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僧尼代表哪个生肖

藏族人名的佛教文化内涵,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藏地闹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出家的僧尼代表哪个生肖1

姓名似乎是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天天说话,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自己和他人的姓名。人们将它用于日常交际,也是不知不觉,毫不费力的。大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藏族人名乃是藏族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数万年来,人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因地域、民族、宗教或其他种种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而且最初大都互相隔离各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隔离状态逐渐打破。不同文化发生接触,进行交流,使自身带上其他文化的异彩。但是,藏族姓名中语言与地域变化却相对较慢,其顽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文化史的某些本来面目。

一、简要概述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一个民族,最早信原始宗教,赞普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藏地,在与本教的斗争、融合中,逐渐形成几乎是全民信奉的藏传佛教。在外来文化中,对藏族文化影响最深的当然是佛教文化,不但遍及哲学、宗教、语言、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方面,还在藏族人名上,绵延至今。古今姓氏藏语称姓氏“锐”、“日”。“锐”为骨血意,日为族系意,合之为姓,为家族系统之称号。藏族祖先有四姓氏、六姓氏、十八姓氏等不同说法。这些氏族后与其他部落融合,相继派生出诸多姓氏。这些姓氏仅仅表明家族关系,并不意味社会地位的不同。古代藏族姓氏不下100余种,其中戈乌、喾、琼、朱、勒、噶、鄂、界、青、年、涅、董、努、崩、波、钟、热、扒、瞒、擦、俄、向、冉、色、洛等为最具代表性之单姓;格星、基麦、古沙、兄江、吾曲、基角、嘎娃等为极常见的复姓。

这些姓氏的准确含义今天已很难考见,不过从其读音还能确知为古藏语的发语词。用汉字记录下来后,原义渐至湮没,后世不知其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

姓氏冠在名前,如戈乌·却吉嘉措,喾·西饶追珠、觉·西绕多吉,基角·达瓦威色等,间隔号前面的音节为姓,后面为名字。姓名中间加写间隔号,一般使用于汉文翻译中,藏文中不用间隔号。这说明,古代藏族有表示自己血缘关系的姓氏,有些藏族群众还有其姓氏由来的手抄本,他们把它供在家中的神龛中。

“后弘”期后,藏传佛教达到其鼎盛,建立教派,完成体系,增强各教派的势力并产生政教合一。由此,藏族姓名的构成开始复杂化,出现了以贵族家的家族名为姓,部落首领、巨商、头人、大户的家族名为姓,寺庙、拉章的名称为姓,喇嘛、活佛的封号、尊号为姓,一般群众则以籍贯、房名等为姓等。这类姓名的组成,一般为古代姓氏+家族名+本名,如噶伦东赞宇松,娘罗益西旋努、戈乌尕居却吉益西等,其中的“噶”、“娘”、“戈乌”是古代家族姓氏,而“伦”意为大臣,“罗”意为译师,“示居”指酉藏佛学院必修五部经典及其释本已经初通的学位名称,后面的附加成分是本名。这些姓名大致有三个成分,第一是姓氏,古方言,代表古代藏族的方言文化;第二是家族名,代表统治势力的地方色彩文化;第三为本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佛教文化。

大约从元代起,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大喇嘛、大活佛、地方上的土官等均有元、明、清各帝王朝廷封赠的封号、尊号,且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对帝王的崇拜,常常把封号、尊号置于本名前,原来的姓氏反而不用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用姓氏,只用家族名和本名的习俗,虽然有些户籍注册、著书立说署名时用姓,但由于藏族的名字宇数多,再加上姓氏,称呼时很不方便,所以经常只呼名,不称姓。由此可见,藏族人今天重名不重姓,虽知有其姓而不常用,是有渊源的。

另外,有些藏族地区,还常听到有藏汉名字混合,即在藏名前加上汉姓,如李尼玛、杨邓珠、张达娃等,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二是与汉族通婚所致;三是20世纪初,四川总督兼边务大臣赵尔丰在西康南路改土归流,拟设县治,在康南定乡县(今乡城)仿汉族《百家姓》,集赵、帅、钟、孔、布等百字编成《定乡百家姓》。百姓承用某字为姓,便以此刻汉字图章发用,以避免差错。这就是西康地区出现汉藏姓名混合使用的历史原因。

小孩的命名

藏族对小孩命名的含义没有特别的限定,更没有平民百姓与贵族乳名的区别。只要择定吉日后,父母把小孩抱到喇嘛或活佛的座前,请求给孩子命名。取名者根据孩子的属相、性别,男孩多取象征权力、勇猛和具有阳刚之气的名字,女孩取名则多含有美丽温柔之意。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其名字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通常都有取名者所系教派的创始人或此派继承者名字的一部分,如取名者系本教,则所赐名多含“拥忠”,噶举派则多赐“噶玛”,宁玛派多赐“白玛”,萨迦派为“贡噶”,格鲁派则多为“洛松”等。这是取名者为了表示自己对上师的无限忠心。这类名字有四个字以上的,后加成分有自然界物体的,有祝愿平安吉祥的,有寄托荣耀的,等等。

少数父母在孩子未出生前,就请喇嘛、活佛给孩子取名,由取名者按一定格式,用正楷字写在纸条上,卷成卷用护线系着挂在母亲身上,绝不向任何人公开,直到婴儿出生后才拆开,始知其名。不过,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一般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另外一种方式是由长年近亲或村中有威望的人取名,他们可按孩子出生的时间命名,如“米玛”(星期二)、“次居”(初十)等;或以自然界物体取名,如“达瓦”(月亮)、“梅朵”(花)、“僧格”(狮子)等;有愿寄托荣耀的,如“次仁”(长寿)、“齐美”(无死)等;有父母为使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寿,故意把小孩名字取得很贱的,如“其加”(狗屎)、“其珠”(小狗儿)、“流娃”(牛粪)等,有祈求下次生男孩的,如“布赤”“布珍”(招弟)等。无论是哪种方式取乳名,除因多病或与附近死人重名的外,俗人一般不愿更换自己的名字。

一生取数名

藏族一生取数名并不随其年龄、生活的改变而变化,而是由其身份的变化引起。主要出现在僧尼中。藏传佛教对僧尼有严格的戒条,如果一个人出家,不管其年岁多大,必须经寺院活佛、经师剃度、授出家戒并重新取名,这个名字就是僧名,通称法名,原来的乳名从此不用。另外,僧人在显乘中受戒,传经和讲经时上师赐名;在密乘中灌顶、讲授密法和传授密诀时上师赐密讳;学习声明时师尊赐名等的习俗,为此藏传佛教的僧尼常常有多种名号,如名闻遐迩的作家珀东乔勒郎嘉(1375-1451)的乳名为拥忠松杰,法名是松杰嘉赞,受沙弥戒时亲教师赐名为却吉坚赞,由于他出生于珀东埃经院,学识极渊博,尤其在藏族作家中著书最富,共有133卷,世上少有,故称他为珀东班禅乔勒郎嘉,还有别名晋美扎巴。这类一人多名的例子很多,这里不赘。

藏名少则两个字,多则二十几个字,但口语称呼的书写中,常有名字简称的习惯。藏族人听到这类简称名,便可知其全称大体是哪些个字。一人多名或长名很容易使不熟悉、不了解藏族人名的人感到迷惑,甚至认为是两个、三个或四个人,如在1989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中,将11世纪藏族著名翻译家、佛学家玛尔巴却吉洛珠(1012-1097),又称却吉洛珠;13世纪著名学者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又称萨迦班智达;十九二十世纪学者久米旁南杰嘉措(1846-1912),又名米旁嘉措等各看成两个人,从而列出6人的简介辞条。对于那些对藏族情况还不太熟悉的人士来说,在翻译、查阅藏文资料时,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二、藏名的内涵

藏族人名的意义包括多方面,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还是佛教文化。佛教未传入藏地以前,藏名多为一人一名,内容古朴简明。佛教传入,尤其是后弘期以来藏名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大多浸染佛教色彩,并逐渐形成由僧人取名的例规。

名字的内涵有借取佛陀名如松杰,菩萨名如绛央,本尊名如羌多,护法名如贡布,仙女名如卓玛和佛经名如多德、杜娃,他们代表佛的智慧、慈悲、能力、佛法等;有弘扬佛教或佛教术语名的,如土登尼玛(意为佛法和太阳)、丹巴达杰(弘扬佛教)、次称(持戒)、金巴(布施)、索巴(忍辱)、追珠(精进)、桑登(禅定)、衮秋(三宝)、西饶(智慧)。三宝即佛家所说的佛法僧三宝,藏族群众普遍信仰佛教,所以三宝既是敬信皈依的对象,也被普遍作为赌咒发誓的口头语,意为向三宝作证。“次称”等六个佛教术语在佛经中称为“六度”,是大乘菩萨行修菩提心的主要内容,是佛教的灵魂。所以,藏族人名的内涵,不应忽视其极丰富的佛教文化色彩,这几乎成为民俗民风、民族习惯。

出家的僧尼代表哪个生肖2

昨天,选了个天高气爽的日子,全家前往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三平寺,祈福安康。这座全国罕见的“三殿半”庙宇,不仅吸引了国际友人和各地的佛门弟子、宗教团体,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盛况空前。而且以山川绮丽多姿,风景如诗似画,成为闻名遐迩之旅游胜地。

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平和三平风景区是闽南宗教旅游胜地,位于漳州市西南的平和县文峰镇境内,以千年古刹三平寺为中心,古有侍郎亭、毛氏洞、龙瑞瀑布等八景,现有迎客园、汉白玉祖师公雕像、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等二十四景。古今文化相融合,自然与人文相映衬,处处蕴藏着扣人心弦的故事传说,是闽南旅游朝圣的胜地,是集宗教朝圣、观光览胜、避暑度假、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你瞧,每到节庆日和周末,景区入口处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

建于公元845年的三平寺坐北朝南,前低后高,北靠狮子峰山脉,西领九层岩,前有形如龟状的山丘,后有水蛇,风水独好。

进了景区厦门,迎面是一尊“三平祖师爷”的汉白玉坐像。三平祖师爷(公)说的是三平寺开山始祖杨义中。他热心为民治病,深得村民爱戴,唐宜宗赐号“广济大师”。圆寂后人们在寺后修建祖殿、塔殿,塑像供奉,至今香火鼎盛。尤其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六月初六、十一月初六,杨义中的诞辰、出家、圆寂之日,更是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炮声不断。

坐像背后一屏石壁上书:有求必应

往里望去,山门、寺庙依山势递进,由低而高,有山门、大雄宝殿、祖殿、斋堂僧房、塔殿及钟、鼓二楼等建筑,结构严谨独特。

山门前的两侧立着二十生肖石雕

透过山门,但见三平寺香烟罩着半边天。三平寺是闽南一所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唐代高僧广济大师曾卓锡于此,后又圆寂于此。 三平寺距漳州市区约60华里,从前香客朝山进香须从塔潭登山,其间“岩谷深邃,结曲奇危”。据《漳州府志》记载:“登者必历三险三平,乃至岩顶”,故名为“九层岩”,苟非心诚志坚者不能至焉。寺院建在大柏山两峰对峙一处昂起的蛇头上,叫做“下水蛇”,溪的下游处有一“上水龟”,龟蛇相对。群山环抱,清溪回映,茂林修木 。

前来进香的年青人在寺门拍照留念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师题写的“三平寺”牌匾

入得寺门,是放生池(莲花池),走过石桥就是大雄宝殿,两侧为天王殿。

三平寺与一般寺庙制格局不同,整座庙宇成三进三开间格局,俗称“三殿半”。进寺庙依次为天王殿(半殿)、大雄宝殿、祖殿、塔殿。左右为长廊。第一殿为大雄宝殿,殿内供有三宝佛及十八罗汉金身塑像。左右单间供奉着伽蓝爷和开漳圣王陈元光夫妇的座像。大雄宝殿面宽三间,比山门的地势高一米多,两廊对峙,右廊壁上镶嵌着清乾隆年间宰相蔡新等纂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记。

第二殿为祖殿,即广济大师的殿舍,堂中奉祀广济大师金身塑像。殿堂面宽三间,堂中端坐着义中大师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关节能活动,只要有人为之支撑,即可站立,别具一格。

第三殿则是塔殿,香火旺盛。它的基座高于二进祖殿两米余,两侧设台阶通往殿堂。殿为正方形,面积有200平方米左右。殿正中屋顶藻井谓蜘蛛结网八卦井,结构精巧。殿内有一石龛,当中端坐广济大师塑像,龛后左边供有祖师爷的师父石巩慧藏禅师,右边供奉着贤宋吏部尚书颜颐仲和南京户部潘荣像。后墙正中的“王讽碑”,乃唐朝吏部侍郎王讽在义中大师圆寂后为其撰写了《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而立的碑,碑文记载了祖师公杨义中一生的经历。因此“王讽碑”是三平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碑文字迹清秀,堪称墨宝;“石公”佛像,位于塔殿后面围墙上,传闻是三平祖师真容,石刻画像淳朴古拙,有龙门石窟之风格,也是三平寺仅存的唐代文物。在祖殿和塔殿祖师公神位两旁,供奉着两尊站立的侍卫,左边叫“蛇侍者”,右边叫“虎侍者”。

第三殿塔殿的左侧门是烧金纸放鞭炮的地方,一天到晚烟雾缭绕,炮声震耳,门口的斜坡上也有一条锁满生锈的同心锁的铁链。而右侧门,刚是人工园林式的“虎爬泉”。

特别要小提一下“蛇侍公”,即草蛇,山民称之为”灵蛇“。三平寺地处蛇穴宝地,背枕“灵蛇”,前望“神龟”,这里的山民有着爱蛇敬蛇的习俗,他们相信在三平遇到蛇侍公,也就蛇,便会得到好运,喜事临门。

从塔殿下山,通常不走回头路,而是通过两侧的长廊拾阶而下,举目左眺,山顶近年新落成的大师铜像巍然屹立。

出了寺门,来到文化园区的尚德广场,从“知恩报恩”的牌匾两侧上山,前往膜拜义中大师铜像。义中禅师,俗姓杨,名义中(公元781 -872年),一心向佛,悬壶济世,广济众生,敕号“广济大师”,民间尊称“三平祖师公”,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

三平祖师文化园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12960平方米,由仰圣广场、六福台、祈福广场、六度台、尚德广场五部分组成。

沿着三阶登山,两侧立着神像雕塑,细细品味,禅意无限

麒麟台

转经桶,福、禄、寿、财,你上去转一下,正对你停在做么位置上,就会灵灵灵

全国最大的铜殿佛堂是置放广济祖师金身堂,内塑3666尊祖师金身;还有福智庄严阁,内塑3666尊祖师金身。

外墙花岗岩线雕三平祖师公行迹图、浮雕禅宗法脉东土传承图。

而最雄伟的,就是尚德广场半山矗立的广济义中禅师铜像,这座全省最高的铜像,高22.88米,寓意十全十美。

义中大师,在闽南一带和海外乡亲中称为"三平祖师公",祖籍陕西咸阳高陵县人。由于父亲到福建做官,义中于唐德宗李适兴元六年正月初六日,诞生在福唐县,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属的福清县。义中聪明过人,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过目可记诗文。父亲是个大师,求医寻教者络绎不绝。后因唐武宗李炎废佛汰僧,义中大师依依不舍地告别紫芝山,率领众僧尼,艰难地徒步,跋山涉水,好不容易来到平和境内的九层岩避居。只见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迷人,是个造寺传教的好地方,他和众僧尼历尽千辛万苦,在这里兴建三平寺院。

唐宣宗复兴佛教时,皇帝敕封义中为"广济大师"。

整个三平风景区是以三平寺为主体,两条小溪围成的蛇舌形谷地为中心景区,“山、泉、林、洞”为特色。素有古代八景(龟蛇峰、和尚潭、虎爬泉、仙人亭、侍郎亭、毛氏洞、虎林、龙瑞瀑布)、现代二十四景之称。有时间,你可以到周围去转转,这里可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古水车

水上观音

如意谷依着小蛇山,山脚下建侍者公庙;孝廊依山而建,内刻24孝图浮雕;山涧自下而上造有莲心桥、菩提泉、莲香桥、指月泉、洗心亭、莲缘桥、明心泉;如意谷最高点设有悦翠亭供游客小憩,总览谷中翠绿。

莲心桥

友情提示:门票30元/人以及停车票10元

乘车指南:漳州各汽车站均有专线车直达景区。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到三平朝圣旅游,三平风景区管委会还开通了县城到三平旅游专线班车。专线班车每天三班即:每日7:40、10:00、14:00从县城(小溪)出发,9:00、12:00、17:00从三平返回小溪,途经工会大厦、东风桥、县政府、平和车站、圆环、山格镇、文峰桥头、龙山村。

自驾指南:(老路)漳州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往漳州方向走G324线--G324线直走--G324线左拐到江滨路--江滨路直走--右拐上战备大桥(20KM)--过桥后往平和方向(S207线)--行驶35KM到文峰镇左转走14KM到三平寺。

(新路)沈海复线(福诏)高速公路在文峰镇文美村有个三平出入口。下了高速公路,往文峰镇方向走就进山了。

出家的僧尼代表哪个生肖3

细读红楼会发现,原著里有一组出现频率很高的神秘数字——十二,前八十回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有数十回提到“十二”,曹雪芹为什么对“十二”情有独钟?这里面藏着哪些深意?我们不妨从原文中来分析。

开篇第一回就提到“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脂砚斋批语提示这里的“十二丈”“二十四丈”分别是“总应十二钗。”和“照应副十二钗。”也就是曹公为引出正文,点出他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即为女子作传,尤其是最为紧要的正册和副册中的女子。

在其后说到红楼梦最初的书名时,曹公更是直接点题“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到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更是多次出现十二,如警幻仙子对宝玉说的“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

这里的“仙曲十二支”即后文暗伏十二钗命运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此前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文字,全部都是十二,显见得这并非泛泛之文。

第十八回,还有一段批语提到: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如果批语属实,可知曹雪芹要写的女子,至少有五个情榜,每个榜单十二人,共六十人。

我们知道,早于《红楼梦》数百年,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写的基本都是男子,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仅有三个女子——孙二娘、扈三娘与顾大嫂,那么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有没有可能也受了这种模式的影响呢?也许红楼最终的情榜中,除了宝玉一个男子,其余皆是女子,且也是一百零八人。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薛姨妈让她送给众人的宫花,也恰好是“十二支”,最终分别送给了三春、黛玉和王熙凤,这十二支宫花其实也象征了十二钗。

不仅如此,在此前周瑞家的与宝钗的攀谈中,得知了宝钗犯病时所吃的冷香丸繁复的制作程序,可以说是从头到尾皆是“十二”。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一段话里,出现了十一次“十二”,深知曹公深意的脂砚斋,终于在这里透露了“十二”的玄机: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也就是说,曹雪芹在构思红楼梦时,早就想好了要赋予“十二”这个数字怎样的意义,不管怎么写,以什么形式写出“十二”这个数字,总是为了照应十二钗。

十四回秦可卿死亡出殡一回也先后两次出现了十二,不过曹公在这里没有明写,在众人为秦可卿路祭时,提到当年与宁荣二公并称的“四王八公”,这正好也是十二人,而脂砚斋批语更是通过其他六公姓名,解读出了“此所谓十二支寓焉。”即十二地支。

十八回,为元春省亲,贾府派贾蔷去江南采买戏子,置办戏班,也是“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这十二个女子即红楼十二官,由她们组成的贾府戏班,在宫中老太妃薨逝后也解散了,将众人分在了各房,宝黛钗湘皆有,也因此跟十二钗发生了关联。

二十三回,元春省亲之后,贾政准备把一众僧尼分配出去,也提到了“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发到各庙去分住。”连僧尼都是十二之数。

而佛教中,关于十二,还有十二因缘之说,即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个环节,其关于善恶、生死、因果与缘起缘灭的论述,用来总结红楼梦主旨,也极为恰当。

三十七回,探春起诗社,湘云和宝钗夜里拟定菊花诗的题目时,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越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宝钗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

由此可知,“十二”映照的不仅仅是十二钗,似乎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数字。而曹雪芹用来映照十二钗,还有一个原因,即古代将女子十二岁被列为“金钗之年”。

曹公所写的女子,多是闺中少女,像钗黛湘等人,出场时不过八九十多岁的年纪,像香菱、宝钗出场也不过十二三岁,正是金钗之年。所以,曹公用十二这个数字,其实代指的就是闺中女子。

“十二”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象征着完整、神圣、不可超越、完美,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吉祥数字,比如我们的生肖就是十二个,地支也是十二支,古代一天是十二个时辰,一年又是十二个月。

对照曹公笔下的诸多女子,也都是他眼中“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脂粉英雄,这些比男子还要优秀的女子,在曹公笔下,几乎都各有千秋。

最后,小小八卦一下,红楼梦前八十回,但凡遇到十二的整数倍的回目,都写了同一件事——男女情缘,如十二回写王熙凤与贾瑞,二十四回写贾芸与小红,三十六回写宝玉与宝钗,四十八回写薛蟠与香菱,六十回写贾环与彩云,七十二回写来旺之子与彩霞。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