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鼠辈代表什么生肖

一代铮臣马中锡,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河北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招摇鼠辈代表什么生肖1

□江童燕

即使不知道马中锡的人,也肯定知道“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因为那是一个听上一遍就能记一辈子的故事。

故事的作者就是明代故城人马中锡。一个铁骨铮铮、命运多舛的人,一个彪炳史册、令人敬佩的人。

儒学沃土

壮士之乡

马中锡雕像。王成龙摄

悠悠大运河已经流淌了上千年。历史上河北、山东两省沿运河两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到上世纪60年代重新划界,京杭大运河才成为河北和山东的界河。马中锡的家乡就在运河岸边,和山东隔河相望。

一年又一年,运河中穿梭而过的不仅仅是无穷无尽的物流,还有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历代皇帝的龙舟,到封疆大吏的官船,一路招摇驶过,让运河沿岸的百姓看尽了朝代更替,世事兴衰。

故城更是一处历史人物表演的舞台。一代大儒董仲舒的故里景县董故庄,位于景县与故城的交界处,董仲舒“下惟讲诵”的村子就在相邻的故城境内,历史上就叫“下惟”。大概对于老百姓而言“下惟”有些拗口,后来慢慢改成了“董学”,这个村子至今犹在。

近水楼台先得月。董仲舒在故城开讲授课,自然首先方便了故城人学习儒学,造就了故城的儒学氛围。但是,在儒学传统如此深厚的地方,一位故城好汉却用拳头砸在历史的簿籍上,他就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丽,窦建德被征招入伍。但郡、县官吏在探知他与那些聚众造反的人均有交结之后,逮捕并杀害了他全家。窦建德义无反顾投身义军,建立大夏国并自称夏王。后被李世民俘虏,死于长安。

之后,又一位故城人刘黑闼召集窦建德旧部,再举义旗。一方面作为儒学之乡,书声琅琅,一方面前赴后继,浴血厮杀。这种看似并不协调的现象,恰恰是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汇之处的独特民风。

就是这样的民风,造就了马中锡父子。

马中锡的父亲马伟,明朝永乐癸卯科举人。《明史》说他:“为唐府长史,以直谏忤王,械送京师,而尽缧其家人。”

这里的唐府,就是明代位于河南南阳的唐王府,马伟任长史时,唐王府的藩王是朱元璋的孙子宪王朱琼炟。这位王爷年轻气盛,任性胡为。马伟多次犯颜直谏,终于惹怒了宪王,被强加罪名械送京师,家属也受其连累投入监狱。

因为马中锡年纪尚小,得以幸免。年幼的马中锡居然只身闯入巡按御史衙门哭诉,感动了御史,御史出面向宪王讲情,马伟的家属才被释放。马中锡又跟随母亲奔走京师,终于洗清了父亲的冤情。

后来马伟任浙江处州知府,处州就是今天的丽水,历史上矿业发达。因为矿工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密谋暴动。马伟得知后只身奔赴矿区,抚慰矿工,制止了暴动。

传统儒家思想的教化熏陶,历代官逼民反的前车之鉴,为父亲申冤的苦难经历,父亲耿直为官的表率,都深深地影响了少年马中锡。

公道正派

刚正不阿

明成化十年,马中锡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联捷考中第十九名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初出茅庐的马中锡,居然敢和万贵妃叫板。

整个成化一朝,万贵妃权倾朝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依仗万贵妃得宠,其弟万通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不仅民怨沸腾,满朝官员也尽人皆知。只是碍于万贵妃的权势,无人敢言。

《明史》记载,马中锡直言上疏弹劾万通。结果可想而知,奏疏未到皇帝手中便被汪直等太监驳回,并以诬陷皇亲的罪名对马中锡施以廷杖。廷杖是一种严酷的刑罚,马中锡挺过来之后,居然再次上疏,其结果是再次被廷杖。

可他宁折不弯,对于皇亲国戚的肆意妄为,依旧疾恶如仇。

英宗皇帝的一个女儿即宪宗皇帝的妹妹,下嫁外地。为了炫耀公主权势,随意侵占民田。受害百姓奔赴京城告御状,朝廷命马中锡前去调查。马中锡毫不畏惧这位皇姑的淫威,查清事实之后,依照法律将公主非法侵占的土地全部归还百姓,人心大快。

明宪宗朱见深除过分宠信万贵妃之外,还过分宠信太监,臭名昭著的“西厂”,即是宪宗设立。历史上太监干政屡有发生,但像明朝太监被尊崇到那般地步,把满朝文武都玩弄于股掌之上,却不多见。

当时位高权重的大太监当属汪直,西厂就是为他而设,并由他出任西厂提督。西厂的权力大到何等程度?仅凭告密而无须核实,即可逮捕并治罪官员,其酷刑惨绝人寰,一时间官员对汪直和西厂唯恐避之不及。而《明史》中说马中锡“又尝劾汪直违姿罪”,真是一颗无私无畏的铜豌豆。

参劾汪直的代价是九年未得提拔。在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靳贵为马中锡所写的墓志铭中说:“汪怒欲中伤之,满三考竟无一隙可乘。”当时吏部对官员三年一考,汪直欲借考核之机中伤马中锡。可是九年中三次考核都没能找到马中锡一点毛病,其为官之廉,处事之正,可见一斑。

弘治五年,马中锡被朝廷从陕西督学副使任上召回,出任大理寺少卿。少卿是正卿的助手,遇事完全可以左顾右盼,上推下卸。马中锡恰恰相反,他勇于任事,不避锋芒。

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各自拉帮结派,互相攻击,互相诬告,牵连到几百人。皇帝派御史前去勘问,御史反被蒋琮诬告下狱。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马中锡主动请缨,并很快便查出实情。蒋琮下狱,娄性除名。是非清楚,官民皆服。

马中锡能够公道断案,声誉鹊起,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随后弘治(孝宗)皇帝命他巡抚宣府。宣府地处防御北方少数民族侵犯的第一线,是京师屏障。总兵官马仪贪墨昏庸,马中锡予以劾免。被军官当作私役使用的军士,统统裁撤编入部队序列。这时又有外敌侵犯边关,马中锡亲自督军上阵,大败敌寇。

上马可御敌,下马可断案。马中锡丹心报国,受到宣府军民的衷心敬仰。三年之后,他告病回乡。宣府百姓万人联名上书朝廷,诚恳挽留。可是因为连年劳累,马中锡的身体再也支持不住,百姓只得含泪送别。

两番下狱

不惧不沮

马中锡所著《东田文集》书影。资料图片

马中锡回到家乡一住就是七年。

这七年中,弘治皇帝朱佑樘去世,换上了正德(武宗)皇帝朱厚照,大明王朝的官场腐败愈演愈烈,宦官干政更加肆无忌惮。大太监汪直谢幕,刘瑾登场。七年中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马中锡复出,朝臣中大学士杨廷和以下官员轮番上奏十三疏。

在这种情况下,正德皇帝起用马中锡巡抚辽东。而辽东镇守太监朱秀是刘瑾的心腹,倚仗刘瑾的权势再加上太监本身的地位,朱秀无法无天。他擅开官店谋利,独霸辽东马市,尤为恶毒的是侵占军队屯垦戍边的粮田,马中锡毫不犹豫地弹劾了这个蛀虫。

离开辽东后,马中锡进入兵部,先后出任左、右侍郎。刚刚涉足权力中心的刘瑾,图谋壮大自己的势力,为其党羽朱瀛等数百人冒请边功。兵部尚书阎中宇明知此事纯属胡为,却慑于刘瑾的淫威应允办理,马中锡得知后坚持认为应当据实奏报。

此前,巡抚辽东的拳头没有直接砸在刘瑾身上,马中锡才侥幸躲过一劫,而这一次,则是一巴掌打在了这位权势熏天的大太监脸上。如果说当年弹劾汪直,刚刚出道的马中锡尚不知官场深浅,那么此时的马中锡对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招致什么后果,早已了然于心。

兵部尚书已经答应的事,作为侍郎的马中锡却决不放行。刘瑾大怒,矫旨命令马中锡改任南京工部,第二年又勒令马中锡致仕,再次回到家乡。一时间,朝野上下舆论哗然。

刘瑾索性伪造罪名,谎奏马中锡巡抚辽东时“侵盗边储”,罪在不赦。从家乡将马中锡抓捕回京,打入狱中。为了羞辱马中锡并借机将其整死,刘瑾又命手下将马中锡披枷戴锁,械送辽东,游街示众。谁知辽东军民见到耿介为民的马中锡竟遭如此迫害,愤怒的军民堵塞了道路,表示愿意替马中锡偿还债务,并扬言捉拿奸佞,营救马中锡。

刘瑾的党羽眼看要激起民变,慌了手脚,只得求助于马中锡。马中锡顾全朝廷大局,诚恳地告诉百姓:你们这样做只能加重我的罪行。百姓方才纷纷散去。刘瑾一伙不敢再对马中锡下毒手,但责令他偿还在辽东所收的“腐粟”。马中锡典卖家产,告贷亲友,两年时间方才还清,并被重新贬斥为民。直到刘瑾被诛,才又一次起用,巡抚大同。

《明史》说:“中锡居官廉,所至革弊任怨,以故有名。”明朝著名文学家、礼部尚书何塘撰写的《东田马公传》(马中锡别号东田)更是赞扬马中锡:“当官任事,革弊除奸,无少顾忌。上触宸颜,下忤权倖,屡濒危殆,不惧不沮,始终如一,虽古名臣鲜能焉。国朝才节表表者,非公而谁!”

就是这样一个居官清廉,敢于革除弊政、任劳任怨的好官,却屡遭迫害。令人赞叹的是,马中锡却始终不肯低下自己的头颅。

正德六年三月,河北一带爆发了明朝中期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刘六、刘七本来在衙门做捕快,因大太监刘瑾的家奴走狗梁洪向他们索贿被拒,遂诬陷刘氏兄弟通匪,兄弟两人只得逃匿。后在霸州树起义旗。起义队伍滚雪球一样壮大,斩关夺隘,极大地震动了朝廷。

正德皇帝急调马中锡回京,与惠安伯张伟率五千禁军剿灭义军。马中锡在与腐朽势力的抗争中即使面对生死抉择,眉头没有皱过一下,面对义军他心中却矛盾重重。他清楚地知道,刘氏兄弟是被太监所逼,走投无路方才造反。所以,虽然马中锡率领的禁军旗开得胜,在彰德、河间打了两个胜仗,马中锡被擢升为左都御史,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招抚义军的念头。

《明史》记载他曾直言:“盗本良民,由酷吏与中官贪黩所激,若推诚待之,可毋战降也。”同时命令官军对义军“所在勿捕,过勿邀击,饥渴则食饮之,降者待以不死”。

后来,马中锡“单车进入贼垒”,会见刘六、刘七,当面陈述利害。义军首领,特别是刘六深为感动。

对于马中锡的招抚之策,朝中官员始终没有明确意见,但诽谤马中锡的奏议却日盛一日。就在此时,义军感念马中锡推心置腹,以诚相待,“独至故城,戒毋犯马都堂家”,任何义军官兵都不许侵犯马中锡的家。恰恰是这一番好意授人以柄,坐实了马中锡“以家故纵贼”的罪名。当刘六、刘七下定决心归顺朝廷,前来回复马都堂时,押解马中锡回京问罪的囚车已经驶出了军门。

时值正德六年冬天,朔风呼啸,大雪纷飞。眼看京城将近,囚车中百感交集的马中锡口占一诗:

槛车撼敦路坡陀,驿吏催程县卒呵。

敢谓士师囚管仲,自惊廷尉系萧何。

凤凰城近嚣尘起,虎豹关严积雪多。

试问卢沟桥下水,何时冰泮涌春波。

遗憾的是,马中锡期盼的春波再也没有涌起。入狱之后,敢于为他说情的没有,落井下石的却不乏其人,其中最为歹毒的是太监苗翥。马中锡在山东提督军务时,曾因故责罚过此人。如今马中锡落难,苗翥欣喜万分。他使出浑身解数造谣言,进谗言,必欲置之死地。

与马中锡一同下狱的惠安伯张伟,不仅自己卑躬屈膝,还授意马中锡的儿子去向苗翥求情:为救你父亲,你就算给苗翥下跪又算什么!马中锡闻听大怒,对儿子说:“你若敢向这个鼠辈求情,我死了也不接受你的祭祀!”

铁骨铮铮的一代名臣,和明朝太监这个特殊的腐败集团斗了一辈子,最后还是被他们背后捅了一刀。“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到底有无原型,历来众说纷纭。“四库全书”引用《嵩阳杂识》的观点,说是讽刺李梦阳不报康海搭救之恩。王士祯在《居易录》中也说是马中锡讽刺李梦阳负康海。

遗憾的是,在撰写这篇寓言故事时,马中锡自以为看清了中山狼的真实面目,而他自己最后还是被狼所噬,屈死狱中。

青史留名

诗文传世

今人耳熟能详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作者就是马中锡。记者李冬云翻拍

正德十一年,御史卢雍上疏,为马中锡申冤。朝廷恢复了马中锡的官职,并允许祭祀、荫子,由吏部尚书靳贵为其撰写了墓志。此时,距马中锡屈死已经整整三年。

马中锡一生跌宕起伏,但至死不肯向黑恶势力折腰,展示了燕赵儿女的风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清官廉吏中的佼佼者,家乡父老更是以他为自豪。

马中锡离世30年之后,他的同乡才子、曾任太仆寺正卿的孙绪为他的文集作序时说,当年马中锡无惧刘瑾的淫威,对簿大堂,慷慨陈词,“无沮无慑,目睫之下初不知有刘瑾”,根本不把刘瑾放在眼里。“至今谈及往昔,凛凛犹有生气。志士向望风采,思执鞭而不可得。”时隔30年,人们谈起马中锡面对权奸的凛然正气,仍然热血沸腾,心向往之。

马中锡一生不曾置业,又遭诬陷,变卖家产偿还所谓“腐粟”,没有留下任何家业豪宅,但他的故居始终是运河两岸历代学子心中的圣地。家乡为他建了祠堂,作为乡贤供奉,连他巡抚过的宣府也为他建了“昭德祠”,岁岁祭祀。

马中锡不仅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官员,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虽然繁忙的公务和几番罢官、几番下狱的生涯影响了他的创作,但他的诗文仍然以深邃的思想、扎实的文学功底流传后世。

《中山狼传》自不待言,不仅给人的警示刻骨铭心,“东郭先生”和“中山狼”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分别成为思想糊涂、善恶不分和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两类人的代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尽人皆知的两个典型形象。

他的其他寓言,比如常常被中学老师用来作语文测试的《里妇寓言》,所阐述的“既然做了,就敢于负责”的道理,同样给人以深刻启示,特别是文中邻妇所言:“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真是快人快语,酣畅淋漓。

他的赋文辞华丽,意境深邃,其代表作《闲轩赋》被认为有司马相如之风。他的诗自成一家,孙绪评价他的诗劣者亦超过唐代许浑,好者当在刘长卿、陆龟蒙之列。他曾写过一首《瞻元世祖庙》:

世祖祠堂带夕曛,碧苔年久暗碑文。

蓟门此日瞻遗像,起辇何人识故坟。

棹楔半存蒙古字,阴廊尚绘伯颜军。

可怜老树无花发,白昼鹗鸣到夜分。

碧苔覆盖,碑文斑驳,老树夕阳,断壁残垣,猫头鹰不分昼夜发出凄厉的叫声。叱咤风云的忽必烈今何在?真是盛衰无常,世事难料啊!这首诗被誉为同类题材作品中的绝唱。

他一生提携后进,弟子中人才辈出。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明代前七子”中,李梦阳,康海,王九思三人皆出于马中锡门下。

说起马中锡,不得不提到孙绪。

马中锡冤死之后,其子马师言将父亲的遗稿编辑为《东田文集》,孙绪为之作序。他不仅高度评价马中锡的著述,更是讴歌马中锡不畏权贵的精神,宁折不弯的品格,而且认为正是因为马中锡的品行,才能写出那些被奉为典范的诗文。

对于最终把马中锡送上不归路的“剿匪”事件,他斥问:让马中锡带领常年在京城养尊处优的禁军去剿匪,那是打仗的队伍吗,那不是明摆着以卵击石吗!

对于马中锡坎坷的命运,他慨叹:“众方睢睢,公独崖崖。孰不思毁折以快惭妬,又肯使之雍容紫禁,完名清世哉!”那些贪官污吏怎能容得下马中锡这样的人从容为官,平安一生呢!

对于马中锡的为人品格,孙绪称得上得其所传,他入朝为官初露锋芒,居然也是剑指太监。

当时一位御史因弹劾刘瑾下狱,朝中无人敢为其申辩。孙绪虽然只是区区五品吏部郎中,却仗义执言,力辩其冤,终使御史免于刑罚。

正德五年孙绪擢为太仆寺少卿,随后升为正卿,主管马政。安徽南陵县丞孙某倚仗与太监是亲戚,插手贡马事宜,谋取私利。孙绪因调查其犯罪行为,得罪太监被诬陷下狱。幸亏朝臣营救,免于一死,罢官回家。嘉靖(世宗)皇帝即位后方才被复用,但又因抵制太监张维专权,再度罢官,回到故城老家,从此再未出山。

两位杰出的同乡才子、铮臣,居然都凋谢于太监之手,令人唏嘘。但是马中锡和孙绪的风骨,却成为家乡百姓的骄傲,成为一代文人的脊梁。

“东望岱宗三百里,西来漳水几千年”,这是马中锡在《登县城南楼》一诗中描写故城县城的诗句,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

故乡的人民也始终没有忘记他。如今,在县城的迎瑞广场,矗立起了马中锡的雕像,常常有人仰望着雕像,充满敬意说:就是他写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招摇鼠辈代表什么生肖2

我是一只倒霉的老鼠,从这几天的情况来看,的确是倒了血霉。早知如此,我应该如人类一样,也经常去燃两柱清香,求求老神,拜拜大佛,祈求老天眷顾,管它灵不灵验,也要装模作样表示虔诚。

我是一只健硕的老鼠,这边的油水很足,象中东丰富的石油,养肥了我。我在这个工地盘踞几个月,依靠自己不舍昼夜的奋斗,有了自己的地盘。工地上有食堂,这里就是我的天堂,每天有一百多人来吃饭。实在对人类难以理解,以前困难时期吃糠粑咽苦菜,也一样乐乐呵呵,现在条件好了,对白花花的米饭都不是很感兴趣,就是喜欢吃那些油煎火烤爆辣的玩意。

工地上的老少爷们,经常打上一瓷盆米饭,再买点兰花豆,酸辣缸豆什么的,一人一瓶啤酒,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盘地而坐。嚼上两粒豆子,脖子一仰,咕噜咕噜扯一长口啤酒,互相脸红脖子粗地吹吹牛,扯扯皮,好不快活。

我经常躲在暗处,禁不住咽下口水,啤酒是啥味呀,一定非常好喝。只可惜,我没有人类那么大一张嘴,可以随口吐痰,毫无顾忌,可以破口大骂,粗声粗气,可以满嘴跑火车,可以将假吹成真,将白描成黑,更可以胡吃海喝,对着啤酒瓶狂吹一气。

我虽没有人类的嘴,但可以与人类共食。这不,这些爷们酒灌完后,匆匆扒几口饭,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腆着被啤酒泡沫胀起的肚皮,打着酒嗝,将大半盆还敞着热气的米饭扑嗵一声倒进垃圾桶了。

这一刻,我笑了,全世界的老鼠都笑了,笑得畅快无比,笑得意乱情迷。

这个世界看不懂,我眯着一对鼠眼,拈着两根鼠须,歪着头想半天。人们不是总喊着节约粮食,浪费可耻,不是总说有些地方连饭都吃不饱,饿得前胸贴着后背。可这地方,每天都倒那么多的米饭,这些米饭就象大水漂来的一样。倒的人,又都是从农村进城刨食的农民工,他们或他们的父辈,哪一个不曾挥汗如雨地在田地间收割,哪一个不曾风里来雨里去地耕播。

为什么一到城里来,就忘了粮食收获的不易,父辈节衣缩食的艰辛。难道中国不再有农民,田地就任其荒芜,他们就这样忘记他们从哪里来,也不在乎将要往哪里去?

次奥(别笑我,这也是从人类那儿进口来的),我还真把自己当个人了,我真是操淡心,吃饱了撑的。他们这样我可求之不得啊,是我天大的福音。每天不用四处寻觅,就可以吃得肥头大耳,我的幸福来得太容易。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我就爱瞎想,我是一只善于思考的老鼠,我为我的智商沾沾自喜。

但我也恨人类,曾经把我列入四害,撵得我钻天入地。我一听见卖耗子药的,牙齿就咯咯响,恨不得他染上鼠疫,一命呜呼,或者将他家祖坟掘上百八十个洞,让其先人曝尸荒野。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蛇鼠一窝,拜人类所赐,我的名声已被他们糟贱了千百年,我恨他们。

所以呀,你们就尽情地糟踏粮食,糟踏资源,尽情地摔碎自己的饭碗,掘断自己前行的道路,将你们的愚蠢发挥到极致,你们早点迎来你们的世界末日吧。

我反正吃喝不愁,还不如钻到一个温暖的地方美美地睡一觉。

这一觉睡出了问题。

这一觉睡得很甜,睡得很久,还做了一个让我笑醒的梦。等我醒来,钻出被窝,才发现一切都已改变,一切都是陌生的,冰冷的床,冰凉的墙,冰得我心里发慌。

原来,这位工友换地方了,来到一处简易的民房居住,当我在他的被子酣然大睡时,已被他一把卷起,装进一个蛇皮袋里,坐公交,转地铁,换了三次车,来到这个我叫不出名字的地方。

没想到我的经历那么丰富,上过公交,乘过地铁,在那么拥挤喧哗的地方招摇而过,尽管是在梦里,也够我一生回味。只可惜,碰不到原来的老友,没办法向它们炫耀一番。

这边的情况糟糕得超出我想象的智商。

也许是这边的老板太抠了,每次烧的饭都不够,而且米也变质,夹着一股浓重的霉味。菜更不用说,十几个人围着一桌,只有三两个浅浅的菜盘,就是将眼神凝聚成凹凸镜,丁点油花才若隐若现。

工人每次吃完,牙花子也不戳,肚皮也不用摸,瘪的,没有那种油光水滑的舒服感,也没劲抬杠骂娘了。自然地,也剩不下什么汤汤水水,弄得我每天灰头土脸地在厨房忙进忙出,也照顾不好我单薄的小腹。

人类真是奇怪,太复杂了,都是同类,嘴里说着我们都亲如兄弟姐妹,背地里却恨不得将你烤干榨尽。人家为你不怕脏不畏苦尽心尽力,老板却天天甩冷脸丢寒言指天骂地,甚至让你吃不饱睡不好钱也拿得少,让我也跟着从天堂跌入地狱,遭了老罪。

这不,在这边才呆几天,我的健硕体态已变得如同一截干萝卜,鼠牙外露,鼠目无神,鼠腿变短,鼠毛更稀,鼠肚无油,凄凄惨惨戚戚,我都快可以加入鼠辈的丐帮了。更让我恐惧的是,这几天肚子一直不舒服,应该是地沟油中毒了。

我说了,我是一只有智慧善于思考的老鼠。我都有些奇了怪了,我天天哪儿脏哪儿味重往哪儿跑,在那么恶劣的坏境中摸爬滚打,从没害过病,连喷嚏都不打一个。我一直以为医生是开飞机的,我的免疫力应该够强吧。没想到,我这么硬朗的身板,几天下来,就被饥饿与地沟油彻底压垮。

我不得不佩服人类,他们在地沟油如此肆虐的今天,能够屹立不倒,可见他们要喝下多少之后,才能炼就如此金刚不败之身。真的景仰,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老板斗,与地沟油斗的一往无前的勇气。

在如今这种环境下,我不得不向人类学习,不悲观,不抱怨,不逃避,有困难迎头上,只有让自己坚强了,一切艰难困苦都是纸老虎。只愿这次,我能很快好起来,把一切挫折抛却在身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克服地沟油,怎么能在这个世界自由而幸福地游走。

从这几天看,我是一只倒霉的老鼠,但我又是一只幸运的老鼠,我比他们更早领会人类的无畏,以及人类那自以为是的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自己掘起坟墓埋葬自己的卑劣的智慧。

人啊,已经由无畏到无耻,由无耻到无心了。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真个让我鼠目迷离,防不胜防了。难道真的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吗,只怕是目的有多远,就能滚多远吧。

还是鼠辈善良,顶多掐掐架,占占地盘,或者第三者插足,不实行计划生育,却从不凌辱同类,视同类为异类,视生命为草芥。

我不会去求求神,拜拜佛了,这个世界任由人类折腾,早已昭示出它最终的命运。人啊人,你也不用求神拜佛了,如果不能真心实意地忏悔,你也不要装模作样地虔诚。

若无敬畏,必遭报应,你若猖狂,天叫你亡,如此,任何大神都无法庇佑尔等了。

我拈着鼠须,想要冷笑,可孱弱的身体已让我无法出声。

招摇鼠辈代表什么生肖3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无非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一样的君主专制,一样的中央集权,几乎没有研究价值。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中国封建专制虽延续千年,但中国并非停滞不前,朝代的更迭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倒退。

在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完善,也让中国绵延千年而不断绝,但不可否认君主专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的发展。皇帝作为九五至尊掌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古代又有多少名臣将相是因为帝王而丧命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桩因筷子而诱发的事件。

西汉名将周亚夫

提起周亚夫,可能很多不熟悉历史的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提起文景之治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要说起此人最出名的还是他那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出生显赫的他本人实力也不遑多让,年纪轻轻就做了河内郡守。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匈奴入侵,汉文帝亲自去慰问将领士兵,为他们加油打气。一路畅通无阻的他却被拦在了帐外,士兵告诉刘恒他们只听从军令。

按理来说,听到这样的话作为帝王肯定会勃然大怒,处死这位将军以稳固政权。可刘恒并没有因此不满,还十分佩服周亚夫的治兵能力,对他大加赞赏。击退匈奴后就将周亚夫提拔到了中尉,手握重兵。在临终前甚至告诉汉景帝一定要重用周亚夫。

汉景帝并不甘于在父亲种下的大树下乘凉,他有着自己的抱负。在他的努力下汉朝愈发欣欣向荣。然而,他的改革还是引起了权贵的不满,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早有预谋的诸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危难之际他想到了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周亚夫。于是,他任命周亚夫为太尉,让他领兵平反叛乱。

在周亚夫的带领下,七国之乱很快就被平定,汉景帝大喜之下将他封为了丞相。可就是丞相这一称号却酿成了他的悲剧。

众所周知,丞相作为百官之首统领百官,不仅要聪慧过人还要懂得变通,让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意见达成统一。

可周亚夫作为武将根本不懂得圆滑,丝毫不给皇帝面子,二人的关系也因此逐渐疏远。

不懂变通的周丞相

事实上,汉景帝对于这位位高权重的丞相还是十分重视的。汉景帝本来立了刘荣为太子,可因为别人日复一日地说刘彻的好话,再加上刘荣的母妃行事太过招摇,于是他就打算废了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汉景帝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亚夫,结果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帝王又怎能容许自己的决定被质疑呢?虽然最后他还是成功立刘彻为太子,但他仍然觉得周亚夫目光短浅不懂变通。

于是,汉景帝开始慢慢疏远周亚夫了。本来二人关系就逐渐恶化,可偏偏又来了一个刘武,他也和周亚夫有那么一点儿过节。

那次,刘武所带领的军队遭到了重创,但周亚夫并没有对他伸出援手,差点丢了性命的刘武从此便记恨上了周亚夫,觉得是他见死不救。

于是,回了朝的他不厌其烦地在汉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这让皇帝对周亚夫的处事能力再次产生了怀疑。

接下来发生的两起封侯事件,也让皇帝彻底记恨上了周亚夫。皇帝想要封皇后的弟弟为侯,可周亚夫认为他并没有建立功勋,并不能承担起爵位,甚至为此不惜在朝堂上和皇帝对峙。

后来,汉景帝给匈奴封侯,鼓励更多的匈奴归顺汉朝。可这件事又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二人各执己见,谁也不肯退让。

后来,周亚夫以生病为由多次缺席早朝,汉景帝也撤销了周亚夫的丞相之职位,可对周亚夫这样有能力的人,要是不能为己用,又怎能活下去呢?

筷子引发的祸端

汉景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决定寻找一位大臣让他辅佐刘彻。首先他就想到了曾经的功臣—周亚夫。但他对周亚夫的种种行径还是有所不满,害怕他还是死性不改,想要试探他一番。要是通过了试探他还是那个国之重臣,要是通不过,那也就留他不得。

于是,汉景帝邀请文武百官前来赴宴,可偏偏没有给周亚夫筷子。

周亚夫勃然大怒,冲着下人要筷子,埋头吃完了饭。汉景帝看到此场景说道:“这点小事也值得你生这么大的气?”

周亚夫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激动,立即谢罪,但他并不愿意跪下向皇帝请罪,又在皇帝说完免了后又立马离去,丝毫不给皇帝面子。

所以,汉景帝觉得周亚夫此人虽然能力出众,但脾气太过冲,绝对不是辅佐下一任帝王的合适人选,随即对这位功臣产生了杀心。虽然周亚夫有功与大汉,但一旦危及但他们的统治,帝王都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处死。

于是,汉景帝以谋反的罪名抓捕了周亚夫。可周亚夫一身傲骨又怎能忍受这样的罪名。他在牢中不吃不喝,绝食而死。临死前,他想起了那个为他看相的人。

本来,他还觉得那人是一个骗子,成为丞相又怎会落得个饿死的结局,没成想最后的结局反而真如那个人所说。

可怜一代英雄最终落得个被君王以莫须有罪名抓捕的下场,没能继续在那个时代焕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或许周亚夫确实为人不懂变通,要是他稍微顺应一下帝王,稍微懂得服软就能稳坐高位。

可能将那些汉子治得服服帖帖的将军又怎会是那般鼠辈呢?落得个那样的结局想必他除了感到寒心也并没有多少悔意。

汉景帝虽然杀死了功臣周亚夫,可他所做出的成就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或许,他们两个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性格不同,只是人们还是为那个叱咤风云的将军而叹息。

是啊,如果他能懂得变通,他的结局本不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