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生肖代表什么

虎年话“虎”:农历2022年是寅虎年,这些“虎”知识你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姓之初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虎年生肖代表什么1

老虎,威猛雄健,有王者之气。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用“生龙活虎”“藏龙卧虎”“如虎添翼”“将门虎子”来形容生活中的人和事。

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12生肖属“虎”。“虎年”春节就要到了。这里,辑录部分“虎”文化知识,奉献给大家,希望亲们喜欢。

△关于老虎

虎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无定居,善游荡,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中国东北和华南林区是老虎的适生地。

作为大型食肉猛兽,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唐宋时期,曾形成“虎患"。同时,因为老虎的雄壮,被认为其骨能治病。因此,遭到大量猎杀。

由于过度猎杀和适生地碎片化,现今老虎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截至2016年,全世界不足4000只。而中国东北虎和华南虎成为世界现存知名老虎种群。

△“虎”的别称

老虎的别称很多。有大猫、大虫、山大王、山兽之君、寅将军、斑子、山君、于菟、李父、李耳、伯都、封使君等等。

1、山兽之君。语出《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也就是山中之王。类似说法还有“森林之王”“万兽之王”“丛林之王”等。

2、寅将军。《西游记》中称一只虎精为“寅将军”。后寅将军成为老虎的别称。

3、大虫。在《水浒传》中,武松所打打老虎被称“大虫"。所以,“大虫”因《水浒传》而得名。

4、大猫。温州人则称老虎为“大猫”。因为老虎是五种最大、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之一。

5、寅兽。亦称“ 寅客 ”。 虎的别名。寅于十二生肖中配虎,故有“寅虎”之称。

△认识“虎”字

“虎”字,读hu。“虍”部(音hu),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

“虎”亦是汉字偏旁部首。作为偏旁,有 “虍"部(在字左上或左下):虐、虑、虔、虗、虚、虡、虖、虘、虞、虙, 彪、甝、虝…10多个字。 有“虎”旁(在字左或右):虓、婋、淲、猇、唬、琥、椃、裭、錿、虠、虩、諕、虢、虦、虣,虤、虪、覤、虥、虩、虪…20多个字。看看这些字,你能认出来几个?

△趣闻:虎姓不称“hǔ”而称“māo”

在中华姓氏中,虎姓人极其稀少,主要分布在云南昭通和成都原郫县一带,另外在甘肃、南京、贵州也有虎姓人群存在。

虎姓人相互之间或外人称虎姓人,不称“hǔ”而称“māo”,“是自古以来传到现在的。”姓氏专家说“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虎比较凶猛,猫则更温顺一些,而老虎也属于猫科动物,它的始祖就是猫(虎也被称为大猫)”。

虎年就要到了,见了姓虎人呒忘了向“mao大爷”“mao先生”“mao姐姐”“mao妹妹”问好!

△“虎”字成语

据不完全统计,含有“虎”字的成语有380多条。其中,“虎”字打头的有80个左右。虎字成语,有褒有贬。褒者,赞其威武雄壮。如虎背熊腰、如虎添翼、虎虎生风、生龙活虎、藏龙卧虎等。贬者,指其凶残险恶。如虎视眈眈、饿虎扑食、虎头蛇尾等等。

△有关“虎”的方言俗语

虎虽为百兽之王,尽管我国东北、华南皆有出没,但毕竟是珍稀动物,人们除了画面上或去城市动物园见到,许多人一生都难以见到。因此,在陕南地区几乎没有与虎有关的方言词语,民间仅有少量与虎相关的俗语谚语和歇后语(参见另文)。

△中国近现代画“虎”名家

1、华岩(1682~1756),福建上杭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画虎代表作有《虎将军》。

2、张善孖(1882~1940),四川内江人。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豢虎以供写生,自号“虎痴”,人称“虎公”。

3、刘继卣(1918~1983)天津人。杰出画家、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画虎最多也最为精彩,被誉为“画虎圣手”。

4、汤文选(1925~2009),湖北孝感人。近现代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痴迷于水墨画老虎并成为画虎名家。

5、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画虎以画虎的背影著称。代表作有《骑虎财神像》《虎图》。

6、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画虎别有趣味。代表作有《骑虎财神像》《虎与兔》《虎图》。

△“虎”年祝福语

虎跃龙门/虎报吉祥/虎年吉祥/虎年好运/虎年如意/虎年旺财/虎年快乐/金虎送福/金虎纳福/金虎送喜/金虎旺财/金虎迎春/虎福财旺/虎福永恒/寅虎鸿运/寅虎送福/寅虎迎春/ 玉虎送财/虎虎生财/虎跃新程/虎年大吉……

虎年生肖代表什么2

2022年为农历壬寅年,生肖排列属虎,又称虎年。在我国深厚的文化中,有不少与“虎”有关的文化,在虎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虎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

虎歇后语

在无数歇后语中,有的与虎有关,如“照猫儿画虎——差不离”“老虎头上拍苍蝇——没那么容易”“墙上画老虎——样子凶”“纸糊的老虎——吓不住人”等。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令人过目难忘。

虎成语

在我国文化中,有不少成语与虎相关,如“燕颔虎颈”“虎口逃生”“两虎相斗”“如虎添翼”“虎咽狼吞”“虎落平川”“虎背熊腰”“狐假虎威”“骑虎难下”“谈虎色变”等。这些成语通俗易懂,情趣盎然。

虎谚语

民间流传着不少与虎有关的谚语,如“人凭志气虎凭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初生牛犊不怕虎”“前有狼,后有虎”“进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身”等。这些谚语虽语言朴实,却寓意内藏,读来颇有韵味。

虎诗

在浩瀚的诗海中,有一些咏虎的诗句,如唐代岑参的“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南宋范成大的“无谓秦无人,虎鼠用否耳”;宋代陈师道的“相逢今已晚,同府尚经年。众口不成虎,诸公更荐贤”;清代赵翼的“危崖石裂藤络罅,老树皮皴虎磨痒”等。虎年来临,低吟几首咏虎诗,别有韵味。

虎谜

在谜苑中,有的谜面中含有“虎”字,如谜面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打《水浒》人名二(谜底:童威、童猛);谜面为“形状像老虎,口中念弥陀,白天呼呼睡,晚上忙捉贼”,打动物一(谜底:猫)。而有的谜底与“虎”字有关,如谜面为“猜灯谜”,打《水浒》绰号一(谜底:打虎将);谜面为“身穿皮袄黄又黄,深山老林把身藏,呼啸一声惊天地,百兽之中堪称王”,打野生动物名一(谜底:虎)。虎年之时,猜猜虎谜,也颇为有趣。

虎联

在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对联,别有一番情趣。如:“虎去雄风镇五岳;兔生瑞气秀三春。”联语清雅,颇具情趣。又如:“水月观鱼跃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联语上下相对,自然流畅。再如:“华夏虎年虎添翼;神州龙诞龙腾空。”联语构思巧妙,对仗工稳,字里行间洋溢着盛世的勃勃生机。

虎俗

一些与虎有关的民俗颇为有趣,如:虎在民间带有除邪祛瘟的吉利含义,古时门上常贴有画虎的门画;在一些地方,小孩子的脚上都穿着一双虎头鞋,以此来保佑孩子的平安;在徐州沛县,亲友们为新婚夫妻“送箱”,送上双头布老虎和虎头枕,寄寓着对新人和睦幸福,添丁添口的美好祝愿。

虎年生肖代表什么3

2022年,我们将迎来虎年。虎排在十二生肖之第三,地支为寅,称为寅虎。在我国,虎文化源远流长,流传甚广。自古以来,虎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更有美丽可爱的形象。围绕老虎演绎出的文化图腾、成语俗语和民俗故事十分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汉代虎画当“门神”

虎文化的历史悠久,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憨态可掬,距今约600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此后,从殷商到秦汉的石雕、石刻和画像石,以及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纹饰、造型更加丰富可爱。

汉代时,人们就喜爱在除夕夜把栩栩如生的虎画在门上。据《山海经》记载: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长着一株魁伟的桃树,枝叶盘曲舒张,覆盖3000余里。它的东北面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众鬼出入的“鬼门”。山上住着两位神仙,专门负责监管众鬼,凡是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遇到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可见,古时的老虎是正义的化身,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虎画在门上,不仅表达人们喜爱老虎的情怀,更起到驱除鬼魅的作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

虎还是可爱的义兽,自古就流传着许多人与虎的动人故事。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出生时被抛弃,后被老虎哺乳养大,成为优秀的政治家;而在《聊斋志异》中更有一个义虎的故事:一老妪之子死于虎患,地方长官判虎为老人养老送终,此虎便每天送猎物奉养老人,老人死后,虎还到坟前嗥鸣致哀。

虎符用于调兵遣将

威严凶猛无比的虎在古代被称为“百兽之王”,常被视为权力、勇猛和制度的象征。所以,古代将军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是为了借虎威以壮军威。

古时将军所在的营帐称为“虎帐”,将军的威风称为“虎威”,骁勇善战的将领称“虎将”,勇猛的士兵称“虎贲”。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据史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可见,虎贲曾为武王灭纣立下汗马功劳。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而东。”《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等5位蜀汉将军被称为“五虎上将”,古代常将将官称为“虎骑将军”“虎贲中郎将”,后来虎将也就成了勇将的通称,至今仍在使用。

古代军队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被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窃符救赵,就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历史典故。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嬴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这个兵符就是虎符。

虎之谚语的两面性

虎的威风不仅被人们借以壮大军威,还演绎出丰富的词语、成语和谚语。

来自一则寓言的成语“狐假虎威”,很是有趣,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借助别人威势做坏事的小人。因为虎的威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人们常用“虎穴”“虎口”形容危险的境地;冒险行动叫作“虎口探险”,玩命的举动被誉为“虎口拔牙”,大难不死谓之“虎口余生”。“调虎离山计”“坐山观虎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则是虎文化军事行动中的体现。

与老虎有关的谚语十分丰富,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致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比如“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等。“老虎屁股摸不得”则体现了老虎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严与权势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再比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好虎架不住狼群”等谚语,则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

虎是百兽之王,汉语修辞中也常以“虎”为喻,与“虎”有关的成语或褒义,或贬义,皆有之。

与“虎”有关的褒义成语和短语有如虎添翼、虎头虎脑、虎啸风生、将门虎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等,更多地取虎的威猛之意。贬义成语有放虎归山、养虎遗患、虎头蛇尾、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谈虎色变等,更多地取虎的凶残之意。

有意思的是,“虎”和“龙”结合的成语大多表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虎踞龙盘、龙吟虎啸等。而“虎”与“狼”结合的成语和词语几乎都表示贬义,如豺狼虎豹、如狼似虎、狼顾虎视、前怕狼后怕虎等。

钱锺书曾在《管锥编》指出:“比喻之二柄”是指“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这就是说,同一个喻体可以具有褒贬好恶迥然不同的感情色彩。与虎有关的比喻就是“比喻之二柄”,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虎文化民俗至今流传

古人在与大自然相处中,人们对虎由敬畏进而产生崇拜。在民间信仰中,虎还是力量的化身,能驱避凶邪。与虎文化有关的民俗至今仍在流传。

虎画常被挂在墙上以护家门,乃至后世衍生出有儿童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人睡虎头枕以期望强壮自己。在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是婴孩头戴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虎是“百兽之王”,人们还会在虎头中间绣一个“王”字,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

与虎相关的民俗层出不穷,古代端午节有悬艾虎、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端午风俗:“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说的就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细菌病毒因而活跃,艾草属于芳香类植物,有一定的杀菌、驱虫作用,用艾叶扎成虎形,也有驱病镇邪之意。有的地方还用雄黄在小孩子额上画上“王”字,模仿虎头花纹,也是祈求平安的意思。这样的风俗从晋代一直流传了千余年。

在陕西关中地区,嫁女必陪送一对特大的面老虎,过门时放在漆柜上抬着,走在送亲队伍的最前头。婚后生子,外婆要送一个泥老虎当满月礼。而我国崇拜虎的民族很多,以彝族为最甚。他们的十二生肖以虎为首,在其民族的史诗《梅葛》中,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等。

虎与传统节日的关系还表现在元宵节。这一天又称为灯节,习惯悬挂花灯,并在灯上粘贴谜语。这种谜语常用精简的词语作为谜面,用古籍诗句或人名、地名为谜底,叫作灯谜,又称为文虎或灯虎,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都对这种娱乐方式有所描述。(刘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