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人代表什么生肖

塔县:帕米尔高原上的教育之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教育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镐人代表什么生肖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万里边疆教育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来客》和它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经火遍大江南北,让人们第一次知道,在祖国西部边陲的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有一个热情、勇敢、热爱祖国的民族——塔吉克族。

塔县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全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4.2万,地广人稀。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接壤了3个国家,分别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里有千年石头城,有全国最美的冰塔林和杏花村,全球12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4座在塔县境内。

但是,高寒缺氧、山高路远的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给塔县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与此同时,受制于师资短缺、基础设施不足、农牧民子女居住分散等现实原因,塔县的教育水平曾经严重滞后。

如今,祖国各地处处旧貌换新颜,这个边陲小县又发展得如何呢?

今年夏初,记者一行辗转来到塔县。在这里,记者进学校、入农户,亲眼见证了塔县人民生活和塔县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在新疆第一批推行寄宿制学校,到两年建齐57所幼儿园,再到各种教育惠民政策,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校长武建芳说:“现在,我们县的教育闪光点像星星一样在帕米尔高原上闪烁。”

寄宿校建设11年,学生从长大想“放羊”到想当律师

街舞、民族舞、诗歌朗诵……5月31日,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操场上,一场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文艺汇演,引爆了全校2307个孩子的激情。孩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具有民族风情的褐色大眼睛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武建芳微笑地看着演出,看着孩子们,思绪万千。2008年,为了改变教育事业滞后的状况,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塔县决定通过建寄宿制学校的方式,分步骤实施集中办学。塔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华介绍,基本思路是原则上全县四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到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就读;各乡镇小学只保留一到三年级,满足从村里到乡镇路途遥远的孩子的就学需求;初高中由克拉玛依、奎屯等地对口援助,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当年9月,一群骑着骆驼的山里孩子,在家长的护送和教师的陪同下,来到了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那时,武建芳还是学校的普通教师,但孩子们刚来学校时的情形,她至今历历在目。她先给记者讲了3个故事。

故事一:学校第一次发香蕉,孩子们咬了一口,都说不好吃,扔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在大山深处,没见过香蕉,直接连皮吃了。”教师们急了,爬上桌子,给孩子们演示怎么剥皮,怎么吃香蕉。

故事二:办学一年下来,校长、教师们吃惊的是,学校在换玻璃上花了3万多元。“为什么?因为孩子们小时候只玩过扔石头的游戏,到了学校,没事的时候接着扔石头,瞄着玻璃扔,他们完全没有‘这是在破坏公物的意识’。”

故事三:学校食堂炒了菠菜,孩子们都挑出来扔了。“他们说这是草,是牛羊吃的,人不能吃。他们在牧区几乎没有见过蔬菜。”

孩子们的状态让武建芳们很辛酸。

怎么办?

先从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入手。

教师们白天上课,下了课组织孩子们吃饭、睡觉,又当教师又当保姆。晚上全部住在学校,前两年没有凌晨2点以前下过班。有的低年级孩子小,晚上想家睡不着觉,一个哭了整个宿舍都跟着哭。“我们抱着孩子哄,有时候心疼,跟着一起哭。”武建芳笑着回忆,眼眶却悄悄红了。

为了尽力弥补寄宿制对孩子们带来的心理不适应,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如从各乡镇调来部分孩子的原有师资,将部分学科教师转为专门的生活教师等。生活教师的心有时候比父母还细,给孩子们理发、缝衣服、洗衣服,组织孩子们洗漱、洗澡,还要给尿床的孩子洗床单。“为了孩子,这些生活教师克服了从‘教师’到‘保姆’的心理障碍。”武建芳说。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好,睡得香,学校的营养餐配备了孩子们的传统饮食奶茶、馕等,也让孩子们习惯了营养必须的水果和蔬菜。为了让孩子们穿着整齐、干净,社会各界有的送来校服,有的送来床上用品,有的送来生活用品……

为了让孩子们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校请来文体局放电影,引导教育孩子们,“到县城读书,是为了让你们走出深山看世界”,告诉孩子们生活不只是牛羊和毡房,“新疆的首府在乌鲁木齐,中国的首都叫北京”。

为了赢得孩子和家长的信任,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2019年春季学期,学校任课教师及校领导联系班级累计212次,了解和掌握学生到校到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室安全情况;进包联宿舍累计4080次,了解和掌握学生住宿管理情况、日常生活情况和卫生状况;进食堂1632次,了解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满意程度及饮食情况;联系家长1224次,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宣传到家,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这一切努力,让孩子们悄悄发生了变化,不再随地大小便,不再悄悄溜出学校,见人变得有礼貌,学会收拾垃圾,理想变得丰富多彩。

操场上,记者问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律师”“舞蹈家”“科学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10年前问这个问题,他们都说是放羊呢。”武建芳笑着说。

与此同时,各乡镇保留的一至三年级的寄宿制小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塔县塔干乡小学党支部书记米日姑丽·艾克米汉介绍,以前学校食堂没有桌椅,学生们得蹲着吃饭,现在不一样了,食堂宽敞明亮,告别了架炉子的时代,宿舍从地暖改了成电暖,教学设备特别好,还能上远程课。“三餐丰富,晚自习后还有干果,家长都很满意!”米日姑丽·艾克米汉说。

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崭新的教学楼、设施齐全的宿舍楼……2017年9月,在距离塔县288公里、离喀什只有12公里、海拔仅1300米的疏附县吾库萨克镇,一座投资1.4亿元、可容纳2500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寄宿制中学落成。探索异地办学——这是塔县全面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又一创新。

一直以来,塔县教育质量较为落后,在塔县教育人看来,除了教学条件落后外,也有海拔过高对学生身体影响的原因。所以,深圳对口支援塔县之后,塔县政府与深圳市一起决定对塔县的初高中实施异地办学。

2017年9月,塔县所有高中生、部分初中生来到了氧气充沛的疏附县就读,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而来自深圳外国语中学的新任校长李方,以及10名深圳支教教师,则给这所民族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巨大活力。教师教学上,示范课、师带徒、教研开展等,让原塔县中学的教学团队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社团活动中,从未见过的毽球社、古诗文吟诵社、书法社、英语角、生物社、健身社等,带动塔吉克学生多元发展;硬件设备方面,校园网的建立和使用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优质、教学手段更加先进……

短短两年过去,学生面貌焕然一新,身高普遍增高,学习劲头更足,学习兴趣浓厚。

时光荏苒,塔县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已走过11年。学生在校学习住宿吃饭全部免费,生活得到良好保障,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兴趣多元发展。

塔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双语办主任木拉阿比甫·夏夏感慨万千:“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所有寄宿制学校没发生一起学生安全事故,无论路途多远,寒暑假学生上下学全部由教育局包车、教师接送。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家长理念发生巨大变化,积极支持孩子上学和学校工作。”

村民争先恐后“捐”房子,两年间建齐57所幼儿园

在塔县教科局,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7所,其中县直幼儿园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及附设幼儿园55所,全县适龄幼儿2164名,目前全部入园就读”。

记者采访中得知,3年前,塔县的学前教育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一些乡镇及村组幼儿园处于空白的状态。

那么,这3年100%的入园率,从何而来?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率先在南疆四地州实现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的意见》,要求南疆四地州保障幼儿园“应建尽建”,幼儿“应入尽入”,2016年秋季学期即解决南疆学龄前儿童入园问题。

一声令下,塔县县委、政府火速行动,塔县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做好自治区、地区、自治县支教教师相关工作;县人社局负责学前幼儿教师招聘工作;县教科局负责4—6岁幼儿的入园工作,确保巩固率,指导幼儿园开展教学工作;县发改委负责幼儿园建设、资金、立项、审批、项目监管等工作,与教育部门共同解决师资短缺和资金投入短缺问题;县财政局负责幼儿园经费投入,确保上级下拨资金及时到位;县住建局负责审批幼儿园建设用地,形成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范围,办理建设用地许可证、意见书等,对工程质量、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监管;县环保局负责幼儿园建设用地周边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县国土局负责解决幼儿园建设用地审批和上报……

然而,无论是幼儿园教师配备,还是新规划的幼儿园建设,一切都需要时间准备,那么,2016年秋季幼儿入园问题该如何解决?

塔县教科局紧急展开调研,发现除县城和一些乡镇有学前教育场所和基本教师配备外,有26个应建幼儿园的村组完全无办园场地、无师资、无教学设施。

怎么办?

这时,塔吉克族人民对开办幼儿园呈现出的热诚让木拉阿比甫·夏夏至今记忆犹新。

无办园场所?

有的村马上腾出村委会的房子,实在腾不出房子的村组,老百姓们都自发申请——“用我们的房子”。

当时,塔县农牧民的富民安居房刚刚建成,为了开办幼儿园,农牧民们完全不介意将崭新的房子“捐出来”。

在塔什库尔干乡的色日克塔什村,先木比因为家里的房子离村委会近、离水源近、“捐了房子”能搬去和儿子住等优势,在积极要求用自己的房子办幼儿园的村民中胜出,对此,先木比感到十分自豪。

没有师资?塔县所有公务员轮流支教一年。

没有保育员、厨师、保安?村委会纷纷自发聘用保育员,很多村民自告奋勇当厨师、当保安。

没有教学设施?木拉阿比甫·夏夏回忆,2016年的整个夏天,教科局的干部职工们都在往乡镇送教具、送器材,甚至刷墙改造房子。

……

就这样,2016年秋季,塔县57所幼儿园都实现了开门迎接适龄幼儿入园的目标,其中26个新建的临时幼儿园被称为应急幼儿班,11个应急幼儿班征用的是农牧民的富民安居房。

与此同时,幼儿园的新建工作快马加鞭。

2017年9月,塔县全部村组级幼儿园竣工投入使用,如期开学。

塔县为孩子们打造的,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

在塔县第二中心幼儿园,记者看到的是一个极为现代化的幼儿园。以食堂为例,留样柜、蒸饭机、保洁柜、切菜机、切面机、和面机等设备样样齐全。而在文化墙上,手绘画面生动地展示着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刷卡支付等“现代四大发明”。

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幼儿园则极具个性。一条小溪悠然穿过幼儿园,最大的特色是小溪两岸,教师带着孩子们自己取材在石头上绘的彩绘,充满童趣,独一无二。

短短3年,塔县建立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幼儿公用经费每生每年1100元,伙食补助每生每年1450元,教材费补助每生每年130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招录特岗教师和定向免费师范生,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同等享受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补贴。

帕米尔高原好娃娃,立志守护国门守护家

塔县是我国唯一的三国边境县。塔县第二中心幼儿园园长迪力加马丽说:“我们塔吉克民族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一直有着爱国的优良传统。”

迪力加马丽所言不虚,《冰山上的来客》讲的就是上世纪50年代,塔吉克小伙子阿米尔和解放军一起,粉碎国民党阴谋,维护边疆稳定和平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塔县800公里的边境线上,更是涌现出了许多农牧民自发守边护边的感人故事。农牧民从小放牧,对边境线上的道路、河流、天气变化、涨退水等情况了如指掌,边防部队边境巡逻,十分需要农牧民的领路和帮助。这些自发守边的农牧民也被尊称为“没有工资、不拿钢枪的义务兵”。巴依卡大叔一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护边,就是这些故事中的典型。

上世纪60年代,巴依卡的父亲就开始在红其拉甫一带放牧巡边。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度。有的地势险要处不能乘车、骑车,只能用牦牛作为交通工具。

到了70年代,老父亲身体不再允许频繁地跋山涉水,他便想让巴依卡接班。年轻的巴依卡不想青春在老林里度过,老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边境上当兵的,都是内地来的十八九岁的娃娃,这里是你的家,他们能去,你为什么不能去?你有义务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巴依卡便踏上了巡边护边的道路。在这条蜿蜒在帕米尔高原至喀喇昆仑的冰山雪岭中,冬天风雪肆虐,夏季洪水汹涌,随时伴随泥石流、暴风雪、冰雹和雪崩,但他一走,便是30余年。巡逻前,他会绑好战士们的行李;风雪中,他要检查战士们的装备;羊肠小道上,他总是走在最前面;过冰河时,他要在前蹚路;到了界碑处,他会在旁边的石头上用十字镐刻上“中国”两个大字……在当时红旗拉甫边防连的图册里,巴依卡的照片旁赫然配着大字——“我们的好父亲巴依卡”。

2008年,56岁的巴依卡将接力棒传给了儿子拉奇尼。在去红其拉甫采访的路上,记者偶遇正带着一队护边员巡逻的拉齐尼,他和巴依卡一样,皮肤晒得黝黑,但神情坚定。

这样特殊的环境,养育了爱国护边的塔吉克民族,也自然而然促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在谢华看来,身边这些守边护边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就是学生身边的榜样。塔县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这些典型人物的家里聆听守边护边的故事。在巴依卡的家中,就有一个他整理出的爱国护边的展室,塔县的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曾来此参观。

塔县还常常组织学生参加红其拉甫边检站开展的“警营开放日”活动,展示部队的军事、内务、后勤保障等内容。前不久,塔县中学组织学生在红其拉甫边检站聆听了边检站发展史,观看官兵表演的队列和擒敌拳。学生阿布都拉十分激动,他说:“边防叔叔为我们守卫边关,我很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当兵,像他们一样守卫西部国门。”

与此同时,塔县借助与中亚多国接壤、边境线长、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开发出一条集历史文化、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走廊”,建立起了涵盖红其拉甫国门、水布浪沟支关旧址、驻地部队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逐渐融入了塔县教育的血脉。

在以国防为特色的塔县第二中心幼儿园记者看到,小班是海军班,中班是陆军班,大班是空军班,班级文化、班服都分别以此为主题;园徽是向日葵,背景是解放军战士,意寓边防战士的守护;走廊文化中,处处是教师们手工制作的长城、天安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扇子、十二生肖、青花瓷、饮食、服装等……

“小班幼儿,我们进行的是爱父母、老师和同伴,爱幼儿园的教育。进入中班后,我们要使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生活及民族风俗,军垦历史等。到了大班,我们引导幼儿认识祖国的名胜古迹,主要领导人,介绍一些祖国的巨大成就,了解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国家等。我们将这些内容渗透到社会、语言、艺术等各个领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迪力加马丽说,“我们要让娃娃们知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是白来的。”

这就是塔县。

在这千峰万壑的洁净世界里,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塔县人“吃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自强不息地守护着他们的家园,跟随着祖国发展的步伐。塔县孩子在塔县教育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快乐成长,就像塔县第二中心幼儿园里传出的歌声:“小小雪莲要开花,小小驹儿要长大;我和爸妈守边防,我是帕米尔好娃娃;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我是中国好娃娃……”

(本报“万里边疆教育行”新疆报道组成员:易鑫 周飞 俞水 蒋夫尔 余闯 单艺伟)

镐人代表什么生肖2

齐齐哈尔新闻网6月14日讯 (武童) 18年前,他对一家三口痛下杀手,田间地头,爆头三人;隐姓埋名逃亡18年后,终于落网,庭审现场,他回眸两次,凝望生的牵挂。

农民出身的他,自知罪该万死,却不知身为杀人者,也应享有法律的尊严与权利。那么,无力、无人、无助、无援的时刻,谁来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在他的身侧——

直击杀人案庭审现场见证法律援助公义

6月6日10时,马常春从龙沙法院的台阶上小跑下来,拽开车门,催马加鞭,“快,拜泉,只要不超速,飞吧。”“系好安全带,咱们马上起飞。”车上,这位与记者同属相的小马,双眉拧着,多次翻看辩护词,28岁的他,琢磨啥?

“官司怕输?”“用我们的话说,这是铁案,基本上死刑是定了。我想帮他完成遗愿,让他和分别已久的家人见一见。”“你就不怕被害人的家人‘见一见’你,骂你,打你,恨你?”“……”小马扭过头,凝视窗外,心中料定的委屈化作了笃定,蓝天上,云卷云舒,冥冥中,天道轮回。

庭审庄严亲情悲恸

“带犯罪嫌疑人!”审判长落锤之后,宣布开庭,一句话,扫去人们午后的困倦与疲乏,把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审判台一侧的小门上,原先略有嘈杂的法庭里,突然安静无声。未见人,先闻声,铁镣叮当,扣人心弦。少许,裘凯(化名)在三名法警的押送下,缓缓进场。个子不高,面容憔悴,步履沉重,他的出现,立即引来了亲人们的哭声。

18年未见,生死不明,物是人非,亲人互相凝视,虽然短暂,却目光含泪,悲中带恸。两个儿子和妻子特意从辽宁奔来,还有老姑和屯亲……裘凯的时间不多了,他死沉沉的眼神里,刹那间充满了亮光,盯着旁听席上,一张张魂牵梦萦的面孔,看着,望着,也不得不走着,最终转过身,一屁股坐在了被告席上,蔫在了那里。

辩控双方攻防开始。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裘凯的下场难逃偿命,可大家对马常春的一字一句都格外地关注,被害人的家人也目光不善,激动时,突然起身,大声说道,“要求死刑,立即执行,同时,经济赔偿!”

“被告,你确定不为自己辩护了吗,要请律师替你说?”“嗯,都让他替我说吧。”审判长再次向裘凯确定了选择后,大声宣布,“下边请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发言。”马常春瞬间成了众人的焦点。“希望被害人家属能够接受,我代替被告人向你们道一声迟来的道歉。我深深同情你们一家18年前的不幸惨祸,但这不能免除我对被告人依法进行辩护的义务,希望大家能理解。下面,我要开始辩护。”马常春不卑不亢,却真诚坦然,他庄严说道,“尊敬的合议庭,我接受齐齐哈尔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担任裘凯故意杀人案一审的指定辩护人,现在辩护人结合今天的庭审,发表如下辩护意见,恳请合议庭考量……”

当年惨剧杀三放一

案发时间:1999年4月20日;案件告破:2015年12月22日;马常春与裘凯第一次看守所见面:2017年4月20日。18年一轮回,当年惨剧,无法掩藏。

据裘凯供述,“1999年4月20日8时许,我从家出来下地干活,跟我一起去的有我哥等三人,我们到了以后就开始种小麦,我们正种的时候,村长和他儿子就过来了,过来以后就跟我们吵吵不让我们种小麦,我哥跟村长吵吵之后,他俩要去大队部去签合同,走着走着两人就打起来了,村长被我哥摁在地上打,这时候他儿子也过去打我哥,我就跑过去帮我哥打他们,我跑到跟前以后,他儿子拿着镐打了我一下,我上去就将镐给抢下来了,之后我就拿着镐照着村长头部打了两下,打第一下的时候我就看见他头部有个坑了,我打完之后就去追他儿子,打不动后,我又去追村长媳妇,用镐打了几下之后她也不动了,我将他们打完之后就直接跑了坐上了去孙吴的客车,到孙吴以后就一直待到现在。”

裘凯当天痛下杀手,爆头三人,致三人先后死亡。杀红了眼的他,却放过了一人,那就是村长的小女儿,当小女孩闻讯跑来时,裘凯没对其下手,警告她别过来。庭审中,裘凯声音始终微弱,记者听出他嘀咕的那句话,大概意思是,“她太小了,还是个孩子。”

在孙吴县,裘凯藏进了偏远农村打工讨生活,隐姓埋名,并一直冒用其连襟儿的名字东躲西藏,度日如年。他供述,“我1999年来孙吴县以后先是在地营子给人干活干了4年,之后又帮人养羊养了6年,之后在采石场干了两年,之后就干一些零活儿,这些年就一直在偏远的地方待着。”

马常春告诉记者,会见时,裘凯曾说过,“现在踏实了,一块石头落地了,不用再东躲西藏,苟延残喘。18年,不敢做人,只能做鬼。老板看出猫腻后,处处欺负我,即使我做力工,也是最廉价的。18年,赶集都不敢去,天天怕敲门。这回不担心了,能睡个好觉了。”

2015年12月22日,孙吴县民警在走访调查时,发现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的裘凯,将其带到派出所后,拿出了他冒名顶替身份的两个子女的照片混到其他人照片中,要求辨认,裘凯仅认出了一个,另一个没认出来,就此东窗事发。于是裘凯说出了自己的真名,警方上网一查,吓了一跳,貌不惊人的眼前人,竟是三条人命的“网逃”。一次走访,访出“大案”,裘凯落网。

法律援助的意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替无人辩护的死囚辩护,名利均无,甚至会遭怨恨和误解,莫非真是初生牛犊或是年少轻狂?出了法院,告别了裘凯家人,已经是16时30分。一家米粉店里,饥肠辘辘的马常春被记者追问着答案。“你还是人吗,我都饿了8个小时了,吃饱了再说。”“行,再来两个炸鸡串。”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正长身体的小伙子,又美了,他上了车,乖乖地有问必答起来。

他琢磨了很久,然后缓缓地说道,“我在2017年6月,接了裘凯的案件,我是为一个涉嫌杀了三个人的嫌疑犯做辩护,有很多人问我为一个杀人犯做辩护到底对不对?我认为作为一名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他的职责是辩护而不是控诉。因为杀人犯也有自己的权利,并不因为自己实施了侵犯别人的权利而丧失,法律不能简单地讲究因果报应,而是要给对方一个平等的机会。而且在法庭审判判决定案之前,都不能确定这个人真的就是杀人犯,而只能叫嫌疑人,嫌疑人当然有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使自己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机会。所以说,律师做法律援助案件的意义是重大的。”掷地有声的回答,并没有结束,他接着阐明自己的观点,“法律援助是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为联合国和绝大多数国家所公认的一项法制基本原则,它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无论其存在社会地位的高低,财产多寡,种族不同,智力强弱,年龄大小等差别,即一律平等地受到既定法律的保护,实现法律所认可和赋予的权利。《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即使是杀人犯,如果享受不了法律服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了一句空话。然而,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法律援助对于公民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在于保证这个宪法原则变成现实。”

从“法律不能简单地讲究因果报应,而是要给对方一个平等的机会”谈到了“人人平等”,记者的车速不变,可心中澎湃,依法治国的根本也是民心的根基不正是“公平正义”,此刻,耳边马常春的话又进来了,“法律援助是现实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奋斗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法律援助作为现实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向那些处于经济困难境地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以制度化的形式对法律资源进行再分配,保障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提高法律之公正性;另一方面通过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辩护,实现控、辨双方势力的平衡,使审判程序正当化,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以政府救济促进司法公正,进而维护相对正义的价值体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入夜,雨来,进城后,马常春执意回律师所,他说习惯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律师挥手下车,小白牙一露,消失在雨中。正是他的努力,让亲人得以一见,6块瓷砖的距离,苦盼了18年,遗憾的是,迎来既是相见,更是或将不久后的诀别。

裘凯及其家人感恩马常春,特别是裘凯,庭审最后,他希望马常春替他说出最后的一个心愿,双方对视一会儿后,马常春读懂了裘凯眼中的含义,于是鼓励裘凯自己表达出最后的心愿,这是法律赋予的尊严与权利。裘凯恍惚再次找到了久违的勇气与力量,他在众人屏气凝神中,说出了坚定的六个字:“我希望,安乐死。”正是这句话,让庭审后,他对马常春落下了泪,“怕死吗?”“以前怕,现在不怕了,谢谢,谢谢你来为我辩护。”

人人心中皆有善恶,无绝对之分,善大于恶,你就是善人。18年前的那位恶人,为了马常春,为法律援助,留下了善之泪……

镐人代表什么生肖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中,都曾做出重要贡献,满族就是其中颇有作为的重要一员。满语文,是满族创造并使用过的语言文字。满语由女真语发展而来,满文在满语的基础上创制。满文的创制和改进,是满族在崛起进程中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满族,早期崇拜大自然,是信奉萨满教的北方民族。满族歌舞即源于萨满祭祀活动。入关后清朝统治者推崇佛教,萨满逐渐被佛教替代。萨满教虽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祭祀活动中的歌舞作为文艺形式得到保留和传承。

满族先世信奉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发式上也显示出传承久远的宗教观念。萨满教认为辫发是灵魂栖息的地方,应该尽可能地靠近天穹,所以不论架子头还是大拉翅,都是绾于头顶部的发式。

清代满洲妇女的主要发式称为旗头,是一种类似扇形的发冠,以铁丝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洲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既宽又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满族男子发式比较单一,早在金代,女真男子就开始梳辫发。到了清代,满洲男子发式没有多大变化,为“半半留”,即把前额和周围头发剃去,只留颅后发,编成一条大辫子,垂于脑后。

服饰方面,50岁以上男人喜穿青、蓝色套裤扎裤脚,上穿坎肩,汗褟,脚着白袜,穿各种皮制乌拉(里絮乌拉草、轻便暖和),毡疙瘩,头戴毡帽或皮帽,秋冬之季,大多男子上山割柴,放牧或狩猎,均穿皮叉裤(只有裤筒,没有裤裆)。50岁以上妇女大多喜穿右大襟扣绊服、戴耳环、手镯、头顶结鬓,遇有喜庆、外出或逢年过节时,还要插“扁方”等。

在日常游艺娱乐方面,摔跤,划冰车,打陀罗(抽冰嘎)、抓嘎啦哈(歘子)、撞拐、打嘎嘎,扔坑,翻绳,抢高山,骑马战,荡秋千、踢毽子、老鹞子捉小鸡、老虎吃绵羊、下联等满族传统游艺活动在县内乡村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婚娶方面,保留着坐轿、骑马、背铜镜、抱宝瓶、拿弓箭、迈马鞍、迈火盆、倒红毡、踩粮袋、坐福、抢炕头、拜天地等满族固有的习俗。

另外,男女青年到结婚年龄,双方无论是自愿或经媒人介绍同意,皆进行“放定”礼,递手绢,相互换“盅”下大礼。婚日,新娘由媒人陪同,亲友相随送亲,到婆家事先选好的一家住宿,即“打下处”,第二天由“下处”再到婆家举行正式婚礼仪式,经过“倒红毡”、“迈火盆”等仪式,然后“坐福”。同日晚间,邻居平辈(年龄小于婚者)的男、女到洞房中说笑打闹(俗称“闹洞房”、“三天没大小”),同吃“子孙饺子”(俗称“抢子孙饺子”、“抢饺子”)。

宽城满族养育婴儿有着传统的习俗,至今未易。婴儿出生三天或五天姥姥家送小被子和“呱叽”(野鸡肉炒咸菜等混合食品,意增加营养)。第七天,将婴儿周身洗净。平日有“睡扁头”的习俗(满族人以后脑勺扁平为美)。婴儿满月后,用摇车吊起来。“百岁”这天,姥姥家要送用红线拴成串的小粽子等等。满周岁,放弓箭、书本、小鞭子、锄、镰、镐、杖等引诱婴儿抓玩,名曰“抓周”,预示孩子未来的前程。

生日,是每一年自己出生的这一天。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日子,生日当天全家改善生活。宽城满族把这种纪念活动称为“过生日”,尤重少儿时期。

宽城满族成年人过生日最为讲究的是本人所隶属的生肖值年。最常做的是在本命年的正月初一早上,身上穿一件红色的衣服,如红秋衣、红裤衩或围扎红色的腰带、穿红色的袜子等。

在宽城,满族人把祝寿称为“做寿”或“做(音‘奏’)生日”。最重视莫过于正月初六过“六十六”(虚岁),要大办。从六十七岁起每年按被庆贺之人准确生日那天,由家人和亲戚进行祝寿。另外有“八十”、“九十”大庆等习俗。

(1)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

(2)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宽城满族人至今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平日养狗不勒(杀)狗,对狗极为爱惜,狗死后,用土埋上。

(3)宽城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宽城满族人不打乌鸦和喜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