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代表什么生肖

牛年谈牛|家牛是从哪里来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汇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结盟代表什么生肖1

| 初见大牛|

2021年又是一个牛年。牛在十二生肖中排位靠前,也是人类驯化历史上率先几个与人结盟的动物。牛几乎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人类文明史的历程之中,排在牛之前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只有狗、绵羊和山羊。从某种意义上讲,揭示家牛的历史,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靠近人类文明的历史。要解开这个有关“牛”的历史问题,还要从若干年前说起。

2013年9月,我在云南边城瑞丽考察中国西南“翡翠之路”。在街头闲逛时,一群路边散养的大牛拦住了我的去路。这群白色为主、杂以大块灰褐毛色的大牛,有一个和日常所见黄牛、水牛显著不同的特点:高耸的肩峰。

我头一次亲眼见到这种与众不同的牛,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瘤牛,那种印度满大街溜达的神牛的同类么?明明是初次见面,可我又总觉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过它们,是在哪里呢?顾不了这些,我赶紧拿起手中的相机,趁着牛群低头吃草、抬头咀嚼的间歇,抓拍了几张照片,尤其是能体现它们特征的侧面照。

瑞丽所见瘤牛同类

离开瑞丽回到上海后的某一日,我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展厅里闲逛,好多对高耸的牛角突然晃入我的眼中。只见为首的公牛站立在一个铜器盖顶中央,周围七牛环绕,它们的共同点是:双角上弯,垂皮发达,项部隆起宛如驼峰。这是一具由云南江川李家山战国墓地出土的“八牛贮贝器”。

上海博物馆藏八牛贮贝器

器盖上肩肉高耸的八牛,不就是我在瑞丽路边见到的牛群吗!它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古滇国的境内。几千年来,它们是否一直止步于滇南一隅,还是沿着长江、珠江的方向继续向东,在华南,乃至更北的丘陵和平原,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成为我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

| 从犦牛到封牛|

说也奇怪,当我注意到这些长着“驼峰”的牛群后,这些来自古滇国既古老又现代的动物,便在各种文物、文献中不时露出一峰半角,引我追寻其踪迹。

较早观察到这些动物的,当推秦汉时《尔雅》一书的佚名作者。其在“释畜”条下提到了一种名为“犦牛”的牛科动物。而四百年后的晋人郭璞为“犦牛”写下注释:“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槖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余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原来瘤牛古称犦牛,古人将瘤牛的这种肉状突起称作“肉犦”,又因状如驼峰,得名“犎牛”。

郭璞之所以如此多识,大概因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 (107年),(永昌)缴外僬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已为内地学者所知。不过再往后,封牛进入中原的方向却发生了巨大改变。汉安帝之子顺帝“阳嘉二年(133年),疏勒国献师子、封牛”(《后汉书·顺帝纪》)。不仅如此,此后,一直到唐代的文献中,进献封牛的地点,全部来源于西域方向。

除了在文献中现身,这些曾被当作贡品的封牛,也陆续出现在唐代画师的笔下。唐麟德二年(665年)李震(李勣之子)墓墓道西壁壁画中的《牛车出行图》,以及唐上元二年 (675年)阿史那忠墓壁画中的《胡人驭车图》中,都可见到这种肩峰高耸的瘤牛形象。而与此相近的唐代墓葬中,也经常可见与画中相似的瘤牛陶俑。

胡人驭车图 陕西礼泉唐阿史那忠墓出土

可是,这些神奇的封牛在唐代以后,又渐渐从画中消失,不见了踪迹。比如,较阿史那忠墓壁画晚了一个世纪的著名的韩滉《五牛图》,画中所绘的五牛肩颈都平坦或略弧,未见如驼峰一般隆起。而更晚的宋代画家李唐的《百牛图》中,更是只有形如黄牛或水牛的寻常牛只。

那么,瘤牛又是怎样在古人的视野中变得既熟悉又陌生的呢?

| 家牛的故事|

这个由考古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或许应该由遗传学家来解答。2018年西北农大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的一篇有着极长题目的文章《全基因组重测序分类世界家牛血统,并反映东亚家牛的三个血统来源和外缘物种基因的适应性渗入》(“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reveals world-wide ancestry and adaptive introgression events of domesticated cattle in East Asia”),为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答案。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家牛起源的故事,有两个主角——原牛和瘤原牛。距今10750—1025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首次在西南亚幼发拉底河中部驯化了当地野生的原牛,它们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普通牛。在普通牛被驯化2000年以后,印度河谷的瘤原牛也被独立驯化为后来的瘤牛。

研究人员通过古代牛线粒体证据提出,率先被驯化的普通牛,沿着两条路径继续向东。普通牛的第一条路线,是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向东迁移到达中国北部或者蒙古,成为东亚普通牛的祖先。第二条路线,则是大约在距今5500—4000年前传入印度;随后,有着相同的染色体数量2n=60,没有生殖隔离的瘤牛和普通牛产生了混血瘤牛后代,并在距今3500—2500年前从印度扩散至东南亚和中国南方。

中国北方的东亚普通牛,不但扩散至整个北方,深入东北亚,成功入主朝鲜半岛和日本,而且还在进入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导入了1.2%的牦牛血统。另一路的混血瘤牛的基因流动更加丰富,一方面大量吸收了不同于印度瘤原牛的中国本土瘤原牛血统,另一方面还保留了大约 2.93%的爪哇牛血统。终于,两条路线的家牛迁移之路,汇聚于3500多年前的中原大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普通牛(黄牛)品种。

牛的驯化与传播

当然,这不是故事的全部。东亚家牛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遗传变异研究还显示,在距今1000年左右时,具有不同Y染色体单倍型的欧亚普通牛(显著出现在欧洲中南部和中国西北部)进入东亚,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现代东亚普通牛的种群。

新问题又出现了,既然瘤牛的血统在公元前15世纪之前就已经出现于中原黄牛,为何在之后的历史中还不断以贡物的形式出现于中国文献?

| 变成黄牛|

“夏后氏尚黑……牲用玄。殷人尚白……牲用白。周人尚赤……牲用骍”,《礼记·檀弓上》补上了答案最后的缺环。“牲”是祭祀所用之牛;夏人是否用黑牛不得而知,但商人用纯白色牛祭祀,得到了大量殷墟甲骨卜辞的证实,而白色就是瘤牛的主要毛色特征。

距今3000年前左右,尚白的商人为尚赤的周人所取代。后者偏好骍红色,通过人工选择等育种技术有意识地造成黑、白、褐色基因在黄牛群体中频率降低,红、黄基因上升,也就将黄色稳定为东亚普通牛的基本毛色特征。随着白色基因一同迅速下降并隐退中原的,大概还有瘤牛显著的峰肩、长角等特征。

从这个角度讲,入主中原八百多载的周王朝留给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化遗产,与其说是“周公之礼”,不如说是我们今天对东亚普通牛——黄牛——根深蒂固的认识。

然而,正是这种印象,使人忽略了中国黄牛原有的瘤牛基因,也使得血统更纯正的白色峰肩瘤牛成为中原文化视域中稀罕的入贡之物。无论是古滇国,还是西域方向的来贡,其实都是3500多年前,普通牛进入中国两条路径的再现。之后一直到唐代贵族墓中的壁画、牛俑,都是这一古老脉络的延续。

唐代之后,与北方民族一同南下的,还有新一轮欧亚普通牛的南进。这些最后到来的牛群为中国北方黄牛注入了适应力更强的丰富基因,不但赋予了它们更加平坦略弧的肩颈,也最终决定了古代画家所描摹的黄牛体征。

结束这段有关瘤牛的探索之旅前,竟然还有惊喜。我试着寻找当年郭璞记录犎牛的“交州合浦徐闻县”,现在那里依然盛产以高峰著称的雷琼牛。实际上,还有离上海更近的瘤牛后裔,皖南牛和温岭高峰牛。看来百密一疏,如果宋代以来的宫廷画师们能有机会向南方走得更远,它们或许会发现更多样的写生对象。

浙江温岭高峰牛

话又说回来,牛虽有脚,但牛的脚迹始终追随人类迁移的足迹。当我们集考古学家与遗传学家之力勾勒出这条从南到北汇聚于中原的驯牛之路时,未尝不是从另一个角度重现了人类的文明之路。愿新的一年里,各种牛属动物可给我们再增新知,再添新禧。

本文写作还参考:陈宁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揭示东亚家牛的祖先与多重适应性基因渗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常洪、耿社民等《中国黄牛考源——中国黄牛源流考之一(下)》(《中国牛业科学》,1991年01期)

(作者单位:上海博物馆)

作者:张经纬

编辑:于颖

结盟代表什么生肖2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其历经千古风霜、万世磨砺,早已经成为一门底蕴深厚、一言万像的语言,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一点,只把语言当成交流工具,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就像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却只干着绣花的活。其实我们平时说的很多话都是有文化传承的,如果只知其意不知其解,我们就失去了这种文化传承,我们的语言地真的只是工具了。

下面就列举一下我们常说的有文化传承的话:

回笼觉:中国古时政府朝廷是要上早朝的,大臣们凌晨三四点钟就得起床,皇上五点就要坐上龙椅开始朝议,散朝后七点到九点皇上就要去补一觉,这个时间是辰时,辰时对应的生肖是龙,所以叫回龙觉。上行下效,皇上睡大臣也睡,最后传到民间就讹称为回笼觉了。

天还没亮就上朝,能不困吗

东西:为什么东西可以代称物品,而南北不行,这和道家五行学说有关,五行中讲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东西之木金可承载万物,南北之水火则会消融万物,所以用东西代指万物。如果有人骂你不是东西,实际上是说你是南化,即你不是金木是水火,而水火无情,所以是在骂你无情无义,没有担当。鸣金收兵:为何事情结束要鸣金,而不是其它的。这也和五行有关,春夏秋冬四季在五行中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北属水。其中秋属金,而中国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言,所以金就代表收,鸣金就是代表结束、撤退的意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不懂子午卯寅: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时为23:00-1:00, 午时为11:00-13:00, 卯时为5:00-7:00, 酉时为17:00-19:00,所以用子午卯酉就是一天时的四个参照点,代指时间,不懂子午卯寅就是不会管理时间,不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与其类似还有子丑寅卯,这是一天的前四个时辰,代指逻辑性和条理性,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是指说不出什么内容。

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是有讲究的

上厕所,下厨房:五行中讲北为水,南为火,所以古代在建房子时将厕所建在北边,主排泄通畅,将厨房建在南边,主食物健康。又因为我国有北上南下的说法,所以就称为上厕所,下厨房。现在很多人家的房子都建错了,所以才会生出很多吃和拉的病 。

现在还有人按这些规矩建房子吗?

拍马屁:这个词源于元朝。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会不会养马就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高低。所以蒙古人相遇时如果看到对方的马好,就会拍拍对方的马称赞一番,肯定对方的能力。当蒙古入主中原成了统治阶层,汉人沦为第四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汉人出于各种原因就学会了这种称赞蒙古人的方式,而有些汉人看不惯这种汉奸行为就称其为拍马屁。

马背上的民族

二百五:缘于赌搏推牌九的术语。牌九中有两张牌叫二板和幺五,这两张组合在一起是最小的牌,所以如果有人拼成这个牌就会受到人的耻笑,称其不能成事,后来逐渐讹传为二百五。

牌九是中融入了很多道家文化

吹牛:以前的屠夫在宰杀猪羊时为了剥皮或去毛方便,会在猪羊后腿上割个小口向猪羊身体里吹气,但是杀牛是不会这么干的,因为牛太大了,吹不起来,所以在民间就有了吹猪吹羊不吹牛的说法。吹牛不算脏话,但有人故意在后面加上牛的性器官就变成脏话了。

吹羊现场,这可比吹气球难多了

忘八端:八端在儒家文化中指做人应遵守的八个原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八端指的是忘记做人的根本,不配做人,后被讹称为脏话王八蛋。

八端是为人的八个准则

执牛耳:古代人饲养六畜,其中牛、羊、豕常被用做祭祀时的三牲,牛又是这三牲中最贵重的,有牛的的三牲叫做太牢,只有在最隆重的祭祀时才使用。古时诸侯盟誓时就会使用太牢,祭祀时把牛的左耳朵割下来给盟主,代表所有人的誓言会被神灵听到。所以执牛耳是古代结盟的一种仪式,现在代表对人地位的认可。

三牲牛为最,左耳听圣言

露马脚:古人在祭祀时常用驴马扮作麒麟游行,因为麒麟的外貌集龙首,麋身,牛尾,马蹄为一体,所以人们在装扮驴马时只会装扮身上,蹄子则不会装饰,在游行时驴马蹄就会露在外边,这叫做露马脚,后来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把露马脚当成是露出破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麒麟的脚本来就是马脚。

麒麟的脚本来就是马脚

马桶:中国古代人上厕所时,如果不方便去厕所就只能用粪桶解决,这就是马桶的桶字。而马桶的马字是有来历的,唐朝之前人们称男人用的小便器为兽子,其被制成各种动物的形状,虎形的尤其受人喜欢,因为人们认为虎有辟邪的功能,而屎尿又是污秽之物,用虎形的兽子可以去邪,所以虎子就大行其道。唐朝建立后,因为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为了避讳其名,朝廷下令不准再称虎子,人们就找了一个与虎类似的,代表阳刚的动物马来顶替虎,称为马子,后来人们把马子和粪桶合二为一称为马桶。马虎一词的来历也和这有关,虎子被改为马子,很多老百姓总是弄错,所以就称含含糊糊、搞不清楚事情为马虎。

男士专用,比脉动瓶子好多了

倒霉:实际上应为倒楣,倒霉是讹传。明清时代读书人中举困难,中举后就会为其立起楣杆以资表扬,所以古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一些有考生的家族会在考生没中举前就将楣杆树起,以取一个好兆头,但是最后如果没考中,就只能将楣杆放倒,此即称为倒楣。

楣杆,男人的贞洁牌坊

以上我只是举了几个例子,中国汉语中各种成语的典故不胜枚举,这也是外国人学汉语觉得难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说法不过是某些人的意淫,这种观点我是坚决不能苟同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的文明,这五千年的文明通过相同的文化串联在一起,其底蕴之深,内容之广远非其它文明可比。对于人类来讲,能生在中国、讲中国话、写中国字都应该是一种幸福,可现在偏偏有一些人更改国籍,迁居国外去当个二等公民,更有甚者辱国、贬国,真是让人鄙其无知,叹其不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欢迎关注,评论讨论。

结盟代表什么生肖3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引起全球瞩目的本届北京冬奥会2月20日在鸟巢完美落下了帷幕,许多人都对闭幕式上美奂绝伦的表演和场景感叹不已,但是其实在闭幕式上,还隐藏着中华文化的许多个知识点,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出来。

本期以史为鉴就简单跟大家聊聊闭幕式中隐藏的五个中华文化的知识点。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在本届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当著名大师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歌曲响起时,场上的演员们手捧柳枝缓缓出场。

柳谐音留,柳枝从先秦时期开始,在中华文化里一直是送别的代名词。

《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

唐代诗人王维在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也写道“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叔同在《送别》歌词里也有“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之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第一个知识点就是柳了。

二、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在本届冬奥会的闭幕式上,烟花组成的汉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以及对应的英文“One world One famliy”让全世界为之惊艳。

其实“世界大同”和“天下一家”可以说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对于世界、国家、国君、百姓的认知。

这句话是出自于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在《礼记》的《礼运》篇中,儒家描述了一番儒家理念中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而“天下一家”也同样是出自于《礼记·礼运》,里面提到:

“故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在清末时期,革命先辈就是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喊出来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

可以说“世界大同”和“天下一家”既有中华民族古代哲学思想,也有近现代民族危亡情况下的现代理念。

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绳结在中国历史上历史极为悠久,远古时代,没有文字,先民就用结绳的办法记录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情。

也就是著名的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也就是说,结绳最早的含义是纪录、契约;到了后来,结绳又有了“结合”、“聚集”的含义,比如我们常用的“结婚”、“结义”、“结盟”等等词语都有这样的含义

《诗经》中说: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意思是女儿出嫁时 ,母亲一面与其结绳结,一面叮嘱婚礼礼节时的情景。而这儿的“结缡”已经有了结婚的含义了。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绳结在民间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含义,不同的绳结代表了不同的期望和祝愿。

比如同心结象征着爱情;祥云结代表着吉祥;如意结寓意着万事如意;寿字结代表着寿比南山……

而现在,中国结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次闭幕式上,中国结的多次亮相也让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上述三个知识点,在本届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可以说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画面都融入了浓厚的中华文化。

比如本届冬奥会开幕时间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而闭幕式前一天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华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闭幕式上就推出十二生肖的雪车;

在本届冬奥会期间,恰好赶上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大家要挂灯笼,闹花灯;吃元宵,猜灯谜……

闭幕式上也把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一幕展现出来。

还有开门迎客的“冰雕中式门窗”、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来自中国古代的同心圆玉璧的奥运奖牌、演唱歌曲孩子们衣服上的剪纸造型……

“5000年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处处可见、大放异彩。”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说道。

在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你印象最深刻是是哪一幕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