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逸字的公司名字 简洁且寓意好的

  很多人觉得开公司有面子,很有范,是没有看到公司经营的艰难。据统计,每天都有1万多家公司注册,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虽然国家支持私人开设公司,但是公司的经营需要有资金、人脉、经验的积累,公司才能经营好,有盈利。对一家新的公司而言,起个好的名字很重要,如何给带有逸的公司起名字?

  起名技巧:  1、巧用音译谐音

  使用一些英文,法文,德文等的译音作为公司名字会让人看起来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比如“纳爱斯”就是根据英文“nice”音译过来的,寓意也是十分的好。谐音就是利用相似的音来巧妙的给公司取名,显得公司名字匠心独运,耳目一新,从而对公司印象深刻。

  2、简短有力响亮  一个公司的名字若是过分冗长,就会失去本身的气势,让人觉得拖沓,不明所以,并且不能够快速的被人记住。因此中文品牌名称的字数不应超过4个字,一般以两个字或三个字为宜。公司名字有力响亮,很容易让客户记住,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好的推广作用。

  3、名字立意要积极  除了名字的外在体现,内在的含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公司名字的支撑点,因此公司名字应符合公司理念、服务宗旨,这样有助于公司形象的塑造,这就需要对公司的目前的经营,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做一个长远细致并且精炼的提取。

  宜用名字推荐:  1、麒亚逸

  这个名字读起来十分好听,因为它的声调有平仄变化,是一个好听又顺口的公司名称。“麒”即指麒麟,是我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入公司名字显得很大气;“亚”代表东方,表示大气之义,有利于赢得顾客的好感和公司的推广,对公司的持久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2、鼎逸乾  以三个字作为公司的名字,展现有霸气的风范,好似见识到了君王临朝、万人朝拜的场景,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从名字的意境上就演示出了公司优秀的能力,比喻公司会功成名就、飞黄腾达的寓意,读来深刻,浑厚动听,是个十分不错的公司名字。

  3、红博逸  世界缤纷多彩,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受以及含义都是不同的,红色,放入性格中代表的是热情奔放,放入事业上象征的是红火旺盛、财源滚滚,以火入公司名,财气满满。“博”字指博学多才,入公司名喻为能力优秀,作公司名就非常好听大气吉利。

此文为达一算命网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拓展阅读

逸「逸」111

走逸,◆逃亡;逃走。○《元典章新集‧刑部‧禁科取俸錢》:“其良善之人可以無累,若有強梁有罪欠債之人必至走逸。”○[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城郭》:“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明][浮白齋主人]《笑林‧富翁戴巾》:“牛臨水照視,驚而走逸。”

自逸,◆身心安適。○《詩‧小雅‧十月之交》:“我不敢傚,我友自逸。”○[漢][蔡邕]《陳太丘碑文》:“樂天知命,澹然自逸。”○[宋][曾鞏]《策問三》:“而政未加善,側身踐行,兢兢業業,不敢自逸。”○[明][周履靖]《游白岳山與松窩子百瓢道人聯句》:“談玄心自逸,吟句字還工。”

雲逸(云逸),◆指節操高潔的隱逸之士。○[唐][張說]《唐故贈齊州司馬陸公神道碑》:“[楚]邸肇封,大羅雲逸,雖沉痾未彌,而僉望允歸。”

樂逸(乐逸),◆亦作“樂軼”。◆悠閑安樂。○《史記‧燕召公世家》:“[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謂欺,厥咎奧,雨雪四至而溫。臣安祿樂逸茲謂亂,奧而生蟲。’”

游逸(遊逸),◆猶游樂。○《南史‧陳南康愍王方泰傳》:“[方泰]少粗獷,與諸惡少年群聚,游逸無度,[文帝]以[南康王]故,特寬宥之。”○《南史‧周寶安傳》:“以貴公子驕蹇游逸,好狗馬,樂驅馳,靡衣媮食。”

逸足,◆1.猶疾足。○[漢][傅毅]《舞賦》:“良駿逸足,蹌捍凌越。”○《三國志‧吳志‧龐統傳》:“[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郭沫若]《楚霸王自殺》:“馬像是恨那眼前的[長江]限制了它的逸足,屹立着不斷地把前蹄在石磧上蹴。”◆2.指駿馬。○[明][高啟]《車過八崗》詩:“安得駕逸足,平野超飛煙。”◆3.比喻出眾的才能或人才。○[唐][劉長卿]《灞東晚晴簡同行薛棄朱訓》詩:“二賢誠逸足,千里陪征駕。”○[宋][陳師道]《代祭曹令文》:“駸駸逸足,度[謝]超[鮑]。”○[明][王稚登]《丹青志‧逸品‧兩陳君》:“若夫翠辨紅尋,葩分蕊析,此俗工之下技,非可以語高流之逸足也。”

逸走,◆1.奔跑。○《後漢書‧五行志五》:“[光和]中,[雒陽][水西橋]民馬逸走,遂齧殺人。”○《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慶氏]有馬,驚而逸走,軍士逐而得之。”◆2.逃跑。○《南齊書‧東南夷傳‧扶南國》:“臣有奴名[鳩酬羅],委臣逸走,別在餘處,構結兇逆。”○[清][戴名世]《孑遺錄》:“[獻忠]走,[黃將軍]縱馬追之,而賊以輜重馬牛遺民男女塞道,追少緩,逸走。”◆补证条目■逃跑。○《普曜经·降魔品》:“波旬奔馳如狂逸走。”

逸字,◆1.指草書字。○《宣和畫譜‧劉正夫》:“[正夫]喜書學,多作行法……晚年間作逸字,獨藏于家。”◆2.謂散逸的詩文。○[宋][晁補之]《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詩:“詔畀千金訪遺逸,遺文逸字往往出。”◆3.指脫字。○[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第三編:“經典相承之字,偏旁所從,及注義及序例中之字,而不見於部中者,學者謂之逸字。”

逸致,◆1.超脫世俗的意態。○[唐][張懷瓘]《書斷中》:“﹝[鍾會]﹞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致飄然,有凌雲之志。”○[清][韓泰華]《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下:“[衡山]《溪山清遠圖卷》,茅屋數椽,小童遠遠渡橋而至,極有逸致。”○[葉聖陶]《靈臺艷影》:“[吳下][白生]……作畫亦楚楚有逸致。”◆2.閑適安逸的情致。○[唐][白居易]《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牽。”○[清][李漁]《閑情偶寄‧種植‧草木》:“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於無窮逸致矣。”○《郁達夫游記‧感傷的行旅》:“不過細雨騎驢,延着七里[山塘],緩緩的去奠拜[真娘]之墓的那種逸致,實在也盡值得我們的懷憶的。”

逸志,◆1.超逸脫俗之志。○[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瑾]卓爾,逸志不群。”○[明][王錂]《春蕪記‧閨語》:“那書生才高[鄢郢],更翩翩逸志凌雲。”○[清][李調元]《峨嵋山賦》:“今子逸志超塵,遍繹洞竅,心與天游,戛戛獨造。”◆2.縱欲放蕩之志。○[唐][李群玉]《穆天子》詩:“[穆]滿恣逸志,而輕天下君。”○[明][邵璨]《香囊記‧講學》:“詩以道性情,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清][蠡勺居士]《<昕夕閑談>小序》:“聞惡則深惡,聞善則深善。斯則又古人啟發良心、懲創逸志之微旨。”

逸政,◆使人民安居樂業的政治。○《後漢書‧臧宮傳》:“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

逸樂(逸乐),◆閑適安樂。○《國語‧周語中》:“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於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漢][王充]《論衡‧自紀》:“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宋][范成大]《館娃宮賦》:“惜也未聞大道,宜逸樂而志荒。”○《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同逸樂。”○[丁玲]《韋護》第三章:“他怠惰了,逸樂了,他對他的信仰,有了不可饒恕的不忠實。”

逸游(逸遊),◆見“逸遊”。

逸義(逸义),◆謂字、詞、典故等未經解詁的冷僻意義。○[蔣禮鴻]《懷任齋文集‧杜詩釋詞》:“暨僻詞逸義,越在字書,待搜抉以得其解者,疏而錄之。”

逸逸,◆謂往來有次序。○《詩‧小雅‧賓之初筵》:“鐘鼓既設,舉酬逸逸。”○[毛]傳:“逸逸,往來次序也。”

逸遺(逸遗),◆猶言隱居避世。○[唐][韓愈]《上宰相書》:“主上感傷山林之士有逸遺者,屢詔內外之臣旁求於四海。”○[清][劉大櫆]《江先生傳》:“猶賴有山澤逸遺之士,窮年兀兀於其中,遞相推測隱度。”亦指隱居避世的高士。○[唐][宋之問]《在桂州與修史學士吳兢書》:“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處,並乞逸遺事跡,不翳聲塵,代業有光。”

逸言,◆1.逸豫之言。一說,過言,失言。○《書‧盤庚上》:“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由丕變。”○[孔]傳:“無有逸豫之言。”○[蔡沈]集傳:“逸,過也。”○[洪頤煖]《讀書叢錄‧尚書》:“‘罔有逸言’,謂無有失言。○《說文》:‘逸,失也。’”◆2.散失之言。○[晉][郭璞]《<方言注>序》:“考九服之逸言,標六代之絕語。”

逸興(逸兴),◆超逸豪放的意興。○《藝文類聚》卷一引[晉][湛方生]《風賦》:“軒[濠]梁之逸興,暢方外之冥適。”○[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明][歸有光]《洧南居士傳》:“視世之規規譾譾,無居士之高情逸興,雖為官,豈能辨治哉?”○《人物》1985年第4期:“窗外竹影婆娑,映得室內一碧如洗,更增添了他談話的逸興。”

逸性,◆超脫不俗的性情。○[清][王韜]《淞濱瑣話‧瑤臺小詠中》:“逸性宜書畫,雛音泥管弦。”

逸賢(逸贤),◆隱遁不仕的賢人。○[唐][權德輿]《明經策問八》:“[虞仲]隱居以放言,[下惠]辱身以降志。頗殊取捨,皆曰逸賢,探索精微,當有師說。”○[明]徐渭《祭羅封君》:“惟翁太古樸致,盛世逸賢,薀德高蹈,好爵靡干。”○[清][虞名]《指南公‧舉義》:“每恨朝無正士,野多逸賢,猛士無人,邊防不力。”

逸文,◆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晉][郭璞]《<注山海經>敘》:“庶幾令逸文不墜於世,奇言不絕於今。”○[唐][皇甫湜]《編年紀傳論》:“必舉其大綱,而簡序事,是以多闕載,多逸文。”○[清][葉廷琯]《吹網錄‧<史通>削繁序誤》:“蓋《困學紀聞》曾載《莊子》逸文,故[潛邱]補之也。”○[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三篇:“然[唐][宋]人所引逸文,又有與今本《鬻子》頗不類者,則殆真非道家言也。”

逸王,◆指驕奢淫逸的王公。○《國語‧晉語六》:“夫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宋][范成大]《館娃宮賦》:“是為逸王之舊遊,有墟國之遺恫焉。”

逸亡,◆1.逃亡。○[漢][焦贛]《易林‧中孚之節》:“買羊逸亡,取物迷失。”○[宋][葉適]《故寶謨閣待制知平江府趙公墓志銘》:“公令軍別為籍,兵逸亡,馬倒斃,皆即報。”◆2.散失。○[宋][蘇舜欽]《<石曼卿詩集>序》:“其逸亡而存者,才四百餘篇,古律不異,并為一帙。”○[明][文徵明]《高士圖傳》:“《高士傳》一編,逸亡已久,然亦時時散見於文章□志及稗官之家。”

逸俗,◆超脫世俗。○[漢]徐幹《七喻》:“有逸俗先生者,耦耕乎巖石之下,栖遲乎穹谷之岫。”○[南朝][梁][曹景宗]《答釋法雲書難范縝<神滅論>》:“自非鑒窮八解,照侔十號,排罔逸俗,安得如此?”

逸思,◆超逸的思想。○[南朝][梁][沈約]《<棋品>序》:“是以[漢][魏]名賢,高品間出:[晉][宋]盛士,逸思爭流。”○[唐][王勃]《游廟山賦》:“驅逸思於方外,跼高情於天下。”○[清][姚瑩]《論詩絕句》之十:“[大江]日夜客心悲,發語蒼茫逸思飛。”

逸水,◆猶洪水。○[唐][道宣]《敘王明廣請興佛法事》:“昔[唐堯]則天之治,天有逸水之災;[周]置宗廟之禮,廟無降雨之力。”

逸書(逸书),◆1.特指古文《尚書》。因[西漢]時出自[孔子]舊宅壁中,未立博士傳之,故名。○[唐][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至於[後漢],[孔氏]之本遂絕。其有見於經典者,諸儒皆謂之《逸書》。”○[宋][歐陽修]《日本刀歌》:“[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章炳麟]《訄書‧清儒》:“而[仁和][邵懿辰],為《尚書通義》、《禮經通論》,指《逸書》十六篇、《逸禮》三十九篇為[劉歆]矯造。”◆2.泛指散佚失傳的書籍。○[宋]徐積《和路朝奉新居》之九:“都無長物垂空橐,卻有閑房聚逸書。”○[魯迅]《集外集‧選本》:“﹝《世說新語》﹞被[清]代學者所寶重,自然因為注中多有現今的逸書,但在一般讀者,卻還是為了本文。”

逸事,◆謂散失淪沒而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跡。多指未經史書正式記載者。○[唐][劉知幾]《史通‧雜述》:“逸事者,皆前史所遺,後人所記,求諸異說,為益實多。”○[元][大圭]《次韻王季鴻游九日山》:“逸事傳海陬,史氏闕光顯。”○[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我今掇其逸事,貽我青年。”

逸世,◆1.指太平盛世。○《宋書‧劉景素傳》:“今陛下尊英雄之高軌,振逸世之奇聲,何至仍衰世之異議,以掩賢人之名哉?”◆2.超世,出眾。○[唐][韋應物]《奉和張大夫戲示青山郎》:“天生逸世姿,竹馬不曾騎。”○[明][王錂]《春蕪記‧獻賦》:“昨日,[唐][景]二大夫,曾舉秀士一人,名為[宋玉],雄奇博洽,逸世超群。”

逸士,◆節行高逸之士,隱逸者。○《後漢書‧逸民傳‧高鳳傳論》:“先大夫[宣侯]嘗以講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唐][白居易]《秋日與張賓客舒著作同游龍門醉中狂歌》:“[商嶺]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紅樓夢》第二回:“若坐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聞一多]《憶菊》詩:“啊!東方底花,騷人逸士底花呀!”

逸詩(逸诗),◆1.指《詩經》未收的古代詩歌。見於[先秦]經傳諸子中的約有數十處,多為零篇殘句。○《晉書‧束晰傳》:“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唐][崔國輔]《奉和聖制上巳祓禊應制》:“逸《詩》何足對,窅作掩[東周]。”○[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考文》:“逸《詩》之散見經傳者,附載於後。”○[郭沫若]《關於大規模收集民歌問題》:“我們看一些子書裏引的逸《詩》,就不是那麼整齊。”◆2.謂詩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經收入專集中,由後人發現而輯出者。○《文教資料》1988年第4期:“這些詩作,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後來未能被搜輯編入詩家的專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詩。”

逸失,◆散失;失落。○[明][李東陽]《<黎文僖公集>序》:“及往反故邑,回翔舊都,道途篋笥間逸失過多。”○《<宛署雜記>出版說明》:“《永樂大典》中曾載有[元]代的《析津志》,已經逸失了。”○《新華文摘》1985年第2期:“[日本]政局時而動蕩,內閣藏書也有部分逸失。”

逸聲(逸声),◆1.淫聲。○《國語‧楚語下》:“夫[闔廬]口不貪嘉味,耳不樂逸聲。”○[韋昭]注:“逸,淫也。”◆2.高聲。○《藝文類聚》卷九一引[晉][陸善]《長鳴雞賦》:“何伺晨之早發,抗長音之逸聲。”

逸身,◆使身體安閑舒適。猶養身。○《列子‧楊朱》:“可在樂生,可在逸身。善樂生者不窶,善逸身者不殖。”

逸少,◆美少年。○[南朝][梁武帝]《凈業賦》:“覽當今之逸少,想後來之英童。”

逸散,◆1.猶散失。○《新華文摘》1985年第2期:“中間雖然幾經戰火變遷,時有逸散,然其珍典祕籍的數量,仍然可觀。”◆2.釋放,散發。○《新聞出版報》1989.3.29:“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地球熱量不能向外逸散。”

逸如,◆安然。○[宋][田況]《儒林公議》卷上:“[張知白]清劍好學,居相位如布素時,其心逸如也。”

逸容,◆1.猶美貌。○[晉][葛洪]《抱樸子‧酒誡》:“故惑目者必逸容鮮藻也,惑耳者必妍音淫聲也。”○[晉][葛洪]《抱樸子‧博喻》:“多力何必[孟賁]、[烏獲],逸容豈唯[鄭旦]、[毛嬙]?”◆2.安逸的儀容。○[晉][支遁]《五月長齋詩》:“逸容研沖賾,綵綵運宮商。”

逸人,◆猶逸民。○《後漢書‧趙岐傳》:“[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唐][高瑾]《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逸人談發,仙御舟來。”○[清][錢大昕]《廿二史考异‧後漢書二‧法雄傳》:“[子真],在《逸人傳》。逸人即逸民。○[章懷]([李賢])避諱,改為人字,後來追改,不及遍檢,它傳故或改或否耳。”◆补义条目■逃逸之人。○《普曜经·告车匿被马品》:“菩薩遂進,深入名山,五人追之,不能及逮,心自念言,是爲逸人,行不擇路,何道之有也?”

逸曲,◆超逸的歌曲。○《宋書‧謝靈運傳》:“卷《叩弦》之逸曲,感《江南》之哀歎。”○[唐][王勃]《采蓮賦》序:“昔之賦芙蓉者多矣,雖復[曹王][潘令]之逸曲,[孫]、[鮑]、[江]、[蕭]之妙韻,莫不雜陳麗美,粗舉採掇。”○[清][吳兆騫]《竹賦》:“太子乃感[湘]流之怨歌,撫[楚]潭之逸曲。”

逸情,◆1.超脫世俗的感情。○《後漢書‧逸民傳贊》:“遠性風疏,逸情雲上。”○[清][吳偉業]等《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清齋幽事足,良會逸情兼。”◆2.猶閑情。○[南唐][李中]《獻中書張舍人》詩:“下直無他事,閒遊恣逸情。”○[元][顧瑛]《和馬孟昭韻》:“猶有彌明叟,聯詩慰逸情。”

逸氣(逸气),◆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也。”○[王利器]集解:“逸氣,謂俊逸之氣。”○[唐][李白]《天馬歌》:“逸氣稜稜凌九區,白璧如山誰敢沽。”○[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三節:“‘齊氣’是說語氣的舒緩,‘逸氣’是說語氣的奔放,這一樣也可以形成文章的風格。”

逸品,◆1.謂技藝或藝術品達到超眾脫俗的品第。○《梁書‧武帝紀下》:“六藝備閑,棋登逸品。”○[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畫一》:“世之評畫者,立三品之目:一曰神品,二曰妙品,三曰能品。又有立逸品之目於神品之上者。”◆2.指散失的物品。○[郭沫若]《斷斷集‧再談官票寶鈔》:“但[江][浙]兩省這些逸品,似乎只是‘樣錢’(當時由地方擬鑄,具呈中央的錢樣),並沒有見諸實行。”

逸女,◆猶美女。○《漢書‧揚雄傳上》:“初纍棄彼[虙妃]兮,更思[瑤臺]之逸女。”○《藝文類聚》卷七九引[漢][楊修]《神女賦》:“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泉庭。”○[元][孫仲宣]《交友賦》:“望[瑤臺]之逸女兮,見[虙妃]之便嫣。”

逸目,◆謂眼中所見景色令人愉悅。○《初學記》卷二七引[晉][閔鴻]《蓮花賦》序:“芙蓉豐植,彌被大澤,朱儀榮藻,有逸目之觀。”○[唐][李賀]《春歸昌谷》詩:“逸目駢甘華,羈心如荼蓼。”

逸名,◆1.猶美名。○[唐][皮日休]《七愛詩‧盧徵君鴻》:“萬世[唐]書中,逸名不可比。”○[前蜀][曹松]《吊李翰林》詩:“[李白]雖然成異物,逸名猶與萬方傳。”◆2.謂失傳的姓名。

逸民,◆指遁世隱居的人。○《論語‧微子》:“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何晏]集解:“逸民者,節行超逸也。”○《漢書‧律曆志序》:“[周]衰官失,[孔子]陳後王之法,曰:‘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矣。’”[顏師古]注:“逸民,謂有德而隱處者。”○[晉][陸機]《招隱》詩:“尋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清][孫枝蔚]《寄題范眉生幽草軒》詩:“庭戶如空谷,交遊半逸民。”○[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藝家,並沒有古之逸民氣。”

逸馬(逸马),◆奔逃的馬。○《凈住子凈行法門‧檢覆三業門》附[南朝][齊][王融]頌曰:“邅迴六蔽,紛綸七邪,不圖厥始,逸馬難罝。”○[宋]徐積《大河上天章公顧子敦》詩:“亡胡與逸馬,孰為之隔限?”

逸路,◆退路。○《晉書‧慕容垂載記》:“吾欲遷師[新城],開其逸路,進以謝[秦主]疇昔之恩,退以嚴擊[真]之備。”

逸龍(逸龙),◆隱藏的龍。○《晉書‧束晰傳》:“蹈翠雲以駭逸龍,振光耀以驚沈鰍。”

逸量,◆超群脫俗的氣量。○[晉][僧肇]《鳩摩羅什法師誄》:“受生乘利,形標奇相,襁褓俊遠,髫齔逸量。”

逸利,◆謂以不正當的手法謀取利益。○[宋][蘇舜欽]《<先公墓志銘>序》:“公六居內外,計未嘗建言聚歛,有語逸利者輒卻之。”

逸力,◆經過休養而充實的力氣。○[晉][郭璞]《山海經圖贊‧夔牛》:“雖有逸力,難以揮輪。”

逸禮(逸礼),◆1.指《儀禮》十七篇以外的古文《禮經》。相傳有三十九篇,今佚。古文經學家認為[漢武帝]時與古文《尚書》同發現於[孔子]住宅的壁中,今文經學家則否認《逸禮》的發現。○《漢書‧劉歆傳》:“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宋][洪邁]《容齋四筆‧諸家經學興廢》:“《古禮經》五十六篇,[后蒼]傳十七篇曰《后氏曲臺記》,所餘三十九篇名為《逸禮》。”○[章炳麟]《訄書‧清儒》:“而[仁和][邵懿辰],為《尚書通義》、《禮經通論》,指《逸書》十六篇、《逸禮》三十九篇為[劉歆]矯造。”◆2.失傳的禮儀。○[唐][韓愈]《賀冊尊號表》:“搜[三代]之逸禮,補百王之漏典。”○[唐][耿湋]《連句多暇贈陸三山人》:“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編。”

逸老,◆1.指遁世隱居的老人。○《晉書‧隱逸傳‧伍朝》:“﹝[伍朝]﹞誠[江]南之奇才,丘園之逸老也。”○[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訪菊佳種》:“香阜位置於地宜,逸老相對與人合。”○[郁達夫]《讀史梧岡<西青散記>》詩:“逸老[梧岡]大有情,一枝斑管淚縱橫。”◆2.猶養老。使老年人安樂。○[明][陳繼儒]《讀書鏡》卷五:“[范文正]公在[杭州]時,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間請治第[洛陽],樹園圃,以為逸老地。”

逸口,◆過分失實之言。○《書‧盤庚上》:“相時憸民,猶胥顧于箴言,其發有逸口。”○[孔]傳:“言憸利小民尚相顧於箴誨,恐其發動有過口之患。”○[蔡沈]集傳:“逸口,過言也。”

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唐][王勃]《秋日游蓮池序》:“少留逸客,塞雁飛鳴。”○[明][唐順之]《法慕庵六十暟之父》詩:“逸客閒相過,機心老更疏。”○[明][李贄]《又觀梅》詩:“[金陵]有逸客,特地看花來。”

逸舉(逸举),◆超脫;脫俗。○[宋][李質]《艮岳賦》:“是皆篤要妙而有輕天下之心,務逸舉而有和雲謠之唱。”

逸居,◆猶安居。○《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他時功成名遂,均逸林下,乃可成書耳。請先立名曰《逸居集》。”○[鄭觀應]《盛世危言‧傳教》:“蓋人生於世,不能逸居無教。”

逸景,◆1.消逝的光陰;逾邁的日影。○《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劉良]注:“言相見恐過度光景之速。”○[晉][傅玄]《日升歌》:“逸景何晃晃,旭日照萬方。”○《晉書‧摯虞傳》:“俯游光逸景倏爍徽霍兮,仰流旌垂旄猋攸襳纚。”◆2.指快馬。○[晉][陸雲]《與陸典書書》:“晞世之寶,久隱岑崟之山;逸景之跡,永縶幽冥之阪。”○[唐][李白]《天馬歌》:“不逢[寒風子],誰採逸景孫?”

逸經(逸经),◆指散逸的儒家經書。○《漢書‧平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曆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然別書載[沅州][劉有年],[洪武]中為監察御史,[永樂]中上《儀禮》逸經十八篇。”

逸將(逸将),◆猶宿將。○[南朝][宋][吳邁遠]《長別離》詩:“[淮陰]有逸將,折翮謝翻飛。”

逸話(逸话),◆謂世人不甚知悉的傳聞。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瞿秋白]《赤都心史》二:“[林德女士],[克氏]([克魯泡特金])的親戚,曾經和我談及[克氏]臨死時的逸話。”○[秦牧]《藝海拾貝‧細節》:“在藝術史上有過許多這類的逸話:人們從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縫中發現了可以亂真的贗品。”

逸虎,◆奔跑的老虎。○[晉][傅玄]《鬥雞賦》:“意如饑鷹,勢如逸虎。”○《太平御覽》卷八九七引[晉][傅玄]《乘輿馬賦》:“來往若鷹鷂,超騰如逸虎。”

逸光,◆指清朗的月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上》:“[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明][夏完淳]《怨曉月賦》:“何[望舒]之玄轡,流清景而逸光。”

逸夫,◆指無業游民。○[明太祖]《大誥續誥互知丁業》:“市村絕不許有逸夫。”○《朱元璋傳》第五章二:“逸夫指的是無業游民。”

逸放,◆1.猶遨游;漫游。○《雲笈七籤》卷五一:“能修之者,皆飛行太虛,逸放九清。”◆2.猶奔放。○[唐][虞世南]《筆髓論‧釋草》:“或氣雄而不可抑,或勢逸而不可止,縱狂逸放,不違筆意也。”

逸發(逸发),◆謂神情超逸而容光煥發。○[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異體峰生,殊相逸發。”○[宋][曾鞏]《喜晴》詩:“光華逸發萬物上,精氣敻與扶桑通。”○[清]徐沁《明畫錄‧趙左》:“神韻逸發,為士林所珍。”

逸度,◆超逸的風度。○《世說新語‧文學》“[裴冀州]釋二家之義,通彼我之懷”[劉孝標]注引[三國][魏][管辰]《管輅別傳》:“[裴使君]有高才逸度,善言玄妙也。”○[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引》:“及其逸度高標,餘波遺韻,臨高能賦,閑暇微吟,舊格近體、古風樂府之類,芳沃當代,響起陳人。”○[清][方履籛]《謁紫虛元君文》:“抒九元之逸度,躡五辰之祕光。”

逸調(逸调),◆1.失傳的曲調、樂調。○[南朝][梁][陶弘景]《華陽頌‧才英》:“孑弦有逸調,空談無與言。”○[唐][王勃]《乾元殿頌》:“[瑤山]廣樂,備逸調於宮懸;[洞庭]仙奏,納遺歌於帝府。”○[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二》:“二十八調但有聲同者即應,若遍二十八調而不應,則是逸調聲也。”◆2.超脫世俗的曲調。○[唐][駱賓王]《上郭贊府啟》:“倘使[陳留]逸調,下探[柯亭]之篠;[會稽]陰德,傍眷[餘溪]之蔡。則迴眸之報,不獨著於前龜;清亮之音,誰專稱於往笛?”[唐][黃滔]《魏侍中諫獵賦》:“故其旌逸調,賞清詞,錫綵繒而甚眾。”◆3.超脫世俗的格調。○[唐][盧綸]《暢博士當感懷前蹤有五十韻見寄輒有所酬以申悲舊》詩:“拾遺興難侔,逸調曠無程。”○[唐][陸龜蒙]《獨夜有懷因作吳體寄襲美》詩:“雲虯澗鹿真逸調,刀名錐利非良圖。”○[清][黃鷟來]《詠懷》之六:“高文存逸調,豁達遠權利。”

逸典,◆散逸的典籍。○《太平御覽》卷四九:“[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故[梁][湘東王]云‘訪[酉陽]之逸典’是。”○[唐][皮日休]《正尸祭》:“豈天使之然,俟吾[唐]之人,補其逸典哉!”[清][江藩]《國朝經師經義目錄‧書》:“迄乎[永嘉],師資道喪,二京逸典,咸就滅亡。”

逸地,◆空曠之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漯水》:“阜上有故宮廟,樓榭基雉尚崇,每至鷹隼之秋,羽獵之日,肆閱清野,為升眺之逸地矣。”○[清][方還]《舊邊詩‧山西》:“誰使總兵移逸地,偏頭空曠牧人過。”自注:“[嘉靖]中,撫臣請移摠兵于[寧武],而偏頭一帶地皆空虛。”

逸德,◆1.猶失德。○《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孔]傳:“逸,過也。天王之吏為過惡之德,其傷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王。”○[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太宗]承之以聰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仁宗]、[英宗],無有逸德。”○[元][王惲]《苦熱嘆四十六韻》:“乾坤墮熾甕,逸德駭天吏。”○[清][方苞]《周公論》:“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時而思逞。”◆2.謂馬具有善於奔跑的品質。○[宋][蘇軾]《書韓幹<牧馬圖>》詩:“奇姿逸德隱駑頑,碧眼胡兒手足鮮。”

逸道,◆使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法令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晉書‧郤詵傳》:“苟思其利而除其害,以生道利之者,雖死不貳;以逸道勞之者,雖勤不怨。”

逸當(逸当),◆方言。安穩,穩當。○《揚州評話選‧火燒博望坡》:“﹝[劉備]﹞眼睛是明亮的,心裏是逸當的,不聽人的讒言。”

逸辭(逸辞),◆亦作“逸詞”。◆美麗的詞藻。○《藝文類聚》卷五六引[晉][摯虞]《文章流別論》:“夫假象過大,則與類相遠;逸辭過壯,則與事相違。”○[晉][陶潛]《<閑情賦>序》:“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南朝][梁][沈約]《和竟陵王抄書》:“[漢]壁含遺篆,名山多逸詞。”○[唐][司馬逸客]《雅琴篇》:“還將逸詞賞幽心,不覺繁聲論遠意。”

逸詞(逸词),◆見“逸辭”。

逸處(逸处),◆1.猶隱居。○[晉][郭璞]《山海經圖贊‧女祭女戚》:“曷為水間,操魚持俎,厥麗安在,離群逸處。”◆2.猶安居。○[宋][蘇轍]《晉論》:“使之安居而能勤,逸處而能憂。”

逸出,◆超出;超越。○[清][周亮工]《書影》卷一:“近頗有尤異之士逸出其間者,然終不勝慎守故調者之多。”

逸才,◆1.指出眾的人才。○《後漢書‧蔡邕傳》:“[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清][鈕琇]《觚賸‧河東君》:“唯博學好古,曠代逸才,我乃從之。”◆2.指出眾的才能。○[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四》:“[益州]刺史因奏[王裒]有逸才,能為文。”○[宋][劉子翬]《晚飲》詩:“醉裏揮犀妙,方知有逸才。”○[阿英]《明朝的笑話二》:“[三山]士人[鄭唐],有逸才,好譏謔。”

逸步,◆猶快步。○《晉書‧文苑傳‧庾闡》:“方駕逸步,不以曲路期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自《九懷》以下,遽躡其蹟,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前蜀][貫休]《錦沙墩》詩:“草媚蓮塘資逸步,雲生松壑有新詩。”○[明][李東陽]《蒙岩賦》:“曳韋裳與竹杖兮,超逸步而孤探。”

逸筆(逸笔),◆放縱自如的筆致。○[宋][司馬光]《聞范景仁遷居許昌為詩寄之》:“高談金石諧,逸筆風雨奔。”○[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畫二》:“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清][俞蛟]《夢廠雜著‧余秋室傳》:“以逸筆寫生,凡叢蘭修竹,花鳥禽魚,無不入妙。”

逸本,◆指散佚失傳的本子。○《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1期:“﹝[陳乃乾]﹞認為凡具有校勘價值的孤本、逸本,抵得上[宋][元]珍本與名鈔寶冊。”

遺逸(遗逸),◆亦作“遺佚”。亦作“遺軼”。◆1.遺漏;遺棄而不用。○《孟子‧公孫丑上》:“進不隱賢,必其以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列子‧黃帝》:“神聖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訓者,無所遺逸焉。”○[元][劉祁]《歸潛志》卷十:“夫科舉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約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遺逸之嗟。”○[清][唐孫華]《送宮恕堂北上》詩:“況今名俊盡鶱騰,遺佚奇才只一箇。”◆2.遺失;散失。○《北齊書‧盧文偉傳》:“﹝[盧詢祖]﹞有文集十卷,皆致遺逸。”○[宋][蘇轍]《上皇帝書》:“苟誠以為有遺才焉,則今所謂遺逸之書,有以收之矣。”○[宋][蘇轍]《進御集表》:“臣頃被聖旨編次遺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諸臣之家,凡尺牘寸紙,無所遺軼。”○[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八‧漢遺文》:“世以[柳子]編[西漢]文章,只據《文選》,固多遺軼。”○[清][昭槤]《嘯亭雜錄‧宗室詩人》:“晚年獨居一室,人跡罕至,詩篇不復檢閱,故多遺佚。”○[胡樸安]《<中國文學史>序》:“[牛宏]以典籍遺逸,表請開獻書之路。”◆3.指散失之物。多指遺文散籍;遺事逸聞。○《漢書‧藝文志》:“[武帝]時,軍政[楊僕]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晉][干寶]《<搜神記>序》:“雖考先志於載籍,收遺逸於當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睹也,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宋][晁補之]《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詩:“詔畀千金訪遺逸,遺文逸字往往出。”○[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下:“若父祖捐館日,子孫幼弱,及一旦編摹,豈免小有疏略,當隨拾遺佚而為別集可也。”○[元][孛術][魯翀]《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揚歷四十餘年,功名事業,磊磥赫奕。侃訪輯遺軼,既久始備。”○[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遺逸,務得其說,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記矣。”○[清][龔自珍]《城南席上謠》:“一客談遺佚,目挾十錢入西市,五錢麥糊五錢紙,年年冬望[日本]使。”◆4.猶隱居。○《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是歲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節巡行天下,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所在。”○[唐][柳宗元]《賀赦表》:“廢金寶之貢,有以彰儉德;搜遺逸之士,有以表至公。”○[清][黃宗羲]《陳伯美先生七十壽序》:“蓋[明]初之有求於遺逸者,議論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聞見之陋也。”◆5.隱士;遺才。○[唐][方干]《題懸溜岩隱者居》詩:“見說公卿訪遺逸,逢迎亦是戴烏紗。”○[元][劉壎]《隱居通議‧駢儷一》:“市駿骨而捐金,招來遺軼;聞雞鳴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傳》:“四十年疏陳納諫諍、舉枚卜、補大僚、登遺佚、速考選數事,不報。”○[明][貝瓊]《送王克讓員外赴陝西》詩:“應念東南有遺佚,采芝深谷尚盤桓。”○[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三節:“[聖祖仁皇帝],一開博學鴻詞科,再設[明]史館,搜羅遺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社會賢達考》:“隱了幾年,跟了幾年,名氣有了,盛朝聖世是應該徵舉遺逸的,於是得了‘社會賢達’之名而馳馬奔命,趕進京師‘初入朝堂’了。”◆6.指前一朝代留下來的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五‧退谷論經學》:“[明]初,人猶多經學,皆[元]時遺逸。”○[胡樸安]《<中國文學史>序》:“[順][康]之世,故老遺逸,越在草莽,承東林氣節之盛,為經濟有用之學。”○[梁啟超]《論私德》二:“[順][康]間,首開博學鴻詞,以摯遺逸。”

野逸,◆1.純樸閑適。○[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宋][陸游]《跋楊處士村居感興》:“[蘇嶠][季真]家有處士夫妻像,野逸如生,恨不曾傳摹得之。”◆2.指放縱不羈。○[唐][陸龜蒙]《甫里先生傳》:“先生性野逸,無羈檢。”◆3.指隱逸的人或隱居生活。○[前蜀][貫休]《壽春節進》詩:“山河方有截,野逸詔無遺。”○[清][吳敏樹]《記鈔本<震川文>後》:“余以身居野逸,為文不免類[歐]([歐陽修]),且喜且慚。”

賢逸(贤逸),◆德行高尚的隱士。○[唐][李白]《贈盧徵君昆弟》詩:“明主訪賢逸,雲泉今已空。”

無逸(无逸),◆1.不貪圖安樂。○《書‧無逸》:“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盧諶‘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章炳麟]《訄書‧原變》:“以是為憂,故‘無逸’之說興,而‘合群明分’之義立矣。”◆2.《書》的篇名。○《書‧無逸序》:“[周公]作《無逸》。”○[孔]傳:“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明][李東陽]《元日早朝》詩:“擬將《無逸》陳[周]戒,咫尺君門奈遠何?”○《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至於《無逸》開奏議之先,《金縢》啟哀冊之體。”

亡逸,◆1.逃亡。○《資治通鑒‧後漢高祖乾祐元年》:“[景崇]恐[匡贊]牙兵亡逸,欲文其面。”◆2.指逃亡的人。○[宋][秦觀]《盜賊中》:“若此之類,與夫捕獲亡逸賞罰之格,凡數十條,然皆畫一之制也。”◆3.散失。○《隋書‧音樂志上》:“《晉中經部》,無復樂書;《別錄》所載,已復亡逸。”○[宋][劉麟]《<元氏長慶集>序》:“今之所見者,僅數十家而已,以是知[唐]人之文亡逸者多矣。”○[清][俞樾]《茶香室續鈔‧書敘指南》:“《書敘指南》專為尺牘設,所引諸書,今多亡逸。”◆4.指散失的文字、書籍。○《隋書‧儒林傳序》:“考正亡逸,研覈異同。”○[唐][陸龜蒙]《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貞觀]購亡逸,[蓬瀛]漸周旋。”

天逸,◆1.天性放逸。○《後漢書‧鄭孔荀傳贊》:“[北海]天逸,音情頓挫。”◆2.天然超絕。○[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求那跋摩》:“[跋摩]神府自然,妙辯天逸。”

思逸,◆神思縱逸。○[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指山楹而思逸,懷水鏡而神虛。”○[宋][歐陽修]《哭聖俞》詩:“一飲百盞不言休,酒酣思逸語更遒。”

詩逸(诗逸),◆隱逸的詩人。○[南朝][梁][江淹]《宋故尚書左丞孫緬墓文》:“素巾峨冠,朱紱累轍,采訪詩逸,人詢禮缺。”

神逸,◆1.謂文思活躍。○《舊唐書‧文苑傳下‧李翰》:“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陽翟]令[皇甫曾]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2.神奇超逸。○[宋][蘇軾]《畫水記》:“[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張長史]草書穨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尾有[宣和]二篆書,與[趙]本又不同,而字畫之神逸迥出諸家之上,或即[賈]刻原本歟!”

散逸,◆I流散。○[漢][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自[戰國]及[漢],名臣繼踵,支胄散逸。”○《文選‧潘岳<西征賦>》:“街里蕭條,邑居散逸。”○[呂延濟]注:“散逸,無人也。”○《北史‧儒林傳下‧樂遜》:“尋而[山]東寇亂,學者散逸。”◆2.散失。《南史‧徐勉傳》:“及[文憲]薨,遺文散逸。”○[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札子》:“其於督察漏略,檢防散逸彌綸之體,不可不早有飭戒。”○[鄭振鐸]《海燕‧蝴蝶的文學三》:“這些劇本現在都已散逸,所可見到的只有《今古奇觀》第二十回《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一篇東西。”◆II閑散隱逸。○《梁書‧忠壯世子方等傳》:“少聰敏,有俊才,善騎射,尤長巧思。性愛林泉,特好散逸。”○[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建勛》:“年已八十,志尚散逸,多從僊侶參究玄門。”○[清][吳敏樹]《寬樂廬記》:“然彼時以為[建林]雖性通少滯,亦會其身之所遇,便自散逸而然耳。”◆2.猶飄逸。[唐][王貞白]《洗竹》詩:“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

清逸,◆1.清新俊逸。○[唐][芮挺章]《<國秀集>序》:“務以聲折為宏壯,勢奔為清逸。”○[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五:“[潘石舟]明府,[素心]女子之父也,作官有惠政,詩亦清逸。”徐遲《真跡》:“墨色濃淡都非常可愛,筆鋒更是清逸之極。”◆2.清閑安逸。○[宋][張道洽]《詠梅》:“風流[晉][宋]之間客,清逸[羲皇]以上人。”○[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四章五:“[齊]鄰於海濱,也許因為是商業的中心,而遂缺失了一種清逸的氣氛。”◆3.清亮超逸。○[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清逸如九皋鳴鶴。”○[許地山]《綴網勞蛛‧換巢鸞鳳一》:“剛過了月門,就聽見一縷清逸的歌聲從南窗裏送出來。”◆4.謂飄逸。○《四游記‧鐵拐獨步遇師》:“﹝[鐵拐先生]﹞運道益堅,用力益切,能出陰神,四方清逸。”

奇逸,◆謂奇特超俗。○《後漢書‧孔融傳》:“[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誠怪今者與始相違。”○[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三:“[李義山]作《李賀小傳》、《白樂天墓碑》、《劉義傳》,文體奇逸。”○[明][歸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思曾]少負奇逸之姿,年二十餘,以《禮經》為經闈首薦。”

龍逸(龙逸),◆謂賢人隱逸。○《晉書‧束晰傳》:“在野者龍逸,在朝者鳳集。”

六逸,◆指[竹溪]六逸。○《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李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金][酈權]《自鶴壁游善應洹山》詩:“同遊成六逸,轟飲助高興。”○[明][無名氏]《飛丸記‧發跡鋤強》:“蒼虯籜浮,金莖鳳游,七賢六逸頻呼酒。”○[丁以布]《題三子游草》詩:“還應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未渺漫。”

流逸,◆1.流散。○《法書要錄》卷十引[晉][王羲之]《書記》:“行當是防民流逸,不以為利耶。”◆2.隱逸,隱居。○《陳書‧文學傳‧何之元》:“不庭之民,流逸之士,征伐禮樂,歸[世祖]不歸[太宗]。”◆3.超脫飄逸。○[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籤‧吳國倫》:“[陳臥子]曰:‘[明卿]雅練流逸,情景相副,調既寥亮,詞復勻適,真登堂之彥也。’”[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品艷》:“意婉度閒,流逸中能得雋永之味。”

舉逸(举逸),◆推舉隱逸之士。○《漢書‧外戚恩澤侯表》:“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北魏][高允]《徵士頌》:“帝乃旁求,搜賢舉逸,巖隱投竿,異人並出。”

酒逸,◆指飲酒時安閑自在的情態。○[唐][韓偓]《拂水薔薇》詩:“且將濁酒伴清吟,酒逸吟狂輕宇宙。”○[宋][歐陽修]《新營小齋鑿地爐輒成五言三十七韻》:“面壁成僧禪,倒冠聊酒逸。”

九逸,◆指[漢文帝]的九匹良馬。○《西京雜記》卷二:“[漢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浮雲,一名赤電,一名絕群,一名逸驃,一名紫燕騮,一名綠螭驄,一名龍子,一名麟駒,一名絕塵,號為九逸。”

古逸,◆指未加纂輯的古詩文等。○[清][沈德潛]《<古詩源>序》:“於古逸存其概,於[漢]京得其詳,於[魏][晉]獵其華。”○[王棻]《與友人書》:“即在[東周]以上,作《詩》之時,其古逸之流傳而不列於經者,亦皆不逮《詩》遠甚。然後知《詩》之與歌謠,振古分為二體矣。”

高逸,◆1.高雅脫俗,俊逸跌宕。○[晉][孫統]《吏部郎虞存誄》:“[存]幼而卓拔,風情高逸。”○[宋][陳岩肖]《庚溪詩話》卷下:“眾禽中,唯鶴標致高逸。”○《四庫全書總目‧別集五‧和靖詩集》:“其詩澄澹高逸,如其為人。”○[魯迅]《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現在有許多人以為[晉]人輕裘緩帶,寬衣,在當時是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吃藥的緣故。”◆2.高隱的人。○《宋書‧王敬弘傳》:“今內外英秀,應選者多,且版築之下,豈無高逸。”○[明][吳承恩]《邵郡公邀同郭山人飲招隱庵》詩:“多幸山公憐病客,許陪高逸侍清嚴。”

高人逸士,◆清高灑脫不慕名利的人。○[宋][陸九淵]《黃氏墓志銘》:“[梁君]去年嘗遊[廬阜],其談山水之勝,誦高人逸士之文,亹亹不倦。”○[清][張岱]《募造無主祠堂疏》:“擇地於[龍山]之麓,創立無主一祠,奉祀古今之名公鉅卿及高人逸士。”○[清][方宗誠]《<古文簡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風餘韻,可以廉頑而立懦者,苟非有文以紀之,則又何以昭法戒,而使後之人多識多聞以畜其德。”

高情逸興(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宣和畫譜‧胡擢》:“嘗謂其弟曰:‘吾詩思若在[三峽]之間聞猿聲時。’其高情逸興如此。”○[明][歸有光]《洧南居士傳》:“視世之規規譾譾,無居士之高情逸興,雖為官,豈能辨治哉?”

富逸,◆1.富裕安逸。○《後漢書‧李通傳》:“[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說讖云‘[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私常懷之。且居家富逸,為閭里雄,以此不樂為吏,乃自免歸。”◆2.謂文詞豐贍超邁。○《魏書‧高閭傳》:“[高允]以[閭]文章富逸,舉以自代,遂為[顯祖]所知,數見引接,參論政治。”○《北齊書‧魏收傳》:“[收]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昕]使[梁],[昕]風流文辯,[收]辭藻富逸,[梁主]及其群臣咸加敬異。”

風逸(风逸),◆1.因發情而走失。○《左傳‧僖公四年》“風馬牛不相及也”[晉][杜預]注:“牛馬風逸,蓋末界之微事。”○[孔穎達]疏:“[服虔]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尚書》稱馬牛其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2.謂灑脫奔放。○[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贊曰:‘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放逸,◆1.放縱逸樂。○《逸周書‧時訓》:“蜩不鳴,貴臣放逸。”○[朱右曾]校釋:“放逸,放縱晏佚。”○[清][王錫振]《<嬃砧課誦圖>序》:“日惴惴於悲思憂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2.豪放不羈。○《南史‧張充傳》:“言論放逸,一坐盡傾。”○[元][辛文房]《唐才子傳‧于鵠》:“有詩甚工,長短間作,時出度外,縱橫放逸,而不陷于疏遠,且多警策。”○[清][嚴有禧]《漱華隨筆‧文三橋》:“意氣放逸,旁若無人。”◆3.離散;失散。○《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忽遷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飛揚。”○[北齊][劉晝]《新論‧防欲》:“人有牛馬放逸不歸,必知收之。”○[宋][曾鞏]《<陳書目錄>序》:“世統數更,史事放逸。”○[明][李東陽]《<嘉興府志>序》:“[東漢]以降,記載日益繁,而放逸磨滅,不可勝計。”◆4.佛教謂不守佛門規矩。○[唐][白居易]《東都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記》:“大師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而身相長大,面相端嚴,心不放逸,口無戲論。”◆补证条目■放任无忌。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杂宝藏经·龙王偈缘》:“何故應當爲一生,而可放逸作惡行。”○又《帝释问事缘》:“世尊告言:‘善哉!善哉!憍尸迦:若汝不放逸,當得斯陀含。’”

從逸(从逸),◆放縱;放任。○《國語‧吳語》:“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

處逸(处逸),◆1.隱居;隱逸。○《後漢書‧鄭玄傳》:“游學[周][秦]之都,往來[幽]、[并]、[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2.生活於安逸之中。○[唐][許敬宗]《奉和聖制登三臺言志應制》:“形言防處逸,粹藻發嘉猷。”

安逸,◆1.安閑舒適。○《莊子‧至樂》:“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君靜於上,臣順於下,大化潛通,天下交泰,群臣安逸,自求多福。”○[明][羅貫中]《風雲會》第三摺:“今夜天氣甚寒,不求安逸,冒雪而來,卻是為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一章:“當官的騎在馬上,一搖一晃地舞動馬鞭子,好安逸呀,簡直像游山玩水哩!”◆2.安穩,太平無事。○《宋書‧索虜傳》:“今者域內安逸,百姓富昌,軍國異容,宜定制度,為萬世之法。”○《紅樓夢》第九八回:“[寶玉]和你們姑娘生來第一件大事,況且費了多少周折,如今才得安逸,必要大家熱鬧幾天,親戚都要請的。”○[劉白羽]《崑侖山上的太陽》:“[蘭州]的[黃河]未免太安逸平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