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代表什么生肖动物

盘点我国上古神话中的10种“传奇”的神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宇宙小百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星星代表什么生肖动物1

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话动物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话动物。什么是古老的神话动物?本文揭示了古代神话中十大神兽的真实特征,其中最强大的神兽是太阳烛、太阳影、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黄龙、阴龙、蛇和素描。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神秘的古代神兽吧!

古代十神兽

太阳烛照

太阳烛照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它是由最阳气和太阳精华以混沌和一种能量的两种形式共同转化而成的。它是宇宙中最强大、最高贵的神圣野兽,曾被称为圣灵。太阳烛照的形象是一个外面是白色,里面是黑色的球体,它代表着终极的正义,也代表着当事情发展到极致时会相互对立,所以它是黑色的。太阳烛照代表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是人类光源——太阳。然而,无论是更古老的第二版还是第一版太阳蜡烛的起源,太阳蜡烛不仅代表太阳,还代表属于太阳方的一切事物,包括天空。它的黑色外观体现了“否极泰来”和“物极必反”的概念。

太阴幽荧

在中国古代居民的神话传说中,太阴幽荧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太阴幽荧代表夜空中最美丽的星星,月亮代表人类夜晚的守望者。一些学者认为,太阴幽荧代表属于阳的一切,而太阴幽荧代表属于阴的一切。事实上,太阴幽影的起源有两个版本。一是太阴幽荧是创造世界后,由混沌和盘古两种意义上的阴结合而成的神圣动物。第二种理论认为,太阴幽荧的诞生与盘古无关,太阴幽荧是道的化身,直接来自“一阴一阳即道”中的阴的变化

青龙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灵兽。它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头大象之一。这四头大象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自先秦以来,它一直是代表太昊和东方气枢的神兽,而在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其象征意义增加到a、B和春天。《淮南子》第三卷记载,神明比绿龙更珍贵。因此,青龙可能是四象之首。

白虎

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四大神兽之一。它也是战神。它有许多神奇的力量,如避邪、避灾、祈福、惩恶扬善、赚钱和结婚。它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虎是西方道教七大星座中的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精神动物。因为西部是金色和白色的,所以它被称为白虎。最具代表性的季节是秋季。

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天神之一。它起源于对古代星辰的崇拜,是南方的神,代表炎帝和南方的七大星座。它背离八卦,主宰五行火,象征着四象中的老太阳和四季中的夏天。在先秦时期,人们相信它能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后人相信它能给人长寿。在汉代,预言理论开始流行,其象征意义包括典藏、丙丁、礼德,。后来在汉代道教吸收它作为法律的保护者,称之为灵光神。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蛇组成的灵物。玄武的本义是玄明。武、冥古音是相通的。冥,就是阴的意思;地狱意味着阴。玄明最初描述了龟占卜:龟背是黑色的,龟占卜是邀请龟到阴间询问祖先,带回答案,并以占卜预兆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宣武,又名宣明,是水神。它生活在北海,寿命很长。玄武已成为不朽的象征。地狱也在北方,所以它是北方的神。玄武与其他三种神灵不同,因为它也可以从幽冥中占卜。它被称为“真武大帝”,是道教的神。

黄龙

黄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根据古代记载,黄帝和大禹都可能是黄龙的化身,五行思想的化身将黄龙视为五龙之一。有一种说法是,“第五灵”的四个神兽,甚至是四个神灵的长度,“黄中有土”就是黄龙。黄龙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你可以在九龙墙上看到它。有人认为黄龙的地位已经被吉祥的动物黄林所取代,也有人认为两者是平等的。但事实上,黄陵作为独角兽的一个分支,与黄龙相去甚远。有人提出黄龙是黄帝时期的英龙。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地位远远高于普通龙。

应龙

应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飞龙。据说,当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英龙杀死了蚩尤和夸父,当禹控制洪水时,应龙用尾巴将土地涂成河流,使水流入大海。我们知道,应龙是黄帝的神龙。他曾为“杀蚩尤与夸父”(大荒东经)立大功者。今乃助禹治水,则亦当为黄帝之任命也。应龙有两只翅膀、鳞片、身体、脊椎、长头、尖嘴、小鼻子、眼睛和耳朵、大眼睛、高眉毛、尖牙、突出的前额、细颈、大肚子、长尾巴、强壮的四肢,就像一只有翅膀的扬子鳄。战国时期的玉雕、汉代的石雕、丝绸画和漆器上经常出现“应龙”。

螣蛇

螣蛇也叫飞蛇。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飞蛇。中国古代文献对此有很多记载,被称为“神兽”。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它被视为玄武的单独身体。螣蛇是五神兽中独立的一员,居中,颜色为黄色。螣蛇原本是女娲的一个宠物。它与神兽勾践一起被列为神仙。据说它也是星座之一。蛇只是一种不朽的野兽。它没有多少力量和力量,但它也是好运的象征。

勾陈

在古代神话中,勾陈是龙和牛的儿子,外表与独角兽相似。勾践很凶猛,喜欢杀人。然而,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山海经》中描述的神兽天马。勾践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六神之一,与藤蛇同属一片土地。人们对这头神兽知之甚少,但它非常喜欢杀人,不受人们欢迎。人们有时甚至认为它是凶猛的野兽,但实际上它是神圣的野兽之一。

你还知道什么传说中的神兽呢?

星星代表什么生肖动物2

春节已至,大家的假期都过得如何?有没有吃水饺、收红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年俗,南方北方的年俗更是有很多不同。

本文作者写的就是地地道道的福建年俗。他从过尾牙开始,写到了扫巡、开印、祭灶、分年,还有拜斗、拜天公、攻炮城的趣闻。对于日益远离传统的当代人来说,这不失为唤起年俗记忆的一种好方式。之后我们也会推出北方年俗的相关文章,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持续关注我们之后的推送。

福建的年俗,其实也是各地年俗的缩影。透过福建的年俗,我们也能看到传统春节里的人情世故,美食风味以及美好愿景。

01

尾牙:一年最后一次的阴神祭

闽西祠堂里的元宵花灯,摄:陈汝辉。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线性的,只是人为添加了一些节点,才有了岁序的更迭。闽俗以每月初二、十六为“牙”,比初一十五的祀神正日子迟一天,是祭祀阴神的日子。所谓的阴神,就是一些有灵性的鬼,比如本地最早的居民“地基主”、无后代祭拜的孤魂,还有阴兵阴将,按照福州的说法叫“下界爷”,又有所谓“下界爷不上横头桌(长条供桌)”的俗语,意思是这些阴神都是不得在供桌上正式供奉的,只能在地上设香烛、陈祭品。当然,一般民家至多给“本宅前后地主”烧一些银纸,商家则更重视一些;闽南的宫庙在初二十六备酒肉犒赏“官将”,连战马都有草料,这算是顶配的“牙祭”了。

一年的最后一个牙,称为“尾牙”。人辛劳了一年,阴神也在暗暝中忙碌了一年。尾牙的夜里,酒肉会比平日丰盛许多;等“好兄弟”享用完了,祭品也不浪费,添上一些好菜,给店里伙计们也打打“牙祭”。虽说这个“年会”没有表演环节,甚至某个伙计可能会收到“明年不用来了”的暗示,但是这一顿好酒好菜总是会有的。吃完了这餐,年假就算是开始了。

02

筅堂/扫巡:年底的大扫除

过完了尾牙,就可以择日进行家庭大扫除了。这点上福建和全国其他地方是一样的,只不过活动的名称各地不同,比如福州叫“筅堂”,莆田叫“扫巡”。

“筅”是以前把竹筒劈成一丝丝做成的刷子,很多地方刷锅会用到它。福建的许多地方,房屋木料并不油漆,保留着杉木的原色,在年底要用“筅”蘸水把梁柱门窗刷得干干净净,最好是把木纹给刷得分明。莆田的“扫巡”要求农历十一月就要备齐贴红纸的扫帚等用具,若迟了,这扫帚就会变成铁帚,把家里的财丁贵气扫地出门。到了吉日,按照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次序清扫彻底,不留死角,扫帚只能向外,不能对里,这一年的“晦气”就被赶到了门外,留下的是清清吉吉的家。

大扫除是累人的,但这事情真讲究起来,必须亲力亲为。记得有一年,同学在群里吐槽,说家里的水晶吊灯擦起来真累,我不由得想,这住的估计是“凡尔赛宫”了哈。

福州“三山启醒堂”封印仪式,摄:倪廷桢。

03

封印/开印:神明的年假

旧时的官府有年假的制度,从腊月二十一直放到正月二十,其间不听讼理政,还要把官印包好贴封条,称为“封印”。等到来年行“开印”之仪,就正式开始办公了。

省城福州旧时衙门林立,老百姓有样学样,也给庙里的神明放年假。毕竟,神明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旧时的官老爷。不过就有人问,神都放假了,那大年初一大家烧头香他也不在庙里吗?有人说“神目如电”都看得见,有人说交通方便来去自如,有人说其实是手下的“秘书”在代收香火,徒增不少笑谈。但在腊月二十这一天,福州庙里的理事们还是会聚在一起,郑重其事地在庙里贴上写着“封印大吉”的红纸,把庙里的大印用黄布包好,贴上封条, 然后在庙里聚餐。

中国人的节日仪式感,很大程度是靠吃维系的,闽地的庙里一年到头都在“吃桌”,各种法事活动,神明生日,都非吃不可。若有相熟的朋友,也可以购买餐券一起吃,一定能吃到最地道的本地风味。

我见过有的庙,明明庙里没有某个神,却还要在他的生日办桌,依我看,这不是虔诚,是“馋虫”在动。

漳州的送神金纸和“云马”,摄:杨鸿。

04

祭灶:在有的地方,是众神朝天

灶神在福建的人家中是地位仅高于地基主的小神——一家信奉的主神往往都供奉在厅堂太师壁前神龛里,只有地基主和灶神不在正位,也没听说过把灶神算入“堂上列位大人”的。但是如果把灶神的名号换一换,“东厨司命主”,那就显得相当“高大上”了,俨然一家老幼性命所系。

过去福州的老宅里常有一块牌位,上书“司命灶君、定福夫人”的名号。现在的人家厨房没有那么大空间,往往是在煤气灶侧后方贴上神像。福州的灶神是一对老年夫妇的形象,据我所知全国多数地方的灶神也是这样的。但有趣的是闽南的灶神是白面无须的年轻人,没有配偶。

祭灶的时间,福建和全国其他许多地方差不多,都分为腊月二十三“祭官灶”和二十四“祭民灶”。过往有人说,“祭官灶”的人家是诸如刘、李、赵、朱等出过皇帝的姓氏的。这点至少在福州不太成立,有朋友说他们那个单姓村,南边一半的富户是二十三祭灶的,他们北边的穷些,二十四才祭灶。同村的本家还能搞出“鄙视链”,只能说旧时没来由的规矩确实多得很。

福州祭灶的时候在灶台上摆上几样甜食:朱红的福橘、留头尾的甘蔗、时令的荸荠(福州话叫尾梨,俗语说“尾梨尖尖、灶公升天”),还有“年糖年饼”,荟萃了各种本地的糕饼,如万字糕、老鼠仔、寸枣、骑马酥、炒米等,而一大包里头只有一两块的是印着灶神形象的“红纸包”,是最好吃的花生酥,孩子们往往因大人的宠溺独占了它们,小心翼翼打开红纸,再小心翼翼地吃下去,怕是比今天的灶神还要饱醉。

闽南的祭灶日不仅仅让灶神“上天言好事”,而是“众神朝天”进行年度工作汇报的日子。在这一天(一般是腊月二十四)的祭祀里要烧一种特殊的“送神马”,也叫“云马”,作为神的交通工具,上面印着骏马、轿子图案。等到初五那天,再将神明迎接回来,再烧配套的“接神马”。虽然没有开印、封印的礼节,这也相当于给神放年假了。

福州传统厅堂的陈设,摄:张继州。

05

分年:天地诸神祖先的总答谢

因为没有“众神朝天”一说,除灶神之外的神明还留在人家里,所以福州人在腊月二十五到大年夜之间的一天会进行“分年”的仪式,摆上荤素供品、点燃香烛,答谢众神和祖先对阖家的照顾。分年之后,过去的一年就没有重要的事了,真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

在这里要概述一下福建民居里的“礼制”部分,才能更好地用文字还原分年的场景。前面说了,一家的主神都在厅堂太师壁前面的神龛里,可能是观音,也可能是齐天大圣或者土地公等俗神,也有的人家没有神像,贴画像或者写着“天地君亲师”的红纸;神龛前方或者下面是长供桌,长供桌前还有八仙桌,用来陈设香炉、烛台和供品。在漳州,过年时节,供桌上少不了的是本地的特产——水仙花。神龛的一侧,一般是靠右手边,是祖宗牌位或者先人遗像的位置。

但我们还没说到地位最尊贵的“天公”。闽人认为“天公”至高无上,不应图绘其形象,也不应在民家室内供奉(即使一般的庙里也没有),只设一个香炉(称为“天炉”)在厅前见天的位置,朝外望天祭拜,供桌也得向外摆设。闽南还悬挂特殊的“天公灯”以示尊崇。

在重视礼俗的传统社会,人居的礼制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06

过新年:有个地方竟然不在初一?

从尾牙开始,福建人已经为大小神明忙了半个月,到大年夜终于是一家人自己过了。在过去这一天是全年吃得最好的日子,如今物质丰富,倒也不需要一心盼着过年。不过大年夜吃的很多菜,是有吉祥寓意的,所以多年来一直保留着。比如说闽南象征平安长寿的整根的青菜(芥菜、韭菜居多),福州象征新年太平的太平燕(一定要放两个谐音“压乱”的鸭蛋),还有各地皆有的血蚶,因为蚶壳摩擦的声音特别像一串铜钱在响,也象征着特别好的彩头。

吃完团圆饭,守夜到交子时分,许多人顶着浓浓倦意去庙里烧头香。睡到天亮,第一餐往往又是有“好意头”的线面。随后是一天的走亲访友道贺新年,与其他地方无异,就不赘述了。

不过,在莆田,正式的大年夜却是初四这一天,俗称“做大岁”。这是因为明嘉靖四十一年冬,倭寇攻陷莆田,烧杀抢掠,死者无算,直至次年正月初一才被戚继光率军收复,在初二这一天,众人敛葬死者(故莆俗初二不得拜年贺岁),到了初四才安顿下来补过新年,并将此俗传承至今,作为对地方“痛史”的长远回忆。

福州拜斗仪式上的斗,摄:张继州。

07

拜斗:新春祈福仪式

北京人正月初八去白云观“顺星”,福州人则在各宫庙做拜斗仪式,这是古老的星辰崇拜在各地的不同传承形式。

拜斗就是礼拜北斗。道教崇拜北斗七星(七位元君)和北斗之母斗母元君,认为礼敬他们可以消灾解厄、护佑合家平安。拜斗法事在全国各地道教中流行,不过在福州的受欢迎程度特别高,参与度最高的道教法事就是“穹窿玉斗”,不论神明生日还是普度法会往往都设置这一环节。如果在新年进行集体拜斗,多数会安排在初七这一天。

拜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信众的参与感很强。每个人要捧一个四方的“斗”(偶尔有圆的),它最早是各家量米的容器,现在香烛店里也有成品,用来象征宇宙;斗里盛米,象征万星,还要撒上红枣、瓜子、花生、桂圆、栗子,寓意“五子登科”;斗的四边插上尺子、杆秤、镜子、剪刀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斗里点燃香烛,四周再插上红筷子,缠上红绳,这一套“小宇宙”就完成了。道士负责搭建坛场,扎制“斗门”——一般是用青翠的竹叶加上红布做成的一道拱门。当拜斗进入“绕斗”的环节,道士带着捧着斗的信众依次穿过“斗门”,象征着进入“与道合真”的世界。有些庙占地狭小,容不下那么多信众,人们就捧着朱红的斗,嘴里呵着热气,在道士 “转斗转东方,东斗星君把斗转啊~”的吟唱中,绕了一圈又一圈,仿佛这新一年的好运全都靠着这一刻的凝神聚气。

08

拜天公:猪和羊最不愿意遇到的一天

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闽南称之为“天公生”,是日凌晨,家家户户摆设香案朝外对空祭拜。少数奉祀玉皇的宫庙,如莆田的凌云殿、泉州玄妙观和漳州玉尊宫,此时香火极盛。漳州玉尊宫近年拜天公的盛典因为场面极为盛大而常常登上媒体,共有400多桌供品,100多头全猪全羊齐齐摆在庙前,献祭上苍。

牲礼是几千年来中国农耕社会最隆重的祭礼。猪和羊被合称为“少牢”,加上牛为“太牢”。祭天的牲礼按理本应达到最高一级的“太牢”,但在旧时民间,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严禁私宰,所以全猪全羊就是最大的礼了。

闽南、潮汕的一些地方还演化出另一种新年祭祀文化习俗“赛大猪”。各家精心饲喂“神猪”,着力让它增肥,在祭祀前过磅,谁养出的“神猪”最重就可以披红挂彩,放在最前面一排,主人也因此倍感光荣。借助这种民俗活动,还能督促村民提升饲喂牲畜的技能,可谓是“功不唐捐”。

09

攻炮城:古老的“军事体育”

闽南在正月有一种特别的活动“攻炮城”,是在高杆上挂上竹木纸张扎成的“炮城”,内置烟花爆竹,众人用点燃的爆竹投掷,引燃“炮城”即为优胜,可得到丰厚的奖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男女老幼齐齐上阵,硝烟弥漫,堪比真正的战场。但攻下“炮城”其实不容易,首先克服抓着点燃的爆竹这一心理障碍,就已经不容易了;其次投掷的准头、力道都必须很讲究。所以,如果“炮城”迟迟不破,主办方就要把炮城降下来了,但是相应地,奖金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明末清初福建先后经历多次战争,民间尚武风气由之大兴,留存在各地许多民俗里。比如福清、漳州等地的“掷石为戏”,漳州、永春、平潭等地的“藤牌舞”,闽南的“宋江阵”和许多地方民俗活动中燃放的三眼铳,都来源于战争时代的练兵演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文尚武的精神,在年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清流温郊的“滚灯”,摄:陈汝辉。

10

上元灯彩:一夜鱼龙舞

自古以来元宵节都是赏灯的佳节,福建也不例外。本地的元宵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龙灯,二是花灯。

龙灯各地皆有,以板凳龙为主,在长凳上安上小灯笼,头尾相接成长龙状,绕行村中甚至翻山越岭,仿若星汉,颇为壮观。有些地方还有“香火龙”,用稻草扎成龙身,上面插满点燃的线香,亮光星星点点,也是很有趣的。

状元骑马灯、兔子灯、荔枝灯等花灯是福建各地常见的儿童玩具,而大型的花灯,做得最好的是闽西客家地区,先扎制篾骨架,再糊上各色剪纸,或做成花瓶形状,或做成各种动物,甚至做成带一串串“子灯”的大鳌山灯,流光溢彩,令人叹为观止。闽西的花灯,往往是要扛出来游村而不是静观的,在古村小巷里,各色灯彩鱼贯而过,真令人有“人间天上”之遐想。

清流县的温郊更有一种独特的“滚灯”,是用毛竹扎成的直径三四米的大轮子,上燃灯火,在古村奏乐滚行,堪称奇景。

福州的元宵游神,摄:张继州。

11

元宵游神:一年里最大的狂欢节

福建仿佛一年到头都在游神,但元宵前后是最多的,各村社时间错开,能够占据一整个月之久。有许多长居海外的游子,不回家过春节但回家参加游神,毕竟,春节是自家过,不够热闹,但游神是集体活动,真是再热闹不过的。在有些方言里,游神活动就叫作“闹热”。

闽地神庙林立,许多庙都管辖一定的领域,福州、宁德称“境”,泉州在“境”上还有“铺”,莆田、漳州惯用“社”,总之辖区大致与村或者街区大小相当。把神像从庙里抬出来,巡游一周,称为“绕境”或者“巡社”。也有抬着神像去祖庙“进香”或者“请火”的,和传递奥运圣火一样,将在祖庙请来的香火装在“香担”里一路燃烧着回到各自的庙里。

游神的队伍,大致和旧时官场出巡的仪仗一样,以大灯笼为先导,后面跟着执事牌、仪仗,接下来是神轿,还有十番、十音八乐、南音等诸般民间鼓吹相随。这只是基本配置,各地还按照各自习惯往上加出许多花样。比如福州会有许多戴大帽穿皂衣的“皂班”,还有竹骨架木脑壳的大型神偶“塔骨”摇曳而行,作为先导;莆田一些地方有披挂绣彩的骏马“兴化白玉狮”成队出游;漳州有“宋江阵”武术队和舞狮一路相随,还会抬着神轿赤足踩过火红的木炭,场面异常刺激。至于一些地方为还愿扮演的“囚车”和“犯人”,那更是仿佛鲁迅先生的《五猖会》活了一般。游神的种种光景,若是详细写出来,恐怕一本书都写不完呢。

不过写到这儿我想结合现状,说说在当前现代化社会游神的现状。前面提到的许多传统年俗,很多是只要家里有心,或者庙里能组织,就能延续下来的。但游神需要组织周全、资金充裕、人员齐心,非一己之力能够支持。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人的娱乐不多,信仰也虔诚,这都不太成问题。但现在城市在不断扩张,这就挑战了游神民俗依附的土壤。“境”“社”所属的居民迁出工作,甚至原有的社区被拆迁无存,游神活动就很难聚集人手和资金,于是逐年衰弱甚至消亡,就在所难免了。

老派的福州游神(莆田和泉州等地也有类似的做法),是要将神像抬进各家厅堂,坐在正位享用宴席的,称为“吃宴”。因为乐队献艺、信徒叩拜都要花很多时间,一“宴”往往长达一小时,若是村落较大,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故而近年往往简化到难得一见。之前,福州近郊也仅仅有个别地方还保留着在古民居里“吃宴”的古俗。比如北郊的厦坊村,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临水夫人和护国留侯依次出巡,一路鼓吹齐鸣,每到一户就有人燃香焚纸祭拜,再从香炉里请一支香回家(称为“换香”)。就这样走走停停,到了摆宴的老房子,皂班、乐队先入,分列两侧,身着黄衣的轿班抬着神轿跨过特意打开的屏门进入天井,将神像捧进张灯结彩的厅堂停銮。厅堂里几张八仙桌拼成一长条,左右两排放置着烛台,中间排着的是茶、酒和荤素祭礼。乐队轮番献艺中,这座老房子的子孙依次来厅前叩拜如仪,这是他们一年里唯一齐聚的时刻。神明“酒酣饭饱”之后,又重新启程,将新年的福分赐给每一户人家。

2015年,我记录了厦坊村游神的场景。庙里的人说,他们上一次游神留影已过去了很多年,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份留作纪念,我便洗了一套照片送去,他们非要付钱,我只请了庙里的一道新年平安符,权当礼尚往来。过了短短几年,厦坊村被拆迁殆尽,不但游神“吃宴”成了绝唱,记忆里的温情时刻,也很难再找回了。

虽然,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里,游神也进行着,有一些原有居民占多数的小区还会举行“吃宴”,但绝对是少了老街古巷里的那种味道,只能想着“礼失求诸野”“人间尚有真情在”,来自我安慰了。

厦坊村昔日的游神“吃宴”,摄:张继州。

元宵游神之后,仿佛烟花散尽,为期一个月的年节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如果你曾在福建生活过,或许会明白,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正月一旦过去,生活如常,剩下的是山海寥寞,天地空寂。福建群山环绕,耕地稀少,自然灾害频发,在过去人们不得不越洋出海,打拼生活,对家乡的渴望,对神明的信仰却因此更为浓烈。

很久以前,给周杰伦的《火车叨位去》写过一段评论:“喜欢热闹,喜欢鞭炮,喜欢吹打,乩童的刺球,摇晃的轿子,通红的火炭,旋转的凉伞,其实是因为福建的本底太空寂了,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山和海的颜色在蝉声中越发鲜明,你知道台风又快到来了。南音或者歌仔戏,都有一种带着哀诉的音色,那是内心的声音,当‘闹热’散场,看着一地鞭炮纸,耳边空空的,会比没有‘闹热’还寂寞。”

但福建人依然愿意:在梯田上辛苦劳作,在商海拼搏浮沉,在海外背井离乡务工,甚至与海上的惊涛骇浪以命相搏一整年,只是为了能有钱回家过一个感恩天地的年,一个比往年更精彩光鲜的传统福建年。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作者:张继州

编辑:李夏恩 走走

校对:陈荻雁

星星代表什么生肖动物3

2022年元旦前夕,赵志强刚刚从河北保定阜平县回到保定市区的家里。半个多月前,阜平县当地有人目击到火流星陨落。得知消息的赵志强,判断可能有陨石落地,第二天就赶到事发地寻找陨石的下落。十几天里,他前后去了三次,还是一无所获,但他不想放弃。“为了找陨石,全国各地都跑遍了,这次就落在自己家门口了,我一定要继续找。”赵志强对《中国科学报》说。

网名“赵哥”的赵志强是国内有名的陨石猎人。大多数人通过仰望夜空观赏星星,但也有一群人低头寻找着那些掉落在地球上的“天外来客”。他们追随火流星的轨迹,走入沙漠、草原、森林,他们被称为“陨石猎人”。

猎陨 “它们是什么?从哪里来?又掉落在哪里?”

赵志强与陨石结缘始于2007年。那一年,还是能源商人的赵志强到英国开会,在伦敦集市上偶然见到了几块特别的石头,卖家告诉他,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用2000元人民币买了下来,从此迷上了陨石。

几年后,赵志强跟随一个地质队来到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那是他第一次野外猎陨。陨石猎人喜欢去沙漠猎陨,因为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且无植被,陨石易于保存和发现。

随着经验的增加,赵志强猎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2012年,在提前了解了罗布泊陨石保存条件、综合分析了实际情况后,他在罗布泊野人俱乐部武宗云等人的协助下,进入“生命禁区”罗布泊猎陨。

“只有置身罗布泊,你才能深切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脆弱。”赵志强回忆,在罗布泊,见不到生命的痕迹,唯一能见到的是动物的枯骨和干枯的草木。

赵志强一行人在罗布泊寻找了20多天,有时赶上沙尘暴突然出现,遮天蔽日,层层黄沙飞起,足有膝盖高。赵志强和同伴只好戴着面罩,顶着强劲的风沙艰难行走。在帐篷周围,赵志强还时常见到新的狼脚印。有两次,他独自出行,见到这些脚印心里不免发怵,时不时回头看,生怕野狼从背后蹿上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次罗布泊猎陨行动中,赵志强等人发现并收集到16块“疑似陨石”,其中13块后来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确认为陨石。

张勃也是国内颇有名气的陨石猎人。他对陨石的兴趣源于2009年在海南的一次环岛骑行。一天晚上,他在三亚海边露营,半夜突然听到几声爆响,三颗火球在天空划过,将整个海岸照得亮如白昼。那一瞬间,张勃深受震撼。“它们是什么?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又掉落在哪里?”一连串问号在他头脑里产生。自此之后,从事珠宝生意的张勃开始学习陨石的知识,也渐渐地走上了猎陨之旅。

每次出发猎陨前,张勃一定会在知识储备和数据支撑上作好十足准备,有目的地寻找陨石。除了目击者提供的线索,他会时常浏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际陨石学会发布的信息,从它们的数据库中寻找历史上陨石坠落地和发现地的信息;他还从古籍文献找寻陨石线索,比如苏轼《游金山寺》中就写道,“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其中“炬火明”应该就是陨石落下的情景。

这样的考据功夫还真让张勃有了收获。2015年,他依据史书记载——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在广西南丹县发生了巨大的陨石降落,特地到南丹山区寻找陨石,半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找到了两块南丹陨石。

这些年,为了寻找陨石,张勃走遍了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陨石猎人经常置身于环境险恶之地,张勃也不例外。他曾在荒郊野外与狼群相遇,也在墨西哥边境被毒贩搭讪。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张勃早上起床后发现住所大门被雪封住了,他只能从窗户爬出去,和当地村民挖了半小时才把门挖出来。

为了保证安全,张勃出野外除了带上足够的粮食补给、帐篷睡袋外,一般还要用到对讲机、卫星电话、无人机、GPS定位装置和金属探测器等。但在他和赵志强看来,更多时候还是靠陨石猎人的两只脚、一双眼睛,一点一点去搜寻。

在张勃眼中,这些古老的陨石见证着宇宙的历史,“面对陨石就像与一位长者对话”。

合作 “我们找到陨石,他们找到陨石中的科学含义”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从事陨石研究已有30多年,赵志强是他最早的合作者之一。2012年第一次罗布泊猎陨行动结束后,赵志强顾不上回家,带上16块“疑似陨石”直奔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经鉴定,其中13块被确认为陨石。赵志强代表发现者将陨石的20%作为标本捐赠给天文台,随即将剩下的陨石分成60份赠予了陨石爱好者和收藏家。

几个月后,因为这次发现,国际陨石学会将罗布泊、楼兰、小河墓地和库鲁克塔格山列为陨石富集区,罗布泊陨石融入世界陨石“家谱”。此后一有收获,赵志强和同伴就会将陨石部分捐赠给科研机构。他的行动也带动了一批陨石爱好者的捐赠。

对于张勃来说,他成为陨石猎人就与跟科学家的接触有关。自从在三亚与火流星偶然相遇后,张勃就通过多个渠道学习陨石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徐伟彪,从这位老师那里了解到陨石丰富的内涵和科学意义,也因此结识了很多陨石猎人、收藏者和研究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张勃开始踏上猎陨之旅。

除了将找到的陨石捐赠给科研机构外,张勃还会捐献给科普机构。2016年,在上海天文馆尚未开工时,张勃就捐赠了四块珍贵的陨石,包括一块稀有的西北非月球陨石、一块降落在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的目击陨石,还有两块在新疆发现的铁陨石。上海天文馆开馆后,他多次来到馆里给公众讲述寻找陨石的经历、讲解陨石知识。

“陨石猎人的捐赠对我们的科研工作帮助很大。”徐伟彪告诉《中国科学报》,对这些陨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201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证实在我国新疆境内曾发生一场规模巨大的陨石雨,其陨落带长达425公里,远超此前世界公认的最大陨石雨。

对于科学家来说,到野外寻找陨石无异于大海捞针,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获甚微。2020年底,青海玉树曾发生过一次很大的火流星事件,有很多目击者。后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到玉树调研火流星情况,幸运地从牧民手里得到两块陨石碎片。“但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所以,科研人员一般不会出去找陨石,陨石捐赠就成为我们获得研究样品的一条重要渠道。”徐伟彪说。

“我们与科学家形成了一个互补关系,我们找到陨石,他们找到陨石中的科学含义,串联起头尾两端。”张勃说。

捐赠者的热情常常让徐伟彪感动,“还有爱好者会购买有科研价值的陨石捐赠给我们”。徐伟彪也会尽己所能为捐赠者着想,比如只切割一部分留下作为研究样品,有时会申请一些经费付给他们,在写作的论文中也会特意向捐赠者致谢。在徐伟彪看来,这种合作需要达到双赢,否则是不可持续的。在陨石领域,科学家和很多陨石猎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模式。

科研机构、科学家与陨石爱好者的合作并不总是这样顺利,也有矛盾纠结之处。近年来,随着喜爱和收藏陨石的民众越来越多,很多人将疑似陨石的样本寄到科研机构,甚至不远万里亲自送上门检测。但实际上,这些样品中真正的陨石少之又少。这一方面使科研机构应接不暇,另一方面爱好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认可,感觉被科研机构拒之门外。

这时候就需要一条连接民众和科研机构的纽带。赵志强在十几年前创办的中国陨石网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中国陨石网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他们初步判断样品为陨石后,才会推荐到国家正规科研部门进一步检测。”徐伟彪说,“我们在中国陨石网推荐的样品中已经发现了很多陨石,如新疆罗布泊陨石、库木塔格陨石、哈密陨石,等等。希望陨石爱好者们利用好这个公众平台。”

后来,赵志强还在保定创办了一家赏石艺术博物馆,里面既展览真陨石,也展出假陨石,他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人真正了解陨石。

乱象 “10年间处理2万多个求鉴帖,被确认的陨石仅有57块”

赵志强做这些努力是因为如今对猎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圈子也乱象丛生。

因为研究工作的原因,徐伟彪接触过大量陨石猎人,在他看来,国内猎陨圈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部分陨石猎人公益性很强,与科学家有着良好合作,为科研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圈子里鱼龙混杂,骗子猖獗,伪科学泛滥。”

赵志强介绍说,一些假陨石组织故意编造伪科学理论传播,通过给猎陨初级爱好者“洗脑”诈骗钱财。他们利用一些民间迷信思想或迎合一些人的心理,故意将奇石、化石或地球矿物说成××陨石,到处叫卖,甚至利用网络传播陨石治病、疗效显著等谣言蒙骗大众。许多假陨石附有所谓的“检测报告”“鉴定证书”,但其实骗子并没有任何检测资质。一些虚假鉴定机构,会把假陨石说成真陨石,以鉴定费、拍卖费等名义诈骗,有人被骗十几万甚至几百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机构的工商执照里有‘陨石鉴定’字样,但实际上并不符合执照里注明的‘须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要求,让众多陨石爱好者们真假难辨,上当受骗。”赵志强说,“如果有科学家和陨石收藏家、商家、爱好者仗义执言,还会遭到他们的污蔑中伤。”

这也是徐伟彪写作《天外来客:陨石》等科普书,赵志强创办网站、博物馆的原因。但徐伟彪坦言,科普的成效一般,“很多猎陨爱好者宁愿交几千几万元到虚假的鉴定公司、拍卖公司,也不愿买书来看。陨石科普仍然任重道远”。

很多猎陨者认为陨石稀有珍贵,能卖上好价钱,期待“一石暴富”。但事实上,能找到真正的陨石是非常难的。张勃说,自己找了这么多年陨石,也没有找到多少。赵志强介绍说,中国陨石网10年间处理了2万多个求鉴帖,其中被确认的陨石仅有57块,推荐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检测并申报国际命名的只有39块。

张勃想提醒猎陨爱好者,寻找陨石一定要以科学和理性为出发点,不要空有一腔热血,要多学知识、多看数据。

赵志强则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制定规范。“面对陨石行业的发展和兴盛,应该建立相关规范和行为准则,更需要到位的监管和制约。”

徐伟彪说:“希望广大陨石爱好者在科学和理性的猎陨实践中,一方面发现更多珍稀的陨石样品,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素材;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享受寻找、收藏陨石过程中带来的乐趣。”

赵志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猎陨。

(本文图片由张勃、赵志强提供)

记者 张文静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