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业代表哪个生肖呢

隋炀帝杨广仅仅在位14年,干了4件大事,至今我们仍在受他恩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陶陶读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春秋大业代表哪个生肖呢1

#好物市集#如果我们问中国最知名的暴君是谁?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一个人,那就是隋炀帝杨广。对于隋炀帝,后世可谓是极尽鄙视,并称为“昏暴之君”的代表,被人们口诛笔伐。正如瓦岗寨头领李密所说: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留恶难尽”。

但是这样的批判真的公平吗?真实的隋炀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犯下了如此多的暴行吗?就让我们跟随司马温公的脚步,进入《资治通鉴》的世界,探寻历史的真相。

公元604年,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去世,曾经的晋王——杨广即刻继位。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却是个开创性的王朝。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历经500年的分裂时期,东西分裂、南北分裂乃至于剧烈的民族争端,终于在隋文帝治下画下了一个重点。自司马炎以来,中国又一次被统一在同一个旗帜下。

然而形势仍是严峻的。首先,地方分裂的因子仍然存在。自南北朝以来,中国被划分为三大政治区域,北周的关中、北齐的山东以及南陈的江南。而这三个区域,完全是被隋朝以暴力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王朝的范畴之内。

与秦朝末年一样,山东以及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并未真正的臣服,他们无时无刻地等待着机会,准备推翻隋朝的统治,从而实现复国大业。

其次,自南北朝以来,贵族门阀制度一直是统一的障碍。豪门大族垄断了朝廷的官职,实现“世卿世禄”,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而自东汉以来,这种利益集团便是导致国家分裂的毒瘤。

最后,长期的分裂,割裂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国家很难构建一个统一的市场,国民没有实现统一的意志。而这种经济上的互相隔离,也是国家分裂的重要诱因。

因此可以说,隋文帝只是以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维持了国家表现上的统一。但若不能根除这些分裂的隐患,新一轮的大乱必将像火山一般爆发。因此在当时的中国,必须要出现一个雄才大略、勇于进取的人物。而这个人物,就是隋炀帝杨广。可以说,历史给了杨广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么他是否完成了这一任务呢?

壮举一、洛阳城的兴建

首先,隋炀帝营建了宏大的东都——洛阳城。相比于隋文帝营建的大兴城,洛阳位居天下的中心,东可控扼山东与河北,南可压制江南。只要定都于洛阳,便可将关中、山东与江南三大板块黏合在一起。

为了营建洛阳,杨广发动百万民工,仅用14个月的时间,便营建了一座巍峨的都城。东都罗昂周长约二十七里,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实现。

有了东都洛阳,关中、河北以及江南三大板块的经济被盘活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直到唐朝,洛阳仍是最重要的都城。而隋炀帝兴建、迁都于洛阳的壮举,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洛阳以便利的交通,成为隋朝乃至于唐朝最重要的交通和经贸中心。直到今天,洛阳仍是河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壮举二、京杭大运河

兴建洛阳后不久,隋炀帝立即有了一个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当时,江南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可以产生的财富,已经不足以供应朝廷的需要。因此,加强南北间的水路叫停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从605年开始,杨广征发百万余民工,用仅仅六年时间,沟通了黄河、淮河以及长江水系,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直到今天,这条运河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这条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大文明,终于长期以来的南北隔阂划上了一个句号。

京杭大运河的便利,直到今天仍在造福我们炎黄子孙。而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壮举三、科举制度

自西汉以来,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朝廷在地方特派官员,在地方选拔人才,并推举到朝廷做官。然而这种制度,很容易形成以乡党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世卿世禄的门阀。

曹魏之后,九品中正制承认了门阀制度,世家豪族完全垄断了官员的选举。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急剧腐朽,这些贵族官僚在朝廷上尸位素餐,严重阻碍了寒族人才向上攀登的渠道。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从此以后,朝廷的选官制度开始由世袭制转向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即使是最穷困的农夫,也能通过读书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人上之人。而这种制度,是当时崇尚世袭制的世界中,是独一份的。

由于科举制度,门阀贵族被彻底打入历史的垃圾堆。而这颗策动国家分类的毒瘤,也从此被彻底割除。直到今天,我国的高考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旧日科举制的影子。而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文官制度,也是在科举制的启发下建立的。

壮举四、开拓西域

杨广志向远大,一直想做另一个汉武帝。而开拓西域,也成为杨广必然的选择。为此,杨广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巡狩活动。

在没有火车、飞机的当时,在丝绸之路上行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杨广却不辞辛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西巡张掖,创下了中国帝王巡狩最远的纪录。

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由于战火纷飞、各地政权更迭频繁,汉代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已经烟尘断绝,曾经的繁荣早已衰败。

为此,杨广派兵击溃了威胁丝绸之路安全的吐谷浑,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在确保道路安全后,杨广率领大军穿越海拔四千米的祁连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西域的帝王。杨广在霍去病曾经战斗过的焉支山下大设宴席,宴请西域二十七国使节。打通丝绸之路后,杨广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其地位足以和秦皇、汉武相比肩。

功我罪我,其惟春秋

大业,这个昭示杨广满腔抱负、力图创造宏图大业的年号,虽然只走到14个年头。但他却创造了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开启科举制度这四大伟业,而这些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隋炀帝虽然只统治了14年,但他所遗留下的伟业却是后继的唐朝,最珍贵的遗产。最终唐朝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继往开来并进一步完善,终于将中华文明推向了另一个鼎盛的时代。正所谓“功我罪我,其惟春秋”。

作为亡国之君,隋炀帝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隋炀帝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资治通鉴》,也需要带着脑子读。即使是司马光的史论,我们也需要结合史料,客观看待。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可以多读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3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春秋大业代表哪个生肖呢2

文|阡陌君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语;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句话很符合《风起洛阳》里面春秋道的情况,春秋道为了他的春秋大业,真的是做了很多的准备,只待有朝一日,能蓄势而发。

既然如此,春秋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春秋道里面的杀手为什么叫十六夜呢?

01.奁山的黄铜矿

高秉烛追查春秋道,他一心要为自己的同伴报仇。

他费尽心思得到了春秋道主杀害小五他们的手戟,从丑叔那里得知:手戟是黄铜建造的,黄铜只有奁山可以开采。

奁山开采的黄铜是用于天堂的建造,天堂主要是由工部尚书百里延修建。

丑叔给的消息指引他把目光转向百里家,正逢百里二郎娶妻,高秉烛想方设法混进百里府,却来晚了,百里延已经中毒身亡。

高秉烛自称人不是他杀的,百里二郎不是傻子,他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他信息高秉烛,并且和高秉烛一起调查真相。

在黄安留下的呈给圣人的书信里面,他们发现了奁山的铜料运转异常的证据,也发现了主事者是巽山公柳襄,百里延正是巽山公柳襄所杀。

当他们觉得万事具备,信心满满地去找巽山公柳襄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也中毒身亡了。

武思月带着内卫去临山别院清缴,只是发现巽山公柳襄在临山别院炼铜,可是奁山如此多的铜料,明显对不上。

直到百里二郎在不良井发现了铸兵坊,宋凉在不良井铸兵器,采用的就是奁山的铜料。

宋凉入狱了,本想着奁山异常缺少的铜料就算是找到了,也有了一个着落,有了一个结果。没曾想,百里二郎无意间发现,不良井铸造出来的兵器不足量。奁山的铜料还是用到别处去了。

虽然知道奁山的铜料别异常操作了,被偷偷运到别的地方去了,但是,不知道铜料运往何处,也不知道被运走的铜料将会用做什么。

02.上古有大椿者,西北生

武思月去内卫密牢里见了上一任春秋道主逍遥子,逍遥子疯疯癫癫地说了一句话:上古有大椿者,西北生。

“大椿者”是长寿的意思,“北帝”指的是玄武大帝,天龟水神。“龟”也是长寿的意思。由此可见,这里指的应该是“北帝玄珠”。

“北帝玄珠”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硝石,也就是火药配方里面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在连山易中,它的首卦是:艮卦。按照方位来说,艮卦是在:西北。

洛阳神都的西北方向是北邙山,北邙山紧靠着洛阳的皇城。

北帝就是北方之神,在北邙山地处神都之北。也就是说,艮卦的西北对上北帝,北帝玄珠就藏在洛阳神都的西北方向,藏在北邙山。

春秋道的老巢有可能也会在北邙山。

当初,王登成带着高秉烛的阿娘逃出城,他就往北邙山方向走。他应该是想去找春秋道的老巢或者据点,只可惜,还没等他找到,他就被抓了。

03.归藏凤出天下倾

《周礼·春宫》里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归藏易以“坤卦”为首,是万物皆藏于此地的意思,连山顾名思义就是连着山,大致意思应该是:“凤”藏于地下,一旦出山,变会天下倾覆。

这只“凤”应该就是春秋道的杀手锏,也是春秋道想要致胜的法宝。

逍遥子虽然说是疯了,但是,他说了一句话:我要的归藏凤,不是他们要的归藏凤,他们想除掉我,可以成事,是我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由此可见,逍遥子和他口中的他们是有分歧的。他被关在内卫密牢中,而春秋道五年前也没有覆灭,他们在蛰伏,在等待机会。所以,现在的春秋道,也就是逍遥子口中的他们是和逍遥子有分歧的。

虽然有分歧,但是,逍遥子也是知道他们的想法与计划的,不然哪来的分歧呢。

所以,逍遥子不论是出于分歧而出卖他们,或者是感叹自己被他们“戏耍”而说出这些话,说的内容都是可信的,他疯了也罢,他装疯卖傻也罢,终究是说出了真相,只是说得深奥了些,让人一时之间觉得他就是在疯言疯语。

04.龙蛇潜影行道,朝野相合连山

洛阳神都巡视严密,也不是春秋道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春秋道的春秋大业想要成事,他必定需要谋划一番,而他的谋划只能在洛阳神都之外。如果在洛阳神都内谋划,一兵一卒都不能显现,他又如何能起事。

那么,春秋道的“凤”该如何进入洛阳神都呢?

百里二郎从一个老者那里拿到了残缺的羊皮卷,虽然羊皮卷后来被春秋道的杀手抢走了,但是,羊皮卷上的内容百里二郎早就记住了:龙蛇潜影行道,朝野相合连山。

“龙蛇潜影行道”,指的应该就是水路。“朝野相合连山”说的应该是有一条路可以从洛阳外面神不知鬼不觉地通到洛阳。

在洛阳神都,只有不良井是比较隐秘的,不良井的人不能出去,生活在不良井的人们也被称为贱民。

不良井外面的人除了一些有官职在身,需要办事的人会出入不良井,其他人是不会进去的,他们唯恐避之不及。

当初王登成投靠春秋道,和宋凉在不良井铸兵器,铸造坊就是在不良井的地下密道里面。所以,通往洛阳神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春秋道的“凤”送进来的路,可能就是在不良井。

05.卑贱杂草迎风生长,芝兰玉树深受委贱之辱,唯有烈火焚之,尽归尘土

春秋道是圣人不愿意提及的伤痛,而且春秋道一直传着要推翻武则天。所以春秋道应该是李唐的后人或者站在李唐这边的大臣,想要恢复大唐。

既然如此,武则天以及站在武则天这边的人,就变成了春秋道眼中的杂草,杂草卑贱,迎风生长。

相对的春秋道代表的复辟大唐的人就是芝兰玉树,兰是四君子之一,玉是温润如玉,意识就是春秋道以及大唐是高高在上的君子。

君子有礼,却深受杂草带来的侮辱。只有用烈火焚烧杂草,才能让杂草尽归尘土,斩草除根,彻底灭亡,不再给芝兰玉树带来侮辱。

结合前面奁山的铜料,硝石,铜料可以提炼出硫磺。硝石和硫磺可以制成火药。

洛阳神都何其大,也不是春秋道一把火就能焚烧掉的,还没等火势烧大,估计就已经被救火的侍卫给灭了。

但是,火药就不一样了,火药威力何其大,用火药定能把整个洛阳神都炸个底朝天。

综上所述,春秋道的最终目的就是用火药炸毁洛阳神都。

06.春秋道的杀手为什么叫十六夜?

高秉烛为了给自己的小伙伴报仇,他凭着一把杀手的手戟,一直在寻找春秋道的杀手。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杀害自己小伙伴的杀手,也就是十六夜。

窈娘心中对高秉烛有很深的情谊,她多次暗中给高秉烛放水,也正是如此,高秉烛才能多次与春秋道杀手交手却没有丧命。

可是,窈娘却接到了除掉高秉烛的任务,这一次,她为了自己的心上人,为了能够让高秉烛记住自己一辈子,她自尽了。

窈娘死了,但是十六夜并没有死。掌秋使很快就安排了新的杀手成为十六夜,继续接各种各样的任务。

十六夜是永远不会死的,窈娘死了,还有宫嫣,宫嫣出事了,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成为十六夜。

那么,春秋道的杀手为什么要叫十六夜呢?

在唐朝,包括武周时期,在夜间都是实行宵禁的。但是,每一件事情都会有例外,宵禁也是如此。

每年的正月十四到十六,是解除宵禁的。因为那是一年中的元宵节,元宵节不实行宵禁,大家一起到街上逛街,看花灯,放烟花,很是热闹。

武周时期,元宵节的时候,皇城端门外的星津桥上的铁锁也会打开,放洛水到皇城里观灯,这三天简直就是不夜天,灯火通明,热热闹闹。

春秋道想用火药炸毁整个洛阳神都,这三天就是最好的时机,百姓们放的烟花,观看的街灯,遇到火药就会爆炸。

虽然是不实行宵禁,但是,金吾卫的警戒还是有的,第一天尤为重要,警戒心也会最强,到了第二天,既然第一天没什么事情,想必第二天也会如此,所以会稍微放松警戒。

第三天的时候,前两天都没什么事儿,第三天最后一天也应该不碍事儿,加上前两天的守卫,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所以,第三天起事是最好的时机。

这是大众的心理,春秋道就是钻空子,所以选择这一天实行他们的计划,也就是正月十六这一天。

正月十六,象征着春秋道拿回主权,象征着春秋道把杂草烧尽,也象征着春秋道重拾芝兰玉树的高高在上。这一天,对春秋道的意义太重大了,而这一天是由春秋道的杀手去实现的,故而春秋道的杀手叫做十六夜。

07.事物存在于世间总有痕迹

风是什么形状?

风无形无状,但是,风吹过树梢,树叶晃动便是风的形状,每一个事物存在于世间,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春秋道如此大的谋划,肯定也是会有痕迹的,既然有痕迹,就会有人发现。

春秋道主的谋划,必定会被发现并且被阻止。

虽然春秋道主想要恢复大唐的心思没有错,想要通过谋划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没错。但是,春秋道主想要在元宵节的时候用火药炸毁整个洛阳神都,那灭亡的不仅仅是武则天以及武则天的大臣,所有无辜的百姓也将跟着遭殃。

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春秋道的谋划终将败露。

春秋大业代表哪个生肖呢3

#好物市集#如果我们问中国最知名的暴君是谁?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一个人,那就是隋炀帝杨广。对于隋炀帝,后世可谓是极尽鄙视,并称为“昏暴之君”的代表,被人们口诛笔伐。正如瓦岗寨头领李密所说: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留恶难尽”。

但是这样的批判真的公平吗?真实的隋炀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的犯下了如此多的暴行吗?就让我们跟随司马温公的脚步,进入《资治通鉴》的世界,探寻历史的真相。

公元604年,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去世,曾经的晋王——杨广即刻继位。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却是个开创性的王朝。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历经500年的分裂时期,东西分裂、南北分裂乃至于剧烈的民族争端,终于在隋文帝治下画下了一个重点。自司马炎以来,中国又一次被统一在同一个旗帜下。

然而形势仍是严峻的。首先,地方分裂的因子仍然存在。自南北朝以来,中国被划分为三大政治区域,北周的关中、北齐的山东以及南陈的江南。而这三个区域,完全是被隋朝以暴力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王朝的范畴之内。

与秦朝末年一样,山东以及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并未真正的臣服,他们无时无刻地等待着机会,准备推翻隋朝的统治,从而实现复国大业。

其次,自南北朝以来,贵族门阀制度一直是统一的障碍。豪门大族垄断了朝廷的官职,实现“世卿世禄”,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而自东汉以来,这种利益集团便是导致国家分裂的毒瘤。

最后,长期的分裂,割裂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国家很难构建一个统一的市场,国民没有实现统一的意志。而这种经济上的互相隔离,也是国家分裂的重要诱因。

因此可以说,隋文帝只是以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维持了国家表现上的统一。但若不能根除这些分裂的隐患,新一轮的大乱必将像火山一般爆发。因此在当时的中国,必须要出现一个雄才大略、勇于进取的人物。而这个人物,就是隋炀帝杨广。可以说,历史给了杨广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么他是否完成了这一任务呢?

壮举一、洛阳城的兴建

首先,隋炀帝营建了宏大的东都——洛阳城。相比于隋文帝营建的大兴城,洛阳位居天下的中心,东可控扼山东与河北,南可压制江南。只要定都于洛阳,便可将关中、山东与江南三大板块黏合在一起。

为了营建洛阳,杨广发动百万民工,仅用14个月的时间,便营建了一座巍峨的都城。东都罗昂周长约二十七里,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实现。

有了东都洛阳,关中、河北以及江南三大板块的经济被盘活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直到唐朝,洛阳仍是最重要的都城。而隋炀帝兴建、迁都于洛阳的壮举,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洛阳以便利的交通,成为隋朝乃至于唐朝最重要的交通和经贸中心。直到今天,洛阳仍是河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壮举二、京杭大运河

兴建洛阳后不久,隋炀帝立即有了一个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当时,江南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可以产生的财富,已经不足以供应朝廷的需要。因此,加强南北间的水路叫停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从605年开始,杨广征发百万余民工,用仅仅六年时间,沟通了黄河、淮河以及长江水系,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直到今天,这条运河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这条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大文明,终于长期以来的南北隔阂划上了一个句号。

京杭大运河的便利,直到今天仍在造福我们炎黄子孙。而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壮举三、科举制度

自西汉以来,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朝廷在地方特派官员,在地方选拔人才,并推举到朝廷做官。然而这种制度,很容易形成以乡党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世卿世禄的门阀。

曹魏之后,九品中正制承认了门阀制度,世家豪族完全垄断了官员的选举。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急剧腐朽,这些贵族官僚在朝廷上尸位素餐,严重阻碍了寒族人才向上攀登的渠道。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从此以后,朝廷的选官制度开始由世袭制转向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即使是最穷困的农夫,也能通过读书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人上之人。而这种制度,是当时崇尚世袭制的世界中,是独一份的。

由于科举制度,门阀贵族被彻底打入历史的垃圾堆。而这颗策动国家分类的毒瘤,也从此被彻底割除。直到今天,我国的高考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旧日科举制的影子。而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文官制度,也是在科举制的启发下建立的。

壮举四、开拓西域

杨广志向远大,一直想做另一个汉武帝。而开拓西域,也成为杨广必然的选择。为此,杨广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巡狩活动。

在没有火车、飞机的当时,在丝绸之路上行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杨广却不辞辛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西巡张掖,创下了中国帝王巡狩最远的纪录。

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由于战火纷飞、各地政权更迭频繁,汉代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已经烟尘断绝,曾经的繁荣早已衰败。

为此,杨广派兵击溃了威胁丝绸之路安全的吐谷浑,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在确保道路安全后,杨广率领大军穿越海拔四千米的祁连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西域的帝王。杨广在霍去病曾经战斗过的焉支山下大设宴席,宴请西域二十七国使节。打通丝绸之路后,杨广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其地位足以和秦皇、汉武相比肩。

功我罪我,其惟春秋

大业,这个昭示杨广满腔抱负、力图创造宏图大业的年号,虽然只走到14个年头。但他却创造了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开启科举制度这四大伟业,而这些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隋炀帝虽然只统治了14年,但他所遗留下的伟业却是后继的唐朝,最珍贵的遗产。最终唐朝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继往开来并进一步完善,终于将中华文明推向了另一个鼎盛的时代。正所谓“功我罪我,其惟春秋”。

作为亡国之君,隋炀帝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隋炀帝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资治通鉴》,也需要带着脑子读。即使是司马光的史论,我们也需要结合史料,客观看待。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可以多读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3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