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鼻代表什么生肖

《啥是佩奇》刷屏 去陕西各大博物馆内寻找古代“佩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华商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翘鼻代表什么生肖1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唐代生肖猪

茂陵博物馆珍藏的西汉白玉猪

西安博物院珍藏的汉代玉猪

近日,“啥是佩奇”登上微博热搜,而爷爷展示的“硬核佩奇”吹风机,也刷新了网友对它的认识。但你知道吗,在陕西的博物馆里就收藏着不少的文物“佩奇”,其中有玉猪龙、陶猪、生肖猪等等,它们的造型不仅独特,更充满古人的智慧。在这些“猪文物”的背后也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记者走进陕西各大博物馆,探访古代的“佩奇”们,关注文化遗产中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瑰宝……

与佩奇“同框”的玉猪龙

最近是不是被一部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那个粉红色的“网红”吹风机“小猪佩奇”和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猪龙惊喜同框!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红山文化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活跃于辽河流域,而这件玉猪龙却出土于位于黄河流域、距今2800多年的芮国国君夫人仲姜墓中。”据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专家介绍,这件玉猪龙材质为帕岩玉,含有大量的石英晶体,土褐色,有黄色斑点。整体呈C字形,头部硕大,双耳呈圆弧状竖起,大眼圆睁,口微张,面部有多道阴线皱褶纹,首尾以一条缺而不断的口相隔,器身中央有一大圆孔,背部近颈际有一小圆穿,两面对穿,通体抛光。

“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曾经通过绘画、雕塑和陶塑等形式,表现猪的意象。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猪头龙身的玉猪龙,其雕工精细,形象完整,反映了当时人们认为猪和龙一样,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专家介绍,梁带村芮国遗址国君夫人墓出土的这件玉猪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可能来自战争缴获的战利品,也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喜好收藏,从别处寻觅来的。

和生肖“佩奇”合个影

“好可爱啊,这个就是十二生肖俑,快看快看,‘佩奇佩奇’,我要和猪俑合个影……”1月30日,来自上海的游客康先生兴奋地举起手机,和朋友们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内的十二生肖俑展柜前自拍留念。

“这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出土于西安市郊区的一座唐代墓藏,生肖俑通高40—42厘米,均为兽首人身,头部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形象;身体作人形,着敞领宽袖袍服,衣襟垂至足下,双手拱于胸前,于文雅中显露着一种滑稽之相。”据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介绍,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虽大同小异,但头像塑造得生动有致,各有神采。从出土的猪形文物上看,大多数的猪都是四腿着地或者趴着。但唐代十二生肖猪俑却呈现“站姿”,它有着人的身体和猪的脑袋,身穿服饰也非常符合唐朝的宽袍广袖特征,给人超现实的神秘感。

彩绘陶乳猪佐证食用乳猪记载

“文景之治”带来的社会富足除了蒙娜丽莎般的“微笑俑”,更具体表现在出土的猪狗牛羊的饮食种类上。汉阳陵出土的动物俑包括陶马、陶牛、陶羊、陶猪、陶狗、陶鸡,数量之大、造型之美,前所未见。大量从葬这些肉食类动物,是供给死者亡灵在另一个世界享用的,从而更能反映西汉时期饲养业的发达和财富的丰足。

“考古发掘显示,在新石器文化时代的墓葬中就发现了大量种类各异的动物遗迹,其中尤以俗称的‘六畜’为多;同时,随着文明的进化,也出现了用陶质动物随葬的现象。”考古专家认为,汉阳陵目前发掘出土的众多陶质动物中,的确是“六畜兴旺”,动物造型比例合度,生动逼真,其模、塑、绘等工艺已达形神兼备的程度。除了众多从葬坑里零星分布的陶质动物外,考古工作者还在帝陵东侧13号从葬坑的试掘方内发现了集中分布的陶质动物群,主要是彩绘的成排成列的陶山羊、陶狗、陶绵羊和陶乳猪。

有专家研究认为,汉代流行吃乳猪,对所选的猪肉十分讲究,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也就是说,以食用出生两个月到半年之间的小猪、幼猪为最佳。汉阳陵东侧13号从葬坑出土的大量彩绘陶乳猪,充分证实了汉代关于食用乳猪的记载。

学生娃动员爷爷交献“西汉白玉猪”

在茂陵博物馆珍藏着一件西汉白玉猪,这件玉猪长10.2厘米,宽2.6厘米,高2.9厘米,重0.13千克。双目圆睁,平视前方,嘴巴前伸,屈腿缩颈,拱身伏地,尾梢卷起,活灵活现,显得十分可爱。

说起这件文物,还有一段小故事:1956年茂陵文物保管所刚成立时,只有大型石刻9件,无任何馆藏文物,管理人员也只有现茂陵博物馆馆长王志杰一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王志杰的努力倡导下,茂陵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遍布整个文物保护区的群众性文保小组,男女老幼踊跃交献文物,成为当时一大时尚。这件西汉白玉猪就是1971年3月15日这天,王志杰到大阜小学作完文物保护报告,该校学生杨银升放学后,主动动员爷爷陪同他一起来馆里交献的。

到西安博物院看“汉唐猪猪”

“除了陶猪以外,我们博物院基本陈列上展出的汉代玉猪和唐代滑石猪都很有特点。”西安博物院馆员梁小凌说,西汉玉猪是一对,于1989年在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村汉墓出土,圆雕,造型相同,姿态相似。鼻端平,鼻孔以两桯钻小孔表示,鼻梁刻三道弦纹,鼻下一道斜弧线勾划出似有笑意的嘴巴。眼呈橄榄形,以压地隐起法雕出的双眼显得格外有神,在表现技法上达到很高水平,是罕见的汉代艺术珍品。

“汉代玉雕动物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工艺精细,以写实为主,特别突出的是阴刻细线流畅,仔细看去若断若续,称之为‘游丝毛雕’,这也是判断汉代玉器的主要特征。另一个是注重大体轮廓,力求简练概括,表现出动物的神态,玉器如玉猪、玉蝉等,仅用数刀刻成,俗称‘汉八刀’。”据梁小凌介绍,1982年在西安市未央区汉城遗址内出土的猪形枕造型粗犷简括,具象而不作雕饰,具有“汉八刀”的深厚底蕴。这件猪形枕长24.2厘米,宽11厘米,高9厘米。猪嘴端平,一道“U”形折线划出口唇。嘴上方略倾的斜面为鼻头,鼻孔钻两小圆孔。面部两侧的眼睛用细线刻划成小圆圈,四肢轮廓以几条简略的弧曲线勾勒。顶端平,用作枕面。

“1988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茅坡村唐墓中的滑石猪长5厘米,宽1.6厘米,高1.8厘米,小巧精致。”梁小凌说,这件滑石猪呈奔跑状,肥头,阔嘴,翘鼻,颈背雕齿状鬃,体肥短,腿粗长,四条腿腾空跃起。造型生动夸张,别致有趣,形象地刻划出野猪在追逐猎物时的狂奔姿势。

编辑:杨蓓蕾

翘鼻代表什么生肖2

《说文解字》:猪,体毛稀疏、群居的猪。猪,杂食类哺乳动物。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中国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日常说五畜(牛、犬、羊、猪、鸡)之一。在生肖文化中“猪”为亥。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汉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不仅为了食用,也为积肥。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唐宋时期 隋、唐时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元明时期 元代在扩大猪饲料来源方面有很多创造。明代中期,养猪业曾经遭受严重摧残,正德十四年(1519),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养,旬日之间,远近尽杀,有的则减价贱售或被埋弃。但禁猪之事持续时间不长,在养猪技术如猪品种鉴别和饲养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

《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称,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洞穴壁画中有人手的印模,还有一幅猪鹿的画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具象艺术了。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高11.7厘米,长21.5厘米,宽17.5厘米。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猪形陶罐 南京博物院藏

新石器时代 猪形陶罐 南京博物院藏

凌家滩玉猪

距今5300至5500年徽凌家滩“玉猪”长、宽、高分别为75厘米、38厘米和22厘米,重量在170斤,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出土。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大、最重、最早的玉猪。此物突出表现了猪的吻部、鼻孔和獠牙,同时用减地法表现眼睛和一对竖立的耳朵,并磨出伸展的脖子和圆突的脊背,整体表现出健壮、凶猛而威武的模样。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玛瑙猪形饰,长6.9厘米,高2.7厘米,厚1.3厘米。

凌家滩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只玉猪面颊两边清晰的獠牙充分说明它是一头尚未驯养的野猪。凌家滩先人已经表现出对野猪的图腾崇拜,玉猪和远古先人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红山文化玉猪龙(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猪龙,躯体卷曲,形似玉玦,头似猪首。

商代

商代玉器

商代玉器上猪的形象,均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处理,主要抓住猪头部的特征,予以夸张表现,可谓“抓住重点,不及其余”。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玉猪首,长4.6、宽2.8、厚1.2厘米。青绿色透闪石玉,局部受沁呈黄褐色。平面呈三角形,半圆雕,双耳耸立,“臣”字大眼,长吻,鼻头平截,上有鼻孔,口微张。

玉卧猪 商代 观复博物馆藏

商代晚期

商代 河南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首尾相连,吻部翘起。面部内凹,双眼突出双耳竖立。

河南安阳市花园庄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吻部突出,首尾相连,双耳竖立。

西周晚期

西周晚期 河南三门峡市號国墓地出土,现藏三门峡市博物馆。

整体弯曲成环,吻部突出,两耳竖立高出头部。

战国

战国 玉猪

西安市北郊出土,现藏 陕西文物总店。

战国楚墓出土

战国时期的猪形木雕漆酒具盒。酒具为战国时贵族所用,酒具盒用木头雕成了猪形,外刷了一层黑漆,并配有红绿彩绘,同时器具内有六个耳杯、二把酒壶和一个盘子。从形制来看,酒具盒应属战国时期湖北地区器物

汉代玉猪【有写实类、更多的是 玉猪握】汉代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贵玉”的思想,皇室贵族不但生前佩玉,还迷信美玉能保护尸体不朽,故王公诸侯都喜欢以玉器殉葬、陪葬。

玉猪有两个系统,做为握是一个系统,写实的又是一个系统。东汉猪嘴下和尾部各有一个小穿孔,西汉则没有。西汉猪皆作卧状,东汉除卧状猪外,还有作站立和奔跑式。

西安博物院 汉 猪形枕.

西汉玉猪

西安市南郊山门村汉墓出土,现藏 西安博物院。一对青玉材质,因受沁呈白色。圆雕两件大小相同,形制相似。两头猪都是圆眼、大耳、翘鼻、肥体短位。

运城寿家卓发掘出土的玉猪长8.8厘米,高3.3厘米。玉质呈黑褐色。器为圆雕,体躯丰满,嘴部突出,两耳直立前伸,臀腹浑圆,臀中部有一短尾。整件作品,线条简捷明快,雕琢简练,仅用几道宽阴线,表示出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完全表达出猪的神态。造型颇为生动,好似是写生的动物形。

渭南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汉时期的陶猪,泥质灰陶,造型简洁。虽然这件猪文物的体量不大,但是形象生动、五官清晰、特征明显。

汉代玉猪

西安市红旗机械厂出土,现藏 西安博物院。

西汉玉握猪

西汉玉握猪现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汉玉猪

长安县茅坡汉墓出土,现藏 西安博物院。

西安市红庙坡汉墓出土,现藏 西安博物院。青白玉温润晶莹。呈方柱平卧状,细阴线圆眼长眉,以斜刀刻出四肢,小腿折叠腹下,头部上端呈斜坡状,风格简洁。

东汉 玉猪

汉八刀玉猪:董园一号墓、汪张一号墓、凤凰台一号墓、菜市一号墓等都有出土。以董园和汪张出土玉猪最具代表。造型及刻划简洁流畅,充分体现了“汉八刀”的雕刻技法,玉质为新疆和田玉。玉猪是握在死者手中的葬玉,其意是掌握着财富,不能让死者空手而去

魏晋

以后的猪,雕琢的比较肖真,但大多都用滑石做成,做工多草率。

温州博物馆藏西晋青瓷猪

1966年在平阳种玉乡西晋元康元年(291)墓葬里发现的。两只可爱的、饲养于猪栏之中的青瓷家猪,背上长长的鬃毛似乎还留有野猪的影子。

《玉猪》 东晋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魏晋时期 杀猪壁画

北朝 陶卧猪

隋代深黄釉卧猪

隋,长13.2cm、宽4.5cm、高4.5cm。

猪卧于地上,二目如闭非闭,似正在休息。长嘴前伸,露出獠牙,双耳上竖,仿佛对四周的情况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造型生动写实,属于在陶胎上直接施釉而成的釉陶猪。

隋代的陶匠塑造了这尊生动的野猪形象,其应当属于墓葬中家畜类的陪葬明器。

唐代

唐朝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是养猪业的世界第一强国。唐代的猪文化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据记载唐德宗李适(742—805)亲自厘定养猪规模大纲。

唐代滑石猪

陕西省长安区茅坡村唐墓出土,现藏 西安市博物院。

以滑石雕野猪,肥头,鼻盘上翘,口缝特长,颈背均雕出齿装鬃,短腿。

唐代水晶猪

长安县出土,现藏 陕西考古研究所。

青玉猪 唐

广东韶关地区张九龄墓出土的“青玉猪”便是一例,这是一件长仅五厘米的青白色玉雕,浑圆的猪体上只是略施几刀便刻画出了猪的神形,将猪之憨态以简洁而生动的手法突现了出来。

河南博物院唐黄釉陶猪

宋代猪

宋代玉猪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长4.1、高2.1厘米。白色透闪石玉,有黑褐色沁。体圆润,曲肢伏卧状,均采用流畅柔和的线条勾勒轮廓,形体各个局部基本可解构为大小不同的几何体,腹背间贯穿方孔。

元代

元,陶卧猪,首都博物馆藏

元代 黑陶卧猪 内蒙古博物院藏

宋 铁猪 浦城莲塘墓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

明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朱呼为国姓,回避同音的猪字,并严禁养猪。史料《类书纂要》云:“明正德年间,冬有旨,禁止民养猪,违反者永远充军。”又有万安县志云:“正德中禁天下畜猪,一时埋弃俱尽。

江西明代藩王墓出土 万历青玉猪

江西明代藩王墓出土 万历青玉猪

大理出土明代三色釉生肖猪

清代

台北故宫藏

圆明园猪首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民国

民国 墨晶小猪 南京博物院藏

翘鼻代表什么生肖3

昨晚,《开门大吉》一改往日风格,12扇大门的数字全部隐藏,数字由12生

肖代替,嘉宾选择喜欢的生肖打开大门,答对赢得相应的奖金。

今天的嘉宾阵容也是异常强大,嘉宾由四位央视主持人和蔡明组成,四

位嘉宾分别是:月亮姐姐、撒贝宁、李思思、王冰冰,

今晚《开门大吉》嘉宾阵容真的相当惊艳,不仅个个都是高颜值,而且才华出众,简直是“人间龙凤”,非你我之人所比也!尤其是漂亮的王冰冰更是格外吸睛。

《开门大吉》依然由尼格买提主持,节目开始气氛就非常活跃,并且看

点十足,一路上爆笑不断,当李思思讲到对着大海喊话的情节是一度引起

现场嘉宾落泪,月亮姐姐哭成了泪人。

节目中轮到王冰冰猜歌环节时,小尼说;“王冰冰的头大得像门铃”,并现场量了尺寸,小尼头径58吋,王冰冰头径56吋。

撒贝宁说:“动画里大头儿子有伴了,叫大头闺女”,引来全场笑声一片。

而王冰冰面带微笑,气质优雅,从容应对发生的一切,当然,小尼和小撒

只是跟她开个玩笑,为了使现场的气氛更加融洽,更是为了消除王冰冰的紧张心理,都是一番好意,不过,他们还是多虑了,近十年的摸爬滚打,王冰冰对大小场面都习惯了。

节目里,王冰冰稳重而不失俏皮,老练而不失活泼,虽然节目时间不长,但是她凭借清晰靓丽的颜值和出色的表现,肯定会收货粉丝无数。小尼夸她在《你好,生活》中一直素颜出镜。

王冰冰为何近年来广受人们关注?

论颜值,王冰冰比不上“央视颜霸”——气质美女李红,但是,她们的美各具特色。

李红作为《海峡两岸》节目的主持人,是老、中、青三代人的偶像,她的美是教科书级别的美,至今无人能及。

王冰冰的美是一种自然美。虽然五官不是很标准,但是很耐看,娃娃脸、月牙

眼、小翘鼻,薄嘴唇组合在一起,再配上一副眼镜,形成了一种清冷、甜美的美少女形象,

再加上纯粹、干净的笑容,又增添了几分原始自然的气息。比起娱乐圈“人造美女”好过千倍万倍。

现在不少娱乐圈美女为了博得众人眼球,不惜动刀,甚至动好多刀,垫鼻梁、修下巴、割眼皮、 做拉皮,靠玻尿酸支撑肌肤,看起来满满的胶原蛋白,实际上全是填充物造成的美,清一色的瓜子脸,高鼻梁、大眼睛、尖下巴。想尽一切办法整容,无非就是想变得好看,以便获得更多关注,赚取更多的钱罢了。

但是,大众已经开始对“人造美女”产生视觉疲劳,更喜欢清新靓丽,略带野性、稀有的纯天然美女,而王冰冰恰恰迎合了大众的审美。

今年八月,王冰冰参加了央视《你好,生活》录制,全程素颜出镜,

她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出头年纪,清纯靓丽,经久耐看,能够勾起人们对自然美的渴望。

王冰冰除了较高的颜值,最重要的是她的专业素质过硬,作为央视驻外地记者,她热爱自己的工作,辛勤工作在采访一线,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她总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她凭借高颜值、高学历、高素质,和优美的声线,加上工作细腻、执着的态度,

深受大众喜爱和广泛关注。

随着王冰冰的走红,议论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她因婚内出轨离婚,也有人说她是离异少妇,没有什么好看的。

小编觉得人走红了是非多,都是些无凭无据的说辞,不要过多地相信就行。

最后,祝愿王冰冰能够坚守初心,保持本色,勇往直前 地开创美好的前程。

我想,全国人民都会支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