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上鹿代表什么生肖

十二生肖考证(2),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不肖的顽石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画上鹿代表什么生肖1

十二生肖考证(1)

2、十二生肖起源

关于“12”这个数字如何与十二种动物结合起来,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在王充的《论衡·物势》和蔡邕的《月令》中。按学界说法,在此以前,这种结合起来的所谓十二生肖早已经流行于世了。在远古时代,古人在仰观天象的日月星辰,俯视地上的飞禽走兽,并对物候(各种植物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气候(不同月份,不同时段,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温度差异,等等)以及各地民俗习惯长期记录(数百甚至数千年),并找寻到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配合而创造了十二生肖。古人在创造了十二生肖之后,又将它与太极图、先天八卦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太极图、先天八卦与十二生肖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在四川广汉古蜀国的玉(石)器中就有具体的体现。这是华夏祖先的创造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现今在成都市的青羊宫内的八卦亭就有这种组合实物。青羊宫是西周时期的一个道观,那只青铜铸造的青羊集十二生肖于一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咀,羊胡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

图: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年间陆续重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

三清殿前有两只铜铸青羊,它们是青羊宫的镇馆之宝,左侧为单角青羊,右侧为双角青羊。单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单角青羊为雍正元年,大学士张鹏翮捐赠。

在甘肃省天水市,那里有很多伏羲时代的遗址,其中有一个叫做山阳川的地方,有一座山,名为卦台山,其附近的十二自然村即是用十二生肖来命名的,即鼠儿坪(鼠,子)、牛家庄(牛,丑)、老虎岭(虎,寅)、花卯咀(兔,卯)、黑龙咀(龙,辰)、白蛇碥(蛇,巳)、马家山(马,午)、杨家庄(羊,未)、张家园(与猿同音)(猴、申)、晚阳寺(鸡,酉)(鸡晚上归巢)、侯家庄(狗,戌)、朱家庄(猪,亥)。据当地村民说,这些村的名称从很早很早以前就一直留传下来了。

图:卦台山,又称画卦台、羲皇台、伏羲台等,因传说伏羲氏在此象天法地,始画八卦而得名。卦台山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海拔1336米,相对高度170米。三阳川是渭河自西向东流,葫芦河由北向南流冲击成的盆地平川,南北宽3-5.5公里,东西长15公里,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卦台山在三阳川西面渭河入川处,形似龙首,独特而神秘。

四川广汉古蜀国是目前中国发现十二生肖的唯一远古遗址,这个遗址是黄帝以前伏羲时代的产物。在该遗址中发现了古代的玉(石)器指南针、太极图、天像图和伏羲-女娲交媾实物,发现了周文王后天八卦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以及河图,等等。学界据此普遍认为,在西周以前,十二生肖就已流行开来。

用玉(石)做成的十二生肖,是古蜀国十二生肖的主要载体。由于古蜀国时期是中国上古玉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且古蜀国又是玉器王国,因此广汉古蜀国时期的玉器上蕴藏了大量远古信息,关于十二生肖玉(石)器的发现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已发现,用玉石做的十二生肖类型有:兽首人身类型的十二生肖;摆设用的玉人头、玉罐、玉尊类型的十二生肖;祭祀用的玉盘、玉壁、玉牙璋、玉璜类型的十二生肖;生活用的玉酒杯、玉发簪类型的十二生肖;用金属(红铜,纯金)做的十二生肖。

图:配属完整的古蜀文化玉器十二生肖神龛。

蜀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华阳国志.蜀志》云:“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汉代扬雄所撰《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称王者曰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丛三万四千岁。”《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世本》也说:“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世子孙也。”古蜀国所在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物产繁荣,动物众多,“有璧玉、金、银……桑、漆、麻、纻之饶”,自古就被誉为一方乐土。《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黑水、青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即成都平原),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华实,草林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一派天国胜境。古蜀先民在此经营2000余年,形成了一套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经济生活方式。农作物有稻、麦、黍、稷、豆、芋;牲畜有鸡、犬、猪、马、牛、羊;狩猎有犀、象、熊、鹿,形成以水稻作物为主的稻作文明。这些条件,给古蜀先民创立十二生肖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目前国内学者看法不一。其中,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来自古巴比伦(Babylon),因为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家提出了十二宫的观点,所以中国的十二生肖就是从古巴比伦传进来的。古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Eupbrates River),具体位置在今巴格达市南88公里处,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里就是古巴比伦帝国首都和宗教贸易中心,是1899年被德国考古学家发现。古巴比伦信奉类似于中国的占卜,这里有高大的金字塔形的庙宇,有卜士可以寻卜问卦。这种卜士与中国古代的巫师一样。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来自古代的中亚突厥人。

图:古巴比伦城墙上的龙。

图:波斯细密画中的龙。

在西亚的伊朗高原上,同样拥有灿烂文化的波斯人也在使用十二生肖。在明代的古籍《回回馆译语》中,曾详细记载了波斯人使用的十二生肖,而且在伊朗十二生肖中所代表的动物,至今都仍然生活在地球上。不过在伊朗人的十二生肖中,是没有龙和虎的,伊朗十二生肖中的虎变成了豹,而龙则变成了另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

四川广汉古蜀国十二生肖的发现,基本推翻了上述两种观点。因为,在上述观点提出时,均无实物作为支撑,只是理论上的推测;而现今公布的大量十二生肖的实物,证实了十二生肖的真正起源地极有可能是在四川广汉古蜀国。

附:秦汉简牍的十二禽与后世十二生肖存在名称不同的称谓。睡虎地秦简和放马滩秦简的墓葬年代是战国末至秦代,孔家坡汉简的墓葬年代是西汉初年,张家山汉简的墓葬年代是西汉,都比《论衡》和《月令问答》早,其十二禽及与十二地支的相配关系皆不尽相同,现列表对照如下:

(未完待续...)

画上鹿代表什么生肖2

#最暖团圆年# “十二生肖”到底有没有“鹿”?让考古和史载说话

作者 陈伟群

十二生肖在中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属相,每个农历年都对应有一个生肖动物。但人们却很难说出:十二生肖的起源到底是怎么来的?世间那么多动物,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代表十二生肖呢?又为什么十二生肖中以鼠为首,猪为尾呢?为什么其中既有家畜,又有野生动物,更有像龙这样的虚构的图腾呢?人们试图加以求证,整理后发现最少已有十种说法:天象星宿说,图腾崇拜说,古代生活说,趾爪奇偶说,动物习性说,木星运转说,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说,轩辕黄帝说,道教玉帝说。表现出人们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从“鹿”和“十二生肖”的角度来分析,应该会增进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来我们一起看看和分析这四个变化:从生活反映的分类变化看,从实物反映的历史变化看,从史载反映的关联变化看,从时辰反映的取舍变化看。这是独创的和首次的研究分析。

从生活反映的分类变化看

在中国古代,用于计算一日的时辰,采用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现今的文化生活中,仍为习惯沿用。每一种动物的特性反映了这一时辰特点阐释的记忆。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在现今的生活中,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元素。

十二生肖,又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中国自古以来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五行、方位和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在某种程度牵动着今天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数千年直至今天,如果没有现代考古的发现,我们无法靠想象或靠愿望,把“鹿”和“十二生肖”系列在一起,更不知道曾经有过:“午,鹿也。未,马也”。而今天则是“午马”;鹿,不在“十二生肖”系列。

从实物反映的历史变化看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我国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秦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十二地支(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而“鹿”在这系列中。这实物让我们见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动物代表十二地支(生肖)了,而“鹿”在“十二地支(生肖)”系列中(因为第11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

与我国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处于同一时代的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1986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论定墓葬为秦王政八年,即公元前239年)中记载“午,马也。”而“鹿”没有在这“十二地支(生肖)”系列中。放马滩秦简还有五音、干支、主客、五色、五方、十二时、五行、五灵相配法则,也表明五行、方位和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及关联的阐释系统,最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雏形。

湖北随州孔家坡简牍,2000年1月出土于湖北随州孔家坡8号汉墓,有785枚。其中数术筒703枚,内容基本相同于睡虎地、放马滩秦简《日书》,可以互相比勘;孔家坡简牍《盗日》也是“午鹿”“未马”。这实物让我们见证:在秦末汉初时期,“鹿”也还有出现在“十二地支(生肖)”系列之中(根据木犊“二年正月王子朔”的记载,论定墓葬时间应为淮南王刘长二年,即汉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

今湖北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北随州孔家坡简牍表明,在公元前223年秦军破城俘获楚王负刍,楚国亡后,经秦代到汉代初,在今湖北这地域的“十二地支(生肖)”系列中还是“午鹿”有“鹿”。而今甘肃在战国时期属秦国,通过比斟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公元前239年)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公元前217年)、湖北随州孔家坡简牍(公元前195年),表明秦国、楚国的“十二地支(生肖)”最突出的不同点是:秦国为“午马”“未羊”,楚国为“午鹿”“未马”。到了秦代并没有统一“十二地支(生肖)”的动物,最少直至汉代初期(汉高祖)还是这样。显然,不是战国时期或秦代、汉代,不分鹿和马,指鹿为马。

还要指出: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已经出现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类,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即:中国的“十二地支(生肖)”为域外泊来之说是占不住脚的。

从史载反映的关联变化看

我国古籍中记载,自先秦的帝舜时代在我国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个天干符号,相配合来纪年。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

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是兽与时辰、与月季的星点关联运用的最早记录。

早在东汉王充的《论衡》有完整记录,十二生肖之说,最晚应形成于汉代的东汉时期。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与人出生相对应的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到隋朝时中原历法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因此才有《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唐代开始有中国“十二生肖”文化向域外传播和演变。日本的猪属相为野猪,原因是唐朝时期十二生肖传入日本后日本国内并将未野猪驯化为家猪;越南将十二生肖的兔属相变为在本土更加常见受喜爱的猫做为属相(动物猫,是在于“十二地支(生肖)”形成后才被引进到中国,所以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的形成不可能选猫入系列);韩国的十二生肖与中国的十二生肖没多大区别。

从史载反映的关联变化看,我国最早可能是在汉代的汉高祖之后的时期开始,在时辰和“十二地支(生肖)”中的“鹿”,已改定统一为“马”。

从时辰反映的取舍变化看

时辰是中国古代计时单位,十二时辰,也称为十二地支。中国人的祖先白天观日、夜间观星,根据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将一天平均分为十二个时段。又因古人将天穹以北极星为中心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方位,他们认为太阳每昼夜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分别经过这十二个方位。于是,表示十二方位的地支序数,同时也就表示了时间,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为一个时辰,约合现在的2个小时,从子时、丑时直至亥时,这就是十二时辰。十二时辰制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就已使用,那时就用“漏壶”(记载见于《周礼》)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只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命名纪时时,要比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命名纪年时(纪年时,不会晚于汉代东汉)稍迟后,最早是用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命名方位(命名方位,不会晚于战国末),而根据十二生肖动物来对应人的出生年,不会晚于魏晋南北朝。

在汉代命名十二时辰依次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名词的出处和唐诗宋诗中看,汉代的十二时辰命名被运用了很长时间。如:【子时】(23点-01点)汉代命名“夜半”,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左传·哀公十六年》中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是迄今所见到的,“夜半”一词作为时间使用的最早用例。《枫桥夜泊》唐代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丑时】(01点-03点)汉代命名“鸡鸣”,诗经中曾多次提到“鸡鸣”,如“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而“鸡鸣”一词作时间使用,源于《春秋左传正义》。《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闻说鸡鸣见日升”。【寅时】(03点-05点)汉代命名“平旦”,这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孟子·告子上》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是迄今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早上五盘岭》唐代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卯时】(05点-07点)汉代命名“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一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唐代韩愈“日出潼关四扇开”。【辰时】(07点-09点)汉代命名“食时”,又名早食。这一时间,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秦汉时期,民间一天只吃两餐,以早餐为主餐。“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便已出现。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拟寒山自述其七》宋代释咸静“辰时一顿饭”。【巳时】(09点-11点)汉代命名“隅中”,是临近中午的时候。“隅中”一词最早出现于《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粥罢》宋代程珌“隅中粥一盂”。【午时】(11点-13点)汉代命名“日中”,此时,太阳行至中天,烈日当头。在古代,午时是集市交易的时间,《易经·系辞下》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也说,“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菩萨蛮·初夏》宋代王齐愈“午时初困人烦暑”。【未时】(13点-15点)汉代命名“日跌”,太阳偏西为日昳,以中天为界,与隅中相对。日昳最初作为时间名词出现是在《史记·天官书》中:“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幽事绝句》宋代陆游“日昳方炊饭,秋深始采茶”。【申时】(15点-17点)汉代命名“晡时”,是古时汉人吃晚饭的时段。 “晡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文学作品中,古人常以“晡”字来代替“晡时”。《资治通鉴·唐纪》里:“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十二时行孝文》唐代白居易“晡时申,父母堂前莫动尘”。【酉时】(17点-19点)汉代命名“日入”,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古人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日出为昼,日入为夜。”日入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庄子·让王》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饮酒·七》魏晋陶渊明“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戌时】(19点-21点)汉代命名“黄昏”,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屈原在《离骚》中初次使用黄昏一词:“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亥时】(21点-23点)汉代命名“人定”,是十二时辰中最末一个时辰。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孔雀东南飞》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人定》唐代白居易“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通过考析可见,汉代对十二时辰的命名,直到唐代还为诗人完全运用,而其中的四位南宋的诗人只有两位按汉代命名运用。可见,把“十二生肖”动物运用到十二时辰的表述上来,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

应该注意到由广州人冼运行、杜子盛等铸造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的“铜壶滴漏”,从制成之日一直被使用到公元1900年前后,历时将近70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铜壶滴漏。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其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说明此件文物已完成了每日十二时辰、每年十二个月、十二年为一周期(即纪时、纪日、纪月、纪年)的统一名称系统,也就是说最迟在元代,十二时辰已统一改变了汉代的命名。

从《太初历》始“十二地支兽(生肖)”中没有“鹿”

综上所述,从实物反映的历史变化看,十二地支兽(生肖)在秦国为“午马”“未羊”,楚国为“午鹿”“未马”,秦代并没有统一“十二地支兽(生肖)”的动物,最少直至汉代初期(汉高祖)还是这样。而从史载反映的关联变化看,我国最早可能是在汉代的汉高祖之后的时期开始,在时辰和“十二地支(生肖)”中的“鹿”,已改定统一为“马”。

由于,汉初使用从十月朔日开始的历日制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渐觉这种历日年度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公元前104年(元封七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第一次将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收入历法;采用以寅月为岁首,到季冬十二月年终,与春种、夏忙、秋收、冬闲的农耕节奏合拍,使月份与季节配合得更合理,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它同时考虑到太阳视运动和月亮圆缺变化规律,采用回归年和朔望月平均值为基本周期,属阴阳合历,继承了中国古代阴阳合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这样《太初历》的月份对应的地支为: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之后,人们考虑还可以从“十二地支兽(生肖)”五行阴阳关系和动物特征及习性,来选择和排列动物。发现以动物的趾爪奇偶来选定能满足合理性。其中,“鼠”(鼠脚前爪有四个,后脚趾五个)“虎”“龙”(在汉代是指“扬子鳄”而不是神兽,“龙”成为“神兽”在宋始有;扬子鳄,脚前爪有五个,脚趾如鸭脚支一体)“猴”“狗”都各有五个脚趾,加上“马”是单蹄,都是奇数属阳;“牛”“鹿”“羊”“鸡”“猪”都各有四趾,兔有两爪,蛇的舌分两叉,都是偶数属阴。这一来,选“午鹿、未马”或选“午马、未羊”虽然都是总数上阴阳平均,但阴阳没有间隔排列,更主要还有“猪、牛、羊、马、鸡、狗”,已被驯化称“六畜”,都是与人们生产、生活食用和驾驭密切相关;而“鼠、虎、龙(扬子鳄)、鹿、兔、蛇、猴”是野生动物,从综合考虑,特别是“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生活”,自然是“午马、未羊”的选定要优于“午鹿、未马”的选定。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名称来对应十二地支的名称,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子禽鼠,丑禽牛,寅禽虎,卯禽兔,巳禽蛇,午禽马,未禽羊,申禽猴,酉禽鸡,戌禽犬,亥禽豕(豕即猪)。用十二生肖动物来纪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到了宋代和明代,学者发现了中国“十二生肖”“十二时辰”“十二地支”的规律并加以阐述由来。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十二生肖动物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确定的。子时鼠最活跃(且子时跨昼夜,正好鼠,脚前爪有四个,后脚趾五个),丑时牛反刍,寅时虎最凶,卯时月亮将退,太阳将升,月中玉兔捣药忙,辰时龙行雨,巳时蛇开始活跃,午时太阳当空,阳极之象以马配之,未时被羊啃过的草会长得更茂盛,申时猴子活跃,酉时鸡归窝,戌时狗开始守夜,亥时猪熟睡。

明代学者郎瑛和王逵在解释生肖的由来时,既根据趾爪、阴阳、时间,又掺和了动物的习性。他们认为,子时阴气极盛,象征幽潜阴晦,鼠的特征是藏迹,所以配之以鼠。午时阳气极盛,马疾驰而刚健,代表了阳极的意义,所以配之以马。丑属阴,牛有舐犊之情,以牛为属相,赞颂了俯首而慈爱的亲情。未属阴,羊跪吃母乳,以羊为属相,褒扬了尊长秉礼的道德。寅为三阳,阳胜则暴,所以用性暴的虎配之。申为三阴,阴胜则黠,所以用性黠的猴配之。日月出生离不开阴阳交感,卯酉为日月的产门。兔舐雄毛而孕,鸡合踏而无形,它们无须交合,单凭感应便可怀孕,达到了阴阳交感的最高境界,所以卯酉分属兔鸡。辰时巳时阳气渐盛,龙蛇善于变化,所以龙蛇配属辰巳。戌时亥时阴敛潜寂之气渐深,狗司夜,猪镇静,所以狗猪配属戌亥。

通过对自先秦以来我国十二生肖文化的考和析,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作者学术职务:中国畜牧业协会鹿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相关著书:《秋高听鹿鸣》著作人,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画上鹿代表什么生肖3

在牛年出生的宝宝我们就称为牛宝宝,在给这些牛宝宝起名时,作为父母可以从宝宝的生肖入手,为宝宝起一个吉祥的好名字,助力宝宝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维桑

维桑,出自《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维桑指代的是故乡,同时“桑”代表着古时候典型的农事活动,也就是养蚕,而牛则代表着种田,所以给牛宝宝起名“维桑”非常的适合,既有诗意,同时也代表宝宝会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

墨稼

墨稼,出自成语“纸田墨稼”,其意思是说,把纸当做田地,把书写当做种庄稼,比喻从事文学创作。而且古语有云“纸为良田,墨为稼穑,义理为丰年。”所以给牛宝宝起名“墨稼”可谓浑然天成,同时也寓意着宝宝会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

牧野

牧野,出自《浣溪沙》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河洗甲看流星。牧野其意思为放牧在野外,而牛就是需要在野外放牧才成长的,野外有鲜美肥嫩的草,所以给牛宝宝起名“牧野”可谓如虎添翼,寓意着宝宝在未来的生活中自由自在,丰衣足食。

青禾

青禾,出自《田家效陶》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青禾是指刚出土的农作物或小草,同时也指年轻、朝气和承载希望的人。而鲜嫩的小草本身就是牛赖以生存的食物,所以给牛宝宝起名“青禾”可谓是浑然天成,寓意着宝宝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步青

步青,出自成语“平步青云”,其意思是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官位。同时青为草地,寓意为一种轻松自由的处所,于牛而言,青草离离之地,无异于人间天堂。所以给牛宝宝起名“步青”可谓相得益彰,寓意这宝宝将会拥有理想的生活。

雨芽

雨芽,出自《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雨芽其意思为春雨滋润着芽苗,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芽”是草的初始状态,在未来会成长为牛所需要的小草,所以给牛宝宝起名“雨芽”可谓恰到好处,寓意着宝宝一生健康平安,福泽深厚。

画春

画春,出自《再至龟潭》岁岁来寻罨画春,看山弄水意长新。春天乃是耕耘的季节,也是牛忙碌的季节,以田为纸,以我为笔,以时间为墨,成就自然永恒的春日画卷。所以给牛宝宝起名“画春”可谓相得益彰。

鹿蹊

鹿蹊,出自《楚辞·九思》鹿蹊兮躖躖,貒貉兮蟫蟫。鹿蹊其意思为鹿行的小径,白鹿于阡陌之间自由穿行,乃是一幅极为祥瑞的画面。所以给牛宝宝起名“鹿蹊”既寓意着吉祥如意,同时也会赋予宝宝可爱纯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