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齿代表什么生肖

虎年说虎!一起来了解源远流长的虎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街派 生活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露齿代表什么生肖1

作为百兽之王,老虎在中华大地上留下广泛足迹。千百年人虎相伴而生,虎文化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亮眼的标识。

民俗中的祈福祥瑞

一声咆哮,八面威风。它是古代四大瑞兽之一,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的老虎。今年是农历壬寅虎年,从年初到现在,各式各样的老虎造型随处可见:布老虎、泥塑虎、面花虎,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在古代,人们就有过年画虎辟邪、端午佩戴“艾虎”的风俗。给满月的婴孩儿穿虎头鞋,戴虎头帽,希望用老虎的形象祛除疾病,护佑健康成长。

博物馆里的神兽图腾

这只老虎颔首睁目,张口露齿,形似下山之猛虎,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老虎形象。它的出现也说明,虎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兴起。

这尊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虎,是先秦时期的“国之重器”。虎造型、虎饰件、虎纹饰等在古代文物中层出不穷,展示着虎文化在古人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古代“虎符”代表着兵权,成语“窃符救赵”讲的就是利用虎符获取兵权、赢得战争的故事。在军队里,除了虎符还有“虎将”“虎贲”,《诗经》中有“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写意寄情的文化符号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老虎成为军队勇猛善战的象征。“虎踞龙盘今胜昔”“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一句句诗词,一个个成语,借虎抒情,借虎写意。具象的凶猛野兽成了中华文化中千变万化的象形,凝聚成一个流传千古的文化符号。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露齿代表什么生肖2

虎形金饰片/战国晚期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藏

白虎瓦当/汉 甘肃省博物馆藏

卧虎铜镇/汉 庆阳市博物馆藏

虎纹耳形铜钺/西周 甘肃省博物馆藏

虎头彩绘画像砖/魏晋 敦煌市博物馆藏

金带钩/战国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元 甘肃省博物馆藏

模印四灵画像砖/汉 张掖市博物馆藏

左骁卫铜虎符/隋 庄浪县博物馆藏

李广射虎彩绘画像砖/西晋 敦煌市博物馆藏(本版图片由甘肃省博物馆提供)

虎噬羊纹金饰片/战国 甘肃省博物馆藏

虎噬鹿纹铜牌饰/汉 甘肃省博物馆藏

磁州窑虎纹瓷枕/宋 甘肃省博物馆藏

鎏金虎形铜牌饰/战国 天水市博物馆藏

剑齿虎头骨化石/晚中新世-更新世末 白银市博物馆藏

群虎图 嘉峪关四道鼓心沟岩画

辛欣茹实

虎年新春,甘肃省博物馆将于春节期间举办“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展览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50家文博机构,甄选出数百幅与虎相关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图片,集结成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将意趣盎然的虎文物作为春节的礼物,为人们献上了一份“文物新年礼”。展览中,特别精选全省各地馆藏20余件虎文物与观众见面,让人们在生肖展中,感受浓浓的传统中国年味。

虎属猫科家族。该家族是食肉目中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的一支。起源于大约11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目前已知最早的虎化石是由中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的龙担虎,生存于约25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

在此次展览中,甘肃省博物馆将展出一具野生东北虎的标本。这具标本体型较大,身长2.17米,高1米,毛色橙黄,花纹斑斓、毛色光洁。这具东北虎发现于会宁县甘沟驿乡狼儿岔。东北虎,学名西伯利亚虎,虎的亚种,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多年来,在甘肃省博物馆几代工作者的呵护下,这具东北虎标本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并曾多次亮相展出。

早在距今6500年前的仰韶文化墓葬中就有虎的形象,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多个象形的“虎”字,从石器时代的岩画,到商周的青铜、秦汉的石雕、魏晋南北朝的壁画,乃至唐宋明清的书画都有虎形象的存在。历朝历代金、玉、瓷、铜器中,虎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

考古资料表明,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除了为今人熟知的龙文化外,还存在着与原始狩猎生活密切相关的虎文化。虎作为现实动物世界中的兽中之王,不仅代表着权利和力量,更被赋予人性的美德和智慧。

在嘉峪关四道鼓心沟岩画《群虎图》中,充分展现了生机勃勃的动物王国。5只猛虎隐藏在草丛中等待猎物的到来,蛇在草地上爬行,野牛、梅花鹿、北山羊迅速躲避虎群的袭击,飞禽在空中翱翔。

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品不计其数,画像砖艺术作为重要的独特领域,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等场景。虎在画像题材中极为广泛,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表达意义蕴含众多。展览中展出了多件我省与虎有关的画像砖文物,包括汉代白虎瓦当、魏晋白虎彩绘画像砖、西晋李广射虎彩绘画像砖、西晋饰门虎等。

敦煌市博物馆藏的西晋李广射虎彩绘画像砖表现的是“李广射虎”的情景。李广头戴冠,八字须,着交领窄袖衣,系腰带,下身着裈,骑于疾奔的马上返身张弓待发。李广射虎的故事被记载于司马迁《史记》中,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古代帝王将相利用虎的震慑力来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龙为君,虎为将,自古以来虎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也以虎为形,称作“虎符”。“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和践约的凭证。展览中展出了多件我省各地博物馆藏的铜虎符。

虎年文物展中,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极具特色,也十分珍贵。该符牌铁铸,圆形。两面镶嵌八思巴文银字,各五行。虎头鼓睛阔嘴,顶鬣上扬如火焰,劲毛卷如涡云,前爪勾利,十分威武。这枚符牌属银字圆符,主要用于传递紧急军情急务时使用的信物。

我国古代,四神又称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人们所喜爱的吉祥物,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虎,百兽之长,威猛食人的形象在四神中具有降服鬼怪、消灾避祸的能力。奇门遁术中,虎出现的地方就意味着祥瑞、仁善,可庇佑子孙繁盛,世代兴隆。展览中张掖市博物馆藏的汉代模印四灵画像砖,正面印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神兽图案,整幅画面仿古铜钱纹样绘制。栏内四种神灵各异,各有两个乳钉纹,中廓内饰以四瓣花纹,五个乳钉纹分别点缀于花瓣和中央,背面及四侧边素面无纹饰,饰纹古拙典雅,反映了汉代非常流行对四神的崇拜。

受草原文化影响,虎的造型更具艺术性,形式亦丰富多彩。甘肃省博物馆藏的西周虎纹耳形铜钺,整体似半环,铸猛虎纹,虎背为刃。尾下有短胡两穿,尾、双爪上铸凹槽,虎首下弯,张口含銎,露牙睁目,领内有一圆形穿孔。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战国金带钩,钩首为长颈龙首状,颈部为三棱状,肩部三角形边框内镂空雕铸对称和狼形图案。钩身为长方形,边框内镂空雕刻一组正反相对称的虎噬大角羊图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藏的战国晚期的虎形金饰片,虎尖耳上翘,大嘴张开,鬃毛卷曲上翘,尾前卷于背部与鬃毛相连,四足着地做行走状,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虎行走的动感之态。甘肃省博物馆藏的战国虎噬羊纹金饰片,虎张口露齿,垂首蹲踞,虎口衔羊,前爪按住羊肩部,后爪抓住羊臀部,羊四肢跪地作挣扎状,活灵活现地展现出猛虎捕食羊的瞬间动态,形象逼真。这些虎文物都是此次展览中的亮点。

很多文物中,虎的造型多半比较凶猛,因而虎也是威严的象征。虎将、虎士、虎威之类的词语给人威武、谨慎的感觉。

庆阳市博物馆藏的西周铜卧虎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老虎的威严。虎作卧姿,虎头略方,两眼圆睁,竖耳,通体刻出虎斑纹。虎的肩、臀部饰有鸟、兽纹,虎尾下垂,尾端上卷,将虎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逼真。

虎的形象在古代也常被用在文房用品上。庆阳市博物馆藏的一组卧虎铜镇,虎盘卧于圆形底座上,昂首张口,两目有神,目视前方,长尾从背卷曲置于身前,虎爪锋利清晰,文物中的虎被刻画得威猛逼真,栩栩如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虎视为祥瑞之兽,人们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虎文化。人们用各种吉祥图案装点生活。虎在政治生活体系中的威严性不言而喻,当它走出政治阶级进入民间社会时,则更加多了一份视觉图案的温情色彩和表现技法上的浪漫,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渴望自然护佑的心理诉求,也使虎成为生活中的吉祥物象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露齿代表什么生肖3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2022年,农历壬寅年,生肖虎。

12年一轮回,又一个虎年来到了。虎的生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生灵和图腾崇拜,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产生了虎的尊崇观念,后来演变成系统的虎文化。人类对于虎的认知历史悠久。在古代,这种绝对力量型的猛兽是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其威猛之貌,凶悍之势,让其有了“百兽之王”的威名。

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威猛神武、百折不挠、驱邪纳福……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非常丰富。古人除了崇拜老虎的威猛,还视虎为神灵之物。古代不仅有“四灵”(龙、凤、麟、龟)之说,还有“五灵”之说。所谓“五灵”,就是在“四灵”的基础上再加上白虎。

白虎有两种,一种源于天象学,代表特定方位和五行的白虎,为西方之神。古代玉器中的玉琥,据《周礼》记载,就是用于“礼西方”的。但在古代艺术品中,白虎更多是与青龙、朱雀、玄武同时出现,如汉代的“四神博局镜”,“四神”的形象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西、南、北。

另一种是指存在于现实中的白虎,它是孟加拉虎的变种,原产于中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地。也许是因为白虎性情温和,体态优美,加上难得一见,古人便把它视为瑞兽,认为如果白虎早上发出如雷般的吼声,则预示着将有圣人出现,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白虎就不会伤人害物。如《宋书·符瑞志》称:“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

《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义·祀典》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在传统吉祥物文化中,是王者的标志,也是勇武、胆量、气魄的象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虎的形象镇宅辟邪、驱凶禳灾、保佑安宁。

中国人历来崇虎、敬虎、爱虎,在许多地方刻画出虎的图案,表达不同的意涵。在古代器物和艺术品中,老虎最初是以部落图腾的形象出现,随后又成为军事权力和战斗力的象征。在民间工艺品中,虎的形象又发生变化了,变为活泼可爱,辟邪保平安的吉祥功能更为突出。

传统虎文化丰富多彩,虎的形象无处不在。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虎”字就是一个形态生动的象形字。唐宋以后的绘画中,以虎为题材的佳作层出不穷,不仅有“上山虎”和“下山虎”,还有“大人虎变图”等寓意深刻的作品。此外,在雕塑、陶瓷、金银器等艺术门类中,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的纹饰、造型更加丰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山东省各个博物馆珍藏的各种“虎”,在虎年感受一下“虎文物”的魅力!

虎钮铜錞于(汉)

“虎钮铜錞于”,通高44厘米,古乐器,椭圆体。顶中部一虎形钮,虎张口,作欲扑食状,造型生动逼真。藏于山东博物馆。

玄兔太守虎符(汉)

汉代的玄兔太守虎符,高2.5厘米、长7.5厘米。呈伏虎状,为左半,虎背中间有错金银文字(半文):“玄兔(菟)太守为虎符”,左侧错银文一行:“玄兔(菟)左二”。这枚虎符对应的地方,是汉四郡之一——玄菟郡。两汉时期,玄菟郡北接夫徐、东临高句丽、南靠辽东郡、西连鲜卑,在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代表此地军权的玄兔太守虎符,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藏于山东博物馆。

鎏金虎头铜辕饰(汉)

汉代鎏金虎头铜辕饰,为辕首饰,高11厘米、长17厘米、宽10厘米,铜制,通体鎏金。一端作虎头形,张口露齿、双目圆睁;另一端为銎,有用来固定的两穿。1970年出土于山东曲阜九龙山汉墓。现藏于山东博物馆。这件辕首铜饰件,虎头虎脑的形象活灵活现,奢华的鎏金工艺更为它添了几分威武不凡的气势,不仅精致美观,还代表着车主人尊贵的身份地位,承载了古人对出行吉祥的祝愿,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兽钮鼎(战国)

鼎是古代专门用来煮肉和盛肉的器物,也是重要的礼器。这件铜鼎,名叫兽钮鼎,它的盖上有三个卧虎形钮,盖及腹部装饰有三圈龙纹带,足跟部则是浮雕的兽面纹,放大点看,上面的“小老虎”似乎还有几分憨态可掬。藏于齐文化博物院。

鎏金螭虎纹铜带钩(汉)

带钩,是古人用来束带的挂钩配饰,在十分讲究礼仪等级的古代,它反映着佩戴者的身份地位,战国秦汉时期广为流行。鎏金螭虎纹铜带钩藏于济南市博物馆,铜质,表面鎏金。钩身头部为一稍大的虎首,身上有一只圆雕的螭虎,极为精美。

“鲁白悆”窃曲纹双兽耳虎钮铜盨(西周)

这件铜盨出土于鲁国故城遗址30号墓。藏于孔子博物馆。盨,用来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是一种礼器,流行于西周中晚期。

这件铜盨是西周青铜盨的精品,呈圆角长方形,器、盖子母口,两侧有兽首鋬,盖上浮雕虎钮、四夔龙纹。盖面饰兽纹和瓦纹;盖沿、口沿、圈足饰窃曲纹,器腹饰瓦纹。它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鲁国手工艺者的独具匠心和当时鲁国冶炼技术的发达。

螭虎纹犀角杯(清代)

犀角杯是一种中国传统酒具。古人因白酒性燥热,犀角性寒、凉,对人有凉血、解毒、镇惊、滋补作用,所以人们就用犀角制成器皿饮白酒,以祛病延年。这件清雕螭虎纹犀角杯藏于章丘区博物馆。整个器型呈灵芝形,椭圆形口,束腹平底,杯壁为荷叶状,外壁中间为连枝菊花纹,底纹为窃曲纹。杯一侧镂空浮雕一螭虎曲身而上,杯口及外沿均饰窃曲纹,造型敦厚,比例优雅流畅,雕工异常细腻。

“长宜子孙”铜镜(汉)

“长宜子孙”铜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双线方框,框内饰八乳丁纹。框内四角有铭文:“长宜子孙”。框外为规矩纹,方框外四角各饰一乳丁纹,乳丁由四柿叶托起。规矩纹将内区分为四组,分别饰有四神、禽兽、羽人等纹饰。青龙配羽人,白虎配瑞兽,朱雀配蟾蜍,玄武配禽鸟,均各占一方。此铜镜藏于章丘区博物馆。

虎形柄铜豆(战国)

豆在古代是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的器物,相当于今天的高脚盘。托盘是四周镂空的莲花瓣造型,豆柄是一只虎形兽蹲坐在由五条蛇盘结而成的底座上。虎形兽双手擎住托盘,转头扭身,瞪眼吐舌,舌头还是活动的。此铜豆兼具齐楚两地文化的特征,也因此成为一只见证齐楚文化交流的“重要证虎”。藏于齐文化博物院。

本文来自【济南日报-爱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