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代表什么生肖

日谈第三期 玩藏传 你不能不认识这些法器(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自生欢喜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腰间代表什么生肖1

真诚发心,打算长久运营这个文玩分享的账号,坚持原创,提请各位看官点点 关注 点赞 转发,您各位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收藏##手串小组##文玩##手串##北京达人#

在我玩藏传的这几年时间里,发现很多同好喜欢自己穿搭DIY念珠,包括手串 108和手持等,自己入手配饰、老藏元素等,再重新穿起来,突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和小心思,配串中藏式念珠的风格是非常有个性、有意思的一种方式。

从宗教信仰和藏传仪轨来讲,藏民人人信佛,加之雍仲苯教的融合,基于万物有灵的思维,对天、地、自然的力量有着非常虔诚的崇拜,基本上人人都有念经持咒用的珠串,其中格鲁派大多用六道木素珠不加任何配饰,而其他派系的念珠不拘泥于汉地常规的顶、腰、三通佛头、背云、弟子珠,也不同于清朝朝珠制式。觉得好看的、漂亮的珠子、元素,抑或生活中实用的一些小器具都可以穿上。其中一大类元素和配饰都是来源于藏传佛教的法器,以下以图配文,介绍常见的藏传法器。

九宫八卦牌

九宫八卦牌是藏族最为常见的一种饰品,有的挂在佛珠上,也有的挂在腰间。此牌据传是莲花生大士所做,共有三圈,其外为十二生肖,中间为八卦,象征火、地、泽、天、水、山、雷、风等八种自然事物,其内则为龟背的九部分,每部分代表天地间一大元素。莲花生大士当年制作此牌,集合梵、藏、汉 三地佛教文化,天地人物、时间、地理众多元素于一体,比如每种生肖代表一类人,但生肖本身相克,如果佩戴此牌,则就有了12种生肖,可与各类人相处。而时间空间的加入,其实是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万事如意的含义。

金刚铃杵

金刚铃,其材质大多是铜质,造型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刚杵形状,内有铃舌,外部镂刻着各种密教图案,在藏密中,法铃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象征着般若智慧,多于金刚杵合用。而承负它的金刚杵代表着通过金刚乘而变成五种无上智慧的心,受五种烦恼或扰乱之感受,法铃上部相当于佛身,下部相当于佛语,金刚于其心中,法铃的含义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

金刚杵又名“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其多使用有金、银、铜、铁、香木等材质,形状一般有三股、五股、九股等。代表坚固锋利之智,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也象征佛智、真如、空性、慈悲和智慧等。在和金刚铃一起使用时,还有阴阳含义在其内,金刚铃代表阴性,金刚杵代表阳性,有阴阳调和之意。

达玛茹鼓

藏族地区多两个同类TG制作,在其底部中央钻孔,用胶粘固于木制的环形联结体上。有的寺院以短毛牙制作,选取整块牙料雕琢成形。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的丹不楞儿,则多使用紫檀或红木制作;两端鼓面,均蒙以墨绿色羊皮(将皮膜浸泡于铜锈与酸类物质溶液中进行着色);大达玛如则蒙以牛犊皮或猪皮,鼓腰两侧各系一条皮绳或丝绳,绳端系以用皮革或绒布包制而成的球状硬质小鼓坠;在藏族地区,虽同属藏传佛教,但因教派不同,使用的达玛如也不同,宁玛派多用较大的,格鲁派常用较小的,通常以瑜伽士在藏密仪轨法事中,用于招L打卦之用。

预告:下周同一时间 更新下半部,介绍藏印、天铁甲片、尸陀林、酥油灯

欢迎各位看官 回看之前的日谈系列

腰间代表什么生肖2

作家毕淑敏讲了自己在美国一所学校做交流时跟一个华裔女孩的对话:

她问女孩有多大,得知对方14岁,于是笑着对女孩说:我知道了,你是属虎的。

女孩很惊奇,问:你怎么知道我是属老虎的?

毕淑敏告诉她,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并且她还给女孩猜了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你有一个,我有一个,整个中国只有12个。这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属相。

中国用12种动物代表12个年份,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于是,每个中国人在出生时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属相。

属相,又叫生肖,是中国人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孩子从出生起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属相,我们在告诉孩子他的属相时,不妨给孩子念念有关十二生肖的童谣。童谣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儿童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

《十二生肖》儿歌

一个人有一个,每家都有好几个。

十二属相 十二个,

小朋友自己属什么?

鼠第一 牛第二,

三虎四兔在一块 龙第五。

蛇第六 七马八羊猴第九,

十是公鸡十一是狗,

十二老猪跟着走。

一二一走一排,

十二属相还接着来。

想知道你属什么,回家去问老奶奶。

《十二属相速记口诀》

一鼠二牛三虎头,

四兔五龙六蛇口,

七马八羊九金猴,

鸡犬猪站最后头。

《十二生肖顺口溜》

老鼠前面走,黄牛跟着走,

老虎吼一吼,兔子抖三抖,

龙在天上游,蛇在地上扭,

小马跳山沟,遇见老羊头,

猴子翻跟头,金鸡喊加油,

黄狗看门口,懒猪睡不够!

不同属相的小动物,也有不同的儿歌,不妨教给孩子哦!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妞妞和牛牛》

牛牛要吃河边柳,

妞妞护柳赶牛牛。

牛牛扭头瞅妞妞,

妞妞要扭牛牛,

牛牛要顶妞妞。

妞妞拾起小石头,

吓得牛牛扭头溜。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耳朵,

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小白兔白又白》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跑起路来真叫快。

《小小龙》

小小龙,来跳舞。

唱着歌,打着鼓。

哎呀呀,摔倒啦,

自己起来不用扶。

《大蛇与小蛇》

蚂蚁看蛇是条龙,

大象看蛇是条虫。不是龙,不是虫,

捉拿田鼠是英雄。

《马儿跑》(苏州童谣)

马儿跑,马儿跳,

我格马儿真正好,

会跑会跳勿吃草。

我跑俚也跑,

我跳俚也跳,

蹦蹦跳跳大家笑。

《山羊上山》绕口令

山羊上山

山羊上山,

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河,

水没水牛腰。

猪仔进圈,

猪拱大猪槽。

《小猴吃桃子》

树上有只小猴子,

树下有只小猴子。

风吹桃树哗哗响,

树上掉下小桃子。

桃子打着小猴子,

猴子吃掉小桃子。

《大公鸡》

大公鸡,穿花衣,

花衣脏,自己洗。

不用肥皂不用水,

扑棱扑棱用沙子。

《小花狗》

小花狗,坐门口,

见我来了迎着我。

又摇尾巴又点头,

伸出舌头舔我手。

我和小花狗,

一对好朋友。

《小猪找朋友》

小猪小猪找朋友,

见到小狗勾勾手;

勾勾手,勾勾手,

小狗跟着小猪走。

找朋友,伸出手,勾勾手;

大家成了好朋友!

腰间代表什么生肖3

我们即将迎来农历牛年。

牛,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一种动物,也是十二生肖之一。不过,从生物学角度看,中国人的这种属相,外国人也许看不懂,我们自己很多人也没有细究过:你到底是属黄牛,还是属水牛?这不是吃饱了瞎问,而是在生物学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之下有两个属——牛属(Bos)和水牛属(Bubalus)。它们完全是两种动物,就连“通婚”都做不到。

在河北承德市双桥区俊凤剪纸创作室,剪纸艺人石俊凤创作贺岁迎春生肖牛主题剪纸作品(2021年1月29日摄)。新华社发(刘环宇 摄)

类似的情况,在羊这种属相上也有体现:你到底是属绵羊,还是属山羊?

话说回来,黄牛也好,水牛也好,中国人都感到非常亲切且亲近。一般来说,北方多黄牛,南方多水牛;蒙古、新疆牧区多黄牛,西藏牧区多牦牛。牛,是人类驯化的体格最为庞大的物种之一,能与它相比较的,大概只有马和骆驼。不过,从古至今,牛驯养和分布的范围,一定比马和骆驼要广泛。

虽然身强力壮,但是牛的性情总体来说比较温和,这也是大型食草动物的通性吧;虽然性情总体温和,但一旦发起牛脾气来,“顶起牛”来,那也是不得了、吓死人的。这种丰富的性格,倒让牛看起来更加真实可爱。

牛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耕田,可以肉用,可以取乳。用一句套话来说,它“浑身都是宝”。在很多种田人的心里,它就像一位任劳任怨、值得依赖的家庭成员。不少神话传说,也是基于这样的“牛设”而产生,例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

在辽宁沈阳中街步行街,市民观看福牛艺术雕塑(2021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柳宗元告诉你,牛牛为什么那么可爱

中国古代,产生了很多与牛有关的诗文。大诗兄首先想介绍的,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牛赋》: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蹙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这首赋体骈文,是柳宗元被贬谪柳州(今广西柳州)后,有感于当地人杀牛而作的。他劝谕当地百姓:

你们了解牛吗?牛这种动物啊,身材魁梧,牛头硕大,双耳下垂,双角相抱,毛稀皮厚;哞哞牛鸣,低沉厚重,就像黄钟大吕一般。它每天顶着烈日,耕田百亩;拉着犁耙在田间来来往往,这才有了禾苗稻麦。它耕种和收获粮食,又驮着箱子、拉着车,把粮食送入粮仓,自己都没能吃上一口。不论身在富家穷家,不论吃饱还是饿着,它都在付出辛勤的劳动。你们这些人哪,不知道怜悯和感恩,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牛杀了,皮革牛角、从头到脚都派上了用场。还有人把牛穿了鼻子,用牛来做供品祭品……唉,不管怎么说,牛对我们人类的贡献,真是没有其他动物能比得上!

应该说,这是一篇极富温情的、教科书级别的说明文。感觉柳宗元就差脱口而出:“牛牛那么可爱,你们怎么能杀牛牛呢?”

上海博物馆藏商代晚期文物青铜器“凤纹牺觥”。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事实上,在古代,因为牛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慎杀与禁杀牛类,一直是主流思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早在商周先秦时代,人们也只有在祭祀、出征这样的隆重场合,会杀牛作为牺牲;在诸侯会盟的时候,会杀牛马等动物“歃血为盟”,而拿到“牛耳”的人,所谓“执牛耳者”,就是盟主。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中国人的田园牧歌

因为牛是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又因为牛是人类最亲近的家畜之一,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牛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如果说有田园牧歌,这就是真正的田园牧歌,一幅上古时期中国人的田园生活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田园牧歌并不是在真空之中,它也包含着忧伤和思念。这首诗描绘的是,夫君为国在外征战,妻子独守家园的情景。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夫君在外征战,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园。请你回想家园的情景吧,“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暮时分,公鸡母鸡都回到了鸡笼中,叽叽咕咕地叫唤;在外散养一天的牛羊,从长满芳草的坡地上缓缓走下,它们的身影笼罩在夕阳下,形成活动的剪影。“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夫君呀,你一人在外,饿不饿,渴不渴?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牛羊仿佛不会说话的家人,它们温顺的眼神,是温馨家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员李义成在尧告村高山天然牧场了解牛的生长情况(2020年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样优美的句段,流传久远,被后世很多诗人点化借用。唐朝时期,杜甫客居三峡夔州时,写过一首《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客居他乡,日暮时分,看到牛羊下来,不禁想到《诗经》中的诗句,不禁思念故园。

在古代,牛羊不仅是家园的精神寄托,也是家庭的重要物质财富。

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这首诗的口吻,比较诙谐幽默。好像一位大财主在用“凡尔赛体”抱怨:“唉,我家里真的没啥,没多少羊,也没多少牛……”结果,马上被人反问嘲讽:“谁说你没有羊啊?三百头一群呢。谁说你没有牛啊?整整有九十头黄牛呢。你看羊圈里的羊,羊角都攒在一起啦!你看牛栏里的牛,摇动着耳朵在反刍呢……”

不仅诙谐幽默,而且观察细致入微:“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湿湿”不是潮湿的意思,而是耳朵摇动的样子。牛是反刍动物,进食很快、食量很大,然后再细细反刍。反刍的时候,神态颇为闲适,摇晃着耳朵。

在新疆江布拉克景区内,两头牛躺在麦田里休憩(2017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你的那些牛羊啊,有的在丘陵山岗上吃草,有的在小河边饮水,有的卧着,有的走动。你的那些牧人啊,有的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有的背着干粮。这么多牛羊,一定是足够用来祭祀的啦!

全诗四段,虽然比较长,虽然有不少生僻字,但是相隔数千年,我们还是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透过牧童诗,看见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说到牛,我们就会不由得想到与它不可分离的一类人——牧童。大家想过没有,作为一种庞然大物,中国人居然放心让小孩子来放牧它,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牛是一种本性善良、令人放心的动物。

2020年6月19日,媒体记者在拍摄徐悲鸿作品《牧童与牛》。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在中国古诗中,牧童诗词真是不计其数,而且很多都妙趣横生:

牧童词

唐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村庄四周,绿树繁茂,庄稼旺盛。山坡上的乌鸦、鹭鸟,飞到牛背上,点点啄啄。在老牛看来,这也许就是挠痒痒、捉虱子,不足为道;而在牧童看来,这些鸟儿也真是烦人,需要不停地驱赶,没法尽兴地在田野上撒个野啦。

山坡上的草儿真多呀,各家的牛儿三三两两。雪白的小牛犊,来到河边芦草丛,哞哞鸣叫。

牧童采撷芦秆,做成芦哨,悠悠地吹了起来。河堤对岸,传来同样悠扬的笛声,原来是隔壁村的阿牛。笛声间歇,响起清脆的牛鞭声,牧童们玩耍之余,还是相当敬业的。

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两只飞鸟在水牛头上休息、觅食(2020年8月2日摄)。新华社发(蒙钟德 摄)

牛儿“开会”,难免磕磕碰碰,顶角斗牛。牧童又挥起了鞭子:“牛儿呀莫要斗!当心官家来了,把你们的牛角都给锯了,拿去做号角,拿去做弓胶。”用官家来吓唬人,这也许是大人教给孩子们的吧?

牧童词

唐 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春到大地,放牛娃,朝朝暮暮去放牛。春雨沙沙,穿蓑戴笠。卧吹芦管,绿草茵茵。猛然间,牧童爬上牛背,直立其上,腰间插满刚刚拔下的芦苇秆,修长、翠绿,头儿尖尖,仿佛一支支利箭。“大老虎,我不怕,敢来我就射杀它!”初生牛犊不怕虎,果然如此!

牧牛儿

宋 陆游

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

衣穿江风冷,笠败山雨急。

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

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

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的乡间,陆游创作了大量充满田园趣味的诗歌,其中就有《牧牛儿》。诗歌浅显易懂,如同儿歌。“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这些,都是中国牧童的“传统艺能”,踩在牛背上,牛儿走、我也走。牛儿入水,牧儿不怕,牛儿仿佛与牧童有默契,始终有一块牛背露出在水面上,如同一艘小船。

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嘴村的农民在田间“犁春牛”(2021年2月2日摄)。新华社发(邱海鹰 摄)

细心的人会发现,以上几首牧童诗的情景,都发生在水滨湿地,所牧的牛儿,无疑是南方的水牛,也就是“吴牛”。那么,有放牧黄牛的诗篇吗?当然有!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样的直立牛背,一样的顽皮童真,一样的无比默契,一样的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原题为《牛年说牛:属牛的你到底是属黄牛,还是属水牛?| 草地·春节特刊》。编辑王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