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箪瓢代表什么生肖

袁了凡《静坐要诀》白话(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古文经典白话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陋巷箪瓢代表什么生肖1

图:天津市宝坻区袁了凡纪念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辨志篇[1]

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静坐,才能有正确的发心,如果发心有了偏差,便会步入歧途。比如射箭,先要知道靶心的正确方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失去了瞄准终点的发心作为箭矢的方向,结果便可想而知。

天台宗[2]批评了十种人,我现在将其归纳为四种。第一种人为名闻利养而静坐,妄图走终南捷径,这种虚伪扭曲的发心,种下的是极苦之因;第二种人因为自身头脑昏愚,记性差,想要在学问上胜过他人,这种好胜心种下的是修罗之因;第三种人畏惧人世境遇的艰辛劳苦,渴求生活安乐,这种好恶心种下的是人天之因;第四种人既不为名闻利养,也不为聪明胜人或人世欢愉,而专求正道,为尽千万劫生死得大自在,一心求出,以此为目的种下的则是声缘二乘之因。这几类人,虽然彼此之间善恶悬殊,束缚和自由的程度也大相径庭,但同为乖谬邪僻之道。

真正的修行唯有“仁”——了达心所以呈现万象的本性,守持天地万物皆备于我的德性,推己及人,身体力行,奉献自己,为众生谋求福祉。释迦的意译即为“能仁”一词。菩萨的菩字,是觉、度的意思,萨,是指有情众生。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觉悟有情,帮助众生的意思。所以佛家唯以大心慈悲为中道。哪怕是罗汉这样已出离三界得不来果位的圣贤,世尊仍对其严厉斥责,认为他们是焦芽败种,就是因为他们不顾众生,只顾自度。楞严说:但凡还有一个众生不能成就,我就永远不会离开。还说:将全部的身心奉献给世间众生,就是报答了圣人的恩情。其中有深刻的含义。

如果有人问:那这与墨子的兼爱有什么区别呢?

我可以这样来答复:不管是“兼爱”还是它的对立面 “为己”,都是好事。兼爱是仁,为己是义,都是美德。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取杨朱墨子之流?因为这俩人分别代表了两种极端。执着“为己”而不兼爱,有损于仁,执着兼爱而不“为己”,则有害于义,所以二者都遭到了孟子的批判[3]。“古之学者为己”——我们儒者怎么不为己了?“仁者爱人”——我们儒者又何尝不兼爱了?孔子门下以求仁为血脉传承,却从未废止过义,仁和义并行不悖,方是中道。否则的话,既不为己也不兼爱,怎么可能得正道呢?所以执着杨墨与执着儒家的只言片语,都是不对的。

有人又问:既然济世之行就是要度众生,那为什么善知识们却往往远离尘嚣,隐居深山独自修持呢?这如何解释?

我认为可以这样来回答:诚如你所言,这就是中道。话说我们普通人怎么可能度众生?只有德行与智慧兼备的人才能做到。而一切的广大德行,只有禅是最深刻的,一切导向觉悟的智慧之门,只有禅才能开启,所以大士暂时放下众生,静坐求道。就如同有人生了病,必须先停下手头的一切事务,服药治疗,休养病愈后才能继续工作一样。大士也是如此,先令自己病愈康复,再以久病成医的经验善巧服务众生。虽然他们看似暂时离开了俗世,但其悲心痛切,从未停息。他们处安闲寂静地,以禅定为药,等到自己消除了烦恼获得了真实的智慧,生发出六通后,再去泽被其它生灵。

就好像我辈儒者隐居,难道是为了洁身自好而不顾念苍生疾苦吗?当然不是!儒者们正是为了实现万物一体之志才选择了归隐。隐居之际,念念不离万物一体之志;重返俗务之时,万物一体之道也照样无片刻错谬。所以大禹和后稷[4]三过家门而不入,虽是为人称颂的事功,但也并不意味着颜回的陋巷箪瓢清贫之乐就比辉煌伟业差啊,因为万物一体之志不论如何表达或体现,其本身都不增不损。

杜文涓译

[1]指静坐前的发心。

[2]天台宗:隋朝智顗大师(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所创。以《法华经》为主要根据,故也称为法华宗。强调止观双修,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之理。以五时八教判释佛法。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

[3]《孟子·滕文公下》言及杨朱及墨翟两家学说盛行之况:“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然后批评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大禹后稷:禹稷指夏禹后稷,二人受尧舜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种,皆为贤能之臣。关于后稷,诗经、史记等文献中似有不同的记载。但总归他是我国发展了农业的先祖。

图:国家图书馆藏民国版《静坐要诀·辨志篇》部分(佛学书局,1934年)

原文作者:

袁黄(1533年-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明代思想家。

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河北宝坻(今属天津)知县,任职五年,业绩辉煌。万历二十年(1592年),调任兵部职方主事,适日本侵略朝鲜,蓟辽经略宋应昌上疏请袁黄到军营赞画,与刘黄裳浮海渡鸭绿江。后突遇日军攻城,袁黄率领部下及3000名朝鲜兵击退之。不久,李如松兵败碧蹄馆,兵部尚书石星主张拨款议和,袁黄上书提出将骄应罢兵。李如松诬袁黄以十大罪状,袁黄遂罢归家居,闭户著书。卒年74岁。

他的《了凡四训》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摘自:百度百科)

陋巷箪瓢代表什么生肖2

26.【乘槎】【浮槎】【八月查】

【释义】

亦作“浮查”。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南朝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等河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清·孔尚任《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唐·杜甫《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清·汪懋麟《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清·黄遵宪《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说乘槎犯斗还。”。

【例句】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唐·杜 甫 秋兴八首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唐·杜 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唐·唐彦谦 蒲津河亭

27.【斑竹】【湘妃泪】【湘女恨】

【释义】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元·张可久《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毛泽东《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例句】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李 贺 李凭箜篌引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唐·韩 愈 送惠师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唐·李商隐 潭州

28.【彩服】【斑衣】【老莱衣】

【释义】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宋·王禹称《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发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例句】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唐·钱 起 小园招隐

铜虎贵提天子印,银鱼荣傍老莱衣。 唐·罗 隐 送霅川郑员外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唐·杜 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29.【谢安】【谢傅】【谢公】

【释义】

指晋谢安。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隐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卒赠太傅。唐·李白《示金陵子》诗:“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否?”

【例句】

谢傅隙过驹,萧娘风过烛。 唐·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 唐·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唐·李 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二

30.【五柳】【陶家柳】【陶令株】

【释义】

晋陶潜的别号。潜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宋·杨万里《张功父请祠甚力得之简以长句》诗:“老夫老矣不归去,五柳先生应笑汝。”亦省称“五柳”。宋·王安石《五柳》:“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清 汪懋麟 《独酌》诗之三:“吾爱五柳贤,独酌自成癖。”又泛指志趣高尚的隐士。唐·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诗:“五柳先生本在此,偶然为客落人间。”亦省称“ 五柳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恋那三公华屋,且图个五柳婆娑。”明·谢谠《四喜记·椿庭庆寿》:“五柳堂前启寿筵,白头严父散神仙。”

【例句】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唐·雍 陶 和孙明府怀旧山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唐·崔 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唐·刘慎虚 浔阳陶氏别业

31.【贾生】【贾傅】【洛阳才】

【释义】

指汉贾谊。洛阳人也。少年有才,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贾生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绛灌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长沙王太傅。唐 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吕志伊《过黔楚界喜晴》诗:“既倒狂澜难遽挽,上书徒抱贾生忧。”

【例句】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 唐·王 维 同崔傅答贤弟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唐·李商隐 城上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唐·杜 牧 感怀诗一首

32.【吹笙骑鹤】【王子晋】【缑山鹤】

【释义】

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崧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唐·李白《凤笙篇》:“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例句】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唐·李 贺 天上谣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唐·杜 甫 玉台观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唐·韦 庄 放榜日作

33.【解榻】【徐稚榻】【悬榻】

【释义】

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稚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南朝梁沉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唐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诗:“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他都是井中蛙妄称尊大,比周公不握发,比陈蕃不下榻。”

【例句】

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唐·杜 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唐·杜 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唐·杜 甫 赠李十二丈别

34.【和羹】【调鼎】【盐梅】

【释义】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清·昭梿《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王弇州载明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

【例句】

撒盐如可儗,愿糁和羹梅。 唐·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唐·杜 甫 昔游

盐梅非儗议,葵藿是平生。 唐·裴 度 中书即事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唐·杜 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35.【双鲤】【尺素】【鱼书】

【释义】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鱼书”代称书信。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清·谭嗣同《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例句】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唐·白居易 送客之湖南

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 唐·常 建 送楚十少府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唐·杜 甫 酬韦韶州见寄

36.【箪食瓢饮】【箪瓢陋巷】【颜子】

【释义】

《论语·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后以“箪瓢陋巷”为生活清贫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述蚤孤,事亲孝谨,箪瓢陋巷,宴安永日。”清·孙枝蔚《甲申春日纪事》诗之二:“可怜金尽生同尽,才羡箪瓢陋巷儒。”

【例句】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唐·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唐·刘 商 醉后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唐·徐 夤 人事

辛勤到老慕箪瓢,于我悠悠竟何有。 唐·温庭筠 醉歌

37.【支公】【林公】【支遁】

【释义】

即晋高僧支遁。字道林,时人也称为“林公”。河内林虑人,一说陈留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谢安、王羲之等均与为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余嘉锡笺疏:“《建康实录》八引《许玄度集》曰:‘遁字道林,常隐剡东山,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明·高启《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支公影。”

【例句】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唐·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

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唐·李 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唐·李 白 别山僧

38.【牙弦】【绝弦】【高山流水】

【释义】

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二人遂为至交。《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也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弦,亦作“弦”。唐·许敬宗《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诗:“周醪忽同醉,牙弦乃共挥。”唐·司空图《擢英集述》:“牙弦入契,郢握称珍。”

【例句】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唐·李 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唐·崔 珏 哭李商隐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唐·孟浩然 示孟郊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唐·孟浩然 示孟郊

39.【鸥盟】【狎鸥】【鸥鸟忘机】

【释义】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以“狎鸥”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以“鸥鹭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以“鸥盟”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宋·陆游《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例句】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唐·李 白 江上吟

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唐·刘长卿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唐·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40.【壶天】【壶公】【一壶天】

【释义】

传说东汉费长房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长房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唐·张乔《题古观》诗:“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宋·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诗:“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清·钮琇《觚剩·杜曲精舍》:“﹝李雪木﹞自到杜曲,神隐壶天者,数晨夕矣。”亦作“ 壶中天 ”。唐·李白《赠饶阳张司户燧》:“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唐·白居易《酬吴七见寄》:“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宋·陆游《壶天阁》:“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例句】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唐·钱 起 药堂秋暮

上象壶中阔,平生梦里忙。 唐·许 浑 茅山赠梁尊师

壶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唐·许 浑 赠萧链师

41.【七贤】【竹林贤】【竹林游】

【释义】

指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唐·皇甫湜《醉赋》:“沉湎于酒,有晋之七贤。”元·沉禧《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俦。”

【例句】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唐·骆宾王 畴昔篇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唐·罗 隐 寄右省王谏议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42.【甘棠遗爱】【棠阴】【遗棠】

【释义】

《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赵国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钱塘,近奉徵书入建章。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惭父老说甘棠。”明·王玉峰《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儗政声驰。”

【例句】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唐·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唐·白居易 别州民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唐·许 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唐·许 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

43.【绣衣】【绣服】

【释义】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东汉·服虔注:“指事而行,无阿私也。”唐·颜师古注:“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宋·姜夔《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清·魏源《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饬,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例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唐·李 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唐·岑 参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唐·李 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44.【化凫】【王乔舄】【飞凫】

【释义】

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飞凫”指会飞的仙鞋。南朝·梁沉约《和谢宣城》:“王乔飞凫舄,东方金马门。”后亦借指官员。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凫舄,岁晏共联翩。”

【例句】

应宰凫还集,辞郎雉少留。 唐·沈佺期 饯唐郎中洛阳令

制锦蜀江静,飞凫汉阙遥。 唐·钱 起 和蜀县段明府秋城望归期

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唐·钱 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唐·钱 起 送马明府赴江陵

45.【沧海桑田】【东海扬尘】

【释义】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因以“沧海桑田”“东海扬尘”喻世事巨变。清·钱谦益《与族弟君鸿论求免庆涛诗文书》:“弟劝兄酬,我歌汝和,欢击瓦缶,醉卧竹根,诚不知夫东海之扬尘,北山之移谷也。”

【例句】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唐·韩 愈 双鸟诗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唐·卢照邻 长安古意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唐·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唐·张九龄 经江览旧迹至玄武湖

46.【柳营】【细柳营】【亚夫营】

【释义】

汉周亚夫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细柳,号细柳营。后因称严整的军营为“柳营”。唐·卢纶《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唐·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诗:“柳营出号风生纛,莲幕题诗月上楼。”清·孔尚任《桃花扇·赚将》:“镇河南,威风大,柳营列,星旗摆。”

【例句】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唐·王 维 观猎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唐·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唐·崔 融 从军行

47.【严陵】【严滩】【钓濑】

【释义】

严光字子陵。东汉馀姚人。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洛阳,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唐·刘长卿《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诗:“且习子陵隐,能忘生事忧。”唐 温庭筠《渭上题》诗:“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宋·范仲淹《过方处士旧隐》诗序:“某景祐初,典桐庐郡,有七里濑,子陵之钓台在。”明·王世贞《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著挂冠归,便做了子陵、靖节也来追。”

【例句】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唐·李 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唐·李 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唐·杜 牧 丹水

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 唐·杜 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48.【杜宇】【子规】【杜鹃啼血】

【释义】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汉·扬雄《蜀王本纪》:“荆人鳖令死,其尸流亡,随江水上至成都,见蜀王杜宇,杜宇立以为相。杜宇号望帝,自以德不如鳖令,以其国禅之,号开明帝。”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以“鹃血”形容悲怨之深。清·王夫之《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清·徐吴念《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

【例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 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唐·白居易 琵琶引

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唐·李商隐 井络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唐·李 贺 老夫采玉歌

49.【龙门客】【李膺客】【登龙门】

【释义】

李膺,汉桓帝时任司隶校尉。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载:“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唐·王季友《酬李十六岐》诗:“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亦省称“李门”。唐·杜正伦《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例句】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唐·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

登龙有路水不峻,一雁背飞天正寒。 唐·杜 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

虚名滥接登龙士,野性宁忘种黍田。 唐·钱 起 酬考功杨员外见赠佳句

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唐·钱 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50.【蝶梦】【化蝶】【庄蝶】

【释义】

语本《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因称梦为“胡蝶梦”,以喻物我两忘的境地。唐·崔涂《春夕旅怀》诗:“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元·萨都剌《织女图》诗:“水心惊起鸳鸯飞,花底不成胡蝶梦。”

【例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 锦瑟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唐·崔 涂 春夕

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唐·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唐·羊士谔 斋中咏怀

图文均来自网络

陋巷箪瓢代表什么生肖3

比櫛(比栉),◆像梳篦的齒一樣緊密相連。形容接連而來或密密排列。語出《詩‧周頌‧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宋][王安石]《收鹽》詩:“州家飛符來比櫛,海中收鹽今復密。”○[清][吳偉業]《松鼠》詩:“櫺戶既嚴扃,欒櫨若比櫛。”○[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西岸矮屋比櫛,屋前地平如掌。”○《清史稿‧兵志八》:“陸路自[同治]間開墾荒地以後,耕廛比櫛,直抵[鴨綠江]西岸。”○[王任叔]《疲憊者》:“左旁一村,瓦屋比櫛。”

不櫛(不栉),◆1.不束髮。櫛,古代男子束髮用的梳篦。○《禮記‧曲禮上》:“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陳澔]集說:“不櫛,不為飾也。”○[唐][岑參]《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蘿舊齋》詩:“池上臥煩暑,不櫛復不巾。”◆2.“不櫛進士”的省稱。徐嘉《論詩絕句》之四:“家有[左芬]誇不櫛,棲鴉流水[阿男]詩。”◆3.謂落髮為僧。○[宋][蘇舜欽]《贈釋秘演》詩:“傷哉不櫛被佛縛,不爾烜赫為名卿。”

不櫛才人(不栉才人),◆猶不櫛進士。○[清][王韜]《淞隱漫錄‧花蹊女史小傳》:“女史……居[西京]有年,名聞輦轂,群以不櫛才人目之,咸曰:‘[班姬]、[蔡女],復見於今矣。’”

不櫛進士(不栉进士),◆[唐][劉納言]《諧噱錄‧不櫛進士》:“[關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後因以“不櫛進士”稱有文才的女子。○[清][趙翼]《題駱佩香秋燈課女圖》詩:“一分才折一分福,不櫛進士徒虛名。”○[清][王韜]《淞隱漫錄‧三夢橋》:“閨中詠物諸詩,傳誦一時,年未及笄,已有刻集,不櫛進士之稱,早播人口。”

風櫛雨沐(风栉雨沐),◆謂以風梳髮,以雨洗頭。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風雨,歷盡艱辛。○《元史‧禮樂志三》:“相我祖宗,風櫛雨沐。昔同其勞,今共茲福。”

奉巾櫛(奉巾栉),◆伺候梳洗。謂充當妻室。○[宋][張師正]《括异志‧高舜臣》:“我以君積善之家,故願奉巾櫛於子。”

冠櫛(冠栉),◆梳髮戴帽。○[唐][白居易]《時熱少客因詠所懷》詩:“冠櫛心多嬾,逢迎興漸微。”○[清][吳偉業]《偶成》詩之十二:“冠櫛懶施高枕,樵蘇失爨清談。”

巾櫛(巾栉),◆1.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禮記‧曲禮上》:“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宋][蘇軾]《莊子祠堂記》:“公執席,妻執巾櫛。”○《金瓶梅詞話》第十六回:“蒙官人不棄,奴家得奉巾櫛,以遂于飛之願。”◆2.引申指盥洗。○[唐][姚合]《假日書事呈院中司徒》詩:“十日公府靜,巾櫛起清晨。”○[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巾櫛既畢,又請更衣。”

句比字櫛(句比字栉),◆見“句櫛字比”。

句工字櫛,◆形容文章的语句工整妥帖,用字精确讲究。○《平山冷燕》第一回:“昨見諸臣賀表,句工字櫛,多有奇才,真可稱一時之盛。”

句櫛字比(句栉字比),◆亦作“句比字櫛”。◆猶言逐字逐句仔細推敲。○[清][錢謙益]《宋子建<遙和集>序》:“[宋]子[子建]盡取六代三[唐]之詩,句比字櫛,繼聲屬和,名之曰《遙和集》。”○[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序》:“是故註[杜]者必反覆沉潛,求其歸宿所在,又從而句櫛字比之,庶幾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使讀書作古之人,取《西廂》南本一閱,句櫛字比,未有不廢卷掩鼻,而怪穢氣薰人者也。”

鱗次櫛比(鳞次栉比),◆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密密地依次排列。○[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古榆關》:“墩臺守望,雖鱗次櫛比,而柳柵沙溝,衝突道側,行旅患之。”○[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以人存詩》:“漁家曬網,每于古戍沙灘,斜日西風之下,鱗次櫛比,而青山每為所掩。”徐遲《漢水橋頭》:“兩岸屋宇,鱗次櫛比。”亦作“鱗次相比”。○[宋][沈括]《夢溪筆談‧神奇》:“細視之,乃群小蛤,鱗次相比,綢繆鞏固。”○[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二:“今府城西平地泉源觱涌,雪濤數尺,聲如隱雷,泉凡三穴,鱗次相比,稍施人力矣。”

鱗櫛(鳞栉),◆猶言鱗次櫛比。○[明][高攀龍]《武林游記》:“從高下瞰,萬戶鱗櫛,市聲雜沓,耳目俱勝。”○[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上》:“[廣州]城三面臨河,街市鱗櫛,繁麗甲[南海]。”

密櫛(密栉),◆謂密集如梳篦。○《文選‧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絃更興,繁手累發,密櫛疊重。”○[李善]注:“密櫛,密如櫛也。”

沐雨櫛風(沐雨栉风),◆形容飽經風雨,勞苦奔波。語出《莊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沐甚雨,櫛疾風。”○[成玄英]疏:“賴驟雨而灑髮,假疾風而梳頭,勤苦執勞,形容毀悴。”○[三國][魏][曹丕]《黎陽作》詩之一:“載馳載驅,沐雨櫛風。”○[太平天國][楊秀清]《果然堅耐》詩:“沐雨櫛風匡駿業,開疆拓土闢江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師,沐雨櫛風,頗著辛勞。”亦省作“沐櫛”。○[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不知[漢]人沐櫛而耕之,[滿]人坐而食之,其中固久含有抑鬱不平殆哉岌岌之象。”

沐櫛(沐栉),◆見“沐雨櫛風”。

爬櫛(爬栉),◆整治清理。○[宋][周必大]《賀范志能農圃堂》詩:“公來開別墅,草莽手爬櫛。”

容櫛(容栉),◆修飾梳洗。○《新唐書‧后妃傳上‧文德長孫皇后》:“性約素,服御取給則止。益觀書,雖容櫛不少廢。”

濡櫛(濡栉),◆沾濕梳篦。古代喪禮,死者如不洗頭,即用沾濕的篦櫛三梳而止。○《荀子‧禮論》:“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

侍巾櫛(侍巾栉),◆巾,手巾之類;櫛,梳篦之類。古代以服侍夫君飲食起居為妻妾本分,故用作為人妻妾的謙詞。語出《左傳‧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晉書‧列女傳‧劉聰妻劉氏》:“後人之觀妾,亦猶妾之視前人也,復何面目,仰侍巾櫛。”○[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一‧粗婢得封》:“[楊]元配為[嚴夫人],歿後,以婢[郭氏]侍巾櫛。”○[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狐夢》:“有小女及笄,可侍巾櫛。”

侍執巾櫛(侍执巾栉),◆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左傳‧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東觀漢記‧鮑宣妻傳》:“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漢][劉向]《列女傳‧晉趙衰妻》:“﹝姬曰:﹞君棄此三者,何以使人?雖妾亦無以侍執巾櫛!”亦省作“侍執”。○《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每於侍執之際,輒言及政事,多所毗補,而未嘗以家私幹。”參見“侍巾櫛”。

梳文櫛字(梳文栉字),◆謂訓釋文字。○[清][曾國藩]《朱慎甫遺書序》:“[嘉][道]之際,學者承[乾隆]季年之流風,襲為一種破碎之學,辨物析名,梳文櫛字,刺經典一二字,解說或至數千萬言,繁稱雜引,遊衍而不得所歸。”

梳櫛(梳栉),◆1.梳理頭髮。○《隋書‧禮儀志四》:“光祿卿盥訖,詣太子前梳櫛。”○《東周列國志》第三四回:“公子偶有微恙,尚未梳櫛,不能往也。”◆2.比喻修理,修整。○[宋][葉適]《徐德操墓志銘》:“雖然,世之操縱方圓,雕琢技能,梳櫛繳繞以赴繩墨,磨錯椎鈍以就鋒銳,死往生來,不能絕也。”

絲紛櫛比(丝纷栉比),◆像絲一樣紛繁,像梳齒一樣排列。形容紛繁羅列。○[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纂組異聞,網羅軼事,猥璅贅餘,絲紛櫛比,一經奇見而色飛,偶爾艷聆而絕倒。”

犀櫛(犀栉),◆犀角製成的梳篦。○[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

象櫛(象栉),◆象牙製的梳子。○《禮記‧玉藻》:“髮晞用象櫛。”○[孔穎達]疏:“晞,乾燥也。沐已,燥則髮澀,故用象牙滑櫛以通之也。”○[唐][浩虛舟]《陶母截髮賦》:“象櫛重理,蘭膏舊濡。”

修櫛(修栉),◆謂過分地修飾雕琢。○[清][昭槤]《嘯亭雜錄‧圖學士》:“好吟詠,頗不修櫛字句,有[靖節]、[放翁]之風。”

月櫛(月栉),◆木梳似的月亮。指弦月。○[郭沫若]《北戴河一夕即景》詩:“燈臺明滅東山上,月櫛依稀碧落中。”

執巾櫛(执巾栉),◆古時為人妻妾的謙辭。○《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楊伯峻]注:“《禮記‧曲禮下》云:‘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巾為拭巾,櫛乃梳篦之總名。侍執巾櫛,當時謙語。”○[漢][劉向]《新序‧雜事一》:“妾得執巾櫛以侍王,非不欲專貴擅愛也。”

櫛比(栉比),◆像梳篦齒那樣密密地排列。語出《詩‧周頌‧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漢][王褒]《四子講德論》:“甘露滋液,嘉禾櫛比。”○[唐][元稹]《連昌宮詞》詩:“荊榛櫛比塞池塘,狐兔驕癡緣樹木。”○《明史‧外國傳六‧佛朗機》:“高棟飛甍,櫛比相望,[閩][粵]商人趨之若鶩。”○[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櫛比着的街房中無論怎樣有靈的天火,怎能只乾脆地燒毀一家?”

櫛比鱗差(栉比鳞差),◆見“櫛比鱗次”。

櫛比鱗次(栉比鳞次),◆亦作“櫛比鱗差”。亦作“櫛比鱗臻”。◆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密密地排列着。○[唐][范攄]《雲溪友議》卷六:“[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時人比於[錢唐][蘇小小]。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感其華麗,競為詩題於墓樹,櫛比鱗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邇來林棲谷隱,櫛比鱗差。”○《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築江石以護之,上植楊柳,旁種蔓荊,櫛比鱗次,賴以為固。”○[冰心]《最後的安息》:“萬綠叢中的土屋,櫛比鱗次的排列着。”

櫛齒(栉齿),◆梳篦的齒。形容排列密集。○[宋][司馬光]《題太原通判楊郎中新買水北園》詩:“[洛陽]名園不勝紀,門巷相連如櫛齒。”

櫛髮(栉发),◆1.梳理頭髮。○《淮南子‧兵略訓》:“故聖人之用兵也,若櫛髮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晉][葛洪]《抱樸子‧用刑》:“方之櫛髮,則所利者眾,比於割疽,則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慘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清][葆光子]《物妖志‧白蛇》:“[蘇州]府學前,居民小[奚],以櫛髮折枝為業。”◆2.古代成年人櫛髮。因以借指年長。○[元][倪瓚]《蕭閑道館聽袁南宮彈琴是日風雨蕭然有感而作》詩:“弱齡陪清讌,櫛髮想垂髫。相見日以老,離居夢且遙。”

櫛風沐雨(栉风沐雨),◆風梳髮,雨洗頭。形容奔波勞苦。語出《莊子‧天下》:“沐甚雨,櫛急風。”○《三國志‧魏志‧鮑勛傳》:“況獵,暴華蓋於原野,傷生育之至理,櫛風沐雨,不以時隙哉?”[北周][庾信]《謝趙王賚米啟》:“某陋巷簞瓢,櫛風沐雨,剝榆皮於秋塞,掘蟄燕於寒山。”○[宋][司馬光]《保業》:“於是[太祖]皇帝受命於上帝,起而拯之,躬環甲胄,櫛風沐雨,東征西伐,掃除海內。”亦作“櫛風釃雨”。○[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都興阿]諸公,忠貞樸勁,屢摧狂寇,櫛風釃雨,始終戎幕。”○黄裳《过去的足迹·浣花草堂》:“被冷落在后墙上面的这两块画像碑,比起厅里的石刻泥塑都旧得多。似乎应该请进屋来,不再长此栉风沐雨。”

櫛工(栉工),◆舊時稱專替人梳頭理髮的人。

櫛垢爬癢(栉垢爬痒),◆去髒抓癢。喻清除邪惡。○[唐][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觀察判官,櫛垢爬癢,民獲蘇醒。”

櫛冠(栉冠),◆梳頭戴帽,指梳妝。○《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

櫛理(栉理),◆整理,整頓。○[宋][葉適]《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今公亦考[元祐]、[慶曆],上極[建隆],以達乎[紹興]之後,將櫛理絃續,起廢疾、解倒懸而燠烋之。”

櫛掠(栉掠),◆梳妝。○[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縊鬼》:“俄一少婦自房中出,發篋開奩,對鏡櫛掠;已而髻,已而簪,顧影徘徊甚久。”○[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九章:“忽見[靜子]亦匆匆踵至;綠鬢垂於耳際,知其還未櫛掠。”

櫛密(栉密),◆形容密集排列猶如梳齒。○[唐][李白]《明堂賦》:“颯蕭寥以颼飀,窅陰鬱以櫛密。”○[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三:“前至大林,林皆青黃紅紫,相間櫛密,時時逢怪石。”

櫛沐(栉沐),◆梳洗。○《後漢書‧東夷傳‧倭》:“行來度海,令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衰’。”○《周書‧孝義傳‧荊可》:“﹝[荊可]﹞葬母之後,遂廬於墓側,晝夜悲哭,負土成墳,蓬髮不櫛沐,菜食飲水而已。”○[宋][司馬光]《張行婆傳》:“女僕之幼者,則為之櫛沐紉縫,視之如己女。”○《紅樓夢》第三四回:“[襲人]抽身回來,心內着實感激[寶釵]。進來見[寶玉]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樣,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櫛沐。”

櫛沐風雨(栉沐风雨),◆同“櫛風沐雨”。◆《舊唐書‧韋皋傳》:“伏惟[太宗]櫛沐風雨,經營廟朝,將垂二百年。”○《舊唐書‧宣宗紀》:“況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郊原,披荊棘而刁斗夜嚴,逐豺狼而穹廬曉破。”

櫛佩(栉佩),◆梳理用品和佩飾。○[唐][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於是悉出其遺服櫛佩,合若干種,就浮屠師請圖前所謂佛者。”

櫛然(栉然),◆密集排列貌。○[清][龔自珍]《為龍泉寺募造藏經樓啟》:“[宣武門]西南[龍泉寺],古剎也……望之櫛然。”

櫛梳(栉梳),◆梳理。○《後漢書‧延篤傳》:“吾嘗昧爽櫛梳,坐於客堂。”○[三國][魏][阮籍]《獼猴賦》:“滌蕩川谷兮,櫛梳山林。”

櫛束(栉束),◆梳理挽結頭髮。○[明]徐渭《修拄杖首次前韻》:“櫛束起髼鬆,嘲呼免魑祟。”

櫛霜沐露(栉霜沐露),◆迎着霜,頂着露。形容奔波勞苦。○[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

櫛剔(栉剔),◆清除,清剿。○[清][魏源]《聖武記》卷八:“派兵分路櫛剔,獲八賊于老林,赦使向導。”

櫛櫛(栉栉),◆形容排比繁密。○[唐][李賀]《秦王飲酒》詩:“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王琦]彙解:“櫛櫛,相比次貌。”○[宋][周密]《齊東野語‧二張援襄》:“遠望軍船櫛櫛,旗幟紛紜。”○[宋][范成大]《京城》詩:“倚天櫛櫛萬樓棚,聖代規模若化成。”

莊櫛(庄栉),◆裝飾;梳妝。○《晉書‧懷帝愍帝紀論》:“其婦女,莊櫛織紝皆取成於婢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