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代表什么生肖

诗不可说丨虎年说虎,《诗经》中的虎文化了解一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动静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殉代表什么生肖1

中国的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著名的“中华第一虎”当属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蚌虎,于1987年8月考古发现,即仰韶文化45号墓主人骨架两侧用蚌壳堆塑的龙与虎,距今六千年左右。墓主人头南脚北,龙、虎头北尾南,四脚向外。据介绍,龙位于右侧,头向北、背向西,长1.78米,高0.67米,前爪趴,后爪蹬,作腾飞状;虎位于左侧,头朝北,背向东,身长1.39米,高0.63米,张口露齿,四肢呈交替行走状。非但如此,经研究,学者们大体认定这墓主人是巫师,蚌壳摆塑的图案象征“青龙”“白虎”星座,也是古老的天文图。

考古的虎文化资料如此震撼,那么传世的诗歌里虎文化的呈现又是怎样的面貌呢?我们以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例探讨探讨,而详细考索下来,《诗经》中共有九首诗直接提到了虎,“虎”字出现了十一次,数量如此之多,很是让人惊讶;而详加探究,《诗经》居然是虎文化富矿。

虽然大家都知道《诗经》,但可能对有些诗篇并不熟悉。我首先把这些诗句罗列如下:

对这些诗句进行归类分析,《大雅·韩奕》里的“有熊有罴,有猫有虎”是对作为野兽之一的老虎的列举,这是老虎以最自然的状态入诗。《小雅·何草不黄》与《小雅·巷伯》都是拿老虎说事作比的,虽然用的是“虎”字的原始意义,但已经把歌者的自我情感投注到老虎的形象中了。前者之“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是悲叹自己奔波劳碌,像野牛老虎一样在旷野中游荡,艰难求生,生死未卜;后者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是对“谮人”的诅咒,说要把那造谣中伤诬陷别人的小人丢给野外的豺和虎,却连豺虎都嫌弃他不肯吃,豺虎都嫌弃他不肯吃,只好把他丢到北方的那不毛之地。

《小雅·小旻》和《郑风·大叔于田》都用了“暴虎”的说法,《小雅·小旻》除了“暴虎”还有“冯(píng)河”,这实则就是成语“暴虎冯河”的来历。成语“暴虎冯河”是指赤手空拳打老虎,徒步空身过黄河,可能在最初,这两项壮举都是超级勇者的行为艺术,很令人赞叹的,比如《郑风·大叔于田》,这“于田”就是指“田猎”,打猎,诗中的“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就是赞美这威武的“大叔”去打猎,赤手空拳没有防护地猎取到老虎,光荣地把老虎进献给国公。但是,后来人们更多的趋于理性,“暴虎”与“冯河”都成了反面教材,《小雅·小旻》就是强调说“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而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圣人孔子也是这样教育英武有余的弟子子路的,《论语·述而》载曰: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文段的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如果得到任用就积极行动,否则就隐居不出,大概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与谁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黄河,这样冒险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但我们反向思考一下,《诗经》里既有对“暴虎”的正面歌颂(《郑风·大叔于田》),又有对此的冷静反思(《小雅·小旻》),这其实正说明了当时人们把老虎作为猎物对待,还把赤手空拳猎取老虎看做勇者壮举,再进而感到凶险,要以之为鉴,以之为戒。

《诗经》时代老虎作为猎物除了郑重地“献于公所”,还有其他诸多实际的用途。《秦风·小戎》之“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便是用途之一的证明。这“虎韔(chàng)”是指用老虎皮做成的弓囊,弓箭套。显而易见,将士们用上这样的“虎韔”,当然更是虎虎生威啊。

《诗经》时代老虎作为猎物,老虎皮可能就是当时极为重要的由国家控制的军事物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楚城濮之战说:“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楚师败绩。”鲁僖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632年,这激烈的城濮之战时,晋国三军中的下军的将领胥臣,把战马打扮一番,蒙上了老虎皮,率先冲击充当楚军联军的陈国、蔡国的军队,陈蔡军队奔逃,导致楚军右翼溃退……最终楚军大败。我们知道有“披着羊皮的狼”,这名将胥臣的“蒙着虎皮的马”也真是出奇制胜啊。

回到《诗经》谈虎,《鲁颂·泮水》《大雅·常武》《邶风·简兮》这三首诗都是直接以虎来写人的。前两首用了“矫矫虎臣”和“进厥虎臣”的说法,“虎臣”是指勇武威猛的臣子,“虎”字于此,显然有褒义。《大雅·常武》还有“阚如虓(xiāo)虎”之语,“虓虎”意思是指咆哮的老虎,老虎怒气冲天,虎威更盛;这里是以“阚如虓虎”来形容周天子的虎狼之师,杀气震天,英武逼人。

直接以虎来写人的《邶风·简兮》是一首赞美“万舞”的领舞“硕人”的情歌,倾心于“硕人”“有力如虎”,真是一往情深。《邶风·简兮》诗曰: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翻译成现代汉语,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鼓声擂动有节奏,雄壮万舞要开场。太阳正在当空照,英俊领舞站前方。魁梧的舞师真健美,在这公庭上演绎万舞动人心。他动作有力如猛虎,他轻握缰绳好潇洒。他又左手拿着龠(yuè)管吹奏,他又右手挥舞着野鸡翎毛做成的华美“翟”。他红光满面,像涂上了红红的赭粉。公侯满心欢悦,连连说着快快赐酒。啊,想那高高山上有榛树挺拔,想那低处湿地上甘草茂盛。我心里思念人儿是谁呢?就是这西方来的舞师可真英武。那英俊的舞师啊,那从西方来的美人,叫人如何不想他!

《邶风·简兮》这首诗,历代的解诗者都把这位万舞领舞者的地位看低了,想当然地认为这位“西方美人”是一般的“伶人”或“伶官”,但其实最高级的贵族才会是万舞的领舞者。《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这故事表明,楚文王生前曾亲自以万舞“习戎备”,而楚令尹子元是正宗的楚王子,又兼以“令尹”之尊贵,却在楚文王去世后“欲蛊文夫人”,也可以亲自“振万焉”。由此类推可知,这《邶风·简兮》里的万舞领舞者也必为高级贵族。且描述他的话语里还有“执辔如组”的话,“执辔如组”是指驾驭马车的技艺高超,潇潇洒洒。在《诗经》的那个时代,能够做到“执辔如组”,可比当今的“单手开法拉利”炫酷,基本类同现在的亲自轻松自如地驾驶私人飞机。这样的一位“硕人”“美人”,简单的高富帅就能形容的了吗?当然,还有,最主要的是“有力如虎”的精气神,这气质,这内涵,这才是真爱。

除了上述九首诗歌,《诗经》中还有两首诗里也有“虎”字,“虎”字出现了六次,但这都是作为人名“召虎”“鍼(zhēn,同‘针’)虎”出现的。这两首诗是《大雅·江汉》和《秦风·黄鸟》。

《大雅·江汉》有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这首诗里的召虎即召穆公,属于周王室姬姓的后代,其祖先为召公奭(shì,盛大的意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虎曾多次劝谏周厉王,事迹见于《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他劝谏周厉王不要施加重税,不要忽视民怨,不要堵塞民众的言路,周厉王都不听从,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即位,召穆公与周定公辅佐周宣王,或史称“周召共和”。结合以上史料分析,这《大雅·江汉》正是作于周宣王时代的,记述召虎奉周宣王之命率兵平定淮夷,开辟疆土,获得赏赐。召虎又制作铜簋,祭告其先祖,颂扬天子,宣扬文德。

《秦风·黄鸟》第三章诗曰:“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秦风·黄鸟》所歌咏叹息的是秦国子车氏三位大夫奄息、仲行、鍼虎,他们为秦穆公殉葬之事可以明确地得到诗史互证。《左传·文公六年》载曰:“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此事又见载于《史记·秦本纪》:“缪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除了召虎、鍼虎,《诗经》时代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叫“虎”的人物“阳虎”,其事迹见于《左传》《论语》等典籍,他与孔子也颇有交集。

总结来看,如果把人名中有“虎”字也算上,则《诗经》中共有十一首诗歌出现“虎”字计十七次。在用法上,有对于自然界动物老虎的描写,有以老虎的威武凶猛来比拟军队、比拟得力大臣的夸赞,也有对于意中人“有力如虎”的一见倾心。

撰文:孙秀华

殉代表什么生肖2

狗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十一位(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位于鸡的后面,猪的前面。所配地支为戌。也就是说,凡是戌年生的人,其属相为狗。五行上戌狗为土,根据五行相克关系,可以推导出狗怕虎(见王充《论衡》)。

在远古时期,人们根据对动物的认知以及自身生活的需要,选择了马、牛、羊、鸡、狗、猪进行饲养驯化,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畜,这六种动物就称为“六畜”。《三字经·训诂》云:“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时期,六畜的驯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应该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在六畜中,狗是最早被驯养的,它不仅能够看家护院,也用来祭祀以及食用。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食犬文化。在商周时期,狗肉是贵族食物,曾是周天子宴客的御席珍馐之一。春秋到两汉时期,中国的食狗人群扩大,从贵族扩展至平民。与此同时,屠狗者也逐渐增多,甚至发展成了一种职业。战国时期的刺客聂政“家贫,客游以为狗屠”,春秋时期力士朱亥、战国高渐离以及汉代开过功臣樊哙都是屠狗出身。《史记·卷九十五·樊哙传》中写:“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到了秦汉,狗肉已经成为重要的肉食来源。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屠狗食狗之风主要在北方盛行。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大批北方人口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方的食狗之风开始在南方流行。

汉字“犬”字早在甲骨文时代已出现,写作,为象形字。后经演变,虽然楷书“犬”字象形的痕迹已很难辨认,但仍可从部首“犭”看出象形痕迹。

在汉语里,为了与人类区分,兽类都通常被用于贬抑词语,狗也如此,在汉语中是不被当作家庭核心成员、地位等同于人的,参见:

(1)成语:“鸡犬不宁”、“蜀犬吠日”、“关门打狗”、“行同狗彘”、“狗仗人势”、“狗急跳墙”、“丧家之犬”、“鸡鸣狗盗”、“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猪狗不如”、“偷鸡摸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犬马之劳”。

(2)俗语:“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打狗也要看主人” ,和一些关于狗肉的俗语,“挂羊头卖狗肉” 。

(3)歇后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

骂人用语:“狗娘养的”、“狗日的”、“狗东西”、“狗杂种”、“狗崽子”、“狗男女”、“臭狗屎”、“放狗屁”、“狗眼”。

(4)贬抑名词:“狗腿子”、“狗头军师”、“狗奴才”、“痛打落水狗”、“狗仔队”、“走狗”、“狗屁不通”等。

(5)自谦:“犬子”(犬子也可用于做贬义代词,如关羽说过“虎女焉能嫁犬子”)。

(6)自嘲:现代中国网络文化中有一种现象:网民自嘲为“狗”,如“累成狗”“热成狗”。

近年来的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XX狗或狗XX的用法,XX一般为被描述的个人或群体所具有的特定身份(名词)或特征(形容词)以及其实施过的行为(动词),如“引战狗”(添加动词)、“洋狗”(添加形容词)、“狗骗子”(添加名词)。

“XX狗”表示对从事这某行业或者在某状态中有疲惫/无奈之感,如“加班狗”“单身狗”;与之异曲同工的有程序员称“程序猿”“码农”,又如互联网公司产品人员,“产品狗”“设计狮”。若用于他人身上则不那么礼貌,带挑衅讽刺甚至可以是侮辱,因为“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多为贬义(“不是人”),如“优越狗”“势利狗”。

古人表示忠心的时候,多会说:愿效犬马之劳。《三国志》记载: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这里以“爪牙”借代狗,说明虽然这些猛将有犬的品质,但已不再用“犬”来明着形容他们。而当中原汉族彻底进入农耕社会后,有了封建的制度律法,人类用到狗的地方就越来越少,而狗却依然依赖着人类。

最早期随南岛语族引入台湾,即所谓的“台湾犬”,主要作为狩猎用途,后随着不同民族交流,相继引入各种不同的犬种。位于台湾最北端的乡镇-新北市石门区之石门十八王公庙,亦有忠犬随主人而殉的传说。

蒙古时期成吉思汗(铁木真)曾称其麾下四名勇猛的大将为“四犬”,分别为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

神犬哮天犬,中国神话传说中二郎神身边的神兽。

殉代表什么生肖3

曹操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代一大枭雄,除了在军事政治上的成就外,

1. 逆旅整设,以通商贾。

出自汉·曹操《步出厦门行·冬十月》。逆旅:迎接宾客的地方。将旅店整理齐备,来迎接往来的商人。

2. 吾恐造之者富,随之者贫也。

出自汉·曹操《魏武帝集·为张范下令》。造:肇始;开端。我恐怕开创的人得到名气、富贵,而模仿学样的人会遭到失败。这句话指出首创、开端具有重要意义,而简单模仿是不行的。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出自汉·曹操《步出夏门行》。澹澹:水波荡漾。沧海之中水波荡漾,山岛高高的耸立着。

4.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出自汉·曹操《短歌行》。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饮酒!这句话常用来表示借酒消愁。

5.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自汉·曹操《短歌行》。只有做到像周公旦一样的礼贤下士,才会得到天下所有人的拥戴。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骥:好马;千里马。枥:马槽。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千里马即使老了,只能伏在马槽里吃草,仍然有奔驰千里的志向;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也不会消失。诗句表现作者的志向不因年老而消退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7. 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出自汉·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烈士: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徇:通“殉”。树立了宏大志向的人一定会努力去实现它,这是那些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甚至不惜牺牲的追求。这句话指出有志之士会为了实现志向而努力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8.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出自汉·曹操《蒿里行》。《蒿里行》属相和歌相和曲,言人死魂归蒿里。曹操此作是借古题写时事,叙述汉朝末年讨伐董卓时群雄争权,造成战乱,人死地芜的景象,是当时实录。战死者的白骨暴露在田野,千里之间荒无人烟,连鸡叫声都听不到。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战乱带来的惨景。

9.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出自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不要因为慕虚荣、图虚名,而遭受实际的损失和祸患呀。这句话指出一个政治家治国理政应具有的品格,这也是各层级领导人乃至普通人为人做事应遵循的基本道理。

1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出自汉·曹操《观沧海》。太阳和月亮运行在大海之中,星光闪烁的银河,也像从大海中升起一样。这句诗词描绘出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一天下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