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相连代表生肖

东光县全力打造大运河畔生态名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河青新闻网沧州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骨肉相连代表生肖1

京杭大运河东光段全长36.98公里,流经南霞口镇、东光镇、连镇三个特色小镇;沿岸10万亩绿色长廊,囊括了古坝小镇、生态采摘园、民俗风情园、森林公园等23个文娱项目。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千年运河畔,铁佛座落处,万亩森林将东光变成负氧离子之海,不必去大理洱海苍山,东光自可深呼吸。  渤海之滨,京津之邻,万亩工业园将东光变成最具活力的投资热土,无须去远方奔波劳碌,东光自可大发展。  近年来,东光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围绕建设“文明、绿色、开放、包容”的生态新东光思路,规划了“一线三珠多点”布局:“一线”即东光段大运河沿线;“三珠”即南霞口大运河康养小镇、码头宜居宜游文化小镇、莲窝水驿古镇;“多点”即南霞口大运河森林公园——氧生园、东吴文创园、麒麟卧生态采摘园、码头沉船遗址公园、油坊口民俗风情园、连镇镇谢家坝遗址公园等景观节点。  东光县运河沿岸文化遗产丰富,由于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北方运河的独特风貌,被誉为最美运河段。

初升的阳光洒落,沿着105国道,我们一早便奔赴南霞口镇,从东光的最北端,开启沿运河的新奇之旅,感受大运河给千年古县带来的新鲜与活力。  阳光透过树冠洒下道道光芒,树叶沙沙。在南霞口镇南霞口村古运河畔,成片的杨树林呈现出独有的景致。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说,林子里常年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3300个之多,最高时达到1万个以上,平均比周边区域高一倍,因此他们给这片林子起名“氧生园”。  南霞口村是一个有近千口人的运输专业村。从1999年开始,受惠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南霞口村开始在沿运河岸边的沙质土地上种杨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4.8万亩的杨树林,全镇绿化覆盖率50%以上。目前,大运河沿线绿化实现树种多样化、种植规模化。由于这里树木繁茂,野花盛开,吸引30多种候鸟类栖居。因负氧离子含量超高,被誉为“生态天然大氧吧”。  随着林子越来越大,依托杨树林发展乡村旅游和林下产业的想法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东光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作为,借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契机,乘势而上,在这里建成了荀慧生大舞台、东吴文创园、运河亲水平台、运动健身长廊、木栈道、房车营地、自行车驿站等多处景点。既有绿树掩映、曲径通幽,又有农家木屋、浪漫风情;既可骑行健身、休闲小憩,又可把酒临风、以戏会友。据介绍,这里有林间甬道、小广场等大大小小的景点28个。每逢节假日,周边地区游人来这里呼吸清新空气、欣赏自然风光,客流高峰时每天能达到上万人次。  谈及氧生园下一步发展,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铁城说:“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氧生园的林下空间,在万亩林海的核心区域建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研习所,让更多的游客和青少年了解、接触并喜欢上大运河的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以乡村游为依托,探索实施林下食用菌、玫瑰及有机蔬菜种植等项目。到时候,游客可赏林景、采木耳、吃农家饭,快乐旅游尽在氧生园。”  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对大运河的保护提供了重大机遇。氧生园的建设不仅绿化和保护了大运河,让盐碱地有了经济收入,同时净化了空气,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运河文化和休闲娱乐的平台。  芳草萋萋,绿树掩映。尝不尽的“负氧离子”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告别氧生园,汽车驶入一个村落。放眼观瞧,近前有池鱼戏水,远处是花团锦簇,一座牌坊式的拱门上写着五个大字——“东吴文创园”,非常醒目。  位于南霞口镇吴振刚村的东吴文创园,以果树林地为依托开展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以木雕艺人吴景刚复原的古兵器为魂,以各式兵器所具有的中国古典故事为主线,将古代与现代完美融合,是集创意、文化产业、新型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还是中国古代军械文化传承基地。  在这里,通过观览不同的古代军械,可以深入其中领略到春秋战车、诸葛连弩、红衣大炮等的历史风采,再现当年历史人物的风姿,体验古代那些优秀军事家的心境。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遥远的过去。回到现实中,不禁感叹,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倍加珍惜当今的和平时光。  在吴景刚的引领下,我们缓缓步入东吴文创园的主要通道,一个葡萄架长廊蜿蜒盘曲,向远处延伸,在每根木柱上镶嵌一块实木雕刻的姓氏图腾。图腾下方为姓氏的起源和简介,128根柱子对应128个姓氏。进入东吴文创园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姓氏的起源,从而激发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园区内,间隔不远便有一个文化体验区。吴景刚复制的诸葛连弩,采用杠杆带动弓弦的原理,推动杠杆,弓弦随之移动,直至发射槽中,当手握住杠杆往回收,杠杆与发射槽内弓弦接触,并随之将弓弦抵触,在一推一收之中,快速的完成一次击发,显得异常简单且省力。吴景刚介绍说,诸葛连弩的精准度低,适用于防御大片敌军,但操作简单6秒钟射发一枝箭,它其实是战国连弩改造而成,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半自动武器。从射程上来说,都在七八十米之上,完全可以达到战场应用的标准。而汉代弩杀伤力大,但笨重操作费力,成年男子20秒钟射发一支箭。此外,诸葛连弩独特的推按式弩机结构,有效的解决了连射的问题,并且与战国连弩相比,成本低廉,没有制作工艺的复杂,成本高昂的金属弩机等构件,简单、模块化的结构显然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还有琳琅满目的古代兵器模型攻城塔、巢车、三弓床弩、襄阳炮等,这些只是古代武器的冰山一角,是吴景刚师傅的潜心研究、重新复制,我们才可以亲眼得见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吴景刚复原的各种古代兵器和攻守器械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级卫视进行过专题报道。其亲手复原的诸葛弩和战国弩等兵器被中国科技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吴景刚也被称赞为大国工匠。  吴景刚充分挖掘古代益智游戏,如鲁班锁、华容道、九连环等,而且在园里开发设置了一系列益智游戏体验项目,设立了益智游戏十八关,如神奇金字塔、八仙过海、伤脑筋十三块等等。通过体验这些古代益智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和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耐心、毅力和各种意志品质。除此之外,设立的障碍长廊、滑索、攀爬架、滚木桶、走钢丝等拓展项目,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锻炼身体的协调性的同时,增强体质,培养勇敢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在文创园,我们找到了印刷术的踪影。印版施墨,铺纸施压,在吴景刚师傅的指导下,一件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品悄然出炉,一起一落间,将传统文化演绎地淋漓尽致。除了雕版印刷,也可以通过活字印刷以及套印等传统工艺拓印自己喜欢的诗词、生肖、图腾等。除此之外,在东吴文创园还可以体验和参与司南、指南针、指南车、指南鱼的制作;还有各种水车、连机水碓、石磨、碾子、纺车、织布机等古代农耕纺织的体验项目。

收拢思绪,从历史返回现在。古老的大运河容貌依旧,河水荡漾,草青树绿。我们由北而南,继续沿运河前行,进入东光镇。  时令进入初夏,迟来的游客错过了最美的春景。如今,运河两岸,桃林依旧,桃花却已落幕,留下茂茂葱葱的绿幕,装饰着高高的河堤。  如今的这段河岸堤滩上,早已看不到荒废泥泞的道路,也没有了杂乱不堪的荒草,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桃林,颜色百般的植被。  当我们沿堤岸来到东光镇油坊口村附近时,河道中已是碧波荡漾,静水流深。  油坊口村,有两个。河东边一个,河西边还一个。西边那个是阜城县码头镇油坊口,东边这个属于东光县东光镇。一处渡口、一条摆渡船把两个村紧紧相连。没水时,就在干枯的河道中行走;有水时,乘摆渡过。经营这摆渡买卖的就是河西油坊口村里一个霍姓的中年人。据说,历史上两村本是一个村里的一家人,血脉相通,骨肉相连,两岸繁衍,直到今天。  大运河畔小村庄,古渡油坊口人多为霍姓,其历代乡贤繁多,如赫赫有名的霍元甲祖籍就是这一带。东光镇是霍氏家族的发祥之地。据东光《霍氏家乘》记载:东光霍氏祖居山西泽州高平县,明永乐二年迁东光县安乐屯。目前,霍氏族人分别居住在东光镇东安屯、西安屯、油坊口三村。至今霍氏宗祠遗迹尚存。霍氏历史上名人辈出,明朝霍维华曾官居宰相,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霍备、霍伦兄弟均据朝廷要职,坊间至今流传霍备无梁祠减钱粮的传说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运河与沿线百姓共荣共兴,共同发展,大运河文化的精髓深深融入沿线村庄和百姓,大运河和他们息息相关,苦乐相连。  十步一看景,百步一回眸。伴着运河水,景色瞬息即变,刚才还是桃林在侧,转眼间又多了花海遍地,药香扑鼻。走进麒麟卧村,景观标志醒目大气,沿岸道路平坦顺畅,果树夹岸林立,有机菜园星罗棋布,特色药圃绕村而种,20多种中药材罗列其中,数亩方塘荷花绽放,摇曳生姿。  近年来,东光县油坊口村、麒麟卧村等村大力发展无公害生态蔬菜等特色农业种植,拓展采摘、渔猎、餐饮服务项目,将运河沿岸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沿河岸发展的千亩蜜桃林,春时桃花芳菲、秋时硕果累累,宛如世外桃源,也己成为东光大运河现代一景。

沿着栈道继续南行,远远望去,一段月牙形的黄褐色堤坝横卧在运河东岸。我们一行来到连镇镇的谢家坝,近距离触摸这座被演绎成传奇的糯米大坝。在谢家坝遗址,虽然少了运河水,宽阔而弯曲的河道依然可以看得出,当河水湍急而过时的惊心和壮阔。  谢家坝全长218米,为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南运河河北段多弯道,致使险工险段众多,连镇谢家坝为险段之一,历史上洪水在此处曾多次决口,造成水患,为害乡里。清朝末年,当时连镇谢氏乡绅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灰土与泥土混合,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成。此后,这地方再没被河水冲垮过,人们不再为水灾而发愁。为了纪念这位乡绅的义举,人们给这段大坝起名叫谢家坝。2012年,仿照古法采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浆夯筑,曾对此坝进行过整修加固。近几年,东光县加大了对运河河道的保护,包括故道维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在大运河东侧宽度3000米范围内建设集生态观光、绿化美化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完成植树造林10万余亩,极大地改善了大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谢家坝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6月22日,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使谢家坝古老的水利设施更加光彩夺目。  今年以来,东光县谋划启动了莲窝水驿古镇项目,在深入挖掘连镇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围绕运河文化、商贸文化、驿站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充分依托现有工业、文化等遗址遗迹资源,秉承“更生态、更创新、更融合、更健康”的理念,充分盘活连镇的产业和商业业态,打造集文化研学、商贸会展、生态科普、亲子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工贸小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小镇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生活、生态、文化活力共生的发展局面,再现连镇商埠重镇和运河古镇的历史与传奇。  古老历史遗迹饱经沧桑,见证着当下,启迪着后辈。连镇谢家坝,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连镇给水所,诉说着近代列强的侵华的屈辱;连镇清真寺,在一次次的损毁和重建中,将民族团结在一起。  游走触摸间,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如沧海桑田,一尺刻痕、一个磨损都可能成为故事中精彩的一笔。现如今的连镇,40多年的包装机械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可反观几十年之前,当地很多老人对连镇当年的繁荣景象还记忆犹新。连镇原名连窝镇,因两岸六村连在一起而得名。连镇原来设有连窝水驿,清中叶,是东光、吴桥、阜城、交河等县的粮棉油集散中心。农副土特产品船载车运,南销齐鲁、江南,北达京津、东北,各地客户纷纷在连镇设栈,经销贸易。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连镇出土的文物多为明代;东光镇码头村出土的文物,则属隋唐金元时期。这说明,东光码头的兴盛始于隋唐,而连镇码头是伴随着明代重新疏浚运河才繁华起来的。不同的历史节点,相同的运河血脉,给连镇增添了更多迷人的色彩。

结束语

从北到南,我们观览了京杭运河东光段的风光、产业,聆听了沿岸村镇的有关历史、掌故,更加深深地感受到,东光县借谢家坝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东风,全面发掘运河文化,以南霞口镇、东光镇、连镇镇为龙头,大力发展以运河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是十分正确的,可谓抓到了点子上。我们想,发展县域经济,强县富民,必须增强县域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培育特色,做到人无我有。而纵贯全县境内的大运河,无疑是历史给这个县留下的宝贵财富,得天独厚,不可多得。关键是如何开发,如何利用。而今,通过我们的采访,我们亲眼所见,亲耳聆听,东光县把运河这篇大文章做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运河不仅从历史上给这个古县带来生机和活力,也必将带动东光县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东光力量

骨肉相连代表生肖2

序言

明眸看世界 妙笔写人生(代序)

期盼已久的《李楚炎诗词集》终近定版付印了,蒙诗人青睐,嘱代为校正,终有幸先睹为快。老眼昏花,用了近半月时光,才断断续续粗读了一遍,其数量之繁多,题材之广泛,体裁之灵活,言词之隽美,都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笔者与诗人相识半个多世纪,缘结同窗,情逾莫逆。学生时代,抑或因时局迷离,心志未明;抑或是大隐于市,藏锋不露,诗人并未在文学艺术上显山露水。踏出校门,历经中学执教,下海经商,兴办实业,诗人走过了坎坷波折的道路,遍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期间也曾离乡背井,客旅西域多年,商务之暇,得游神州的山山水水。泰山观日,湘西访夷,昆仑赏雪,黄山看松,西岳论道,北国探奇,拓宽了视野,开阔了心胸,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升华,蛰伏多年的文艺底蕴也脱颖而出,器乐、国画、诗词等涉猎甚广,且各有所成。尤其是旧体诗词,自事业有继,退隐二线后,更是诗兴勃发,恍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浩浩汤汤,一发不可收拾,几年光景便创作出了大量优秀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华诗词、百度、腾讯、凤凰、新华、雅韵诗社、中华文学传媒、神州家园、揭岭诗社、众创诗社等诗刊网站发表,并在华夏杯诗词大赛、中国当代文学杰出文豪奖中莸奖。作者也入选揭阳市诗词协会会员、揭岭诗社会员、众创诗社会员,并受聘为中华世纪传媒文学古诗词评审老师。一个未列科班的草根诗人,能快速达到如此境界,委实让人瞩目。

在诸多挚友怂恿支持下,诗人的近年诗作终于结集面世,为喜爱诗词的朋友奉献了一份秀色可餐的精神食粮,诚为可喜可贺。

综观诗集,洋洋洒洒一千余首七万多字。律诗、绝句、排律、上十种词牌,涵盖了诗词创作的大部分常用格律。忆史、写景、抒情、叙事、咏志、题物,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至。其韵律严谨,用字考究,遣词精确,文辞典雅。而且据我所知,诗人写作速度极快,不少诗作都是直抒胸臆,恣意汪洋,七步成诗,令人拍案叫绝!

诗集中,最为叹服的当属《七律·群芳谱》,那是诗人取材于自然界的一百种花卉,写出的一百首律诗,被多家媒体誉为“首创第一人”!我记得,学生时代曾拜读过一代文豪郭沫若的《百花齐放》,那是现代诗体,共一百零一首,写的也是一百种花,外加一首“其他一切花”。或许是时政需要的应命之作,诗人采用类似于形象白描+政治概念的模式写成,尽管其时官媒不乏吹捧之声,但读过之后,内心总有一种乏善可陈的感觉。后来郭老也自省:“我自己重读一遍也赧然汗颜”。李老师另辟蹊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语),力求有所创新突破。别出心裁,以清一色的七言律诗为载体,充分运用各种花卉不同的形态特色、利用价值、生长规律、传奇典故等元素并加以发挥,其描写生动而逼真,引伸自然而流畅,不仅辞工韵美,飘逸洒脱,而且文笔精炼,妙语如珠。象“千般国色惊天下,一任花神笑眼前”(牡丹),“作伴冰峰瞻皓月, 相随雪域结金兰”(雪莲),“不施粉黛素为本,未用胭脂形可观”(海棠),“秀丽容颜惊世眼,风流岁月任天香”(玫瑰),“飞絮何曾思见月,落花更不爱沾襟”(杨花)等等,貌似不加斧凿,信手拈来;实则精雕细琢,不乏推敲,这也归功于诗人厚重扎实的文学功底。

与此异曲同工的诗作还有:七绝·为省盆景大师洪汉泉盆景题(七十首)、五律·十二生肖 ( 十二首 )、五律· 水浒传女名人(六首)、七律·八雅(八首)、七律·金陵十二钗(十二首)、七绝冠首诗·潮州八景(八首)、临江仙·四季雨(四首)、鹧鸪天·为春十赋鹧鸪天(十首)、七律·家人素描(九首)等等,大都构思精巧,写来潇洒倜傥,且无雷同冗赘之处。

诗集中各种风格并存,有凄清委婉,有优雅秀丽,有诙谐幽默,有豪放热烈,也有雄浑大气。妙语佳句,俯拾皆是:“静处汉朋溜狗笑,闹中维友烤羊忙”、“一竿竹影能消日,六月霜花亦有时”——西域景物的写照;“离休白发评诗画,创业青年诉梦殇”、“幽幽树下双翁弈,晌午童儿煮茶茗”——乡村生活的素描;“当年壮志寻天路,今日幽怀在悔途”、“遗恨扶持西域史,何堪缀缉北疆仇”——心路历程,曲折颠簸;“富贵如云朝与暮,情仇似雪有和无”——心灵已升华,灵魂已涤净。还有更多的思乡、怀亲、念友、感怀等诗句,“荆楚古风扬节操,离骚吟笔显风流”、“升沉百载丹心在,荣辱千年青史留”、“慈亲凄对世,稚子苦无天”、“从此愁中忆,至今梦里悬”……其真情流露,跃然纸上,读来荡气回肠。

旧体诗中的排律,也称长律,不限联数,是难度较高的格律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需对仗,并有诸多韵律方面的限制和规定,没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实难企及。诗集中近三十首排律,用对工整,格律严谨,天然去雕饰,浑然自天成,堪称不可多见的力作。一些冠名诗、藏头诗,也写得较为自如流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亟盼诗人暮年之际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诗作以飨读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攀登诗词创作艺术的巅峰。

对诗词我素乏研习,门外汉一个。老友诚邀作序,唯恐却之不恭,只得强作混珠之举。管窥蠡测,绝难全面准确作出点评,权充引玉之砖吧。

郭可夫

2021年7月6日写于棉湖

《李楚炎诗词集》

后记

心路随吟,身历有寄,此际成书,权当后记。

七言排律

拙诗拙否自心知,今日成书遂所期。

老友褒评须细读,挚交宠议应回思。

文中缀锦情犹在,纸上成珠意已垂。

字字流光明似雪,程程往事解如丝。

同窗襟宇恩堪纪,照影文章史可追。

善后评诗能识玉,奇才著录化为玑。

少时爱读文犹重,闲处贪求志不移。

初入风骚心仰圣,未离雅颂己无私。

情移太白非因贵,影落东坡岂惮痴。

千首歌行当小物,万言格律作前规。

怀倾墨海观蛇舞,谊切书山纵马驰。

非是虚荣才改色,皆因好学乐坚持。

华宗礼义当为法,上国纲常可作师。

桂苑殷勤从世态,黉门邂逅助天资。

道高磨炼须长日,名重行藏在早时。

爱戴先贤题旧迹,扶持大义写新奇。

生平不厌江湖走,踪迹犹嫌羁旅疲。

胜赏三川寻水驿,遐观五嶺觅神祠。

洞庭结伴抛忧乐,赤壁留诗叹盛衰。

雁荡山中谈画史,凤凰台上话仙姬。

未忘远道登华岳,犹忆残年赴武夷。

纵目昆崙峰映日,置身泰岱景含饴。

孤峦秘隐方知险,峭壁幽深始觉危。

识得黄河知母德,曾陪绣岭爱春枝。

亲临北地欣颜子,载拜诸家识仲尼。

细睹神州图窈窕,惊看赤县景逶迤。。

胜游漫写轻弹曲,闲兴还添妙舞姿。

物象从来皆是梦,尘嚣毕竟宛如棋。

难忘世道人颠倒,每忆功名意参差。

悟透红尘憎雀鼠,读残黄卷咒狐狸。

北疆勋业当流水,西域宏图化断篱。

戏剧人生多寂寞,荒唐世路总迷离。

而今归老围茶灶,至此长歌觅酒旗。

正富丘园神并举,能通鼓角夜相随。

家山互拥人情在,骨肉相连衣食斯。

昨梦如云休叹息,残晖满目莫惊疑。

韶华一去空回首,岁序相违总皱眉。

叶落归根方是计,鸡鸣仰首定非饥。

乡愁长伴天涯近,别酒都尝醉后兹。

且喜重逢飘笑语,何辞聚饮共扶携。

胸藏旧故情难改,笔扫寒凉正合宜。

手泽成行犹望悦,心声落墨始安怡。

素书结集为修省,丹诀行吟避怨咨。

趁得身强还料事,分从道在更知几。

欣逢乐府知今古,喜见文场识路岐。

寄傲华年成墨客,钟情学界做痴儿。

今酬夙愿心头喜,数夜挑灯就此词。

謹向为本诗词集作序的郭可夫老同学,提供诗书画摄影作品的张伟转、李维照、洪志勤、王晓东、王楚然、吴明辉、黄河、陈佳鑫、吴如强先生,提供宝贵意见并出力支持的黄凡、许为旋、李健芝、李义乐亲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诗集中多有不足,敬请各界朋友多提批评意见!

李楚炎

2021.7.1

李楚炎,男,(农历1951年12月一一)广东揭阳棉湖镇荖园内人。

现为揭岭诗词协会,揭阳市诗词协会,众创诗词协会会员,中华世纪传媒文学古诗词评审老师。曾在揭西棉湖兴道中学任数学教师,后经商办企业,现退休回故乡养老。

其平生游历甚广,遍览祖国山河,在文学艺术方面有诸多喜爱涉猎,尤其在器乐、诗词上颇具造诣,受到各界好评。其诗词作品二千多首曾在人民日报、新华、百度、凤凰、腾讯,及国内外多家诗刊及诗网上发表。

骨肉相连代表生肖3

关中特色婚俗—华州婚俗

作者 华 蓉

华州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这里的人们生活富庶,民风淳朴,传统婚俗非常有特色。 

过去在华州,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娃娃亲”非常盛行。孩子长到12岁左右时,父母就给定了亲,当地男孩叫“占媳妇”,女孩叫“寻主家”。订过婚的男孩女孩长大后不能反悔。

现在社会进步了,“娃娃亲”越来越少,自由恋爱和媒人介绍是华州年轻人联姻的主要方式,而且订婚仪式、结婚仪式也大大简化。然而华州传统婚俗却很复杂、很有特色,一对新人从订婚到结婚要经历很多程序。  

订婚:良辰吉日 ,媒人牵线。

订婚前,男女双方各请一位媒人,为双方牵线并起沟通协调作用。若双方同意联姻就要先扯衣服,即男方给女方扯四至六身衣料,还有鞋、袜、包、围巾、毛线等。然后选良辰吉日订婚约,华州人订婚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三、六、九,不用瞅,也有依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选日期的。另外,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也是订婚结婚的好日子。订婚时双方家长、媒人及重要亲戚都要参加,男方家人要设丰盛的宴席,俗称“吃酒席”或“过礼”。 

订婚礼仪非常隆重,男方要杀猪、宰羊、请厨子做宴席、搭棚待客,双方的重要亲戚、朋友、干亲都要带礼品赴宴,以表庆贺。一般待客五六桌,多的有几十桌。席面是十全席,取“十全十美”之意,主食是臊子面,取“美满姻缘长长久久”之意。饭后,男方媒人要把男方为女方准备的衣物、礼品、礼金交给女方媒人,礼金大体分为240元的“仁义亲”、360元的“普通亲”、多于以上的“高价亲”。另外,男方要为女方准备四色礼,四色礼有手表、围巾、自行车、一把伞(寓意男方为女方遮风挡雨)。女方也要回赠男方四色礼,一般有鞋、袜子、帽子、手帕。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四色礼有房子、小轿车、白金黄金首饰、数目不等的现金等等。过礼完后双方若无意见,订婚仪式就算完成了。此后,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未婚男女要相互送礼,男方礼物重于女方,女方来男方家送节礼,男方家要盛情款待。

择吉,就是选择结婚日子,俗称“合日子”。一般由男方选择良辰吉日,请媒人与女方家商量,征得同意后,确定结婚日子。也有请阴阳先生推算吉日,这要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歌谣:“五、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现在此种陋习已逐渐减少,人们有的以三、六、九订日子,有的安排在五一、十一、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期间。

订好日子后,女方父母就要为女儿准备陪嫁品,其中棉被有六、八、十床不等,另外还有日常生活用品。男方家则要为一对新人布置新房、剪双喜、贴窗花。窗花是用大红纸剪的,内容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喜鹊登枝、吉庆有余等等。

完婚,俗称娶媳妇,传统婚礼非常隆重,很讲究,也很复杂。首先要在婚礼前一日请主持婚礼的人(俗称执事)和收礼先生(俗称礼笔);在大门、洞房门上书写喜联;请伴郎伴娘(俗称傧相);请厨师;请做勤杂工作的亲朋好友(俗称跑乱),他们的任务是借家具、搭棚子、买东西、烧水、招待客人等等;请民间乐队(俗称叫龟子或请乐人);接轿,轿分红轿和绿轿两种,顶为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挂红色绣球,由四人抬轿。解放后,轿子已慢慢消失,五十年代一般坐牲口拉的车子,六十年代一般坐自行车,七十年代坐大卡车,现在一般坐小轿车。

迎亲,男方家称为“接媳妇”,女方家称为“打发女”。结婚当日一早,新娘由伴娘(俗称梳头侍女)梳妆打扮,穿红绸衣裙等待迎娶。新郎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头戴礼帽,披红戴花,由堂伯或堂叔、迎姑、傧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着戴红花的马,携带“凤冠霞帔”、一把遮阳伞、大肉(取骨肉相连之意)、莲菜(取藕断丝连之意)及一面照娇镜(为铜镜)来到岳父家,在一片喜庆奏乐声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上红盖头,并在伴娘搀扶下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辞行。

此时此刻,新娘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泪如雨下,非常感人,俗称“哭嫁”或“哭轿”。最后,在奏乐声中由兄弟背上花轿,年幼弟妹一人押轿,鞭炮声中花轿起程,乐人前边吹奏,嫁妆随后,新郎骑马走在花轿前,最后是娘家客人,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俗称“吃筵席的”。此时,新娘村子的父老乡亲们会拦住花轿,索要喜糖或红包,俗称闹花轿,现场气氛非常的热闹。

花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要鸣炮;若途中两家花轿相遇(俗称撞亲),要互换手帕让道,表示互不惊扰,双方平安;若遇丧棺,就要换道,或者用红布蒙轿,在炮声中继续行进。迎亲队伍快到时会鸣炮示意,公婆就出门迎接,婆婆在长凳上放一条大红毛毯,新娘下轿后坐在毛毯上。这时,鞭炮齐鸣,一派喜庆气氛。 

贺礼,俗称“行礼”。结婚之日,亲朋好友要行礼,舅、姑、姨、干爸干妈必须行很重的四样礼,蒸一对花老虎、花馍盘、礼金、给新郎披一条红被面(俗称披红),也有只行现金的,俗称“干礼”。

拜堂,俗称“拜天地”,这是整个婚礼的最高潮。由身着礼袍头戴礼帽的执事主持,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新郎新娘拜天地的天地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天地桌左右分别放着华州婚俗礼馍“高馍盘”,“高馍盘”是竖立在举行婚礼的喜堂两边的面花柱,一般由新郎的直系亲属赠送,其中心由高大的芦苇或竹子扎成圆柱,柱面用红纸缠住,并插上红筷子绕红线,分九至十一层绑好各种各样的面花,所插面花有寓意夫妻合欢、早生贵子的“如意平安馍”,其形状为宝瓶;有表示富裕欢乐的“吉庆有余馍”,其形状为鸡鱼相依;有庆祝新婚美满幸福的“福喜临门馍”,其形状为蝙蝠飞临;有表示喜结良缘的“扁担勾搭馍”,其形状为云朵相连。圆柱馍从下向上层层插满双鱼,有双鱼共虎头、双鱼共羊头、鱼尾凤凰、龙凤呈祥等吉祥动物面馍,最高一层插的是寓意生命繁衍的富贵双娃娃。一个“高馍盘”约有50公斤重,俗称四斗麦子。“高馍盘”远远望去好像是精雕细刻的华表,气势雄伟,美观壮丽,使婚礼气氛非常隆重,格外热烈,成为华州农村婚俗中的一大奇观,如今华州农村婚礼上“高馍盘”依然盛行。

特附民国中叶描述华县婚俗的一首民间《草料歌》,由婚礼执事说唱。  

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  

下轿词:“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进了门。”由执事边撒红纸碎屑边念。  

进堂词:“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合鸣进世昌。”  

拜堂词:“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高堂老祖宗。”  

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  

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扶女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磨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座的,还有无事可干的,站到阳阳坡里晒暖的,……一对新人一并行礼啦!”,拜毕礼成。

入洞房,拜堂仪式结束后,一对新人入洞房,在伴郎伴娘的陪伴下互饮一杯交杯酒。随后,新娘在炕的四角摸出新郎家人放的四种干果:核桃、红枣、花生、栗子,寓意见红有喜、早生贵子。此时,新娘的弟弟以挂门帘、窗帘为名向新郎要红包,热闹耍笑,上换碗饭时端盘的人可向新娘讨红封。

待客、闹新房、回门后,夫妻二人相依相伴共同进入甜蜜的婚姻生活。  

宴客,俗称“待客”或“坐席”。一般是两顿饭,第一顿一盘九碟菜(四角是凉菜,五碟热菜)带馍。第二顿一盘四碟或六碟凉菜,先喝酒,边喝边上菜,划拳行令不亦乐乎。喝酒结束后再上一盘九碟菜带馍。饭前饭后有茶水招待。 

坐席的先后及座位有尊卑长幼之别,一般是新娘家人(俗称娘家人)先入席,岳父母、舅、姑、姨坐上席。宴席开始后,新郎新娘要向每席宾客敬酒,主要亲戚接酒时还要回赠礼金或礼品,此礼俗称“认亲”,所赠礼金、礼品俗称“见面礼”。到了晚上长辈们要接着吃媒席,吃媒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新郎新娘的直系长辈和双方的媒人,媒席上有水果、点心、干果、蒸碗等等。

耍房,俗称“闹新房”或“耍媳妇”。在长辈们吃媒席的同时,同辈们则开始闹新房。多数是小伙子和小媳妇,想出种种花样的节目,让新郎新娘表演,以示夫妻甜美,无论怎样耍闹,新郎新娘都要依从,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其内容丰富多彩,有啃苹果、钓鱼、咬糖、点香烟,高雅的有绕口令、猜谜语、唱歌等等。整个闹新房有婚前教育、沟通爱情、祝福吉祥美满等意义。闹完新房后,人们渐渐离去,婚礼礼成。

回门,是婚礼的闭幕式。婚后第三天,若遇单日推后一天,新郎新娘带十二个馍、烟酒等礼品回娘家称“回门”。岳父母设宴席招待,女婿要给岳父母及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新娘的嫂子和姐妹要戏耍新女婿,一直热闹到黄昏,但当天必须在天黑前赶回新郎家,不能在新娘家过夜。婚后十天,娘家兄弟要接新娘回去住十天,俗称“住十”。在娘家住满十天后,新郎来岳父母家接回新娘。此后,新郎新娘就开始了相依相伴的婚姻生活。

此文于2011年以《关中特色婚俗-华县婚俗》原创发表于《渭南日报》,后转载于新浪博客。

图文来源:网友推荐·华蓉心语

原文作者:华蓉

整理编辑:华蓉心语、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