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代表什么生肖

韩愈的最后一天:回想一生感慨唏嘘,告诉和尚自己身上没长疮,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唐风宋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吴钩代表什么生肖1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腊月,雪后初晴,寒风萧索。长安城靖安里韩侍郎府邸内,一群和尚围站在韩愈病榻前,正听韩愈交代后事。病入膏肓的韩愈颤巍巍伸出双手,跟和尚们说,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双手双脚,还有双腿,是不是完好无损,有没有长癞疮。群僧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韩愈说,你们出去告诉世人,我是不吃药病死的,不是吃金石药毒死的。

言讫,气绝。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56岁的李白被宋若思营救出狱,随其来到武昌县,恰逢武昌县令韩仲卿即将卸任。韩县令颇有政声,深得百姓爱戴,老百姓便找李白写一篇《去思颂碑文》,给韩县令拍拍彩虹屁。李白名扬天下,曾让李隆基调羹,杨贵妃倒酒,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果他肯出手,自是莫大殊荣。

李白仔细询问当地父老,确认韩县令绝非欺世盗名之徒后,当仁不让,一气呵成,将韩仲卿比作圣人孔子,“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官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犯”。

五年后,李白病逝于当涂县,韩仲卿闻知,泪如雨下。再过六年,韩仲卿生下一个孩子,取名韩愈,愈之本意为进,《诗经·小雅》:忧心愈愈,愈愈乃益甚之意。韩仲卿希望韩愈长大后好好学习,积极上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可惜才不是那么好成的。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块顽石想要成为一块好玉,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锤炼。韩愈三岁时,韩仲卿夫妇相继驾鹤西去,韩愈跟着大哥韩会生活。十岁时,宰相元载倒台,韩会是元载红人,被贬韶州刺史,韩愈跟着哥哥来到岭南生活。仅仅过了两年,韩会一病不起,郁然而终。妻子郑氏带着12岁的韩愈扶棺北上,叔嫂二人“泣血号天,水浮陆走”,将韩会埋葬在家乡南阳。

韩愈出身官宦家庭,父兄都曾身居显位,他从小也过着车马盈门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曾经阔”的经历对于一个人日后成功绝对是最佳催化剂。曾经阔的最大好处,便是“固穷”。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就是出身上流社会经历过“曾经阔”的贵族子弟,他们在家道没落后依然能够坚守理想,抵受诱惑,向着目标坚韧而行。小人就是没经过“曾经阔”的寒门子弟,没见过花团锦簇,难抵诱惑,给个仨瓜俩枣就把前行之路忘掉了,终成碌碌庸人。

比如鲁迅,比如陈寅恪,比如金庸,都是经历过“曾经阔”的牛逼人物。

家道衰落,韩愈小小年纪便明白,唯有勤奋读书,方能再振门楣。他“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不用寡嫂催促,每天勤学苦读。可惜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苦日子也没过几年,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长安兵变,唐德宗出奔奉天,中原大乱,韩家再次举家南迁,逃往江南宣城,时年韩愈17岁。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关键词其实只有一个,便是“忍性”。忍字心头一把刀,一个人只有学会忍受一切屈辱和不公,一切琐碎和繁杂,一切诱惑和寂寞,沉下一条心,静下一口气,执着如恶魔,纠缠如厉鬼,假以时日,日有所益,或有所成。没有这股忍劲,便如风中浮萍,是长不成大树的。

韩愈是虔诚的儒家弟子,圣人云,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增强自身学识,小人学习才是为了取悦别人。韩愈一直都以君子自居,虽然穷,但是有骨气。到了二十岁,家里揭不开锅,就去亲友那里求助,亲友说,既然你是读书人,就该考进士啊。只要考中进士,富贵荣华便会随之而来,还用这么低三下四求人啊。韩愈听了,西漂帝都。

啥叫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比如同样写自媒体,如果一味琢磨读者喜好,读者喜欢看什么我就写什么,这就叫小人之学。如果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考虑读者喜好,这就叫君子之学。

韩愈来到长安,一日独出寓所,信步而走,却不知道要去哪儿,作《出门》诗自勉: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第一年,韩愈没考上。第二年,韩愈没考上。第三年,韩愈依然没考上。现在高考不流行补习了,反正啥学校都能读一个。我们读书那会儿,补习是司空见惯之事,不补习反而不正常,三年起步,五年八年不是奇闻。有人同学读完大学回来当老师了,他还在补习。唯有补习过的人,才能理解韩愈的感受。

朋友陈羽也没考上,要回老家休息一阵子,秋风乍起,落叶满地,他捡拾一片黄叶送给朋友,作诗道: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我们都是这飘零的落叶,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会。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25岁的韩愈终于考中进士。这年录取了二十人,都是一时人杰,时人称为“龙虎榜”。大唐进士科一般录取人数都在十个左右,二十个显然是扩招了。之所以扩招,跟当时风气有很大关系。当时崇尚古学,人们都在仿效汉朝董仲舒和扬雄作文,韩愈为了能够考中,“锐意钻仰”,下了很大功夫,终于摸准了考官意图。应试作文就是写给考官看的,所以摸准考官意图非常重要。这就叫小人之学为人,韩愈为了能考中,终于放下了“君子”身段。

韩愈心情大好,作诗自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就在这一年,韩愈认识了大他17岁的孟郊。韩愈少年苦读时,曾经梦见被一个天神掐住喉咙,将一卷书硬塞到嘴里,让他吞下去,旁边有一个人拍掌大笑。韩愈醒来,觉得胸口憋闷异常,仿佛卡着啥东西,不舒服了好几天。如今见了孟郊,老感觉似曾相识,仔细一想,这不是当年我被嘴里塞书时在旁边鼓掌大笑的缺德鬼么。

孟郊科场失意,韩愈作诗安慰: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孟郊盘亘数月,作诗与韩愈话别: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兄弟你上岸了,我却还在水里。我要回家了,你好自为之。

但是韩愈高兴的太早了。大唐考试,先要礼部试,后要吏部试。考中进士只是过了礼部试,吏部还得考。第一年,韩愈没考上,第二年,韩愈没考上,第三年,韩愈依然没考上。

贞元十一年(795年),韩愈第三次没考上,心态有点崩溃了。他连续三次给宰相上书,希望宰相给自己弄个活儿干。第一次上书是自吹,叙述自己读书如何用功,学习如何刻苦,“鸡鸣而起,孜孜不为利”,除了读书啥都不干,除了儒书啥都不看,“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心”,然并卵。

隔了十九天再次上书,这次是卖惨,我这么多年“蹈于穷饿之水火,既危且亟矣”,又穷又饿,都快要死了,“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亦闻而见之矣”,我大声呼喊你的名字,你也听见了,难道你忍心见死不救,眼睁睁看着我死掉吗?继续然并卵。

再隔二十九天,韩愈第三次上书,这次是激将法。你这个宰相当得不称职,“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之徒岂尽去,四海岂尽无虞,风俗岂尽敦厚”,世道这么乱,你牛逼给谁看。你该学习周公,一日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招揽天下英才为国所用,不能尸位素餐。我三次上书,三次登门拜访,三次被门卫打发。你要再不用我,我就要归隐山林了,这是国家的损失。最终然并卵。

韩愈心情郁闷,作诗自况: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当然这事不能怪宰相。宰相要是给你走后门,破格录用你,那对其他没考上的人公平吗?

有人劝韩愈,你三次没考上,说明时运不到,就不要在长安死耗了,赶紧找点事做吧。韩愈也实在没辙了,只好接受宣武节度使董晋聘请,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推官“掌推勾狱讼之事”,是个非常耗人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996是福报,007是常态。

一日午后,韩愈累了,出去伸伸腰,透透气,散散步,发现墙角躺卧着一位老卒,正在懒洋洋晒着太阳。韩愈蹲下身问,哥们你加班吗?老卒说,不加。韩愈说,真幸福。又问,你识字吗?老卒说,不识。韩愈站起身来,叹息道,真特么太幸福了。

材料狗的苦,谁写谁知道。

行军司马陆长源六十多岁,跟韩愈同在幕府,有人笑话他们年龄差距太大,一起共事有代沟,韩愈说,老虎老鼠都是十二属相,不也处的挺好么,何怪之有。众人听了,都觉得好有道理。

这种无趣无聊毫无前途的生活带给韩愈的,当然只是煎熬,而不是享受。他作诗道: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

活着真特么没意思,我真特么想变成一只大鹏,在天地间展翅翱翔,脱离寂寞无聊的人世间。

贞元十七年(801年),34岁的韩愈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吏部试,这次终于考上了,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多年夙愿一朝得偿,韩愈心情之好不言而喻: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跟许多初入职场的菜鸟一样,韩愈由于不黯官场各种显规则和潜规则,导致仕途多桀,处处碰壁。他“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其实这种职场愣头青啥时候都有,说话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口无遮拦,见谁怼谁。不懂或者不屑多花时间精力搞好人际关系,经常按照书上写的绝对真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总觉得别人都是错的,自己都是对的。

可是问题在于,讲道理你都对,事却不能这么干啊。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宦海沉浮十几年的韩愈终于服软,他知道这么多年走了好多弯路,该醒醒了,遂给宰相上书,作《进学解》自喻。大意是说,自己身为国子博士,每天教训学生们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要抱怨世道不公,是金子就会发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患业不能精,无患有司不明;患行不能成,无患有司不公"。

学生们听后笑道,你个腐儒就别搁这儿哄我们了。你“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谓学问高深,却混的“冬暖儿号寒,年丰妻啼饥”,老婆孩子都跟着你挨饿受冻,还有脸教我们怎么混?

韩愈怒了,你叫啥名字,给我站出来,我跟你说,一个人混的好不好,跟学问高不高没关系。孔子牛逼吧,周游列国,差点饿死,老婆都跟他离婚了。孟子牛逼吧,老死无成。我跟这二位比起来,算个毛线啊。但我每月领着国家俸禄,老婆孩子啥活不干,照样吃喝不愁。我经常说一些得罪领导的话,领导也不跟我一般计较(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我还有啥不知足啊。

其实这就是赤裸裸拍马屁了。宰相“览其文而怜之”,怎么说也是个人才,用一用吧,于是提拔为中书舍人。但是没过两天,就被小人检举旧事,把中书舍人捋了。韩愈愤愤不平,作诗诅咒: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

我不跟你们这帮蚊蝇一般见识,自然有人收拾你们。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年届知天命的韩愈终于惹出大乱子。唐宪宗信佛,派人去凤翔城法门寺迎释迦摩尼指骨一节入宫供养,“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本来信佛这事,也没啥好与不好,都是心头一点念想而已。但是舍家破业自残身体来信,这就过了。韩愈对佛法并不排斥,他有好多僧人朋友,跟白居易元稹等佛法信徒关系也很好。韩愈反对的,只是妄信迷信。

韩愈给唐宪宗上书,当年梁武帝信佛,前后三度舍身施佛,结果活活饿死,可见佛祖保佑不了他。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你该把佛骨烧了,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要是佛祖真的有灵,能够降灾报应,让他一记如来神掌把我拍死,跟余人无涉。

唐宪宗览表大怒,要把韩愈推出去砍了,宰相裴度等人劝道,韩愈是出了名的二货,您又不是不清楚。念他也是一片赤诚,杀了可惜。唐宪宗说,他是好意我知道,但是就不能说句人话吗?竟然诅咒我会像梁武帝一样饿死,我要是这次饶了他,以后这个皇帝还怎么混。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贬为潮州刺史。

时值严冬,大雪弥漫,韩愈骑着瘦马,偕同家人艰难跋涉在前往潮州的贬途中,路过蓝关驿站,侄儿韩湘(就是八仙中那位)早已在此等候,韩愈作诗相别: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要回不来,你给我收一下尸。

贬谪途中,小女病逝,韩愈将她草草埋葬,作诗祭奠: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女儿啊,都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

韩愈在潮阳呆了一年多,唐宪宗便把他调了回来。唐宪宗只是惩戒他不要信口乱说,嘴上留个把门的,并没想弄死他。但是韩愈经此生死劫,又惊又怕,一颗心从此凉了。回到长安后,他开始纵情声色。

但他毕竟五十多岁人了,身体在哪儿摆着,骑胭脂马又是个力气活儿,所以他经常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他从道士那儿知道吃硫磺可以增强那方面能力,又知道硫磺吃多了会死,于是想出个“药补不如食补”的法子,不直接吃硫磺,而是用硫磺拌饭喂养小公鸡,不让小公鸡找小母鸡,等到小公鸡长大了,隔三差五吃一只,美其名曰“火灵库”。

他有两个宠姬,一名绛桃,一名柳枝,皆能歌舞。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初春,朝廷任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安抚叛乱。众人于寿阳驿相送,韩愈作诗与二女道别: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没想到他走后不久,柳枝抽空跳墙逃跑,被家人发现,追了回来。韩愈出使归来,闻知此事,作诗叹息道: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从此冷落柳枝,专宠绛桃。

白居易晚年也纵情声色,也有两个宠姬,一名樊素,一名小蛮。但是老白跟老韩不同,老白是学佛的,懂得顺其自然,万事随缘。他身体不行之后,也就听樊素唱唱歌,看小蛮跳跳舞,不吃药,活了七十多岁。韩愈死后,老白一日思之,叹息道: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古人云,人不风流枉少年。张爱玲也说,成名要趁早,晚了就没那么爽。年轻时血气方刚精力充沛,迷个酒色贪个狭邪,扛得住。待到老了,精力衰退,就该做减法,吃吃素,喝喝茶,修养身心。此乃天道使然,人不可逆天而行。韩愈口口声声要“原道”,要“卫道”,死后配享孔庙,被尊为圣人,却在此事上倒行逆施,可见一个人不论做啥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炎夏,韩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尹出行,仪仗开道,行人回避。一日韩愈下班回家,忽听得前面喧哗,不一会儿兵卒抓过来一个呆头呆脑的和尚,报告此僧骑着毛驴冲撞仪仗。韩愈问,你为啥冲撞我。和尚跪下磕头,小僧无意冒犯,方才骑驴吟诗,有点忘形,没注意前面有仪仗,还望恕罪。韩愈问,你吟啥诗?和尚信口而出。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我不知该用推好,还是该用敲好,正在斟酌。韩愈一听来了兴致,让他跟自己并辔而行,边走边探讨,最后决定,还是用敲好。半夜跑到别人家,不敲门就进,万一家里有狗,或者有女眷,这就尴尬了。韩愈得知此僧名叫贾岛,是来京师赶考的,遂写了诗,给他大肆宣传。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贾岛是韩愈晚年为数不多举荐的士子。韩愈年轻时投报无门,中年后尤其在干国子监博士那些年,经常提携后进,时人称为“韩门弟子”。晚年官高,这事就不干了。其实提携后进这事,也没有纸面上说的那么好听,有人感恩图报,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反目成仇。他提携过一个名叫皇甫橐的,没留饭,送首诗打发了。皇甫橐出来跟人抱怨,韩愈真小气,连顿饭都不舍得请。韩愈闻言大怒,我送你一首诗,不比请你吃几条烂黄鱼强得多吗?

鲁迅喜欢提携后进,但是被提携者大多并不领情,有人让他出去钉鞋,有人怪他不肯尽心,还有觊觎他娇妻许先生的。鲁迅英年早逝,跟提携后进耗尽心血不无关系,许先生后来跟人说,门徒害夫子。

长庆四年(824年)中秋,金风萧瑟,韩愈终于病倒了,跟朝廷请假休养。找了很多名医,用了好多良药,皆于病无补。严冬一天晚上,他忽然从梦中惊醒,冷汗湿透衣衫。小妾赶紧过来扶起,问道,做啥噩梦了。韩愈喘息良久,说道,我梦见一个金甲神人,身高丈余,手持金戟,来到我床前,我跪倒迎接。神人自称大圣,瞪大眼睛跟我说,我要降妖服怪,但是力有不及,你说该咋办。韩愈说,我愿随大圣前往,助您一臂之力。

过了十几天,韩愈病逝,于是有了本文开头一幕。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书的基因,搞笑是本书的拿手好戏,本书不能保证,你看了之后肚子会笑得有多疼。四本原价192,活动价只需138,一本不到35块钱,特别划算。点击下方图片即可直接购买。

正版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全4册 唐朝那些事历史知识读物

¥138

购买

吴钩代表什么生肖2

在我国封建史上,曾国藩是一位克己笃学的名臣。在曾国藩的从政经历上,可供后人学习的地方有不少。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笔者认为就是“找替手”的本事。

古往今来,但凡成就大业者,往往有个惊天动地的开头,却难以善始善终。曾国藩位高权重,最终,能在风口浪尖上功成身退,靠的是“锐”与“藏”的本事。之所以曾国藩能做到厚藏匿锐,关键在于他懂得如何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替手。

替手,未必是属下,也可以是政治场上荣辱与共的伙伴,还可以是接替自己事业的接班人。想要成就大业,就得找一个靠谱的合伙人。曾国藩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很多现代人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所曲解,将这里面的“替手”理解成背锅的替罪山羊,实则不然。西方国家有一句名言为“权力之本质在于影响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曾国藩,之所以能保证自己的影响力从未消弭,靠的就是人事任命。

曾国藩找到的替手越多,替手的能力越强,他的影响力就越大。在官场中混迹的官僚,大多搞不懂这个道理。手握大权的时候,谁都难免颐指气使,眼高于顶。这一时期所任用之人,多为阿谀奉承的小人。

毕竟身居高位之人,便少了几分识人之能,将那些谄谀之人当成忠心义士。一旦到了多事之秋,这些人树倒猢狲散,往往在这时才会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而有些身居要职的高官,则为了自己的前途埋没人才,自断臂膀。

民间有句俗话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自然要有三个帮手。结党伐异虽不是什么君子之举,但“君子不党”却也不是正确的政治之路。曾国藩找替手的做法,其实,非常值得现代官员借鉴。

李鸿章过了古稀之年,体会自己几十年的从政之路,这才逐渐发现曾国藩找替手之策的妙处。晚清百姓都觉得李鸿章这辈子收获的功名在曾国藩之上,虽毁誉参半,但誉满天下,毁谤亦满天下。

可饶是如此,在找替手这件事上,李鸿章仍觉得不如老师曾国藩。曾国藩成就大事时,找了李鸿章这个替手。可李鸿章要做大事时,又该找谁为替手呢?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属相一样,两人都是属羊之人,曾国藩比李鸿章大十二岁。

乡野之间素有属羊之人命苦的民谚,放在曾、李的身上可谓十分贴切。曾国藩与李鸿章虽然都做到了位极人臣的程度,但他们活得却相当辛苦。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鸿章在道光二十四年投入曾国藩门下,当时的李鸿章意气风发,作下这首雄心壮志之作。或许正是因为这首诗,与曾国藩“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他便将李鸿章纳入门下,准备将他打造成自己的替手。

一般来说,年轻人虽然踌躇满志,但难免太过傲气凌人,身上有太多棱棱角角。早年的李鸿章年轻气盛,被曾国藩扶持起来之后身上还带有颇多棱角。在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后,曾国藩在与捻军一战中失利(太平军战术简单,捻军擅长游击,是以湘军对这种作战方式极不适应)。

当时,李鸿章担任两江总督,听闻此事后逢人便说自己的老师年事已高,已打不了大仗。曾国藩听闻此事之后,在给朝廷上书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臣不敢以一战之功,遂自忘其丑陋。”这句话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李鸿章已听出老师这是在暗讽自己妄自菲薄。

李鸿章自惭形秽,从这以后再未说过老师的坏话。实际上,曾国藩何尝不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敲打李鸿章,以此来磨平他的棱角呢?随着李鸿章的阅历丰富,他越来越体会到老师话中的真意,理解了曾国藩的苦心。

“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或许在曾国藩眼中,李鸿章并不是替手的最佳人选。但曾国藩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对李鸿章进行“徐徐教育”,最终,将他打造成自己的接班人。

只可惜,李鸿章的悟性有限,未能学会曾国藩找替手的本事,以至于,晚清国政后继无人。

【《曾国藩》、《李鸿章传》】

吴钩代表什么生肖3

鹧鸪天 辛丑年腊月二十九有记

苏怀亮

金牛卸任归田去,

虎啸山林执印来。

十二生肖轮治位,

万千日月去无回。

休浩叹,且开怀。

长歌一曲洗心埃。

吴钩尚在征鞍挂,

侧耳倾听点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