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各代表啥生肖

铁骨铮铮的帅气男孩名,不负所望,未来可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起名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笔墨纸砚各代表啥生肖1

一个新的生命的到来,往往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所以,在宝宝出生以后,父母都想把身边最美好的事物带给孩子,这其中就包含着他们的名字,并且,很多父母都喜欢给男孩取帅气好听的名字,以此来寄托对男孩的期待,希望男孩长大后帅气英俊、风度翩翩。因此,接下来起名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铁骨铮铮的帅气男孩名。

墨泉

在“墨泉”这个名字中,“墨”字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一的“墨”,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又高雅的字,能够用来形容君子的风范,体现了男孩美好的德行和优雅的气质,文雅又好听。泉字指流动的泉水,在古人心中,和流通的货币有所相似,故而泉字在古时指代货币,作人名表现出男孩对于家庭的珍贵。

正奇

“正奇”源自《三国演义》:“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奇”字含有生肖鼠的喜乐字根“口”,适合用来给鼠年男孩起名。“正奇”二字虽然都是日常生活常见字眼,但是将其作为男孩的名字却是非常好听稀少的。而且“正奇”的本义是一种古代的兵法术语,用作人名给人非常大气的感觉,暗喻男孩善于思考,才能出众。

涵君

“涵君”两字的读音为“hán jūn”,音律从阳平缓缓转为阴平,令人觉得舒适自然,顺口又好听。“涵”字具有内涵、涵养的意思,“君”字常用来指代君子,两字搭配在一起作为男孩的名字,寓意男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德君子。涵字在《九丘》一书中还引申出好运的意思,入名表示男孩拥有好运。

商言

“商言”一名借鉴于大热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中的男主角“韩商言”,他是一个沉稳、为理想而战的人,用商言二字作为男孩的名字,寓意男孩会成长为一个有抱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其中“言”字具有言而有信的意思,用在名字中彰显出男孩诚实守信的优点。

之晖

“之晖”借鉴于文言文的写作形式,采用了虚词和实词的结合,读起来文艺又顺口,给人一种诗意美和文雅感,同时彰显出男孩的涵养。且晖字常用来太阳,具有光辉、朝晖的含义,将它用在男孩的名字中,寓意男孩的未来光芒四射,是人群中十分璀璨夺目的存在。

煊文

“煊”字带火,包含有温暖的含义,以它作为男孩的名字,表示男孩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令大众感到温馨,易提升他人对于男孩的好感度。文字具有文学的意思,还指文雅,入名体现出男孩文学素养高、气质出尘文雅。

棠寂

这个名字出自词中的“棠阴画寂,细赓赓客,竹枝杨柳”一句,向他人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棠阴画寂”一出,就感觉到整个名字的立体感就起来了。棠树树荫下的阴影,一种遗世独立的超俗气质,为这个名字增色不少,但是有的家长可能不喜欢这个寂字,但其实寂字也代表一种淡然处事的态度,是含有包容性的。

雍言

“雍言”源自《论语·雍也》:“雍之言然”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说的很对”,从中提取“雍言”作为男孩的名字不仅稀少好听,还有着美好的含义。其中,“雍”有和谐、温和的意思,“言”字是生肖鼠起名宜用字,是言语、说话的意思。这个名字彰显出了男孩温文儒雅的气质,暗喻男孩能言善辩、性格温和。

本文为起名网首发,禁止转载。

笔墨纸砚各代表啥生肖2

故宫怪画《蜂虎》,300年来争议不断让人难懂,放大10倍发现玄机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林区,也叫中山博物院,它仿照北京故宫设计,碧瓦黄墙,依山傍水,气势宏伟,闻名世界。

而最为著名的是博物院内收藏了约70万件珍贵文物,都是蒋介石分批从国内运到台湾省的,皆是珍稀之宝。

这些珍贵文物中,有九千多件是书画作品,不少为满清皇宫中所珍藏的历代书画,如今也早已是罕见的国之重宝,其中就有一副“扬州八怪”华喦所绘的《蜂虎》图。

《蜂虎》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是一副千古名画但却也是一副怪画,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却又摇头离去,无法看懂。

300多年来也引发了无数争议,那这幅画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呢?

看不懂的传世名画

老虎素以威猛著称,虎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身穿虎皮裙进行狩猎以示威猛,延续到今天彝族、布依族、白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在十二生肖中白虎排名第三,而白虎也被尊为四大神兽之一,认为它是人类的保护神。

虎还被称为百兽之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古代的兵将的盔甲和盾牌上都有老虎的图案,表示勇猛以阻吓敌人,春秋战国时期,老虎的形象还被用铜器制作成兵符,由中央或者皇帝发给驻军首领作为调动兵将的凭证,也叫作虎符。

虎符分为两半,背面刻有铭文,一半在皇帝或中央统治者手里,一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一地一符,只有两半合在一起才能指挥兵权,是权利的象征。

对虎的敬畏、尊崇也是虎文化的核心所在,正因如此,中国虎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画虎表达正义、勇猛、威严和权利,虎画也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

历朝历代也有不少善于画虎的文人雅士因此成名,虎画佳作也是历代相传。

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内这副叫做《蜂虎》的传世名画却有别于其它虎画,看上去实在有些怪异,甚至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画面中的老虎身材瘦小、皮毛杂乱,把身体蜷缩成一团,远看上去就是一个“几字”不仅眼睛无神,尾巴还耷拉下来,一只虎爪抬起,意图像是要捂住脸,眼神里也丝毫没有老虎的威严霸气,而是胆怯和恐惧的仰望着天空。

“这哪里是老虎,完全就是一只丧家之犬嘛”

“对啊,一点老虎的凶猛样子都没有,就是一只病猫”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议论,觉得看不懂,摸不着头脑。

这幅画怎么这么无厘头?作者为什么要把千百年来虎文化中威严的老虎画成这样?这幅画又是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画呢?

扬州八怪华喦,为何画虎?

《蜂虎》的作者名叫华喦(yán),字德嵩,福建人,是清代杰出的绘画大家,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才能广博,擅长画人物、肖像、花卉、翎毛、走兽、山水,并且能够兼善并长,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当时的清代画家中并不多见,

后代诗人顾师竹在《离垢集》曾经做诗赞美华喦“一生山水窟中游,身似春云心似秋。呼吸清光归笔底,怪来书画亦风流”。

华喦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但是却从小就有绘画天赋,虽然当时清贫的家境让他辍学在家,父母也买不起笔墨纸砚,更别说绘画用的的宣纸、工笔,但华喦却一直坚持自学,家门口的沙地、地上的树枝都能成为他的画纸和画笔,小小年纪就已经能把动物、花卉和肖像画的惟妙惟肖。

至今,华喦的家乡还流传着他画虎驱狼的传说,那天少年华喦到山里砍柴,路过深山里的苏家坡村,远远地就听见有人在哭泣,走近一看是一位大姐带着两个孩子,原来她家的肥猪一夜之间被狼群吃掉了。

这户人家孤儿寡母,就是靠着养猪为生,被狼群断了生计怎么能叫人不伤心。村民也纷纷抱怨,这几天不知道从哪里窜来了一群狼,每天夜里都闯进村里叼走家禽扰民。

华喦听完以后,沉思了一会就独自走到村口的凉亭里,用借来的笔墨颜料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太阳落山后,狼群又进村了,可才走到村口就看见了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眼神威严仿佛正要冲过来,吓得狼群四处逃窜了,之后再也不敢来了。

到了22岁,华喦绘画功底已经更上一层楼,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知道他画画特别好,家里需要年画和门神时都来找他,而善良的华喦也从不自傲,对村民有求必应。

当时,华喦的家族在翻修祠堂,需要画4副壁画,村民都推荐华喦来画,可是迂腐的族长却看不起华喦,认为他太过年轻,没有资格来画祖宗祠堂,会亵渎祖先,还联合村里乡绅的孤立华喦,不准他进祠堂。

受辱的华喦,选择趁着夜色偷偷进入祠堂,一手举着火把,一鼓作气地在墙壁上画了四幅壁画,分别在画下提名《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倚马题诗》之后愤然离乡,这四幅珍贵的壁画也一直保存了下来。只是不幸在上世纪60年代被损毁。

华喦离家后四处漂泊,之后来到了杭州,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文人,也曾在朋友的资助下进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却不遂愿,只考上了一个八品小官,只有带着失落回到扬州,靠卖画为生。

在扬州他也和郑板桥、金农、高翔、李鱓等文人雅士,一起切磋,诗画酬答也使得他的绘画修养更加精进。

华喦的花鸟画吸收明代著名画家周之冕、陈淳、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等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集工笔写意的手法,不拘一格,简略率脱。

在刻画山水景象的时候,华喦能够重视大自然的内涵,表达出山水的特有的气韵。例如华喦的山水画中,虽然有一些树叶凋零,沧桑的山石,看似孤寂却又带着几分活力,仿佛来年的春天会变得郁郁葱葱。平淡之中蕴藏着生机。

而华喦也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感,他笔下的花鸟形态各异,充满生机,造型多变,生动形象,在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禽鸟毛羽细致蓬松的毫毛毕现,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人物刻画方面,华喦笔下的人物形象有所夸张而又不变形,自成一种减笔画法。线条似马和之的"兰叶描",简练柔劲,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富有意境。

华嵒的画技绝世空前,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少见的绘画天才而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却命运不济,他的画作在生前作品不太香,虽然画得好但是少有人问津,可谓是穷困潦倒。

他一生漂泊,去世后安葬于杭州钱干埠岭上,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这也是身为游子心中永远的伤痛和遗憾。不免让人感叹生活多艰难,世事无常!

放大10倍,暗藏玄机

华嵒的画作以花鸟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此外,最著名的就是这幅《蜂虎》图了,但是由于这幅画看起来怪异,从它被发现的300多年来就一直争议不断,没人能看懂!

画中一直以来威猛霸气的丛林之王,一反凶猛之态,呈现出一副病恹恹、畏畏缩缩的样子,不仅瘦骨嶙峋,毛发凌乱,还弓腰驼背置身于稀疏的荆棘丛中,战战兢兢的神情,实在难看,倘若不是题字上写着虎字,大家都觉得可能是一只病猫。这种无厘头的绘画风格,实在让人难懂,不少人甚至怀疑,这不是华嵒所画。

可其实,如果把这幅画作放大10倍,就能发现其中的玄机!

这个玄机还是在这幅画的修复过程中无意发现的,当时,由于画作年代久远有些破损,专家决定对其进行修复,在修复的过程中,发现画作的右上角有一片黑斑,一开始专家并没有在意觉得可能是画作放置太久而产生的霉斑,可后来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后才发现,这原来才是整幅画的精髓,修复之后,更可谓点睛之笔!也解开了300年来大家对这幅画作的疑惑!

这些小黑斑被放大了10倍观察后,发现原来并不是霉斑,修复出来是一只蜂,而且这只蜂的形态活灵活现,它的翅膀张开,肚子卷缩,正要冲向下方的老虎,而这只蜂身上还有虎斑花纹,体型较长,应该是一只山里的马蜂或者毒蜂。

这样,就完全解释了画中这只老虎怪异的形态,这只百兽之王应该是刚刚从马蜂群的“围堵”之中“脱身”,已经被蜂群蛰得不轻,无还手之功,就像一只丧家犬一样狼狈逃窜。而这马蜂则是一只不甘心老虎逃窜的“追兵”,还想最后给老虎一点厉害。

结合了这个前提,再来重新欣赏这幅画,大家都惊叹华嵒的绝世画功,画中老虎一边逃窜,一边还痛苦地举起前爪搔痒,真的是惟妙惟肖!

它的身体是因为被蜂群蛰得疼痛卷缩,也才表现出一副病猫的姿态,而此时再看它的眼神,有痛苦、无奈和不甘,同时也不乏百兽之王的犀利和坚韧。一双眼睛就能传递出如此丰富的感情,画家的功底让人赞叹!

而专家也表示,这幅画作应该是华喦60岁之后的晚期作品,那作为一代绘画大师,华喦什么会画出这样一副蜂虎图呢?他想通过画来表达什么?

上文我们已经讲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文化影响深远,源远流长,在绝大部分画作中,虎都是雄壮威猛的形象,代表的是能力权利和地位,而在古代,蜂与封同音,寓意加官晋爵,是对前途的美好向往。

《蜂虎》图应该是华喦晚年对官场的一种讽刺,百兽之王老虎离开了深山,遇到荆棘丛时遭到马蜂欺凌的场景。华喦将老虎受到攻击后的狼狈模样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幽默诙谐的画风表达深刻讽刺的寓意。老虎就算再威猛,也会被小小的马蜂欺负,万物相生相克,有权利的人再嚣张跋扈,也会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

也有人认为,华喦是把自己坎坷的一生和满腔的感怀表达在了画里,画中的老虎就是他自己,而画中的蜜蜂,就是他遇到的那些阴险小人,也是自己遭遇的坎坷和磨难,他难以接受,心有不甘却又无比忌惮,碍于现实只能接受现状!

而老虎眼神中传达的那丝犀利和坚韧,也反映了华喦对自己人生的态度,他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高的艺术成就,除个人天赋外,还与他酷爱大自然,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刻苦学习精神分不开的,他在逆境中成长,不怕艰险,才能成为一代名家,画作流传千古!

历代怪虎,各有千秋

华喦笔下的老虎确实不同寻常,除了《蜂虎》图外,他在另一幅传世名画《百兽图》中画的老虎也非常独特。

《百兽图》是一副长卷画作,目前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长卷画作构思独特,画面中精心描绘了在山林中生活的虎、熊、猴、狗、牛、马、羊、麋鹿等数十种种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虽然是长卷,但是每一部分都是一副佳作。

画中的一处河畔旁,动物们在美丽的枫叶下嬉戏打闹,悠闲自在;而在河对岸,一只麋鹿却正在和一只灰狼对峙,双方剑拔弩张,也有几分紧张的气息,而百兽之王老虎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这只老虎因为自己丛林之王的身份,独自徘徊在山坡上,颇有猛虎下山的架势,而在老虎右侧不远处的石头上,还有一只猴子在注视着老虎,似乎是想看看丛林之王今天的猎物会是谁?猴子成了老虎的观众,不由得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纵览整幅画卷就像在看一部“动物世界”纪录片,仿佛已经置身在丛林之中,处处散发着自然的生命力。也不由得感叹,华喦画工非凡!

此外,在华喦所绘的《钟馗降福》,也有一只有趣的老虎,这只老虎跟随在钟馗脚下,与钟馗步调一致地前行,对背上试图拉住它的小鬼毫不在意,而是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前面的两只小鬼,老虎还伸出舌头,似乎是已经把这两个小鬼选做食物。但两个小鬼却还没有察觉,这幅画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很是有趣。

钟馗是民间信仰的“捉鬼神君”传说他面貌丑陋,但是满腹经纶十分正直,可以捉鬼驱邪,把钟馗的画像挂在家中可以镇宅驱邪,而这幅画中老虎不知是钟馗的坐骑还是他法力的化身?

华喦用生动的笔墨,留给了后人关于这个神话的无限想象空间,目前这幅画也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而除了华喦外,历代的著名画家其实也都偏爱画虎,在他们的笔下,也有一些“怪虎”,形态各异,可谓是各有千秋。

先来看看这幅憨态可爱的胖老虎,这幅画出自清代画家马负图。画中的老虎有着圆润的体型,毛色光滑,表情聊赖地坐在山林之间,好像是在说,这个山林中我早已经没有了对手。

不少观众表示,这幅老虎的画风已经接近现代漫画的表现手法,画中的老虎实在是太可爱了,就像一只大猫,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拍拍它的“虎头”。

再来看看出自清代画家高其佩笔下的这幅猛虎图。

画中的老虎只有一个背影,从体型上看,这只百兽之王应该伙食很好,体态圆润,特别是正对画面的“虎腿”非常健硕,好像是正在准备一个攻击的姿势。

不知道这只老虎的背影匍匐在丛林中,是在等待猎物蓄势待发,还是只是吃饱了散步,正准备上山,回到自己的窝中休息。不由得赞叹作者留给大家这无限的想象空间。

猛虎图的作者高其佩是清代的著名作家,被称为指画的开山祖,是辽宁铁岭人,据《铁岭县志》记载,他是名宦后裔,八岁就开始学画,曾经在康熙时期做过官,他才华出众,笔墨精细,所绘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都精美绝伦。

中年时,高其佩在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后,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来了一种画法,就是舍弃画笔而用手指来画画。被人亲切地称为“指头画家”。

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高其佩都可以用指头画出来,而且生动有趣,在雍正八年,高其佩还曾被招进圆明园的如意馆,为馆内作画三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他的声誉还传播到了朝鲜。一生作品无数,画作数量惊人,代表作还有《梧桐喜鹊图》、《怒容钟馗图》、《雁行图》、《虬松莫岫图》等。

纵观清代画坛,真可谓群星璀璨,各有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

举报/反馈

笔墨纸砚各代表啥生肖3

来源:光明网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在清明习俗中,祭奠和嬉游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寒食节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传统的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地域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美食习俗,其中最主要的饮食品种是青团、馓子、子推馍、润饼等。

清明节美食——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软糯香甜,老少皆宜,加上方便保存食用,青团成为了大家清明节必吃的美味。南方一般以糯米粉制作清明节食物。在浙江临安,人们常用嫩莲拌糯粉,做成狗的形状,蒸熟叫做清明狗。家里有几口人就做几只,每人吃一只。民谚曰:“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也是图一个吉利。

在苏州、上海一带,则有吃青团的习俗。《清嘉录》云:“市上卖青团、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风。”如今青团一般是用蔬菜榨取绿汁,染绿糯粉外皮,内有豆沙等馅;或用青艾和粉,蒸成艾团子,也叫青团。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时期的忠王李秀成有一名得力大将叫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节美食——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是山西省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做的美食。

山西等地的做法是,将面粉合水,捏成燕子形状,上笼蒸熟,放冷以后吃,所以叫做“寒燕”,并在清明那一天,用柳条穿起来,悬于门楣,以示纪念介子推。子推馍的面团比常见的馒头要大,重量都达到了1斤以上,十分便于保存,现在一般都用来祭祀。

有些地区大馍的面团要用十二两白面,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面团中间夹入枣、核桃或者豆子,面团蒸好后,顶上还要放一个鸡蛋。面塑又叫面花,是用白面手工捏成的装饰物,造型多姿多彩,活灵活现,有的是花鸟鱼虫、文房四宝,有的是上古神兽、十二生肖。每种面花都各有来源和说法,比如:蛇、蝎造型是祈求先祖庇佑,去除五毒,而龙凤造型则寄托着子女成才的美好期望。

子推馍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通常几户人家会聚在一起大量制作,孩子们在一旁帮着母亲做,耳濡目染,这门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吃子推馍时也有讲究,不能加热,也不能用刀切,只能用手掰着吃。子推馍有男女之分,有的地方以形状区分,男人要吃圆形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未婚姑娘则要吃抓髻馍;有的地方则按照面花装饰区分,男人一般吃带有蛇、虎等装饰的馍,女人吃带有花朵装饰的馍,孩子们吃的馍装饰则更为灵活可爱。

在有吃子推馍风俗的地区,子推馍的装饰越华丽,代表的感情越深重。除了自家人吃,子推馍也可以用来馈赠亲友和用于装饰,还有专门制作和贩卖子推馍的店铺和流动摊贩,每到清明节前期生意都会非常火爆。

清明节美食——润饼

“润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后在闽南、潮汕和台湾很盛行,“润饼”正名春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即润饼皮,包馅儿的润饼菜有胡萝卜丝、肉丝、香菜、虾仁、肉丁、油煎蛋丝等,可谓琳琅满目。相传明朝时,有个高官叫蔡复一,福建同安人。

蔡复一虽身居要职,但生活淡薄,为官清廉。蔡复一与其夫人李氏“共历清操,明扬朝野”。有一年,蔡复一军政繁忙,虽身患重病,却仍废寝忘食披阅公文、处理政事。在一旁的夫人李氏看到这一切,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亲自制作薄面皮,包入几种菜点,让夫君一手拿着菜饼一手批阅公文,真是两全其美。因为当时同安属泉州府管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并风行至东南亚。因此,润饼菜又称“夫人薄饼”。

也有人说“润饼”是一种太平天国时期从北方传入南方的食物,清明节时北方的将士思念家乡却没有祭奠的物品,因此将所有食物切成细丝卷入饼中作为供品供奉给祖宗,这就是“润饼”最早的来源。其实不仅仅是清明节,春节、元宵,甚至元旦,闽南人都会在家中制作“润饼”来吃,大鱼大肉的新年也挡不住大家咀嚼“润饼”的决心,由此看来,润饼可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民间食物,它成了泉州、厦门、台湾地区最最草根的传统食品。

“润饼”所象征的意义也是市民喜爱的原因之一。“润饼”里面包着萝卜、豆芽、豆干,还有海蛎煎,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包。这么多东西里面也是有学问的。那萝卜象征着金子,白色豆芽就是银子,出来的润饼可是——包金又包银。拿去供奉祖先,以示祖先也期望他的子孙后代有金有银,财源滚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而润饼外面得有一张清薄透亮的润饼皮来包裹着里面的陷,把所有的东西都“包容”在里面,预示着:心地大度、宽厚能容忍、包涵、原谅、不计较。

除了以上介绍的清明食俗,还有枣糕、子福、馓子、艾粄(bǎn)、清明螺等代表各地特色的美食,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体来说,清明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延续,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中国饮食文化传统中的强调生理健康与精神健康的统一、物质享受与情感寄托的共融,对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继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