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修桥代表什么生肖

临沂城区跨河(沂河)大桥现状及未来规划建设情况,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与你TONG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赞助修桥代表什么生肖1

#临沂头条##头条#

临沂城区内(二环内)跨河大桥目前共有8座,从北向南依次是 长春路大桥、南京路大桥、北京路大桥、解放路大桥、金雀山路大桥(金一路桥)、陶然路大桥(金五路桥)、沂河路大桥(金九路桥)、临工大桥(华夏路-罗程路桥,临工冠名)。

十四五期间共规划建设三条跨河通道,从北到南依次是西安路桥隧、三河口桥隧以及湖北路桥隧。其中湖北路规划明确是河底隧道。三河口跨沂河的通道不用说了,肯定也是河底隧道。西安路规划也是河底隧道。

为什么在三河口修河底隧道据说也是有讲究的,在这地方修桥会破坏风水。我倒觉得修成河底隧道会增加一种路网形式,使城区的城建风格更加多元。同时在那么一个大水面修上桥梁会影响景观,河阔凭鱼跃,“一水托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一种馈赠。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修桥确实会破坏风水。

最后广州路-凤仪街路的桥隧通道也反馈至相关部门予以考虑研究。根据路网结构来看,该桥梁很有可能是城区内最后一条适合建设的桥隧,也就是说临沂城区内(二环内)最终会定格在12条跨河(沂河)通道。12这个数比较有寓意,象征着完整、不可超越,比如一打有12个,比如耶稣有12门徒,比如一年有12个月,有12生肖,有12星座。大家有啥看法,欢迎讨论。

赞助修桥代表什么生肖2

看到了营口龙尸事件,还有一些历史记录,感觉龙似乎存在过,是不是灭绝了?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十二生肖当中,除了龙的剩下11中生肖可都是真实存在啊,如果不存在,为什么要煞费苦心的虚构一种生物放在生肖中呢?

如果真的有龙,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在古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龙的记载:

(后汉书.五行志〕:龙降温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光和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东汉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近郊,温明殿或许就是皇帝陛下的寝宫吧。在温明殿的东院,从空中坠下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像圆形的车伞一样,身子在快速的旋转中显露出五色光芒,虽有头,但无足,不见尾,似龙非龙,长达二十余米。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临胸县在今山东省。龙山出现了龙,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它的到来,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 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 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 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 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 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具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氵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龃龉。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出《唐年补录》)

译:唐咸通年末,舒州刺史孔威进献龙骨一具,并且有表奏描述这件事说:“舒州所属的桐城县善政乡有一个百姓叫胡举,有青龙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养蚕用的竹筛子。忽然间云雷暴起,听到云中有打斗触碰的声音,血就像下雨,洒到养蚕用的竹筛子上。那血不污染筛子,渐渐集中凝结,可以拾起来放到手掌上。不一会儿就让人感到刺骨般冷痛。一开始,一条龙尾巴拖在地上,围绕着一桶泔水。然后又腾飞钻进云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龙死了之后,把它剖开,发现它的咽喉里有一个大疮。龙共长十多

尺。龙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它的脚有红色的角膜蒙着。两只角都有两丈长。它的肚子自相抵触。当时派大云仓使指挥人马把死龙送往舒州。因为龙肉很重,不能整个搬运,就把它割成几十段,载运到州府。

这个罕见的龙标本,收藏在大阪的瑞龙寺。 相传是在明治四年时由中国输入的。 根据发现这条龙的中国农民表示:

有一天,他正经过河边时,看见了这只奄奄一息的龙, 他立刻就将它打昏,并装进布袋里带走。 后来,他将它带到港口出售,为一日本商人购买,带回日本,献给一位叫做明泽的大将军,这位将军看到这条龙后爱不释手。但是,这位将军后来生了一场怪病,便认为是因为龙的灵未能 安息之故,所以,他后来便将这条龙安放到瑞龙寺里。 现在,于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所收藏的那个龙的标本, 据说就是在370年前,由中国传过去的。

龙的全身覆有鳞片,眼睛巨大,头长四角,嘴边垂下两条长须, 长有锯子般锐利牙齿的大口,与恐龙般的背脊,龙身长一公尺。 龙 的 目 击 根据传说中,龙常出现在大海和江河或翻飞在空中,以下有一些古今目击龙的出现的资料: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龙山。燕王慕荣皝亲率朝臣,在距离龙二百多步的地方,举行了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某日,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分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古代流传的龙字

与龙相关的锁龙井事件!

北新桥位置--东直门内大街西端、交道口东大街东端、东四北大街北端、雍和宫大街南端汇合的十字路口,属于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管辖,地铁5号线在这有一站。

北京民间一直有北新桥锁龙井的传说,网上也列为北京重大玄异事件。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首先都想知道到底有没有这口井和铁链。

传说的各种传说版本颇多,略有出入。后来综合了各方面线索,去伪存真,故事大体如下:

据说刘伯文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有几口海眼,通到大海。最大的俩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东直门的北新桥。为防水患,还把一条龙锁在了海眼里,并承诺,等桥旧了,修起桥翅了,路灯朝下不朝上了,就放老龙出来。可人们并没有修桥,而是在上面盖了一座岳王庙,还把这个地方叫做北新桥,因此老龙永远的被镇在了井里。

听老人讲在日伪时期,日本人不信邪,强迫老百姓拉过锁龙的铁链,拉的满大街都是,还没到头,可恶的小日本还让继续往上拉,这时井里突然往上反黑水,而且井里还传来了怪声,吓得小日本也不敢再往上拉了,把拉上来的链子又顺了回去。

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也把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根日本人一样。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

许多北京人都知道,传说龙被锁在北新桥的故事,我要说的是三十多年前,我听一个人给我讲过:

大约在1958年,北新桥扩宽马路,路口的东北角有一个小庙,庙边有一口井,就是传说中锁龙的那口井。传说井下还有一个泉眼,谁要是动了泉眼,整个北京城就要被大水淹了。由于这口井碍事,工人们就打开井盖,看到里边有一条很粗的铁链,井深不见底,当时的人很迷信,都说不能动,但有好事又胆大的,非要看看铁链下到底有什么,于是开始向上捯铁链,铁链越捯越多,却没有到头的意思,同时听见井中发出隆隆的沉闷响声和水声,工人们害怕了,将铁链又放了回去。最后只将井口去掉,用大石条盖上,在上面修的路。井就在当年十字路口中心处。

此人当时就在现场,看了全过程。就说当时围观的人有数十人之多。另外,许多人都说,日本统治时期,也曾经打开过井,捯过铁链情况遇上差不多。

另有报道:地铁五号线规划中考虑到保护文物的因素,特意绕开了此井的可能位置。(其中可能另有隐情,不得而知。)

虽然有人想走访此井,但目前已经无人知道井的确切位置。据说那口井在已拆的大华商场后边,现在在北新桥的商场里,已经被人用水泥把井口封起来了。

另有专家发表言论说:其实“锁龙井”就是古人发现的天然竖井,下端连接着地下河。伴随地下河水流量多寡的变化、撞击角度的变化等会形成一些奇怪的声音甚至会有水漫溢出地面,古人便以为此“井”为“海眼”连通大海、下有蛟龙作怪。便打造大铁锁或其它法器(刻上符咒等)用大铁链垂于井底、请来法师做法,希望借此铁锁(法器)锁住蛟龙,以免蛟龙出来为祸人间。 由于“大铁锁”(法器)和大量铁链垂于井底改变了地下河水的流向、撞击角度或者阻挡了井下“怪声”的传出,使人们误以为蛟龙真的被锁住了,所以对井下有龙更是深信不疑。 当人们企图拉出铁链时,由于少了铁锁(法器)和铁链的阻挡,地下水流恢复流向产生怪声并再次传出。至于“伴随着大量气泡、黑水、红水等奇怪现象”是由于铁锁、铁链腐烂导致井水变色并形成大量气泡,伴随铁链被拉起时产生的震荡和搅动,景象更加明显。……

专家辟谣!你也说点!有科学依据吧!说的过的吧!

流水不腐,这是常识性的东西,既然有地下河,说明水是流动的,何来铁锁、铁链腐烂导致的红水、黑水?拉动铁链的时候搅动能有多大?能到产生大量气泡的程度呢?

关于锁龙井的典故虽然众说纷纭,但井和铁链并非虚构,而锁龙井也并非北京一处。还有几个描述比较详细的传闻和经历,都会发陆续在“关于龙的真实经历”里,大家有兴趣不妨看看,可做茶余谈资或可亲身探奇。

综上所述,确有龙井,有长铁链,井旁有庙,至于有没有真龙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期待人们再次发现龙井和铁链,揭开千古疑云。

赞助修桥代表什么生肖3

文/袁龙

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史上,茅盾、叶圣陶、张天翼、严文井、陈伯吹、洪汛涛、郑渊洁等儿童文学作家大多具有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使其能敏锐地洞察儿童读者的心理,创作出符合儿童阅读期待的作品,这似乎是一种规律。当我们走进被严文井誉为“两手并用的童话家(一手创作,一手为童话作家服务)”谢乐军的童话世界时,不难发现在这一规律背后,作为一名创作了《魔术老虎》《奇怪的大王》《长翅膀的小汽车》等数百万字童话的作家,参与及创办了《小学生导刊》《幼儿时代》《爱你》系列刊和《漫画周刊》系列童话(《魔术老虎》《幽默童话》《阳光少年》《七彩童年》)等儿童期刊的出版人(2019年谢乐军荣获“第三届中国少儿报刊杰出贡献奖”),他的童话世界体现了游戏精神、童话幻想与时代担当的三重底色。

一、游戏精神:职业本能的反应

谢乐军不满16岁就在邵阳市洞口县的乡村小学教书。因为年龄与学生接近,他和学生一起用蚊帐网鱼,一起去山上的岩洞探险,一起背着画夹去野外写生,与乡村孩子一起游戏、阅读、讲故事,让他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与学生游戏与交往的过程中,谢乐军学会了共情,开始真正了解学生。这正如席勒所说的那样:“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但是,这些游戏的快乐是短暂的,闭塞的山村生活一度让谢乐军觉得自己和学生是被遗忘的一群人。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谢乐军为了给学生“创造阅读的快乐和培育其理想的翅膀”,开始了童话创作。

谢乐军开始童话创作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乡野捕鱼、探险、写生 等游戏之外的另一种游戏和快乐,即“在轻松阅读中分辨真、善、美,感受爱和阳光的快乐。”他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细致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天性和心理,也善于积累学生生活中的趣事和烦恼。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谢乐军创作童话的灵感。在《留金桥》《三七二十八》《换鼻子》《大兔王的奇遇》《兔大王与猴医生》《小毛猴取经》等早期创作的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小学生做事马虎、追赶时髦、单纯蛮干等现象的关注,他通过童话的形式让小读者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可以改正或避免类似的问题。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精神源于谢乐军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本能,他说:“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很怀念和感激那段刻骨铭心的乡村教师生活,感激在我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我力量的每一个人,我将用童话永远回报你们。”

这种源于职业本能的游戏精神一直贯穿于其后来的童话创作。因为重视游戏精神,谢乐军的童话不是“独乐乐”的,而是“众乐乐”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谢乐军童话中的人物不是孤单的,而是有一个或几个伙伴,甚至一个族群。魔术老虎身边有笑巴巴、笑奶奶、梅老师和一群同学及各种动物;马马虎身边有小小乐、绿青蛙及阿七;“森林国幽默系列童话”中,老鼠、狐狸、袋鼠、狮子、大象等42种不同族群的动物大王轮番上场,发生了一个个啼笑皆非且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其次,谢乐军童话的场面是热闹的。无论是早期的《摆子星王》《挨打保险公司历险记》《营救星空行动》,还是后来的《魔术老虎》童话系列和《十二生肖大王》《惹不起大王》《最奇怪大王》《长翅膀大王》,其中大多数童话故事的场景都由第三人称的限知视角切入,最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变成热闹的场面,游戏性颇强,幽默天成,读了让人忍俊不禁。需要指出的是,谢乐军童话注重故事的完整、追求热闹的场面,往往几句话就交待完事,缺乏细节的支撑,营造的热闹场面大同小异,具有同质化的倾向。再次,谢乐军童话的情节是热闹的。这主要表现在其系列童话中。系列童话由一系列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本身相对独立完整,但前后故事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形成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比如《十二生肖大王》中每个大王的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总体上按照十二生肖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不同性格的十二生肖大王轮番登场,好不热闹。其他如《长翅膀大王》《惹不起大王》《最奇怪大王》等也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因此,谢乐军系列童话故事形成一个前后关联的热闹的整体,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继续往下读。

因为重视游戏精神,谢乐军的童话注重寓教于乐。在《惹不起大王》中,黄毛狮王体悟到玩抛绣球游戏需要更多的朋友不称霸才好玩,说明独乐不如众乐的道理;长鼻子大象大王爱惜鼻子不舍得用,导致了鼻子肥大失去了本来的功能,说明了“用进退废”的道理……在《十二生肖大王》中,老鼠大王的好大喜功与事与愿违让人明白善恶有报;牛大王“移山填河”,让人明白不懂科学知识,好心可能办坏事……在《长翅膀大王》中,猫头鹰大王按照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动物们的实际情况导致田鼠作乱;孔雀大王以貌取人导致老虎反叛;麻雀大王因开会讨论贻误抗洪战机;燕王当上大王后贪图享受,不再锻炼劳动,灾难来临时差点丢了性命……在《最奇怪大王》中,狒狒大王好玩脑筋急转弯游戏并以此来选拔大臣,最终众叛亲离;花猫大王要求动物王国的臣民学猫步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刺猬大王鼓励动物王国的大臣们发挥所长取得喜人成就……在《魔术老虎》系列童话中,没有牙齿、会变各种魔法的魔术老虎和好友笑巴巴一起经历的各种有趣故事,都有明确的教育主旨,既满足孩子好玩的天性,又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既让孩子认识社会现实,又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通过上述例析,我们不难发现谢乐军出于教师的职业本能,其童话继承了传统寓言故事“寓教于乐”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教化目的,试图“帮助儿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适应环境”。

二、童话幻想:源于生活的想象

面对闭塞的乡村生活和孩子们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神,谢乐军在自己创作童话故事的同时,也勤奋学习并钻研中外经典童话,得出一个结论:“中外经典童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给孩子插上想象这对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自己想象的美丽世界里淋漓尽致地挥洒着用梦编织的理想。”谢乐军的这一认识符合“童话”的本意。“童话”的英文为“fantasy tale”,意为“幻想故事”。换而言之,童话强调幻想性或想象力。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核心素养。刘勰认为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认为想象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认为“想象仅仅是使诗人所以成为诗人的最主要的本领之一”,并且指出“生气勃勃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是培养儿童文学作家一系列必备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儿童文学作家应当通过幻象并且凭借这种幻想去打动孩子们。童年时期,幻象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谢乐军认为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和想象,虽然这种幻想和想象是丰富的、神奇的,但并不是脱离现实的。他说:“我的童话都源于生活,生活是童话创作的源泉”,并指出自己的童话来源于民间传说、生活与实践、灵感。

谢乐军重视民间传说和民间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进行童话创作。他的处女作《留金桥》的原型就来源于“行善有好报”民间传说。他在摆渡老汉助人为乐,得到神仙的黄金奖赏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想象改造,加上了发财后老汉修桥方便行人的结局,使古老的民间传说有了新的生命力。在《喜鹊和八哥》这篇童话中,他对农村生活中鹊巢鸠占的现象加以想象,设置了勤劳好学的鹊老大和好吃懒做的鹊老二两个形象。鹊老大深受人们喜欢,被人称作“喜鹊”。鹊老大筑的窠很漂亮,鹊老二老想霸占鹊老大的窠,因此被人呼作“霸窠”,也就是“八哥”。这篇童话颠覆了民间传说中“老大懒惰,老二勤劳”的形象设置,对喜鹊和八哥两种鸟的来源作了大胆想象,很有趣味。谢乐军之所以重视民间传说,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外很多经典童话就源于民间传说,中国的《田螺姑娘》、外国的《格林童话》皆是典型。二是民间传说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或有贯穿全篇的幻想,或有奇幻的人物、情节,符合儿童的幻想期待。三是出生于雪峰山下的谢乐军从小就喜欢听人“讲古”,湘西南富有瑰丽想象的《熊巴外婆》《黄毛爷爷》《谢又万》等民间传说和讲究善恶有报、忠孝廉耻、幽默活泼的民间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前文游戏精神的分析可知谢乐军重视生活体验与实践,因为这是谢乐军童话素材的重要来源。他曾特别提及系列童话集《长翅膀的小汽车》的素材来源有两个:一是儿子小乐乐日常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为他提供了素材,比如给坏脾气装开关、父子变形互换身份等。二是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及思念之情。生活体验与实践为谢乐军提供了童话想象的原始素材。这种原始素材并不直接在童话中呈现出来,而是经过了想象和变形处理,使之不同于生活的本来面目,但又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在《魔术老虎》系列童话中中,魔术老虎和笑巴巴的故事是富有想象力的。魔术老虎的原型让人想到《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笑巴巴贪玩、好奇、爱幻想的性格符合现实中儿童成长的心理,他的生活环境没有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在《营救星空行动》中,马马虎的经历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现实生活与时代主题有关,也有相应的科学知识作为理论支撑;既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又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符合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的想象丰富了谢乐军童话的内涵,也为谢乐军童话赢得众多的读者。

灵感也刺激了谢乐军的童话想象。灵感不是神灵的凭附,而是有心人的礼物。谢乐军就是这种有心人,他将灵感加以想象就成了一篇童话。比如《挨打公司历险记》就源于同事一句调侃九十年代下海经商潮的玩笑话:“还有‘挨打保险公司’可开,专为做错事挨了打的孩子提供保险。”他由这种遍地经商开公司的现象联想到家庭教育和社会诚信等问题,想象出“件件大”老板开“挨打保险公司”这篇童话。其他如《跳楼专业户大招生》《无名老师进城》等童话也是由生活中的灵感刺激想象而成。这些童话虽源于生活中的小灵感,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光晕和色彩。

三、时代担当:塑造中国童话形象

谢乐军因热爱童话、从事童话工作改变了命运,因此他对振兴中国当代童话有着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机器猫、一休、阿童木、米老鼠、唐老鸭、狮子王等日、美童话形象深受儿童喜爱;中国传统童话形象的现代转换缓慢、新的童话形象又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的状况,谢乐军就呼吁中国儿童文学应该继承丰富的民族文化,贴近儿童现实生活,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民族风格,塑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水平”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童话形象”。他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童话,热爱童话,尤其是正在成长的中国当代童话”,也“希望童话在新时代赋予新的生命,为张扬民族的想象与创造力添加翱翔的翅膀”。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首先,谢乐军以自己的童话创作来塑造中国童话形象。在《森林国幽默童话系列》中,他通过各种动物轮流当大王的故事塑造了“十二生肖大王”、“惹不起大王”、“长翅膀的大王”、 “最奇怪大王”等形象;在《魔术老虎》系列童话中,他通过百余个小故事塑造了既有“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等民间传统意蕴,又会变魔法,富有童心、童趣、机智、勇敢、乐于助人的“魔术老虎”形象;通过《营救星空行动》塑造了机智勇敢、热爱科学、爱好探险的马马虎形象……这些不同性格的童话形象寓教于乐,深受小读者喜欢。在这些童话形象所经历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丰富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对生态环境污染、市场经济潮流冲击下的拜金主义、教育等现实问题的关注,体现了谢乐军童话“为时而著”的时代担当。

其次,谢乐军也以期刊编辑的身份为塑造中国当代童话形象鼓与呼。谢乐军坦言:“编辑工作,让我自觉去研究读者阅读需求,从而贴近了读者;创作,让我的编辑思想得以充分实现。”早在1993年《小学生月刊》(即后来的《小学生导刊》)创刊之时,谢乐军就提出“在刊中树立现代童话形象”的理念,即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分别在该刊的低年级版推出“魔术老虎”形象、中年级版推出“奇怪的大王”形象、高年级版推出“笨狼”形象,这些童话形象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又有鲜明性格,使之成为该刊的童话形象代言人。为了强化童话形象与期刊的关系,谢乐军提出在期刊的排版上注重图文并茂,通过精美夸张的彩图将文字中的童话形象图片化,使之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主张期刊通过读者参与、读者服务等活动增强童话形象的品牌度和亲和度,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

最后,谢乐军积极探索中国童话形象的产业化。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的童话形象的全球化之路,谢乐军开始关注中国童话文化产业的问题。相比国外童话动漫文化产业已有成熟的童话动漫的播出市场、图书音像市场和动漫形象衍生的文化创意市场,中国传统的经典的童话动画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却相对滞后。谢乐军认为,造成中国童话形象产业化困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国产童话动漫形象缺乏精品、童话文化创意、运营等人才等,但关键问题还是缺乏国产精品童话形象。因此,为了打造精品童话形象及其文创产业,2018年9月,谢乐军在自己塑造的诸多童话形象中,选择围绕“魔术老虎”这一形象成立“魔术老虎工作室”,并推出了以该童话形象命名的《漫画周刊·魔术老虎》绘本期刊,每日一期,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出版20余期,受到儿童文学界关注和小读者喜爱。他的工作室运营的“魔术老虎”微信公众号,很好地发挥了新媒体传播快捷、互动迅速的优势,开展“我是故事大王·续写魔术老虎”大赛,数千名孩子参与,写或画魔术老虎故事,让魔术老虎这一童话形象走入了广大小读者中。同时,工作室还在积极筹备开发与魔术老虎形象相关的文创产品,比如玩偶、书包、笔记本、居家饰品等,还设想魔术老虎“触电”(数字阅读,拍摄制作魔术老虎系列电影、电视、视频等),力图通过较为完整的文创产业链打造好魔术老虎这个“中国孩子自己的童话明星”。

(袁龙,邵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文艺评论学会理事,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此文刊发《长沙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责编:刘琼]