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柱之信代表了什么生肖

南京钟鼓楼,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寻古探幽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抱柱之信代表了什么生肖1

钟鼓楼乃古代城垣的重要建筑,鼓楼报时、钟楼报警,也是城市的军事重地都有驻军把守。南京鼓楼是大明王朝的皇家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鼓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鼓楼省保文物

位于明古城中央的钟山西延余脉的黄泥岗上,由朱元璋下旨、刘伯温策划所建造。

南京鼓楼

刘伯温按照南京周围的山川地势先是策划了南京古城,然后又按照八卦地理风水的南、北七斗星确定了南京鼓楼的走向形制,因此南京鼓楼距朝阳门、仪凤门、聚宝门距离相等,走向是偏西北东南而不是常规的坐北朝南。南京鼓楼分城阙楼台和重檐楼阁两部分,​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已有639年的历史。

南京鼓楼

南京鼓楼

下层无梁城阙式楼台中间并列辟劵门三道,中大边小,前后贯通,供人行走;边拱门中间向内各开一走廊筑有藏兵洞,是古时守卫兵将的住宿办公处,端头折向前是登城砖阶楼梯,出口各建歇山檐风雨亭一座。

南京鼓楼

城阙台出口风雨亭

南京鼓楼

台城基座上面的中间是三开三进重檐楼阁,清康熙二十三年(1864年)十一月初一康熙皇帝来江宁视察,此时明代高大威猛的城楼早已毁于战火仅余城台,翌日康熙驾临鼓楼台城,登高望远,尽览金陵,告诫官员要:“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

告诫碑

告诫碑雕刻精细

雕刻栩栩如生

雕刻精细

两江总督王新命将皇帝的告诫刻碑立于台城上部正中,又建楼阁以加珍重和保护,阁楼相比原明朝阁楼已是有大大的收分,

明代阁楼础基

南京鼓楼上的清代阁楼

所以南京鼓楼城台是明朝原筑,阁楼是清朝原筑,因立有康熙告诫碑又称碑楼,现在看来明显的阁楼娇小与宽大的台城不成比例。南京鼓楼台城规模在遗留的明代鼓楼中不是最大的,但建于高高的黄泥岗上依然威风凛凛。

南京鼓楼有三大看点​一是明代台城,红墙巍峙,石窗别致,是年轻人打卡拍照的绝佳之处;

南京鼓楼台城

二是康熙告诫碑,高大辉煌,托碑赑屃雕刻的非常精细生动;

康熙告诫碑

三是清代龙凤塔。清代龙凤塔在告诫碑左右各一座,高达3.8米六角三层十六级,木质结构,外敷金箔,各级都有极其精细雕刻的图案寓意,栩栩如生。

自下而上底层踏脚为六只狮头狮爪造型的脚撑,二级六面为花卉,三级六面为武将带兵对弈,四级六角为仙人麒麟献宝,二层五级六面一只刻鼠牛虎马羊猴,另一塔刻兔龙蛇鸡狗猪计十二生肖,六级六根塔柱分别刻有一条昂首抱柱,脚踏金珠的蟠龙,七、八、十级六面为刘备诸葛亮三国故事镂刻,九级塔背之角刻有欲将腾飞的云龙,三层十一级六面镂刻“寿”字,十二级又有六根较细的立柱,每根分别刻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十三级貂蝉三国故事,十五级六角小塔脊六角又刻有六个站立塔角的金凤凰,十六级为塔顶六面刻有葵花天竹青松芭蕉万年青兰花等,顶上还有荷花莲蓬荷花上站立一只展翅飞舞的仙鹤。

稀世珍宝~清朝龙凤塔

稀世珍宝~清朝龙凤塔

由此这对清代龙凤塔,精雕细凿,寓意深长,堪称稀世珍宝。

作为大明京师帝都的南京有鼓楼当然就有钟楼,这是皇家建筑的象征,明代的钟楼与鼓楼同时建造形制相似,都是城阙城台上建钟楼,位于鼓楼西侧,与鼓楼一样毁于战火,当时钟楼共有三只大钟,楼毁钟落,直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江宁布政使许振袆才将尚存的一只铸青铜大钟移至鼓楼东北的现在位置,并拨专款建了铁梁铁柱的六角亭来悬挂称为大钟亭。

大钟亭

明朝大钟

大钟亭内所悬挂的这只大钟是明代钟楼遗物~铸青铜大钟,高3.56米、口径2.3米、重两万三千公斤,钟的颈部铸有阳纹莲瓣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纹,上刻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的铭文,距今也已有633年的历史,此钟体硕形美,撞之浑厚悠扬,声闻全城。所建钟亭为重檐六角攒尖式,高14.5米,大钟亭现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

春秋代序,寒暑推迁,草木枯荣,万物生灭。

鼓楼公园

六百余年的南京鼓楼今天依然静静的盘踞在黄泥岗上;精美的大铜钟默默的悬挂在大钟亭内,

大钟亭公园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闹市中心虽不再那么高大威猛,但仍是市民休闲、怀古、打卡的胜地,仍是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一景。

抱柱之信代表了什么生肖2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年)陆续重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

图为正门外的“道法自然”壁。

图为混元殿内正中供奉的“混元祖师”。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在宋真宗时,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

混元殿后面是八卦亭,布局紧凑,精巧大方。整体建筑共三层,底座呈四方形,亭身呈八角形,顶为圆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图为八卦亭的双重飞檐亭顶,外围八根金龙抱柱。

三清殿外的独角铜羊造型奇特,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为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

三清殿是青羊宫的主殿,图为殿内供奉的道教最高尊神中的玉清元始天尊。

图为三清殿后殿正中供奉“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图为二仙殿中供奉的吕洞宾雕像。

图为透过殿门上的菱形图案,可以看到院内绿树成荫。

图为唐王殿外的福字双龙戏珠照壁。

降生台建于清康熙年间,降生台上有“太上无极圣母”殿。图为降生台外围的石栏。

图为庭院中老人在作画。

在树荫下喝茶下棋,是成都人最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

图为唐王殿一侧的庭院。

图为老庄书院。(中国西藏网 图、文/郑朔)

抱柱之信代表了什么生肖3

巾帼不让须眉 追梦不负芳华

——我市文艺界女性工作者撑起晴朗一片天

□见习记者 杨心雅

女性委婉安静的力量是至善至柔的,它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中国的女性从绝对男权的历史高压锅中挣脱而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发挥了自己强大坚韧的力量。中国新时代女性正被赋予着更多的角色和职能,她们不仅成就了家庭,影响了时代,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为梦想耕耘,成就自己的一片天地。 天水一直以来都有一大批极具价值的女性工作者,她们为我市的文艺创作添砖加瓦,为我市的艺术繁荣挥毫泼墨,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角色。3月5日,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市文联副主席杨清汀和市歌舞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静,听她们来谈一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女性工作者在文学艺术领域给我市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文学界大放异彩

市文联副主席杨清汀告诉记者:“文联有11个协会,涵盖11种艺术门类,女性工作者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主力军。她们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成绩突出,工作能力也很强。”

从作家群体上来讲,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生活在天水的青年女作家牛正寰,以一篇《风雪茫茫》引起全国文坛注意,真正拉开了甘肃新时期文学的序幕。在此期间,以牛正寰、匡文立、庞瑞琳、周如镜、何道华为主要成员的天水女作家群体,曾一度在甘肃文坛形成过天水文坛“五朵金花”的传奇。

“她们的作品不止在甘肃省影响很大,还走向了全国。”杨清汀说,“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相当有影响力的女作家,比如李晓东的小说、散文、诗词都可圈可点,显示出她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还有王晓燕,她获得过第五、六届黄河文学奖。她们的水准体现出了我市女作家群体的一个高度。”

不仅如此,在诗词方面,我市也有非常优秀的女性群体,“天水有很多优秀的女诗人。”杨清汀说,“比如李蕴珠、杨玲玲等。”李蕴珠作为天水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1997年,她的词作《貂裘换酒》获得甘肃省庆祝香港回归一等奖。李蕴珠、李桥、杨玲玲、张向红四位女诗人还联合推出了梅兰竹菊《四清集》,收录了她们的多首诗作。

杨清汀认为,从文学角度上看,我市涌现出的大批女性作家、诗人,不仅给天水文学带来亮眼的色彩,她们的成绩以及给文学界带来的价值都不可小觑。

◎在艺术界百花齐放

天水文艺界女性从业者数量较多,从天水女琴家胡宝琴,到获得第28届梅花奖的袁丫丫,再到天水市歌舞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女高音歌唱家张文静等等,她们各在文化艺术工作的岗位上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带来形式各异的艺术创作。

“音乐、舞蹈方面女性本就占相当大比例,例如米秋萍的舞蹈在陇东南非常有影响力,她连续组织举办了多届全市‘羲皇杯’舞蹈大赛,为天水舞蹈界做出了很大贡献。”杨清汀说,“其实在美术、书法方面,我市也有许多女性在崭露头角,比如美术家穆静、书法家彭卫等。还有唱秦安小曲的蔡爱琴、表演蜡花舞的王芳,她们的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获得过奖项。”

不仅如此,清水的剪纸传承人王永兰也早在2007年就有部分作品入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杰出传承人卷》,并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入选杰出传承人”。秦安剪纸艺术家安梅霞的作品获得多个省市奖项,并曾赴京参展。她们将我市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用一件件作品讲述非遗魅力。

张文静告诉记者,在市歌舞艺术研究中心,女性工作者所占比重较大,人数基本达到了全体人数的一半。“女同志是我们单位的半边天,”张文静说,“尤其重要岗位上女同志也很多,比如一线的女演员,还有科长、副科长等工作人员等等。每一次演出还有其他各种活动中,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在我们单位体现得成为突出。”

我市文艺界女性工作者的艺术造诣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她们不止是单纯的表演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播种者。

◎在工作中突破自我

“文学艺术界的女性工作者除了在艺术创作上能力很强以外,她们在各个岗位上也身兼要职,作为管理者,她们依旧表现突出,特别有奉献精神。”杨清汀说。“比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清明是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袁丫丫是戏剧家协会的主席,米秋萍是舞蹈家协会主席,另外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都有女性担当副主席。”

杨清汀告诉记者,就以袁丫丫为例,她一年里下乡表演的次数不计其数,工作时间十分密集,但文联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去基层演出。“扶贫下乡,进社区对她们来说就是常事,但她们依旧创作出许多贴近生活的作品,给群众带来欢笑。”杨清汀说。

张文静对此体会尤为深刻。“我们演出完还要开会,有时甚至能开到凌晨一点。回家时间晚了,家人也会不理解,确实需要毅力和热爱才能坚持自己的工作。”张文静谈起她们科室的一位副科长,“她有时候忙得连孩子都忘了接,后来就专门上一个闹钟以提醒自己。”

女性工作者要兼顾家庭,还要在行业领域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大家的表率,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此过程中,她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通常都是远超过男性的。而她们的奉献精神和多年来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力与社会价值,将永远熠熠生辉。

追寻传统文化

——访国画家张维萍

张维萍,甘谷人,1965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天水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家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优秀专家。

1990年为挖掘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并创办“甘谷民间美术室”,中央电视台《祖国各地》栏目专题播放《甘谷民间美术》,编入《天水市志》;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同年,被授予“敦煌文艺奖”。

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展出,还应邀赴日本、法国展出。作品在《美术》等刊物专题刊登。 ( 《《《 )

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

彭卫,字怡菡,祖籍甘肃临洮。曾在天水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文物出版局任职,天水市第三届政协常委。

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妇女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幼受父亲影响与书法结缘,涉猎多种书体,长于草书。

做一个坚守的琴人

——访琴家胡宝琴

胡宝琴,生于1956年,秦安人。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1980年师承古琴泰斗吴景略弟子周兆颐先生。2008年在天水发起成立“伏羲琴社”任社长。经数十年操缦研讨,精益求精,所弹琴曲数十首,多次参加全国琴会。尤以琴歌吟诵弹唱见长。

其腔韵融入昆曲、民歌、戏曲等多种元素,形成了苍凉、沉郁、悠游、婉转的风格特点。打谱有《西鹿堂琴统》之《修稧吟》《楚歌》等。创作有琴曲《渭水秋声》;创作琴歌有诗经·秦风之《车辚》《晨风》《秦时明月汉时关》等。多年来致力于古琴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从习者众多。

归来犹自满衣香

——访诗人李蕴珠

李蕴珠,号猗竹阁主。天水人,1958年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甘肃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天水诗词学会副会长。

自1990年起,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华夏吟友》《甘肃诗词》《渭滨吟草》《海岳弦歌集》《中华女诗人辞典》《当代诗词类编》等书刊。

早年笃爱唐宋诗词,以清丽婉约,深情含蓄为指归。与友人合著《四清集》刊行。

我的写作

李晓东,女,70后,天水人,天水市《秦州文艺》执行主编,秦州区作协主席。

作品发表于《散文》《读者》《啄木鸟》《散文选刊》《中华辞赋》《当代小说》《延河》《飞天》等刊物。

著有长篇小说《雪落秦州》《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婚姻补丁》,长篇历史文化散文《风华国色》。个人散文集《花事·人事》。诗词作品均依中华新韵。

我更爱自己沉默里的阔朗

王晓燕。居天水。中国作协会员。

近年在《清明》《西部》《芳草》《文学界》《野草》《朔方》《青年作家》《广州文艺》《山东文学》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八十万字。

曾获黄河文学奖青年奖、一等奖。

心存感恩 满怀热爱

——访国家一级演员袁丫丫

袁丫丫,1974年生于陕西省宝鸡市,秦腔旦角,国家一级演员,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任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秦腔四小名旦,中国戏协会员,甘肃省戏协理事、天水市剧协主席,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天水市劳动模范,省、市领军人才,陕甘两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天水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传承人,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为梦奔跑

——访市舞协主席米秋萍

米秋萍,天水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舞蹈演员,省艺校天水分校创办人之一,曾任天水市歌舞团舞蹈编导,省艺校天水分校教研室主任,多次担任市节会春晚及大型活动主要编导。

米秋萍在40多年的舞蹈表演和专业教学工作中,潜心舞蹈艺术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在北京舞蹈学院,省歌舞团,省群艺馆,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专业进修,是我市艺术资历深,教学创作和表演经验丰富的专业舞蹈家。创作的《伏羲颂》《闹秦州》《天水白娃娃》《天河热土》等几十部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大奖。

曲调声声入心田

——访秦安小曲艺术家蔡爱琴

蔡爱琴,秦安人,57岁,现任职于秦安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秦安小曲协会副秘书长。

2013年,获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先进个人;首届甘肃省“女娲杯”秦安小曲大赛演唱一等奖,同时获甘肃省文化馆颁发的秦安小曲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突出贡献奖;2016年,演唱的秦安小曲《惠风劲吹夏家湾》获甘肃省第三届“飞天杯”百姓小品艺术节一等奖,并获“曲艺之王”称号;秦安“最美艺人”荣誉称号。

为歌唱而生

——访市音协副主席张文静

张文静,天水市歌舞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员,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外聘教授。

曾在甘肃省历届声乐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并在省级刊物发表诸多学术论文,参加的演出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2年,成功举办了“我心为你骄傲”——张文静个人独唱音乐会。

剪出家乡美

——访清水县剪纸艺术家王永兰

王永兰,清水人,60岁,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水市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剪纸传承人,甘肃省副高级剪纸艺术师,剪纸艺术入编《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被授予杰出传承人。

自1994年至今,有20余次在全国、省、市、县级艺术大展中多次荣获金、银、铜奖及特等奖,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省文化馆、档案局等单位收藏,部分作品被中外爱好者收藏,受到广泛好评。

巧手传技艺

——访秦安县剪纸艺术家安梅霞

安梅霞,秦安人,41岁,剪纸技艺中级职称,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多次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览。

2015年6月28日,作品参加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传承文明,见证文明”天水市非物质文化展示展演活动中,获得优秀个人奖;2016年起至今,每学期为秦安县第一小学、第四小学、桥南中学的学生们教授剪纸课;2016年4月,剪纸作品在天水市第二届“陇原巧手”手工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7年2月,剪纸《十二生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加第14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分别获得制作技艺二等奖、创新创作优秀奖。

国画圆梦

——访天水师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宋云华

宋云华,河南南阳人,40岁,现为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教中国画课程。

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文艺研究》《国画家》《文艺理论与批评》《西北美术》《文艺争鸣》《编辑之友》等。作品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汤显祖历史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等处收藏。

一把刻刀化神奇

——访甘谷县木雕艺术家张彩云

张彩云,女,1976年生,甘谷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副高级木雕艺术师。受家族的影响学习木雕技艺。跟随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甘谷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勇学习木雕技艺。经过多年的磨砺,融通南北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张彩云在近期先后完成了甘谷县大像山药王洞、三清洞、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岳庙、天水净土寺、临夏永靖大光明寺、湖北武当山等寺庙宫观的佛龛、銮驾、供桌、牌匾、抱柱、门窗等木雕作品一千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