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代表什么生肖小满

2017年小满结婚好吗 结婚为什么要避开节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趣味百晓僧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满代表什么生肖小满1

小满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那2017年小满结婚好吗?根据传统小满节气结婚不好,因为结婚最好避开24节气。那结婚为什么要避开节气?下面随小编来具体看看吧。

2017年小满结婚好吗

2017年小满节气结婚不好。

1、原因:

2017年小满节气是5月21日,农历四月廿六。黄历记载,2017年小满节气忌:祈福、嫁娶/结婚/婚嫁、入宅、安床、作灶。根据2017年老黄历上所说的那样,这一天最忌的是婚嫁了,因此这一天并不适合结婚。

2、建议:

2017年小满节气宜:祭祀、沐浴、移徙/乔迁/搬家/搬迁、破土、安葬、扫舍、平治道涂。

3、提醒:

老黄历上的说法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至于真的是不是适合结婚还需要找算命先生再核实一下,一般要合八字,生肖和双方的亲属没有冲撞就好了。

结婚为什么要避开节气

二十四节气源自关中长安,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根据天象和物象,用圭表测定日影的方法测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后来逐渐改善充实,到秦汉时确立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民间农作物生产。

民间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另外,婚嫁择日禁忌还有很多,例如需要避开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这三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六月娶半年某”,六月等于半年,六月嫁娶有“半年夫妻”之兆。同时传统命理学讲,婚嫁之日还要避开双方父母的生日,如果结婚吉日与父母生辰相同,那就会相冲犯煞,不利于两人的幸福。

结婚的安排事项

1、选定结婚日期。

2、商议婚礼形式(中式或是西式)

3、列出结婚费用预算表,与双方家长商讨开支的分配。

4、草拟宴客名单。

5、开始挑选婚纱影楼。

6、准备新居,开始装修布置新房。

7、收集蜜月旅行的资料。

8、安排婚前体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9、想好婚礼当天新娘和新郎的服装,确定伴娘、伴郎人选。

以上就是小编小编分享给大家的2017年小满结婚好吗,结婚为什么要避开节气的介绍。结婚要择吉日进行,大家不要忽视哦。

小满代表什么生肖小满2

要点归纳

一、说明文语言风格分为平实性和生动性两种。

二、(1)准确、严密(严谨)、科学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严谨科学。

(2)一般科普类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说明文语言还有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特点。

三、各类语言特点分析

1、准确性与严密性(严谨)

常出现的限制性修饰性词语有 :

(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早已、一直、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尤其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2、 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中,在出现科学术语时要可注意科学准确。

3、怎么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如比喻、拟人、引用、对比等;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文,中的描写能具体、清晰地显示说明对象特征,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说明文中的议论着眼于说明特征,能深化人们对说明对象特征的认识;

(3)从特殊的句式分析,如反问句、整齐句等;

(4)从表现手法、结构作用等角度分析,如衬托、铺垫等。

(5)从词语表现力的角度。

4、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5、条理性:主要表现在说明顺序上,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6、逻辑性:一般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时,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层层推进,便于读者理解。

7、注意点:(1)也可以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如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2)指示代词,“这”“那”等词具体指代内容,就近原则。

四、相关题型及解题格式

题型1: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解题格式:(1)“××”的意思是……/说明了……(结合实际语言环境说说加点词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一词突出/生动形象/准确科学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题型2: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题格式:(1)不能。因为……(结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用“××”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解词: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定性:如,“一定”“目前”“之一”等表限制等等(具体分析)+比较:比较删掉这个词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一般的答题要点是:如果删去“××”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或过于绝对)+总结: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

(共五步:表态+解词+定性+比较+总结)

题型3:“××”词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解题格式:(1)判断:一般不能。+解释: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比较:比较替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结尾一定要说明“这样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

题型4:本文(“××”段/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例句进行说明。

解题格式:(1)体现了本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如“××”句中“××”词起限制(修饰/范围/估计/推测……)作用,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体现了本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如“××”句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句式/修辞手法),突出了对象……的特点,使说明生动、形象。

真题练习

(一)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18. 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0.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21. “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侧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二)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中国#~教育出*版网%@]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20. 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

21. 第⑦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22.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 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

C.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 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三)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14. 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16. 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 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四)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14.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5. 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⑥段中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16.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中@国教育#出%&版网~]

(五)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热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1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5. 文章第①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1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17.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1)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2)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3)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六)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顾明

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何谓名、字、号

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

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

⑫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⑬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⑭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⑮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⑯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⑰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⑱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别号怎样取

⑲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⑳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㉑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㉒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

㉓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㉔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

(选自《阅读时代》,有删改)

16.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只有男性才有字,女性没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

B. 古人取名有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些禁忌。

C.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只用于平辈间称呼。

D. “号以寓怀”,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自取的,用于自称或文友间互称,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17.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哪几种?请列举。

18. 第⑫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19. 第⑲—㉔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小满代表什么生肖小满3

#头号周刊#

前言

小满节气到了,天晴好?还是下雨好?看看老祖宗留下谚语咋预兆

老话说:“小满十八天,青麦做成面”。小满节气预示着麦子已经小满,再有半个月左右,就是芒种时节了,那时候,人们忙忙碌碌收割小麦。今天是5月21日,小满节气,这天下雨好呢?还是天晴好?看看谚语咋预兆。

1、“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在没有详细天气预报的农耕年代,农谚多是用来预测天气变化,看看小满节气这天天气情况,有什么预兆。

谚语说:“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小满和芒种方别是夏季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节气,一般相差半个月,看来小满节气这天的天气情况,能观察预测芒种时节天气。小满这天没有降雨,则预兆芒种时节雨水比较匮乏。

谚语还说:“小满满池塘,芒种满大江”。这条谚语正好和上面谚语相反,小满这天要是下雨,情况就不一样了,往往预示着芒种期间,雨水爆发。

2、小满不下,伏天太阳大。

小满节气这天有没有雨水,我们看到能预兆芒种时节的雨水多少。而且,还能预测三伏天雨水如何,不信来看看。

农谚俗语所说:“小满不下,伏天太阳大”,三伏天,通常在阳历7、8月份,节气一般在小暑大暑,还有立秋时节。看来小满这天没有雨水的话,到了三伏天,雨水也不多,预兆是太阳暴晒,高温酷热,是个干旱缺水的夏季。

那要是下雨的话,谚语这样说:“大落大满,小落小满”。小满节气出现大雨爆发,那么这个夏季往往大雨多发,如果是小雨的话,那夏天也多是下雨降临,看看谚语预兆特别有意思吧!

3、小满不下,麦有一险。

小满有雨则雨多,小满无雨则雨少,可是,对粮食作物有什么影响呢?我是畅谈民俗点滴,看看谚语预兆。

谚语说:“小满不下,麦有一险”,非常容易理解,看来小满节气这天没有降雨,我们探讨可知,天气预兆多干旱,对小麦来说,是比较危险的事,因为势必影响小麦成熟和饱满程度,可能会造成减产。看看小满这天下雨呢?麦子怎么样。

谚语说:“小满有雨麦收好”。看来下场雨是个好兆头,让正处于半成熟、半饱满情况下的小麦,茁壮成长,达到粒粒饱满,那肯定是收成比较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满节气这天到底是晴天好呢?还是下雨好?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正如老辈常说:“小满喜雨不喜晴”。那么哪里下雨了吗?别忘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