狰狞代表是什么生肖

脾气最大生肖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一个梨两个梨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狰狞代表是什么生肖1

善于发现身边微小的幸福,不争强好胜,适当放低生活标准,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对生活充满热情。有时候健忘也是一种福气,把不好的事情选择性忘记,长怀感恩的心态,学会隐藏情绪,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把不好的一面留给自己,学习喜怒不行于色,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素质,不良的情绪或过度的情绪放纵,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不利于身心健康。在十二生肖中,哪些生肖的脾气最大呢?

NO.5蛇:

属蛇的人从内到外都散发着慵懒的气质,做事总是不徐不慢,让看着的人干着急。蛇儿的脾气喜怒无常,常常会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语而耿耿于怀,或许是因为疑心重,总觉得别人想要中伤自己。如果不小心刺激到了蛇儿,蛇儿就会跟你纠缠到底,不道歉休想蛇儿会善罢甘休,而且蛇儿的记仇心很重,不要轻易得罪蛇儿,不然有你受的。

NO.4马:

马儿的性格很刚烈,脾气暴躁,只要容忍不了,不管什么场合,都会大发脾气。马儿有一种高傲的气质,似乎让人觉得有一种距离感,不容易接近。马儿喜欢自由奔跑,一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如果对马儿实行管制,限制马儿的活动范围,马儿会感到全身的细胞在抗议,然而大发脾气,想一只受了惊的野马,疯狂地想逃脱,想拉也拉不回来。

NO.3龙:

龙是皇族的象征,天生拥有尊贵的血统与地位。所以属龙的人脾气很奇怪,自视过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讲话的语气仿佛高高在上,常以命令的话语与人谈话,让你觉得无法沟通。龙儿的脾气是出了名的臭脾气,容不得被训话,更容不得你说他的缺点,龙儿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缺点,任凭身边的人如何劝告,龙儿执意要一意孤行,倔强得让人抓狂。

NO.2虎:

有见识过动物园里的老虎大发虎威吗?其实属虎的人也一样,发起脾气来真的不是闹着玩儿的,样子狰狞,手握拳头,还面露青筋……很恐怖吧?其实虎儿并不是随意发脾气的,虎儿也是讲道理的人,如果不是强迫到虎儿无路可走,是不会大发雷霆的,所以啊,得饶人处且饶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NO.1牛:

属牛的人,人如其名,像一头牛一样勤劳,性格倔强,只要闹起情绪,怎么样都不够牛牛拗,发起脾气来更是蛮横霸道,什么苦口婆心的话语都听不进去,只要牛牛觉得是对的事情,真的会勇往直前,任凭谁也拉不动,真是名符其实的牛啊。牛牛性格其实是温驯的,只是牛脾气比较吓人,要改变那牛脾气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到的,所以千万不要随便跟牛牛争辩。

狰狞代表是什么生肖2

龙雕塑

龙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龙?

既让人怕,又让人爱;既令人敬畏,又令人亲切;处处有形象,总也看不见身影。

这说的,一定是龙。

龙,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没有肉身的动物。它长得什么样子?谁也没看见过;但是,又谁都看见过。没看见的是真身,看见的是艺术。

人类对动物的喜爱,源于实用或欣赏,比如,猪马鸡羊的实用和鹦鸟虫鱼的萌宠。也就是说,人类对事物的喜爱来源于掌控和了解。对于无法把握的东西,人类只能欣赏于安全状态。就像狮子老虎,只有在笼子里,才是可爱的。

人类对龙,大抵也是这样的心态。艺术的龙,人们无限喜爱;但未知的龙,人们还是充满了恐惧。“叶公好龙”就是最好的注脚。

一个喜龙、画龙、雕龙的人,见到真龙后,却吓得屁滚尿流。“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龙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据说,1934年曾有辽宁盘锦天降一龙,并留下了龙骨骼的照片。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那是须鲸。电视节目播出后,也无最终定论。

历史典籍,倒是对龙多有描述:

《尔雅翼》描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屋、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从科学上讲,物种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食草还是食肉,奇蹄还是偶蹄,爬行与哺乳,水生和陆生,那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把食肉与食草,把爬行与哺乳,各种动物聚合到一个动物身上,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科学已证明,龙并不存在,是想象出来的。尽管龙是人为创造的,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形态的存在。

首先,龙以动物的形象存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这时的龙,妥妥的动物形象。

龙的动物形象,在各个时期,也是不一样的。是谓“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甲骨文时期,就有龙的存在。青铜器上的龙形象,表现是狰狞、神秘的;至汉代,弧度清晰、线条简练,没有神秘离奇气氛;唐时的龙,蛇的样子,质拙、朴素,没有过多装饰;宋元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龙的形象丰富起来;到了明清,龙才变得如今的样子,鳞甲鲜明、威风凛凛。

尽管是动物形象,但不影响它的异禀,龙既能变水,又能变火。《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民间有“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就是说九个孩子都不一样。那么,龙的九子是谁呢?一般的说法是:“囚牛、睚眦、嘲风、蒲劳、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

说起来很可笑,龙的九子不仅长的都不一样,更主要的没有一个像龙。这是为啥呢?原来都是龙与其他动物所生。囚牛,是龙与牛生的;睚眦是龙与狼生的;嘲风是龙与鸟生的;蒲劳是龙与蟾蜍生的,狻猊是龙与狮子生的;霸下是龙与龟生的;狴犴是龙与老虎生的;负屃是龙与蛟龙生的;螭吻是龙与鱼生的。”

看起来,龙的生活作风真的有问题,不过,既然是龙,三妻四妾也就正常了。

其次,龙作为图腾和民族文化的存在。图腾是古代原始部落的信仰,选择某种事物,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或狼或蛇、或马或鸡、或熊或鹿。部落之间统一后,为了表示一体化,将所有部落的图腾汇聚到一起,创造一个全新的部落图腾。

从伏羲开始,龙就成了华夏部落的代表,以龙为名,以龙为官,以龙为纪。《补三皇本纪》说,伏羲蛇身人首,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即是青龙,炎帝神农氏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为黄龙。近代,闻一多《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

第三,龙以人格化形式而存在。

人格化的龙,时呈人形、时呈龙形,乃神仙一族,居于大海。东海龙王叫敖广,南海龙王叫敖钦,北海龙王叫敖顺,西海龙王叫敖闰。还有《西游记》主角白龙马,他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名为敖烈。据很多神话书籍介绍,龙往来天庭,主管领导是玉帝,龙的具体工作是负责民间降雨。

《西游记》有魏征梦斩渭河老龙的故事,说的是龙王掌管下雨时,工作失误,天帝发怒,令魏征斩杀之。龙王找到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应看住魏征,于是,缠住其下棋。期间,魏征小睡了一会儿,醒来说,在梦中已将龙王斩首。

《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前去问罪,被哪吒打死并抽筋。《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称手兵器,把龙王的定海神针拿走了,龙王无可奈何。

今辽宁朝阳有个“哪吒太子舍利石函”,为辽代文物,上面就有哪吒率众夜叉追杀龙王的故事。一个威风凛凛的天神,盘坐在云朵上,带着武器追赶一条巨龙。

以上阶段,就是龙的人格化阶段。

第四、龙以皇家面目而出现。龙,神通广大且至高无上,所以,就成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王大约不下20位。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所用之物都冠以“龙”:龙案、龙椅、龙床、龙辇,触怒皇上叫“逆鳞”,帝王未继位称“龙潜”,新朝创立称“龙兴”,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不舒服叫"龙体欠安",发怒叫“龙颜大怒”,死亡称“龙驭宾天”。

同时,在帝王身上,龙的异象也层出不穷:秦始皇称为“祖龙”;齐武帝萧赜出生当夜,母亲都梦到屋上盘着龙;陈宣帝陈顼醉酒后,现出原形:“身是大龙”;汉高祖刘邦更是厉害,是龙与其母交合而生:“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皇帝成了龙,那他的东西也就具有了神圣性。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明英宗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地无戏言,怎么办呢?大臣们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表面上与龙袍没大区别。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明英宗

以后的皇帝也有将蟒袍赐给功臣的记录,伪满洲国溥仪就曾赐给张作霖一件龙袍,这件龙袍现存于“张氏帅府博物馆”。

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类似龙袍的衣服了,人们称呼其“蟒袍”。龙袍普遍化了。所以,观众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俗称为"跑龙套"。

第五阶段,龙的世俗化。

随着龙理念深入人心,龙也渗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沾一下龙的光。竞技有“龙舟”,风水有“龙脉”;娱乐去“舞龙,技艺要“屠龙”;蔡邕是"醉龙";孔明号“卧龙”;三国“赵子龙”,水浒“九纹龙”....

成语中,龙,占有半壁江山,仅取一角,就能震撼全场。

“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蛇混杂,藏龙卧虎,雕龙画凤,二龙戏珠,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潜龙勿用,卧龙凤雏,画龙点睛,降龙伏虎,蛟龙戏水等。

同样,龙的诗词,也庞大无比,仅仅唐代一朝,就已数不胜数。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孟郊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王维

月蚀不救援,安用东方龙。——卢仝

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李白

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元稹

而画龙的名家也多,留下的都是不朽的珍品。如,南宋陈容的《六龙图》,竟以3.4亿元的拍卖价,夺得书画界的桂冠。

三国曹不兴的《青溪见赤龙出水图》,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吴道子《洛神赋图》,孙位的《春龙起蛰图》、五代画家僧传古《雾戏波龙图》、南宋陈容《云龙图》,明代汪肇《起蛟图》,清代周璕《墨龙图》……都已是稀世珍宝。近代以来,画龙者颇多,代表性的是齐白石、范增。

据唐朝《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形态逼真。画完后,却不给龙点眼睛,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非让他点。结果,画完眼睛的两条龙飞天而去。从此,张僧繇声名大噪,“画龙点睛”的成语亦流传至今。

龙的美好形象和寓意,也使其成了雕刻的素材。室外龙雕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等。龙雕艺术名家有美术大师韩美林,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他们的作品,精致惟美,尤其朱炳仁大师的铜雕龙,更是珍贵无比。

朱炳仁大师的作品 龙腾天寿

第六阶段,龙的象征意义

二十一世的人们,不再相信龙的存在。但是,龙的精神、龙的意义,龙所蕴含的美好,却已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

龙,代表着“吉祥、喜庆、包容”。龙是吉祥的代表,龙灯、舞龙,是节日的活动之一。龙综合了走兽、飞禽、水生、爬行的优点而成,兼容并包。龙,华夏民族的凝合剂,民族团结的守护神。

龙,象征着“权势、高贵、威武”。几千年龙文化的演进,让龙带上了高贵的身份。龙,“神通广大、能力超群”,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有着无比神通和神性,展示着威武和气势。

龙,寓意“创新、开拓、成功”。龙一直是朝气蓬勃的存在。龙的精神,就是创新的精神;龙的力量,就是开拓的力量;龙的意义,就是成功的表述。

龙,也表达“才智、品德、修养”。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德厚才高、举止出众的人,皆可为"龙",是“人中龙凤”。“鲤跃龙门”,是科举中试;"望子成龙",是出人头地。

龙,也代表“财富、兴旺、发达”。龙能行云布雨,意味着粮食的丰收,寓意五谷丰登、富裕发达。龙谐音“隆”,表明了“生意兴隆”之意。

有关“龙”的话题实在太多,无法一一道尽。“龙”,已走进中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成了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岂止是一部分,是全部!

狰狞代表是什么生肖3

文|王胜波。

我生肖属蛇,但我却很怕蛇。

我对蛇的恐惧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没见到蛇之前,就听大人们讲过蛇的可怕,及至第一次看到蛇,又有一个可怕的前奏、铺垫,越发增添了我对蛇的畏惧心理。

那是我六岁时的一天,我和发小喜郎、小丰到村西河套玩耍,河套生长着密匝匝的树木,树下是青青的野草。我们追逐戏闹惊起草丛中一只蜥蜴(俗称“麻蛇儿”),它迈动四只小爪,在沙地上惊恐地逃跑,我们拾起石块追逐它。我先追上投出石块,打死了蜥蜴。长我三岁的喜郎说:“你打死了‘麻蛇儿’惹祸了,它是长虫(蛇)的姥姥家亲戚,以后长虫非找你为它报仇不可,你想躲也躲不过。”接着他讲了一个蛇报仇的故事:有一个人拦腰砍断一条蛇,那蛇其实并没死,待那人走后,蛇的舅舅“麻蛇儿”把断蛇接了起来,多年后蛇长到水桶般粗,成了精气。有一天蛇找打自己的那人报仇,那人看到蛇,吓得跑回家,叫家人把他扣在大瓮下。蛇爬进他家,围着大瓮转了三圈便离开了。待家人掀开瓮看时,那人已化为一团血水。喜郎的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年幼无知的我却信以为真,着实吓得不轻,以为自己以后也会遭到蛇寻仇。

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我垂头丧气地向家走,心中老想着蛇复仇的事。在途经梨园时,我只顾低头走路,蓦地看到脚下的沙地上盘着一团绿色大虫子,还在蠕动着,受到惊动,它竖身昂头看向我。根据大人对蛇形态的描述,我马上判定那是一条蛇,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一边大声呼喊着:“长虫,……”一个正在干活的大人闻声赶来,我哭着向他指点蛇的所在处,他过去看了回来说蛇已经不见了。这时喜郎赶来,知道我遇见了蛇,他说:“你看吧,蛇这就找上你了。”我吓得哭声更大了。 大人安慰我:“别听他胡诌八扯,什么蛇报仇?没有的事。”第一次遇见蛇,便造就了我强烈的怕蛇心理。

以往在我心目中,蛇集丑陋、阴毒、残忍于一身,是邪恶的化身。它那花花绿绿、长条条滑溜溜的身躯,闪着阴冷寒光绿豆般的小眼睛,能张得极大的嘴,吞吐伸缩的生叉舌头,还有弯弯曲曲蜿蜒爬行的怪状,盘成一团昂头吐舌的奇形,这一切无不使我望而生畏;人们对蛇的诡异怪诞传说,毒蛇咬伤咬死人的传闻,又使我闻之胆寒。我对蛇既有畏惧的心理,又有种恶心的感觉,我总以为蛇是不干净的动物。

我怕蛇真是到了谈蛇色变,见蛇腿软的程度,只要是蛇就怕,即使看到被人打死横尸路上的蛇,我也头皮发麻,赶忙绕道走开。有一次我在树丛中看到一条状如蚯蚓、长仅五、六公分、大概刚孵化出不久的一条小花蛇,在缓慢爬行,我立马吓得落荒而逃,我不单单是怕那小蛇,还联想到在小蛇附近肯定会有大蛇。

蛇在我心目中富有神秘感,这大概是我惧怕蛇的心理使然,越是觉得神秘好奇,越想对蛇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探究竟。我喜读古代笔记小说,尤其爱看其中描写蛇妖蟒精的篇章。我还爱看介绍蛇的活动的电视片,看《动物世界》时,随着赵忠祥深沉徐缓富有磁性的解说,视频上出现蛇的猎食画面:只见蛇张着血红大口,疾如闪电般地弹出长身,一口吞下比它头部还要大数倍的猎物;或者是一条巨蟒,圈作一团,紧紧箍住一只羚羊,使其窒息,然后凶残地吞食羚羊,羚羊渐渐被吞没,大蟒的颈腹部鼓起一个大包,蛇的吃相真是狰狞可怖!残忍恐怖的画面,强烈刺激着我的视觉神经,我禁不住头皮发麻,心惊胆战。

在家乡人们俗称蛇为长虫,又因其身形状如布带,根据不同种类蛇的皮色冠以“某布带”的名称,如称绿色的蛇为绿布带、灰褐色的蛇为灰布带,称身上有红、黄、褐色斑点相杂的蛇为花布带。这些本来带有美感的五颜六色,挪到蛇的身上,却变成了令人恐惧的色彩,在我看来,越是色彩鲜艳的蛇,越加令我触目惊心。

生活在农村的堂弟告诉我,近年来随着对脏乱环境的治理和大量使用农药,在农村蛇也不多见了,可是我在青、少年时,在家乡却能常看到蛇。村边连着梨园,梨园接着河套,村庄被绿树果木环绕;村里很多破旧老屋,随处堆放着柴草,有些空地杂草丛生,庄内还有三个生长着芦苇、菖蒲的池塘,这些为蛇的繁衍栖息提供了适宜环境。每到夏秋季节,人们不但能在梨园河套田野中见到蛇,就是在村里的柴草垛边、墙角旮旯、街头巷尾,也不时能见到蛇出没的身影;蛇甚至能钻墙逾穴,顺着墙缝、阴沟洞潜入农户家中。有一次有一妇女做晚饭,把擀好的面条顺放在箅子上,搁在堂屋摆放的矮饭桌上,便到门外草垛去拿草,回来后她不经意地向饭桌一瞥,在昏暗暮色中,恍惚看到有物在面条上蠕动,她定睛细看,立刻惊呼一声,一个高儿蹦出屋外,惊慌失措地向街上跑,原来她看到一条指头般粗长约二尺的绿蛇,正长条条地趴在面条上。这时正遇上她丈夫回来了,男人忙跑回家中,蛇已无踪影,女人厌恶地把面条扔掉。

我参军驻地在上海郊区,江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炎热潮湿,更适宜蛇的生存。营区中有树木、水塘,种植水稻、蔬菜;我们执勤的哨位附近,更是林木蓊郁,一条长长的河滨,两侧生长丛丛灌木,水草野草稠密繁盛,这些场地隐居着众多的蛇,见到蛇的机会更多。我好多次看到过蛇蜕下的皮挂在灌木枝上或在草丛上,在风中飘摇,有的蛇皮能反映出蛇的身量很大;我还经常看到水蛇在河浜中蜿蜒游弋。

江南不仅蛇的数量多品种也多,我看见过在家乡未曾见过的蛇,如身呈褐色周身又环以密排着的红纹的蛇叫火赤练,身体有着黄黑相间环纹的蛇叫金环蛇,身上排列黑白相间环纹的蛇叫银环蛇,通身呈青绿色的蛇叫竹叶青蛇。

由于周边环境复杂,我们在站岗执勤时,常常遇见蛇。

有一次来自山东寿光的李排长在夜间查岗,他和哨兵站在一株女贞树下说话,忽听头顶树上有悉悉索索的声音,他拧亮手电朝上一照,“啪嗒”一声有团东西落在他头上,接着顺着身子滑落地下,那东西掠过脖颈的霎那间,他感到凉嗖嗖的,还没等他俩反应过来,那东西已向旁边草丛逃去,李排长忙把手电光转向草丛一照,只见一条大花蛇正在快速地蜿蜒爬行,他也是个怕蛇的主儿,顿时吓得浑身哆嗦,话也说不利索了。哨兵是浙江人认得蛇,安慰排长道:“别怕,是条菜花蛇,无毒的,现在已经跑的不见影了。”他又告诉排长,蛇喜欢爬到树上乘凉,或者是守株待鸟捉鸟吃,刚才是它受到惊吓从树上掉落下来。

在排长遇蛇的哨位向前有一条羊肠小道,是通向其他哨位的必经之路,路两侧长着丛丛灌木和茂密野草。我几乎每天沿小路到哨位执勤,而就在这条小路上,有个战士曾经被毒蛇咬伤(下文将说到),因此我视小路为危途。每当要走小路,即使天气闷热我也不穿凉鞋,穿上高腰解放鞋,以防被蛇咬着脚。每次走小路,特别是在夜间,我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照着手电由近到远,仔细观察,生怕踩上蛇被咬着。后来听南方的战友说蛇怕竹竿,我便找了一根长竹竿,每次上岗走小路,都手持竹竿,边走边挥舞,舞得虎虎生风,我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还好,在那个哨位执勤一年多,我独自一人走小路从未遇到过蛇,我想可能是我的防范措施奏效了。

对于可怕的毒蛇,我亲眼所见不多,只是听到传闻有关毒蛇的事不少。

在家乡我见到的都是无毒蛇,从未看见过毒蛇,这大概是家乡地处平原的缘故吧。我可听人们说,家乡有一种剧毒蛇,铁灰色,长得不大,只有小拇指粗七、八寸长,却是及其敏捷,能在野草梢上飞行,根据它行捷如风的特点,人们称它为“风哨”、“草上飞”,说风哨别看身形小,却能主动攻击人,若是遇到人,没等人惹动它,它也会赶上来咬人;人被它追时,必须拐弯向旁边跑才能避开它的追赶,因为它转弯不灵,若是直跑一准被它追上,被它咬到必死无疑。我只是耳闻有“风哨”蛇,实际上却从未听到有人真见过“风哨”蛇,我更是没亲眼见过它,我为此感到庆幸。

二十多年前我调到牟平区工作,牟平境内有昆嵛山,风景优美,我常于假日至山中游览。

昆嵛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古木参天,杂草蔓生,是蛇类活跃之地,传说有人在山中人迹罕至之处,见到过粗如锨柄长及一丈的大蛇。更令我害怕的是同事们介绍的一种毒蛇,这种蛇当地人俗称“土镢柄”,性懒有剧毒,体形短粗,体色与山路相近,形状与干枯松枝相似,不易被人发觉。此蛇常常卧于路中或路侧,行人结队行走于山路,当第一、第二个人走过时它懒得动,但对后边的人它会突袭咬上一口,然后快速逃走,被咬之人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必死无疑;还说时有发生人在山中被它咬伤甚至被咬致死的事情。我听后不免对此蛇心生恐惧。以前我总以为蛇喜在人迹罕至的隐秘之处活动,因此我不敢涉足幽深的树林、茂密的草地和碧绿的原野;没想到竟还有趴在人来人往的路上咬人的蛇,而且是毒蛇。因此我不敢一人在山路上走,当与同伴结伴而行时,我也是提心吊胆,不敢分心观看景致,只能心无旁骛,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山路有无异处,并不断提醒同伴注意脚下。

有一年国庆节假期,我与朋友在昆嵛山游玩,走得累了,看到路侧卧着一块巨石,顶端甚是平坦,石边有大树遮荫,我们便坐在石上休憩。这时过来一个当地的好心人,对我们说快不要坐石上了,前几天有个外地民工在附近采石场干活累了,在这块大石上躺了一会,翻身下来时,不慎踩到一条从石下罅隙里爬出的“土镢柄”,被咬着了脚脖子,后来听说那人毒发而亡,我们急忙离开那石头,对坐在那石头上,我很是后怕了一阵儿。不过在牟平三年,多次到昆嵛山,我却从没看见过“土镢柄”毒蛇。我真实看到毒蛇,是当兵以后在江南地区,看到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之类的毒蛇。

我因为怕蛇,便很崇拜不怕蛇的人,在我眼中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人。

我在山会上看到过马戏团的少男少女,敢把粗如胳膊的蟒蛇挂在脖子上,手握蟒颈把玩着,还把蟒头不时贴向自己面颊,以此招揽生意,对他们的举动我叹为观止。过去在村中我常看到有人捉到蛇后,手拎蛇尾使蛇垂头朝下,再使劲地抖动蛇,据说这样能把蛇的骨骼抖散,果然抖完后将蛇弃之于地,蛇便瘫软不动,真的死去了。

有一年夏季一天,我随一帮男女劳力为生产队拔豌豆,人们说蛇喜欢在爬蔓的豌豆地活动,一个我叫他二哥的青年真的在豌豆丛中捉到一条绿蛇,蛇有拇指粗二尺长,二哥穿的短袖汗衫,他把蛇挽缠在自己赤臂上,以两指掐着蛇身,蛇探身昂头,不断吞吐着蛇信。二哥轻挥缠蛇的手臂,恫吓周围的人,一些怕蛇的人惊叫着退避老远。一个我和二哥都要叫嫂子的媳妇,开玩笑地骂了二哥句“缺德鬼”,二哥便借着农村中小叔和嫂子可以开玩笑的习俗,边追逐嫂子便笑着说:“今天我要把长虫贴身放进你怀里,让你好好凉快一下。”把嫂子吓得大呼小叫、磕磕绊绊地逃跑,人们忙拦住二哥,要他别把玩笑开大,免得吓坏人,二哥才作罢。

对这些敢于与蛇“亲密”接触的人我又惊异又羡慕:他们的胆子怎么恁大?我要有这份胆量该多好!

【作者简介】王胜波,山东莱阳市人,1954年生,曾在烟台市农行、农业发展银行工作,经济师职称,现已退休。酷爱读书,略通古诗词。愿与书为伴,乐享人生。已有多篇文章刊发在《金融文坛》杂志、中国金融作协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作协山东创作中心微信公众号、齐鲁壹点号“海岛寻梦”专栏。其中《潇潇秋雨中,我见到敬爱的周总理》获492.4万人次阅读量。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