镇酒厂的制酒过程。视觉中国

事实上,以“双节”为节点,茅台的确有增大供应的迹象。茅台官方称,8月15日起,茅台的供应量逐步增加到了6200吨,其中包括5600吨普通茅台酒和600吨其他规格茅台酒,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有经销商则称,4至6月茅台酒厂每天的发货量只有50吨左右,8月15日以来每天的发货量达到了100多吨。记者还了解到,“十一”将近时,市场上除直营店外其他销售渠道的飞天茅台从每瓶1500至1800元不等的价格一度降至1400余元。

“茅台的确有增大供应量,从市场价的降低也能看出来。”贵州省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秘书长申柏涛告诉记者,线上销售的情况也表明茅台的确加大了供应量,“每天10点整时如果你等在电脑前不断刷新页面,抓紧抢拍,是有很大可能买到的。”据了解,各经销商被强制要求拿出三成货源在茅台云商上销售,茅台云商以就近原则为买酒者配备距离最近的经销商,接到通知后消费者可选择去经销商处上门自提,避免送货过程中被配送员“调包”。“但这不是个长效机制,市场价现在不是又回弹到1500元了吗?”申柏涛告诉记者,2017年飞天茅台的总供应量是由5年前即2012年的产量决定的,茅台第三季度“开闸放酒”只能算是“拆东墙补西墙”,“双节”加大供应量,“双节”过后就又会“变得紧俏”,“这个问题暂时是无解的。”

10年茅台酒价:从价格曲线看消费主体的变迁

实际上,茅台集团从2007 年起就在用各种方式稳定飞天茅台的价格,并不是每次都像如今这样“限高”,有时还要“保价”。

2007年初,茅台首次对飞天茅台提出限价要求:2007年4月起,5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酒终端价不得超过458元/瓶,2008年上调限价为538元/瓶,2009年继续提高至700元/瓶,2010年上调为730元/瓶,同年又调至959元/瓶。5 次限价却导致“越限越涨”,飞天茅台的市场实际零售价格2007年为500元/瓶,到2010年春节时已涨至1000元/瓶,并于2011年升至2000 元/瓶的高点。

“2007—2011 年是典型的‘越限越涨’,市场价从500 元每瓶涨到了1000 元每瓶,明显是不成功的调控。”贵州省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秘书长申柏涛说。

但行情在2012年发生了变化。年初停在2000元/瓶的高价,春节后回落至1500元/瓶左右,然后又在中秋和国庆“双节”行将到来之际升至1800元/瓶,“双节”过后再次下跌,直至2013年春节期间维持在1700元/瓶左右。

2012年上半年茅台曾有一次“限价”,彼时茅台酒价格出现下跌,但官方确定的1519元/瓶的指导价格还是略低于实际市场价格。

2012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格限制“三公”消费,白酒市场受挫,茅台价格也遭遇波动。茅台集团的任务不再是“限高”,而变成了“保价”。2012年的第二次“限价”在当年的经销商大会上被提出,茅台集团要求经销商不得擅自降价,否则就会被取消经销资格,要求“坚挺”在1519元不得松动。但依然有经销商“不听话”,飞天茅台顺着行情成为“廉价商品”,集团最后向不遵守规定的经销商开出罚单,处罚方式有削减供应量、没收保证金等。

从2013年起,飞天茅台价格持续下降,到2015年跌至880元/瓶的低点,指导价格在2013—2015年间也一路从1519元/瓶下降至1159元/瓶。经过茅台集团在2016年一整年的“稳价”,茅台酒价才开始上涨,零售价格向市场指导价格1159元/瓶看齐,至今年春节期间涨至1300元/瓶左右。2017年4月,飞天茅台价格有回升趋势,集团将自营专卖店建议标牌价定为1199 元,市场目标管控价定在当前的1299 元。

工人们在茅台的包装车间里工作。视觉中国

茅台集团在2014年经销商大会上提出“大茅台”战略,觊觎中低端酒类的市场份额,发力系列酒以调整产品线结构,丰富产品类型。但茅台酒还是茅台集团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茅台集团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茅台酒的营业收入在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达到384亿元,而系列酒营收仅为“超过40亿元”。今年8月,一位茅台直营店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茅台旗下的各款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货情况,但要数5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和五星茅台最为夸张。“系列酒,生肖酒和年份酒店内均有销售,但多数无人问津。”

消费者专门盯住某一款茅台酒,买了也不舍得喝,这就导致“酒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收藏的”。在申柏涛看来这是极其危险的“茅台酒货币化”趋势,当茅台处于上涨通道中时,消费者就越来越舍不得喝茅台,经销商也就认为奇货可居,送礼的人认为送钱不如送茅台,收藏者也闻风而动四处抢购。“一旦每年有数万吨茅台酒被人为地‘囤积’,对集团来讲是一场灾难。”申柏涛表示,茅台集团高层其实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意识到了危机的降临,“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想让市场价格完全掉下来,我个人觉得短期内很难。”

在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城的游客服务中心内,经常可以看到排队购买名酒的游客。视觉中国

线下渠道易惜售 线上渠道更可控

尽管茅台集团本身已经多次严格要求经销商将价格严格限制住,但有的经销商还是有其他操作的办法。申柏涛说,飞天茅台产量有限,经销商的胃口又很大,订到的货量通常都远低于自己的预期,“捂盘惜售”的情况时有发生。

他建议,茅台集团不妨加大对线上渠道的供货比例,实行更为可靠的电子化身份信息认证限购,渐渐切断对线下实体经销商的供货,重新分配厂家、渠道和终端的利益,“这比集团派便衣巡视员到专卖店抓卖高价酒的方法靠谱多了。”

2012年之前,茅台集团遵循“厂家做品牌、产酒,经销商卖酒”的分工,实行从厂家到一级代理商再到经销商的经销体系。但茅台酒大部分时间属稀缺商品,酒厂的“限购令”常如一纸空文,经销商囤积居奇、互相串货屡禁不止,出于提高自身掌控终端市场价格的能力,有效遏制经销商囤货、炒作导致茅台价格上涨的考虑,茅台集团于2012年宣布新增超过100家直营专卖店,此后茅台集团的销售渠道一直以直营电商、一级代理商下的经销商和直营专卖店三种为主。

但线下经销商的数量依旧有增无减。其2017年三季报显示:1—9月国内经销商数量2965家,较去年底增加634家,增幅27.2%;国外经销商数量104家,较去年底增加19家,增幅22.4%。国内国外经销商数量的大幅增加,不但会对茅台销售目标产生积极影响,也使得经销商保证金数额大幅增加。三季报显示,在 “其他应付款”科目下,年初余额17.25亿元,期末余额30.92亿元,增幅79.29%,其他应付款增加“主要是经销商保证金及应付促销费增加”。

经销商数量的大幅增加,或因为茅台集团变革了渠道管理模式,由此前的大区经理负责制变革为省区经理制,即取消以前的北京、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8个大区,直接实现集团与31个省份的销售相对接。在贵州茅台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不但降低了政令自上而下的时间成本,也使省区经理可以集中精力于本省区域,落实更有针对性的市场操作策略,拉动产品的实际销量。

虽然,贵州茅台在各省份的销售数据一直是“秘密”,不过它在各省份的经销网点数量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贵州茅台官网“茅台酒营销网络图”显示,其中贵州省、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和北京市位列前五名,分别有443家、256家、227家、185家和173家。

根据媒体相关报道,经销商不达到一定销售任务会被取消代理商资格,并且近几年代理费也在800万元左右,这也意味着某个省份经销商数量多少与该省份的茅台酒销售数据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股王茅台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国强 | 北京报道

视觉中国

贵州茅台(600519.SH)一直是今年资本市场上的热点。8月14日,其股价盘中突破500元,成为A股首只股价超过500元的股票;两个多月后的10月26日,凭借三季报近200亿元净利的利好,其股价开盘即突破600元;截至11月6日,股价又创新高,盘中达657.62元高点。

伴随其股价一路攀升,市场始终在发出疑问,在A 股3400多只股票中,“股王”贵州茅台为何如此牛?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吗?

总市值碾压17省份各自上市公司总市值

据记者测算,如果从2016年年底贵州茅台收盘价334.15元算起,10个月的涨幅近100%,而同期沪指涨幅8%,深成指涨幅10.8%,创业板指数跌幅5.8%。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贵州茅台,白酒板块有不少股票均在今年表现强势,沱牌舍得(600702.SH)、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000568.SZ)的涨幅分别达到121%、107%、105%。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一直以来都坚定看多贵州茅台,今年5 月,经济学家韩志国曾质疑但斌这种一边持有茅台股票,一边唱多茅台的行为,称“但斌悬赏一亿元豪赌茅台股价在2018年底上600元”,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和扰乱市场秩序。

在但斌预言提前实现后,其在朋友圈戏称,“茅台到了这个价格,一些朋友让我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茅台有没有泡沫?今天在此统一答复:国酒茅台是属于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有泡沫的那叫啤酒!”

贵州茅台的股价在争议中不断走高,总市值也不断增加。以11月6日收盘价653.06元计算,市值达8200多亿元,位列A 股第八位。

据记者测算, 与国内知名上市公司市值比较,贵州茅台的市值是万科A(000002.SZ)的2.71倍、格力电器(000651.SZ)的3.13倍、伊利股份(600887.SH)的4.4倍、中兴通讯(000063.SZ)的5.75倍、青岛海尔(600690.SH)的7.42倍、三一重工(600031.SH)的13.76倍。

贵州省2016年的GDP不过11734亿元,位居全国31个省份第25位。而从全国31省份上市公司总市值来看,根据同花顺提供的数据,贵州茅台8200亿元的总市值分别超过辽宁、新疆、陕西等17 个省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在同花顺所统计的66个行业中,如果将贵州茅台视作一个行业进行排名,其总市值可处第26位,高于零售、钢铁、国防军工、服装家纺、通信军工等41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

为何这么牛? 业绩 “确定”、高度控盘

贵州茅台的股价为何涨到这么高?在鼎钧资本合伙人杨焕看来,这与当前资本市场出现“资产荒+轻微滞涨”的局面有很大关系。

他向记者分析说,这一次茅台酒被当成一种保值品来看待,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茅台酒是一种一般等价物,代表的是可以维持购买力不下降的能力, 体现了货币属性。”

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茅台酒具有和房子一样的增值功能,也兼具实物和货币的功能。

杨焕还对记者分析说,“确定性”给了贵州茅台股票溢价,贵州茅台每年的业绩非常稳定、分红也非常稳定,不错的股息回报给了长线资金配置的理由。在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处于一个改革深化的阶段,一些行业和公司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有确定性的贵州茅台必然会获得一定的溢价。

记者对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业绩情况进行了梳理,16年间,其主营收入增长了24倍多,净利润增长了50多倍,并且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无一年例外。从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衡量,其是当之无愧的绩优股,连续16年保持10%以上,而从现金分红指标来看,更是傲视A股,16年间分红从未停止,累计分红数额超过430亿元。

除去稳定的业绩与分红表现,吴小平认为贵州茅台股价居高不下还与被高度锁仓有关,“茅台股票的交易量跟它实际的量相比微不足道,越来越多的公募、私募选择茅台的同时,还采取长期配置、高度锁仓的措施,价格就不太容易下跌,就跟如今腾讯的股票一样,想买都买不到。”

记者查阅贵州茅台2017年三季报发现,该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75.33%,第一大股东贵州茅台酒厂持股比例61.99%, 另外,贵州茅台的机构投资者有574家,所持股比例为16.97%,这意味着其股票有近80%的筹码被第一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所控制,筹码的高度稳定或控盘,确实不会使股价轻易下跌。

近期某地一则小学生家长竞选家委会的帖子广泛流传,某位家长称其丈夫握有35亿元资产的公募基金,能砸停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股票。事后经多方核实,并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基金经理。在业内人士看来,段子手本身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因为35亿元只占贵州茅台总市值的0.43%,而它一天的成交量也在30亿元左右。

此外,记者发现,自2014年沪股通开通以来,贵州茅台作为标的,一直深受港资欢迎,经常成为十大交易活跃股第一位。港资的参与也使贵州茅台的资金炒作来源更丰富。同时,相比于内地资金,港资更偏重价值投资。以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例,它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加仓操作了770多万股。

还会继续牛?无一机构看空

记者查阅贵州茅台公告发现,其2016年底股东户数为5.2万户,2017年一季度6.8万户,二季度8.1万户,三季度6.4万户,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这或许意味着虽然贵州茅台股价持续走高,但一些投资者已选择离场。

同样地,机构数量变化趋势也呈倒“U”形,2017年一季度403家,二季度814家,三季度574家。

如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自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已经连续6个季度减持共计1866万股,其中2017年第三季度的减持幅度最大,达515万股。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也在第三季度分别减持了126万股和27万股。

在已经有投资人离场的情况下,贵州茅台未来走势会如何?

11月1日,高盛发布报告称,考虑到中国白酒市场在今年三季度的持续恢复,尤其是盈利能力的显著恢复,中国的高端白酒和中高端白酒股价将会持续增长。高盛调高12个白酒品牌未来12个月目标价15%,其中贵州茅台由648.42元调整为745.69元。

贵州茅台破“6”后,国内不少券商或机构也纷纷调高了它的目标价。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等给予700元以上的目标价,中金公司分析师邢庭志更是给予了高达845元的目标价。

同花顺数据也显示,在近一年内,119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51家机构给予“增持”评级,给予“中性”“减持”“卖出”等评级的机构为0家。这意味着,没有一家机构看空贵州茅台。

茅台实现千亿营收目标要靠金融?

然而,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贵州茅台现在的股价已经透支未来业绩,一旦未来业绩达不到预期,市场会出现预期差。

贵州茅台2017年三季报显示,1—9月营收424.5亿元,同比增长59.4%,净利润199.84亿元,同比增长60.31%。虽然业绩看上去“很美”,但是离2020 年“千亿茅台”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今年5月18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表示,千方百计将茅台打造成为千亿级企业,为2020年实现贵州“千亿级企业零突破”做出努力。随后,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透露,2020年茅台集团千亿销售目标中,茅台酒板块占700多亿元,其余的200多亿元靠金融板块支撑。

8月8日,茅台集团董事会研讨并通过了《关于筹建成立茅台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的议案》,再次重申2020年“千亿茅台”的目标。议案内容显示,“茅台集团旗下金融业务已拥有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租赁公司和华贵人寿保险四家金融公司,并投资参股贵州银行、贵阳银行、贵银金租等八家金融企业。”

“跨界”金融是不是意味着茅台业绩快速增长要到极限了?茅台营销智库成员、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认为,“在千亿目标里,如果都由酒承担,会有一些风险,由金融来做下减压,起个协调作用,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

不过,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表示,要“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规制和监管,严格限制和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

这会不会影响到未来贵州茅台的金融业务板块,进而影响其千亿营收目标呢?这个问题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比金融业务板块实现目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实现茅台酒板块业务目标似乎不太难。

目前贵州茅台的主营业务仍然是酒类板块。如果其今年能实现600亿元的销售目标,今后3年每年再增加33.3亿元就能实现“700多亿元”的目标。

11月6日,贵州茅台公告称,2018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为2.8万吨。这与2017年的2.6万吨销售计划相比,增幅约为7.7%。

海尔服装代表什么生肖3

嘉宾们先后实地探访新区代表性园区、走访新区世界级企业、感受新区文旅新势力……全方位领略国家级新区特色风采,实地感受西海岸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的底气与实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拥有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采风记录“硬支撑”软实力

“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贡献了青岛市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蝉联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看·新区风采 龙头担当——全国主流晚报社长总编辑青岛西海岸新区行”主题采访活动聚焦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新”字,实地采风记录这里的“硬核”特质。

从1999年9月9日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成立,到2016年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落户青岛西海岸,再到现在华大业务遍布全球……在华大基因北方研究中心,华大基因创造的一项项纪录令嘉宾们惊叹。

在卡奥斯智研院体验中心,资深媒体人近距离感受到了“工业互联”的魅力。在全球首个智能+5G大规模定制虚实融合示范验证平台上,仅用时5分钟,《燕赵晚报》副总编辑诸葛利华就拿到了印有自己签名和属相图案的私人定制版洗衣机模型。从设计、组装到打印、视觉检测,整个柔性装配生产线全部采用机器人智能化操作,这样的高效精细让见多识广的资深媒体人也驻足赞叹。

在位于中德生态园的中德商通展馆里,资深媒体人不仅了解到了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的“前世今生”,更对中德商通纯德国进口商品的“德国品质”有了感性的认识。中德商通聚焦快消品、跨境电商、大宗商品、高端消费品四大业务板块,形成从市场调研、产品引进到营销推广、物流仓储的进口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

作为《独行月球》《流浪地球》等现象级爆款电影的拍摄地,有着东方“好莱坞”美誉的东方影都堪称科幻影视制作领域“梦工厂”。采风期间,资深媒体人先后走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青岛电影博物馆、星光岛,零距离了解电影拍摄流程中的颠覆性革新,领略影视之都的光影魅力,洞悉惊人视觉效果背后的“黑科技”。

逐梦深蓝迈出坚实步伐

自诞生之日起,源自海洋的蓝色便是西海岸新区最鲜明的底色。西海岸新区全面经略海洋,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全面起势。深蓝到底有多蓝?西海岸新区已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一棵海藻能够拥有怎样的能量?资深媒体人走进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在明月五彩文旅集团副总裁李可昌的娓娓道来中,深入了解了该企业54年来以海藻撬动千亿级产业链,走上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的进阶之路。在集团打造的中国海藻科技馆内,海藻的分类、分布、中医药价值等“冷知识”成为嘉宾们交流的高热度话题;海藻在医药研发、食品制造业、农业、美容等领域不容忽视的“存在感”,则让嘉宾们看到了海藻活性物质经过深度开发后日趋丰富的应用场景,也看到了明月海藻作为目前全球海藻生物制品龙头企业,逐梦深蓝的雄心。

作为西海岸新区的“老字号”企业,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历程,与他们的白酒特质同工异曲。来到集团,资深媒体人看到了这家曾经的传统酒类生产企业,如何根据市场需要,积极转型升级,形成了白酒、果酒、啤酒、海洋生物健康、胶原蛋白肽、有机酸、有机饲料有机肥和房地产八大产业格局。

在制曲车间,资深媒体人进入曲房,沉浸式感受粮食发酵带来的高温高湿感;在酿造车间里,看一粒高粱从粉碎、清蒸、配料、拌料,到装甑、蒸酒的全流程……在挺进深蓝的道路上,琅琊台酒创新应用海洋微生物,推动中国海洋生态白酒发展,在酿造原料、制曲、发酵、白酒成分分析检测等环节联合北京工商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高校院所,注重对白酒健康属性的探究,取得首次筛选出可用于白酒酿造的海洋菌种7株等一批研究成果。

山海携手共赴“诗和远方”

西海岸新区的美是千人千面的,禀赋卓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激发了富有山海特色的全域旅游。绵延的海岸线让滨海城市的线条变得明朗,与矗立的山峦一道构成了极具新区特色的“山水图”。西海美术馆、最美环岛路、金沙滩啤酒城、灵山湾、龙湾……这些刷屏的“爆款”网红打卡点统统收入采风行程,让众多资深媒体人看到了西海岸新区在深耕城市建设、文旅产业中的标杆引领和创新发展。

在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西海美术馆里,资深媒体人漫步美术馆建筑间,一边欣赏当代抽象画大师的心血之作,一边饱览窗外海滨景色,感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社区艺术生态理念。

蓝天白云、碧浪金滩等自然条件赋予了西海岸天然的浪漫气质,而醇香醉人的啤酒又为这座新城增加了激情和澎湃的青春气息。在永不落幕的金沙滩啤酒城,嘉宾们全情“拥抱”这座啤酒之城,尽情享受着从海上吹来的徐徐晚风。

在青岛啤酒文化博物馆,大家亲手触摸啤酒花、学习分辨白啤黑啤所用小麦的不同,零距离感受啤酒的整个酿造过程。在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一瓶啤酒“酿出”一座花园走进现实,让“哈啤酒”的体验大有不同。在这里,24款精酿啤酒一站式体验,让嘉宾们感受到了青岛啤酒的魅力与热情。

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聚合了1903时光精酿工坊、青岛啤酒时光海岸度假酒店、金榷威士忌吧、沐遇汤谷啤酒SPA、1903面包坊、婚恋基地六大时尚业态,是精酿啤酒与时尚文旅相结合、世界唯一的沉浸式啤酒+消费生活体验MALL。

本次采风之行的最后一站青岛琅琊台景区,嘉宾们来到四时文化发源地——琅琊台,聆听“徐福传说”和历史盛景,远眺龙湾的秀美风光,站在历史的维度领略西海岸新区的厚重底蕴和发展轨迹。

西海岸新区发展令人赞叹

在“看·新区风采 龙头担当——全国主流晚报社长总编辑青岛西海岸新区行”主题采访活动圆满收官时,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晚报》原总编辑任欢迎点赞新区发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转了一圈,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新区的发展令人赞叹!”

青岛西海岸新区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又有扑面而来的新时代科技新风,给任欢迎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难得的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发展中特别注意将民间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有机融合,采风期间,我们走访的制造型企业、数字化企业、海洋科技类企业,无一不体现这一特点。”在西海美术馆,原生态生活场景与现代新锐艺术的彼此交融,让众多资深媒体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采风,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新”鲜感无处不在。“过去我们使用海尔看得见的产品,现在我们使用海尔看不见的产品,我们可以相信,未来我们将在海尔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上,体验更多的幸福、自由,这是海尔赋予我们的美好前景。”任欢迎还感慨道,“老字号”琅琊台集团至今仍葆有制曲、下窑、发酵、蒸酒等传统手作工艺实属难得,虽然成本略高,但质量和品质绝对一流的,正因为这份对传统的坚守,才诞生了琅琊台酒独有的琅琊香型。西海岸新区采风期间,每一处都有生动鲜活、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此行收获满满,也让我们对青岛、对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任欢迎说。

此次参与活动的嘉宾均来自中国晚协工作者协会。协会每年都与会员单位所在省、市的宣传部等部门共同举办大型易地采访活动,借此开阔记者眼界,活跃彼此思想,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新闻业务能力,在整合晚报资源、打造晚报品牌、提升晚报影响力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立37载,协会已成为引领晚报新闻工作者砥砺前行的一面旗帜,成为支撑会员单位高质量发展的一方高地,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晚报界的坚实纽带。

◆青岛西海岸新区简介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贡献了青岛市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蝉联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前三,超过省内10个地市,被国务院表彰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先进区。

今后五年,西海岸新区将瞄准“一个目标定位”,即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即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擦亮“四张国际名片”,即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强化“六大关键支撑”,即创新、开放、金融、人才、文化、生态,深入实施全面提质行动,当好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