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代表什么生肖求解

民族英雄林则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生肖集邮快乐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钦差大臣代表什么生肖求解1

林则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病逝于1850年11月22日,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今年8月30日是民族英雄林则徐诞生236周年纪念日,11月22日又是林则徐逝世171周年纪念日。介绍用林则徐邮票制作的极限片,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1985年8月30日,为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发行了J.115 《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是林则徐像,第二枚是表现林则徐一生经历的主要事件和功绩的虎门销烟浮雕。图是用J.115第一枚为“林则徐画像”邮票制作的极限片,销邮票发行首日福建福州邮政日戳,选用福州市邮政局发行的林则徐画家明信片为载体。邮票及明信片图案是中国革命博物馆藏的一幅林则徐写生像,画面背景为费孝通抄录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中的两句诗:“苟我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说:如与国家的生死存亡有关,岂能因个人得失,避祸就福。

图是用J.115第二枚“虎门销烟”邮票制作的极限片,销邮票发行首日福建福州邮政日戳,选用福州市邮政局发行的虎门销烟浮雕明信片为载体。邮票及明信片图案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的浮雕。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2018年7月29日,中国邮政于发行了《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一套4枚,表现的人物分别是关天培、林则徐、冯子材、刘永福、邓世昌,邮票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制,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及戏曲、连环画等艺术的表现风格。第二枚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形象,仪容周正、温然而泽。眉头微蹙,正是其忧国忧民之态,真实还原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图画面展现的是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林则徐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1839年3月10日,奉命为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2014年11月5日,中国澳门邮政署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发行了《博物馆和收藏品四——澳门林则徐纪念馆》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澳门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建成,是中国大陆以外第一家林则徐纪念馆。澳门发行的4枚邮票及1枚小型张,图案展现了虎门销烟

林则徐巡视澳门

接见澳葡官员

小型张展现了林则徐像。

中国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内有许多珍贵的史料,包括林则徐驻节莲峰庙召见澳葡官员时的案台,以及他关于禁烟、销烟和巡阅澳门情形给道光帝的奏折等。纪念馆的御碑亭内有光绪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圣旨”、“御赐祭”、“御制碑文”等3块青石碑。亭北为树德堂,中祀林则徐坐像,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

林则徐从政40年,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交流集邮知识,

传播集邮内涵,

宣传集邮文化,

分享集邮快乐。

畅谈集藏心得,

邮话生肖天下,

培养品赏才智,

关注头条账号。

钦差大臣代表什么生肖求解2

法国时间2018年12月17日下午,疑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龙首出现在法国巴黎一场小型拍卖会上,并最终以240万欧元的价格被一华人买家购得。

几个铜制的十二生肖兽首,竟然卖出如此高价。也许有人要问,是什么样的国宝,又不是金银打造,怎么就值这么高的价钱呢?它们产生于哪一年?流失于哪一年?它们原来摆放在哪里?有什么用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如今找回了多少尊?它们流失海外究竟流失到了何人的手中?在它们回归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一番曲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进圆明园,探寻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背后的故事……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合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因为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所以也称“夏宫”。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碧澜桥复原图

每当清晨,薄雾初起,圆明园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其中的国宝更是数不胜数,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地积累。圆明园遭劫掠焚毁,其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直逼北京

英国军舰在广州珠江上炮轰清军设在沿岸的防御工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赋予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6年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里率领英国军舰突入广东南部沿海,向广州进攻,隆隆的炮火声中,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春,英国议会通过了扩大侵华战争的提案。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领一支陆海军来中国;同时向法、美、俄等国发出照会,提议联合出兵,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0月,法国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波拿巴)也借口“马神甫事件(即“西林教案”)”任命葛罗为全权公使,率领一支侵略军,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幌子,继英军之后开到中国参战。美国和俄国也同意英国的提议,积极支持英、法发动新的侵华战争。这样,四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于共同的利益,暂时结成了联合侵华阵线,进一步扩大由英国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4月,英、法、美、俄等国军舰陆续北上来到大沽。5月20日上午8时,英法联军照会清政府,限令清军在两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清政府不予理会。两小时后,英法联军悍然以数十只小汽轮和舢板闯进大沽口,向大沽炮台发动猛烈攻击。守炮台的爱国官兵奋起反抗,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但终因防御薄弱,力量相差悬殊,大沽当天被占。5月26日,英法联军到达天津城外,清政府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纱纳到天津,与英、法等国代表谈判,并于6月26日和27日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中国的主权再次受到极大的侵犯。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不久,咸丰皇帝突然发现,在他亲自批准的条约里,竟有四项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的,也就是:1.允许四国的公使进驻北京;2.开放长江各港口通商;3.允许洋人直入内地;4.赔偿洋人的出兵军费,以换取洋人占领的广州城。

咸丰皇帝画像

咸丰认为,在这四项里,最不应该的是答应四国公使常驻北京这一条。如果洋人进驻了北京城,就等于公开宣布清政府已经受到了洋人的监视。最初,咸丰皇帝想通过谈判的方式,让洋人取消这四项条款,甚至还想用免除外国人的关税作为条件,让洋人取消这些条款。但是,派去谈判的中国官员,都知道洋人是贪得无厌的强盗,即使跟这些外国人提出来,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所以,更不敢提什么免除关税的事了,以免让外国人又得到额外的好处。

后来,咸丰皇帝又想阻止四国公使进入北京来交换条约。也就是两国互相交换有两国政府签字的条约。这个活动是在当时签订条约草案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要在一年以后,在北京举行。可是,到了该交换条约的时候,中国方面却在咸丰的指示下,希望四国公使能在北京城以外的通州进行交换。洋人们根本不答应,坚决要在北京进行交换。

英国公使额尔金

1860年春,英国的额尔金和法国的葛罗又分别被他们的政府任命为全权公使,率领着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远征军联合舰队,向中国开来。这一次,他们一共出动了二百零五艘军舰,两万五千多人。其中英国出动了一百七十三艘军舰,一万八千多人;法国出动了三十二艘军舰,七千多人。

1860年在8月1日,英法联军根据俄国人提供的情报,知道大沽口一带的中国军队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进行了严密的防守。而北塘口一带的兵力却非常空虚。于是,一万多名英法联军的士兵,在俄国人的带领下,攻上了北塘口,并从后面抄袭了大沽口的清军,占领了大沽口炮台,迫使僧格林沁投降,还一直逼着清军退到了北京的近郊通州。

当英法联军又从天津向通州进军的时候,咸丰皇帝再一次改变主意,又想议和了。他派怡亲王载垣和尚书穆荫为全权代表,立刻前去跟洋人谈判,答应完全接受他们在天津提出的额外要求,条件是英法联军不要进入通州。但是,英法联军的代表在英国人巴夏礼的带领下,却坚决要求进北京,向皇帝本人递交国书,互换《天津条约》。载垣没敢答应,和谈又破裂了。

这一次,咸丰皇帝真的下了决心,要跟洋人决战了。他一面命令把英法的和谈代表扣起来,当作人质;一面让僧格林沁死守通州,不让洋人向北京进犯。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

主持北京军务的将军僧格林沁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在谈判的过程中,他数次羞辱谈判代表,并让首席谈判代表巴夏礼下跪。巴夏礼不跪,清兵便摁着他的头往地上磕,让他立刻撤兵。巴夏礼说自己只是个谈判代表,做不了主,僧格林沁就继续让巴夏礼的头一次次地磕到了地上。见巴夏礼拒绝自己,僧格林沁最后就把参加谈判的英法代表和前几天被清军俘虏的一小队英法士兵,共39人全部扣留,押解回京。这些人里,除了巴夏礼和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的秘书被关押在刑部大牢之外,其余人的关押地点都在圆明园。

那么接下来在圆明园又发生了什么呢?

这些俘虏被押解的时候都被用水泡过的皮绳捆住了双手,后来就再也没有解开过。这样的皮绳是越勒越紧的,用不了几天捆绑处开始腐烂生蛆。这些人刚来的时候还被审过几次,后来清军在八里桥战役失败,剩下这些人就没有人管了。于是这些外国公使们就被反捆着双手,跪在地上,三天水米未进。

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四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置三天,后被扔到野地里,让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三天,死去;一位法国犯人,蛆虫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了……一个幸存者居然还在狱中数蛆来着,说一天可繁殖1000只蛆虫!

后来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释放了幸存的俘虏。被俘虏和扣留的一共是39人,回来的只有19人,而且都被折磨得没有了人样,于是英法联军就决定报复。根据他们制定的万国公法规定,凡使臣被杀,他日破城,鸡犬不留。而且额尔金还特意提出了一点,那就是进了北京,一定要烧了圆明园,因为他的使节就是被关押在那里的。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大肆掠夺圆明园

张家湾战役,清军全军溃败

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张家湾和通州,21日攻下八里桥。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9月22日清晨,咸丰皇帝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抗御。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6日率领侵略军3500余人直趋圆明园。

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首先交手。他们凭借冷兵器和自幼练就的拳脚功夫对敌,“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虽然杀死杀伤敌兵数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全部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见无力护园,悲愤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据参与并目击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貂皮皮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两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从箱子里被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这处秀丽园林,顷刻间就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钦差大臣代表什么生肖求解3

拍马屁也是需要文化的

从前,有一个县官,善于拍马屁。大年初一,这个县官上街,看见有一户人家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是“数一道二门户”,下联是“惊天动地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

县官暗想:这户人家贴了如此气魄的对联,一定是家里有人在京做大官,我得好好巴结一下。于是,县官赶紧备办了一份厚礼,前往这户人家拜访。

到了这户人家,县官见了主人赶紧问:“贵府哪位大人在京为官?”

主人一听,莫名其妙,说:“你找错门了,小民兄弟三人都是穷苦百姓,哪有人在京为官,就连做官的亲戚也没有。”

县官感到很奇怪,忙问:“你说的是真的吗?那门口贴的对联是……”

主人这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说:“哦,要说那副对联倒也不假,小民三弟是个卖烧饼的,如果有人要买烧饼,就一个一个地数给客人,这不是‘数一道二’吗?二弟是做鞭炮的,鞭炮一放起来难免会惊天动地。而小民是个杀猪的,杀猪嘛,先杀了猪后报税,这就是‘先斩后奏’。”

县官听后,恍然大悟,知道拍错了马屁,只好丢下礼物,灰溜溜地走了。

高手在民间,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气魄,正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送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从前有个县官,不恋美色、不贪美酒,唯独喜爱黄金。这日恰逢县官寿辰,大摆寿席宴请宾客,几个宾客知晓县官属鼠,为投其所好,便凑钱铸了一只金鼠送给他。

县官收下金鼠,心情大好,对送礼的宾客们说:“难得诸位有心,这件寿礼颇有意义啊!诸位可知晓?本县夫人的寿辰也快到了。”

宾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心领神会,便讨好地问:“不知夫人属相为何?”

县官故作淡然地说:“她啊,属牛。”

如果是需要长期送礼的对象,每次送礼最好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不然,以后就不知道送啥了。

文人心眼就是多

乾隆年间,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这一年初冬,从京城来了一个姓钱的钦差大臣。这位钦差大臣不仅为人狡猾奸诈,诡计多端,而且贪得无厌,所以背地里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三拐子”。

三拐子素知郑板桥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想要让他主动送礼简直比登天还难,但三拐子又不甘心在富饶的潍县白走一趟。因此,早在去潍县的路上,他就想出了一个迫使郑板桥送礼的高招。

这天上午,郑板桥正在书房里看书,家人前来报告说:“老爷,钦差大人派人送礼来了。”郑板桥来到院子一看,果然有几个家丁抬了两个礼盒走了进来,一个头领模样的人上前说道:“郑老爷,我家大人派小人给您送来一份薄礼,还望笑纳。”郑板桥打开礼盒一看,两个礼盒里各装了五十两银子。

三拐子为何要给郑板桥送礼?

原来,按照当时官场上的惯例,如果上级官员给下级官员送礼,下级官员必须“收一还十”。现在,三拐子给郑板桥送来了一百两银子,郑板桥如果不收,这明摆着是不给钦差大人面子,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如果他收下这一百两银子,那就必须还给三拐子一千两银子。郑板桥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别说一千两,就是一百两银子他也拿不出来呀!

怎么办?郑板桥略一思索,命家人招呼送礼之人到客房里稍事休息,然后他从三拐子送来的银子里拿出十两交给心腹家人,让他们去给钦差大人买礼品,并附在他们耳边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

不多久,前去送礼的家丁便抬着沉甸甸的礼盒回到三拐子这里。三拐子迫不及待地打开两个礼盒一看,只见里面各自码放着十个大小相同、又白又净的大萝卜。其中一个礼盒里还放着一张纸,上面有郑板桥亲笔书写的一首诗:“东北人参凤阳梨,难比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

看完纸条,三拐子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他知道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既然山东潍县的萝卜皮赛过了人参,二十个大萝卜的皮共有多少两?一两人参价值多少银子?经他这么一算,这二十个大萝卜的价值恐怕远远超过了一千两银子。所以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吃个哑巴亏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