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大地代表什么动物生肖

以新华之名,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风卷大地代表什么动物生肖1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翻开新华社新闻“档案库”,仿佛穿越时空,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把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90年来,新华社始终坚持党指引的方向,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一代代新华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燃烧着理想。无数新闻名篇,以新华之名,忠诚于史,立传中国,立传中国共产党,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恒星,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新华通讯社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2011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以新华之名,记录时代

自诞生以来的90年间,新华社记者一直在现场,一直在见证历史、记录时代。

这种记录,是见证胜利的那份新华社电文。

“快看,是啥?”1945年8月的一个晚上,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照例走到新闻台窑洞查看有无重要新闻,同事交给他“日本投降”的急电。吴文焘打电话向中央领导报告了这一消息。约在半夜时分,就从枣园传来朱德总司令签名的、勒令敌伪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的延安总部第一号命令,由新华社向全国广播。

这种记录,是照进黎明的那束亮光。

“当我看到‘剿总’高级官员桌上一只磁制记事牌上写着的‘头可断,血可流,东北不可丢’时,我为这愚蠢的谎话而笑了”“伪嫩江省政府主席彭济群从吉普顶往飞机上爬,却被一脚踢滚下来”“周福成(国民党沈阳守备兵团司令官)想召集他最后的军事会议,却没人出席,各团纷纷直接向解放军投诚”……这是新华社特派记者刘白羽1948年冬随部队进入沈阳街头巷尾采访写出的《光明照耀着沈阳》报道中,沈阳解放的情形。

这种记录,是宣告新生的那句播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华社国际部编辑,不久后成为新中国首批驻外新华社记者的瞿独伊,在开国大典上,用俄文向世界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言。14年前,她的父亲、曾任红中社社长的瞿秋白高唱《国际歌》,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14年后,瞿独伊亲眼看到父辈牺牲换来的这一天,那种光荣成为她“毕生回味无穷的自豪和骄傲”。

这种记录,是气壮山河的那首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源于新华社记者陈伯坚采写的战地通讯。抗美援朝中,新华社先后派出100多名记者、编辑和工作人员组成报道团队赴朝,这是新华社历史上首次向国外大规模派出记者采访报道。陈伯坚将采访时发现某炮兵部队连队指导员麻扶摇写的这段誓词,写入稿件,后被音乐家周巍峙谱曲加工,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

这种记录,是点亮荒原的那片灯火。

1964年1月,新华社等媒体记者坐火车北上黑龙江大庆油田,采访新中国努力摘掉“贫油国”帽子的故事。据记者回忆,东北平原上,采油井上升起万点灯火,高耸入云的钻塔伴着向地层进军的轰鸣声,运油列车一列列飞驰而去。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跳进泥浆池调制泥浆的王进喜,看到跳上罐顶、脱下棉衣、压灭火焰的奚华亭。大庆人艰苦创业,让记者想起“当年闪亮在延水河边的窑洞灯火”,随后写下反映大庆石油会战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陈正青摄

这种记录,是走出国门的那届会议。

“十二时三十分,中国代表团乘坐的飞机出现在纽约市的上空……”1971年秋天,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华社记者叶志雄作为国内派出的唯一文字记者随中国代表团去联合国,望着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飘扬,他赶写了到达纽约后的第一篇通讯:《欢迎您,七亿中国人民的代表——记中国出席联大代表团抵达纽约》。据他回忆,“中国代表团成员在热烈掌声中步入联大会议厅,首次坐到置有‘CHINA’名牌的席位上”“智利代表则热情地朗诵了毛主席诗词‘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第二十六届联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席,左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一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新华社发

这种记录,是改变命运的那场考试。

1977年冬和1978年夏,中国迎来了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集中考试。新华社记者庄凯勋与同事走进北京电影学院旧址小西天,观摩表演系考生的小品,采访后来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的方舒等学生。庄凯勋回忆,恢复高考后,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等人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届学生。新华社在海外中文报刊发出专稿,预言中国新一代电影明星将从他们中产生。

这种记录,是唤醒大地的那声呐喊。

新华社记者袁养和1978年与同事深入无锡采访乡镇企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厂开办时没有电焊机,工人们就趁别的厂下班时去借,晚上抬过来,清晨送回去,整整抬了两年”“厂房用毛竹做屋架,油毛毡盖屋面,芦席当墙壁;工厂搬家时,全厂40个工人把几间房子一抬就抬走了。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农机厂,几年中上交积累上百万元”。他们写出《这条路子非走不可》《不是倒退,而是前进》等稿件,新华社连续播发。袁养和曾回忆说:“新华社一开始就把乡镇企业视为社会主义农村的新生事物,积极扶持,热情讴歌。”

这种记录,是创造历史的那声枪响。

1984年7月,洛杉矶。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史上的首金,赛场中只有高殿民和官天一两个新华社记者。看到许海峰打完最后一发,为抓紧发稿,43岁的官天一抹着眼泪按动快门,29岁的高殿民把稿纸放在翻译员背上疾书,完成许海峰夺金中英文快讯的全球首发。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金牌后,在赛场受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黄中的热烈祝贺。新华社记者官天一摄

这种记录,是洗刷耻辱的那场回归。

新华社记者杨国强至今记得,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时,望着远去的“不列颠尼亚”号和撤离时彭定康僵硬的表情,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出现在自己脑中。他与其他记者一起挥笔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

这种记录,是舍生忘死的那些抵达。

背负沉重装备,乘冲锋舟绕过断桥,徒步翻越山体滑坡路段,同事险些跌入江中……新华社记者侯大伟等成为第一批到达汶川地震震源地映秀镇的记者。他的同事在去北川县的路上,随处可见“像房屋一样大”的巨石滚落,被砸坏的汽车扔在路上。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徐壮志搭乘飞机在汶川上空,靠空中机械师拉住腰带,半个身体探出舷窗,拍下当天全世界关注的震中新闻照。那场灾难中,新华社记者在包括北川、汶川映秀镇在内的6个受灾最重地区,在中外媒体中均实现第一个到达现场、第一个向世界发出报道。

这种记录,是穿越太空的那场对话。

2016年10月18日晚,两位新华社记者换上航天员中心工作服进入飞控中心。天地联络人利用争取到的宝贵10分钟,使用录音笔在密话间与景海鹏进行首次对话。当“我是新华社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的自我介绍声响起时,两人“知道第一炮没有哑火”。随后在轨飞行的33天里,新华社连续推出的“太空日记”报道,首开世界新闻史上从地球外发回新闻报道的先河。

2016年11月15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左)在天宫二号内首次接受“天地采访”,对话编辑部。新华社发

这种记录,是刻骨铭心的那波逆行。

在新华社记者马原驰记忆中,2020年2月3日,他乘坐了有生以来最安静的列车从北京驶往武汉,一节动车车厢里只有他和同事徐泽宇,“我们都不知道疫情何时会结束,病毒就像看不见的杀手,总觉得它就站在你的身后。”作为在抗疫报道一线的上百名新华社记者之一,抵汉次日,马原驰就用《中国在武汉10天建成一家医院抗击疫情》的直播,记录火神山医院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新华社在脸书、推特、优兔上对医院建设的全程报道,让外国网友刷新认知:“上帝花了7天时间造了天地万物,我觉得上帝应该是中国人。”

只有生活在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华章。

以新华之名,镌刻忠诚

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院。

院中一栋青灰色的建筑静静矗立着,圆形拱门上写着“新华社历史陈列馆”,展品中包括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过程中缴获的“一部半电台”。

90年前,江西瑞金,叶坪村。

1931年11月7日,距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几十米的土墙瓦房中,21岁的发报员刘寅用缴获的电台,播发了“‘一苏大’胜利召开”的消息。这是当天刚刚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发出的第一条电波,如闪电刺破暗夜长空。

这是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江西瑞金叶坪首次播发新闻的电台旧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红中社,就是新华社前身。新华社因党而生、为人民而立、随时代而兴,始终坚定不移紧跟党中央,留下一串串忠诚的足迹。

这足迹,始终如一,紧跟党中央。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红中社文字广播在陕北瓦窑堡恢复,《红色中华》报和红中社参考刊物亦同时复刊。1937年1月,红中社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1947年,新华社工作队紧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转战陕北,番号“四大队”。1948年秋,总社的主要干部和业务骨干陆续抽调到西柏坡,组成一个精干的小编辑部,这个“新华社总编室”,距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住处只有几百米。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告别西柏坡进京“赶考”。同日,新华社也向北平进发。

新华社西柏坡旧址外景(2011年7月26日摄)。新华社发

这足迹,跋山涉水,始终牢记使命。

曾在新华社工作过的陈庶回忆,延安时期没有电,为抄收外电消息,只好用手摇马达发电。战争岁月里,从社长到编辑都轮流当摇机工,手摇马达为收发报机提供电源,一直持续7年。新华社随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四大队”,每到一处宿营地,就迅速架设天线、安装机器,门板当桌子,趴在炕沿或灶台上,甚至就着膝盖编译稿件,让行军队伍掌握山外头的消息,也让牵挂中国前途的中国人民,及时听到党中央声音。

延安时期新华社编辑在窑洞内工作。新华社发

这足迹,无论什么逆境,始终践行坚定。

苏区时期,中共中央局和红中社共用一个伙食单位。为节约粮食、支援前线,大家每天吃粮限量,吃菜也极少油盐。苏区卫生条件差,红中社的同志轮番染上疟疾,编委任质斌还患了坐板疮并烂过腿,血粘在裤子上,痛得无法走路,坚持趴在床上改稿子或编写稿子,只为将党和红军的消息及时传播出去,将外界消息及时带回。

90年来,新华社的笔和镜头镌刻下一张张对党忠诚的面孔。

以新华之名,镌刻的是不怕牺牲、坚定无比。

1941年秋,冀西易水河畔狼牙山地区,为掩护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转移,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打完最后一粒子弹,毅然砸枪跳崖。“五双眼睛在交换,五颗心在奏着一个节拍……五个人一齐,向下” “翻译官向清乡队叫喊起来,‘八路军真坚决啊,摔死不投降’”。新华社记者沈重以《棋盘陀上五壮士》为题,写下“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以新华之名,镌刻的是坚守理想、视死如归。

1947年,面向阎军冰冷的铡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毅然回答“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死有什么可怕”,从容躺在铡刀下。新华社吕梁分社记者李宏森听闻,当即赶去采访,追记下烈士生前最后时刻。毛主席先后两次挥笔,赞扬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以新华之名,镌刻的是一片赤诚、舍身报国。

接到原子弹研制任务后,邓稼先一夜未眠,怀着深深的歉意对妻子说:“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这位“两弹元勋”去世前,新华社记者顾迈男连夜赶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为进入这个“禁区”的第一位记者,她写作中多次落泪。“你问我这些科学家身上,什么东西最动人?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最打动我。”顾迈男2019年接受《新华每日电讯》采访时说。

黄大年带领数百位科学家,用5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20年走过的路。他为工作“一边往嘴里塞了一把速效救心丸,一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医院”,他无法忍受随意拖拉研究进度,把手机摔在地上,“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新华社记者采访近半年,用数十万字素材还原一个个感人细节。报道播发后,亿万网民用“看哭”“中国脊梁”向黄大年致敬。

在90年如一日的履职尽责中,新华人也用热血与生命书写着对党忠诚。

战场上,他们既是新闻记者也是新闻战士。

日军扫荡中,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黄君珏决不当俘虏,把最后的子弹打光,飞身跳崖。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敌人鞭抽吊打、“灌肚肺”、坐老虎凳、烧红的铁丝戳进乳房等酷刑,21岁的新华社女记者叶邦瑾用钢铁意志誓死保守党的秘密,用尽最后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朝鲜战场上,指挥员牺牲后,被士兵误认为是指挥员的新华社记者阎吾挺身而出,接着指挥战斗赢得了胜利……

挑战中,他们以生命赴使命。

“我愿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来保证这项报道任务的完成。”1960年,为生动记录中国登山英雄登上珠穆朗玛峰,26岁的新华社记者郭超人攀登岩壁,翻越雪坡,到达海拔高度直抵6600米的地方。他心脏出毛病,眼睛肿得睁不开,用一只手掰开眼皮,一只手写作。后来眼睛看不清字,只能口述,让报务员记录,用电码发出去。

大是大非前,他们坚持实事求是。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领导毅然拍板决定,播发《中共北京市委宣布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的消息。这篇消息,被称为中国开始拨乱反正进程的标志。

以新华之名,扎根人民

苏北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一个占地面积不大的纪念馆,里面立着一组雕像,那是两位新华社记者采访当地村民的场景。

1980年,新华社记者周昭先、王孔诚到上塘蹲点近半个月,将当地推行大包干的艰难情况真实反映出来,保护了农民的创造。“他们是上塘人民的恩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纪念馆讲解员说,这是“人民记住的新闻,人民纪念的记者”。

新华社记者来自人民。烽火岁月里,新华社记者和人民群众一起,以笔为枪,并肩战斗。

《红色中华》报发刊词中,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权”,该报主笔、红中社负责人周以栗家世代佃农,父亲是皮鞋匠,母亲是农妇。为建立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权”,周以栗教过书、搞过农民运动,还参加过武装起义。

《红色中华》报创刊号发刊词。新华社发

当时的《红色中华》报上,一篇篇记者的前线来电,展现了共产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磅礴力量。

1932年,《红色中华》报记录了广大工农劳苦群众踊跃加入红军的故事:“最近一月来,自愿加入红军者,几近万人”,瑞金的广大人民群众“真像汹涌澎湃的巨浪一样,时刻准备着涌上前线”。长征前,《红色中华》报号召“不要使一个红色战士赤足作战”,于是老百姓家家户户打草鞋,一个月内就募集20万双草鞋。

抗战时期,白洋淀中一支由渔民组成的“雁翎队”让敌人闻风丧胆。新华社记者石少华跟着他们转战,见证了他们穿上崭新的八路军制服,成为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雁翎队在冰雪中练兵。新华社记者石少华摄

一篇篇新华社报道见证着党与人民肝胆相照、心手相牵。

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调集重兵却遭到失败。红中社报道揭开了红军以少胜多之谜:缴枪的白军士兵看到当地群众自动帮助红军抬担架、对红军表现着无限的亲爱和敬仰,觉得很奇怪,问群众对红军为什么这样好?但对白军为什么那样仇恨?群众说:红军是我们自己的军队。

渡江战役中,新华社照片定格了那个万帆竞发的画面,2万多名船工拖出藏在芦苇中、沉入江底的渔船,冒死送解放军过江。每一名解放军战士身后,至少站着十位支前群众。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不解:为什么自家军队的壮丁愁眉苦脸,来自人民的解放军却欢欢喜喜?新华社记者蓝芸夫告诉他:这就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必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华社报道里,饱含着共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有“人民记者”之称的穆青和同事含泪采访完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报道,树起一座“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共产党员丰碑。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穆青的《十个共产党员》一书再版。除了焦裕禄,为“人民的天下”大干的工人旗帜赵占魁、百折不挠的植棉模范吴吉昌、为建设红旗渠不怕流血牺牲的任羊成等……书中重温着这些共产党员为国家为人民缀网劳蛛的精神。

共产党根基在人民,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新华人的“根”应该扎在哪里?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对年轻记者说,这个“根”应该扎在基层,扎在人民群众中。

“白天,给老赵打下手;夜晚,同睡在一铺炕上,亲如兄弟。如此20多天,边观察、边体验、边收集素材。”这是穆青采访赵占魁的情形。“那时的记者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乡就住在农民家里,和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还经常给老乡做活、担水、砍柴、扫地……”延安时期,新华社记者海稜到农村采访,都是自己背上铺盖、带上馍馍。

与人民在一起,就要为人民鼓与呼。

1979年,新华社记者陈大斌等人的稿件《在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前进——滁县地区农村见闻》中这样写着:“……社员姚登祥,盖起了四间新屋,门前墙上用青石刻出四个大字:‘鸟枪换炮’,还有的社员在新屋梁上、墙上写上‘黄金时代’‘今非昔比’等大字,农民竞相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当时“左”的思想仍存,皖川等地探索包产到户面临质疑,陈大斌等人深入安徽小岗村等地采访一个多月,倾听和反映群众呼声,较早从理论上支持了群众的探索。

不负人民,这是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密码;不负人民,也是90年新华社栉风沐雨巍然屹立的根本。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90年来,从“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一步步走来的新华社,始终践行“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看未来,以新华之名,记录伟大征程,书写时代风云,我们依然在路上……(记者刘菁、李亚彪、杨玉华、张紫赟、刘美子、陈诺、水金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风卷大地代表什么动物生肖2

(一)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矢志复兴的中华民族,再一次行进到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百年泱泱大党,如何永葆青春活力?走过世纪征程,怎样续写千秋伟业?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2021年11月8日上午,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一层大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在全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央政治局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三件大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筹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三件大事”都指向同一个目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2月,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长卷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启示着未来的方向。“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2021年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人看历史明初心、向历史求规律,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意气风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021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从红军长征中血战的湘江之畔,到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山村窑洞;从点燃红色火种的北大红楼,到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红色旧址,倾听历史回响、收获历史启迪,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动全党形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

在福建,阐释“学史明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到广西,强调“学史增信”: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赴青海,要求“学史崇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

去西藏,号召“学史力行”:“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

…………

“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研讨,一场场生动鲜活的党史宣讲,一堂堂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的现场教学,一件件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从机关单位到工厂企业,从城市社区到农家院落,从学校到军营,一场求实、务实、扎实的党内集中教育在全党上下如火如荼展开。

这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翻开党史这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更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能深刻体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历史自信、理论自觉、政治意识、性质宗旨、革命精神、时代责任教育,全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

这是一次净化灵魂的思想淬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常伴身边的必读书、喜闻乐见的畅销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作报告,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深入的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利用主题党日、特色党课、现场学习等形式深化学习……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日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水打山崖,风过林海。百年党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在奋斗中淬火,于奉献中闪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从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寻到了担当之要、追梦之路、信仰之光,鼓起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誓词,见证初心。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到甘肃会宁的红军会师楼,从陕西延安的枣园革命旧址到河北西柏坡的纪念馆广场,广大党员面对党旗发出声声誓言,激荡着奋斗的豪情、汇聚起奋进的力量。

(三)迎战河南暴雨,三轮跨区域增援,4000多名消防指战员火速出动;破解能源紧张,产运销协同发力,不到1个月电厂存煤增加3500多万吨;应对物流不畅,中欧班列开新线、增班次,担当亚欧大陆“钢铁驼队”……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神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发,崭新的时代画卷正徐徐铺展。

抚今追昔,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领悟到,在骤雨狂风中破浪前行,在运筹帷幄间化危为机,在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

风云激荡百年路,思想之旗领航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史学习教育,凝聚起这样的共识。从创造性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等理论,到开创性地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到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不断寻找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了这样的认识。2021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乌江河畔,望着对岸山峰险峻、壁立万仞,陷入沉思:“遵义会议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在生死考验的历史关头,在风云际会的关键时刻,有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才能一呼百应、力挽狂澜,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攻坚克难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高瞻远瞩、挂帅出征,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刮骨疗毒、抓铁有痕,以空前力度正风肃纪反腐;胸怀天下、担当道义,中国理念彰显大国风范……全党有定盘星,全国人民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我们才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忠诚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里的一段表述,引发全党同志强烈共鸣。这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在“峥嵘岁月”聆听炮火的轰鸣,在“奋斗一厂”体验“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建设热情,在“富民大街”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欣欣向荣……建党一百周年前夕,由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复兴大道100号”创意体验馆,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打卡”,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

抚今追昔,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领悟到,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煌煌百年,震古烁今。历史犹如巨笔,记下那些“不可能”成为“一定能”。

100年前,谁能相信,这个当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诞生,意味着中国找到了新的方向,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风卷红旗过大关”,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多年前,谁能预见,这个曾被讥嘲为“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能领导人民进行前所未有的国家建设,成就改天换地的巨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敢教日月换新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40多年前,谁能想象,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面对“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使出“关键一招”,创造翻天覆地的辉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杀出一条血路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巨大挑战,面对“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面对“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的现实难题,面对“黑天鹅”频飞、“灰犀牛”乱撞、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国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彪炳史册的奇迹熠熠生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

这是我们亲眼见证的成就: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现实。

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大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中国之治”展现出令世界惊叹的能力和效率。

这是我们亲眼见证的突破:“天问”落火,“天和”驻空,“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烈火炼真金,苦难铸辉煌。我们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多少跌宕起伏、多少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都从容应对,从胜利走向胜利。越是走进党的百年历史,越是能认识到一路走来的不易,越能激发坚定的历史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五)“你,为什么入党?”对中国共产党员来说,这是终其一生的叩问。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工农红军第4军年轻的参谋长王尔琢跟着队伍上了井冈山,用25岁的青春书写了“得到胜利始方休”的人生篇章。

“在他们眼里,我不仅是乡邮员,更是共产党员,是党和政府的代表。我不能让他们失望。”“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王顺友32年行程34万公里,用“一个人的长征”践行“为人民服务不算苦”的信条。

“我已经80多岁了,为党工作,我一定要珍惜。只有跟着党,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把党当作母亲,在耄耋之年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

抚今追昔,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领悟到,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

“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决定一个政党面貌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其精神与气质。近代中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何独独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有赤诚炽热的丹心、有如钢似铁的精神。这样的精神,照亮长征中红军将士“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阔行进,化作社会主义建设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万丈豪情,激发改革开放先行者“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坚强意志,涵养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的无私无畏……恰如埃德加·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观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一部百年党史,既是一部壮丽的史诗,也是一首精神的赞歌。党史学习教育中,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参观者络绎不绝,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让红色血脉薪火相传,让精神动力生生不息。

“在斗争一线看初心,在火热实践看担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这样的声音扣人心弦,初心使命体现在实际行动;“以党史学习教育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动力”“在‘本来’之上开辟‘未来’”……这样的宣示动人心魄,伟大精神激扬起奋斗热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获得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以更加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岁月峥嵘,初心不改;历史沧桑,精神永恒。回望百年征程,多少枪林弹雨,多少壮怀激烈,多少坚定前行,精神的乐章在神州大地前后相续,复兴的浪涛在历史长河奔涌激荡。“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只要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就在、力量就在!

(六)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同志生动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把人民大众比作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庄严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摸摸棉被暖不暖和,尝尝农民家里的水好不好喝,算算乡亲们的收支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地方考察,都会深入群众,察冷暖、问民生。深厚的人民情怀,呼应着我们党百年的奋斗历程,照见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抚今追昔,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价值指向。当年,苏区干部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自带饭包去办公,奔波在人民间、深入到群众中,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新时代,扶贫干部爬过最陡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贫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让大山中的女孩“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扎根在人民之中,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让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3次印发通知,对开展和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学习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北京市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事“疑难杂症”一处解决;浙江省通过“浙里办”“浙里访”对500余万件咨询事项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重点民生需求领域,打通民生政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公安部围绕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序推进户口迁移等户籍管理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建设银行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发展,助力解决百姓住房难题;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多校举办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为学子就业提供便捷服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解决了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一个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生建设的总体水平离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还有差距,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脱贫攻坚虽已完成,乡村振兴仍在路上;要把“蛋糕”做大做好,还要把“蛋糕”切好分好;上得了学、看得上病已经解决,“上好学”“看好病”的问题仍然突出;物质丰富了,精神也要更充实……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确保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才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我们就一定能聚合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非凡之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七)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一部100集纪录片《共产党人》再次热播。从开天辟地到血泪山河,从黎明之前到沸腾岁月,从拥抱世界到走向辉煌……那些改变历史的伟大时刻,留存在民族的记忆深处;那些荡气回肠的灿烂荣光,照亮了复兴的壮阔征程。

循大道,至万里。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学习好、总结好党的历史,是为了“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是为了“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让我们保持历史主动精神,在历史大势中书写新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一个乘历史大势之东风、创历史未有之伟业的历程。在十月革命的炮响后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气象中建立新中国,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中推进改革开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前进。革命、建设、改革,建党、立党、兴党,救国、富国、强国,无不是深刻洞察了历史大势,牢牢把握了历史主动。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的这十条历史经验,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历史规律的昭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我们就能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让我们焕发历史创造精神,在时间长河中定义新的时间。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党的领导不可撼动,制度保证更为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精神力量更为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走的路,仍需从没路的地方踏出来、从遍布荆棘的地方辟出来。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发扬“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是我们奋斗的坐标。目标如灯塔,指引航程;奋斗为帆桨,乘风破浪。展望未来,我们不仅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有务实的战术安排;不仅有宏伟的发展蓝图,也有高效的方法路径。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从历史看向未来,我们既有“知所从来”的定力,也有“识其所在”的清醒,更有“明其将往”的自信。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的道路无比宽广,我们的前景无比广阔,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

(八)一座红色的场馆,一段浓缩的历史,一种力量的凝聚。

从中共一大会址的复原场景到革命根据地的介绍展板,从开国大典的影像到创办经济特区的图片,从脱贫攻坚数据图表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模型……党史学习教育期间,许多人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场景中,感悟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坚定砥砺前行的历史自信。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这个百年大党走过的历史航程,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形成了一脉相通、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闪耀着启迪当下、烛照未来的历史光华。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时间成就梦想。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激情澎湃、信心满怀地迎接这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主动性、历史自信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对于“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怀有志在必得的豪情。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任 平)

来源:人民日报

风卷大地代表什么动物生肖3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五月份诗词专辑48首

铁流诗社五月份诗词专辑目录

一、高翔诗词四首;二、尚进词二首;三、黄启伟诗词三首;四、黄亚青诗五首;五、林艺非诗三首;六、何燕宁诗词四首;七、刘怡南诗四首;八、刘景泉诗词四首;九、轻舞飞扬诗词三首;十、詹友坤诗四首;十一、赵玉民诗词四首;十二、周学松诗一首;十三、翟梅初诗词五首;十四、牟新国诗二首。

一、高翔诗词四首

1、【七绝】春息夏徂

高翔

(1)

春息夏徂云缱绻,放眸翡翠绣河山。

绿肥红瘦蜻蜓竖,朗日荷花露笑颜。

(2)

隔在绿城为候鸟,由冬到夏越三春。

两番延踏归乡路,疫警风高几动身?

2、少年游·儿童节寄语

——赠孙女千惠

高翔

园丁辛劳把花栽。六一向阳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培育栋梁材。

从小立下鸿鹄志,梦想靓红腮。

少年富强,国家富强,重任记心怀。

(晏殊格)

3【七律】五四精神代代传

高翔

正道沧桑逾百年,推翻头上三座山。

青春力量摘星斗,梦想追求震宇寰。

信仰报国安乐后,为民服务虑忧先。

今朝抗疫青年勇,五四精神代代传。

(新韵)

4、【采绿吟】绿城之夏

高翔

纳氧邕江畔,放眼望、水绕青山。

松涛入画,塔峰巍耸,浮象烟岚。

瞰茵坪市井,楼亭暗、半城绿树遮颜。

望南湖,东盟馆,园博园碧茏泛。

新景丽南宁,民族路、东西宽展横贯。

地铁畅全城,快速两回环。

凤芒榕、荫沐街区,英雄树、粗枝竞参天。

邕城夏,珍朵翠茗,金茶释炎。

(宋 周密 新韵)

二、尚进词二首

5、【沁园春】兴安岭

尚进

林海茫茫,碧水滔滔,壮阔媚娇。

看峰峦逶迤,樟松红柳,

云杉白桦,岭绕鸾高。

瑞雪迎春,杜鹃绽放,燕舞莺飞百鸟嚣。

兴安美,赏林都丽景,绝艳妖娆。

千年湿地泽泡。“寒热岛”、朦胧仙境瑶。

北极星光闪,漠河小镇,

炊烟袅袅,紫气飘飘。

龙跃源头,山村洛古,黑水香波涌碧涛。

雄冠立,有金鸡报晓,声振云霄。

(中华新韵)

6、【 沁园春】呼伦贝尔

尚进

风卷云舒,地绿天蓝,蔚为壮观。

看河湖密布,山川林海,草原秀美,辽阔无边。

雪染羊群,灵机牧犬,马叫牛欢原野间。

敖包撒,似珍珠点点,靓耀斑斓。

呼盟逶迤延绵。英姿展、遗风胜古元。

牧民歌声起,银鞍俊骥,奶茶烈酒,琴悦笙弦。

鸟语花香,江南塞北,万里边疆伊甸园。

强国梦,有民族和睦,永固千年。

(中华新韵)

三、黄启伟诗词三首

7、【七律】广州百大诗词学会会庆寄怀

黄启伟

周年庆典一番新,载谊忬情百大人。

立德立言文彩丽,披肝沥胆赋才真。

无端绮语成佳景,又向魁星觅帝邻。

高屋建瓴多卓见,感恩母校雅风淳!

8、【鹧鸪天】寄语

黄启伟

迷雾阴霾锁绿波,危情恶疾病煎磨。

桃心未解欢愉少,柳眼难知忧虑多。

扶杖叟、拽花婆,罔闻禁令踏春歌。

劝君莫聚公园路,暂且安居自己窩。

9、【蝶恋花】 我与玫瑰

黄启伟

神秘枝桠园角仰。

窥视红尘,如血空中盪。

幽暗精华情正旺,缤纷开启谁人养。

千啭夏莺歌又唱。

促我攀依,折取回家赏。

楚楚因何偏弄忘,墙高犬吠唯惆怅。

四、黄亚青诗五首

10、【五绝】初夏驾车登海南吊罗山

黄亚青

车从千里至,山作两眉开。

八百盘旋路,牵云绕岭徊。

11、【七律】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黄亚青

沧桑百岁祭先贤,正义青年爱国坚。

反帝戟封扬正义,擎旗举剑捍民权。

精英浴血寻真理,志士激情创史篇。

共产宏基源五四,燎原星火起斯天。

12、【七律】赞护理先驱一南丁格尔

黄亚青

南丁格尔蜚声远,圣女贞德亨誉名。

重护同医危命挽,疗伤換药恶疴清。

崇高理念称奇迹,博爱真情救众生。

至善仁心堪典范,白衣天使效尊行。

(新韵)

13、【七律】母亲节感怀

黄亚青

世间母爱最真情,舔犊之恩刻骨萦。

教子相夫凝厚爱,持家敬业奏和鸣。

挂牵儿女心揉碎,孝敬慈萱肺语呈。

长憾膝前无伺奉,魂思梦绕泪盈睛。

14、【五绝】暮春夜思

黄亚青

春暮霜星落,窗扉晓月斜。

思君心切切,一梦去天涯。

五、林艺非诗三首

15、【七绝】送春

林艺非

春催渐远柳枝伸,绿满山川百草茵。

桃李残花纷纷落,飞来紫燕告知音。

(新韵)

16、【七绝】迎夏

林艺非

郊野稻花还未开,岸边石上露青苔。

风吹荷蕊难搖动,映照斜阳似金钗。

(新韵)

17、【七律】山乡田园风光

林艺非

绿满山峦少见哗,苍松翠柏绕农家。

畦田半亩播春菜,搭架五根秋坠瓜。

大蒜小葱仰天笑,紫茄云豆乐开花。

园中寻觅多情趣,吟诵诗歌醉晚霞。

(新韵)

六、何燕宁诗词四首

18、【菩萨蛮】夏初庭院小记

何燕宁

竹摇枝摆风微语,倚窗闲看庭花去。

红鲤水中欢,顽龟池上盘。

高蝉鸣夏暑,低雀喧飞雨。

拾一抹流年,添随心几笺。

19、【好女儿】思母吟

何燕宁

有母乃康馨。一生注恩情。

春夏秋冬真爱,牵挂亦叮咛。

望母步跚行。鬓如雪、额皱纹萦。

西风燃尽。心呼妈妈,泪雨盆倾。

20、【七律】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何燕宁

五五斜阳立夏焉,椰风碧海暮波牵。

轰鸣烈焰逡巡射,一啸飞冲入九天。

牧火翻云追素月,苍穹揽箭运空船。

初心不忘多磨砺,承梦图强耀紫烟。

21、【风入松】为当代青年点赞

——纪念五四青年节101周年

何燕宁

廿花龄正放飞扬。馥郁芬芳。

国家有难迎头上,甘奉献,重任肩扛。

抗疫急驰救护,火灾逆行担当。

九零生自荐村长,再创辉煌。

亚丁湾护航姿展,堪重任,淬火成钢。

生命晓风穹舞,青春揽月鹰翔。

七、刘怡南诗四首

22、【七律】思母泪

刘怡南

家慈驾鹤去西途,地府阴曹只影孤。

食粝衣单勤度日,家寒壁冷早生炉。

昔时儿饿娘心痛,眼下娘衰儿影疏。

跪乳羊羔恩晓报,来生还愿把妈呼。

(新韵)

23、【七律】题茶陵观音山瀑布

刘怡南

沿溪而上肺都行,紫竹青藤翠羽鸣。

流水淙淙穿怪石,白沙细细积新晶。

天崖倒泻琼浆落,瀑布悬飘彩雾生。

施惠观音何处去?飞珠溅玉助农耕。

24、【七律】劳动者之歌

一一山乡快递哥

刘怡南

车轮破雾迓朝阳,快递风驰送八方。

日晒雨淋挥汗水,天寒地冻耐冰霜。

常逢老弱殷勤助,偶遇贪嗔笑脸张。

口渴饥餐青树下,争分夺秒赶时光。

25、【七绝】洣水江边垂钓,偶得小诗两首以记之

刘怡南

无 题

急流勇退度华年,美色金钱过眼烟。

平淡人生平淡过,泛舟垂钓觅诗篇。

晨 钓

一轮红日出东方,洣水汤汤着锦装。

远甩尘心随水去,钓来自信与阳光。

八、刘景泉诗词四首

26、【天香】 洛阳牡丹

刘景泉

国色天香,雍容折桂,独冠花丛皇丽。

芍药争相,芙蕖妍斗,隐若西施娇贵。

牡丹图志。唯梦得先开诗寄。

谁赋姚黄魏紫,球灯绿盘龙戏。

千年帝都封置,北南朝,隋唐兴艺。

三洛喷红吐艳,玉株金币。

妃子华亭品卉。历桑海,传奇贬仙醉。

一代佳神,流芳百世。

27、【七律】 寄张兴权

刘景泉

书香门第抖巾风,五谷丰登蕴巧聪。

教子相夫称典范,勤劳节俭品端红。

双双儿女名题榜,赫赫官人立府公。

共济鸳鸯谁不羡,金丹慧眼识鹰雄。

28、【暗香】丁香

刘景泉

紫衣凝冠,望芳菲锁栈,奇华琼练。

唤起鹭鸥,更郁香飘送云半。

堪媲丹梅芍桂,披素艳,摊溪沙慢。

凭蘭醉,千结梨花,吹雨碎如琬。

江岸,柳垂燕。

正叶茂枝繁,姹紫嫣炫。

粉英玉串,飞萼娇柔色斑烂。

是处珠玑扮彩,俯龙塔,玲珑图板。

梦笛弦仙弄影,子丁何见?

29、【七律】 读李苏清诗而写

刘景泉

杨柳轻轻杏雨风,燕莺恰恰子规红。

铜关紫塞旌旗猎,晓月荆山战马雄。

织女键弹柔指俏,木兰披斗挂星匆。

砂河营垒依稀梦,洁浩滹沱浪打空。

九、轻舞飞扬诗词三首

30、【沁园春】水盆羊肉

轻舞飞扬

吃过西餐,品过虾禽,素食不挑。

但却常忽视,水盆羊肉,关中名宴,美味佳肴。

春舞高陵,均随主便,聚坐房家醇玉箫。

青瓷碗,瘦多肥去腻,细粉丝妖。

香鲜雾转云缭,看无数、来宾勤探腰。

亦秀萌豪迈,双颊红润,鼻尖汗淌,挺肚逍遥。

绿叶滴娇,精华酥嫩,烤饼频掰汤里飘。

光圈下,竟一干二净,翘指真聊。

(中华新韵)

31、【渔家傲】留坝晨曦

轻舞飞扬

留坝晨曦杨柳眺,云移雾散闻啼鸟。

风舞轻纱山渺渺,心情好。

梳妆赏景出门早。

远处格桑花美妙,潺潺溪水湾桥绕。

芳影丝巾飞抖俏,逍遥跳。

瑶池天外顽童笑。

(新韵)

32、[七绝]夕阳霞红

轻舞飞扬

夕阳西下影朦胧,沐浴层林尽染红。

琴瑟曲声迷览客,诗吟竹韵醉苍穹。

十、詹友坤诗四首

33、【七律】读毛主席二十四岁《心之力》

詹友坤

书生立志振中华,横扫千军不顾家。

劈地开天谁可比?韬文略武甚堪夸!

百年屈辱一朝洗,三座大山无处查。

亿万人民长纪念,空前绝后仅唯他。

(新韵)

34、【七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詹友坤

英雄报国汗如溪,弹雨枪林战马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