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低的桥代表什么生肖

中国式浪漫如何来?一片“冬奥雪花”磨三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高一低的桥代表什么生肖1

当下热销的冰墩墩“无处可抢”,

最近有人抢起了冬奥雪花。

说起冬奥雪花,

许多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

冬奥开幕式上那一朵。

96片“小雪花”组成“大雪花”,

橄榄枝周围环绕着“银丝带”,

“大雪花”和“银丝带”之间

非匀速双向同心旋转。

采访中,

设计师李旻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这朵“雪花”历经近三年,

反复修改了三百多稿,

才惊艳呈现于世人面前。

中国结造型“大雪花”如何诞生?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之火在主火炬“大雪花”中心燃起。随后,位于国家体育场(奥林匹克中心区)及北京延庆赛区、河北张家口赛区的火炬台被依次点燃,将持续燃烧至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并将成为三地的永久性雕塑,今后公众可以去打卡。

你知道“大雪花”背后的故事吗?

201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李旻进入到冬奥会导演的设计团队。“当时说通过设计帮助实现导演的创意,就答应试一下,后来才知道是冬奥开幕式美术设计工作。”十人左右团队到后来五人团队,在三年时间里画了有300多稿。

李旻介绍说,按照导演要求,每人设计24个国家的雪花,一共设计100个国家的雪花,一开始要是设计一百朵完全不重样的雪花,代表不同的国家。最开始是大家放开创作,设计元素考虑过各国地标性建筑图案、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中国结、仙鹤、牡丹花、梅花、紫荆花、荷花、锦鲤、燕子、中国建筑屋顶、中国桥等。“前期搜集资料,大量搜集跟雪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对我来说不是作为参考,要创造独一无二的雪花造型,必须先了解,然后再跳出这些设计。”

再经过反复修改和论证,最后定稿采用“中国结”造型。“最后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中国结,刚开始这个方案是针对东道主中国的。统一后,大家再分头把手头的中国结方案完善。”最终李旻的方案被导演选中作为备选之一,后期仍面临几个月的修改,最终形成一个浓缩大家智慧的版本,由黑弓团队做视觉效果设计及细节调整。

中国结造型更好地展现了中国美学,用简约的线条表达中国浪漫,传统艺术用当代美学表达的结晶。李旻透露,设计中还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删改。中国纹样的美感,需要一定密度才能得到很好体现,但从亮灯效果来看,线条过于繁杂,导致雪花图案过于密集,看不清雪花主题造型创意。“导演让我们推翻方案,进行大幅度删减,删减掉一半以上的线条。“做减法”的过程中也发现,中国结的造型图案既可以保持美感,又代表很好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找到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方式

“张艺谋导演对美学和对细节的把控是极致的,他对我们的要求是特别严苛的,所以每次去工作室开会前我都会做好要重新设计方案的心理准备。导演每次开会都会有新的想法,会不断颠覆认为不够好的创意,去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而他过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很难让你对他的修改意见说不。”让李旻印象深刻的是,导演真的精力特别旺盛,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就三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开幕式忙碌着。“和导演开会到十一二点结束,本以为他会去休息,没想到其实这之后他还有两到三个会要开,基本处于轮轴转的状态。这几年和导演的接触,让我真切感受到他对自己事业的专注和热爱的程度真的是一般人很难达到和超越的。”

把中国线描应用到现代插画中,在媒体工作的李旻插画中线条的美感打动了张艺谋导演。“包括这次开幕式也是采取有一点现代感,又跟中国传统结合的风格,不同于2008年全新的艺术形式,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些好的创意。”

在完成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工作后,李旻又投入冬奥主题的插画创作中。李旻保持着精雕细琢插画的工作习惯。比如2019年鼠年她画了“九鼠送福”,灵动有趣的生肖文化设计打动了不少老外读者。最近,她还重新创作设计了一批雪花。“画了这么多年画,从来没画过这么多雪花。很高兴能把自己一些想法融入雪花中。”

在她看来,打破文字和语言方面的隔阂,插画是中国文化输出特别有效的软传播方式,外国观众可以从中获得更直观的有关中国文化的感受。“2017年,我尝试把中式美学的东西跟插画进行结合,色调和表现形式上可能是很现代的,同时又结合传统工笔画、装饰画等形式,我觉得用这样的视觉艺术,可以打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更容易引起共鸣和感动。尽管当下大家都是快节奏阅读方式,但是经过时间沉淀、精致到位的艺术作品,反而在大环境中显得更有艺术价值。” 李旻说,“我老师说,不摹古又饱浸东方韵味,不拟洋却焕发时代精神。这对我触动挺大,对我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很好的引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来源: 扬子晚报

一高一低的桥代表什么生肖2

鼠:(空白)

牛:牛山坡、牛心塘坡、牛头桥、牛角冲、牛车塘、牛角湾、牛角塘、牛婆咀、牛串巷子……

虎:老虎冲、下黄虎塘、老虎岭、黄虎冲

兔:(空白)

龙:龙王港、化龙池、龙王宫、龙王庙、龙吉湾、龙坡塘、龙塘、龙塘水库、龙塘冲、龙塘岭、龙潭湾、青龙咀、济龙港 ……

蛇:蛇咀、蛇咀子、蛇坑子

马:马厂、马王堆、马王街、马坡岭、马栏山、马益顺巷、天马山、石马铺、吊马庄、走马楼……

羊:白羊坡、羊古塘、羊泥塘、绵羊山、绵羊坡

猴:猴王庙、猴子石 鸡:乌鸡塘、鸡公咀、野鸡坡

狗:狗坪、狗食坪、狗食湾、黑狗园

猪:猪婆凼、猪槽坡

资料参考于1986年的《湖南省长沙地名录》,部分有删减。

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牛角塘社区。

以化龙传说命名的井。

临近猪年,朋友圈被“啥是佩奇”霸屏。大家纷纷找寻身边的小猪“佩奇”,公仔、蛋糕、年画……我们也试图从长沙地名中找到“佩奇”,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长沙地名里除了有“佩奇”,还藏着一个“动物世界”。

猪、牛、马、羊、龙、蛇等,甚至象、蜈蚣、螃蟹、虾等都在长沙地名榜上。本想从中间凑齐长沙“十二生肖”地名,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找到鼠和兔的身影,莫非这些凶猛的动物吓跑了胆子小的鼠和兔?或许,是“硬核”的长沙人,更欣赏那些“霸得蛮”的勇猛动物?

于是,我们将长沙地名中出现较多的豹和狮凑了进去,做了个调子更高的“局”。也许,这是更适合长沙人的“十二生肖”地名。

撰文/记者伍婷婷实习生徐鲁青

“龙”地名最多有祥瑞也有恶龙传说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龙是生肖里唯一虚拟的动物,排行第五。但在长沙,以“龙”命名的地名占据榜首。从1986年《湖南省长沙地名录》中可看出,龙王宫、龙王港、龙王庙、龙凼子、龙灯山等“龙”地名不下三十个,它几乎遍布长沙。

龙塘、龙塘水库、龙塘冲、龙塘岭、龙潭湾等小到水池,大到池塘或水库,都以“龙”命名,这大概与人们想象中龙的生活环境相关。龙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吉祥。中国人以龙为图腾,并一直将它当成能呼风唤雨的神明,特别将它放入地名中,是希望求得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龙为地名,是人们对这个地方吉祥美好的祈愿。”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介绍,在长沙,龙王阁、龙王港路、龙王庙等就属于类似的地名。

可是在长沙,龙除了意味着吉祥美好,它在民间还有着“恶”的含义,化龙池就属于这类。这条因酒吧产业被长沙人熟知的老街,地名背后藏着一个英雄主义民间传说。相传在这条古街上,善良的铁匠夫妇为了全城人民的安危,将铁水倒进了恶龙所在的深井之中,这口井慢慢坍塌,缩成一口小池塘,恶龙从此不再作恶,但铁匠夫妇也因此牺牲。人们为了纪念英雄的铁匠夫妇,将这口小池塘定名为“化龙池”。后来,小池塘没有了,但是人们仍然沿用这个地名称呼整条街巷。如今,化龙池酒吧林立,热闹非凡,但街道中央,还保留着一口老井和纪念铁匠夫妇的碑。

长沙的回龙山也源自民间恶龙传说。和化龙池一样,恶龙藏于古井之下,经常作怪,导致这方土地经常闹旱灾。叫回龙和白沙的两兄妹在仙姑的指点下每天在水源处掘地,有天一锄正好砸在恶龙的鼻子上,恶龙翻滚,水溢了出来,兄妹俩不幸淹死。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井叫作白沙,山叫作回龙。不管是“化龙池”还是“回龙山”,两处地名都跟“龙”有关,它们的故事更多的是展现长沙人不再将所有希冀寄托于神灵,而是转向人本身的力量,靠自己的努力守护着这片土地,这无疑意义更深远。

牛角系列、牛栏系列和马王系列

作为农耕年代最吃苦耐劳的牲畜,牛的良好人设贯穿了整个历史。长沙人喜欢“牛”,以牛命名的地名数量惊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只有马了。

金牛岭、牛角塘、牛车坝、牛婆塘……牛气冲天的地名几乎遍布了长沙所有的城镇与乡村。金牛岭在今岳麓区靠近桃花岭处,牛婆塘在如今的雨花亭附近,地名背后都有传说,发人深省。金牛岭的传说很有教育意义。据说汉武帝时期,当时一个农人牵牛渡江,船夫以船小拒绝了。但在农人的坚持下,船夫只好让他们都上了船。可牛到中途拉屎弄了一船,船夫很不高兴。等他们下船后,就用水将牛粪洗干净了。哪知,残留的牛粪变成了金子,船夫追悔莫及。于是,人们将该处取名为金牛岭,不知道是为了嘲笑船夫愚蠢还是盼望金牛再次出现,但可以看出牛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美好的。

牛是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两角也颇具特色,长沙有许多带牛的地名是因形而设,甚至组合成长沙的“牛角”系列:牛角塘、牛角坡、牛角弯、牛角冲等,它们都是因为形状如牛角而得名。而牛栏冲、牛栏坡、牛栏湾、牛栏塘、牛栏殿等,这种“牛栏”系列地名大多与此处曾经养牛有关。

马字在长沙地名中也很常见。除了动物马,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楚王和关羽都制造了许多包含马的地名。

长沙地名中以“马家”开头的,如马家台子、马家冲、马家园、马家坡、马家巷、马家咀、马家湾、马家堤、马家塘等,大多跟“马”姓有关。而以“马王”开头的地名则与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楚王有关。马王堆,这里的“马王”就是马楚王。马楚王在长沙大兴土木,楚湘街、碧湘街都承袭楚王的碧湘宫之名,马王街因五代楚王之庙建于此而得名。另外,以“马王”为名的还有马王塘。跟马楚王有关的地名还有凤凰台、小瀛洲、王府坪、皇殿坪等。虽然这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存世不过55年,如今宫邸华府都已不在,然而跨越千年的记忆存留在地名里。

除此之外,长沙许多带马的地名同“美髯公”关羽有关。相传关羽从荆州出发,走岳长古道,过福临铺(现长沙县福临镇),到一山路崎岖的峡谷,遇到炎热天气,于是命五百人下马去一店铺前洗马鞍、歇息,于是这个地方就叫下马坑。他继续策马赶路,人困马乏时,在一口大塘旁停下洗马,那口塘因此被人称为洗马塘(现位于长沙县安沙镇境内);而他驻军停歇之地,长沙人称其马栏山(湖南广电的地址就位于马栏山)。正当他准备回营休息时,追兵又至,策马过一峡谷被一涧挡住,赤兔马腾空而起跃了过去,于是此地又留下了跳马涧的地名。攻入长沙城内时,关羽在天心阁下的一块空坪内歇马,把马吊在旁边一棵树上,吊马的地方后来成了街巷,得名“吊马庄”。攻下长沙后,他渡湘江,去往华容,路过望城区白箬铺镇时无法过江,江中有小龙化为一马,助他渡江,此处便改名马龙港(现望城区乌山镇马龙港村)。关羽在长沙民间一直受百姓敬重,和他有关的地名长沙还有落刀嘴、捞刀河、铜官镇、云母寺、半边山等。

“十二生肖”地名里少了鼠和兔

长沙地名藏着一个“动物世界”,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有。可遗憾的是,我们遍查资料,找到了以牛、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命名的地名,唯独缺少在十二生肖排行第一的鼠和第四的兔。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处在长浏盆地的西缘,这里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理上来看,“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都适宜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生存。除了此前提及的龙、马、牛,带羊、鸡、狗、虎的地名并不多见。羊也是常见的家畜,在坡地和池塘等羊出没的地方,偶有以“羊”命名的地名,如白羊坡、羊泥塘、绵羊坡等。作为最普遍养殖的家禽,鸡在长沙的地名中,除了鸡公山、乌鸡塘、鸡公咀外,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和鸡一样,狗和人类最亲密,但以“狗”命名的地名也只有类似狗坪、狗食坪、黑狗园这样的地名。或许因为太过常见,它们更容易被忽视。可老虎不一样,它是稀有动物,能出现在长沙地名里本身也是“意外惊喜”。“虎出现在长沙地名里,可能这个地方曾经有虎出没,也可能这个地方的形状像老虎。”陈先枢说,今新开铺的老虎塘就是形状如老虎而命名,而老虎冲则是曾经有虎出没。而被人们称之为“小龙”的蛇,以它命名的地名少之又少,除了岳麓山那个以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盘踞传说而得名的蟒蛇洞,就只有大圫的蛇坑子和蛇咀。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的猴和排名最后的猪在长沙地名中也有迹可循,以“猴”命名的地名有人们熟知的猴子石和猴王庙,而以“猪”命名的猪槽坡和猪婆凼都因城市发展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那为何这么多动物地名里没有鼠和兔?

鼠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以偷吃粮食而存在,成语中带“鼠”的,大多都是“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贬义词。不用“鼠”做地名,长沙不是特例,泉州、南京、宁波等许多城市都如此。这些城市多为南方农业重镇,而长沙自古就是“天下米仓”,清雍正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盛极一时。越是稻米丰富的地方,对鼠的憎恶越明显,地名中不用“鼠”字也是丰收时的避讳,这也成了很多城市的共识。

事实上,中国一直认为兔子是瑞兽,《瑞应图》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那时,各地发现兔子,多要献给朝廷以示君主贤明、海内大治。长沙地名中为何没有如此祥“兔”,颇让人费解。越南的十二生肖中,用猫代替了兔子,据说是因为“卯”兔,普通百姓不识字,就“猫”兔了。没文化真可怕,长沙人显然不会如此。

豹和狮在长沙地名中称“霸王”

一方水土造一方地名。从长沙地名里不仅可看出长沙的环境,更能窥见一个地方人的性格。

在长沙众多的动物地名里,排在龙、马、牛之后的是勇猛的豹子和狮子。其中豹子岭、狮子山出现的频率最高,它们占据着长沙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位。以“豹子”为名的长沙地名里有常见的岭、塘、坡、山、路,甚至岩也因为形似豹子而得名。以“狮子”命名的长沙地名也不下二十个,其中狮子山、狮子坡、狮子岭、狮子街等较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黄狮冲、黄狮岭、黄狮巷、黄狮塘。豹子和狮子的气质,被长沙人喜爱,相比鼠和兔,这两种动物可能更符合长沙人的性格。

长沙的动物地名里,飞禽颇多,如燕子、鸦、凤凰、鹊、麻雀、白鹤、鹰、白鹭等。人们根据这些飞禽的习性,来命名它们常出没的塘、岭、桥等。有时候,还用它们来寄托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

长沙地势低洼潮湿,城内多池塘河流,水中生物较丰富。因此,以虾、蚌、螃蟹、鱼、龟、泥鳅等命名的地名不少。清水塘的螃蟹桥就是如此,住在那边的老人回忆,螃蟹桥得名是因为那里有条内河,常见螃蟹爬行,附近的小孩夏天都爱下河捕捉,于是那座桥就慢慢定名为螃蟹桥。虽然该桥如今已不复存在,但一提起螃蟹桥,人们还记得河里抓螃蟹的场景。此外,长沙还有以猫、蜈蚣、蚂蟥、蛤蟆等命名的地名。

但随着时间流变,城市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动物命名的地名越来越少。人们不再同家禽、牲畜有从前那般密切的关系,甚至认为动物地名庸俗老土,已存的动物地名常被人们有意识同音雅化,动物地名愈加岌岌可危。

一高一低的桥代表什么生肖3

2月3日,观众在江苏南京博物院参观镇馆之宝——东汉错银铜牛灯。杜懿摄 (人民图片)

2月6日,在山西太原市图书馆,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2月5日,市民在江苏南通市图书馆看书、学习。徐培钦摄 (人民图片)

虎跃新春,文化升腾。近年来,过个文化年已经成为广受大众喜爱的新年俗、新风尚。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人走进博物馆欣赏一场展览;有人前往影院观看一部电影;有人来到剧院听一出大戏;还有人选择沉浸在书香世界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点亮了春节假期。人们在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里,一起走进明媚的春天。

展览中感受浓浓年味

大年初三,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览中人头攒动。何尊、长信宫灯、玉龙、虎符……130余件/套珍贵文物纷纷亮相,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等类别,用“源”“流”“汇”三个单元,讲述着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文明何以不朽的故事。周女士专程带孩子前来观看,“孩子对那些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文物特别感兴趣。”周女士表示,希望孩子通过了解文物,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近些年,新春大展已然成为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新年伊始的“重头戏”。每年精心策划、主题各异的展览都是新春佳节里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今年的新春大展,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呈现,也有对虎文化的系统梳理,还有契合冬奥会的主题展示,内容多元,特色鲜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的现场宛若一座四合院,观众走进“院门”,耳边响起爆竹声,红灯笼、春联、窗花、年画、布老虎等琳琅满目的饰品,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又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之物,从多个侧面反映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虎文化。此外,由中国文物报社联袂全国几十家文博机构推出的“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福建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宁波博物院等机构举行,为百余城观众带来虎年的祝福。

当冬奥遇上中国年,文化与体育在这里碰撞出别样光彩。正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涵盖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7件艺术品,其中冬奥题材的作品是最大看点。那些动感十足的雕塑、定格竞技瞬间的画面,交织成一曲力与美的交响。在深圳,深圳图书馆举办的“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主题图书展,展出冬奥会、冰雪运动等主题图书360余册;相应推出的“走近冬奥”系列有声图书,让阅读更加触手可及。

展览之余,丰富有趣的互动项目也颇受欢迎。在上海,“寻虎赢福袋”新年限时游戏于上海博物馆举行;在江苏,扬州博物馆推出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在广东,南越王博物院“南越工坊”还有“瑞虎迎春”系列手工活动,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银幕里体悟家国情怀

“今年春节档,我们全家三代人一共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四海》《奇迹·笨小孩》和《熊出没·重返地球》5部电影。”2月6日晚8点,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影院采访了正在等候电影散场、接孩子回家的王先生。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全家5口人一起看了喜剧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开心麻花的这部影片笑点密集,大家看得很开心”。他的岳父母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和《狙击手》,“他们这一代人比较关注抗美援朝题材,对那段历史也有感情,被影片深深地打动”。王先生夫妇看了《四海》,觉得影片的故事和格调比较适合他们这些在北京打拼的广东人。他们还和孩子一起看了《奇迹·笨小孩》,希望孩子可以理解影片的亲情和励志主题。“现在孩子自己在看《熊出没·重返地球》。《熊出没》系列电影已经拍到第八部了,伴随孩子从幼儿成长为少年。每年春节,他都要看这个系列的新片。”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王先生表示,假日里时间不早不晚、座位不偏不倚的电影票,还是需要提前预购。比如,因为他头一天没有及早预购2月1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票,岳父母只好坐在影院的角落里;《狙击手》没能预购到公映第一天的票,岳父母只好过了几天才看。

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今年春节档全国总票房突破60亿元,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从2月1日到2月6日呈逐渐下降趋势。北京市朝阳区这家影院的负责人认为,今年春节档上映的8部影片类型丰富,内容风格既有喜庆风趣的,也有大气庄重的,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按照有关要求,影院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原则上每场上座率不超过75%;春节假期影院每天从早上7点多开始第一场放映,最后一场放映开始于午夜时分。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已经部分地转到线上,手游、短视频、剧集等对电影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希望电影人在内容创作上努力创新,大片和中小体量的影片才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起已经走过10年的春节档,也应该自我革新,重新上路,再创辉煌。”

舞台上收获欢声笑语

春节期间(1月31日至2月15日),首都文艺演出市场推出247台1206场线下演出及23场线上演出,陪伴大家乐享中国年。

过大年看大戏。大年初一至初六,连台好戏轮番登陆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既有春节期间观众喜爱的《龙凤呈祥》《凤还巢》《红鬃烈马》《连升三级》《锁麟囊》,也有《四郎探母》《红娘》《诗文会》《御碑亭》《大闹天宫》等剧目。流派经典,好戏连台。

话剧舞台热闹非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经典剧目《全家福》,全剧以小人物的生活折射大时代的发展,蕴含着人们对于家庭团圆、人间温暖的新年祝福。开心麻花的年度大戏《七平米》在地质礼堂剧场上演,讲述20年间北京城市发展变迁,笑中带泪。此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开心麻花酒吧主题体验式戏剧《芳心之醉》、繁星戏剧村小剧场话剧《奋不顾身的爱情》以及工体、三里屯等地的脱口秀演出也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走进虎年。

音乐会融入冬奥元素。大年初六,伴冬奥·过新年——北京2022年冬奥专场主题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正月初八,为北京冬奥会谱写的交响组曲《冰雪相约》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奏响。北京交响乐团、北京民族乐团、北京管乐交响乐团等演出团体纷纷以“冰雪”为主题举办音乐会,让观众感受冰雪运动的活力与音乐的魅力。

亲子同行乐趣无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第八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在春节期间火热进行,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儿童剧《小美人鱼》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由欢乐和感动交织而成的“新年礼物”。在国家大剧院、中国木偶剧院、朝阳剧场等剧院,孙悟空、葫芦兄弟、小猪佩奇、海底小纵队、超级飞侠们陪伴孩子们欢度新春。

云演艺同样精彩。中国交响乐团“2022年新春展播季”从大年初一至初六,连续上线展播6场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其中既有国交2022音乐季开幕式演出“新春音乐会”——“欢乐颂”,也有“长征组歌”和“西南音画”等民族交响合唱音乐会。国家话剧院“新春线上展演季”携话剧《人间烟火》《谷文昌》《村里新来的年轻人》《人民至上》《豆汁儿》5部精品上线云端。线上演出大大丰富了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过年的文化生活。(记者 赖睿 苗春 郑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09日 第 07 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