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宰相位代表什么生肖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护卫宰相位代表什么生肖1

新华社广州6月13日电 题: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邓瑞璇、孟宜霏

疫情期间,不少人停下了工作的脚步,而73岁的陈俊龙,则在家中忙得连轴转。

陈俊龙是广东揭阳市翁洋村的一名村民。今年初,他接到马来西亚一家木偶戏团的一个大订单,定制近百件铁枝木偶。

铁枝木偶戏是盛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一个小巧的戏台上,中间垂一布幔,台面布置小桌椅,两三位表演者在约1平方米的小戏台后面,用3根铁枝操纵木偶人在台前做出各种精彩的戏剧动作,后台配以潮剧的曲弦乐和唱词——俨然一台微型潮剧。

铁枝木偶戏的弦乐唱词均来自潮剧,又在潮剧的基础上,把所有剧中人物的唱、做、念、打都通过木偶人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难度则更上一层。揭阳市青年潮剧团团长黄锡宏介绍,晚清至民国时期,揭阳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十分普及,许多著名的潮剧艺人都来自木偶戏班。

2011年揭阳铁枝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龙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陈俊龙从事铁枝木偶制作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他从小随着父亲的木偶戏团到各地演出,与木偶戏结缘。20多岁时,他发现木偶制作的艺人逐渐变少,便开始对木偶进行记录,模仿研究木偶的制作工艺,对木偶戏又有了新的热情,逐渐从木偶表演艺人转行成为木偶制作艺人。

用杉木锯成木偶的身体各部位,再细致雕刻成型;用铁片将木偶的身体拼装起来;绘好衣服的图样,再依样绣好,裁剪出木偶的衣服……

一个木偶的制作,需要雕削、绘图、复印、垫、绣、剪、贴、缝、钉、组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考验着制作者的木工、美术、刺绣甚至是缝纫的功力。这些对于陈俊龙来说,已经驾轻就熟。在他看来,最费工时的莫过于服装的制作。

“一场完整的木偶戏大约需要40个不同角色的木偶。”陈俊龙说,因此,他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身份做出不同花纹的服饰、头饰等。侍卫、侍女等角色的服装简洁,快的时候他一天就能制作完成。而皇帝、宫妃、宰相等角色的绣工就比较复杂,需要精美的图案和复杂的潮绣绣法,使作品具有浮雕立体艺术效果。这往往要用上五六天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些年,陈俊龙也在细节中不断改进木偶的制作工艺。操作杆怎样才能更灵活、头部连接处怎样才能更牢固、人物形象怎样才能更鲜明……一次次的尝试提升中,陈俊龙和他的木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如今,潮汕地区大部分的铁枝木偶戏团,都会从陈俊龙这里定制木偶。随着潮汕人的脚步,木偶戏也走向更远的地方落地生根。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的木偶戏团也慕名前来购买。

纯手工制作木偶经济效益并不算高,现在潮汕地区像陈俊龙这样制作木偶的手艺人已经不多了。让陈俊龙欣慰的是,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掌握了一些技艺,能帮他一起制作。

如今,陈俊龙的木偶制作中心成为揭阳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场所之一,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这一技艺。“我希望这门技艺能好好传承下去,让铁枝木偶不光在戏台上出现,也能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他说。

护卫宰相位代表什么生肖2

前文说了:汉代的丞相们,就得管“理阴阳、顺四时”这种通天的大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反过来说,这句话也应该是成立的。那就是责任越大,能力越大。能力与责任不对等、不平衡,是持续不了多久的,肯定要出事。

而对于官员来说,个人的为政能力仅是次要的一面,关键是其手中的权力能力。也就是说,他手中的权力能够调动多少资源。

既然肩负着通天的大事,那么汉代丞相的权力够用吗?他们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实际上,汉代丞相的权力是很大很大的。甚至,皇帝都得敬畏三分。

但是,要赶上汉武帝那样的皇帝,就另当别论了。而一般而言,就制度设计而论,汉代丞相的权力已经足够其担负起宰相的责任了。

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陈平关于宰相的职责解释,与其说是宰相的权力,不如说是宰相的责任。这样更为恰当一些。而要说丞相的权力,首先得看丞相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关系。

1.皇权与相权——千年的大话题

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演进,始终伴随着皇权和相权的相互斗争、相互协作。原因就是皇帝是国家领袖,而丞相是政府领袖,而实际的国家政治权力就一个。所以,两个领袖就必须围绕这个政治权力进行合作、妥协与斗争。

丞相也叫宰相,在分封贵族那里,在内的管家叫宰,跟贵族外出做副手的叫相。这可以看做是宰相的来源。贵族忙于彼此之间的联盟、攻伐,宰相就独揽了家中和封地的大权。

在一般的小康之家,即便是大家族共同生活,管家是不可能篡位的。但是牛顿的低速运动与相对论的高速运动,就完全是两回事。与之类似,诸侯封地之家,与小康之家,也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春秋无义战

春秋之时,“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那就是管家们篡权了,而且成为普遍的现象。这是分封制导致的必然结果。之后,所谓的各种变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防止以下犯上的情况。

你给他一个小康之家管,他老老实实的;你给他一个城市管,他就可能心动;而你给他一片大封地管,那到时候是你管他还是他管你,就不好说了。

就像韩赵魏三家分晋,那就是三个家臣把主子晋侯的家给分了。再有就是季孙氏跟鲁国国君的关系,还有田齐代姜齐,此类事件比比皆是。

家宰的权力太大的时候,就得分一分。所以,后来就有了太尉和大将军的职位,把军权给拿出来了。等到秦的大一统,家就是国、国就是家。这个时候,你还让丞相包揽一切,那他可就连皇帝一起包揽了。所以,就有了太尉掌军权,御史大夫掌监察权,而丞相掌行政权,三权分立,统属皇帝。所以说,皇帝的权力是从丞相那里拿过去的。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就一点一点地从丞相那里拿权力。

然而,即便如此,相权还是足够得大。因为国家不打仗,太尉的军权也就那么回事。而御史大夫,往往是丞相的副手,地位还是在丞相之下。丞相的行政权才是最硬的权力,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

秦汉时期政府的组织架构图

其次是皇帝跟丞相的沟通联系。跪受笔录,那是清朝的军机处。跟一群太监们磨磨唧唧的的瞎矫情,那是明朝内阁。而汉代的丞相们可是自己开府管事的,皇帝要吩咐丞相点事,那可是有一定章程的。

御史大夫有一个副手是御史中丞,这个人长驻皇宫。皇帝有什么事就让他传话给御史大夫,然后御史大夫再转报给丞相。而丞相要知会皇帝什么事,也是这个流程,只不过是反过来。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就看这关系,你能说丞相就是皇帝的一个小跟班吗?

看影视剧的时候,总觉得皇帝高高在上,丞相猥琐在下。看到几个敢于犯颜直谏的故事,就以为是什么新鲜事。实际上,古代的权力设计,是能够保障高级文官对皇权施加影响的,有时候都能把皇帝这个国家领袖气个半死。

申屠嘉曾经是刘邦的材官蹶张,就是身边的护卫弓弩手,后来做了丞相。一次在面见文帝的时候,文帝身边的宠臣邓通,仗着皇帝的宠幸,就不向咱们的申屠嘉申大丞相行礼。

当时,申屠嘉就不干了,直接就对文帝说: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文帝就跟申屠嘉打哈哈:申丞相你就别说了,我就私底下喜欢他,没啥大事。

行,你说的,没啥大事。申屠嘉申大丞相回去之后,就发丞相府檄书给这个宠臣邓通,你给我来丞相府。“通小臣,戏殿上,当斩。”你过来,我绝对不打你,也不骂你,直接就咔嚓斩了你。

申屠嘉:有皇帝宠着你,我也不惯着你

还好,文帝后来赶紧派使者拿着皇帝符节把邓通叫了回来,算是救了他一命。

从申屠嘉与文帝的关系,就能发现丞相与皇帝的关系,并非是那种跪受笔录似的。丞相的地位很尊贵,皇帝也要礼让三分。

2.比皇帝还要豪华庞大的丞相府

这里可不是用丞相府跟皇宫比,而是用丞相的办事机构跟皇帝的办事机构比,也就是二者的秘书处。

在汉代,皇宫也就是皇帝养女人的地方,实际的办事机构就六个部门,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和尚书。而这六个部门中,也就是尚书确实是要参知政事的,其他都是伺候皇帝吃喝拉撒睡的。

当然这么说,有些简单化了。皇帝身边的侍中、郎官等,也是一支比较庞大的队伍,比如武帝时期,就形成了内朝决策、外朝干活的局面。但是从法理上说,皇帝身边的侍中、郎官们都隶属于光禄勋,而光禄勋是九卿之一,要向丞相汇报工作。所以,折腾半天也没有迈过丞相的职权范围。

钱穆先生著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而看一看丞相府的处室规模和事权,就会知道皇帝的秘书处到底有多寒酸了。汉代丞相府大体可以分为十三个部门,也就是所谓的“十三曹”,参考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具体如下:

一、西曹:主府吏署用,也即是丞相府的办公厅和组织人事部门,丞相府用谁当属官,由这个部门来招录。

二、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并包军吏在内。啥意思,大汉朝廷的全部高级官吏,也就是二千石的高官,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个,全由这个部门管。你可以认为这就是现在的中组部。因为九卿里没有管组织人事的,所以丞相府的这个东曹可就包揽一切组织人事工作了。

三、户曹:主祭祀农桑,但应该是侧重在管户口这方面,因为九卿中有专管祭祀的。

四、奏曹:管理政府一切章奏,大概如唐代的枢密院和明代的通政司,后来这个权力是分出去了,但在汉代,这完全由丞相说了算。

五、词曹:主诉讼,属法律民事部分。

六、法曹:掌邮驿科程。就像现在的交通部。“科程”是指一切交通方面之时限及量限等。

七、尉曹:主卒徒转运,是管运输的,略如清代的漕运总署。

八、贼曹:管盗贼。

九、决曹:主罪法。

十、兵曹:管兵役。

十一、金曹:管货币盐铁。

十二、仓曹:管仓谷。

十三、黄阁:主簿录众事。

这就是汉代宰相府的配置,不仅是部门众多,而且权力极大,关键都是实实在在的硬权力。把九卿里面的大司农和廷尉拉过来,丞相府都能甩给其他部门单干了。

相比丞相府的十三曹,九卿就有点虚头巴脑了,太常管祭祀、光禄勋管宫殿门户的护卫、卫尉管皇宫警卫、太仆管皇帝车马、廷尉管刑狱、大鸿卢管外交(实际上就是管少数民族的)、宗正管皇帝家族、大司农管政府经济、少府管皇室经济。

结语

汉武帝时期没事就换丞相,实际上就是要从丞相那里拿权力,否则别说打匈奴,就是日常行政都开展不下去。

汉武帝:来来来,把权力都给我,我替你当丞相

所以,武帝时候的丞相要么是听话的,如石庆这样的,武帝说啥就是啥;要么就是公孙弘这样的,平民入朝被武帝提拔至丞相之位,也比较能干。否则,其他人要么干不了多久,要么就给抓起来法办了。

后来,武帝还是觉得丞相府不好使,所以就自己亲自调动九卿,重用大司农桑弘羊,否则开疆拓土实在是没钱了。实际上,这也是再从丞相的手里面拿权。

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陈平:我虽然名声不太好,但很知道丞相该干啥

佐理阴阳、顺四时,虽然看上去比较虚,但却是能要命的,所以当丞相的,就是硬着头皮也得把这个责任给担起来。

而当丞相的把后面的都做好了——“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即便有什么天灾异像,也不会罪责加身。

的确有日食了,但你不能看见日食就杀丞相吧。而其他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有天灾也没饿死的;边境也很平稳,没有外敌入侵,甚至还能开疆拓土;九卿官员以及皇室成员都是亲亲相爱的。要是到这个程度,丞相也就不用担心天灾了。

而诸如“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宰相也确实能够做到的。

在内治理山河、养民保民,丞相府的那些曹属们费费心,应该就能做到了,而且还有九卿中的廷尉和大司农。国家给你们俸禄,可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外镇抚四夷诸侯”,这活一般都被皇帝抢着干了,但丞相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提供钱粮、提供运输、招募兵卒,都与丞相府分不开。

至于“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这就是丞相与皇帝相互斗争的结果了,皇帝想用点自己的人,丞相也有看着不顺眼的人,两个人就好好商量吧。但东曹这个高级干部的组织部就在丞相府,所以在用人上,丞相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后世历朝历代的各种政治变革,大多都是围绕皇权和相权展开的,而实际上都是在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到隋唐的三省就整出三个丞相了;而到了宋朝就整出一堆宰相,相互掣肘;到了明朝就干脆没宰相了,用集体领导的内阁代替宰相;到了清朝,连内阁也没有了,就是一群跪受笔录的军机大臣们了。

护卫宰相位代表什么生肖3

1323年,阴历8月初4的夜晚,在距离上都以南30里地的南坡店行帐中,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皇帝元英宗,正斜靠在床上挑灯夜读。

这位年仅21岁的少年天子,执掌这个庞大帝国3年来。他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刚刚铲除了以铁木迭儿为首的一干奸党。正待大展拳脚,锐意改革,誓将大元帝国带向盛世。

突然,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隐约听到左丞相拜住的怒喝声。元英宗披衣下床,打算召唤侍卫,一同出帐查看情况。

没等到元英宗开口叫人,他的帐门就被人粗暴地一脚踢开了。两眼通红、一身污血的禁军统领铁失,手提钢刀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对着元英宗当胸一刀,将他捅倒在地。

看着元英宗痛苦而愤怒的表情,铁失没有丝毫的怜悯,再次操起血淋淋的寒刀,一连砍下数刀,直到元英宗当场气绝身亡。

此时的帐外,元英宗的肱股之臣,年仅28岁的左丞相拜住也倒在了血泊之中,早已没了气息。

两个胸怀大志、志存高远的少年君臣,就这样惨死在禁军头目铁失的乱刀之下,酿成了史上著名的“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图取其意)

那么,“南坡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呢?这次事变对元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元英宗硕德八剌,虽说是元仁宗的嫡长子,但按照元仁宗和长兄元武宗“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他本来是不应该继承大统的。但元仁宗还是在1316年,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将自己的长子硕德八剌立为了皇太子。

1320年正月,元仁宗去世后,其母后答己就急不可耐地将铁木迭儿重新任命为右丞相。这位铁木迭儿历经元朝五代君王,权势显赫,且深得太后答己的宠信。

铁木迭儿一朝大权在握,趁着硕德八剌尚未正式继位,便对朝堂上的政敌展开了大清理,“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御史中丞杨朵儿、中书平章萧拜住等人,都瞬间人头落地,所有朝廷重臣一时间都噤若寒蝉,颤颤惊惊。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铁木迭儿就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杀人、逮人、罢黜人、换人,不但把昔日的对手整治了一遍,还把自己的心腹黑驴等人调到重要岗位上,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做好了和硕德八剌分庭抗礼的准备。

1320年4月,硕德八剌终于继位成为元英宗,但面对铁木迭儿的骄横跋扈,他一边任命拜住为中书左丞相,暗地里培植自己的人马,以积聚力量,一边玩起了韬光养晦之策,暂避铁木迭儿的锋芒,静候时机。

这位拜住可是大有来头,其高祖木华黎,曾追随成吉思汗大杀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其祖父安童,两度出任世祖忽必烈的宰相,有经天纬地之才。其父英年早逝,拜住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深受汉文化影响,成长为仁礼兼备的政坛新星。

(元英宗画像)

硕德八剌为太子时,就已久闻拜住大名。一日,硕德八剌诏拜住入东宫请教,但被拜住一口回绝:“我乃天子侍卫长宫,依礼不得私下与太子相往来,嫌疑之际,君子所慎!”可见拜住不党不私的正直人格。

在拜住的策划下,元英宗步步为营,开始有计划地剪除铁木迭儿的党羽。铁木迭儿不甘束手就缚,联合黑驴准备政变,拥立年幼的安王兀都思不花为帝,便于他继续掌控朝政。

但铁木迭儿此举被拜住获悉,他迅速地扑灭了这伙人的计划,逮捕了部分参与者,将他们处死抄家。

拜住上奏元英宗,希望借此机会将铁木迭儿一伙人一网打尽,但少年老成的元英宗不但放过了铁木迭儿,把没收来的谋逆者的财产赏赐了他一部分,还加封他为上柱国、太师,意欲稳住铁木迭儿。

元英宗想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因为时间是最难战胜的。

果不其然,如惊弓之鸟的铁木迭儿从此一病不起。拖到1322年8月,铁木迭儿终因忧惧而死。两个月后,太皇太后答己也病逝了。

挣脱了束缚的元英宗,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锐意改革之路。

第一,他重建了法制。元英宗制定颁行了八十八卷的《大元通制》,填补了元朝历朝历代的许多法律空白,让《大元通制》成为了元代一朝最重要的法典。

(元朝官员群体像)

第二,元英宗惩治腐败。除了扳倒铁木迭儿,剥夺了他生前死后一切爵位、封谥外,还斩杀了他的长子,罢黜了他的次子,将铁木迭儿的党羽一网打尽。

但元英宗唯独遗憾地放过了铁失,以致后来养虎为患、铸成大错。铁失只是铁木迭儿的养子,虽然和铁木迭儿一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其亲妹妹是元英宗皇后速哥八剌,元英宗不但“特赦”了他,还提拔他做了御史大夫,将皇帝的贴身禁军交由他指挥。

拥有了兵权的铁失最终对元英宗反戈一击,骤然发难,让元英宗措不及防,壮志未酬,这恐怕才是元英宗最失策的地方。

后来,在元英宗对铁木迭儿的进一步清算中,铁失暴露出很多恶行。为求自保,他决定铤而走险,精心策划了血腥而残忍的“南坡之变”。

第三,元英宗重视民生,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他推行“津助赋役法”,减轻了汉族民众的沉重徭役,将农民的徭役负担控制在3%以内,让广大农民尤其是汉民从中受益。

第四,元英宗重用汉臣。在崇尚儒学的拜住的强力推荐下,一大批汉臣被陆续提拔重用,张珪、王结、王约、吴险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不少汉人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很多汉人被诏进到六部内任职。

这些改革措施,都对大元朝的复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让大元帝国出现了万象更新的面貌。但这一切都在“南坡之变”的那个血腥之夜戛然而止。

如果没有“南坡之变”,让元英宗再多活上一、二十年,也许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个“盛世”,元朝大约不会不到一百年就灭亡。

(参考资料:《元史·英宗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