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代表什么生肖

龙|民族的象征,传说中的生物,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芳草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蜃代表什么生肖1

龙的来历

说到龙这种动物,大家都可能觉得很熟悉。龙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位,与十二地支配属"辰",而一天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又称"龙时"。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鼠、牛、虎、兔等在我们生活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很普通的几种动物,但是龙这种动物不一样,没有人真实见过它的真面目。

龙在中国可算得上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十二生肖的一种动物呢。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龙可是代表着帝王,即天子就是龙在凡间的化身,因为有象征帝王天子的意义,在百姓心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既然无人见过龙这种动物,那它真的真实存在吗?

实际上龙并不是真实存在与我们的世界,它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它是人们臆想所幻化出来的神话形象,具有至高无上的法术神力,龙的传说与历史更是赋予了它神秘却拥有强大力量的色彩。

神话传说里龙是种神异动物,能行云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但是龙却无迹可寻,陌生而又神秘,人们只能从神话传说的文字记载中见到它的样貌。据罗愿《尔雅翼》中记载∶"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 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这便是龙的样子。

龙的样子与蛇有点相似,不过与蛇相比龙有脚,能走,能飞。龙也是中华文化里的四灵图腾之一,即大多数华人都自称为龙的传人。

龙的象征意义

1、 前面也提到过,封建时代龙主要是作为帝王的象征,具有广义,大部分有关帝王的东西都可用龙的部位指代,如龙颜、龙体、龙廷、龙袍等。

2、 龙通常具有祥瑞之意,象征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是中国最具代表性意义的传统文化之一,与众多文化相融合。并且龙在我国古代是正义的化身。

3、 龙也指代形状与龙相似的物品,如龙灯、龙舟、龙车。

4、 同时"龙"也是我国的一大姓氏。因对龙动物的敬意而演变出"龙"此种姓氏。

最初龙的来历

大多数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图腾等有关,龙也不例外。最开始龙是因为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而产生的形象,这一点从龙的起源上就可以得知。不过关于龙的最初来历,大家众说纷纭,没有较统一的说法。

在原始时代,人类每天和大自然做斗争,与各种猛禽、猛兽、毒虫搏斗,这些都是原始人类的敌人。人类如果掉以轻心,就会丧失生命。而蛇更是敌人中的劲敌,它的毒液可使人一击致命。因当时医疗程度极低,还没有发明出解毒药剂,所以原始人类对蛇避之不及,一见到蛇便想尽办法逃跑,以免受到攻击。在当时人们对虎、豹、蛇、狼等猛兽都有种微妙的感情,一方面畏惧它们强大的攻击力,另一方面又崇拜它们拥有强大力量保护自己,使人害怕。

据此,民国时期的学者闻一多就推测,中国原始部落用不同动物作为图腾,其中一个部落便是用蛇当做图腾。而这个蛇部落非常的强大,打败并吞并了其他部落,并且把落败的其他部落的代表性动物融入自己的图腾当中,彰显自己部落的强大,蛇加了牛角、鹰爪、鳄鱼腿等部位,渐渐的形成"龙"这种图案,最终成为龙图腾,以此创造出龙这种神异动物。这便是龙最初的来历。

还有一种说法是龙是依据扬子鳄的原型加以创造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因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洪涝灾害对人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古代人类渴求希望有一种能主宰雨水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灵。处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的古代人类,受到身边不同动物的影响,通常把生活在身边具有影响力某种的动物作为最常用的造神素材。

由于扬子鳄相貌狰狞,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引发古人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众人眼中扬子鳄是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便成了主水神灵形象的必然选择对象。于是古代人类便创造出一种寓意性主水神灵形象——龙,以我国特有的鼍属鳄科爬行动物扬子鳄为原型的,通过祈祷和供奉龙以求得护佑不受洪涝影响。

演变

在距离今天3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

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秘了,也赋予了龙更多的象征意义。从红山文化以后到汉的几千年时光里,龙就这样作为一种从遥远的上古时期一路走来的神奇动物,频频在中国叠伏交替、浩如烟海的文化中亮相,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我们民族神性的深处。

龙,一个只有图画留存的动物,一个被隔阂了千年的传说,一个关于了亿万人幻想的神话,融进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当中,更加用它文化与历史形成独特的龙文化,形成了以包含创新精神、综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为一体的人文精神。漫长的历史,给予龙这种虚构的动物加以许多的神话色彩,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龙的形象永远存在与我们心中,不予遗弃的精神文化。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芳草隅——品味美好,传递温暖与温度

蜃代表什么生肖2

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是一对?我们先分别看看中国文化中的龙凤凰。

中国文化中的龙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龙文化非常丰富。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史书记载,整个伏羲部落就是一个龙氏的国度。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龙图腾是由其他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但在实际上,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

中国龙的形象变化

早期的中国龙形象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文化中龙的形象也相去甚远,直到商代,因为夔龙纹的流行,“龙”的大致形象才真正确立了。在殷商时期的夔纹身上,首次普遍性地出现了龙角以及背部的齿状鳍。但如果按照严格定义的话,“夔龙”本身并不属于龙。在《说文解字》,夔是一种似龙的生物,不过只有一足:“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山海经》则将夔描述为:“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总之,夔的形象不固定。

龙在商周时期的形象大致确立,到了汉朝之后,因为应龙(有翼)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汉朝的许多龙都是有翼的。而且,龙在地位上获得了显著提升。首先在龙首上,不再像原先那样抽象、五官都看不清,而是以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出现,牙齿锋利无比,四肢粗壮有力,霸气十足。到了宋明之后,龙翼差不多已经完全退化,对龙的形象设定也更加接近于今天的“龙”。一些画师总结出了一套画龙的经验,也就是所谓的三停九似。三停即是指从龙的头部至膞,自膞至腰,自腰至尾三个段落,要有弯折。九似,则是指龙在不同部位上都要与一些动物相似。“角似鹿,头似骆,眼似鬼,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不仅如此,对于三爪龙、四爪龙、五爪龙的详细区分,也是自宋明之后开始的。所谓“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的说法仅是民间的想象,明清之前的龙,一般都是三爪或四爪的,没那么多讲究。

根据龙的形象不同,大致可以把龙分成如下几种:

青龙:四圣兽之首,青色

黄龙:五行神兽之首,地位还在青龙之上,黄色。

应龙:上古神兽,曾协助黄帝斩蚩尤、杀夸父

烛龙:钟山之神,人面蛇身、身长千里,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虺:龙的幼年体,状似蜥蜴,有足无角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和龙的区别在于,龙一般呈鹿角、有分叉,而蛟一般呈牛角(或无角)、无分叉

螭:无角的类龙生物

夔龙:只有一只脚的类龙生物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

交龙:流行于汉朝的一种龙,无足无翼,有角似蛇。

云龙:云雾缠绕的龙。

鱼化龙:由鲤鱼进化而成的龙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龙大多要么无足(烛龙),要么一足(夔龙)或两足,三足龙和四足龙较少见。

两汉到魏晋时期的龙一般是按照应龙的形象创作的,有翼。南北朝之后,龙的身躯逐渐变长,羽翼开始退化成细长的飘带。宋元之后,龙族的形象才开始定型。

中国龙的地位变化

与龙的形象变化相生相伴的,乃是龙的地位变化。夏商两朝素来有夏崇龙周崇凤之说。《尔雅》中记载了“凤”,却没记载“龙”《郑风·山有扶苏》中记载: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这里的龙仅是指一种植物。《易经》中的什么“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里的龙不是指物,而是指一股“力”,代表阴阳的消长、天道的变化。《左传》里面的龙特别low,和麒麟这种真正意义上瑞兽的地位不能比。结合天朝吃货大国的特性,关于龙肉的段子也是少不了的。不仅是《左传》,还有《国语》中的“龙涎遗祸”,《庄子》中的“屠龙之术”。这些都说明了龙的地位一般,可杀、可逐、可食。秦汉以前的龙,真的是混得挺惨的,勉强算个神兽,可和麒麟这种瑞兽比起来就差远了。

《山海经》是一部很奇特的书,比如夔一般都认为是龙形,但《山海经》却认为它是牛形。共工一般都被认为是祝融的死对头,结果《山海经》说共工是祝融他儿子。当时只有《山海经》中的龙,地位很高。虽然在《山海经》中也经常作为坐骑出现,但它可是黄帝、颛顼这些上古贤王胯下的坐骑。《山海经》还创造了两只著名的、厉害的龙,分别是烛龙与应龙。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曾协助黄帝打败蚩尤,并最终将其斩杀。到了宋元以后,龙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龙的地位也正是自元朝之后,开始走向巅峰,仅故宫中的太和殿,各种龙纹、龙雕中出现的龙就有13844条。到了明清时,已经彻底成为了皇室的象征。

但是民间的百姓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崇拜龙这种生物。民间一般都是通过佛道两教的神话来认识龙的。先来说说道教,如今的龙王爷基本上都是管降雨的,但是在最一开始,龙在道教体系中只是个脚力而已,道教法术中有一种叫做“乘峤”的,“乘峤”之中又有一类叫做“龙峤”,就是乘龙之术;可见龙的地位之低。后来佛教传入中国,把印度的龙王信仰带入中国,众所周知,印度的龙(naga)其实指的是眼镜蛇,除了少数护法龙王之外,大部分龙的地位都是很低的。比如大鸟迦楼罗每天就要吃掉一条龙王和五百只小龙。相较之下,“龙”的地位就比“鲲鹏”低多了。佛教中的龙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因为其兴云布雨、决江开渎的特性,所以广受人民祭祀,每逢风雨失调之时,民众都会到龙王庙烧香祈愿,自此龙王也慢慢成为专司降雨的神灵了。不管在佛教体系、还是在道教体系中,龙都是地位较低的一类生物。中国人敬天敬地敬祖宗,从来没有敬龙的传统。“龙的传人”这种说法,也只是上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才开始流行的。

中国文化中的凤凰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到了宋代凤髓被列为八珍之一,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凤凰共有五种,即五凤,《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淮南子》认为凤凰是飞龙之子,但《大藏经》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凤与凰的区别:凤有冠,有凤胆,尾为三尾;凰无冠,无凤胆,尾为两尾。

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成时期,凤文化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汉代各种工艺品和建筑装饰上,自然界的鸟,几乎都用作图案题材。凤凰生性孤傲,不同流合污,虽是鸟类,可不食生虫,栖息之处,非“梧桐树”的枝桠不可;吃的东西,一定是“竹实”。凤有六像、九苞。所谓六像:头像天,目像日,背像月,翼像风,足像地,尾像纬(即五纬,亦称五星)。《抱朴子》中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有如此的描写:头部呈青色,颈部呈白色,喙部呈赤色,胸、背部呈黑色,趾、爪呈黄色。龙、凤凰、麒麟、龟,被称为四灵,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古代学者认为鹏与凤同是一种鸟,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又叫玄鸟。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燕是凤凰原形之一。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在农时中占主导地位,古时便以“凤鸟氏”作为管理历法的第一官职。

在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是中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古代思想家老子就以凤凰来比喻孔子,孔子是鲁国人,而他的祖先是宋国人,也是殷商后裔,所以享有“凤”的盛誉。在古代“凤”原本指的就是男性,而不光孔子被称为是“凤”,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军师庞统,也被称为是“凤雏先生”,说明其德行、才干也是出类拔萃的。只不过,他比较谦虚,自称是幼小的“凤”而已。远古时,凤的地位高于龙,出土的文物中,如楚国时期的一些壁画、帛画中,凤占主导地位,展翅飞翔的凤敢于追喙龙。渐渐地两者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而凤则降为附属的位置,用于皇后嫔妃等。

龙和凤是一对,还是凤凰是一对?

其实,龙和凤并不是一对,凤和凰才是一对,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龙,可以看作古时候父系崛起的图腾。凤凰,则是作为母系氏族的图腾。龙是一个物种,凤是另一个物种。我们俗知的龙生九子也不是和凤生的,而且龙生下来的九子也是各不成龙。凤凰降生五胎,分别是青鸾、朱雀、鹓雏、鸿鹄、鸑鷟,黄色鹓雏又育下九雏,分别是金凤、彩凤、火凤、雪凰、蓝凰、孔雀、大鹏、大风、雷鸟,其中大鹏最为厉害,专门吃龙!凤和鸾也是有区别的,青鸾又称苍鸾,从古至今,青鸾被赋予了许多层涵义,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为:青鸾是常伴西王母的一种神鸟,多为神仙坐骑。赤色多者为凤, 青色多者为鸾。也是传说中的五凤之一。

明明凤和凰是一对,为何却很多人喜欢把龙和凤放一起?相信很多人能说出“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等等词汇,但是还有一个词,叫做“凤求凰”。从“百鸟朝凤”这个词可以看出,凤凰就是古代的百鸟之王,其中凤是雄鸟,而凰是雌鸟。这两只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非常的完美漂亮。它们的叫声如天籁,它们的羽毛如天边的云彩。可以说整个三界,都知道凤和凰着一对恩爱的神兽。那么龙和凤又是什么关系呢?这其实就是后人逐渐转化的文化。中国龙,一直是中国经典的民族图腾。不仅象征着地帝王、权威和尊严。更是有着吉祥如意、高贵尊崇的代表,但是因为龙的意象太过神圣,需要另一个意象来缓和,于是就让“凤”和“龙”搭配。从秦朝的时候,凤就被迫成为了雌性的了。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龙的形象是阳刚的,霸气的,尊贵的。而凤的形象,则是美丽的、飘逸的、华丽的。两者的地位都同样神圣尊贵,所以龙就逐渐被很多皇帝运用起来,彰显自己的权威。而皇后,则更多用凤的意象,来妆点自己,比如凤冠等等。最后,关于“龙”、“凤”和“凰”作出一个简单的关系分析,那就是“凤”和“凰”本身是一对,凤是雄性的,凰是雌性的。后来在皇权文化下,凤和龙成了一对,凤就成了雌性的代表了。

在众多神话里面,凤凰虽然地位很高,但很少直接出现,就像金童玉女缺一不可一样,龙和凤一般也是并肩出现,就像玉皇大帝和西天王母,根本不是夫妻却常常被混为一谈。龙是野兽,内心也狂野,心情好时温顺安静,心情不好时就走野路子,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海,腾云驾雾,一会儿有形,一会儿无形,让人难以捉摸。《易经》里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坤,或跃鱼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深刻揭示了龙的六种形态,也是人生的六种阶段。凤凰是飞禽,和龙不是一类。凤凰最厉害的就是涅磐,浴火重生。龙是水族,属阴,是精,凤是属阳,是神。所以龙和凤除了工作关系以外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龙在五行八卦中属于木,位于东方。凤凰属于火,位于南方。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的都是吉祥物,所以人们把他们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完美。所以就会出现龙凤呈祥这一说。

蜃代表什么生肖3

十二生肖将记时原则和动物崇拜情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过年风俗,由此诞生了生肖剪纸、生肖卡、生肖图、生肖灯、生肖面食,烘托出浓浓的过年气氛,组成一道独特的贺年风景。时间通过生肖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以可亲可近的方式,寄寓着人们的期冀,带给人好运,赐给人幸福。每一种动物对应着某个年份或者时辰,融汇了中国农耕文化精髓,甚至因此诞生了中国独有的生肖信仰。

日月据易如循环 十二生肖以命岁

——解读十二生肖文化及其起源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相配: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我国传世的书面文献中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是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后世的人们认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与那一年的动物对应。“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类似、相似也。生肖之说成为中国民间普遍流行的记生年和记岁、排辈分的符号体系,两千年来早已蔚为大观,妇孺皆知。

子鼠纳福

有人说,中国人以鼠为子神,认为鼠代表子的方位,而老鼠也位列十二生肖之首。鼠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表达是很复杂的,既有“贼眉鼠眼”“獐头鼠目”等通常意义的贬义成语表达对于老鼠的一种厌恶,却又因为老鼠生命力旺盛,多子多福而将其位列生肖之首。甚至在诸如“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表达中,老鼠形象都十分可爱、生动,深受孩子的欢迎。

■ 桃花坞年画《老鼠嫁女》。“老鼠嫁女”即请老鼠离家的意思。

■ 东汉时期的老鼠青瓷灯,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丑牛贺春

作为十二生肖的一员,由于牛在农业社会的重要作用,它被赋予了极其尊贵的地位。殷商时代,牛成为祭祀中最重要的牺牲之一;到了东周时期,牛开始用于农耕;及至汉代,牛的身影已经活跃在整个中华大地的田野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在中华文化之中,牛往往与勤劳、刻苦之类的精神联系在一起。“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正是对于牛的劳苦精神的一种文学反映。

■ 唐代牛首形玛瑙杯,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

■ 在很多农业生产国,牛依然是忠诚的“合作伙伴”。

寅虎生威

虎是十二生肖中最威武雄壮的动物,一直受到华夏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权势和威严的象征。由于老虎生性勇猛,是百兽之王,古代的人们对于老虎都是望而生畏,这也造就了虎的一种神秘感,部分地区甚至将老虎看做神的化身,也造成了一种崇虎的文化。不过也因为虎的残暴本性与其对于人类的威胁,使得更多时候虎是以一种反面形象出现在文化表达之中,比如:“为虎作伥”“养虎为患”等。对于虎的又爱又恨正是古代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一种复杂感情。

■ 中国画向来有画虎的传统,当代画家韩美林的虎画别具一格。

卯兔迎春

在十二生肖中,兔温柔、灵动,它能从动物群中脱颖而出、备受青睐,与它本身所承载的神话民俗和自然崇拜有关。文学形象中,很早就有捣药玉兔一说。玉兔捣长生不老药所具健康不老的寓意、长相厮守的爱情寄托,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向往长生、平安和爱情忠贞的世俗理念。兔子还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上升到“月德”“月精”的高度,有时文人还以玉兔作为月亮的别称。

■ 唐代以后月宫镜中,嫦娥配玉兔已经成为铜镜画面里的基本符号。

■ 宋代青白瓷兔俑,两只夸张的大耳朵十分神气。

辰龙飞腾

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神异动物,聚集了兽的野性、人的悟性和神的灵性。龙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中国人一直以龙的传人自居,逢年过节经常举行诸如舞龙、祭龙王和赛龙舟等活动。虽然史书记载中没人真的见过龙,可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于龙的崇拜,甚至古人对于龙的形象也有着很清楚的描写:“龙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长度都相等;龙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龙还能显能藏、能巨能细、能长能短。春分时飞上天,秋分时潜于渊。”

■ 宋代壁画五龙腾云,敦煌莫高窟235窟窟顶中心藻井。

■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猪龙。

巳蛇献瑞

中国自远古时代以来所传人类起源的传说就与蛇有关,最著名的莫过于伏羲和女娲。相传他们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炎黄子孙被认为是他们交媾后产生的后代。蛇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绘画、青铜器等工艺美术品之中,体现着人对于蛇的认识。汉代流行蛇扭印,蛇的形象与权力产生着紧密的联系。而隶属四方神兽之一的玄武,更是以“龟蛇相交”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人们对蛇的崇拜。

■ 蛇纹鼓座,江苏无锡鸿山春秋时期越国墓出土。

■ 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均为人首蛇身,并且蛇尾相交。

午马奔腾

马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几种动物之一。人类驯化了马,马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由于马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代把马列为六畜之一。古人经常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易经》中记载:“乾为马”,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和有作为的象征。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有才之人。马文化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

■ 在工业化时代之前,马匹曾是战争中的“神兵利器”。

■ 东汉青铜器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未羊安泰

羊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六畜之一,也是祭祀专用的三牲之一。由于羊生性温顺安详,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当做吉祥物,既象征着安泰,体现正义,也是美丽的化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即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羊在中国古代又被神化成为法治的化身——独角神羊獬豸。

■ 清代瓷盘,绘有羊头,寓意吉祥。

■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申猴灵动

十二生肖中,猴为申。据说,“申”在甲骨文中被刻画为两个母猴相对而立的样子。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中说:“申,猴也。”猴作为灵长类动物,浑身透着一股机灵活泼、滑稽有趣的劲儿,所以人们都很喜欢它。对于中国人来说猴还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这主要是因为“猴”与“侯”谐音,在许多艺术作品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等等。

■ 川金丝猴。

■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猴首”。

■ 中国邮政发行的生肖邮票中的猴票。

■ 中国邮政发行的生肖邮票中的猴票。

酉鸡吉祥

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在十二生肖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可能在十二生肖出现之时,人们以鸡和雉同为酉的属相。到东汉时,酉与鸡相配成为定论。王充在《论衡》中明确地说:“酉,鸡也。”汉代以后,鸡不仅对人的生活有种种影响,而且鸡生肖与千百万具体的人相联系,鸡的艺术造型有不少已被人格化了。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上,有鸡首人身的守门神,唐代十二辰中的鸡也是鸡首人身。直到清代,在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塑像中的鸡还能看到此种造型。古代的鸡又被称为德禽,传说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鸡”与“吉”谐音,更寄托了古人许多美好的祈盼和祝愿。

■ 年画《五福临门》。

■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中的鸡俑。

戌犬兴旺

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进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统文化当中,狗存在三种不同的形象:一是祥瑞神兽,例如盘瓠(音户)便是一条五色花犬,又如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原身是一条白犬。另一种形象是守护之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的“狗,叩也,叩气吠以守”,即为镇恶辟邪的守护神形象。最后一种形象便是人们最熟悉的忠诚之灵。古语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此话点明了中国狗文化的精髓所在。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狗、爱养狗,说到底是喜欢狗的忠贞品格。

■ 汉代绿釉狗陶俑,形象生动凶猛。

亥猪福家

猪在上古时代被人们称作“豕”,“豕”字加上宝盖头便成为“家”。“家”者,即指可以遮风避雨且圈养猪的地方,可见猪与人的关系是何等亲近。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猪常常被视为传送福气的使者,“肥猪拱门”的形象随处可见,谚语也有“猪入门,百福臻”之说。据传从唐代开始,新科状元到大雁塔题名时须用“朱笔”。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所以猪成为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

■ 陕西农民画《母子情》。

■ 徐州汉墓出土的陶猪和猪圈。

链接: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传说是因为猫被老鼠欺骗,没有赶上十二生肖的选举。真实的原因其实是十二生肖形成的时期,猫还没有进入中国。十二生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卜辞,到汉代时已经基本定型。据考,我们今天当作宠物豢养的猫,来源于印度的沙漠猫。印度猫进入中国,大约是在汉明帝(公元28年~79年)之后。因此导致猫未能位列十二生肖。

>>> End <<<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9年01-02期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 上一篇

蕉代表什么生肖

下一篇 >>

科 代表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