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男生代表什么生肖

“双减”后首个寒假,“金陵娃”这样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男生代表什么生肖1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姬尊雨

2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的学生们,在开学报到交完寒假作业后,收到了一只玩具“幸福虎”。

寒假期间,该校发起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五虎得幸福”活动,根据不同的主题分为“文明虎”“健康虎”等五虎。比如,要想获得“巧手虎”,就需要孩子们参加写春联、画年画等民俗活动。集齐五虎后,即可在开学后兑换一只“幸福虎”的冰箱贴。

寒假已结束,“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首个寒假,孩子们是怎样度过的?家长和学校的育人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市中小学开展了调查。

拉长了冬令营,培养综合素质

1月17日上午,“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寒假科技周”三校联盟启动仪式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幕,成员校之一的光华东街小学,邀请了昆曲名家、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黄欣,为孩子们开设了一堂昆曲讲座。

学唱昆曲,用水墨丹青描绘昆曲中的意境,通过陶艺、木工等形式将昆曲中的场景以微缩景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围绕昆曲这一发源于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光华东街小学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创设了不同的寒假冬令营精彩内容。

陶艺教室内热火朝天。“烧制陶瓷的小电炉这个寒假真是忙得不得了!”陶艺老师赵浩说。

将块状的陶土搓成长短粗细均匀的长条,再盘筑成“凤凰台”的外墙,接着烧制毛坯,上釉,再进炉烧制。几番工序下来,考验着孩子们的耐心,历时将近一周,微缩凤凰台陶艺作品大功告成。陶艺社成员四(1)班陈依依,主动拿出自己完成的蜡烛熏炉说:“我从三年级起就参加陶艺社了,这次冬令营做的熏炉,花了两天半,我特别有成就感。”

校长吴宁介绍,以往的寒假作业设计以主学科单科作业布置为主,看重“刻意练习”的数量,而今年学校的寒假作业则力求做到项目化、整合化、多元化和趣味化。

吴宁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总体适应较好。小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校特意将以往的寒假科技冬令营活动时间拉长,同时增加了丰富有趣的精品活动,吸引孩子们在学校参与活动,而不是去上辅导班。学校在今后设置假期作业时,会考虑更多样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兴趣点、闪光点。

通过引导,家长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寒假不再给孩子报大大小小的课外补习班,而更关注孩子的特长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学校的“非遗进校园、童眼看昆曲”活动,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希望孩子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位四年级学生家长表示。

乘冬奥会之风,营造家庭锻炼氛围

寒假开始前,南京市逸仙小学的孩子们拿到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寒假“体适能冬令营”锻炼手册》。二(1)班的李夏说:“我非常喜欢这本册子,上面介绍了好多冬奥会的运动项目。通过寒假锻炼,一分钟跳绳我能达到200个。”

缘何设计这份“体育寒假作业”?逸仙小学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体育)主持人夏静,首先考虑到锻炼项目的可操作性,“‘双减’后首个寒假恰逢北京冬奥会。编写时我们从儿童立场出发,第一就是趣味性,第二要有质量,第三就是要让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互动起来。”不同的是,一二年级侧重于柔韧、灵敏和平衡,三至六年级侧重于力量、速度、耐力等。

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寒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三个“关注”,关注自主发展、关注亲子陪伴、关注身心健康。“双减”政策下,教育愈发回归家庭,结合这一特点,手册中设置了亲子运动部分。“蜘蛛快递车”“毛毛虫赛跑”……这些运动让居家锻炼不再是孩子一个人的练习。“手册设计的内容,适合居家小范围运动,强度不算大,在一个家庭中营造热爱运动的氛围。”夏静介绍,家长只要扫描手册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专业体育老师的指导视频。

寒假结束后,逸仙小学的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测评。同时,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资源,这本《锻炼手册》还被推广到了南京市十几所小学中。

量身定制,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1月21日下午,在江苏省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阅览室里,有一堂别开生面的“寒假生活我规划”导师见面会,引导学生规划寒假的研学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

七(7)班陈睿妍为小组规划了参观渡江胜利纪念馆的研学活动,设计了采访与问卷调查,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李欣怡小组则将“了解虎文化”作为寒假研学的主题,他们计划参观南京红山动物园的老虎区,并到南京博物院参观“十二生肖文化专题展”。

“双减”减的是过重负担,而非教育质量。该校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融入了大数据处理,做到精准布置寒假作业,既有反映共性问题的作业,又有个性化“补偿练习”题。

“学校这份寒假作业是给孩子量身定制的,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学生家长钱敏说。

育英外校副校长何会娟认为,“双减”背景下的寒假作业,更要加强家校沟通。家长首先在思想上要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对于诸多社会实践类的作业不反感、不包办、不代替,而是鼓励、指导乃至参与其中。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寒假实践活动大大促进了亲子沟通和家庭和谐。

但在返校报到后,她发现有些家长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部分孩子反映家长额外布置了作业,没有时间完成好寒假实践作业。这也在她的“意料之中”。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教育的回归。假期生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尽管传统观念的改变还存在一定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原路上。”何会娟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1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小学男生代表什么生肖2

1月7日,新绛县光村小学,学生们展示生肖虎年画。高新生摄

1月7日,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光村小学,绛州木版年画工艺师们带着新创作的虎年生肖虎木版走进校园,同小学生们一起印制生肖虎年画,传承非遗民俗。

据了解,绛州木版年画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是在传统雕刻印刷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被列为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搏文)

1月7日,新绛县光村小学,工艺师讲授印制技巧。高新生 摄

1月7日,新绛县光村小学,小学生体验印制年画。高新生 摄

1月7日,新绛县光村小学,小学生展示木板年画。高新生 摄

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学男生代表什么生肖3

编者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中国青年网开展了“多彩非遗相伴成长”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并推举出十大优秀案例。今天中国青年网带大家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非遗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案例。

苏州姑苏区桃坞中心小学学生展示桃花坞木版年画。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在苏州姑苏区上学的孩子们,大多都会被学校里精彩纷呈的非遗课程所吸引。看!他们有的手拿棕刷,在阳光下套印出经典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的穿丝引线,绣出华美苏绣神韵;有的打孔清理、手执画笔,绘出花样彩蛋;有的在一跳一笑间,舞出非遗华章。随着姑苏区年画、彩蛋、缂丝等30多项非遗在校园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学校师生开始学习和了解非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苏州姑苏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截至目前,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72项,其中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8项。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近年来以非遗为特色资源,以学生为本,不断对“非遗进校园”工作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将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结对、设立专项扶持经费、编制校本教材等,培育18个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并开展街校联动、游学等活动,探索校外活态体验,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非遗进校园”姑苏工作方法。

组建非遗社团 将非遗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

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彩蛋、学唱昆曲、练习苏绣、制作扇子……在桃坞中心小学、姑胥小学、金阊实验小学、景范中学等18所非遗特色学校中,学生们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非遗社团,在拓展课程中近距离接触非遗、学习非遗。在这些学校中,少则有一个社团、多则二十几个,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拓展了非遗普及传播的路径。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民间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处木版年画发祥地桃花坞大街的桃坞中心小学,以普及传承木版年画为己任,1999年就专门成立了木版年画学习社团,开辟“小桃娃桃花坞木版年画传习所”,邀请专家、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逐步形成“桃花坞木版年画”特色。

如今,不少学生报名参加木版年画社团,每周五下午到传习所,了解木版年画历史,传承、鉴赏木刻作品,学习木版年画“画、刻、印”技艺,动手做出一幅幅年画。

平江实验学校则巧妙抓住了姑苏区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在拓展性课程中成立多个非遗社团,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认同和传承。

学校具有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色古香的校园中,学校构建了校级、年级、班级的三级社团活动小组,开设古琴、剪纸、刺绣、碑拓、棕编、评弹、昆曲等25个非遗第二课堂。

灯彩社团,追寻姑苏遗韵;刺绣社团,穿针引线;棕编社团,叶间飞舞;剪纸社团,纸上生花;古琴社团,古韵婉转;碑拓社团,承载千年传统工艺......

平江实验学校学生正在练习刺绣。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非遗和传承非遗技艺,平江实验学校特聘了一批非遗传承人担任顾问,向学生们讲授非遗相关知识,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

苏州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仍坚持到学校教学生们制作灯彩;剪纸艺人章维伟多年如一日到学校进行剪纸教学;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经常来学校指导学生们开展活动。

“每年均有20名以上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授课,近万人次参加活动。”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副主任郑云介绍,姑苏区教体文旅委还设立“非遗进校园”专项扶持经费,每两年一次,根据学校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成果显著的学校进行扶持奖励。

编印校本教材 分层级教学 推进非遗规范化传播

非遗教学需要系统化、规范化,为此,姑苏区多所学校编制了校本教材,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分层级推进教学,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非遗知识和技能,推进非遗规范化传播。

姑胥小学的老师指导学生绘制彩蛋。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苏州彩蛋技艺,是一种在蛋壳上施艺作画的民间工艺,它在蛋壳外身上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等技法,亦可使用以刀代笔、以针线代笔等方法表现各种图案。

为保护传承“彩蛋技艺”这一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姑胥小学大力推进彩蛋进校园工作。除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学校还特意将彩蛋的由来、制作过程、创作技法、蛋雕基本刀法等内容编成了《浓墨彩蛋》校本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绘制彩蛋的指南。

打孔、取蛋液、清洗、打磨、画草稿、绘彩蛋,一个彩蛋的创作必须经过这些步骤才得以呈现,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美工刀、注射器等工具,考虑到器具使用的安全等因素,学校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创作彩蛋。

在“蛋绘”“蛋雕”课程中,1-3年级学生了解彩蛋的由来和欣赏彩蛋,4-6年级同学动手操作和绘制彩蛋。此外,学校美术老师会在端午节等时间节点,将彩蛋绘画穿插在不同年级的美术课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蛋绘技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桃坞中心小学学生制作木版年画。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桃坞中心小学同样开发了《桃缘》《桃坞经》《桃花坞记》等校本教材,并采取分层级教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知识、图案以及相关故事;中年级学生学习印刷和雕刻,开始雕刻一些较简单的、自己喜欢的图案,如充满科幻色彩的“火山热能搜集器”“宇宙瞬间运输”等;高年级学生开始雕刻复杂的图案,制作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如“一团和气”“福字图”。

在姑苏区,像姑胥小学、桃坞中心小学这样因材施教的学校还有很多,通过研制印编校本教材,分层次推进教学,推进非遗规范化传播与发展,让非遗这颗种子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特色创新 非遗融入新元素

要让非遗“青春永驻”,在普及传统非遗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融合新鲜元素。在非遗教学过程中,多所学校指导学生将舞蹈、影视文化等融入非遗之中,更有非遗传承人创造性地为学生改造非遗相关工具,让非遗更加适合在校园中传播。

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表演舞蹈《我们的年画》。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把年画融入舞蹈。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引入经典桃花坞木版年画元素,编排了极具创意的舞蹈《我们的年画》。孩子们手拿制作木版年画的棕刷,演绎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将非遗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姑胥小学学生彩蛋作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在彩蛋绘制中融入传统文化、动漫等元素。在姑胥小学,老师会在特定节日给同学们讲解与节日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与节日有关的内容绘制到彩蛋上,还会带领学生们把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苏州四大名园、影视人物等元素融入彩蛋创作。学生创作的“花千骨”等彩蛋,色彩搭配合理、人物生动有趣,展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

陈文和学生探讨缂丝作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玘云 摄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文更是将缂丝机进行了改良创新。在给学生上课时,陈文发现,由于缂丝机较大,学生因为身高、力气等原因无法使用。

为让缂丝技艺更好地走进校园,陈文花费一年时间,研究发明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小型缂丝机,还加入了折叠的功能,并申请了专利。“孩子使用这个小型缂丝机学习缂丝非常方便,可以直接上手操作。”陈文说。

整合多方资源 街校联动 探索校外活态体验

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全面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一方面强化校内普及和传播,另一方面探索校外活态体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近非遗。

街校联动,营造非遗传播良好氛围。姑苏区的传统技艺、民俗节庆众多,如元宵灯会、轧神仙、苏州端午、石湖中秋等。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以各街道开展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民俗学者、非遗传承人走进街道辖区内的校园,通过举办图片展、讲民俗故事等开展姑苏传统技艺传承系列活动,形成了“非遗进校园”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学校也会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桃坞中心小学总务主任、美术专职老师方正文就多次带着学生到苏州博物馆、公园、社区等地印刷年画,并赠送给游客和市民。

学生走出校园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方正文 供图

整合非遗资源,增强校外活态体验。姑苏区教体文旅委通过对散布在古城大街小巷的非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非遗保护单位,与非遗“零距离”。学生通过网上报名参加由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开展的“姑苏出发——非遗体验之旅”夏令营,在3天时间里前往非遗保护单位,参观昆曲、评弹、缂丝、苏绣、制扇技艺等传统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姑苏区教体文旅委还开展了“知年俗、品年味、赏年画、学年艺、唱年谣、享年乐”系列冬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全方位了解“老苏州”的过年习俗。

此外,姑苏区教体文旅委还开办了“中德青少年艺术交流?姑苏非遗文化之旅”活动,以“昆曲”为主线,先后组织中德青少年观摩经典昆曲折子戏,感受昆曲妆容,深度体味姑苏文化之美。

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规范化的教学、创新性的非遗表达形式、校内外的联动……在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学校的共同推动下,姑苏区“非遗进校园”工作蓬勃开展。

谈到下一步工作时,郑云表示:“我们将利用互联网的影响力,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姑苏区的非遗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作者:“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项目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