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字代表什么生肖

读《中国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晨株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勐字代表什么生肖1

甘武进

汉语言文字隐藏着与久远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像一串串流动的音符,能让人领略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也能让人在上古时代的历史与现代文明中来回穿梭。这种文化的流传,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血脉之中。《中国话》这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探寻其演变历史,解密传统文化密码,为我们描绘出一条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让我们领略汉语言文字之美。

作者郑子宁,语言学达人,了解土耳其语、老挝语等语言,熟知广州话、海口话等多种方言。本书从最初的华夏农民、十二生肖与中国数字、中国的大熔炉、中国人的七大姑与八大姨、中国人用过的衔头等九大领域诠释中国话的前世今生,从语言学角度切入,深入探讨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间的传播与交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煎饼果子里的“果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上“猪”的曾用字“彘”“豕”“豝”都消失了?“爹娘”是比“爸妈”更老土的词吗?类似关于语言上的疑问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我们熟悉的现象,能激发大家对中国语言的好奇心。如中国话里的“爸爸”从哪里来?作者说,父亲在汉语书面语中一直写作“父”,但这个父跟今天的读音不一样。“父”在上古时期的读音更像是今天的“爸”,这是从原始的汉藏语系继承下来的词。

对“猪”这个字从形体上的演变过程,我们读起来非常有趣。“豕、彘、猪”这三个字,是汉语中最常用来表现猪的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出现的是“豕”,但这个字在当今现代汉语中已不复存在,甚至于很多人已不认识它叫什么。春节,每个人都要回的“家”,则与之有很大关联。从字面上看,有猪的地方才有家,有猪的地方才能生活。至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上屋下圈的住房结构,生动诠释了“家”这个字的含义。

一些地名的来源,作者进行了探寻。云南分布非常广的“勐”字开头的地名,如勐遮、勐混等,一旦离开云南,其他省份的地名中几乎没有带“勐”字的,甚至在云南东北半部都没有这个字的地名,因为其基本上都和傣语有关系。广东广西都有大量带“垌”的村庄,在贵州则有大量带“洞”的村名,这都只是一个字不同的汉字写法。在两广乡村地区的粤语中,尚有说“出垌”表示“下田务农”的意思。

书中还以干支计时法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先民们的巨大贡献,深深影响着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国传统中一直延续干支纪年的方式。书中提到的“万”字,也具有代表性,几乎整个东亚的东部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在“万”字上基本都保留了古代汉语。日语直接借用了汉语,朝鲜语、泰语总体上读音差不太多。这些事实表明了中华汉语言文字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一个个鲜活的方块字有着无穷的魅力与活力。

在大家的认知里,语言学这门学科比较高深枯燥,没有语言学背景知识的普通读者恐怕难以领略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不过,此书在讲述语言变迁规律的同时,不仅有学术的严谨考究,还有轻松愉悦的趣味性。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内容妙趣横生,将汉字的密码一一破解,将汉语言文化的力量彰显,让我们的民族之魂在汉语言文字中得到了认同和体现,并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株洲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勐字代表什么生肖2

【编者按】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公众号和网站正式推出由北大哲学系刘华杰教授担任学术主持的“看花是种世界观——博物学考察记线上展览”,邀请大家一同赶赴一场与花草的约会。本期展览中,北大“博物君”刘华杰教授将与我们一起领略云南勐海的多彩风貌,认识那些我们熟悉却又不熟知的植物。希望此次“足不出户”的自然之旅,能够让我们通过观察日常的生活世界,感受自然之美,对草木怀抱惊奇,对生命保持敬畏!

一起跟随刘华杰老师的镜头,去认识勐海的植物吧

云南是全世界范围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一个省就有18000种植物(北京只有2000种左右)。勐海县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自治州的西部,植物约5000种。许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勐海这个地名,甚至把勐字读错,正确读音是第三声(类似“蒙”)。那里是普洱茶最大产区,孔雀公主的故事、“马儿你慢些走”的歌声、上海和北京知青下乡的沉重往事,能令人回想起这个神奇的地方。

虽到过云南其他地方多次,但西双版纳只在2003年来过一次,只是几天时间的旅游观光,谈不上对植物有何观察、理解。也就是说对那里的植物根本不熟悉。2018年秋突然接到一项邀请:为勐海县撰写一部介绍当地植物的图书,县委将提供具体帮助。全国有那么多做植物学工作的,为何找到了我?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许《檀岛花事》《崇礼野花》《青山草木》有了一点信用积累?

勐海风光

对于喜欢植物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诱人的项目。与多数植物爱好者一样,太想借机会考察那里的丰富的植物了,云南的植物可比夏威夷丰富而复杂多了!听到这个消息,也难免激动。不过,我没敢马上答应,而是想了一整夜。最终还是接手了这个项目,立即收罗除苔藓外的全部各卷云南植物志,此前自己只购买过3卷。这是一笔不少的钱,而且花高价也难找,以前出版的一些卷册总印数也就1000左右。实在找不到就从图书馆借出全文复印了。虽然有一些更新的资料可以参考,但没什么能取代《云南植物志》。收罗资料的同时,立即飞到勐海试着进行一次田野调查。结果令人满意,心里才有点谱。一年后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漂亮的《勐海植物记》,不久就登上了几个好书榜。

刘华杰《勐海植物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勐海植物记》不是坐在家里搜索、下载、阅读文献就能搞定的事情,必须一次又一次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现场采集数据(观察、拍摄),于是往来于勐海和北京成了一年当中的常事。早期阶段还得经昆明中转,到了后来有北京直飞西双版纳的航班,前后浪费的时间少了一些。一年当中,在北京一上完课就飞到勐海,足迹遍布勐海县所有6个镇(勐海镇、打洛镇、勐遮镇、勐混镇、勐满镇、勐阿镇)和5个乡(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境内最高点在东北部的滑竹梁子,要亲自攀登,做到对各种地貌类型下的勐海植物、人与植物的互动有具体了解。以至于到了后来,满脑子都是地名和植物名,两者牢固锁定,比如苏湖/湄公锥、曼搞/韶子、曼阿/勐海天麻、贺松/滇五味子、南糯山/高盆樱桃、勐往/榆绿木、勐阿/铁刀木、格朗和/密毛山梗菜、滑竹梁子/大序醉鱼草、曼瓦/大果山香圆、勐宋/沟槽山矾。有的植物看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甚至看过五次!当然,具体位置不能记差了,每次来要拍摄新植物,也要迅速访问“老朋友”。

野外工作辛苦,却一定是快乐的。而回到北京后的鉴定、分类常常是痛苦的,分到科属相对容易,属下分种有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方面我毕竟不是专业植物学工作者,三是学术界对于一些种的划分也存在争议,不同文献有不同的处理。快的时候,一分钟搞定,慢的时候几天甚至一周一个月也搞不定。现场解剖鲜花或者事后标本干花的结构,推翻自己好不容易得出的判断,都是经常的事。这是哲学家该做的事情吗?但谁又能说这只是专业分类工作者才需要关心的事情?认不清野地实际生长的物种,怎么知道生态;不了解生态现状,怎么作出更宏观的政策判断?

以下内容摘自《勐海植物记》:

2018年8月28日

宿勐海苏湖山顶,听了一夜鸡鸣,“半夜鸡叫”一点不虚。天刚亮就迫不急待地看小路旁蔷薇科乔木多依和壳斗科湄公锥大树上的两种附生蕨类植物。第一种叶两型(生殖叶一回羽裂),以前在湖南崀山见过槲蕨属的槲蕨,这个与它有点像,同属不同种。另一种叶多回羽裂,远远望去至少大于三回,骨碎补科的,哪个属不清楚。补:回到北京后查得前者是石莲姜槲蕨,后者是骨碎补科细裂小膜盖蕨。仅后者就用了4个小时。

2019年8月29日

“1969年3月8日,17岁的上海青年(准确讲还不能算青年)朱晓钟从黄浦区东昌中学初中毕业,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4000千米外的边陲插队。从上海乘火车5天到了昆明,再乘卡车走5天,坐1天的马车和1天的木轮牛车,便来到了云南省勐海县的这个曼松村。如今,原来12天的路程可以压缩到1天完成。17岁是什么概念?现在17岁孩子能够离家到数千千米外的边疆独立生活?实际上,当时许多知青只有16岁,比如北京女孩刘洁。她从北京市经过9天的颠簸最终来到勐海县的勐遮坝,住进了全寨最破旧的竹楼,如果没有傣族咪涛(傣语妈妈的意思)的日常陪伴和照料,接受改造的她可能根本活不下来。

玄参科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勐海当地人用它来染米饭,因此也叫染饭花。民族植物学特别关注这样的植物及其利用方式。早市上也能见到这种植物。早起逛当地早市,是我外出到任何地方的一项奇怪举动,目的就了瞧瞧当地有什么植物食材,它们反映了当地人对植物的认知,是博物学、民族植物学的重要部分。比如要立即知道当地人称呼的苤菜、水香菜、臭菜、染饭花、刺五加、水蕨菜、细苦子等长什么样,即哲学上的指称是什么,然后要根据植物学文献,确定它们的植物志正式名和学名,它们分别是宽叶韭、水香薷、羽叶金合欢、密蒙花、食用双盖蕨、白簕、刺天茄。注意,勐海刺五加并不等于华北、东北的刺五加。

蹄盖蕨科食用双盖蕨(Diplazium esculentum),也称菜蕨、水蕨(菜)、过猫蕨。在夏威夷也经常上山采集它来食用。夏威夷的这种蕨是从中国、东南亚一带传过去的。在勐海可食用的蕨类还有一些(如碗蕨科毛轴蕨),但这是口感最好,食用最普遍的一种。

天南星科刺芋(Lasia spinosa),多年生常绿草本,茎圆柱形,多少具皮刺;叶柄有刺,截面蜂窝状,叶柄长于叶片;叶形多变,幼叶戟形,成年叶鸟足状、羽状深裂。以前在植物园倒是见过它,但当时不知道它的嫩叶可以作蔬菜。其实《中国植物志》上明确写着:“幼叶可供蔬食”。类似地,发现市场上还出售雨久花科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这个也超出了想像。

水龙骨科石莲姜槲蕨(Drynaria propinqua)。叶两型。不育叶阔卵形,羽状深裂。能育叶半米左右,裂片大小近似相等。据此可排除同属的小槲蕨,因为它只有能育叶。其次,能育叶裂片数相对少,8-12对。而中华槲蕨、川滇槲蕨、毛槲蕨裂片均大于或等于15对,硬叶槲蕨更达30-40对,显然这四种都排除在外。第三,孢子囊群靠近裂片中肋着生,每侧各排成整齐的1行,在裂片上呈双行结构。据此可明确排除栎叶槲蕨、槲蕨、团叶槲蕨,因为这三个种孢子囊群散布面较大,不呈整齐的双行结构。

水龙骨科石莲姜槲蕨。

骨碎补科细裂小膜盖蕨,学名原作Araiostegia faberiana。若采用PPG应当变为Davallodes faberianum。但是关于属名的性有一条规则:-odes和-oides结尾的都视作阴性而不是中性(但也有例外),于是正确的学名是Davallodes faberiana。若采用PPG提议的大属概念,其学名应是Davallia faberiana。此蕨附生于树干上,四回羽状复叶,末回小羽片有羽裂,或者按《中国植物志》的说法为五回羽状细裂。其中一回羽片12-15对,第一对通常对生,其余的互生。具体参见《云南植物志》21卷第258页细节图。鉴别蕨类植物有一绝招:大类符合后,关键看末回羽片的结构及附近孢子囊群着生的相对位置。如果这一项不符,其他项符合也没用。此种蕨在茶园的老树上也经常可以见到。

金毛狗科(原蚌壳蕨科)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一种比较高大的蕨类,叶一般斜升。根状茎卧生,粗大,叶柄棕褐色,基部被一丛垫状的金黄色茸毛,毛长达12厘米,有光泽;刚发出的嫩叶基部金毛更明显;叶片较大,长达180厘米。见于林间单侧透光、通风处。

金毛狗科金毛狗。

乌毛蕨科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叶的下面。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一种非常漂亮的大蕨,远观如苏铁。植株高1米左右,叶长130厘米。叶簇生于主轴顶部,略向外斜。叶一回羽状,坚硬;羽片30-50对。羽片互生,羽脉中能看到清晰的小三角形;两侧均能见到清晰的小脉。此物种应当好好保护,禁止采挖。勐海镇的一处分布距离马路不远,地势平缓,将来可考虑开辟生态旅游线路或者建立生物多样性考察线,引导人们直接到野外观赏。

乌毛蕨科苏铁蕨,叶上的上面。

乌毛蕨科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狗脊属在云南有三个种:顶芽狗脊、狗脊和滇南狗脊。分辨此属一要看上二要看下。向上看是其否有珠芽,若有则是顶芽狗脊;向下看其“下部几对侧生羽片的基部下侧的一片裂片”的形状,如果缩小成圆耳状,圆头,与其上的裂片不同形,则为狗脊,否则为滇南狗脊。对于蕨类,各个部位都要拍摄,“魔鬼在细节”。至于此植物为何取名“狗脊”?猜测“是因为蕨孢子囊群的排列很像狗的脊背,比较瘦的狗才能看得清。”你看像吗?狗脊属还有一个种珠芽狗脊特别好玩,云南没有分布,详见下图。

乌毛蕨科珠芽狗脊(Woodwardia prolifera),与上面的狗脊同科同属不同种。叶上能够看许多狗脊,更特别是有许多站立的“珠芽”,理论上珠芽落地可以长出新的植株。2019年7月15日拍摄于福建古田大吴地。

乌毛蕨科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叶二型,簇生。株高达2米。根茎粗短,直立,木质。叶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互生,下部的圆耳状。红棕色、光亮的幼叶非常有特点,这决定了它是蕨类大家族中比较容易识别的种类。它是酸性土指示植物。

乌毛蕨科乌毛蕨。

凤尾蕨科云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var. yunnanensis),西南凤尾蕨的变种。丛生,叶柄长可达110厘米,栗红色;叶革质,三回深羽裂,叶柄顶端分为三大枝,侧生两枝再一次分枝,最外边的枝二次分枝,最终整个叶子上有7个主要分枝,中间3个稍长;在每一分枝上羽状复叶的小羽片深裂或全裂;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裂片的两侧边缘。这种凤尾蕨最显著之处可能就在于叶柄的分枝过程。云南凤尾蕨区别于原变种之处在于:植株高达2米,叶柄及叶轴密被紫褐色节状刚毛,小羽轴下面也疏被紫褐色节状毛。

桫椤科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茎干下披残存的旧叶柄。二回半羽状复叶(二回完整的羽状复叶,末回羽片羽状深裂),羽轴及小羽片中肋下面有毛,孢子囊群圆球形,紧靠裂片中肋。

水龙骨科膜叶星蕨(Microsorum membranaceum)附生于大树树干下部。叶近生或簇生。中脉和侧面的叶下面凸起,孢子囊群橙黄色,散生于叶下面侧脉之间,像夜空中的星斗。

金星蕨科西南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esquirolii),叶远生,叶片长1米以上,二回深羽裂;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每裂片9-11对;囊群盖呈压扁的字母c形;裂片达40对。

鳞始蕨科乌蕨(Odontosoria chinensis),孢子囊群着生于4回羽裂末端,成长中先变白再变褐色,成熟时囊群像小耙子。

凤尾蕨科线羽凤尾蕨(Pteris linearis)标本,采于勐海曼瓦瀑布。二回深羽裂,侧生羽片对生或互生。

凤尾蕨科蜈蚣草 (Pteris vittata),叶近革质,一回羽状;小叶片近似对生,基部有耳,叶脉平行。叶幼时密被鳞片。蜈蚣草分布于云南各地。

里白科中华里白(Diplopterygium chinense),干枯叶的下面(局部)。孢子囊群显著,由此区别于红毛里白、里白、光里白等。

金星蕨科红色新月蕨(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叶远生,奇数一回羽状复叶,羽片8-12对;羽片阔披针形,边缘有浅波浪,宽V形小脉互相连通,覆瓦状。见于卫东百丈崖瀑布。

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Lygodium salicifolium),攀缘蕨类植物。小羽片互生,条形,基部心形;“关节”位于小羽柄的顶端,即心的凹陷处;侧脉二歧分叉,直达小羽片的边缘;孢子囊穗位于小羽片的边缘。请注意“关节”的位置。

金星蕨科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株高70厘米;叶近生,二回羽裂;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片12-16对,近似对生,无柄;羽片上裂片深裂,20-25对,基部一对向叶轴伸展,超过叶轴;孢子囊群圆形,生侧脉中部。

苦苣苔科斑叶唇柱苣苔(Henckelia pumila),一年生草本,茎短伏地。叶绿色,有紫色斑,边缘具浅锯齿,叶面疏被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花萼漏斗状钟形;花冠淡紫色,筒部黄白色,外面略被微柔毛,冠筒狭漏斗状,冠檐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蒴果线形,长达12厘米。斑叶唇柱苣苔花期较长,10月1日重访,依然旺盛地开着花。此植物可考虑作为园艺品种开发。苦苣苔科花卉展中,中国人培育的品种并不多。

山茶科叶萼核果茶(Pyrenaria diospyricarpa,据FOC),叶纸质(并非植物志上说的薄革质),果皮薄而脆,未木质化,果实多汁,以此可区别于勐腊核果茶。种子很有特点:片状,长圆形,种皮坚硬骨质,与山榄科的种子有几分相似。

山茶科叶萼核果茶,切开的果实。

五味子科滇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subsp. yunnanensis),翼梗五味子的一个亚种,《云南植物志》称云南铁箍散,模式标本采自思茅,即现在的普洱。品尝了一下,不很酸,没有东北的五味子(S. chinensis)味重。滇五味子的雌花梗长达8厘米,是五味子的2倍。

锦葵科基苹婆(Sterculia principis),灌木,高一米左右。叶椭圆形或条状椭圆形。总状花序或少分枝的圆锥花序。花期3月,果期6月。见于蚌岗林中。

锦葵科西蜀苹婆(Sterculia lanceaefolia),灌木或乔木。叶柄长2-4厘米,两端均膨大;叶顶端钝状渐尖,基部圆形;叶长22厘米,宽6-9厘米;侧脉每侧7-10条;总状花序腋生,花红色;萼钟形,5深裂,呈灯笼骨状,无花瓣。见于曼瓦瀑布。

豆科巴豆藤(Craspedolobium unijugum),巴豆藤属仅此一种,在勐海常见。叶3出,荚果内有种子3-7粒。多种植物志上均说此藤长3米,不准确,实际上可达25米,甚至更长!在民间,巴豆藤也称血藤。而“血藤”对应的植物非常多。要鉴定此植物,必需爬到藤子顶部采到花或果。

爬到顶部摘下来的豆科巴豆藤花序,等到它开花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摘下来同样困难。

在野外用迷你军刀快速解剖豆科巴豆藤的花。

返回北京后用温水泡开豆科巴豆藤的干花解剖,绘出图。龙骨瓣(K)与翼瓣(W)近等长。龙骨瓣单侧有耳(a);翼瓣(W)一侧有耳(b)一侧有缺刻(c)。

山柑科小绿刺(Capparis urophylla)只见小苗,高约1米。小枝有小刺,叶基部圆形或急尖,顶端渐狭延成长尾。侧脉5对,在抵达叶边缘三分之二处互相联络。就叶脉而论,整体上有点像缩小的菩提树的叶。

壳斗科湄公锥(Castanopsis mekongensis),傣语称麻个龙。叶脉11-20对。不要小瞧了叶缘的性质,相当多壳斗科植物的叶缘都有锯齿,而湄公锥没有!仅凭这一点,就能排除一部分种。湄公锥是勐海林区最重要的乔木之一。总苞内只有一枚坚果,这也是一个重要鉴定特征。其坚果可生食,味道甜美,在野外可充饥。集市上有成麻袋装的炒熟的坚果,本地老百姓称之曼登果、野板粟。坚果从8月底就可以食用,虽然此时并未完全成熟,到了9月中旬就成熟了,一直可以吃到第二年的2月份。林区的湄公锥总会掉落大量果实,不过都包裹在带刺的总苞中。

壳斗科湄公锥。总苞像刺猬一样,很难对付,它是植物进化出来用于保护坚果不被随便糟蹋的部件。在野外如果没带专业工具,可以用鞋底在石头上揉搓包着坚果的总苞,不要在正中央用力,而是朝侧向发力,沿缝合线先把总苞撕开一个口子,坚果露出来一点,接着再踩掉散开的总苞,快速取到坚果。

夹竹桃科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攀援灌木,幼枝、叶两面均被黄色长柔毛,幼枝断口有乳汁。叶对生,纸质,椭圆形,先端短尖至尾尖,基部浅心形;侧脉10-13对,中脉在叶上面凹陷,在叶下面凸起。外表有点像忍冬科锈毛忍冬,但只要用手掐一下,就可排除它。思茅藤属全球约14种,我国仅产此一种。

姜科草果(Amomum tsaoko)的果实(8粒,红色)、买麻藤科垂子买麻藤(Gnetum pendulum)的叶和种子、壳斗科大果青冈(Quercus rex)的壳斗(只有1个,反扣着)、杜英科大果杜英(Elaeocarpus sikkimensis)的果实、薯蓣科五叶薯蓣(Dioscorea pentaphylla)的珠芽(11粒),2018年8月30日拍摄。

无患子科韶子(Nephelium chryseum),跟热带水果红毛丹都是韶子属的,但不是一个种。韶子属在我国有三个种:红毛丹、韶子和海南韶子,其中红毛丹是外来种。韶子在在勐海长成大乔木,树干笔直,胸径40厘米,高约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常4对;叶薄革质,长圆形,全缘;侧脉每侧大于9条。这种植物我跟踪了整一年,如愿以偿,看到了花也吃到了大量的果。

无患子科韶子的果实,剥开外皮。

檀香科寄生藤(Dendrotrophe varians,据FOC),木质藤本,茎以左手性为主,也有右手性的且同株,即与蓼科何首乌、菊科微甘菊的手性相似。叶基出脉3条;果实椭圆形,实测长9-12毫米,直径7-8毫米。这是展示的是其果实和种子。为什么要仔细看花和种子?因为繁殖器官相对稳定,对于分类很重要。

蔷薇科坚核桂樱(Lauro-cerasus jenkinsii)。第一次见时,别说“种”了,连“科”都判定不了。询问当地傣族波涛,说了一串听不大清的俗名,似乎是ma-man-tun,按此音到《植物傣名及其释义》中查找,没有收录。又听说果实可以吃,便到树底下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上一季的一粒果核(见下图)。有这一果核可做出初步判定,但不无法确认就出自此树!几个月后,再次来观察,花期以过,结出了果实,之后又观察了几次,最终还品尝了,味道尚可。有希望培育出一种水果。

在树下搜索到的一粒蔷薇科坚核桂樱果核(同一粒多个侧面)。这个果实对于猜测植物的种类起了很大提示作用。桂樱属中只有坚核桂樱这一种果核较大,与拾到的那枚大小相符。

茜草科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茎上的钩子,可以互相钩住而防风。

五列木科(原山茶科)茶梨(Anneslea fragrans)的球形果实。果皮较厚,革质,近于下位,外表有麻点。宿存萼片5,质厚,比较大,长达15毫米。这种果实能吃吗?品尝过,觉得没有可食用的价值。茶梨另有两个俗名:安纳士树和猪头果,一洋一土,很有意思。

蔷薇科棕红悬钩子(Rubus rufus),悬钩子属悬中国就有208种,其中139种为特有种。云南有105种、33变种。可怕不?仅这个属就可以写一部书了。如果分不清,可以统一叫“如布施”(Rubus),认准了这个属,即使不认识具体种也没关系,依然可以从黑龙江到海南,由北吃到南(果实可食)。2019年1月4日清晨摄于南糯山气象塔附近,前一晚我就住在这座废弃的塔上。

葫芦科糙点栝楼(Trichosanthes dunniana),勐海栝楼属十分丰富。与红花栝楼相比,糙点栝楼果实顶端有更明显的柱基,种子略宽,种子中间有三分之一条形凸起。红花栝楼、糙点栝楼、马干铃栝楼三者都是红果,但种子依次增大。有人将糙点栝楼并入红花栝楼。

葫芦科马干铃栝楼(Trichosanthes lepiniana)。果为倒圆锥形,末端是尖的,具喙,不同于几天前在勐翁见到的球形红花栝楼。叶子轮廓近圆形,槭叶状,五角,并非深裂。当场解剖了一只果实,瓜瓤仍然是黑绿色,一种非常难看的颜色。种子较大,脚板状,左右不对称,种脐端相对窄,新鲜时为亮黑色,干后成为暗褐色。种子长13-17毫米,宽10毫米,厚3毫米,要比红花栝楼的种子大许多,颜色也不同。

兰科筒瓣兰(Anthogonium gracile),此属仅此一种。叶纸质,狭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收为短柄;花葶纤细,直立,高于叶;总状花序,疏生花数朵。

桑科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叶的下面。初来勐海时没有找到榕果,不敢轻易定种。半年后终于在勐往乡意外找到其榕果,水落石出。这种榕树在贺松、布朗山也常见。为何称“鸡嗉子”?请看叶基部的形状!如果再问:鸡嗉子长什么样?只好说:下次见到吃饱的鸡,好好瞧瞧就知道了。

桑科鸡嗉子榕的榕果,等了多半年才找到它的果实。

无患子科干果木(Xerospermum bonii),我国仅一种。高达6米。偶数羽状复叶,果卵圆形,黄色。像同科的龙眼,个头小些,也不够圆。非常甜,有希望培育成一种水果。

漆树科藤漆(Pegia nitida),攀援木质藤本。小枝密被黄色绒毛。复叶具9-15小叶。果实未充分成熟不能食用。熟透时可以吃。那么现在这样图上的果实熟了吗?还远着呢,此时吃下去嘴里火辣辣的,反复漱口,几个小时后才正常。

山榄科大肉实树(Sarcosperma arboreum)。乔木,叶对生或近对生,有时互生,长圆形或稀椭圆形,全缘。核果长圆形,种子1枚。据说果实可食。

楝科皮孔樫木(Dysoxylum lenticellatum)。落叶乔木,高10-30米;小枝有小皮孔,叶痕明显。叶互生,小叶9-11枚,对生。花期2-4月。只在布朗山一条河边见到一株。落地的果实大多被动物啃食了。为了观察到成熟的果实,开始了精准投掷活动!

胡桃科的云南黄杞(Engelhardia spicata)。偶数羽状复叶,薄革质,小叶4-7对,侧脉12-15对。果序比较长,达40厘米,下垂;每序上果实达百枚,果球形。果实下部与宿存苞片贴生,苞片基部密被白色刚毛,裂片三指状,中间裂片较大。果实上有膜质宿存苞片,它相当于果实的翅,果实掉落时会因它而旋转。

胡桃科的云南黄杞。摆在纸板上的果实。

《勐海植物记》的最后,提出如下建议:

1. 不贪恋别人家的“好植物”,优先辨识、使用、展示、宣传本土物种,慎重引进、使用外来物种。

2. 严格禁止在行道树用苗中使用非本土种,因为那样做是不自信的表现,相当于用自己的广告牌给别人免费做广告。

3. 立即建立本土种苗圃,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本土种苗。

4. 规划勐海本土植物园,研究、开发并展示本地特色植物。

5. 改变单一种植局面,茶园中应当保留足够多的本土树木。

6. 全县普洱茶宜减量增质,严格控制开辟新茶园。

7. 加强野生兰科植物保护,杜绝非法买卖,所有社会主体不得私自采收野生兰科植物。

8. 驯化、开发本土野菜、野果,形成产业。

9. 将保护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态旅游宣传、研学基地建设密切结合。

10. 编写适合中小学使用的地方性知识教材,为人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打下坚实基地。

延伸阅读:

云游夏威夷,跟着刘华杰老师开启博物人生之旅 | 荐展No.77

人间四月,以草木之名唤醒你的春天 | 知书 No.55

(本文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公众号授权发布,编 / 刘珊珊,审 / 任慧)

勐字代表什么生肖3

涂少平原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弹指瞬间,六个月的时间不经意从指尖溜走,从元旦后的第一批蛇饼到现在,整整六个月,大益普洱茶经历了无数次的风浪,简单形容为:高潮迭起,此起彼伏,大益茶的炒作出现了新的格局,生熟割据,单品小盘,占茶为王。五月底后,茶价开始理性回归,随着国家发改委官员出来说国家不会再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的讲话后,所有带有炒作性的东西都将理性回归,但是想着回到解放前,那是不可能的事实。大益普洱茶产品价格的提升与价值的发现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大益普洱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农产品的一个标志性的产品,体现在它可进行大宗额的期货交易,可实现小范围里的垄断性的操盘手段,可实现利润瞬间最大化获利最大化。

大益茶今年的价格为什么会这么高?我觉得那是因为大益茶现在可以作为一个吸纳货币的通道,所以大益茶的价格可以迅速得到认可。其实做大益的人发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大益茶现在是高端品种好卖,龙印三万多还有人追,蛇饼一万多还有人追,乔木两万多有人追,收茶的人不是傻子,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过去随着货币的增多,海量的货币(包括一些热钱)主要是涌上楼市和股市,前几年楼市和股市作为了一个吸纳货币的主要渠道,所有的钱基本上是投到这两个领域,连国家都默认了楼市是国家性的支柱性产业,因为国家发行的货币太多了,钱没地方投了,那四万亿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一下子把物价推高了,把所有的成本推高了,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等等,变相使货币贬值,当全国人民都在愤怒的时候,国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今年国际经济如此不济,国内经济也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国家终于没有再拿出四万亿来刺激市场,否则我们兜里的一百元真要变成五十元了,可能不仅仅是一个铁道部出问题了(铁道部竟然亏了两万亿),于是严厉的楼市控制政策出台了,股市更是跌得一塌糊涂,投资渠道被压缩,影子银行(非正式银行却在从事跟银行一样业务)抬头,连银行自己都在偷偷帮影子银行拉客,高利润的诱惑下,终于导致了银行本身现金流短缺,出现了钱荒,而国际上人民币又在升值,老百姓的钱不值钱,终于要饥不择食了,终于要出手了,而作为农产品的未来趋势非常好,价值导向非常好的情况下,同茅台酒一样具有相似特征的普洱茶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大益普洱茶是唯一可以跟茅台酒一样可操盘的产品,它的价值得以发现,就像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家一直摆在一个角落里的花瓶竟然是一千年前的老古董可值一亿元的感觉。

于是,大益普洱茶的价格已不再是简单一个品饮的价格,就像茅台酒的价格不一定是喝的价格,而政府在限酒,却在鼓励喝茶,这只是一个戏剧性的转变,连国际上一些金融巨头都看好大益普洱茶的未来,这就是普洱茶的生命力一部分。

当然今年大益普洱茶涨价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生熟割据,单品小盘,占茶为王。一是生茶涨得快涨得高,熟茶涨得慢涨得少,大家玩生茶,生茶回报高,二是每一款生茶都有一个小盘庄,比如203批的7542庄就做得比较好,蛇饼庄比较好,龙印的庄比较好,你做你的品种,我做我的品种,谁也不拆谁的台,水涨船高,涨了龙印,一起涨高端品种金大益,银大益,7742,生肖饼也是连在一起各做各的,涨了蛇饼其他的都要涨;三是有茶的不断把价格推高,占茶为王,我有这个货我就拉一帮人来做我这个茶,银孔雀也上了六千,勐海之春也上了五千,恐怖吧,连勐宋沱也上了三千多,要命吧,这其实就是新的特点,做熟茶的人就很郁闷,因为陪玩的人很少。还有一个特点是,今年的大益茶比往年来的周期要长,品种要少,数量不多,熟茶居少,厂价翻翻,所以真空期长,利于炒作。

那么展望下半年,从以上可以看出,既然大益茶现在是在作为吸纳货币的通道,那么茶价能大跌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亏太多的人是不会便宜卖货的,本来就没有什么投资渠道,钱没地方放,何必亏本卖货呢?拿来的钱难道要存银行?当然借钱来炒茶的人就不一样了,总体上来说,茶价翻了一翻,有库存的人高兴,有行情的时候大家都开心,行情不好的时候,也没什么悲观的,六七八,没办法,广东人的习惯总是改不了的,八月的7742就是今年的一款黑马,也许后面还有一款黑马茶,但不会是岩韵,见光死,大家要小心。

转眼就去了半年多,发茶的速度这么慢,品种这么少,纠结的时候也略显无奈,也许真正的机会在明年,明年是大益改制十周年,风云十年,一路艰辛,一路高歌,一路前行,无畏风波,见识浮沉,谁与争锋,也许那才是一个传奇的见证,等待机会吧,每一年的大益都会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心跳的时候要冷静,刺激的时候要疯狂,也许不用多久就有高潮,不用多久就有一个大丰收!20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