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有创意

插画分享|十二生肖名画系列,太有创意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摄图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什么生肖代表有创意1

什么生肖代表有创意2

现在居家生活,充满着新奇特,好多家居用品,不再呆板传统!

随着国外北欧慢生活的涌入,很多呆萌的超可爱的动物摆件出现,受到了好多90后00后小青年的喜欢。

有可爱酣睡的趴趴熊摆件 ,惟妙惟肖的长颈鹿,可爱的小狗,呆萌的骆驼,萌呆呆的羊驼,

潮流的小马驹等等!让家充满了不一样的风采。

充满创意的造型,惟妙惟肖,立体感十足,让家居生活不再枯燥,更加的生机勃勃。

创意的小动物设计,让居家生活充满乐趣。

网红小马

居家在家人或朋友欣赏之余还可以放置些经常用到的一些小物品,方便又实用。

呆萌可爱的趴趴熊。

永远都睡不醒的超萌趴趴熊。

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备的小摆件,还是小朋友的好玩伴,可谓是家居装饰品首选。

憨厚可爱的北极熊

憨厚可爱的北极熊还可以当小孩子的骑马玩具。

还是很多爱嗮朋友圈的朋友,一起拍照的神器呢,这样超萌可爱的动物造型,你们会喜欢吗?

什么生肖代表有创意3

茅雯婷

进入2022年,各大中国服饰品牌纷纷推出虎年生肖限定系列,时尚行业一时“虎虎生风”。

寅虎年马上到来,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与中国人的情感紧密相关。就讲好中国故事而言,本土的品牌与创意人士具有天然优势。他们正从中国丰富的民间风俗文化中汲取灵感,并与书法、水墨画、刺绣等中国其他传统技艺相结合,塑造出一个个“萌”、“怪”、或是“抽象”老虎,让在潮流文化的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感受到生肖文化的美好与乐趣。

当万兽之王遇见守护家宅的滴水兽

滴水兽是闽南文化的象征之一,是民间建筑中重要的排水构件。它经由盛行一时的南洋文化带回闽南,在中西合璧的番仔楼屋檐下长居、演变、融合,谦卑勤恳地守护家宅、聚气生财。

虎形滴水兽花型

闽南气候潮湿多雨,水流从滴水兽的口中一“吐”而出,细水长流,成为当代特色风景之一。

黑白撞色提花羊毛衫

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承与创新,也包含着品牌自身的溯源。劲霸男装就选择回到故土福建晋江,去挖掘当地的文化。“与虎同Meng 劲霸人生”,为此次劲霸男装虎年联名胶囊系列主题理念。该系列从中国十二生肖虎出发,自品牌发源地晋江传统民俗中的滴水兽汲取灵感,围绕核心意象的虎形滴水兽展开设计。

重工刺绣皮茄克

当代潮流艺术家歪歪在创作该生肖系列时,有意将滴水兽这一传统元素融合猫科动物老虎的锐利和趣味,在汇集“老虎”神性的同时又传达出具有年轻感的活力和幽默感,举重若轻的对待生活,轻松活泼的面对挑战。

“挥毫写怪字”,“斗胆画大虎”

书法艺术家朱敬一为蕉内"红色计划"创作主题字“虎山行”一套,其灵感源自民间传统的纹样。朱敬一表示,中华文化喜欢把图案和文字结合,从而带来美好、幸福等喜庆寓意。

朱敬一创作“虎山行”。

“虎山行”一套。主题字刚好描绘了虎的整个脸部,以“几”刻画虎的鼻子和胡须,“行”字和“山”字则勾勒了虎的嘴部,既体现出虎的威严形象,又把文字融入其中。

Fansack“斗胆画大虎”。

蕉内2022年系列联名由“挥毫写怪字”的艺术家朱敬一与“斗胆画大虎”的艺术家Fansack分别操刀,带来新年文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蕉内

在这次的创作中,Fansack特别选择将西藏文化的护法神形象与同样具有镇宅除恶意义的虎形象做融合,同时又加入新生代用户喜欢的亚文化相关细节。在构图上采用松和云的元素,呈现出不同的维度。

与这只老虎一起跳舞

国内新锐插画师OfenHu疯子木为美国箱包品牌TUMI途明创作了一款主题为《感到幸福,就要一起跳舞》的新年红包,通过一只跳舞的老虎,希冀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灵感与快乐的能量,再燃对生活的热爱。疯子木融合东方传统美学与现代视觉元素,通过趣味的手法赋予画作如虎添翼的寓意。

《感到幸福,就要一起跳舞》

老虎色彩灵动,喜笑颜开,脚踏祥云与蝴蝶嬉戏跳舞,由内而外散发着愉悦幸福的气息。青松的意象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健康和长寿,亦谐音“放轻松”的蕴意,象征着生活平顺祥和的祥云,配合新年发红包的习俗,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萌范又喜感“虎啸”

寅虎年,中国设计师品牌WhateverToWear带来2022限定全棉亲肤短T。胸前的数码印花图案以“虎啸龙吟”中的“虎啸”为主题,通过模拟手绘质感的“虎啸”几何化图案来表达对2022寅虎年的美好愿景。

WhateverToWear2022

偏向卡通感的绘画风格与明亮的色彩碰撞,一反百兽之王的严肃形象,营造新年喜庆氛围。

WhateverToWear2022

当下,国潮兴起,每逢春节等中国佳节之际,本土品牌与创意人士多通过对生肖动物等多个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创作,来提升产品吸引力。这既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作为本土时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待更多的精彩解读与传播。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