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代表什么生肖

“孔方兄”一词出自哪里?方孔钱何时统一推行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盛典云通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孔方兄代表什么生肖1

“孔方兄”一词作为钱的别名,来源于东晋鲁褒写的《钱神论》。他在文章中称方孔圆钱为“兄”,本有鄙视和取笑之意。他的文章就是在那时纲纪大坏、道义废弛的情况下,他伤时贪鄙,讽刺社会风尚而写的。他说:…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穷,得之则富强……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无德而尊,无势而热……钱之所至,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

在南北朝时,人们就开始习惯称钱为“孔方”了。如北齐时山东临沂人颜之推,写过《颜氏家训》,书中《勉学》一篇就有“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之句。

在唐代以后的诗文里,也经常出现孔方兄或孔兄这种词。苏轼诗有:“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宋黄庭坚诗有:“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元代集贤学士曹伯启诗有:“孔兄正羞涩,趑趄色氤氲”,清代程永升《幼学琼林》,属于旧蒙学课本,其中也有:“曰孔方、曰家兄,俱为钱号”的话,等等。

实际上,方孔圆钱作为货币出现,要比上述诗文早得多。将方孔圆钱统一用作货币流通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前,圆钱的孔,有方也有圆。他有削平列国诸侯、废除战国时流通的布币、刀币、蚁鼻钱和圆孔圆钱的基础上,统一铸造了一种方孔圆钱——半两钱。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进步、商品交换发达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是货币史上一项重大的改革。

为什么统一于方孔圆钱,除了它使用方便之外,还有下列几种说法。

古人的宇宙观,有“天圆地方”之说,如“天圆地方,道在中央”(《淮南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周髀算经》)。有人认为,方孔圆钱就是古人对宇宙看法的反映。

另一种说法是:秦始皇祟拜方士,祈求长生不老。用方孔铸钱,表示方士、方术。相信方士,是秦始皇的局限性,当时山东有一个方士,名叫徐福,说海中有三神,愿斋戒往求。秦始皇就答应他派了数千个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东至日本。至今日本仍然尊重徐福为农耕、蚕桑、医药之祖。据说,日本还有徐福庙,他被看作是中日友好桥梁的始建者。不过没有听说秦始皇从徐福那里得到什么。

还有一种“市圆井方”说。方孔圆钱的外圆,代表城市,代表国家;内方则代表水井、代表商业贸易。在古代,以井为市,交易而退。也就是说,那时人们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以成市,故称为市井。

第四种说法,认为外圆内方是借“周流四方”之意。因此钱也被称为“泉”。古籍上说:泉与钱,古今异名。《汉书·食货志》说:“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

当然,现代有人用科学技术的观点来分析,外圆内方,便于加工磨制。新铸之钱周边有毛刺,在钱孔中,穿上方木,可以把钱的外郭修理得光滑一些。

自从秦始皇统一货币推行方孔圆钱以后,历代统治者除了王莽在钱币上别出心裁,有些花样以外,一直到清末二干多年间,都实行方孔圆钱制。历代在钱的形制上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钱币文字和书体。钱币文字随着书法源流的嬗变,不断变换着字体。但始终采取方孔圆钱的形式,可见这种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方孔圆钱,加上不断变化着的书法,就构成中国古钱币的特色和魅力。它说明我国古钱在货币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古钱,这是世界公认的。

孔方兄代表什么生肖2

孔方兄

有人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而我则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货币的出现。而且我相信,货币的出现比文字的出现更重要。这个看法是从身边的一些体会中得到的。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建国后出生的人,受到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今天即便是上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的好像也不多……不过,即便是不识几个字的老年人,使用起钱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障碍。可见,不识字没有关系,不认钱可是寸步难行……

货币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介质,但在我们中国,普遍的认识是,最早的货币是贝壳。比如“货”一字,上化下贝。而且现存有很多文物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如下图

其实最早的货币是什么介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的出现,表明了易物交换的经济行为逐渐废弃,其社会因素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步,人们手里有了足够多可以成为商品的物什。货币的大范围使用,表明人类群体已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原始生存的需要。而这一点,正是产生文明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个人认为货币的出现和大范围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在本文,我着重讨论一下“孔方兄”!因为就近老有人文诌诌的将钞票讲成孔方兄。那么孔方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孔方兄可与孔圣人是陌路人,呵呵,两个人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中,中国人一直使用一种外圆内方的铜币,(为什么用铜呢?因早期铜易于开采和熔铸,后来,也发现铁没有铜耐腐蚀。)由于铜钱中间为一方孔,而钱字有“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 是为“孔方兄”也……

孔方兄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呢?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学者都将其的渊源和中国古老的天圆地方说相联系,因为春秋战国时“天圆地方”的学说盛行一时。见于《大戴礼记》、《庄子》、《周髀算经》等著作。这里所言“天”、“地”不能简单理解自然的天地,《大戴礼记》讲:如果天是圆,地是方,那么地的四角如何与天相合呢?真正的解释是“天道圆,地道方,圣人法之,所以立上下”(《吕氏春秋》)。天道圆,精气上下运行就“圜周复杂,无所稽留”;地道方,“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

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解释方法,因为战国时期中国有好几个国家,东方的齐燕用刀币;三晋用铲形币;楚用蚁鼻钱,只有秦用半两。而且从一些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初的秦钱也不是外圆内方的,而是外圆内圆的方式,只不过后来才变成外圆内方的模样,及至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也只不过是将秦用的老钱推向全国而已,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用天圆地方说来解释“孔方兄”的模样由来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所以,很多专家认为其外形的来源原因有两个: 第一,方孔便于钱上文字的定位,两字的钱文安排在方孔的左右。

第二,钱铸成后还要作一定的加工(如锉边),方孔用方形细木棍插入,可以使钱固定不动,便于操作。 因我本人在机械厂里干过挫磨的活儿,更倾向于这种认知,毕竟在先秦时期,青铜器物为主要金属器皿,且一器一范,稍有点有文物知识的人就知道,是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青铜古物的……而大批量钱币的铸造,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再联想到出土的秦时箭簇大小相同,整齐划一,可见秦钱的制作一定也是遵循规范化、流水线式作业的方式。

“孔方兄”从诞生至消亡,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时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一部货币史,凝聚了中国数千年来历史文化上的变迁,凡盛世,孔方兄厚而精致,凡末代王朝或国运不长、临时政权之时,又薄而粗制滥造。在货币博物馆里,历临览孔方兄诸多变身,就如看到整个华夏文明史的沧桑与巨变。

孔方兄代表什么生肖3

中国古代的铜钱中间都有一个方孔。早在晋朝时,有个名叫鲁褒的人写过一篇《钱神论》,抨击当时社会上崇拜货币,钱能通神的风气。其中写道:“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穷,得之则富强。”从此,钱就一直被戏称为“孔方兄”,流传至今。

铜钱中有方孔,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货币文化现象。一般认为,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铜铸币大多是生产工具的模仿物,因为当时商品交换的主要物品就是生产工具,所以生产工具成为一般等价物。当时齐鲁等国采用象征刀具的刀币,中原的一些国家采用模仿铲状工具的布币,晋国和秦国则流行模仿纺轮的圆钱。纺轮是古代人民随身携带的纺线的工具,是一个陶制的圆片,中央开一个小孔,从小孔上方絮入纤维,缚住小孔下的纺坠,转动纺坠,同时迅速向上提起纺轮,就能利用惯性将纤维抢成线。起初,圆钱仍保留着中间的小圆孔。秦始皇统一币制后,将圆孔钱改为方孔钱。究其原因,有人以为是古人相信“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成,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秦始皇迷信方士所致。另一种意见认为,古代铜钱采用浇铸方法制成,一次可浇铸成百上千枚,铸成的铜钱要打磨边廓、锉去浇口,一枚一枚打磨很费时,人们就利用铜钱中已无实际作用的小孔;把圆孔改成方孔,用方木棍把几十个铜钱串在一起进行修整,又快又好。这样就形成了方孔圆钱。

方孔圆钱便于修整,比其它铜币更容易生产。另外,圆钱易于保存,不易折断。中国古代铜币币值较低,交换贸易动辄成百上千,铜钱的方孔可供人们用绳索把钱串为一串,以1贯(1000文)为单位交易。这样方孔圈钱很快得到普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达法令,规定统一行使秦国的方孔圆钱,从此这种圈钱就成为标准的样式了。

铜钱上的方孔虽然起于制造工艺的需要,然而它同时又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对称、均匀的审美要求。铜钱中的方孔正好将钱面分割成4个相同的部分,当铭文为两个字时,就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如秦代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当铭文为四个字时,正好各占一边,形成中心对称图形,如唐“开元通宝”钱、宋“太平通宝”钱等等。另外,有些儒士将外圆内方的铜钱式样附会“天圆地方”的学说,更使得这种形制牢不可破,长久流传,直到近代才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