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仲代表生肖

新春走基层:巧手捏面塑,“萌虎”迎新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牡丹晚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闻仲代表生肖1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霈

还记得小时候无比期待地看老爷爷用灵活的手指捏面人吗?它们惟妙惟肖,和动画片里的人物一样活灵活现。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在底层社会民众的情感智慧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审美经验。2022年是中国农历壬寅虎年。在春节期间,我市多位国家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传承人,通过创作面塑“寅虎”喜迎新年。

在菏泽高新区万福街道办事处邓禹社区,面塑艺人于飞跃在工作室里的操作台前,手拿工具刀,捏着各色面团,全神贯注地创作面塑作品。

“今年是虎年,我尝试制作了多种造型各异、栩栩如生面塑百虎作品,寓意着虎年大吉、虎虎生威、国泰民安。从年前开始,就一直有不少客户下订单了。”于飞跃十指翻花,在他手中,五颜六色的面团很快成型,一个个逼真的造型、栩栩如生的“萌虎”,相继诞生。

于飞跃手中的作品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卡通形象的小老虎憨态可掬,面带微笑,一个大大的“福”字,似乎在向人们招手,寓意虎年的到来,令人爱不释手。

“相比于传统的‘猛虎’形象,我更倾向于制作‘萌虎’,卡通形象的小老虎憨态可掬,更讨小朋友喜欢。”于飞跃说,“不仅如此,我还制作了十二生肖,这些作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火热,最忙的时候,我一天你能捏几十个。”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工作室里看到,在于飞跃后方,不仅摆放了各种造型的“萌虎”“萌牛”“萌龙”等十二生肖,还有二郎神、闻仲、花木兰、穆桂英等传统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这些作品工程量更大,动则要几天、甚至是十几天。

据于飞跃介绍,他受表哥的影响自幼就喜欢上了面塑艺术,2015年,他开始正式学习传统面塑。每创作一件作品,尤其是历史人物,他都要翻阅大量书籍,去了解历史典故,查看各种图谱。然后加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尽量做到独一无二。

“以这个《二郎神》为例,传统的签举式面塑造型较为简单,而这件作品有了铁丝等辅助材料做配合,使人物有了腾云驾雾的仙气。制作时,兵器、纹饰这些要求比较精细的部分,要比一般人物更难。就像这个《穆桂英挂帅》来说,整整制作了13天,身上的纹饰就是靠手艺和功夫,一点点粘上去的。”于飞跃说。

于飞跃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传统面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材料易干裂、韧性差、色彩不鲜艳、造型简单等。不满足“原地踏步”地复制这门老手艺,为了进一步提升面塑技艺,他还专门到广州跟随萧派面塑开创人、面塑大师、工艺美术家萧占行学习。通过学习,他发现面塑创作不再局限于一根小小的竹签,而是借助铁丝制作骨架,因而人物作品筋骨到位、体型高大、形象逼真。正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于飞跃才有了更多的作品呈现。

除了于飞跃“萌虎”外,国家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传承人、菏泽高新区马岭岗镇镇穆李行政村的李震报,也创作了一批“寅虎”来恭贺新春。他手中的面塑作品除了可爱的“萌虎”外,还有多种威风凜凜的写实作品,如猛虎下山等。据了解,春节期间,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用生花的妙手,或刻或捏,创作了不同题材和形式的虎年主题作品,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也寓意新的一年祖国发展虎虎生威、虎年大吉、国泰民安。

闻仲代表生肖2

在仙侠剧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神祗了,其中五行之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二。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了,其中水神是共工、火神是祝融,而金神、木神以及土神则分别是蓐收、句芒以及后土。

而五行之神息息相关的则是气象之神,在仙侠剧中的世界风雨雷电、霜雪干旱其实都是冥冥中有神在掌管,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仙侠剧中的风神、雨神、雷神以及干旱之神分别是谁。

风神西王母

出自:精卫填海

在剧中西王母是四大天神之一的风神,也是唯一的女神,她执掌神器白虎令,能够号令天下所有的风系力量。四大天神分别是风神、水神、火神以及雷神,她的实力是最弱的,不过地位却很高,她喜欢炎帝,而伏魔天神义和却喜欢她。

神帝炎帝被偷袭封印在炎谷之后,她就带着神帝之女炎帝长大,后来多次帮助主角们,对抗天帝义和,以及对付地魔兽等妖魔。

而在神话中真正的风神并非是西王母,而是黄帝之孙禺疆。他不仅仅是风神,还是海神,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十分强大。

雨神赤松子

出自: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雨神在许多的仙侠剧中都有这个角色,所谓雨神就是雨师。雨师在许多电视剧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只知道他负责布雨。雨师也即为元始天尊坐下弟子赤松子。《列仙传》谓其为神农时代的雨师,为一颠狂野人,能化为一条赤龙,随风雨而下,后被元始天尊封为雨师,主行霜雨。

雷神(雷公、闻仲、雷神、雷泽龙王)

在仙侠剧中雷神有很多位,不同的电视剧出现的雷神大不相同。最常出现的雷神就是雷公了,雷公的形象就是左手执楔,右手执槌、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和封神榜中的雷震子很像。

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闻仲也有被称为雷神的说法,他乃是雷部天神中职位最高,最为强大的一个,在《封神演义》中实力可见一斑,以雷神称呼并不过分。

另外在《天地传奇》中还有一位雷神,此人掌控雷系力量,和傲洪争夺护天大将军职位被他用阴谋击败,被贬下凡。但他的力量的确十分强大,华胥履其足印,生下了伏羲,可以说他是伏羲之父,地位非同一般。

还有一个雷神则是出自《精卫填海》,他乃是四大天神之一,本体乃是雷泽龙王。在剧中龙王像一个老顽童,不过他却掌控苍龙鞭,执掌雷系力量,实力不容小觑,就连水神火神都忌惮他三分。

旱神女魃

出自:十二生肖传奇

旱神女魃又称旱魃,她的身份乃是黄帝的女儿,因为会给部落带来灾难,所以被驱赶到了常羊山一代。后来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助阵,黄帝一方大败,这两位在战场上掀起风雨,破坏力强大,后来女魃出场,所过之处风停雨歇。

而在神话传说之中女魃还是僵尸的老祖宗之一,和后卿、赢勾、将臣并列。她是僵尸始祖,还是旱神,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旱灾,常有“旱魃一过,赤地千里”之说。

好了,本文我们就先分享到这儿了,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见!

闻仲代表生肖3

九宫八卦黄河灯,火树银花通夜明。

满街珠翠暗香去,沸地笙歌赛社神。

2019年2月12日晚,在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屋兰古镇“九曲黄河灯阵”现场,人潮涌动,花灯璀璨。市区相关领导、市内外新闻媒体记者及数万名群众相约此地,举行了盛大的“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授牌及黄河灯阵启灯仪式。启灯仪式上,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代表为张掖九曲黄河灯阵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奖牌,这标志着张掖“九曲黄河灯阵”被基尼斯总部正式认定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灯阵”,也象征着在张掖大地上流传了千年的古老民俗文化——黄河灯阵由封闭走向了世界,从而确定了张掖作为“九曲黄河灯阵”重要起源地的突出地位!

一、“九曲黄河灯阵”的历史来源

任何一项民俗,只要有上千年的历史,单靠某一种独立的文化是不足以支撑其强大的文化造血功能的,中国流传至今的许多民俗、节庆和非遗项目既有上古祭祀的遗风,也有民间信仰的力量,还有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融合的明显痕迹,“九曲黄河灯阵”就是这种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产物。概括地讲,“九曲黄河灯阵”是我国古代军阵文化、社火文化、元宵节庆文化和宗教祭祀文化深度融合的综合产物。

1.“九曲黄河灯阵”与我国古代军阵

“黄河灯阵”竟然叫“阵”,其最初产生时必源于某种军阵。军阵也叫兵阵、阵法、阵图,它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它是在古代战争短兵接战的条件下,为着要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我国古代很讲求阵法,代有传书。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的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换句话说,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和组合。最早的阵应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社会所用的许多阵法,今天大多已湮没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仅能通过古代典籍来对当时的阵法进行模拟、研究。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集先人之大成,将春秋以前的古阵总结为“十阵”,分别是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等。其中,水阵和火阵讲的是水战和火战的战法,不是单纯的战斗队形,所以孙膑“十阵”实际上只有八种基本的战斗队形。从今天的布局来看,“九曲黄河灯阵”属于典型的“方阵”。

“方阵”是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的最基本队形。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这就叫“阵中容阵”,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就是说方阵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方阵是一种攻防比较平衡的阵形。指挥人员、金鼓旗帜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两翼薄弱,适合进攻。历史上著名的“井陉之战”,韩信采用的就是方形阵,配上三面环水,既阻止了士兵的溃逃,又防御了敌军的包抄,他用三万老弱,成功击溃了敌方二十万大军,显示出军阵的巨大威力。

我国古代军阵文化源远流长,记载有古阵法、古阵图的书籍很多,保留下来的古代阵法名称不可胜数,诸如一字长蛇阵、二龙汲水阵、天地人三才阵、四门斗底阵、五虎攒羊阵、六子连芳阵、七星斩将阵、八卦金锁阵、九曜星官阵、十面埋伏阵等,它们有的是历史战争中的真实阵法,有的只是人们的设想,而有的则是小说故事中虚构出的阵法。

有关“九曲黄河阵”的介绍最早出现于明代许仲琳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该书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书中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三姑计摆黄河阵”就是其中精彩的一段。

改回故事描写赵公明被陆压道人用钉头七箭书射死之后,他的三个妹妹号称三道姑的,即云霄、碧霄、琼霄为兄报仇,她们用闻太师的六百大汉摆成一个九曲黄河阵。“此阵内藏先天之秘密,生死机关,外按九宫八卦,连环进退,井井有条。人虽不过六百,却胜过百万雄师。”“此阵内按三才,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魂,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仙之原本,损仙之肢体。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秘,任他三教圣人,遭此也难逃脱。”三位道姑为报兄长一箭之仇,将玉虚门下十二位真人,全部用混元金斗压入此阵,最后姜子牙只得上昆仑山请出道教祖师元始天尊和老子才破了此阵。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一个真实的“九曲黄河阵”呢?很遗憾,在流传至今的所有非虚构的兵书、历史文献中均无记载,它只不过是小说家虚构的产物!不过,《封神演义》中也说了,“九曲黄河阵”是以“九宫八卦”的方式排列的,也就是说“九曲黄河阵”的原型其实就是“九宫八卦阵”,只不过它摆在黄河岸边,又因该阵曲折绵延如黄河之龙曲才命名为“九曲黄河阵”。

在历史上,“九宫八卦阵”倒是是有的,其创立者有上古风后、西周姜子牙、春秋孙武、战国孙膑、唐朝李靖、北宋杨家将、明朝戚继光等的说法,不过,有关“八卦阵”流传故事最多的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诸葛亮入蜀主政,平定南蛮之后,由于蜀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曹魏的步骑兵联合部队,作战地域主要为山地,而蜀国缺乏马匹,于是诸葛亮便排练起“八阵图”。不过“八阵”实际上在三国以前就早已存在。孙膑的《孙膑兵法》中已有《八阵》篇,到了东汉作战训练中已普遍使用八阵。所以,“八阵图”很可能是诸葛亮从蜀国步兵为主力等实际出发,在原有的古八阵基础上创新出的新阵法。而后世的李靖、北宋杨家将、明朝戚继光等杰出的军事将领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再由“八阵”发展为“九阵”,进而形成我国古代阵法的最高峰——“九宫八卦阵”。

古代军人在平时训练和节日娱乐时,常常以军阵的形式出现相关的活动,这种行为即便在今天的军营中也并不少见,所以,“九曲黄河灯阵”实际上是军队以军阵形式娱乐化的产物。

2.“九曲黄河灯阵”产生的时间

“九曲黄河灯阵”起源于“九曲黄河阵”,而“九曲黄河阵”的直接来源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描述的“三姑计摆黄河阵”。由于《封神演义》描写的故事情节发生在殷商末年,所以,有些地区都把“九曲黄河灯阵”产生的时间想当然的说成是“殷商末年”,这显然犯了一个低级的逻辑错误。

首先所谓的“九曲黄河阵”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因此,《封神演义》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所描写的情节故事,从学术的角度自然不应作为推定在现实中存在了千年的一个民俗文化活动产生的时间。如果非要以《封神演义》作为“九曲黄河阵”出现的时间,那也只能以该书作者许仲琳所在的明朝为界限。事实上,我国有关“九曲黄河灯阵”的记载最早就出现在明朝,明朝以前,没有任何文字介绍过“九曲黄河灯阵”这一民俗活动。另外,我国最早有关军阵介绍的史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殷商时期我国还没有产生出任何成熟的军阵,也没有任何文字介绍过殷商时期的任何一个军阵!

在今天看来,“九曲黄河灯阵”仅是我国“元宵节”民俗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古代的“庙会”“社火”“元宵赏灯”“宗教祭祀”“民间祈福”等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只能参考“社火”“元宵节”等民俗活动产生的时间推测“九曲黄河灯阵”产生的时间。

元宵节俗名“正月半”,在古代也叫“元夜”“元夕”,意思是第一个月圆之夜。道教称之为“上元节”,认为这是天官赐福的日子。老百姓叫它“灯节”,因为元宵的核心活动是夜游观灯。

据专家考证,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创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按照当时的观念,泰一神是最高天神,居住在北极星,乘坐帝车(即北斗星)巡游宇宙。泰一祭祀四季都有,但最重要的祭祀时刻是正月上辛日。《史记·孝武本纪》里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童)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暤》,冬歌《玄冥》。”也就是说,直到汉武帝时期,元宵节尚没有正式诞生,时间也未确定在正月十五日,但时间接近,而且是夜里举行,当然有灯火。童男童女七十人唱歌,这也和后来元宵节歌舞活动类似。直到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才将正月的泰一神祭祀固定十五这一天,但正月十五在当时并非一个节日,更谈不上出现“赏花灯”摆“黄河灯阵”这样的习俗了。至于正月十五大规模点灯的习俗出现则是东汉汉明帝以后的事情,而且最初也只是在宫廷点灯。印度佛教在汉明帝时传入我国,过去,佛教寺庙在十二月三十日(相当于我国农历正月十五)要举行如来佛的指骨舍利展示,晚上,要点灯为大众祈福,寓意“佛光普照”。后来,中国佛教信徒结合元宵节的实际需要,举行张灯纪念。因为汉明帝信佛,所以他把寺庙点灯的这个习俗移植到了宫廷,并渐渐流传到民间。不过当时点灯赏灯的时间只有正月十五这一天。

南北朝时期,百姓在这一天用膏糜祭祀地神,祈求一年蚕事丰收。膏糜,也叫膏粥,用大米粥加上油脂做成。这是当时的元宵节食品。而皇家与贵族则张灯结彩加以庆祝。元宵节完全成熟,并作为一个正式的官方节日定下来,已是隋末的事了。随着经济繁荣,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正月,政府开始举办元宵庆祝:“帝以诸藩酋长毕集洛阳,丁丑(正月十五),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百万。自是,岁以为常。”因此,南宋人胡三省认为:“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从此,元宵节群众大规模的赏灯习俗才正式开始。所以,我认为“九曲黄河灯阵”的出现最早不因早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说“九曲黄河灯阵”是流传了千年的民俗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推测而已。

有关“九曲黄河灯阵”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末年居京文人刘侗、于奕正等人合著的《帝京景物略o春场》:“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秫秸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该书记载的是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所以,我觉得“九曲黄河灯阵”产生于明朝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3.“九曲黄河灯阵”的起源地

九曲黄河灯又称黄河九曲灯、九曲黄河灯阵、九曲黄河灯会、转九曲等,这些名称之所以离不开“河九曲”这几个字,其皆因灯阵曲折绵延如黄河之龙曲。当然,这里面还有道教强调的阴阳、虚实,儒家所提醒的人生多歧路,要走正道,眼前的路不通时要学会转向等哲学的象征意义。“河九曲”一词最早见于《河图》对黄河的记述“黄河出昆仑山……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卢纶《边思》一诗中也有“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等古诗名句。所以肯定地说,“九曲黄河灯阵”的最初发源地一定是在北方,且就在黄河岸边。至今,在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甘肃等八个省的许多地方仍流传着元宵节举行“九曲黄河灯会”的传统民俗活动,而南方就鲜有此习俗,说明“九曲黄河灯阵”的文化根脉在北方。

那么,至今仍在活态传承的北方八省,哪个地区是“九曲黄河灯阵”最初起源地呢?

目前,我们见到的有关“九曲黄河灯阵”最早的记载就是前面介绍过的产生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另外还有产生于清代的其他一些地方史志中零星的记载,如地方志《米脂县志》载:“十五日元宵、灯市遍张灯火花炮……四、五、六三日,阖邑僧众于十字街作斋蘸,关城外,以高粱秆圈作灯市,娓曲回环,游者如云,俗名转九曲。”《延庆县志》载:“上元张灯三夜,或作九曲黄河灯,共灯三百六十盏。”《宣化府志.延庆州》载:“上元张灯,设放花炬,村庄城市多立竹木,制黄河九曲灯,男女竞赛夜游,名为走百病。”从以上文献我们可了解当时灯阵造设及其活动的概貌,但无法断定“九曲黄河灯阵”最早起源于何处。单从文字史料来看,北京是“九曲黄河灯阵”目前有史可依的最早产生地,但这只能表明在明朝北京就有了“九曲黄河灯阵”,而无法保证“九曲黄河灯阵”就一定起源于北京。事实上,据北京“黄河灯阵”民俗专家石振怀、孙仲魁等人的研究,北京的“黄河灯阵”也可能是从外地传入的。所以,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说某地一定是“黄河灯阵”的起源地。不过,这并不影响各地在传承“九曲黄河灯阵”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地方特色,做出各自的独特贡献,并自成一派。

据悉,2008年6月,北京密云县“九曲黄河阵灯俗”与青海乐都县七里店“九曲黄河阵灯俗”共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把这两个地方当做“九曲黄河灯阵”的代表性起源地显然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之外,山西汾阳市后沟村、柳林县孟门镇、保德县花园村,河北定兴县、怀来县安营堡村,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乡大马岱村等地,至今也都流传着黄河阵灯俗。

虽然我们张掖甘州区屋兰古镇的“九曲黄河灯阵灯俗” 目前还只是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待批项目,但我们是近年来全国唯一每年都举办,且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地域特色最为鲜明的黄河灯阵,而且现在又成功入选吉尼斯纪录“中国最大黄河灯阵”名录,说明我们张掖的“黄河灯阵”在数百年,乃至千年历史传承发展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二、“九曲黄河灯阵”的文化内涵

1.“九曲黄河灯阵”的布阵特点

“九曲黄河灯阵”因为占地广、费料多、又耽误工,因此,受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在民国以前,许多地区的黄河灯阵并不是年年扎放,一般是百姓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候,每几年,甚至20年才扎放一次。即便是在经济高度繁荣、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能够每年都布展一次的,也只有我们张掖。

历史上的黄河灯阵其实规模都比较小,通常大一点的占地有十来亩,小一点的仅三四亩,甚至更小。一般说来,传统的黄河灯阵外廓均为正方形,内里分三行,每行三个小正方形,共九个,故称“九宫八卦阵”。阵形每边埋十九根边柱,成为高出地面1.6米的木桩。柱与柱之间是1.5米——3米的巷道。沿走向顺序用秫秸秆扎成篱笆墙,这样既坚固又避免观众横串巷道,边柱的每一顶端安放一个油碗,内盛豆油或其他植物油,用棉絮搓成灯芯子,到放灯时点燃照亮。灯阵周围均用苇席扎缚成1.6米高的围墙。灯阵前面设两门,右边为正门(即入口),左边为反门(即出口),进出口处,扎一宽13米,高7~8米的大型牌坊松门,张灯结彩,松门两边、张贴喜庆对联,如“百灯千盏万民同乐,九宫八卦大地回春”。松门上面悬一横匾,大书“中军帐”或“庆元宵”等金色大字。彩门两侧张贴“观众须知”和“灯阵平面图”。并派值班人员卫护讲解维持秩序。观众自正门人,循序行进、中途不得停顿也不得折回,寓意“人生没有回头路”。参观的人群扶老携幼,鱼贯而行,行进必经九曲十八阵,共九十六处长短不等的拐弯抹角,在阵中步步身边灯火摇曳,五光十色,蜿蜒曲折,连绵不断,似游天宫,如履银河,令人心旷神怡。

晚清山东举人李南枝曾有观“黄河灯”一绝,云:

“九宫八卦黄河灯,火树银花通夜明,

织女轻弹流水曲,雅章歌舞乐升平。”

诗中所说的“织女”是指淄博市临淄区马岱村东裙带河,此河又名织水,也名女水。“流水”发出叮咚的响声,是指织水流过。

而我们张掖屋兰古镇今天的黄河灯阵,用了2年多的时间修建,首期投资1.2亿,占地面积竟破纪录的达到150亩,仅在阵内走一圈就有2.4公里,的确是目前国内(当然也是世界)“最大的黄河灯阵”。该阵阵内设三百六十五杆旗,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白、青、赤、黑、黄立幡,并以365盏明灯设于旗下,代表365尊神灵每天庇佑民众。东西仪门,一为进门,一为出门,象征两仪,四方四正的四处城壕,象征四相,四角四个,东西南北各一个,形成八卦成九宫。此阵阵排天地,势摆黄河,形成所谓“环抱九州,装尽乾坤”“ 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湾内隐风雨”的气势,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这样的布阵特点显然是为了照应小说《封神演义》中对黄河灯阵的描述。

2.“九曲黄河灯阵”的“九宫”与灯墙

各地“九曲黄河灯阵”的阵图设计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灯阵的用料材料,“九宫”的布局和花灯、灯柱、灯墙的文化设计特点。过去的黄河灯阵灯杆主要是秸秆或葵花杆,仅少数地区是木头椽子;灯墙通常是高粱秆或稻草扎的,灯罩是纸糊的,灯碗是萝卜剜的,几天活动结束,灯阵就拆了。

但目前张掖的黄河灯阵,因为是永久性设施,整个灯场子全部用钢筋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修建而成,365盏明灯也是固定的宫灯,其内容包含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大量植入了张掖乃至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方文化元素,如张掖的“西游记文化”“甘州八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集中展示了张掖悠久灿烂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体现了其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和独特的文化个性,寄托了千百年来河西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当然,作为一处全国性的民俗文化示范地,张掖黄河灯阵也不能只顾自说自话,该阵也植入了许多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九宫八卦、二十八宿、十二生肖、五行四象、二十四节气、《山海经》故事等。这些文化的表现方式有绘画、雕塑、喷绘等,雕塑又有浮雕、砖雕、石雕、木刻等,它们和700多面灯墙上的文字图画雕塑,以及灯面、墙面上的灯谜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使前来走阵的游客可以较为直观全面的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大增添了群众元宵节赏灯的知识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全国许多地区黄河灯阵的核心——“九宫”,都只是一个虚拟的轮廓,而张掖屋兰古镇黄河灯阵的“九宫”却是九个实实在在的宫殿,它们既代表着华夏九州,又代表着九宫八卦,也代表着古代“九宫八卦阵”当中的九阵:四周八个方向的八宫即八个小阵,分别代指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中宫即中阵,代指点将台,是主帅和中军所在的地方。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九曲黄河阵”是三霄摆的,所以,过去黄河灯阵的中宫所在位置供奉的就是“三霄娘娘”,如果有“宫”,那么,这个“宫”就是百姓求子的“三霄宫”。也许“三霄”属于截教阵营,而截教又站在商纣王一派,所以,今天张掖的黄河灯阵,中宫里供奉的则是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其余八宫供奉的分别是武圣关羽、文财神比干、龙王、月老、观音菩萨、土地神、文圣孔子、药师佛,这九位神祇是儒释道三教中最受河西民众喜爱的神仙,分别代表了河西民众对财富、水利、爱情、子嗣、土地、文化、健康等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份神仙名单并不是按照仙界的神格和尊卑地位来划分的,如鼎鼎大名的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租就没有出现在这里,九尊神仙只是按照河西百姓的信众喜好而定,这体现了河西人民不太看重世俗权力、尊卑,只关注自己生产生活,率性耿直的习性。

3.“九曲黄河灯阵”与社火

“九曲黄河灯阵”也叫“九曲黄河灯会”,既然是“会”,自然参加演出的对象就不止一个,举办的活动也不止一种。今天的黄河灯阵通常只在元宵节期间举办,过去在春节、庙会期间也有搞的。无论灯阵是临时的还是固定的,灯场子只是一个文化载体,其主要内容是不同花会(社火表演队)表演的各种社火,精华则是在场外搭台表演的戏曲和其他文艺节目。换句话说,黄河灯阵其实是春节社火表演和元宵节赏灯习俗联姻的产物。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抬阁(张掖叫铁芯子)、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张掖社火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秦腔角色人物(有武将有宫女)表演、太平鼓、大头和尚戏柳翠、猪八戒背媳妇、八仙过海、西游记、西厢记、瓜娃子、忙婆子(媒婆子)、膏药匠等角色表演,概括讲,就是通过各种歌舞杂耍“以滑稽取笑”。

黄河灯阵既然是摆的一个“阵”,当然有战争、争斗的意思,而且双方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决出胜负输赢。过去的黄河灯阵在阵外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就是八卦对应的乾、坤、巽、兑、艮、震、离、坎8个方位各开一门(生门),各社火队从这8个生门同时进入阵中表演,谁先到达中宫谁胜,这叫“闯阵”。由于阵中还有一些虚门(死门),如果社火队不小心误入死门,只能退出重走,这样就耽误时间,落在别人后面。今天的黄河灯阵大多只在一方(通常是面北朝南)设两处仪门,分别代表阴阳,阵中也不设虚门,无论社火队还是游客只要依次往前,不走回头路,就能顺利走出阵中,从而大大降低了游阵的难度,避免了游客在阵中迷路,绕不出来的尴尬,使其变得轻松愉悦,增从而添了节日热闹祥和的气氛。

张掖的黄河灯阵除了十里八乡的社火对在阵中的“闯阵”演出外,还有阵外的秦腔、河西宝卷、甘州小调、甘州古乐、甘州小戏、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展演,以及群众烧秦桧、猜灯谜、偷灯、放焰火等民俗活动的参与,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除此之外,在登场周围还有众多的地方特色小吃,和特色工艺品供游客选择,这也大大增加了张掖黄河灯阵的魅力。

可以说,最初的黄河灯阵是军阵、宗教祭祀、娱神的产物,人们以它来驱逐邪魔,赶走鬼魅,防疾避疫,获得安宁健康,今天的黄河灯阵祭祀、娱神的成分越来越少,自娱自乐、祈福消灾的内涵越来越明显。在张掖的黄河灯阵里,人们用365盏明灯“点亮”了流传千年的民俗,点亮了渐行渐远的乡愁,也点亮了河西人民未来新生活的道路。(胡永晖)

编辑:沉晨琛

<< 上一篇

式代表哪个生肖

下一篇 >>

伥代表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