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代表啥生肖

中国春节的世界回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餃代表啥生肖1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中国春节的世界回响

新华社记者 丁宜

伴随着丁酉年春节的到来,“鸡年”成为世界流行词。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春运、包饺子、窗花、生肖、家人团聚等春节元素及理念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国外民众所了解和接受,春节文化早已不再局限于唐人街,正日渐走入国外主流社会。

这些年来,春节前隔空给中国人拜年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保留节目”。在农历鸡年春节到来之际,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新西兰总理英格利,从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到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形式多样的春节祝福纷至沓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英伦范”的鸡年祝福视频,更是引爆中国网民的“朋友圈”。

在世界各地,官方春节庆祝活动在增多,众多地标性建筑的“春节专场”越来越丰富多彩。连续数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为中国春节亮灯,今年更是在26日和27日日落时分亮起,以每组60秒的色彩变化循环直至次日凌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著名的“小尿童”披上了唐装。

此外,农历生肖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正在以邮票的方式逐渐被各国社会所了解和熟知。加拿大邮政公司持续20年、法国持续12年发行中国农历生肖鸡年邮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邮政部门也先后加入发行中国生肖邮票的行列。

以中国春节文化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不断见诸西方主流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继去年播放3集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之后,今年再度围绕春运、春节相亲等中国人过年热议的话题进行报道。奥地利OKTO电视台今年首次直播2017年中国春晚。在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橱窗今年首次展示中国艺术家作品,蒙塔日等地举办“中国橱窗艺术展”“汉字文化展”“中国文化周”等活动。

这些年,随着“欢乐春节”和“四海同春”系列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全面铺开,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春节的感官和印象渐趋“日常化”,外国民众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认知度愈发提升,春节文化开始走入外国百姓的生活。春节文化传播已从单向的中国文化展示,发展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与文化交融,在全球赢得大批“粉丝”。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春节正以自信的姿态融入国外主流社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步稳而蹄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春节文化走向世界为标志,中外将携手谱写文化交流共融的新华章。

餃代表啥生肖2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灵融入中国人生活,其自然习性被人们赋予诸多文化意义,从动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相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生肖动物印象。

十二生肖 鼠

老鼠偷吃粮食,证明“仓鼠有余粮”,说明这户富足,家中鼠多象征富裕。

清代方叡颐《梦园丛说》记载粤东一种“钱鼠”玩具,叫声好像数钱。老鼠能发出数钱般的声音。旧时湖北等地以此声为吉祥之兆。浙江一带却认为“前半夜主得财,后半夜主散财”,而崇明一带则认为此声预示祸灾祸。

鼠的繁殖能力极强,民间常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子女居群的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清末画家 任预《十二生肖图册》,其中《子鼠图》五鼠正抢食罐中瓜籽,而“籽”与“子”音同,表达多子意味。 老鼠与葫芦、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组成吉祥图案,强化了繁衍后代的愿望。

东北煤矿工人尊鼠为“鼠仙”,忌讳捕鼠,在井下吃饭分饭菜喂老鼠。云南一个旧矿区还有座耗子庙。矿工感恩于老鼠对灾祸的灵敏,将崇拜和禁忌代代传承。

十二生肖 牛

因为牛耕,中国人对牛感情渐深,把诸如憨厚勤劳,不求回报等优秀品质附在牛身上, 鲁迅就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言志。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清史稿·礼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贵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战国的诸侯会盟,国君执牛耳割血,涂在嘴里。

哈尼族的创世神话《奥色密色》,记载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万物的故事。汉族地区崇拜牛王,北魏郧道元的《 水经注·渭水注》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伐,“树渐,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后逐渐人格化,演变为牛首人身,又讹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庙。

佛教信仰阎王,《 五苦章句经》中记载:“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后为道教吸收,成为牛头马面。

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是最常见门上装饰之一。藏族人至今在杀牛后还挂牛角于门上,牛角的多少象征捕猎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为饰物。

十二生肖虎

虎是百兽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状,《 说文》中“寅”意为“阳气上升,虽上有冻土,必破土而出”,与虎的凶猛刚阳之气契合。如果说商代铜器虎食人卣反映古人对虎的畏惧,那在战争的虎烙印,则代表对征服的渴望,行军打白虎幡旗,晓勇者为“虎将”,调兵用虎符,兵器有虎纹……

长沙南陀大塘遗址中出土的7000年前的土陶器,出现人面虎头的“长獠牙人面纹”;6500年前的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也有蚌壳堆塑的虎形象,与龙相对,虎居左为尊。 中国文化向来龙虎并称,《 周易.乾卦》以龙虎比喻乾坤、天地,龙飞在天、虎行于地。龙虎星象视为守护星神,《 史记》载刘邦”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虎在中国民间传说以白虎神和西王母最出名。二十八星宿中,东西南北四方星群组成四象,后又与五行配五色学说结合,形成“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道教将四象纳为守护神,白虎成为“白虎神”。《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居于玉山,“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篷发戴胜”,职务是刑神,掌管疾病和生死。其他虎神还有水神天吴、刑神蓐收,财神赵公明的坐骑也是黑虎。

嫦娥奔月传说源于《 淮南子.览冥训》,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的象征。《春秋运斗枢》说:“行失瑶光,则月出兔”。《 乐府诗集》有“白兔常跪捣药虾蟆九”的诗句,晋朝傅玄在《拟天问》中吟:“月中何有?白免捣药。”

十二生肖 兔

古人认为月中有兔的原因,有说月面阴影像兔,又说月亮和兔属阴,还有说兔鼻有豁与月的圆缺相感。 闻一多考证,以兔为月之精始于汉,先秦为蟾蜍,其后转为蟾、兔。山东嘉祥汉画像石,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捣药,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也有蟾兔与月亮描绘。到晋代兔已单独代表月亮。

北方有“蛇盘兔,必定富”的婚配俗信。民间剪纸《 蛇盘兔》,图中蛇首兔头相对,蛇躯环绕兔身。“蛇盘兔”有时也应用于丧俗。明代叶盛《 水东日记》载,当时在居庸关以北,人们都在争抢蛇盘兔的墓地。

12生肖 龙

龙的来历说法颇多,以闻一多推断,蛇为图腾的氏族先后兼并许多别的图腾氏族,形成“以大蛇为主体,兼有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合而成的龙图腾”。

上古神话的龙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女娲炼石补天,“杀黑龙以济冀州”。龙在汉朝后成为皇权象征。皇帝穿龙袍、坐龙椅、乘龙船、坐龙辇,皇帝死去叫龙驭宾天。清朝龙袍以九条金龙合“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龙图案数不胜数。百姓使用龙纹就会惨遭不测。

龙是行云布雨之神。《 淮南子.说林训》称,“旱则修土龙”,《 论衡·乱龙篇》说,“夫土虎不能致风,土龙安能致雨”。宋代以来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龙王庙,每逢水旱灾害,人们都要向龙王献牲,让它控制雨水,祈祷风调雨顺。 也有说龙不能自行决定降雨,《 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因违反玉帝降雨旨意而被斩首。

龙象征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孔子称赞老子”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诸葛亮称为“卧龙先生”,蔡邕常醉卧街头而人称“醉龙”,家长望子成龙……

龙凤呈祥图案在唐代后广为流传,不但象征帝后权威,也象征夫妻的美满结合,还可象征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

12生肖 蛇

蛇多以负面形象出现。“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蛇的贪婪;《 农夫和蛇》写出蛇的狡猾和冷血;狠毒之人被形容为“蛇蝎心肠”。

蛇多为巫术鬼怪的形象。《 山海经》 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骨”,柴桑飞蛇。《 续博物志》的钩蛇“中木则折,中人则害”;《 格致镜原》中人蛇“人立而行,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酉阳杂俎》载孙叔敖斩双头蛇;清人陈鼎在《蛇谱》载唤人蛇,应者“虽去隔数十里蛇必至“;梁绍壬的量人蛇;《 神异经》中的率然蛇……

中国古代神话的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 鲁灵光殿赋》描“伏羡鳞身,女娲蛇身”,《帝皇世纪》《 路史》《拾遗记》《 史记.补 三皇五帝》也有记载。河南南阳军帐营东汉早期墓画像石,伏蔑执矩,女娲执规,上身着衣,下露蛇尾,相对而立。新疆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娲交合像,他们腰身以下是交合的蛇躯。

12生肖 马

作为六畜之首,马除用作交通运输,还是强大的军事装备。战国以“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等马拉战车的数量来形容国力强弱。

历代君王将帅以拥有骏马为荣。周穆王拥八骏。汉武帝为取得大宛汗血宝马两次远征大宛。唐太宗钟爱“六骏”, 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刻在昭陵以表彰战功。还有秦始皇的“追风”、“白兔”,项羽的“乌骓马”,刘备的“的卢”,关羽的赤兔,等等。

千里马难得,相马成为重要职业,相传著名的相马专家有秦穆公的臣子 伯乐(孙阳)和方九堙,赵简子的臣子邮无恤等。世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们常用千里马比喻人才。

北方游牧民族特别祟马。保安族流传神话“雪白马神”;达斡尔族称神马为“温古”,该神马不准女人骑;满族也有供奉神马的习俗。 《 山海经》记述天马,“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

12生肖 羊

古人视羊为“德畜”,善群、好仁、死义、知礼。善群,羊喜欢聚群。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斗。死义指羊被宰杀时安静,视死如归,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知礼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征孝道。

《 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文字学家李孝定在《 甲骨文字集释》对“美”解释为“疑象人饰羊首之形”。无论哪种解释,羊作为美的象征毋庸置疑。

《 周易▪泰卦》以十—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之春来,阴消阳长。在岁首用“三阳开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间改作“三羊开泰”,以年画剪纸等描绘三只大羊祈祷国泰民安。

上古神话中名叫“獬豸”的独角神羊,是司法审判之神皋陶的助手。王充《 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又《杂五行书》:“县(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獬豸还是明孝陵神道六种墓前瑞兽之一。

12生肖 猴

“猴为人祖”的传说颇多。《山海经》载,“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可见夸父(即举父)形象实乃猴子。成都地区神话认为盘古开天地,猴群中的伏羲女娲繁衍出人类。古吐蕃在《西藏王统记》中载其先祖系狲猴所变。羌族神话《木姐珠和冉必娃》,冉必娃用火烧掉全身猴毛成了美男子。

《西游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猴形象的光辉代表。孙悟空的原型,有说取自印度神猴哈奴曼;也认为是神话形象无支祁。宋代《太平广记》描绘无支祁,”善应对语言……形若猿猴……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蹲疾奔“,与孙悟空的武艺本领相似。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源于古人认为猴子能”避马瘟“,在马厩里养猴能及时发现病马扩散,陕西渭南很多拴马石桩上也雕石猴。

猴与”侯“同音,猴子骑马寓意马上封侯;猴向枫树上挂印寓意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背上寓意辈辈封侯。 猴爱吃桃,桃子象征长寿,民间剪纸也常见“猴桃瑞寿”图案,取长寿之意。

12生肖 鸡

《韩诗外传》概括鸡的“五德”,“头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见敌敢干,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鸡有德禽的雅号。

玉兔与月亮,金乌与太阳常相提并论。《淮南子· 精神》说“日中有蹬乌”,即三足乌:日乌、金乌、金鸦。明代杨慎的《艺林伐山》说“日中有金鸡”,日与月,太阳属东方酉鸡却位于西;月亮属西方卯兔却居于东,原因是“日月阴阳互藏其宅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古代计时简陋,雄鸡司晨成日出而作的号令。《诗经》中,“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还有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催促国君上朝。孟尝君被困函谷关,门客学鸡鸣骗开关门。东晋祖逖“中夜闻荒鸡鸣,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发愤报国。

凤凰是雉鸡美化神化而来。《山海经》记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桂海禽志》载“乌凤”,“颈毛类雄鸡”。俗语常把鸡和凤凰联系一起,如“凤凰落架不如鸡”。

12生肖狗

《汉书》载,帝高辛氏有狗名盘瓠,取犬戎吴将军首级被赐以少女,“随盘瓠升南山产子,男女十二,后繁盛也“。《搜神记》扩充说盘瓠是皇后耳朵跳出的金虫变成。西南的苗、畲、瑶、黎、侗、壮、佤等民族,也传说盘瓠是族群始祖。少数民族还有狗取谷种的传说,哈尼族认为,天神女儿把五谷带到人间,被贬成狗。

古人认为日月食是天狗所吞。宁波有谚“天狗吃月亮,地下放炮仗”,怀化人说“天狗吃月,脸盆子敲缺”,试图以声响吓退天狗。天狗还导致妇女不育。妇女供奉“送子张仙”,他手执弹弓仰天瞄准,据说是射杀天狗。

狗是司风之神。甲骨文载“于帝史风二犬”;《山海经》有黑白犬祭祀风神。古人认为狗能止风,《风俗通义》载,“戌之神为风伯,故以丙戌日祭于西北”。狗还能扬风,《墨子》载 “烧黑狗皮扬灰风即起”。

狗的忠诚,传说和现实比比皆是。《述异记》载,魏晋陆机的“黄耳”,为主人送信,劳累而亡。《搜神记》中的黑龙犬,在火中用水沾湿醉酒的主人使其幸存。

12生肖猪

猪有“乌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猪是财富标志,临夏大何庄的墓葬有三十六块猪骨陪葬。豕是士庶以下平民的祭品,以豕为之,陈豕于室,合家而祀,即“家”字。

畜牧户供奉豕神、栏神。豕神本职厕神,南方农村厕所和猪圈多合二为一,故厕神多兼职圈神。厕神即紫姑神,或死于厕的西汉戚夫人。猪栏神是姜太公,封神时姜太公把为自己预留的东岳神让给黄飞虎,自己当猪栏神。浙西一带常在猪栏张贴黄纸,“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猪的肥头大耳是福气象征。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说文》云“聃,耳曼也”,段王裁注“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乐府《长歌》:“仙人骑自窟,发短耳何长。”《三国演义》中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俗信猪能预兆雨水。《诗·小雅》载“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投荒杂录》中说雷公“豕首鳞身“。《西游记》的猪八戒“原是天蓬水神”,“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天蓬本是道教紫微北极大帝的四将之一,充分体现猪崇拜和云雨之神的关系。

民俗介绍

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民俗丰富多彩,以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娱乐游艺、服饰饮食等方面为主,具有长期演变发展的历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传统的民族性、以需求为导向的功利性。

鼠相关

农历正月廿五为“填仓节”,粮商米贩祭“仓神”老鼠。清代潘荣升《 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凛为虚,应复置而实之”,填仓节当晚不许点灯,当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划一,当天人们炒黄豆拌以红糖,撤于屋隅。陕西一带在屋角撒盐巴米粒,称“老鼠分钱”。 苏南则脱鞋当迎亲花轿,果皮当礼盒。

填仓节

老鼠嫁女也是年画和剪纸的重要题材。画面中花轿灯笼鼓乐队俨然人间嫁娶盛况, 抬轿奏乐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样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鲁迅在《狗猫鼠》中回忆,“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点灯烧香乞求老鼠勿伤庄稼。

牛相关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意在劝民农耕。《 周礼·月今》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宣告新年劳作开始。后用纸牛,牛肚事先装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丰登,谷流满地”。 清代每年给地方下发《春牛芒神图》。图中春牛各部位颜色根据当年干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设计,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是如此,起到历书的作用。

椎牛见于葬礼。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带领十几位手提长矛的青年,鸣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头向主人家方向为吉。

浙江金华喜斗牛。清代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云:“两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视,良久乃前斗,斗以角,来问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抢牛尾的婚俗。婚礼当天女方牵黄牛到场,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抢夺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来前夺得,否则婚姻告吹。

虎相关

人们认为虎是孩子的保护神。新生儿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陕西,外甥满月舅舅送黄布虎,进门时折断虎尾寓意丢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当玩具。 端午节还盛行把布老虎给孩子当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 东北鄂伦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驱鬼辟邪。

镇宅神虎图

“画虎于门”,以虎为门神来镇宅,自汉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旧时华北流行在正厅悬挂年画《镇宅神虎图》,上云“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人斗虎起源于汉代,由人扮演的虎与人相斗,唐以后被舞狮取代。客家地区依然保留由斗虎演变的舞虎习俗。台湾在庙宇庆典或妈祖诞辰时也有舞虎。 “虎斗牛”是东营的民间舞蹈,主要情节分“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表现老虎凶猛和耕牛的沉稳勇敢,至今仍红火。

兔相关

宋代陈元靓《 岁时广记》,旧时在正月初一,有门额“挂兔头”的风俗。另外还有赠兔画,画中六个小孩围着桌子,桌上站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

兔与中秋祭月联系起来。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载: “京中秋节多以泥传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把而拜之。”兔儿爷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执药杆,造型多属模印,施彩绘,衣着华丽。

重阳节时,华北一带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调。《畿辅通忘》云:“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免,谓之迎霜免。”

山西某地女儿出嫁前吃象征男性的兔形礼馍和象征女性的鱼形礼馍。山东渔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塞入丈夫怀里以求平安。

龙相关

龙灯会

舞龙又称龙灯会,有竹龙、布龙、纸龙、铁皮龙等品种。程自牧的《 梦梁录》载,“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灯烛万盏,望之婉蜒如双龙之状。”重庆铜梁,舞龙队伍到民居前向主人问好,主人放鞭炮欢迎,以糖果答谢。佛山彩龙以竹篾、铁丝做骨架,头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以剪纸、绒球装饰。

二月二 “龙抬头”,民俗认为蛰伏的龙抬头,雨水渐多。明人沈榜的《 宛署杂记》载,“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人们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北方人家用彩纸、草秸穿成串悬于房梁,称“穿龙尾”;这天要吃面条、烙饼或水饺,分别象征龙须、龙鳞和龙耳。

龙舟竞渡相传是纪念屈原,但在鄞县出土的春秋青铜锁就刻有龙舟图案。赛龙舟在农历五月举办,以端午节最盛。唐代诗人刘禹锡在《 竞渡曲》描绘:“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

中华各地各民族,每月都有龙的节日,如正月的云南瑶族祭龙节,三月山东祭龙王,四月大同雷音寺会,五月的吴越分龙日,六月晒龙袍,七月的无锡龙娘庙会……

蛇相关

蛇节

福建简称“闽”,便是门里奉蛇的造型。《闽杂记》载:“福建漳州府城南门外,有南台庙,俗称蛇王庙,其神乃一僧像。”遭蛇咬者到庙中投诉即能消灾,出庙后见死蛇表明蛇神已施刑。

南平樟湖镇有蟒蛇吐火驱瘟的传说,遂立庙供奉蛇王。当地元宵游蛇灯,蛇灯由竹篾木板制成,一条蛇灯小的有30多块灯板,大的有700多块、连接起来长达几百米。 七月七日为蛇节,村民将装有活蛇的瓮,置于庙中朝拜,盛游全村,有人戏蛇于手臂,还有人戴枷锁装罪犯,认为可消灾免病。

汉族民间认为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在青海,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蛇会报复。若在家发现蛇,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送到山谷,并求其躲进山洞。

马相关

赛马节

祭马风俗古已有之。春祭马祖(马的星宿),夏祭先牧(教人牧马的神灵),秋祭马社(马厩的土地神),冬祭马步(马灾害的神)。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廿三祭招,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八月末有马奶节和赛马节,为期一天。牧民们带上马奶,早晨开始赛马,比赛结束后,人们以马头琴歌唱,开怀畅饮。香港人好赛马,以“马照跑,舞照跳”形容回归后生活方式不变。农历大年初三是新年赛马日,人们挑马下注图个好彩头。若遇到马年场面更为盛大。

佤族过春节要喂马吃糯米饭,观察马的厩中姿态占吉凶,头朝东为幸运年。 贵州苗族男女相爱,议婚三次后,男方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羊相关

鱼羊为“鲜”,以羊为主食流行于北方。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民间可做44 种,官场可做66 种,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种。

羊也是衣着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还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毡等装饰品。

叼羊

羊头敬客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主人端熟羊头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头,割肋肉献长者,再割羊耳给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块给自己。西域民族流行“叼羊”游戏,骑手们分成几队在几百米外争夺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当场把羊烧熟分给参与者。

旧时河北在农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

猴相关

猴戏

北京白云观有石猴分散三处,均为浮雕,找齐并非易事,所谓“三猴不见面”。游客到观要觅猴与摸猴,据说逐一摸过会得福。

耍猴表演可溯至东汉,《西京赋》绘百戏,”猿狖超而高援“。唐昭宗酷爱猴戏,”赐以排袍,号孙供奉“。宋后猴戏在市井大行。明宰相胡惟庸驯养猴子十余只供驱使、歌舞。《清稗类钞》载凤阳艺人韩七,全用猴子串演戏剧,从敲锣打鼓到生旦净末丑都由猴子充当。现代动物园和马戏团也有猴表演踏单车、跳火圈、走钢丝、翻筋斗……

戏曲武生演孙悟空,在脸谱、扮相、动作等自成一派,也称为猴戏,代表人郝振基、杨小楼、盖叫天等。

相传华佗发明“五禽戏”,模仿动物动作以舒筋通络,其中之一便是猿猴。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猴拳”,模仿猴子轻灵敏捷的动作。

鸡相关

大理白族流行“鸡米礼”

雄鸡勇斗,古人想象其有辟邪神力。清初陈昊子《花镜》:“雄鸡能角胜,目能辟邪”。南朝宗慎《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正月初一不杀鸡,这天是鸡的生日。至今成都一带春节期间仍在门楣贴鸡画。

山东一带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送亲,与“吉”谐音。旧时还有“长命鸡”,男女各准备公鸡母鸡,婚礼当天把两鸡一起拴在桌腿,不时打公鸡,象征妻子制服丈夫,两鸡不得宰杀。

土家族称踢毽为“踢鸡” ,男女相聚踢“鸡”,接到“鸡”就可用草去追打任何人,青年借此追打意中人。大理白族流行“鸡米礼”,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只大公鸡, 一坛米酒一坛谷种,在嫡亲或姻亲中互送。

古代在结拜兄弟需宰雄鸡,在酒里滴鸡血,对天发誓,将血酒饮尽。 香港一带也有以斩鸡头为誓信的仪式。

狗相关

“雷州兵马俑”

正月十六是瑶族“盘王节”。这一天以祭奠瑶族先祖盘瓠为主:跳祭祀舞蹈盘王舞; 举行还盘王愿的祭仪,宰牛祭盘王; 颂唱“盘王大歌” 。至今瑶族人上衣前短后长,女子腰带故意后坠一截,意在模仿狗尾巴。

布依族过年有“吃新节”,晚上设宴祭祖后祭犬,之后才入桌就餐。祭犬由年长者将“新粮饭”与三块猪肉放入狗食盆,边看狗吃食边念祭词,意在感恩狗为人类带来谷种。

雷州半岛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现存古石狗近10000只,人称“雷州兵马俑” 。石狗源于秦朝汉越融合的图腾崇拜,现今雷州人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红白事均拜奉,祈福、祈雨、送子、忏悔等。雷州人还爱吃狗肉,俗语“狗肉滚三滚, 神仙站不稳”。石狗食狗完美交融。

广东地区最早把狗叫旺财,源于其叫声“旺旺”。狗年送礼都讨“口彩”,礼品都沾“旺”字。

猪相关

猪头三牲

汉族凡重大祭祀必用猪祭品,并以猪头为重,俗称“猪头三牲” 。吴谷人《新年杂咏》:“杭俗,岁终祀神尚猪首……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 ”现今江浙一带在腊月仍储备腌制咸猪头为年货。清明节广东人爱用烤猪祭祖,俗语“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形容祭后全家分食祭品。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退回猪前蹄,婚后次日,夫妻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东北汉满族也有结婚“离娘肉”。西双版纳布朗族婚礼,男女两家用竹竿串起猪肉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亲”。

过去四川凡病灾不幸,家中长者设香案打母猪鬼,祭求驱邪,认为“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祭时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内脏等摆在堂屋,祭完吃掉。

餃代表啥生肖3

近年来,中国春节文化元素在海外“走红”,海外的过年氛围,也逐年升温。新年运势、接福纳祥,不再只是华人的传统理念,外国人也对此着迷。一盘自制水饺、一段生肖故事、一枚狗年邮票、一张京剧脸谱……这些承载着中国特色的元素在春节漂洋过海,传递给世界的,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名片,还有浓浓的“年味儿”。

【一盘饺子:“行走的年夜饭”传递年味】

——“漂洋过海去看你”

资料图: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各种蔬菜汁和成彩色面团,一起包出多彩饺子,感知传统民俗文化。 中新社发 胡高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国有句民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每逢过年过节,都少不了饺子,薄薄的饺子皮里包裹着丰富的馅料,不仅美味还象征着团圆。

“来趟美国不容易,但能看看儿子,一家人在一起包顿饺子,这年过得才算完整了”美国华人小沈的母亲张女士说。小沈目前在加州上班,春节恰逢美国冬季假期结束,他没法请假回国过春节,但他的父母已在春节前夕赴美团聚。

时下,不少中国父母会借春节长假赴国外反向探亲。但那句“漂洋过海去看你”不是每对父母都能说走就走。身处异国他乡,大年夜想吃一盘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咋整?别急,父母去不了美国,中国大厨替你代劳。

图为巨型生肖狗灯饰。陈超 摄

日前,中国美食活动——“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抵达美国洛杉矶。百年中华老字号餐饮业将烤鸭、鱼香虾球、水饺等中国“舌尖上”的味道带到大洋彼岸,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传递家乡的味道。

担任此次“年夜饭”厨艺技术指导的孙晓春说:“1985年到美国参加过厨艺表演,那会儿唐人街的中餐不怎么理想,但现在中餐在美国飞跃发展,中餐馆不但多了,技术也不错。”

当地美国人对春节和“年夜饭”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弗利山市会议及旅游负责人玛丽·桑德斯表示:“当时我最先发现自己属牛,随后去了解它的意思,逐渐开始了解春节文化,即将到来的狗年意味着繁荣、进步,我对此很激动。”玛丽·桑德斯颇为兴奋,还用中文向中美两国朋友道贺“新年快乐”。

【十二生肖:“歪果仁”辨生肖盼好运】

——“希望今年收获爱情”

1月17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何炜(右二)、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厅厅长莫伟力(左二)、邮票书法设计者伍启荣等人为加拿大邮政公司狗年生肖邮票设计揭幕。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春节,已不仅仅是全球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海外的“洋女婿”也积极参与其中。华人李女士的丈夫保罗是一名法国人。有趣的是,每年春节,李女士常因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往往是保罗主动提出,希望加入庆祝中国新年的行列。

保罗说,法国人常常利用春节这个机会,“组团”去当地的中餐馆吃饭。中餐的饺子和较为符合法国人口味的糖醋里脊,都是他的最爱。而十二生肖也同样是法国人关心的话题,“生肖可能决定了这一年的‘运程’”,保罗说。

资料图:王蓉蓉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宫表演京剧唱段。中新社记者 刘丹 摄

狗代表了忠诚,据说出生在狗年的人拥有善良、诚实、聪慧等特质。中新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随机采访,了解关注生肖和“运程”的外国人不在少数。一名年轻男士用中文表示,“我的愿望是顺利毕业。”一名非洲裔男士表示,“今年想先挣它个一百万,希望能够实现。”一名白人女士说,“希望自己快乐、健康,当然还有收获爱情。”

“希望大家多吃好吃的,我知道这在中国很重要。大家接下来几周都会吃很多好东西,与家人团聚。珍惜挂念你的人,与他们一同欢庆春节。”一名外国女士向欢度春节的华人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一枚邮票——生肖邮票缘何海外走红?】

——“从申请‘准生证’到全球普及”

资料图: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点亮金色和红色灯光,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数月前,全球各地就在为春节卯劲造势,生肖邮票等畅销纪念品早早“面世”。说起生肖邮票,还得从中国邮票发行的历史说起。1878年,清朝政府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中国第一套邮票,集邮界称其为“大龙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有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中国,进入了采用现代通信方式的新时期。

1979年,生肖邮票“准生证”申请事宜被提上日程;1980年2月15日,新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正式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叫“年票”。

据悉,世界上最早的生肖邮票诞生在1950年,由日本发行了虎年生肖邮票。随后,菲律宾、加拿大、匈牙利等国相继发行生肖邮票。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中国的生肖邮票。

为迎接农历新年,旧金山华埠举办的年宵花市吸引了各族裔民众参与,场面热闹。(美国《世界日报》记者黄少华/摄影)

生肖邮票缘何在海外走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党委副书记刘自雄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中国软硬实力提升的体现。

刘自雄表示,各国都有规模不小的华人社群,“他们把中国文化带入当地,包括节日、符号、生活方式等,成为当地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为当地政府和民间广泛接受。例如,有人就认为加拿大邮政公司发行生肖邮票,是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贡献的肯定。”

“由于邮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收集生肖邮票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刘自雄指出,作为小众收藏,收藏生肖邮票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潜力。各国发行的狗年生肖邮票各具特色,邮票迷们,你们收藏了吗?

【一场京剧:国粹盛宴海外赢得共鸣】

——“老戏骨直呼京剧太美”

美国非华裔民众也在选购年货,拿着“福来旺到”的春联。(美国《世界日报》记者李晗/摄影)

2月17日,“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将赴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进行慰侨演出。著名京剧演员王蓉蓉将随团为广大侨胞带去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在国内,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有限;但在国外,观众看京剧的热情很高。当他们看到京剧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会感到很亲切,也会被激发起无尽的思乡情怀。”王蓉蓉说。

几年前,王蓉蓉就随“四海同春”演出团,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访演。 “老戏骨”崔日华是韩国演员协会的理事长,“四海同春”在首尔演出时,他连续看了两场,并痴迷于王蓉蓉表演的《武家坡》。“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京剧,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感觉内容很有张力,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地时间2月8日,中国演员们在莫斯科红场旁的“古姆”(GUM)国立百货商店表演变脸。自2月8日至2月28日,这家莫斯科最负盛名的百货商店将举行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艺术团在日本东京银座演出时,歌舞伎演员幸田秀莉用4个汉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京剧,太美。”看到王蓉蓉表演的《四郎探母》,不懂汉语的秀莉记不住唱词,但能听出旋律。她说,历史上歌舞伎发展的数次转折都与京剧有关,可以说京剧为歌舞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王蓉蓉说,很多京剧剧目演绎的是历史故事,其中蕴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达正能量,而京剧演员应该将它传播得更广。

从饮食、服饰,到节日、街景,中国元素、中国春节走向海外,散发魅力,迷住了许多外国民众。正如刘自雄所说,对世界而言,春节正从乐一乐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能传递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的桥梁。

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到全球;

千门万户迎新年,华夏年俗绘美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