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不动代表什么生肖

喜迎戊戌年 谈十二时对应动物属相的由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兰州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端坐不动代表什么生肖1

春联:苏士澍书 潘衍习撰

陕西西安唐代史思礼墓出土的“陶十二时俑之戌犬”。

日本正仓院藏麻布彩绘“十二时酉鸡首”残片。

传新罗圣德王陵石雕“十二时之申猴”像。

南京博物院藏宋代褐釉泥塑狗。

陕西西安出土的隋“四神十二时”纹铜镜。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猎犬图”。

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藏石塔基座戌犬浮雕。

辽宁省博物馆藏齐白石中国画《守门不易》。

辽宁省博物馆藏刘奎龄中国画《走兽屏》。

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因此今年按属相是“狗年”。“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所谓“干”,也称天干,共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也称地支,共计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组合,自“甲子”开始,要经过60年后,再回归“甲子”,所以轮回一次,计60年,又习惯称为一个“甲子”。

在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源流久远,至少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长久。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经以干支纪日。著名的西周青铜“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与文献中记载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开始于甲子日的早晨相吻合。也说明当时是使用干支纪日的。至于用地支来纪一日中的时辰,可能迟到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重定历法,称为“太初历”,明确将一日夜分为十二时,而以地支为纪,以后一直沿用,所以十二地支又习称“十二时”。

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汉代流行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上,“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用图像表示,而十二时一般还是用文字。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时王充所著《论衡》一书的《物势篇》,其中记述了当时社会上已流行用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事实,称为“十二辰之禽”,明确地说“戌土也,其禽犬也”,也在书中先后记明其余诸禽:寅为虎、丑为牛、未为羊、亥为猪、巳为蛇、子为鼠、午为马、酉为鸡、卯为兔、申为猴,只是没有讲到辰为龙。这证明东汉时期,已存在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并且所选择的都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包括自先秦已视为“六畜”的马、牛、羊、鸡、犬(狗)、豕(猪),还有居家中常见的蛇、鼠,狩猎对象的虎、兔,常见于山林之中的猿猴。只是加上了自然界没有的神异动物龙,它在当时民众中也是人所熟知的。汉时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形象,此后传之后世,又与纪年干支相联系,铺衍成“属相”的概念,人们以代表自己生年干支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属相,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例如在发掘山东临淄北朝时期崔氏家族墓群时,曾在北魏时的10号墓中,发现了“十二时”陶俑,都是在龛台上塑出相应的动物形貌,因有残损,发掘出土的仅存5件,分别为寅虎、巳蛇、午马、申猴和戌狗,还有1件上面动物形象已佚失的龛台。这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时期最早的十二时俑。墓室壁画中出现的十二时图像,时代略迟,是北齐时期的。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右丞相东安王娄叡墓中,墓室顶部“天象图”以下的壁面上方,绘有兽形的十二时图像,因已残损,仅存寅虎、卯兔等,虎呈回首蹲坐形貌,兔作奔跑姿态,造型生动。在山西朔州水泉梁发掘的一座北齐墓壁画中,有保存完好的十二时图像,都是动物原貌,是面朝左的侧面奔跑或行走姿态。以动物原形貌的十二时造型,一直延续至隋朝,西安蓝田出土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与汉镜不同,将四神图像布置在内环,而将十二时布置在外环,已由文字改为相应的动物形貌图像。

就在隋代,十二时的艺术造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由动物原形,增加了拟人化的神异色彩——将十二时像身躯塑造成身穿袍服的人身,但头部是兽形,最初是拱手端坐的形貌,如湖北武汉东湖岳家嘴隋墓出土的陶十二时俑。到了唐代,在都城长安地区的墓葬中流行随葬十二时俑,它们都已改为拱手端立的姿态,在袍服人躯衣领伸出的脖颈上,长着一张兽脸。通过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文物中,在西安郭家滩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史思礼墓出土的一组陶十二时俑,曾被视为唐代十二时俑的典型文物。其中的戌犬像,细颈长吻,与一般的家犬形貌不同,应是以唐代皇室贵族喜爱的猎犬为原型塑造的。这种猎犬的艺术形象,在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中,以及永泰公主墓携犬狩猎骑俑上,都可以看到。在都城以外各地唐墓中的十二时俑,也还有塑成坐姿的,例如湖南湘阴唐墓出土的陶俑,但其艺术造型远逊于都城长安的出土品。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还出土有立姿十二泥俑,彩色艳丽,颇具地域特色。

到五代时期,十二时俑的造型又有变化,即将十二时塑造成戴冠袍服的人像,而将相应的动物形象托握在手上或是随行身旁。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中,在前室四壁上部的壁龛中,嵌有石雕十二时像,就都是冠服人像,在身侧或手上雕出动物图像。此后,宋辽时期,仍有十二时俑随葬,造型或仍依唐制为兽首袍服人躯像,或为冠服人像双手捧托动物,也有的将动物形象置于冠前。北京大兴辽墓出土的木雕十二时俑,是袍服执笏端立的人像,头戴花冠,动物伏卧在冠顶之上。

以动物象征十二时,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在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也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例如在古代日本,在著名的正仓院所珍藏的文物中,还保留有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为麻布彩绘十二时像,现在残存的还有龙尾、鸡头、犬足、猪尻和云气,原用于悬于宫殿檐下的“帽额”,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756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在朝鲜半岛上的古代国家,如新罗,保存在今韩国庆州的统一新罗时代的王陵,许多制度都受到唐文化的影响。在一些传为王陵坟丘周围,多用石块砌出高达1米的石壁,其中7座的护石上有兽首人身十二时像浮雕。特别是传为圣德王陵的坟丘护石上,十二时像为圆雕立像。这些雕刻于陵墓坟丘护石上的十二时像,头像是动物形貌,但是身着军戎装束,身披铠甲,或右手执环首刀上扬挥舞,或双手在身前扶拄环首刀。披甲执刀的十二时像,更使其具有陵墓守护神的职能。也有一些坟墓中随葬形体较小的蜡石十二时像,则是兽首身穿袍服,或拱手直立,或是拱手端坐,造型更接近唐代十二时俑原貌。除在陵墓雕刻中出现十二时像外,在当时的石塔上也雕有十二时像,主要是雕在三级石塔的基座以及四周壁面上。如庆北月城郡远愿寺址三级石塔,浮雕的十二时像是兽首袍服趺坐于莲台上,带有佛教艺术的色彩。也有的石塔基座浮雕的十二时像,是兽首袍服的立姿侧身像,在韩国的国立庆州博物馆庭园中就陈列有一组这样造型的十二时雕像,但仅存5件,其中就包括戌犬雕像。统一新罗时代的十二时像,正是既受到唐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古代雕塑品,同样是与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端坐不动代表什么生肖2

随着春节的来临,农历进入虎年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山兽之君、百兽之长,寓意吉祥平安,是活力和荣耀的象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一虎卧中堂,如意又吉祥”,从这些词汇和民间的说法中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虎的喜爱。那么故宫里有哪些虎的元素呢?同时故宫文物众多,并非全都是中规中矩的,其中有哪些自带“国潮”范儿呢?一起去看看。

总台央视记者任梅梅:故宫里有哪些虎呢?我手中拿的就是今年以“虎”为主题的故宫日历,日历的封面是一个长着翅膀的飞虎形象,这个形象正是来自故宫的一件清代文物——云纹飞虎旗。

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徐海:云纹飞虎旗,它是清代演戏机构升平署演戏时间用的一个道具,在清宫里边,每年过春节一个很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戏,飞虎旗是武将出场时用的道具。除了演戏,它在部队行军中作为军旗使用也比较多,包括这个八旗军被上面都有绣有飞虎纹,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旗中飞虎的形象构思奇特,带两只翅膀的老虎生猛恣意,带着虎虎生气在天空中飞翔,看起来既威风又有趣。今年的故宫日历一共收录了151件虎元素的文物,为什么选这件作封面呢?

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徐海:它的色彩对比很鲜明,黄色的虎身子,还有这个红色的翅膀、脚踏祥云,是一种吉祥的寓意。现在我们流行“国潮”的概念,我们选择这一件特别有国潮风范的这个虎,代表我们对新的一年一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的一种期待。

“白虎”:既代表方位又寓意吉祥

在故宫的文物中,飞虎的形象并不少见,可是您知道吗,它们“起飞”的姿态又各不相同。除了“飞虎”,故宫还有哪些造型奇特的虎呢?一睹为快。

虎象征着威猛与力量,千百年来,古人用各种材料刻画出了千姿百态的虎。飞虎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古代的军旗、军被上,如果您来故宫的雕塑馆,可以看到御风飞行的“白虎”画像砖。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梁勇:它借用了虎的形象,又把它进行了神话的创作,基本上可以说虎头还很像虎,但是身子可能就借用了龙的瘦长的身子,砖的上下都布满了云气,表示虎是在御风飞行,前面还有一个羽人引着它升天。

这四块一组的画像砖分别刻画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古人将它们视作“四神兽”,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汉代、隋唐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四神图案较为常见,既表示季节和方位,也是辟邪求福的吉祥物。

青玉生肖虎:虎首人身 憨态可掬

摆放在故宫养心殿后寝殿炕桌上的青玉生肖虎,又是另外一副模样,它高仅5.9厘米,虎首人身,着交领长衫、提花篮,与它的十一个小伙伴端坐在紫檀木盒中,憨态可掬,十分有趣。据史料记载,这套青玉十二生肖,可是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的。

寿山石刻“小萌虎”:展示高超雕刻工艺

这件是用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寿山石雕刻而成的清代伏虎罗汉,通高也只有12厘米,罗汉面带微笑坐抚虎背,虎昂首匍匐于罗汉身侧,一副温顺可爱的模样。虽然体格不大,但人物雕刻极为精细,须根、发根根根见肉,衣服花纹、虎身斑纹也均以细密的阴刻线来表现,展示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宋金时期流行虎形瓷枕

古人不仅将虎做成摆件,也把它和生活中的器物结合起来,赋予它们实用价值。在宋金时期流行什么样的“虎”?我们一起来看看。

故宫陶瓷馆正在展出的褐釉彩绘虎形枕,在宋金时期深受民众欢迎,风靡一时,如今在很多博物馆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以虎背作枕面,只在头、尾、爪部位塑出大致的凹凸轮廓,再用墨彩勾勒出老虎的口、眼、鼻、耳,笔法简练豪放、活泼自然。虎头巨大且与身体融为一体,四肢的比例明显缩短,使虎看上去缩成一团,给人一种呆萌可爱之感。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董彦卿:虎形枕多产于民间窑厂,它的流行与民俗生活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期盼息息相关,被赋予了能够辟邪消灾的意义。

线上看文物 畅享故宫虎年文化“佳”宴

故宫虎文物众多,只看这些怎么够。2022年《故宫日历》精选了151件关于虎的器物、绘画、配饰、服饰等文物,虎符、虎节、虎形佩,虎头帽、虎头靴……尽收眼底;此外,春节期间,故宫数字文物库将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同时还将上线虎年文物专区,给大家带来一场新春文化“佳”宴。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端坐不动代表什么生肖3

根据《华严经》记载,善财名字来由是文殊师利菩萨观察善财童子名字因缘,善财刚出生时,其宅内自然出现七宝楼阁,楼阁内有种种珍宝,是这个缘故,他的父母还有善师称他为善财。经文殊菩萨教诲,参访五十三为善知识,最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无生法界,善财童子是佛子求法的典范。

再二十七参的时候,至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其演说大悲行门。

明代民间小说《南海观音全传》里,善财童子却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现:善财是个孤儿,在大华山过着苦行生活。为了验证他的诚心,妙善公主(也就是观音)要土地公找众仙假扮强盗、恶棍,欺凌她并使她跌落断崖,此时,善财毫不犹豫地随她一起跳了下去。这份真诚的求道心,使善财童子随侍在观世音菩萨身旁。

而在西游记中善财童子是红孩儿,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讲了。

龙女

根据法华经记载,智积菩萨问文殊菩萨:“众生如果能够依此经典勤奋、精进地修行,能不能很快证果成佛呢?”文殊菩萨说道,龙宫有一龙女,八岁的时候就能在刹那间成就。

智积菩萨看到释迦摩尼佛的成就,是无量劫的勤苦修行,于是表示不相信。

会中的舍利弗尊者对此也表示疑惑,这时龙女忽然出现,一颗宝珠供养释迦摩尼佛,释迦佛受之。龙女对智积菩萨说:“尊者!从舍利弗发言到我献宝珠,世尊纳受,这是不是很快呢?”智积菩萨回答说:“是很快的。”龙女接着说:“依你的威神之力来观察我的成佛,将比这还快!”

当此之时,法会中的大众都看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之身,并圆满具足了菩萨的一切行门,随即前往南方的无垢世界,端坐于宝莲花之上,成就了至高无上、唯佛具有的正觉,从而即身成佛,具足三十二种非凡身相和八十种细微妙相,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无上妙法。

传闻龙女为了辅佐观世音菩萨,化为童女身。

可见观世音菩萨身边的童子都是非常厉害,毕竟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倒驾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