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可代表什么生肖

“冬至大如年”:在过去,这一天的祭祀、吃玩有何讲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燎可代表什么生肖1

以下内容经出版社授权,摘自《岁时节俗知多少》一书。较原文有所删节。

《岁时节俗知多少》,马大勇编、Dodolog 绘,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一、冬至祭天

冬至祭天是最为古老的习俗之一。它的源头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古代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时期。根据考古发掘,良渚遗址中就已有高大的祭坛,可算是后世天坛的源头之一。在良渚的祭祀仪式中就要燃起大火,这又和后世祭天仪式“燔柴”相似。想必后来经过不断发展,才形成了完整的祭仪。

在夏商周三代之时已经有明确的祭天礼仪活动的记载。如《风俗通义》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嘉平、清祀、大腊,分别是三代各自祭祀祖妣、百神的大祭,日期分别是农历十二月、十一月、十月。这是后世祭天、神与过新年之礼俗的起源。周代,《周礼·春官·神仕》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郑注:“天人,阳也。地物,阴也。阳气升而祭鬼神,阴气升而祭地 物魅。”这是从周代直至清代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历朝于冬至举行祭天礼、夏至举行祭地礼的确切记载。

那么,冬至的祭天之礼是怎样的呢?按史籍记述,周代祭天礼就是建祭坛,燃起大火,唱歌跳舞、献上玉帛牛羊等祭品,祈祷一番,再把祭品烧掉(燔柴),这对后世影响巨大。不管历代祭仪繁简,这些都是共有的构成因素。

《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详细记载了北宋南宋时的祭天礼仪,如《东京梦华录》卷十记,北宋皇帝在冬至前三日便开始准备,先赴太庙青城斋宿,冬至前夜三更驾出南郊,去郊坛行礼。皇帝换古代传下来的冕服,戴二十四旒(liú)的平天冠,青衮龙服(衣裳制),佩纯玉佩;郊坛高三层,七十二级,坛面方圆三丈许。上设“昊天上帝”“太祖皇帝”的牌位。配以雅乐:奏乐曲,跳文舞、武舞;皇帝在坛上行礼,如是三次。场面宏大,军队、仪仗、百官多达几十万之众,围立于坛边。

明时永乐帝定都北京,即在北京南郊的天坛祭天。冬至日,供设祭品,摆好天帝及诸神、先祖的牌位,道士奏古乐舞,皇帝出斋宫,上祭祀台祭祀。此时还在黎明之前,所以要在坛边的望灯台上树起大灯笼(灯中插蟠龙宝蜡,可燃通宵)。皇帝祭拜行礼罢,侍卫点燃燎炉上的柴草,焚烧祭品、祝板(祀文)、祝帛(蓝色绸制),燔炉中又焚烧松柏枝,以示宴享天帝,让天帝听取下方祝告。祭典完成后,将牛毛牛血牛尾等瘗埋入瘗坎,以喻不望祭地神,所谓“祭地则瘗血”,或说还比喻古代人类茹毛饮血之意。天高在上,所以燎烧;地在下,所以以血瘗而下。

辽、金、元等朝代也有祭天的习俗,与汉族同源。满族过去也祭天,冬至夜于院内铺席子,摆供桌,挂天地神马,杀猪祭祀并祭祖。院内立祖先竿子,竿顶葫芦状,下有刁斗,祭祀时对竿子念祝词,并摆肉敬供天神。祭祀毕,众人吃白肉,把肠子等丢在刁斗上任鸟啄食。

二、冬至祭祖

冬至还有祭祖先的习俗,。如福建泉州人在冬至要归乡祭祖。个别地区还去坟上烧纸、送寒衣。但多数是在家中或在祖祠中祭祀。此风也源于古代祭天兼祭祖灵之礼。早在殷代,十一月冬至便往庙中祭祀祖妣,民间相承成俗。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汉代民间百姓冬至已经不祭天了,但还祭祖:“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玄冥于井,以及祖祢。斋馔扫涤,如荐黍豚。其进酒尊长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冬至要用黍糕祭祀冬神兼水神玄冥(也叫禺强)和祖先,并拜贺尊长,如正月初一一般。南宋《武林旧事》记载当时过冬至:“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bótuō,古代一种类似煮面片的面食)’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清嘉录》载清代苏州:“(冬至)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芦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帝京岁时记胜》也载北京有用细肉馅包“角儿”与羹饭奉于祖先的。至今,两广也仍做冬至糍祭祖。泉州等处也有“冬至圆”,并传到台湾等地。

过去在冬至,河南还有祭孔活动,奉上牲礼,拜祈以求文运昌隆。在广东东莞,则于冬至逛城隍庙会,拜十二娘神求子。无子妇人在庙中取一把线香,点着后分插于十二娘神像的香炉前,周而复始。插完线香,看最后一支香是否插在抱着童子的女神像前,以卜得子与否。广东潮州还祭祀司命帝君。各地冬至还有祭祀灶神的。

三、冬节饮食

清代北京及苏杭等地注重冬节,所谓“肥冬瘦年”,即宁愿过年时节俭,也不能在冬至虚度之意。民间或用各种食物互赠,叫“冬至盘”,并互相庆贺,叫作拜冬。至今,江浙、闽台、两广民间仍盛行过冬至节,在此节祭祖、吃糯米制品以及聚宴等,其中有不少很有意思的饮食活动。

如江浙一带多吃冬至肉、冬至鱼及鸡鸭。冬至肉是用猪肉和酱油煮烧熟的,相传吃了能身体壮健。冬至鱼是把鱼分食后留下头尾,用碗盛着放在米桶内,叫“吃剩有余”,取食物丰足之意。这和除夕夜吃鱼,寓意“年年有余”相似。

北方一些地区如北京、天津,冬至夜吃饺子或馄饨。谚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河南名医张仲景。他在冬至日开设舍药棚,用羊肉与药物包入面皮中,制成耳朵状的“娇耳”,给人们治疗冻烂的耳朵。后人在冬至日包饺子吃以作纪念,相传这样一来耳朵就不会冻掉了。其实冬至吃馄饨应追溯到古代的祭祀食物、南北朝时的偃月形馄饨等,与张仲景可能没什么关系。

在闽台及两广的部分地区,则有搓丸之俗。以糯米粉拌水揉成团,搓成实心或加馅料的圆子,入水煮熟,祭祀先人,叫作冬至圆,也和元宵一样,寓有祈盼家庭团圆、诸事美满之意。相传,冬至圆是闽南一位老妈妈因思念在他乡谋生的儿子,泪水滴入碗中滚成的,后来人们相沿成俗。有的人家如有亲人在外的,要在聚宴席上空位前摆上冬至圆,以示团聚。或晒干圆子,留待回家之日补吃。

当然,冬至圆应是源于古人用农作物祭祖、祭神之习。北方用麦粉制馄饨,南方缺麦,就用糯米粉代替了。《清嘉录》说的“比户磨粉为团”的冬至团,以“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即较早的记载。

闽台的冬至节前一日晚饭后就要搓冬至圆(或称冬节圆、圆仔汤),边搓边唱起歌谣给小孩子们听。如这一首:“搓丸试搓搓,年年节节高。红红水党菊,排排兄弟哥。大人增福寿,细囝唱诗歌。”充满了欢乐气氛。搓圆有红白二色,或用湿米粉团塑成小巧的玩物,如牛羊、桃子、桔子等牲畜、果品,像真的一样,还染成红、黄、绿、青色,很美观,取五畜兴旺、百果丰登之意,亦是传统在冬至祈年之流风。《漳化县志》对此有记述。汤圆煮食时,还要两个两个地吃,吃最后一匙如剩余两个,即象征如意幸福。有的还在家门、窗、桌、柜、床等显眼处粘两个圆子,等年底送灶后才取下烘烤或食用,叫作添岁。又相传圆子烤时臌发,孕妇即生男孩。《泉州府志》载有“添发”等俗。如今的冬至圆,馅料有咸甜等口味,做工精细,更为可口。

冬天吃蔬菜困难,人们多在冬至前准备一些盐腌蔬菜佐食,这也是源于先秦古俗。《诗经·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朱熹《集传》:“言我之所以蓄聚美菜者,盖欲以御冬月乏无之时。”《礼记·月令》载冬天制咸菜,古称为菹(zū)。民间腌菜主要有密封法:把雪里蕻、芥蓝、蔓菁、芥菜头等可以久藏的菜洗净摘好,用大缸盛放,撒一层盐,放一层菜,加上花椒、茴香、八角等,压实盖严,腌制上半月后才可食用。而大白菜、黄瓜、红白萝卜等用盐腌一下就可以吃了。还可以将白菜用盐腌个把月,控干水分,切成丝与肉煮火锅吃,风味极佳。

四、冬令娱乐

冬天里有多种季节性很强的娱乐,如赏雪即一项。《武林旧事》卷三载南宋宫廷中赏雪很盛行,在明远楼中观赏,并且“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等,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明代,《西湖集览》记载戏剧家、养生家高濂的《四时幽赏录》目录中,“冬时幽赏”诸条多与雪有关,并赏冬季的茗花(山茶)、梅花、竹子等:“湖冻初晴远泛。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山头玩赏茗花。登眺天目绝顶。山居听人说书。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除夕登吴山看松盆。雪后镇海楼观晚炊。”充分显示出冬雪中的游览之趣。张岱《陶庵梦忆》中记载明代文人赏雪有《湖心亭看雪》《龙山雪》诸篇,写得也很俊逸秀雅。赏雪成为人们冬季之重要娱乐。

雪中梅。

赏雪还往往与赏雪中梅花结合起来,如唐代孟浩然踏雪寻梅之佳话是传统绘画中的重要表现题材。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载,为了更好地赏雪中梅花,他发明了看花居,取纸竹扎成小屋,中燃炭火,或用帐篷,宿在梅花丛中,真令人赞叹!至于《红楼梦》中在芦雪庵里咏雪联句,雪中寻梅之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冬赏茶、花、竹、松等也是雅事。

至于在冰雪中的游戏,则有打雪仗,筑起冰雪城堡互相攻打。还有堆雪狮子、雪人、雪山等,这是儿童们最喜爱的。堆雪塑在儿童手里不是用盆子盛着的小工艺品,而是在雪地中扫雪聚拢,塑成大型的狮子、罗汉、雪山等。清代画家余芝生画的《百子图》,就有几个孩子在庭院中堆聚雪狮子的情景。

雪灯,是以冰雪冻成灯给人玩赏,在东北如今已经发展为大型的冰灯会。

在北方还有打滑挞、溜冰、爬犁等。打滑挞是汲水冻成高三四丈的冰山,由人爬上去滑滚而下,做出种种花样,在北京尤盛。《点石斋画报》有一幅《打滑挞》之画即绘此景。溜冰,是使用冰鞋,鞋底嵌一铁条,在冰上滑行,与今天溜冰相似。爬犁,也叫冰床,以木板做架子,下钉横带,嵌铁条,由人推、拉或用铁钎撑冰作为动力,在冰上穿梭滑行,或把二尺见方的爬犁放在山坡冰道上,一人坐于上,顺坡下滑,类似近代冰橇运动,或用群犬牵引爬犁而行。

古代还有盛大的冰嬉活动,由宫廷组织举行。《宋史》中即有帝王“幸后苑,观冰嬉”之记载。清代也有冰嬉。

五、九九消寒图

冬至之后即进入九九天,一九直至九九叫“数九”,这九九八十一日中多是冬季寒冷之日,须过了八十一天才迎来明媚春光。按传统说法,其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一般过了四九,天气便慢慢转暖了。

古代因数九而产生一种《九九消寒图》,亦是辞冬迎春之意。既可计算时间、做日历、物候历,又是优美的装饰画,故而流传不衰,不论宫廷民间都采用作冬日的文娱活动。

九九消寒图有好多种形式。如文字九九消寒图,由字组成,通常为“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者是“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旧时把雁字下部写作“佳”,以省笔);或者是“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诸字皆九画,合计八十一画。以双钩画或印在纸上,每画都空白。人们从冬至开始计算时间时,每过一日就在一画上染涂红色,涂尽九字后春光已至,全图皆是红色字。还可在笔画内外记录每一日的风雪阴晴等天气状况,是很好的天气记录图。

又有,《帝京景物略》卷二述:“有直作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yù,暖热之意)之候。”即一纸卷上印八十一个圆圈、注明日期,每天用朱红色染一圆,染尽就出九了。

也有人为了记录天气,在天阴时涂上半圈,晴则涂下半圈,风天涂左半圈,下雨天涂右半圈,降雪则涂中央。

梅花九九消寒图。

又有梅花九九消寒图。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就咏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原注:“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臙(yān,即胭)脂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回暖矣。”《帝京景物略》卷二:“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是在纸上画一枝梅花,有八十一瓣,每天画一瓣,素梅变红成为杏花,就出九了。

钱纹九九消寒图。

此外,还有鱼形消寒图、钱纹消寒图、葫芦消寒图、孩儿消寒图等。鱼形图是把阴阳鱼儿(类似八卦阴阳图)八十一个印在纸上;钱纹图是把八十一个古钱纹排列,二者都附录诗词。葫芦图是把文字排成葫芦形;孩儿图是把十二生肖与孩童印在纸上。其内容都很完美。如今消寒图仍有仿造,记录岁时物候,亦是好的。

消寒图多附以《九九歌》,是人们普及气象知识、宣传物候而编出来的,如宋代陆咏《吴下田家志》中载一首。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也载:“一九二九,召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风刮篱笆哗哗直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晚上屋内冷得像露宿一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衲两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清代《清嘉录》载替穷汉子诉苦的一首《九九歌》,显由上首变化而来:“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猪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獦蚤出。”

原作者丨马大勇

摘编丨肖舒妍

编辑丨罗东

燎可代表什么生肖2

【资料卡片】

骈 偶 成 语

B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彼一时,此一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C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吃一堑,长一智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D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丁是丁,卯是卯

 

E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F

 凡事预则立,不预而废

 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

 

G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过五关,斩六将

 

H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J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来之,则安之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经一事,长一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L

 雷声大,雨点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M

 满招损,谦受益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N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Q

 起死人,肉白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求大同,存小异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R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S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T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W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X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Y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夫当关,万人(夫)莫开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有则改之,无者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Z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各瓜得瓜,种豆得豆

 

 

成 语 之 最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贵的话一语千金最难的话一言难尽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最准的话一言为定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广的话一言千里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

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

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

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最小的针无孔不入

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最大的冒险孤注一掷

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进展一步登天

最荒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险的时候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成 语 集 中 营

【比喻构词】:

一败如水 胆小如鼠 引狼入室 风驰电掣 刀山火海 一贫如洗 料事如神

视死如归 对答如流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度日如年 心急如焚 巧舌如簧

如雷贯耳 如履薄冰 如日中天势如破竹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爱财如命

暴跳如雷 红叶似火 心乱如麻 高手如林 健步如飞 守口如瓶 栩栩如生

骄阳似火 冷若冰霜 门庭若市 恩重如山 从善如流 观者如云 浩如烟海

【夸张构词】: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泻千里 一触即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反义构词】:

弃暗投明 取长补短 厚今薄古 生离死别 苦尽甘来 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

三长两短 大同小异 大材小用 大智若愚 小题大做 上行下效 上窜下跳

无中生有 天翻地覆 化险为夷 凶多吉少 古为今用 古往今来 旧仇新恨

出生入死 生离死别 有名无实 有备无患 有眼无珠 寻死觅活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阳奉阴违 此起彼伏 吐故纳新 同甘共苦 因小失大 优胜劣汰

自生自灭 评头论足 远交近攻 求同存异 声东击西 克己奉公 扶弱抑强 改邪归正 里应外合 删繁就简 彻头彻尾 空前绝后 顶天立地 拨乱反正

居安思危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虎头蛇尾 明争暗斗 明枪暗箭 明察暗访

知己知彼 供不应求 舍本求末 舍生忘死 舍近求远 举足轻重 前因后果

将信将疑 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 挑肥拣瘦 柳暗花明 厚此薄彼 除旧更新

畏首畏尾 绝无仅有 谄上欺下 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能屈能伸 深入浅出

推陈出新 假公济私 量入为出 惩前毖后 街头巷尾 摇头摆尾 僧多粥少

颠倒是非 颠倒黑白 避实就虚 避重就轻 藏头露尾 瞻前顾后

【近义构词】:

胡言乱语 狐群狗党 胡思乱想 虎背熊腰 自轻自贱 自暴自弃 仁人志士

人山人海 日久天长 日新月异 争分夺秒 崇山峻岭 想方设法 调兵遣将

丢盔弃甲 金枝玉叶 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 含辛茹苦 穷凶极恶 手舞足蹈

呼风唤雨 长吁短叹 长年累月 引经据典 风起云涌 雷厉风行 魂飞魄散

龙腾虎跃 争名夺利 高瞻远瞩 流言蜚语 假仁假义

【A B C C 】:

波光粼粼 神采奕奕 生气勃勃 忧心忡忡 气势汹汹 得意洋洋 忠心耿耿

大腹便便 虎视眈眈 小心翼翼 死气沉沉 喜气洋洋 风尘仆仆 大名鼎鼎

【A A B C 】:

欣欣向荣 默默无闻 夸夸其谈 蒸蒸日上 人人皆知 井井有条 斤斤计较

奄奄一息 津津有味 历历可数 滔滔不绝 人人自危 心心相映 历历在目

洋洋得意 摇摇欲坠 比比皆是 循循善诱 蠢蠢欲动 步步为营 娓娓动听

格格不入 耿耿于怀 振振有词

【A B A C 】:

不闻不问 不知不觉 无边无际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全心全意 一模一样 不折不扣 无影无踪 半信半疑 如痴如醉 人山人海

不三不四 大手大脚 毛手毛脚 碍手碍脚 缩手缩脚

【A A B B 】:

山山水水 高高兴兴 三三两两 熙熙攘攘 口口声声 大大咧咧 原原本本

兢兢业业 战战兢兢 鬼鬼祟祟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慌慌张张 清清楚楚

【成语接龙】:(可以谐音)

A 组 :

心口如一 一笔抹杀 杀一儆百 百家争鸣 鸣锣开道 道不拾遗 遗臭万年

年富力强 强词夺理 理直气壮 壮志凌云 云中白鹤 鹤发童颜 颜筋柳骨

骨肉相残 残兵败将 将信将疑 疑神疑鬼

B 组 :

斗志昂扬 扬眉吐气 气味相投 投机取巧 巧立名目 目送手挥 挥洒自如

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 罪魁祸首 首屈一指 指鹿为马 马到成功

C 组 :

大快人心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得意忘形 形势逼人 人浮于事 事出有因

因小失大 大庭广众 众星捧月 月中折桂

找规律记成语

【巧藏城市名】:

一技之长 春风化雨 来日方长 沙里淘金 难能可贵 阳春白雪 声东击西

安居乐业 一步登天 津津有味

【巧藏学习的事物名称】:

千言万语 文通字顺 百炼成钢 笔墨纸砚 不计其数 学有专长 博览群书

包罗万象 九州方圆 规行矩步

【巧藏动物机关】:(12生肖成语结尾)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生龙活虎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白云苍狗 形同狗彘

【巧藏人体部位】:

焦头烂额 另眼相看 画龙点睛 一目了然 扬眉吐气 千钧一发 掩耳盗铃

嗤之以鼻 摇唇鼓舌 唇齿相依 劈头盖脸 三头六臂 一手遮天 了如指掌 口蜜腹剑 铁石心肠肝胆相照 集腋成裘 瞠目结舌 卑躬屈膝 摩肩接踵

指手画脚 异香扑鼻 别具匠心 洗心革面

【巧藏数字】:

多此一举 说一不二 三头六臂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

趣记成语

【含有"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 心灵手巧 手到擒来 手忙脚乱 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 手足无措 、心狠手辣 情同手足

【含有"虎"字成语】:

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骑虎难下 龙潭虎穴 、降龙伏虎 虎背熊腰 虎口脱险 调虎离山 羊入虎口 放虎归山 龙腾虎跃 、养虎遗患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虎视眈眈 如狼似虎 虎口余生 为虎作伥

【含有"然"字成语】:

怡然自得 依然如故 恍然大悟 茫然若失 浑然一体 豁然开朗 安然无恙 、焕然一新 庞然大物 蔚然成风 迥然不同 泰然处之 防患未然 怦然心动、 哑然失笑 昭然若揭 斐然成章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千军万马 对牛弹琴 声名狼藉 杯弓蛇影 鸡毛蒜皮 指鹿为马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亡羊补牢 狗急跳墙 如鱼得水 惊弓之鸟 画龙点睛 、兔死狐悲 翁中捉鳖 鸡鸣狗盗 黔驴技穷 鹏程万里 鹤发童颜 哀鸿遍野 、兵荒马乱 管中窥豹 爱屋及乌 鱼目混珠 骑虎难下 守株待兔 顺手牵羊 、螳臂挡车 蜂拥而至 泥牛入海 叶公好龙 一箭双雕 噤若寒蝉 井底之蛙 蝇头微利 门可罗雀 蜻蜓点水 狗头军师 狐群狗党 狗屁不通

成语用法归类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永垂不朽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 见利忘义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好学不倦 不学无术 勤学好问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描写谦虚的词】:

谨言慎行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自知之明

【描写骄傲的词】: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恃才傲物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描写人的语言】: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花言巧语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描写人容貌体态的词】:

闭花羞月 沉鱼落雁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如花似玉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瘦骨嶙峋 虎背熊腰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弱不禁风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卓约多姿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描写说的词】: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辞 唠唠叨叨 振振有词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描写高兴的词】:

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描写友情的词】: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描写花的词】: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奇花异草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明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含有云的词】: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朝云暮雨

风卷残云 彤云密布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过眼烟云 烟消云散

【含有雨的词】: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未雨绸缪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描写山的词】: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还我河山

湖光山色 山穷水尽 大好河山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锦绣河山 逼上梁山

【描写水的词】:

水流湍急 一泻千里 波澜壮阔 波涛汹涌 水平如镜 翻腾怒吼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乳交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描写颜色的词】: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古色古香

姹紫嫣红 面如土色 五光十色 灯红酒绿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光彩夺目

【描写稀少的词】: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星辰 宁缺勿滥 前所未闻 屈指可数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鳞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微不足道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独占鳌头

【描写热闹繁华安静的词】:

接踵摩肩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接踵而至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万籁俱寂 鸦雀无声 门可罗雀

【描写丰富繁多的词】: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不乏其人 不计其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是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 多才多艺 足智多谋 丰富多彩

【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画地为牢 杀鸡儆猴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杞人忧天 画龙点睛 南柯一梦 卧薪尝胆 洛阳纸贵

成语中的人物

南柯一梦(淳于棼 ) 东施效颦(东施、西施) 江郎才尽(江淹 )

赴汤蹈火(晁错及部下 ) 投笔从戎(班超 ) 鹤立鸡群(嵇绍 )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 ) 杀妻求将(吴起 )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借光( 匡衡) 指鹿为马(赵高 ) 纸上谈兵(赵括 )

精忠报国(岳飞 ) 闻鸡起舞(祖逖 ) 入木三分(王羲之)

鞠躬尽瘁( 诸葛亮) 卧薪尝胆(勾践 ) 破釜沉舟(项羽 )

乐不思蜀(刘禅) 图穷匕见(荆轲 )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安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 ) 口蜜腹剑( 李林甫)

东山再起 (谢安) 手不释卷(吕蒙) 望梅止渴(曹操)

退避三舍 (重耳) 煮豆燃萁 (曹植) 篝火狐鸣——陈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请君入翁(瓮)——来俊臣木牛流马——孔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围魏救赵——孙膑 投鞭断流——谢安

草木皆兵——苻坚 暗渡陈仓——韩信 拔山扛鼎——项羽

悬梁刺股——苏秦 罄竹难书——隋炀帝 怒发冲冠——岳飞

毛遂自荐—— 毛遂 老骥伏枥——曹操 鞠躬尽瘁——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七步之才——曹植 洛阳纸贵—— 左思 韦编三绝——孔子

多多益善——韩信 焚书坑儒——秦始皇 好大喜功——汉武帝

梦笔生花——李白 老马识途——管仲 一鼓作气——曹刿

背水一战——韩信

易错成语集锦

下面各例均从易错字例中精选出来,希望对你的复习有帮助。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璜) 众口烁金(铄) 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扬拔扈(跋)

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 怙恶不俊(悛)

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 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

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 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 浮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来(沓) 以老卖老(倚) 口蜜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 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

谈笑风声(生) 一如继往(既) 融汇贯通(会) 高官厚(禄) 搬门弄斧(班)

默守成规(墨) 以身作责(则) 斑澜多姿(斓) 闻名瑕迩(遐) 余音绕粱(梁)

【趣 味 语 文】

怎样背“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你知道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吗?你知道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三十六计吗?读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不但能知道三十六条妙计,还能学到一个妙法来记住三十六计。

有一位学生爱好文史,又有才智。有一天,他从邓拓的《燕山夜话》里一篇题为《三十六计》的文章中看到三十六计的名目,很感兴趣。其中有些计策脍炙人口,像空城计、连环计、苦肉计,还有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等。他想把三十六计熟记下来,可是近四十条计策怎么记得住呢?他把三十六计抄写下来,看来看去一直没想出个巧妙的办法。这天,他又在拿着抄写的三十六计边看边思索,目光不觉落在桌面的一本唐诗上,他灵机一动:对!从三十六计的每一计中各取一个字,编成一首诗来记,不就容易记住了吗?可是从每一计中取哪个字好呢?又如何串连在一起?这可真得动一番脑筋呢!经过精心地琢磨、推敲,反复地排列组合,终于编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guó)。

相传三十六计是檀公辑录的,所以诗的开头是“金玉檀公策”。这首诗里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个字都包含了一条妙计,按照诗中的顺序是: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这真是一诗巧藏“三十六计”。同学们,你有更好的办法记住“三十六计”吗?。

人体名称妙喻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

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

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

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终于有了眉目”。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心腹: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指良心,如“没心肝的家伙”;还用来称最亲热、最心爱的人,多用于年幼的子女,如“心肝宝贝”。

心脏: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气概,如“懒骨头、硬骨头”。

骨干:比喻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骨架: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工地上耸立着楼房的骨架”。

骨肉:指亲人,如“骨肉团聚”。

腰杆:比喻靠山。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如“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脚跟:比喻立场,如“站稳脚跟”。

燎可代表什么生肖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南驻马店正阳县闰楼商代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多件铜器带有“禽”字,如“禽爵”、“禽鼎”、“禽铙(náo)”、“辛亚禽示斝(jiǎ)”等等。据分析,此墓葬为商代禽族墓地,即卜辞“贞:使人于禽”中的禽方,这里也很有可能就是商代禽国所在范围。该遗址分布密集,设施齐全,范围较大,离殷商王畿较远,从出土铜器的规格和数量来看,商代禽国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望族大国。禽国国君在王室至少担任两种重要职位,青铜器记载为“亚禽”,比如出土于民国时期河南安阳殷墟的“亚禽氏铜玺”,当为禽国的国玺,青铜器“亚禽父乙尊”、“亚禽罍(léi)”等等。一般认为“亚”是商代一种武将职称,相当于后世的“上将”,多替商王行征伐之事,“亚禽”就是商王任命的禽族将领,多由诸侯国君或大族长担任。另外卜辞中有“小臣禽”的记载,“小臣”是商代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主要负责内政外交或军事,同样多由颇具威望的诸侯国君或部落大族长担任。部分禽氏铜器在安阳殷墟的出土,表明商代禽国与王室关系的紧密,虽然无法肯定青铜器上的“亚禽”和卜辞中的“小臣禽”是不是同系一人,但至少说明禽国历代君侯长期在王室出将入相,占据着商朝行政的核心枢要。

亚禽父乙尊

“禽”的甲骨文看上去像一个带柄的“网罩”,是一种专业捕捉飞鸟或其它小动物的网状工具。甲骨文的“毕”和“罗”可能是从“禽”字里面分裂出来的,加“田”成“畢(毕)”,这也就是后来的“田猎”,而“网罩下面加“鸟”便是“罗”,成为专门诱捕鸟类的工具,比如“见雀张罗”,《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随着文字的不断演变,“禽”也被用以名词,后来干脆“禽”加“手”造“擒”,代替“禽”的捕器本义。而“禽”一开始并非单单指鸟类,也包括兽类,所以《说文解字》说:“禽,走兽总称。”直到后来逐渐分裂,基本上成了鸟类的代名词,所以《尔雅》又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远古时期,早禽部族已发明网状诱捕技术,这样大大提升了狩猎质量和效果,禽人是一个以捕猎和饲养禽类为生的部族。正阳县闰楼商代遗址出土的禽族铜器铭文中,还有一个神秘的“酉”字,我们都知道,“酉”在十二生肖中属“鸡”,由此可见,禽部族或以养鸡为产业,可能是一个最早驯养家禽的部落。

禽的甲骨文

禽侯是商朝的“亚禽”,自然要替商王行政伐之事,卜辞:“贞:令禽伐东土,告于祖乙,于丁?八月。”这是一则商王令禽侯讨伐东土的贞问,祖乙是商代第十三任王,在位期间曾对东南一带的方国用兵,并降服过部分敌对势力。这里指将贞问得出的结论即令禽侯征东土的事告之先王祖乙,以求获得庇佑。禽国不但可以参与王室重要征伐大事,也负责各种王室祭祀。卜辞:“贞:惟禽呼侑上甲?”、“甲戊卜,贞:翌乙亥侑于祖乙三牛?”侑(yòu),即以手持肉,意为祭祀,这里是商王贞问使禽侯用三牛祭祀先祖上甲、祖乙的事。卜辞:“丙辰卜,宾贞:惟禽令燎于夔(kuí)?”燎,祭祀时的一种举火仪式,这里在贞问使禽侯在夔地举行祭祀仪式。除此之外,禽国还要替商王外差办事,这应该是“小臣”的职属范围,卜辞:“贞:禽甾王事?贞:弗禽其甾(zāi)王事?”商王贞问让禽侯外出到某地执行王事。卜辞:“贞:禽来舟?贞:禽不其来舟?”这是商王对禽侯要不要派去舟地的贞问。

亚禽氏铜玺

禽国是商朝南部重要臣属国,镇守南疆,虽地处甸服之外,但禽国与王畿之间的来往仍为频繁,商王经常会派使臣出使禽国,卜辞:“贞:使人于禽。”商王派使臣到禽地巡视或传达旨令。禽国一直延续到商末,此后不见踪迹,因其地理位置偏离中原,应该不会亡于商末大板荡,或亡于西周初的周公东征时期。禽国后来有禽姓,但现禽姓以出自姬姓周公旦长子伯禽为主。

文/堰风

殷商古国——妥国,国君为女子,历史上首位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