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字代表什么生肖

十二生肖为何“鼠”占头?民俗专家庚子年话“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一字代表什么生肖1

新华社天津1月23日电(记者周润健)农历庚子鼠年即将到来。“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这种既小又弱且恶名相传的动物为什么会独占鳌头?它又有何美好寓意?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古人把老鼠称为“耗虫”,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耗子”。汉语中的许多成语,也都赋予了老鼠丑陋和恶劣的形象,如鼠窃狗偷、鼠目寸光、鼠肚鸡肠、胆小如鼠等。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人们是非常讨厌老鼠的。

这种令人生厌的“鼠辈”为何能位居生肖之首,有人试图用民间传说去解释,也有人试图用阴阳五行去解释,但在罗澍伟看来,明代人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中讲得最为简单明了。“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换句话说,子时代表头天晚上的十一点钟到次日的凌晨一点钟,在这个时段,只有鼠最为活跃,用鼠来迎接天明,是非常合理的。”罗澍伟说。

虽然不大招人待见,但鼠也并非一无是处。罗澍伟介绍说,鼠作为哺乳类啮齿目鼠科动物,种类多,人们厌恶的只是最常见的仓鼠,而其他鼠类则有可爱和让人们亲近的一面,如小白鼠、松鼠、灰鼠等,此外,鼠尾毛和鼠须可以制笔,相传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鼠须笔写成的。

在古代的一些文学创作中,“鼠”的形象也很可爱。《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是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之一;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阿纤》一篇,把鼠精阿纤写得娟美、深情;石玉昆的《三侠五义》说的是以鼠类为绰号的五位侠义之士,出世后大闹东京的故事。

在传统的春节习俗中,“鼠”还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是聪明、富足、多子多福的象征。除了“鼠年有余”“福鼠临门”“灵鼠闹春”等年画和剪纸外,“瑞鼠迎春”“玉鼠送财”“福鼠呈祥”“金鼠献瑞”“鼠年大吉”等也已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吉祥用语。

在正月,“老鼠娶亲”的故事和年画、剪纸广泛流传,一些地方还把“老鼠娶亲”演绎为颇受欢迎的民间文艺表演。这既显示出人们对生肖鼠的喜爱,也表达出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变祸害为喜庆的美好愿望。

十一字代表什么生肖2

刚刚跨入2022年不久,好多小伙伴回顾审视自己过去一年的经历后,可能有过沮丧,有过欢乐,但现在更多的是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许。2022年不仅是时间上一年的开始,更是我们内心里重新扬帆起航新的起点。那么对于备考2022年“考公”的小伙伴,从每天积累一个小知识开始吧!

2022年是辞牛迎虎的一年,今天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十二生肖的知识吧!

一、十二生肖与时辰的关系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最早完整记录的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为代号。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根据生肖在不同时辰的习性,排出顺序。

子鼠:子时(午夜23时至1时),正是老鼠频繁活动之时。

丑牛:丑时(凌晨1时至3时),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虎:寅时(凌晨3时至5时),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此时老虎最凶猛。

卯兔:卯时(清晨5时至7时),兔子刚刚出窝,喜欢吃带有露水的青草。

辰龙:辰时(早晨7时至9时),此时容易起雾,龙喜欢腾云驾雾。

巳蛇:巳时(上午9时至11时),此时蛇类出洞开始觅食。

午马:午时(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此是马在一天之中奔跑能力最强的时候。

未羊:未时(下午13时至下午15时),此时羊要出来吃草,是放羊的好时候。

申猴:申时(下午15时至下午17时),猴子喜欢在此时啼叫。

酉鸡:酉时(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此时是鸡归巢的时候。

戌狗:戌时(晚上19时至晚上21时),古时人们在此时睡觉,狗在门口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

亥猪:亥时(晚上21时至凌晨23时),此时夜深人静,猪正在熟睡。

二、十二生肖纪年

按顺序用十二生肖命名,从鼠年、牛年……到猪年,十二年一个循环。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如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零点。由此可知,2022年正月初一零点过后就迎来了虎年,干支纪年中含有“寅”。

三、十二生肖纪月

除了十二生肖纪年,古代先人还创造了十二生肖纪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寅(虎)月,农历正月,寒冬未尽,冰天雪地,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

卯(兔)月,农历二月,大地复苏,兔子开始活跃起来。

辰(龙)月,农历三月,此时天气多雾,有雷声。

巳(蛇)月,农历四月,天气渐渐转暖,蛰蛇出洞。

午(马)月,农历五月,草长莺飞,人欢马叫。

未(羊)月,农历六月,青草茂盛,羊群遍野。

申(猴)月,农历七月,树木繁密,群猴出没山间。

酉(鸡)月,农历八月,中秋佳节,杀鸡饮酒。

戌(狗)月,农历九月,秋收,需要狗看门防盗。

亥(猪)月,农历十月,天气渐渐转凉,肥猪满圈。

子(鼠)月,农历十一月,寒冬至,可见老鼠屯粮。

丑(牛)月,农历十二月,北风吹,天冷,老牛归棚。

十二生肖作为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十二生不仅仅是生物的代表,还被我们赋予了许多的文化特征,构造了完整的生肖文化。

【试题演练】

【例1】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是用以记录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下列选项中,关于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A.子鼠、丑牛、寅虎

B.卯兔、辰龙、巳蛇

C.未马、午羊、申猴

D.酉鸡、戌狗、亥猪

答案

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由此可知,选项中“未马、午羊”应为午马、未羊。因此,选择C选项。

【例2】中国古代十二地支中“子丑寅卯”的“寅”指的是凌晨2点到3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子时指的是23点-1点,据说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跃的动物,所以子时属鼠。丑时指的是1点-3点,据说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所以丑时属牛。寅时指的是3点-5点,寅字是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动物是老虎,所以寅时属虎。因此,本题错误。

【例3】现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将不可知的年月、不可能的愿望与“猴年马月”相连,其实,“猴年马月”是一种用生肖动物来纪年月的时间表示法,生肖年与生肖月相配,猴年的马月,每( )年出现一次。

A.24

B.12

C.60

D.10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按顺序用十二生肖命名,从鼠年、牛年……到猪年,十二年一个循环。生肖纪月法,农历一年有12个月,与12地支一一对应,并规定为:一月为虎月、二月为兔月、三月为龙月、四月为蛇月、五月为马月、六月为羊月、七月为猴月、八月为鸡月、九月为狗月、十月为猪月、十一月为鼠月、十二月为牛月。可见,猴年12年一次,马月每年都有,猴年马月,每12年出现一次。因此,选择B选项。

十一字代表什么生肖3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你知道这十二个字的来历吗,它们大多是象形字,充分展现了造字先人们天马行空的形象思维和高度的概括提炼能力,由此也启发了日后国画的形成。本文先讲讲“龙、虎、猪、狗、牛、羊”的来由。

“龙”为完美神兽

龙为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龙字像大口长身的一种怪兽。字形1甲骨文中上半部与甲骨文凤的首略同;下半部像巨大长身的形状,“左边是吻,右边是身。龙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金文中张口演变为似肉形,战国文张口已讹变为肉形,蜷体与张口脱离。《说文》小篆中,左旁是龙口与头角讹变,右旁原为龙身翻转上腾的样子,并定型化。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将字形方块化,成为繁体的“龙”字。隋代以后的俗字把“龙”写作“尨”,据原字右边偏旁改造而成。三撇也可写作两撇。《简化字总表》进一步省为一撇,简作龙。

商朝晚期的商夔龙纹觚上的“龍”字

,典型地表现了远古先民的集合祥瑞想象:字形由“辛”(甲骨文“辛”的弱化)、“口”(甲骨文“口”的弱化)、鱼尾(像倒立在海面的鲨或鲸的大尾)、鱼鳍(对称的双鳍)、巨爪、腾飞的蛇身、卷云等诸多部分构成,表示能飞天、能行地、能潜渊的完美神兽。

甲骨卜辞中可用作人名。甲骨文中龙还可用作地名,方国名,神只名,宠佑之宠等。古代把龙看成一种威力巨大的神异之物,身长,有鳞爪,能兴云降雨。《礼记·礼运》:“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后来,龙成为皇帝的象征。《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由此指代与皇帝有关的一些事物,如龙床、龙舆、龙衮(帝王朝服)、龙飞(皇帝兴起或继位)。还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龙。古生物学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现代还可指长形像龙的,如:火龙、车水马龙等。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意思是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字形采用“肉”作偏旁,一副飞腾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声旁。

“虎”会袭击人类的山中兽王

虎,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大口獠牙、长足利爪、瘦长身躯和尾巴的猛兽。简体甲骨文将瘦长身躯和尾巴写成线条。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爪”简写成一个“爪”。有的篆文误将“爪”写成“巾”形的。有的篆文则误将“爪”写成“人”,表示猛兽袭人。造字本义:名词,会袭击人类的山中兽王。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几”。俗体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巾”。

《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虝,古文虎。意思是:虎,山林的兽中之王。字形采用“虍”作边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与虎相关的字,都采用“虎”作边旁。虝,是古文写法的“虎”。

先人指代“猪”的字有多个

“猪”是“豬”的异体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煮”的本字。豬,篆文(豕,短尾肥豚)+(者,即“煮”,烹饪),表示烹煮必须的肥豚的油脂。古人发现猪肉较其他兽肉肥嫩,不仅容易提取油脂,而且用猪油煮菜,菜肴浓香可口。俗体隶书“猪”用“犬”旁(捕猎)代替“豕”(豚),表示猎获后加以驯养的肥胖动物。造字本义:名词,作为古代食物油重要来源的肥豚,一种家畜,短尾短足,鼻子短凹平直,耳大下垂,好睡多肉,其肉多脂。古籍多以“猪”代替“豬”。

《说文解字》:猪,豕而三毛丛居者。意思是:猪,体毛稀疏、群居的猪。

说起猪,很多人会想到“豕”(shǐ)和“豚”(tun)字。豕,甲骨文像猪。当“豕”的“猪”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夕”(肉),另造“豚”,造字本义:名词,肉墩墩的小猪。金文加“又”(抓),表示用全猪祭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夕”(肉)写成了明确的“肉”形。隶书豚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说文解字》:豚,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祠祀。凡豚之属皆从豚。豚,篆文从肉豕。意思是:豚,小猪。字形采用省略了“口”的“彖”作 偏旁,象形。采用“又”作 偏旁,像一手持肉,以便祭祀。所有与豚相关的字,都采用

“豚”作边旁。豚,篆文字形采用“肉、豕”会意。

古代指代“猪”的还有:彘为后蹄强劲的猪、豢为养猪、豪为箭猪也称豪猪等。

“狗”为系上绳子的“犬”

狗,金文(犬)+(勾,即“句”,钩连),表示两犬相勾连,即两犬交配,也有人理解为上了绳子的犬。有的金文将“勾”写成“句”。造字本义:名词,交配时公母勾连的犬,形体似狼的肉食动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反犬旁”。

《说文解字》: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意思是:狗,孔子说:“狗,叩叫。叩气吠叫为主人守门。

犬,甲骨文像腹瘦尾长的动物,是狗的线描。有的甲骨文字形与“豕”相近,但突出弯圈的长尾。造字本义:名词,狗,古人护家、狩猎的得力助手。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画成狗的剪影。篆文变形较大,狗的形象消失。隶化后楷书犬变成“大”字加一点。甲骨文中“犬”(狗)与“豕”(猪)字形相似,细微区别在于尾的长短:长尾的为“犬”,短尾的为“豕” 。

《说文解字》:犬 ,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意思是:犬 ,是悬蹄腾扑的狗。象形。孔子说:“看‘犬’这个字,字形就像是在画狗。”

“牛”字的演化

牛,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动物头部的线描,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状,以及向两侧弧形伸出的一对尖角。有的甲骨文淡化了牛鼻的形象。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加强了中间的竖笔,彻底抹去牛鼻的形象,同时也淡化了牛角的形象。造字本义:名词,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力大,能耕田、拉车。隶书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将一对尖角的形状简写,使整体字形完全失去动物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由于牛体庞力大,助益农耕,且天性仁慈,古人对牛特别厚爱。公牛为“牡”;母牛为“牝”;专门用于祭祀牺牲的小公牛为“特” 。杀牛为“物”,解牛为“半” 。

《说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意思是:牛,大型牲口。牛,也有“件”的意思;件,表示事理分析。像角头三、封尾的形状。

“羊”是“祥”的本字

“羊”是“祥”的本字。羊,甲骨文像两角弯曲、两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动物。有的甲骨文在弯角与鼻尖之间加一短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弯曲的尖角。。造字本义:名词,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隶书“羊”则将篆文字形中类似“草头”的羊角形状写成了标准的“草头”,至此,羊角、羊嘴的形象消失殆尽。作为温顺的食草动物,羊比一般的山兽更肥美,也更容易猎捕,所以羊成为远古祖先重要的肉食来源;也因此羊常被用于祭祀,并引申出吉利、吉祥的含义。当“羊”的“吉利”的引申义消失后,再加“示”(祭祀)另造“祥”代替。

《说文解字》:羊,祥也。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意思是:羊,吉祥。字形采用“

”作边旁,像羊的头、角、足、尾的形状。孔子说:“牛羊等字,根据动物外形概括。

附:“羊”的“亲缘字”本义比较

羊(祥)水为 洋……洋,就是安祥、太平的大海;常引申为充盈无限,如“喜气洋洋”。

羊(祥)火为 烊……烊,就是熄火为安,打烊,指关门熄灯,引申为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羊(祥)气为 氧……氧,就是空气中令人呼吸顺畅安宁的气体。

羊(祥)屋为 庠……庠,相当于古代国都的敬老中心,就是礼官养老的安宁所在,后来演变为古代训诲学子的学校。

羊(祥)病为 痒……痒,就是良性的病症,身体虽有不舒服,但平安而无碍。

羊(祥)心为 恙……恙,就是内心之痒,即轻愁浅虑,隐隐担忧。

羊(祥)语为 详……详,就是在祭祀时赞美神迹。

羊(祥)行为 徉……徉,就是步态安祥(徜,就是步态大方高雅),徜徉,就是神情从容自若,步态高雅安祥。

羊(祥)飞为 翔……翔,就是展翼长空,没有振翅搏杀的激烈,只有顺风滑行之悠扬,徐缓不疾,安祥静美。

羊(祥)我为 义……我,武器,代指战争;所以,义(義),就是在战前祭祀占卜时,预兆吉祥,表示动武合理,公正顺天。

链接:十二生肖的由来

生肖的数量不是11个,也不是13个,而是12个,这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二地支相配,成为一个甲子,一甲子为60年。又以12年为一个周期,用地支来表示。

关于十二生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排列顺序,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一种说法是轩辕黄帝要选12个动物担任宫廷侍卫,猫托老鼠给它报名,最后,老鼠竟然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结果可想而知,猫与十二生肖的选举擦肩而过、没被选上,从此对老鼠恨之入骨。大象也报了名,结果老鼠钻进它的鼻子,它疼痛难耐,就跑掉了。剩下的动物中,原本牛居十二生肖的首位,老鼠蹿到了牛背上,猪跟着起哄,老鼠就这样得了首位,猪排在老末。有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之称的虎和龙当然对排在鼠和牛的后面不服气。兔子也觉得不服气,硬要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见到这种情况,不平起来,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另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的。我国从汉代起,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夜晚11时到凌晨1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1时至3时,为丑时,牛正在反刍。3时至5时是寅时,老虎到处游荡,此时最为凶猛。5时至7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玉兔捣药正忙。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9时至11时,为已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11时至下午1时,阳气最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1时至3时,是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3时至5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下午5时至7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笼。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9时至11时,为亥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