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管农业的官代表什么生肖

华夏文明之战国时代,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豫章小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专管农业的官代表什么生肖1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由于战争频繁,各国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士兵来源于募兵或征兵,当时所说的“练卒”或“练士”,都是招募而来,并经过相当训练、具有较好装备的常备军,但遇大战时,也随时征发适龄男子服兵役,如秦赵长平之战,秦昭王亲赴河内,下令民身高七尺到六十三岁的男子都要开赴上党,各国为了激励士兵奋勇作战,采用不同的奖赏办法,如齐国的技击之士,得敌首者可拿到赏金;魏国的武卒,其家属可以免役,秦国除用奖赏外,还用严刑相胁,这也是秦军战斗力很强的原因之一,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亦有多种说法,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

战国大事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象征着战国的开始。

公元前390年:吴起变法——楚国。

公元前389年:田氏代齐。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秦国。

公元前353年:齐魏桂陵(今河南长垣)之战,魏军大败。

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之战,魏军再次大败,赵筑长城。

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

公元前312年:张仪破齐楚盟约。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元前287年:苏秦合纵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

公元前286年,齐、楚与魏联手灭宋国。

公元前278年:秦破楚国都城郢,楚国迁都。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惨败。

公元前258年:秦灭邯郸。

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

公元前251年: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失败被杀。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赵。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自此六国均灭,秦统一中国。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君主专制社会取代分封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这些发展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世袭的等级制度被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个时候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春秋时实行任人唯亲,官吏主要由公子、公孙担任,而战国时任人唯贤比较流行,虽然像齐、楚等国任用宗族的现象仍未断绝,但多数国家都主要从平民中擢用有用人才,甚至像申不害、范雎等出身于贫贱者也能被破格任用,秦多用外来的客卿,广揽天下的英才,秦能最强于天下,与此不无关系,官吏人才多通过大臣或名流之推荐和保举,如果推举者徇私,则将受到一定的惩罚,如秦国对于“凡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的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在前445年继位后,师从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物,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之后又启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等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各诸侯国陆续形成国君之下将相分职、文武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相,又称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长,将,又称将军,是武官之长,秦国于武王二年(前309)开始设丞相一职,丞相中最尊贵者称相邦,最高武职初为大良造,到秦昭王时才设将军,楚国一直以令尹为最高官职,柱国或上柱国为地位稍次的最高武官,各国次一级的武官为尉,或称国尉、都尉,国君的秘书称御史,并有监察之任,郡县的设置更为普遍,逐渐形成以郡统县的格局,原来官吏世袭,各有封地,战国中期开始,国君对各级官吏改为给以一定粮食作为俸禄,或赏给黄金、钱币,同时形成玺符制度,任免官吏以玺为凭,调动军队以兵符为据,从而将一切权力集中于国君之手,县以下,有乡、里、聚的组织,乡有三老、廷掾,里有里正,聚是村落,其下有伍、什的编制,五家为一伍,有伍长,十家为一什,有什长,各国都吸收了春秋时君权下替的历史教训,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纠过去宗法贵族把持国家大权之失。

战国时中央最高的官吏为相邦,相邦是百官之长,治理朝中百事,对大小官吏有赏罚之权。各国都置此官,但名称上略有歧异,有些国家借用太宰、冢宰、令尹之类的旧名,有的国家称为宰相,秦有时不置相邦,而设左、右丞相,较相邦为低并分掌各种具体职务的官吏,有主管民政、军事和工程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有管理刑罚和辞讼的司寇或司理。还有专管农业、手工业、山林资源的司田、工师、虞师等官,地方上一般都分成若干县,以替代过去贵族的封邑,秦商鞅变法后,全国共设四十一县,县也称都,古书中常将县都连称,在县以下有乡、里,有的国家在乡、里之间还有州,里之下又分成若干个什、伍,伍是五家,什是十家,县的主管官吏为令,秦或三晋,也称县令为大啬夫,在令之下有丞、尉、御史以及县司空、县司马等官,乡、里设三老、里典、伍长等,县置于君主统治之下,君主的政令可通过地方小吏一直贯彻到乡、里,中央集权制比过去大为加强。

各国在边境地区或新占领的地方,往往设郡以统县,如魏在河西设上郡,秦灭蜀后设蜀郡,赵打败林胡、楼烦后建立云中、雁门等郡,战国时的郡都比较大,韩的上党郡有十七县,赵、燕的代、上谷郡都各有三十六县,郡的主管官吏为守,也有称太守者。设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地方的军事防御能力,故郡守除治民外,还掌握兵权,可以率兵自卫或出击敌人。

从相邦到地方的守、令,都由国君来任免,在任命官吏时要授予官玺,官吏有了官玺才能行使其权力,在免官时君主又要将官玺收回,当时称为“收玺”或“夺玺”。君主通过所谓的“上计”,考核官吏治绩,官吏不称职或有过失者,君主可收其玺而免其官,《荀子》说:“相邦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相邦为百官之长,如君主对其不满,随时可被免职,可见当时对官吏的考核是比较严格的,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大都能保持较高的行政效率。

战国初,各国变法进一步使法律系统化,魏国李悝所编《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盗法治偷窃,贼法治杀人,囚法和捕法是对盗贼侦查和逮捕的处理程序。杂法是对盗、贼以外犯罪的惩罚规定,具法是根据情况对犯罪予以减轻或加重处罚的规定,秦国本来就有族诛之刑,商鞅变法,设连坐之法,更制定了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其它各国也竞相制定严刑酷法,如齐有烹、杀、酝、金刀等刑,楚国有戮、肢解、烹、贯耳、鞭,笞、刖、宫、梏、砾、灭家、夷宗、三族等刑,燕有截、刳腹、系狱、劓等刑。

战国时各国都用严刑峻法以治国,为此而制订出一批新的成文法典,魏有李悝的《法经》,最为有名。赵有《国律》,燕有《奉法》。但这些法典都早已亡佚,秦律是在《法经》的基础上编订而成,也已不复存在,但1972年出土的云梦秦律和其他有关材料,其中大部分都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律条文,是了解秦或其他国家法制状况的宝贵资料。

秦律将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放在首要的地位,如对犯盗窃罪者处罚极为严酷,凡参与分赃或窝赃者,则将和盗窃者受到同样的惩罚。窃贼盗窃所得,其价值超过六百六十钱,就要被处以次于死刑的重刑,如盗窃别人的桑叶,其价值不到一钱,也要服苦役三十天。

其次,法律对官吏的违法行为颇为重视,秦律中有多种的官府法规性质,官吏在执法时忽于职守者为“不胜任”,对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为“不直”,“不胜任”和“不直”都构成犯罪。“不廉洁”的官吏为“恶吏”,也为法律所不容。

战国时刑罚非常的残酷,刑罚有死刑、肉刑、徒刑等类,肉刑分髡、黥、刖、劓等。徒刑是使罪人长期服苦役,三晋称这类罪犯为胥靡,秦称刑徒城旦或鬼薪、隶臣,秦徒刑中以城旦为最重,犯人髡发穿赭衣,颈中戴铁钳,脚上戴铁釱,同时还要处以黥、劓等肉刑,城旦在严密的监督下服长期的苦役,实际上成为罪犯奴隶,肉刑在战国时已成为前一时代的残余,而徒刑则变为一种重要的惩罚手段,较轻的刑罚有迁刑、笞刑和罚金、罚徭,迁刑是把犯人迁徙到边地去服役或戍守,犯人的家属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法经》中的三族刑,即犯人的父、母、妻的亲属也要受株连,秦律中所谓的“收”,也是指籍没罪人的妻孥。

变法之李悝

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尽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吴起、西门豹等人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变法内容:

⒈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郡县制官僚制度。按着“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削弱贵族特权,建立郡县官僚制度。

⒉推行尽地力之教。

⒊实行平籴法。

⒋作《法经》。

变法之吴起

楚国衰落,楚悼王用吴起变法,吴起(约前440年-约前381年),卫国人,在卫国谋求发展不成,投奔鲁国,在曾参门下学习,取齐田居儿为妻,因未回家奔母丧,曾子中断了师生关系。鲁穆公用他为将,他杀妻求将,到魏后参与李悝变法。前383年,魏武侯时,吴起受魏相公叔痤排挤,离魏至楚,周安王二十年(前382),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裁减冗官,废除贵族的世卿世禄,明法审令,禁止私门请托,也日益强盛了起来 ,但楚国旧势力太强,楚悼王刚死,吴起就被乱箭射死。

变法内容是:

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吏民众都明白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让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效力。

变法之邹忌改革

魏惠王将国都迁至大梁,招徕士人,发展水利,对外用兵,图谋吞并以濮阳为都城的卫国,引起周围国家的不满。这时,齐威王任用邹忌等人进行改革,大力整顿政治,鼓励臣民进谏,制定法律,招抚流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齐国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用奇计打败了魏军,从此,齐国成为中原最强的国家,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齐宣王扩建位于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对前来稷下的学者,给予士大夫的优厚俸禄和舒适的生活待遇,让他们专心学术,培养弟子,促进了学术的进步和繁荣。

变法之商鞅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和十九年(前350),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发动叛乱失败被杀,死后被车裂,新法却并未废止。

主要内容:

⒈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阡陌,是耕地的田界,原来每人有份田,都没有固定的田界,因为休耕地是大家的公田,耕地也常要重新划分。商鞅变法鼓励人民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生产,开阡陌,就是对人民扩大了的耕地,设立阡陌作为固定的田界,这就对土地使用者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封疆,是天子、诸侯国境上及贵族采邑上或大田上的疆界,在疆界上聚土为封,封上又植树以为标志,称为封疆。开封疆,就是对当时贵族私有田宅设立的界划。开阡陌封疆,就是破除旧的封疆阡陌,重新规划,不得私自移动。这样维持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⒉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奖励军功,凡是有军功的,均可以得到赐爵、赐地、赐官的奖赏。杀得敌人甲士一人,并取得其首级的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可当五十石俸禄的官,制定了军功二十等爵:公士;上造;簪象;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按爵位高低授予种种特权、减刑、服饰、坟墓,严格禁止私斗,违犯的各以轻重施刑大小,以此鼓励人们为国家作战,并产生了大批的自耕农和地主,形成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局面。

⒊重本抑末,奖励耕织

当时把农业称为本业,是国富兵强的基础,而把商业和手工业称为“末业”,商鞅对努力经营农业的免除赋役,而对从事商业或怠惰以致交不起租税的,没收为官奴婢,这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为了增加税收,鼓励一家一户的生产,规定家中有两个成年男子结婚后必须分家,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嫁,否则,多交纳赋税,在客观上促使了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封建经济的重要特征,一家一户成为生产经营单位,分家析产,使阶级经常在变动当中。

⒋推行县制

秦孝公以前存在县一级行政机构,但不普遍。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万户以上县设令,不满万户的设长,俸禄由三万石到一千石不等,在县令、长以下设丞等,官吏领取国家俸禄,国君有权任免。这一套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成为中国郡县制国家机器的雏形。

⒌颁布法律,实行连坐。

⒍徒木为信,申明法令。

⒎迁都咸阳。

⒏改革赋税制度。

⒐革除戎狄风俗。

变法之申不害

魏惠王称霸之时,韩国国力尚弱,臣子申不害劝说君主韩昭侯依附魏国,承认魏国霸权,同时对内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第一步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又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并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变法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诸侯纷争,打破了使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各地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趋势,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分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战国时代的散文创作十分兴盛,有各种历史散文,诸子的散文和其它散文作品,这些散文都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或汪洋恣肆如庄子,或娓娓动人,或激情横溢,或绚烂多彩,或譬喻连珠韩非子的寓言,或剖析透彻如孟子,或逻辑严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恰合,使屈原的诗作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宋玉的作品,在模仿屈原的同时,对楚辞有发展和创造,在骚体中变化出赋体,对后代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最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还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张仪、公孙衍、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广授弟子,参与政治,互相批判,又互相渗透,学术思想极为繁荣。秦统一六国,崇尚法家,兼用阴阳家,焚书坑儒,迷信暴力,将法家学说过分夸大君权的一面发挥到极致,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是由封建领土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在此期间新旧阶级、阶级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从本阶级或本集团利益出发,对宇宙、社会以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这样,在思想领域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活跃的、后世十分少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并非实指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等等。后人把这九家称为“九流”。“三教九流”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各家各派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霸的局面结束,秦始皇登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专管农业的官代表什么生肖2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李楠桦)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7月3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长江禁渔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一禁十年的决心,持续强化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抓实抓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为共抓长江大保护、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十年禁渔”是长江大保护的历史性、标志性、示范性工程,今年上半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长江禁捕退捕扎实推进,退捕渔民稳定上岸,禁捕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共识稳定凝聚,“十年禁渔”实现稳步开局。

会议指出,长江生态恢复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须臾不可放松,务必保持战略定力,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思路,把长期工作阶段化、具体化,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沿江各省市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慎终如始、善作善成,积小胜为大胜,促进“十年禁渔”行稳致远。

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长江禁渔的制度保障,抓紧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搭建起长江禁渔“四梁八柱”,同时加强地方立法和政策创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禁渔中出现的花样垂钓、变相捕捞等突出问题。要统筹用好各方面执法监管力量,切实加强沿江省市渔政机构队伍建设,开展好农业农村、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打击整治行动,积极吸收退捕渔民、志愿者等组建规模适宜的巡护队伍,整合运用视频监控、雷达等信息化执法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力量作用,形成人防技防结合、专管群管互补的监管体系,确保禁渔令落实落地。

“要持续做好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加强对渔民就业帮扶培训和创业扶持,全面落实退捕渔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针对特殊困难退捕渔民建立‘一对一’跟踪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要加强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整体联动协同保护,建立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实施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划定并公布长江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严格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落实生态补偿措施,规范增殖放流活动,不断提升保护水平。

来源: 人民网

专管农业的官代表什么生肖3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特约记者 黄祯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八桂大地数字化奔腾潮涌,信息通信技术迭代跨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激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技术与应用齐头并进,通信随经济同频共振。

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坚持党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决策和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工作部署,不断加快通信网络能力建设,坚持技术创新,夯实云网融合通信网络基础,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以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通信需求,以丰富的信息化应用注智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广西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通信建设按下“快进键”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2018年8月30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数字广西建设大会。这次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召开的大会,是继上世纪80年代自治区召开通信建设大会后,与信息通信行业关联度最密切的一次全区性盛会。

数字广西建设大会的召开,吹响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冲锋号角,广西电信主动作为勇当通信建设先行军。围绕《数字广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所明确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优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2018年11月30日,广西电信建成了覆盖全区县以上城市千兆光网,预示着一个大容量光宽带时代来临。2019年,广西电信启动千兆光网的升级建设,目标实现“万兆到楼(小区)、千兆到户”。2021年,进楼入户的千兆光网覆盖了全区乡镇以上区域,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8月,广西电信启动新一代信息骨干长途传输光网络建设,在2022年“五网”建设大会战时间节点内完成区内23条骨干传输光缆的建设,光缆路由总长达到3620皮长公里,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32个县及高速公路沿途县、乡。该项目是广西首次大规模采用高速公路通信管道方式进行干线光缆组网,也是首次大规模同步推进一、二级通信干线及本地、乡镇光缆融合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构建一张更完整、更安全、容量更大的干线光缆传输网络。

2017年,广西电信完成县以上城市NB-IoT窄带物联网建设并于次年全面推广使用,海量接入能力引领广西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为全区公共服务、智慧民生、能源、物流、工业等领域提供优质的综合智能服务。

2018年12月29日,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数据中心项目在南宁五象新区奠基。项目依托中国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园区建设和运营经验,把东盟国际信息园建设成为立足广西、直达全国、面向东盟的综合信息标杆园区。该数据中心项目基础设施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94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按国际最高等级T4级机房标准建设,机架总数1.52万个,是广西在建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等级标准最高的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总投资约7亿元、机架数达5000个的中国电信柳州柳东数据中心同时启动建设。两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均已投入试运行,广西电信“2+14+N”全区云资源池体系形成,算力能力规模提升。

2018年3月10日,广西电信开通了SA 5G 独立组网商用版城市核心区试验网,拉开了广西SA 5G建设并试商用的序幕。2019年10月,电信5G网络在南宁和柳州投入正式商用。目前全区电信5G网络基站达到2.4万个,实现对市、县、乡和部分农村的连续覆盖。

广西电信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的“海陆空天”一体化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筑牢了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图为中国电信玉林分公司建设人员在安装5G设备。 钟扬勇 摄

技术迭代跨越推动规模发展

促进信息通信业的空前繁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年来,世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广西电信始终走在技术前沿,开拓创新,推动通信技术应用的迭代跨越,助力网络和业务高速发展。

2012年,广西电信光纤到户刚刚起步,家庭住户覆盖率城市仅为20%,农村区域仅为7%。十年间,历史性现实全光网,接入光缆从2012年250万芯公里提升至目前超1400万芯公里,翻了近6倍。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

十年来,全区电信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从2012年1.6T提升至16.6T,城域网出口带宽由2012年的1.9T提升至14.2T,均翻了近十倍。

十年间,电信宽带用户由2012年底的383万户增加至2022年6月底950万户,翻了2.5倍。其中,百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从无到有,占比达到95%,千兆用户占比接近2成。

全区电信宽带电视(IPTV)从无到有,用户达到665万户,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与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和丰富群众文娱生活的重要手段。

2012年,广西电信无线网络以3G网络覆盖为主。如今,4G基站超5.7万个,城区4G网络覆盖率达到97%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5%。而5G网络已经成为新的加持力量。

十年间,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从3G跟随、4G同步、5G引领的史诗般跨越,手机用户下载速率在十年间翻了超百倍。天翼移动通信用户快速发展,由2012年底的422万户增加到2022年6月底1929万户,十年增加超3.5倍。其中,5G套餐用户占比达到60%以上。

十年来,电信业务总量高速发展,成为全区GDP发展的重要新增力量。

注智赋能千行百业

开启数字经济百花齐放的春天

信息通信业的高速发展使各类信息化应用和互联网创新层出不穷,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形态,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十年来,网络办公、移动办公成为普遍的工作形式。微信成为人们最广泛的实时社交工具和工作沟通平台。“两微一端”、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媒体。网上购物成为时代主流。网红经济、直播带货成为时代经济的鲜明特色。手机支付让人们实现了“一机在手,走遍天下”的梦想。网约车、共享单车让人们的出行更方便。网上订票、订餐、订房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操作。

“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让人应接不暇。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让人们感受到了智能制造“春江水暖”。

2019年9月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在现场利用中国电信5G网络遥控操作台上作业,与此同时,在2000公里外的广西柳州测试场上,遥控装载机接收到北京操作平台传来的信号,顺利完成前进、铲装、运转、卸料、转向等一系列动作,这标志着由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电信联合打造的首台遥控智能装载机测试成功。这为解决各种恶劣环境下施工需要的机械设备打开了销售路径,实现特殊场景安全施工。

图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台远程遥控智能装载机测试成功。

通过采用“端+5G+MEC(边缘计算)+云服务”方案,助力田阳水泥制造企业聚焦水泥生产中的安全、效率、环保三大需求,构建全方位智能的现代水泥产业制造体系。

广西电信携手柳钢打造“5G+智慧板坯库”,建成国内首个基于5G技术的智慧板坯库,同时开展全国首个钢铁行业精密机床5G实验项目,成功将5G和机器视觉进行结合,提高磨砂轮异位、机油液面高度、废料箱装满等精准智能检测。

广西电信以5G定制网助力柳州市汽车制造企业解决现场有线网络施工、维护难等问题,并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实现数据传输全程进行IPSEC(一种协议包)加密,数据不出园区,保障数据安全。

南方电网广西分公司有很多个小水电站分布在广西各个偏远山区。广西电信携手客户,利用5G网络端到端切片技术,通过5G网络实现现场采集数据、高清图像以及监控视频的回传,保证发电设备安全、保障远程监控和提高运维效能,同时还要降低运维成本,朝着“智慧电网”建设迈出了脚步。

类似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不胜枚举。而围绕民生需求,信息化应用同样多彩纷呈。

电信物联网的使用,为柳州市创新特殊人员防走失管理提供了手段。柳州市政府将关爱老人防走失定位服务项目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并携手广西电信为各类存在走失风险较高的老人免费发放定位终端——“北极星”,并向老年人亲属免费提供终端实时位置、走失找寻等服务。自2019年7月启动以来,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终端约1.7万个,服务对象月均使用实时定位功能4万次,月均使用轨迹回放功能约1.2万次,搜寻队接到走失求助电话超过120起,100%寻回走失老人。同时,家属通过北极星实时定位和轨迹回放功能自行找回老人超200人次。柳州市这一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民心工程”给特殊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温暖了城市。

被誉为“百姓天网”的天翼看家、天翼云眼,构建起直达末梢的安全平台,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区县、16万多个村,共计约190万个监控点位,与公安、综治等安全平台有效衔接,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广西样本”。

5G助力南宁智慧机场建设,高清视频传输让“客人抵达”一目了然,接机人再也不用在客人抵达显示屏上“雾里看花”。

天翼云课堂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2020年初抗击疫情期间,广西电信免费向全区600多万户光纤电视、2200所中小学校236万师生提供“停课不停学”服务,在线学习人数位居全国第一。天翼云会议成为应急指挥调度和移动分散型会议常规手段。

远程诊疗、云影像中心在千兆光网和5G的助力下成为现实。通过中国电信5G网络,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率先在广西开通了5G远程门诊业务,与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实现了远程门诊问诊服务;百色市影像数据中心5G专网节点实现本地接入。

电信普遍服务光芒照亮边远村寨

消减数字鸿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信息扶贫,电信先行。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电信投资超过100亿元,大力实施“通宽带、通4G、通光纤电视,平数字鸿沟”的“三通一平”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网络覆盖水平,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同时借力国家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加速边境和边远农村通信网络建设,至今共参与6批试点项目,完成光纤网络建设4.5万公里、手机基站建设4558个,助力广西提前两年历史性实现行政村村村光纤通宽带和通4G网络。

十年来,广西电信光网自然村覆盖率由2012年底的3.5%提高到82.5%;移动网络自然村4G覆盖率达到95%。推出特殊业务扶贫惠农资费政策,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残疾人、边境3公里内边民及老年群体提供“特惠”通信服务业务,惠及超150万用户,累计让利超8亿元。

图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晒江村的侗族村民在选择电信扶贫惠农套餐。郑波 摄

农村通信网络条件的改善,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过程精细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保障,而且有力服务支撑了农村经济发展。

广西电信“互联网+农业”项目,为全区9000名农技员和5万农户提供应用服务。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月柿之乡”。近年来,广西电信发挥网络强国建设主力军的使命为当地百姓架起网络“高速路”,积极配合县政府推进“瑶韵柿乡”田园综合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恭城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网络、手机、直播设备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农具”,网络直播成为果农们致富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像瑶乡恭城这样的通过信息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案例遍布全自治区。广西电信坚持发挥好企业“网络和信息化能力”优势,深度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县、乡、村不同层面打造数字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智慧党建、应急指挥、视频会议、政务村务公开、数字校园等系列20多种场景化应用,支撑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中国电信“信息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品牌,服务乡村千家万户,为全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降费、抗疫、反诈、爱心驿站

温暖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十年来,广西电信先后取消了长途费、漫游费,大幅度降低国际漫游费标准,近年来更是持续开展提速降费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通信服务,电信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了近60倍,移动网络单位流量的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6%。

在抗击新冠世纪疫情的战斗中,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利用通信行程卡、健康码实施抗疫精准管理,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顺畅出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全面落实“动态清零”防疫总要求提供了信息化手段支撑。广西电信还以热成像测温、天翼云眼、天翼云广播、智能门磁、天翼云呼机器人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服务疫情防控,让智慧防疫融入社会治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图为电信工程师在安装天翼云播设备。王云波 摄

广西电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抓实抓细打防管控各项措施,通过成立专班专管落实责任、派驻联合办公人员实施联防联控、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技防水平、实施“断卡”行动等措施,坚决整治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遏制通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筑牢反诈“金钟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取得明显成效,多项考核指标全国领先。2016年至今,共推送涉诈线索32318条,协助公安机关破案2220起,挽回群众损失约10亿元,抓捕犯罪分子3457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西电信在大力构建覆盖广、大容量、立体化综合智能通信网络的同时,更在改善窗口服务工作层面持续发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推出了“当日装、当日修、慢必赔”服务承诺,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全面推广全网通手机,便于消费者对运营商的自主选择;开展携号转网,让消费者拥有营运商服务便利选择权。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手段,在线下全区近9000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区城乡,近距离服务群众;线上,从单一的语音、QQ文字交流,扩展到视频客服、微信、直播服务,大量业务搬到网上营业厅,便于用户在线充值交费、办理业务以及咨询和投诉建议,群众足不出户解决通信需求。

广西电信在全区所有区县建成429家“爱心翼站”,提供进厅休息、饮水供给、便民服务、手机辅导、手机充电、手机消毒、WiFi网络、餐食加热、洗手间、轮椅、雨伞、无障碍通道等12项基础服务和智能科普微课堂、助老助残产品体验、爱心大使专人接待和预约上门服务等4类特色服务,打造老年人的“智慧站”、户外劳动者的“补给站”、残疾人的“公益站”和过路人的“便民站”,为老年朋友和广大户外工作者提供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伤可用药”的顺心、舒心、放心的地方,成为八桂大地劳动者的“温馨之站”“欢乐之站”“幸福之站”。

图为广西玉林市博白县老年大学学员到爱心翼站“乐龄课堂”学习。

十年来,中国电信广西公司与全行业一道推动全区信息通信业的历史性跨越,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数字新高地与数字丝路的重要门户,为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美广西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